人生就是一部武俠小說
古龍:
15.《大人物》
《大人物》無疑是古龍的後期作品,我對它有點偏愛,專門為它寫過一節。
這部小說的主題標新立異,歌頌一個平凡的人才是一個真正的大人物,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書中的人物性格極為鮮明,楊凡、田思思躍然紙上。一個平凡而幽默俏皮,一個任性而熱情奔放。其他人物,如柳風骨、秦歌、田心、張好兒、王大娘,都是有血有肉的角色。小說中雖然少有武打場面,但有不少精採的對話作為彌補,大為增色。我尤其佩服作者用筆之含蓄,如那個大俠岳環山並未出場,虛寫一筆,無中生有,可見古龍是個聰明的作家。
可惜,《大人物》畢竟只有三十萬字,小說的容量不夠大,結構上也有點小毛病。作為古龍的代表作,它只能排名第十五位。
14.《英雄無淚》
這部小說塑造了一批剛猛冷峻的藝術典型。卓東來是一個,高漸飛是一個,朱猛又是一個。但三個典型並不雷同。小說的氣氛激烈緊張得叫人透不過氣來,且又帶點神秘色彩,結尾處悲壯深沉,如一曲英雄悲歌。
這部小說的妙處,還在於作者別出心裁地寫了一口神秘的箱子,但作者的旨意仍在於寫人。武器是死的,人是活的。這個道理通過形象的細節表現了出來。
這部小說寫內奸,寫英雄的失意與豪爽,都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英雄無淚》的結構有缺陷,那口神秘的箱子也太玄妙了一點。從總體上說,它盡管超過了《大人物》,但語言上卻不及《大人物》俏皮。它的排名,我以為可列第十四位。
13.《大旗英雄傳》
《大旗英雄傳》是《鐵血大旗》的修訂本,是古龍中期小說的代表作之一,也可以說是古龍自成風格、走向成熟的成名作。
《大旗英雄傳》氣勢宏偉,情節緊湊,非古龍前期作品可比,內容也比他後期的某些作品豐富,耐讀。該小說的不足之處,在於描寫環境與武俠小說有異,寫馬背上的廝殺多了一些,寫得又不夠玲瓏,氣氛也嫌太悲涼。鐵中棠這個人物頗具個性,但總覺得比不上古龍寫楚留香、陸小鳳駕輕就熟、運用自如。小說的尾聲有點模仿金庸的《飛狐外傳》,作品有力度而缺少特別精採的篇章。
因此,《大旗英雄傳》只能排名第十三位。
12.《圓月彎刀》
古龍寫過兩部如神魔小說般的武俠小說,即《血鸚鵡》、《圓月彎刀》,寫預示凶兆的鸚鵡,還有善良的狐狸精,這自然都是作者虛晃一槍,結果是人在起作用。兩部小說中,寫得最成功的是《圓月彎刀》。
《圓月彎刀》寫青年俠客丁鵬初入江湖,為柳若松所騙,後來被魔教所救,練成絕技,震驚武林。這故事寫得跌宕起伏、有情有味。尤其刻畫人物個性,頗見功力。
讀秦可情設下美人計,便知漂亮的女人很可能是溫柔的陷阱。
讀柳若松卑躬屈膝,翻瞼無情,便知卑鄙的小人用心之險惡。
讀丁鵬九死一生,重出江湖,便知人生的成功不可不經磨練。
讀郭雲龍初入江湖,即栽跟頭,便知世家子弟成名之不易。
讀謝小雲巧言惑眾,笑裡藏刀,便知和聰明的女人打交道要退避三舍。
讀謝曉峰功成名就,退隱江湖,便知成名者內心的苦悶與徘徊。
讀青青溫柔多情,寬容大度,便知一個好女人應具備哪些品行。
更難得《圓月彎刀》的語言巳趨爐火純青。它創作時間應在古龍後期,書中曾出現了龍嘯雲的後代龍天香以及李尋歡的影子。這部小說的排名本來還應該在《武林外史》之前,可惜的是,《圓月彎刀》寫性愛太露骨了一些,文字不夠潔凈。這個毛病在金庸小說中是絕對沒有的。
因此,《圓月彎刀》只能排名於古龍代表作的第十二位。
11.《流星·蝴蝶·劍》
這部小說的主角是職業殺手孟星魂。但孟星魂與人交手的場面,幾乎沒有細表,作者著意描摹他內心世界的沖突,揭示他冷酷性格後面的熱血沸騰和人性的復甦。這樣寫法,新穎而成功。
讀《流星·蝴蝶·劍》,忘不了孫大伯與律香川。前者威嚴、沉著、老謀深算;後者姦猾、陰險,笑裡藏刀。這種性格的表層特徵,寫好也不難,難的是寫出了導致這兩個人物性格形成的心理特徵。聰明的古龍不僅寫武林高手的武功高超,更擅長寫他們之間的鬥智斗詐。其他人物如高老大、鳳鳳、孫蝶,也有入木三分的刻畫。還有那個忠心耿耿的孫巨的下場,著墨不多,但令人讀而泣之,感而嘆之。相對來說,《流星·蝴蝶·劍》的結構也較嚴謹,四十萬字一氣呵成,情節也有起伏,環環緊扣,尤其寫律香川這個角色的真相逐步暴露,一波三折、層層挖掘,可見作家寫人的功力不弱。
《流星·蝴蝶·劍》的欠缺,是行文中有一點血腥味,讀了叫人感到壓抑,整部小說的基調也太沉悶。我想,這部作品可排名在第十一位。
10.《武林外史》
《武林外史》近一百萬字。在氣魄上,可以和《絕代雙驕》相比,但在情節安排與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略覺遜色。
小說的主角是沈浪,沈浪是古龍筆下的主要藝術典型。沈浪是一個時代的代表,李尋歡又是一個時代的代表,葉開是第三個時代的代表。三個藝術典型,李尋歡寫得最好,沈浪寫得最差。
但沈浪畢竟有其個性,他的懦弱、善良,可以反襯出朱七七的敢作敢為。《武林外史》有曲折起伏的情節,有驚心動魄的場面,卻缺少特別感人肺腑的細節。
寫法上也比較平直,沒有新的突破,行文中也沒有耐人尋味的警句,但與前期作品相比,古龍的筆調正在趨向老練,它和《大旗英雄傳》一樣,反映了古龍中期作品的突變風格。它排名於古龍代表作的第十位,不知是否恰當?
9.《名劍風流》
我讀古龍第一部小說,即《名劍風流》。後來重讀一遍,仍然叫人興味不減。
《名劍風流》好在三個地方。
一是結構相對嚴謹,長達百萬字的長篇,能首尾呼應,人物情節縱向發展,放得開,收得攏,足以顯示作者的大手筆。
二是寫眾多人物,多而不亂,並各具個性。古龍寫小說注意渲染典型環境的氛圍,如「殺人庄」,如「李家棧」,都是重頭戲,以情節的變幻來揭示人物個性,有相當多的細節寫得出神入化。比如姬靈鳳的殺人與葬屍,又如鳳三先生洞察一切的目光,再如朱淚兒、銀花娘、郭翩仙的個性演變,都是通過一系列的細節來展示的,並用對話回敘,寫出他們各自的身世與性格形成,實屬不易。
三是小說自始自終帶有懸念,俞放鶴突然被殺,紅蓮花暗中相助,李家棧一場惡戰,無不驚心動魄,引人入勝。但這一個個不解之謎,又交代得清楚明了,讓人在驚嘆中佩服作者構思之精巧。欲罷不能不容易,回味無窮更加難。
1989 年4 月,上海人民廣播電台曾在「小說連播節目」中播送過這部書的前半部分,原因可能也在於此。
《名劍風流》也有個別破綻,因為作者過分追求離奇,有些情節的組合難以自圓其說。對於有些人物的出現,有呼之即來的敗筆。
有人以為《名劍風流》應名列在《武林外史》之後,但我以為「李家棧」這一場戲,明顯勝過《武林外史》,它的排名應該是第九位。
8.《九月鷹飛》
《九月鷹飛》寫得別開生面,開卷即有惡戰拉開序幕的氣氛。把上官小仙這個人物來陪襯葉開,寫得甚妙。葉開的個性,雖然比不上李尋歡,但他畢竟比沈浪更可愛。葉開的內心世界沒有李尋歡深沉,但他的善良使其性格光彩四溢。上官小仙也寫得入木三分,她初次出場,是個令人惋惜的「白痴」;戲的深入展開,才知她是殺人不眨眼的女魔頭;但在尾聲中又讓她靈魂中另一面展示在讀者面前。這種寫法,層層剝開一個女人的神秘面紗,從行動寫到內心世界,當然頗為高明。書中多禪語機鋒,犀利而耐人尋味,寫人性與愛情也表現得淋漓酣暢,叫人難以忘懷。在對話上,已具古龍後期作品的藝術風格。這是《武林外史》、《名劍風流》所未達到的。
這部小說的結尾,是敗筆,與《多情劍客無情劍》雷同。
《九月鷹飛》在古龍代表作中宜排名第八位。
《歡樂英雄》
古龍追求文體歐化,有好幾部小說,寫得最成功的是《歡樂英雄》。
7.《歡樂英雄》第一個創新是文體。簡潔、乾脆、利索,令人想到海明威的電報文體式的對話,但古龍又不是機械的模仿,而是洋為中用。古龍的對話藝術,在《歡樂英雄》中有絕妙的體現。許多精採的情節與有情有味的故事,幾乎不用旁白,全部由對話組成;而人物的性格與神態,也在對話中能揣摸出來。
《歡樂英雄》的第二個成功所在,是塑造了四個歡樂的俠客,自古以來的俠客形象,以悲壯、勇猛構成其性格特色的居多,但《歡樂英雄》有意反其道而行之,郭大路憨厚得可笑,王動機智得發噱,燕七女扮男裝大可引人一笑,林太平的深情有趣得叫人不得不笑。盡管書里的情節也有時緊張有時沉悶,但整部作品的基調是充滿了樂觀主義的,能把悲劇演成喜劇,能讓有殺氣的俠客走向幽默風趣的境界,這是古龍的一大發明。
《歡樂英雄》的弱點,是故事敘述上有點散亂,容量也嫌單薄了一點。但它畢竟在武俠小說史上,提供了一種新的品種,而新的創造總有它的價值。我以為《歡樂英雄》可排名第七位。
6.《七種武器》
《七種武器》是由六個小中篇組成的,但揭示的道理卻是一個。
我喜歡《七種武器》,也是喜歡其中的六個人物。
我喜歡藝高膽大的白玉京,
我喜歡很珍惜感情的高立,
我喜歡風流正少年的段玉,
我喜歡忍辱負重的蕭少英,
我還喜歡問心無愧的楊錚,
我更喜歡沉著冷靜的丁喜。
要領略古龍小說的哲理,《七種武器》不可不讀;要欣賞古龍語言的獨特,《七種武器》更不可不讀。
《七種武器》排名第六,頗為恰當。
5.《白玉老虎》
這是一部帶有懸念的新派武俠小說。讀它,如讀歐美偵探小說,一直讀到完卷,才讓你恍然大悟。《白玉老虎》中的人物典型,我已專門為它寫了一節,這里不再啰嗦。但我總覺得,《白玉老虎》的動人之處,不在於它的情節巧妙,也不在於它的構思獨特,而在於古龍能夠把情節小說寫成人情小說,寫上官刃的忍辱負重,寫趙簡的捨身求義,寫司空曉風的獨撐大局,都在展示一種人性凈化的境界。這部小說沒有結局,也不必有結局。因為感情波瀾的起伏已寫盡了,留下的讓讀者去馳騁想像。我佩服古龍,因為古龍把思索與回味留給讀者。把《白玉老虎》列為古龍代表作前五部之內,恐怕它當之無愧。
4.《陸小鳳》
要在《陸小鳳》與《俠盜楚留香》之間排名先後,實在很難。這兩部作品都是古龍成熟的代表作,又都擁有大量讀者。也可以說,沒有陸小鳳與楚留香,也就沒有古龍。
《陸小鳳》的情節波瀾起伏、奇幻莫測,固然顯示了古龍的才華不凡;但若論《陸小鳳》的藝術魅力,還是因為古龍寫活了書中的芸芸眾生:《陸小鳳》中最神秘莫測的人物是老實和尚。《陸小鳳》中最有趣好玩的人物是司空摘星。《陸小鳳》中最寂寞傲慢的人物是西門吹雪。《陸小鳳》中最毒辣可怕的人物是熊姥姥。《陸小鳳》中最大度的男人是朱停。
《陸小鳳》中最小氣的女人是上官飛燕。《陸小鳳》中最會說謊話的是雪兒。
《陸小鳳》中最善於偽裝的是霍休。
《陸小鳳》中最痴情的女人是二娘。
《陸小鳳》中最薄情的男人是金九齡。《陸小鳳》中最奸詐無恥的人是宮九。
《陸小鳳》中最有心計的人是老刀把子。《陸小鳳》中最適合當奸細的是孫不變。
《陸小鳳》中最會多嘴多舌的是犬郎君。《陸小鳳》中最有風度的人是葉孤城。
《陸小鳳》中最懂禪機的人是玉羅剎。這張人物譜當然不能全部包括《陸小鳳》中精採的藝術典型,但以上所列的男男女女,卻各有其鮮明的個性,都能給讀者留下難忘的印象。不過《陸小鳳》中塑造得最成功的藝術典型,只能是陸小鳳本人。因為陸小鳳的性格是立體的,他的性格特徵決不是幾個定語可以概括出來的。他有時機智,任何詭計都無法在他面前奏效;他有時厚道,明明上過當還會第二次受騙。他有時心細如發,從一個細節偵破出武林大疑案;他有時善良,總是以君子之心去度小人之腹。他有時剛強不屈,在刀光劍影中是錚錚男子漢;他有時溫柔多情,在女人的進攻前情不能抑。他疾惡如仇,急公好義,見義勇為,抱打不平,不愧為武林中的真義士。
他風流瀟灑,倜儻不凡,詼諧幽默,妙語如珠,不愧為女人愛慕的奇男子。
他富有急智,臨危不懼,洞察姦猾,料事如神,可謂是人傑中的智者。
他品格高尚,內心純潔,光明磊落,樂於助人,又稱得上江湖中的大俠。
總而言之,陸小鳳既是一個大英雄,又是一個平凡的、可以令人親近的朋友。
《陸小鳳》除了寫人的高明,在其藝術風格上也呈現出多姿多彩的特點:構思很新,線條很細,伏筆很巧,場面很大,造句很妙。
《陸小鳳》能一讀不放,再讀而有回味,這與作品在開掘主題上富有新意有關。它寫出善與惡的分界線,寫出貪欲與追求的不同思想境界。他寫正面人物的缺點,也寫反面人物的內心苦悶,並通過陸小鳳寫出一個真正俠客的風范。陸小鳳是俠與義的化身。
如若論《陸小鳳》的欠缺,我以為有兩個,一是顯示了作者擅長寫中篇而缺乏寫長篇的才氣;二是後兩卷比前四卷遜色。這兩個弱點,至少證明古龍駕馭文筆的功底還未進入精嫻的地步。他對海上與沙漠的環境描寫,都未能令人如臨其境,說明古龍的知識面不及金庸廣博。他是善於從小處著眼寫大沖突的高手,他的聰明超過了金庸,而功力與博學都在金庸之下。
讓《陸小鳳》排名第四,不知妥否?因為從總體上說,它只是比《俠盜楚留香》稍弱一點。
3.《俠盜楚留香》
楚留香能排名在陸小鳳之前,我至少可以找到三個理由。
第一,楚留香的風流倜儻更討人喜歡一點。第二,《俠盜楚留香》的寫景抒情,也更動人一點。
第三,《俠盜楚留香》在各卷的人物與情節連貫上,也似乎比《陸小鳳》結合得稍好一點。當然,《陸小鳳》中的其他人物群體,並不在《俠盜楚留香》之下,《陸小鳳》中的西門吹雪,也完全可以和《俠盜楚留香》中的胡鐵花、一點紅媲美。楚留香與陸小鳳很相似,都是有俠有義,都是富有急智。但楚留香決計不是陸小鳳。從外形上說,楚留香更富有男性粗獷的美。他有漆黑的烏發、清澈而秀逸的眸子、挺直的鼻子、薄薄的嘴、寬寬的肩頭、古銅色的背以及堅實的手臂和有力的手指。從氣度上而言,楚留香比陸小鳳瀟灑、懶散、悠閑、風流,關於楚留香的故事,也比陸小鳳離奇,驚險而富有情趣。在女讀者的心目中,楚留香這個人更值得愛慕,他比陸小鳳在漂亮的女人面前更自尊;而在男讀者的心目中,楚留香對朋友更講義氣,更能捨身求義,因此男讀者更喜歡與他交朋友。
讀《俠盜楚留香》,有些場面至今令人難忘:楚留香與一點紅交手,看得人目不暇接。無花暗中出手殺女尼一幕,看得人毛骨悚然。黑珍珠與冷秋魂的骰子之戲,看得人拍案叫絕。秋靈素自絕前的內心獨白,看得人對往事不堪回首。
高亞男一廂情願追求胡鐵花,看得人捧腹大笑。
李玉函夫妻假仁假義、巧言惑眾,看得人怒目圓睜。
胡鐵花談論女人的妙處,叫人忍俊不禁。張簡齋話說「假屍還魂」,叫人如入霧中。五十歲的金弓夫人打扮得花枝招展,令人作嘔。薛衣人與薛寶寶合演「七步干戈」,令人神傷。寫小麻子與小禿子的罵人本事,其實是寫楚留香的義氣。
寫張三對吃魚的迷戀,其實是反襯胡鐵花的好色。
「白蠟燭」挑四箱黃金走長索如履平地,看得人眼睛發直。
原隨雲雙目雖瞎以手當目技藝驚人,看得人驚嘆倍加。
美如天仙的東三娘居然是個瞎女人,看得人有惜花之意。
因情入魔的枯梅大師難逃情劫,看得人百感交集。
《俠盜楚留香》的欠缺,與《陸小鳳》很相似,每一部傳奇都是一個小長篇,這是古龍小說結構上的致命傷。也因為如此,《俠盜楚留香》只能排名第三。
2.《絕代雙驕》
如果說《武林外史》是古龍小說創作走向成熟的代表作,那麼《絕代雙驕》則標志著古龍小說進入一個全新的藝術境界。
古龍把《絕代雙驕》歸納為他中期創作的最後一部。《絕代雙驕》的問世,使古龍的新派武俠小說不僅超過了與他齊名的卧龍生、司馬翎、諸葛青雲,而且他的聲譽也不亞於梁羽生了。因此,《絕代雙驕》是古龍小說的一個里程碑。
《絕代雙驕》的成功,首先在於它結構的嚴謹。如此驚心動魄的場面,如此栩栩如生的人物,如此復雜變幻的人情,如此撲朔迷離的情節,在古龍的生花妙筆之下,竟能組合成一個完美的整體架式。除了金庸的幾部名著之外,我幾乎找不到可以與之媲美的武俠小說。
《絕代雙驕》的成功,還在於古龍精心刻畫了形形色色的藝術典型:燕南天、江魚兒、花無缺、江別鶴、江玉郎、「十大惡人」、「十二生肖」、鐵心蘭、慕容九、黑蜘蛛、南宮柳、蘇櫻、顧人玉..一個個神態畢真、呼之欲出。這些藝術典型各具面目、各具個性,通過他們可以去體味人生的經驗,去領略世界的不平。
你要領悟俠義的涵義,去拜訪燕南天;
你要知道愛情的嫉妒,去看邀月宮主;
你要明白世間的奸詐,去結交江別鶴;
你要懂得可怕的忍耐,去認識江玉郎;
你要驚嘆人類的殘忍,不妨進惡人谷;
你要體味女人的深情,不妨追求蘇櫻;
你要辨出人生的乏味,不妨找花無缺;
你要了解少女的心態,不妨尋鐵心蘭;
你要一睹豪賭的氣派,看好軒轅三光;
你要悟出經歷的磨難,去神交江魚兒。
第三,《絕代雙驕》不僅總體上氣魄宏大,而且有些章節尤其寫得精采。
我忘不了江楓與花月奴的悲慘下場;
我忘不了江魚兒在惡人谷中上人生第一課;我忘不了江玉郎在糞坑下面挖出一條生路;我忘不了戴上面具的「江南大俠」的陋舍;我忘不了黑蜘蛛的來去無影;我忘不了蘇櫻為愛情跳井求愛;
我忘不了人前露笑、背後下手的惡人;
我忘不了江魚兒與花無缺的最後一戰。
這些場面,這些情節,讀者讀得驚心動魄,牽腸掛肚,心馳神往,欲罷不能。
讀了後又是浮想聯翩,驚嘆倍加,思緒萬千,大徹大悟。
《絕代雙驕》不是沒有缺點,不是沒有漏洞。但《絕代雙驕》畢竟是中國武俠小說史上的一部巨著,一部兼有可讀性與文學性的好作品。它以悲劇落筆,以喜劇收尾,是一幕人生的悲喜劇。它在藝術上完全可以和金庸的《天龍八部》、《倚天屠龍記》媲美,但其格調又低於《笑傲江湖》。各章標題也太平庸。《絕代雙驕》名列古龍代表作第二。
1.《多情劍客無情劍》
這是一部以「小李飛刀」李尋歡為主角的小說,但小說題目好像是寫阿飛,這未免令人有點遺憾。但這個題目太美,也許作者也不得不用它。
《多情劍客無情劍》,我前後讀了三遍,讀一遍,多一分驚嘆、二分喜歡、三分佩服、四分回味。《多情劍客無情劍》,全書三卷,七十餘萬字。是古龍作品中最成功的一部。它的問世,奠定了古龍在新派武俠小說史上的卓越地位,也對金庸之後武俠小說不可讀的定論作了一次有力的沖擊。且不論這部小說結構之嚴謹、描寫之細膩、人物之多采、情節之生動,單論李尋歡這個人物即可見作者獨具匠心的大手筆。
在古龍筆下的人物典型中,李尋歡是最具個性、最具人性的藝術形象。他既有楚留香、陸小鳳的灑離線智,又有葉開、沈浪的善良心地,他的磨難與痛苦,更不亞於江魚兒,他的身上,不僅體現了中國武術大家的氣度,而且把人性與武學的最深沉的理解融為一體。由於他是一個悲劇人物,因此他的出場更引人注目,更令人同情,更值得人們去觀察他和贊美他。
他為了友誼,可以犧牲產業和愛情;
他為了朋友,可以舍棄生命,視死如歸;他為了主持正義,可以蒙受惡名,忍辱負重;他為了成人之美,可以從容體現博大的胸襟。他活得痛苦、孤獨、冷寂、凄涼;他又活得灑脫、飄逸、曠達、自在。
他既是一個平凡的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又是一個身懷絕技、見義勇為的俠士。他甘於挑戰,又隨時准備犧牲自己。
他重於義,為龍嘯雲、為阿飛、為任何一個求助於他的人;他重於俠,為世間不平、武林安寧、天下太平而搏殺。
他的無情,正是他有情的生動體現;
他的有義,又是他義無反顧的追求。
在某種意義上,《多情劍客無情劍》不僅僅是一部武俠小說,而且是一部對武學真諦的文學解釋,還是一部寫盡人間炎涼世態而又格調頗高的人情之作,更是一部探索人生真理、觸及社會現實的警世之卷。
《多情劍客無情劍》超出了武俠小說傳統的創作模式,在藝術上給人以多方面的啟示。古龍成功地運用了寫景、寫情、寫心態的新派寫法,又兼顧中國傳統小說環環相扣、撲朔迷離的情節安排;有實寫,有虛寫;有重筆描摹,有輕筆帶過;有警句格言,有精采對話;有對內心世界的挖掘,有對氛圍的巧妙渲染;有張有弛,有情有味;有峰迴路轉,有絕處逢生;有悲涼也有幽默;有扣人心弦也有馳騁想像;層出不窮而敘而不亂,懸念迭起而合乎情理;感人肺腑而催人淚下,欲罷不能而回味無窮。
《多情劍客無情劍》充分顯示了作者的聰明、機智、深沉、才氣和獨特的思維方式以及作者內心世界的沖突與多姿多彩的藝術匠心。
《多情劍客無情劍》不是古龍的擱筆之作,在《多情劍客無情劍》之後,古龍又創作了一系列武俠小說,雖然他在不斷地「求新求變求突破」,但無論從作品思想深度與藝術完美性來說,都沒有能超過這部作品。
因此,《多情劍客無情劍》代表了古龍小說的最高成就。名列首位,無可懷疑。
參考資料:《古龍小說藝術談》
Ⅱ 求兩本武俠小說,碎片記憶詳細補充
第一部封面是一個男子上半身半裸,單手舉著一個鼎。——是《龍紋寶鼎》才對。
Ⅲ 金庸寫的最好的一部武俠小說是哪部
我認為是《笑傲江湖》是第一。說《笑傲江湖》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好的作品之一不單止笑傲一書情節結構嚴謹豐富,文學藝術上用語生動流暢、寫作技巧高明絕妙、寫作手法變化細致、人物描寫深刻自然、思想主題表達的連貫透徹而意境高深,而且寫出了平凡亦俠的故事;寫出了中國文化的韻味;寫出了人生最深刻的哲理;寫出了這個世界的虛偽和貪欲,《笑傲江湖》是金庸武俠小說的顛峰,是一部偉大的文學著作。為什麼我能這樣說。金庸原名查良鏞,他出生在浙江海寧一個『一門五狀元,叔侄七翰林』的名門望族,查家近代最出名的人是清朝的著名詩人查慎行,可以想像金庸在幼年時所受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我在看香港電台拍攝的金庸傳記中,金庸曾說在他的小時侯深受古代那種高人隱士特別是功成身退的思想的影響,加上少年有一段比較艱苦的生活和從政理想的失敗,他一直很羨慕『且自逍遙沒人管』的歸隱生活。1992年,金庸正式出售了自己辛苦創業的〈明報〉,金庸解釋說,他累了,他嚮往著一種隱士逍遙的世界。在金庸小說中最能體現他這種理想境界的書就是《笑傲江湖》!在金庸小說中最能體現他這種人生目標的人就是令狐沖!我認為文學作品的最高境界就是要體現人生最高的精神生活,正如羅曼羅蘭和他的《約翰.克利斯多夫》,金庸寫了,金庸奮鬥了,金庸也在自己的人生中去實踐了!很多認為笑傲一書是一部政治小說,是在影射文化大**。笑傲寫於1967年,的確當時正處於中國國內在搞文化大**,他在構思這篇小說時,肯定是會受一定影響,但金庸在寫下去之後,他寫出來的根本與此無關了,他寫的真正的寓言是中國傳統政治的流毒弊病,是『家天下』的現象,是政治表現出來的野心和權欲。就如金庸自己所說的:「若單憑影射政治人物而流行,這部小說的藝術生命便極其有限了」。正是如此,笑傲的主題就像吳藹儀女士所說:「在《笑傲江湖》之中,金庸的確表達出社會規范可以怎樣虛偽和霸道,而純真的感情怎樣比表面上大公無私的行為高貴百倍」。這才是干,其他的只能權當枝葉。笑傲故事情節的主線有兩條,一是江湖人士對辟邪劍譜的貪念,一是所謂正邪兩派的人想稱霸江湖的野心,最終貪念也其實是野心的化身。令狐沖就是在這個環境中來開始了自己體驗和堅持人生原則的艱苦又驚險的道路。令狐沖出場的伏線和慕容復很有點相象。但這里就可看出金庸不凡的筆力,慕容復除了殺人疑案外,始終以褒為主,刻畫出一個人中龍鳳的形象,這給慕容復以後的結局增加了可悲的感嘆。而令狐沖在眾師兄妹的話語中讓人感到一個浪子的形象,接著青城弟子和儀琳的回憶描述,逐漸的揭開了這層面紗,似貶實褒,令狐沖在當場各人眼光中的樣子越來越清晰,讀者對所謂正派邪道的觀念越來越有疑問。終於盼到他出場,群玉院內看似的口不遮攔,衡山城外拚死以護曲非煙,令狐沖在我們的心目中已是栩栩如生不能忘懷。同樣金庸對反面角色的描寫也是入木三分,最成功的當數岳不群,作者也一樣用了很多筆墨來寫他,這個響當當的君子劍,這個卓爾不群的華山掌門,竟是個如假包換的偽君子,這個形象真是深入人心。以至新加坡有一次議會開會,某個議員被人指為岳不群,真是聽者自明。笑傲延續了金庸寫武俠小說的一貫手法,在武功的描述上這一次又有創新,正面有獨孤九劍,以無招破有招,將武學的概念提升到一個空前的境地,後來古龍的小李飛刀大概也是受了金庸的影響吧。反面的葵花寶典,欲練神功,必須要先揮刀自宮,這個對貪欲的強烈諷刺的絕學,真是神來之筆。在詼諧人物一面,笑傲的桃谷六仙的胡言亂語在嵩山頂上被任大小姐的借用,使我們在捧腹大笑之際,更深刻的對那種世間追求權欲的丑惡面目作了揭露,也更加體會到令狐沖對道德完美追求的意義。笑傲一書在這上面的對比,揭示在全書中比比皆是,此文怎能說盡。但是金庸也認識到個人在道德和自由上的追求是不會容於這個權力政治的現實社會,就是說令狐沖的精神潔僻是無法忍受這個胺臟污濁的江湖,他不屈服,那麼他唯一的選擇只有退出。笑傲是金庸唯一一部沒有歷史背景的作品,我想金庸故意選擇這種寫法,是為了令狐沖還能求得一片自身的天地,如果回到歷史特定的條件下,令狐沖的結局可能又是出悲劇。這真是我們生存世界的可悲,這個世界在金庸接著寫的鹿鼎記中就更有廣闊深刻的寫照,金庸對中國古代社會這種悲劇的唯一可行的答案只有『好』皇帝。我說笑傲第一,不但此書人物形象深刻,作品體現作者的心聲,這書還是一部博大精深的藝術作品。笑傲在對中國傳統藝術和文化的描繪上到達了金庸小說中的最高峰,其實這也是作者暗中在配合令狐沖這個人物表現出來的中國傳統隱士所具有的藝術文化境界,充分表露出金庸自己對這種生活的嚮往。從在綠竹巷中學琴練簫開始,金庸寫了很多關於這方面的基本知識和至高境界的體會,這在衡山劉正風死前所奏的『笑傲江湖』曲已有倪端,正如綠竹翁說的琴為心聲,其實文不是也為心聲么。笑傲中江南四友就是琴棋書畫,他們為避開斗爭而隱居梅庄,但最後的悲慘結局,也寓意著追求藝術的純潔的人始終逃避不開這個卑鄙世界的玷污,也只能留下萬世清白的藝術,只留下迎雪傲開的梅花。平一指也是金庸小說屈指可數的神醫之一,中國古語有雲:『不為良相,便為良醫』,他的醫術可謂神技,一指定生死,這充分表現了中醫理論望聞問切的精華,我們又可以學到很多中醫的知識。中國人對酒的嗜好是一個奇特的心情,自古文人墨客,英雄豪傑大都是此中好者,金庸也不例外,黃河船上祖千秋那眼花繚亂的酒文化和梅庄說酒,又讓我們一次大飽眼福。當然笑傲還有很多的佛理、道意、民俗、風情不可勝數,看笑傲,真正感受到錢穆對中國文化和歷史的『溫情與敬意』的那種心情。無庸質疑,金庸寫出了什麼才是笑傲江湖,所以笑傲第一。
Ⅳ 金庸一共有幾部作品他寫的第一部小說叫什麼最滿意的是哪一部!
金庸先生一共創作了15部武俠小說,每一部都堪稱經典。這十五部金庸武俠小說分別是:《 書劍恩仇錄》、《 碧血劍》、《 射鵰英雄傳》、《 飛狐外傳》、《 雪山飛狐》、《 連城訣》、《 天龍八部》、《 白馬嘯西風》、《 鹿鼎記》、《 笑傲江湖》、《 神鵰俠侶》、《 俠客行》、《 倚天屠龍記》、《 鴛鴦刀》、《 越女劍》。
金庸先生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是《書劍恩仇錄》,寫於1955年。此時的金庸江湖中還沒有「內功」這個概念,陳家洛闖盪江湖靠的是招式和速度。金庸的最後一部武俠小說是《越女劍》,寫於1970年。這是一部短篇小說,書中的越女阿青最後一人一劍挑翻了兩千重甲侍衛,其武功已經接近仙俠水準。
《鹿鼎記》是金庸武俠中文學價值最高的巔峰之作,也是金庸先生最後一部武俠小說。金庸曾說過:小說反映社會,現實中並沒有絕對完美的人。而《鹿鼎記》則更為真實,更像現實社會。
我們很難對鹿鼎記做出精準的評價,卻可以去看看一些文學大家對金庸《鹿鼎記》的評價:
倪匡:《鹿鼎記》可以視為金庸創作的最高峰、最頂點。
嚴家炎:《鹿鼎記》就是現代主義,它是武俠小說里邊的一種現代主義,可以說是很特別的。
陳墨:有點武,有點俠,像是史,像是奇,是謂「四不像」,正是《鹿鼎記》的獨創,亦正是《鹿鼎記》的精妙之訣。
「鹿鼎記」中確實少了很多「武俠風格」,但其實是金庸先生的一種回歸和感悟。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小說的最高境界,就是接近於真實。在武俠世界中,武林高手雖然厲害,但其實最還是人心、城府、運籌帷幄等,也因此,鹿鼎記中的主角韋小寶雖然武功低微,但卻是混得最好的一個男主角。
因此,若是從文學價值層面來說,《鹿鼎記》絕對是金庸的巔峰之作。也正是因此,金庸寫了鹿鼎記後,覺得再寫也很難超越,或是重復,這才封筆退武。
Ⅳ 一個以「觀音奴」、「蕭驪」為主角的武俠小說,曾連載在《今古傳奇·武俠》,作者為女
盛顏的三京畫本系列
<三京畫本>,作者盛顏
一年前的是黑山白水和南金東箭
現在連載的是東京夢華
《三京畫本》系列(暫定五卷)
1、第一卷——黑山白水卷
○第一折、婉轉艷歌行○第二折、蕭家觀音奴○ ○第三折、草色一萬里○第四折、清晝逢妖鬼○ ○第五折、邊城染素香○第六折、瀚海迷蜃記○ ○第七折、飄飄何所似○第八折、動息如有情○ ○第九折、未飲先如醉○第十折、為君起松聲○ ○第十一折、此會在何年○ (△刊載於《今古傳奇武俠版》2007年6月下總第143期)
2、第二卷——南金東箭卷
○第一折、世家○第二折、部族○ ○第三折、訂婚○第四折、開國○ ○第五折、迷局○第六折、疑陣○ (△前三折刊載於《今古傳奇武俠版》2007年10月下總第156期;後三折刊載於《今古傳奇武俠版》2007年11月上總第158期。)
3、第三卷——東京夢華卷
○第一折、傷心不獨為悲秋○ ○第二折、鳳游四海求其凰○ ○第三折、明月千里寄相思○○ ○第四折、多情卻似總無情 ○ ○第五折、女兒身手和誰賭 ○ ○第六折、一時回首背西風(載於《今古傳奇武俠版》2009年8月上和2010年7月下)
4、第四卷——黍離麥秀
(△未出)
5、第五卷——武林舊事卷
(△未出)
Ⅵ 很久之前看過一本武俠小說,好像是叫逍遙書生,裡面有個人用的是什麼針之類的,誰知道作者急下載地址。謝
紅袖添香網轉轉就知道有很多類似的文的 。。
《逍遙游》文 / 葉潔輝
本書是「莊子」系列的第一部。以一個先天身中奇毒、無法修習武功的書生的江湖遇合為主線,分別以破生、破貪、破仇、破名、破禪、破死、破禮、破術、破勢、破法、破情等為名目,分寫武林世家的明爭暗鬥,各大宗教相互仇殺,朝野博奕,民族紛爭。是書開武俠文學的新形式,以武俠小說的形式探尋社會交替的因由,宗教的意義,人生的價值,從而形成以人文關懷為主題的新命題武俠。
《冥王劍》文 / 水靜泓
成長在冰山絕頂的少年,也許註定要承受著孤獨與落寞吧……
當兒時的竹馬青梅倒在身邊,他第一次學會了什麼叫做無情!可悲的是命運使他愛上了這個留在他記憶中,卻早已死去的人.
寂寞的他想要尋找屬於他自己的路,尋找愛他的人,尋找他愛的人!
他是那樣渴望得到人們的理解與友情,可是當他那預示著死亡的寶劍,看似無情得奪去那些生命時,他已經成為了人們眼中的「人屠」.所有的殺戮,他顯得那樣的無可奈何……
重情重義卻我行我素的他,終究用他個人的魅力征服了很多人.他們可為他或生或死,而他也可以為他們萬劫不復!四方魔君之首,金國大貝子與他生死與共.蛇蠍大美女,俏皮小叫化,溫柔小仙子,巾幗賽諸葛,究竟哪一個才是他的歸宿?
那個心愛的女子為他瞎了雙眼,然後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他是否將她還找回?
龐大的勢力,他足以坐擁天下;祖上的遺訓,他無法逍遙坐視.是與心愛之人浪跡天涯,還是振臂一呼,爭鋒天下?
兄弟的不幸,愛人的慘死,一個又一個的驚天陰謀……這個絕美而堅毅的少年究竟是否會從此倒下?
當他靠著他的智慧和超凡的武功將一切的真相揭開,幕後操控一切的人竟然是……
《異能神童》文 / 周廣元*
武學神童,忠厚小子,天賦異稟,路見不平必拔刀相助,自己卻屢遭磨難,百煉成鋼,武林揚威,想不當一帶霸主亦不能也。
《幻劍之三世情緣》文 / 寂月皎皎
劍破長空,縱肆天下,終不敵美人一笑,瀲灧若霞。
棄了手中劍,從了心中意,做我自在仙,盼從此攜手看夕陽,逍遙山水間。
可驀然回首,夢已坎坷,支離破碎在無邊無際離恨天。
是誰驚散鴛鴦一夢,縹緲如霧,流散若煙?
伊人含恨,借問天涯芳草,碧落黃泉,可還記得那執手相對的誓約與笑顏?
風雨未歇,年輕的弟子再出江湖。
幾多豪情,幾許俠義,如何去消融兩代人的銘心寂寞,刻骨相思?
劍客無語。
而玉劍精魂,已喚起前世的纏綿。
回眸凝睇處,劍如虹飛,袖似雲卷,繾綣出一曲幻劍之三世情緣!
《天馬行空之蕭峰後傳》文 / 林夕語
我太喜歡《天龍八部》中的蕭峰了,但他卻是金庸小說中最具悲劇色彩的人物,他背負了太多的遺憾。在我第九次看《天龍八部》的時候,我再也無法忍受這種遺憾帶給我的痛苦,於是我開始寫這部小說。同時還因為十分喜歡《神鵰俠侶》,所以就天馬行空似地把這兩部小說的人物揉合在一起寫了。喜歡金庸的人不計其數,我只是想將心中所想一吐為快,絕沒有故弄噱頭的意思。除了新增的人物,其餘所有的人物都會秉承他們原來的性格。
Ⅶ 武俠小說排行榜前十名巔峰之作
1、搜神記
《明朝那些事兒》是一本古代經典小說,作者是當年明月,一共7本。《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故事。
Ⅷ 在金庸寫的武俠小說中,讓你最喜歡的是哪一部
金庸原名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生於浙江省海寧市,1948年移居香港。當代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小說寫越女阿青劍術精妙,被范蠡引薦到宮中教授士兵,最終幫助了越王勾踐雪恥復仇。阿青暗暗愛上了范蠡,而范蠡早與西施有白頭之約。阿青見到西施的美貌後,不忍傷害,飄然離去。
不知各位對哪一部劇印象深刻呢?
Ⅸ 求推薦一部武俠小說
很像失魂引,你再看看失魂引是不是。要不然看看《玉劍香車千里花》;《仙窟丐神》,也有可能你記錯了。
求採納為滿意回答。
Ⅹ 金庸寫的第一篇武俠小說是哪一部
1955年第一篇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
金庸是武俠小說的集大成者。從1955年第一篇武俠小說問世,到1972年「封筆」,金庸共創作了十五部武俠小說。在這十五部小說中,不僅有波詭雲譎的政治畫卷、盪氣回腸的英雄俠義、出神入化的絕世武功,更有精彩紛呈、引人入勝的愛情人物和愛情故事。如何看待金庸筆下的情愛世界?
金庸小說的愛情精彩紛呈,各具特色,其中《射鵰英雄傳》中郭靖與黃蓉的愛情無疑是其中的經典。《射鵰英雄傳》是金庸「射鵰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小說的主題是南宋末年宋、金、蒙古之間波瀾壯闊的戰爭和社會生活,而貫穿始終的小說主人公--郭靖與黃蓉的愛情也是小說中的「華彩樂章」。郭靖與黃蓉,一個木訥憨厚,一個古靈精怪,性格稟性反差如此之大的兩個人為什麼能走到一起?郭靖與黃蓉的愛情為什麼受到讀者最熱烈的歡迎與羨慕?這個經典的愛情模式反映了金庸怎樣的創作觀念?
除了《射鵰英雄傳》之外,《神鵰俠侶》中楊過與小龍女的愛情同樣是金庸小說愛情中的經典,不同的是這個愛情模式更加驚心動魄、催人淚下。《神鵰俠侶》是金庸「射鵰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故事的主題就是描寫主人公楊過與他的師父小龍女之間感天動地的愛情的。那麼在《神鵰俠侶》中,楊過與小龍女在天慘地絕的重重懸念中是如何突破禮教的羈絆,實現愛的承諾的?它的震撼與感人之處究竟體現在哪裡?
金庸小說中的愛情不只經典,更具深廣,一部作品通常會表現出多組、多種、多層次的愛情,《飛狐外傳》就是這樣一部作品。這篇小說的主題是描寫主人公大俠胡斐的成長歷程。在《飛狐外傳》中,胡斐與袁紫衣、胡斐與程靈素、馬春花與福康安,為我們展現了幾組刻骨銘心的悲劇戀情。那麼,一往情深的女子會如何對待薄情寡義的壞男人?出了家的人真的就能割捨得下愛嗎?
如果說金庸在大部頭中游刃有餘地描繪出了引人入勝的愛情故事,那麼他在中短篇小說中也同樣毫不示弱。中篇小說《白馬嘯西風》反映的是一個叫李文秀的漢族少女,在新疆哈薩克部族與幾個青年的感情故事。在這篇小說中,李文秀究竟會遭遇怎樣的悲歡離合?這部篇幅不長的小說會帶給我們怎樣超乎尋常的深層思考?
(全文)
可能有的朋友聽了會覺得驚訝,說金庸,那不是寫武俠小說的嗎?藉助武俠小說來談愛情,這合適嗎?在很多朋友看來,武俠小說不就是寫那些英雄豪傑們沒日沒夜地打架、殺人、喝酒,不就寫這些的故事嗎?從這些故事裡邊要探討愛情,是不是好像是讓李逵來綉花,讓張飛來畫畫,讓竇爾敦唱小曲,是不是不合時宜?其實我告訴大家,歷史上的張飛他還真會畫畫,而且專畫美人,張飛是以畫美人見長的。在殺場上能夠浴血奮戰,給人一個非常粗豪這樣形象的人,他同時,他可以非常秀雅,非常文雅。
而上述我所提出來的這種擔憂,其實正是我們社會上很多人對武俠小說誤解的一種反映。很多人以為武俠小說就是武打小說,我們很多中學老師沒收學生的書就說不許看武打小說,所謂武打小說在他們理解起來就是暴力文學,教孩子怎麼打架的教科書,就是粗製濫造的低俗文學。而這些朋友不了解,武俠小說也好,通俗小說也好,其實只是我們給文學分的類,只是文學中的某一個類別,這些類別只是說它們有不同的特點,而不是說它們在藝術價值上有高有低,通俗小說不見得它不高雅,不見得不嚴肅,而那些所謂的非通俗小說,我們想想發表在所謂嚴肅刊物上的那些小說,它們都是精品嗎?它們都高雅嗎?不是說你寫某一種類別的東西,就決定了你的高下,就好像我們大家從事的工作,當教授就一定高雅嗎?在木樨地賣饅頭就一定低俗嗎?這可不見得。所以類別只是一種特點上的劃分,而不能決定它的高下,看文學作品跟看人一樣,不能看錶面上的名目。比如大家看我今天穿這衣服,不能代表我就會武功,其實我不會打架,我連我的夫人都打不過,我可能只能打過我家那隻貓。所以不能只看這個表面現象,武俠小說裡面它就不能寫出非常精彩的愛情嗎?我想讀過武俠小說的人,會對這個問題有非常清楚的認識,特別是金庸的武俠小說。金庸的武俠小說當然是一流的武俠小說,這個是毫無疑問的,沒有人會對這個提出疑問。但是,我們不去講他的武俠,就看金庸小說里邊的愛情,從這個角度看,也可以說金庸的小說是一流的愛情小說。今天我們可以說金庸寫愛情之廣,寫愛情之深,寫愛情之奇,可以跟世間任何言情大師一決高下。所以說今天我們《百家講壇》的這一講就來看看金庸筆下愛情的深廣性和它的典型性。
金庸小說的愛情模式之一--英雄美人式
一般的武俠小說都是以男性為絕對中心的,《射鵰英雄傳》也不例外。它的主要人物是男性的,郭靖,這是它所要塑造的成長的一個大俠,周圍有什麼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加上江南七怪,還有全真派,一大堆人。但是我們看,從小說主人公郭靖的成長歷程來看的話,郭靖比較笨,主人公比較笨,用我們今天的話說,智商大概是三四十、五六十,就是他學東西非常慢,人家學一遍、幾遍就會,他幾十遍他都不會,他的好處就是永遠地學下去,永遠地練下去,直到會。如果不是靠著黃蓉,他後來認識了黃蓉,如果不是靠著黃蓉一路引領他,幫助他,甚至是護導他,郭靖就不可能後來武藝大成,成為一代大俠。作為一個英雄人物,郭靖是遠遠沒有諸葛亮的智慧,岳飛那種膽略,排兵布陣這些方面他都是外行,大事小事都是黃蓉領導著丐幫,在暗中或明或暗地指指點點的,一到緊急時刻就是黃蓉幫他想出一個奇妙的招數,化險為夷。所以說沒有黃蓉,郭靖就不能正常地成長。沒有她郭靖不能正常成長,所以說黃蓉在小說中的作用實際上是郭靖的「精神輔導員」、「政治導師」,很像一個班裡邊,一個學習比較差的男生,這老師給他安排一個學習很好的女生,是班裡的學委加團支部書記,所以這個郭靖才能正常地成長,而這種描寫是此前的武俠小說中從來沒有過的,所以說郭靖與黃蓉兩個人的合作是力量與智慧的合作。而力量與智慧哪個重要?智慧當然要比力量更重要,所以郭靖這個人物是在黃蓉的映照下完成的。
我們再從人物語言上進行分析,《射鵰英雄傳》中女性的語言壓倒男性的語言。因為在小說中,哪些人物重要,往往體現在這個人物他說的話是否重要上。我們想想你讀過的其他小說,重要的人物,他的話一定是重要的,比如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很重要,因為他的話是重要的。而在《射鵰英雄傳》裡面,最會說話的人是黃蓉,她說的話多,她說的話有權力,有優勢,有壓倒性,而且有藝術含量。而郭靖呢,這個一號英雄,被設置為一個說話不太行的人,很木訥,有時候看上去好像很口吃,結結巴巴,他沒有話語權。在和黃蓉相處的過程中,他只是靠自己的一顆純朴的心,黃蓉是處處占上風。黃蓉不僅跟郭靖這樣一個不太會講話的男性說話的時候占上風,她跟其他那些能言善辯的男子對談的時候仍然是具有優勢,比如說歐陽克,比如說周伯通,都是能言善辯的,但都不是黃蓉的對手。她說話不僅口才好,而且有學問,這一點更是出人意料。一般的小說中可以寫這個女的能言善辯,可以寫她口齒伶俐,說話不饒人,這可以做到,但是這女的說話很有學問,比男的有學問,這是不容易做到的。一般的小說寫男的可以說話少,但他說一句就把女的壓倒了,但是這裡面黃蓉是壓不倒的。小說中有一場就是黃蓉和「漁、樵、耕、讀」四大弟子來鬥嘴,那麼他們在這裡面篡改前人的詩句,篡改經典,對對子,人家給她出一個「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頭面」,黃蓉對「魑魅魍魎,四小鬼各自肚腸」,然後她一句一句,唇槍舌劍,把「漁、樵、耕、讀」四大弟子罵了一遍,讀者感到非常精彩,沒有辦法駁倒她。對方只好欺負她是一個女性,說「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因為看郭靖背著她嗎,說你們怎麼「男女授受不親」,讓郭靖背著你,引用孟子的話企圖來羞她一下。可是黃蓉斷然反唇相譏,說「孟夫子最愛胡說八道」,她一下子就把你們引經據典的那個聖人給推倒了,把儒家心目中的那個聖人推倒。她說他的話怎能信得?然後這個話可不是一時的氣憤之言,她是有理有據的。下面就說了四句詩,
「乞丐何曾有二妻?鄰家焉得許多雞?當時尚有周天子,何事紛紛說魏齊?」
這首詩一句一句都是針對孟子之言的。《孟子》這本書里邊有一個寓言,說有一個乞丐,他有一妻一妾怎麼怎麼樣,黃蓉說既然是一個乞丐,怎麼可能有兩個妻子呢?飯都吃不上家裡還有兩個妻子?孟子還講一個故事,說有一個人天天到鄰居家去偷雞,黃蓉說鄰居家哪來那麼多雞,天天給你去偷?這都是不合理的。還有儒家都是推崇孟子、孔子周遊天下,去說服那些政治家,販賣自己的思想,但是黃蓉敏銳地指出,當時還有周天子啊,周天子還在啊,最高中央領導人還活著呢,你到各個省去游說什麼呀?你這不是謀反嗎?你這不是要顛覆國家秩序嗎?所以她的批判使對方啞口無言,就是使我們這些做學問的讀者讀來,也覺得,小丫頭有兩下子,小丫頭不錯,就是你很難把她駁倒。所以在這些談話面前,在這些男性面前,她的光彩是那樣的鮮艷,光彩四射,使男性都黯然失色。
如果從審美關繫上看,《射鵰英雄傳》中的女性,以黃蓉為代表的女性,她不是簡單地成為男性的一個審美對象。我們知道很多小說中寫女性,寫得女性很美,很可愛,但是這種描寫,實際上是把女人看成是男人的一個觀賞對象,就是她是好看的。所以我們看小說中寫女人的容貌,寫女人的身體,往往佔了比較多的篇幅,小說中很少去描寫男人的容貌,男人的身體,因為女人是要給男人看的,所以這是男女不平等社會的一種現象。而在《射鵰英雄傳》中,女性總是主動地表現出自己的主體性。比如黃蓉一出場,她是打扮成一個小臟孩兒,一出場不是光彩照人,打扮成一個小臟孩兒,又黑、又丑、又臟,她不讓人看見她長得漂亮,她不需要用自己的漂亮來吸引人。她為什麼喜歡郭靖呢?因為郭靖愛她不是愛她的美貌,後來她穿上漂亮的衣服了,恢復本來面目,她說「我穿這樣的衣服,誰都會對我好,那有什麼稀罕?我做小叫化時對我好,那才是真好。」她和郭靖的友誼,是起源於她做小叫化的時候,這種人和人之間真誠的情感,而不是那個像歐陽克一看,這個小丫頭長得很漂亮,所以他處心積慮地追她。所以她知道郭靖是好人,是真正的好人。所以在這個小說里,作者所表達的不僅是女人的社會需要和自然需要不可忽視,應該得到尊重,更重要的是作者對一種理想的兩性文化的展望。從《射鵰英雄傳》中可以看出,只有兩性互補的狀態,才是人類的理想的狀態,男尊女卑固然是不好的,但是你矯枉過正,說一定是女尊男卑,說現在這男人太壞,壓迫女人,咱們顛倒過來吧,我們退回到母系社會吧,還是女人做主,男人在外邊幹活就行了,那樣也不是理想的。那是一枚硬幣的兩面,都是不合理的。《射鵰英雄傳》中郭、黃二人的愛情受人喜愛,就是因為這樣一個道理。兩個人一個比較木訥,一個比較機敏;一個其貌不揚,很本分,一個很漂亮,但是精靈古怪;一個純朴少知,一個機變博學;一個豪邁大度,一個活潑俏皮。但是只要他們在一起的時候,正好像手足一樣互補起來,用我們今天的話說是達到一個雙贏的局面。黃蓉的巧慧是郭靖質朴的補充,而郭靖的天拙,有時候又能剋制黃蓉的機巧,有時候她這個人太聰明了,全是鬼主意,有時候想使點壞,但是郭靖是非常純朴的,他有一個底線,什麼事能做,什麼事是不能做的。所以這兩個人才肝膽相照,生死相依。我們不能說《射鵰英雄傳》就是弘揚女性主義的作品,但是他的確寫出了理想中的一種男女愛情,我們大多數人做不到,也找不到這樣的愛情,但是它可能存在,它永遠吸引著人們去找,所以這一組愛情受到了最廣大的歡迎和羨慕。
金庸小說的愛情模式之二--感天動地式
《神鵰俠侶》中楊過和小龍女的愛情可以說是金庸小說中,也可以說是所有小說中最感人的愛情,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為這個愛情流過多少眼淚。這個愛情首先它是充滿了反叛性的,這是它的一大特點,它寫的是愛情與封建禮法的沖突。我們知道《射鵰英雄傳》到《神鵰俠侶》這個故事是發生在南宋,南宋是個什麼時期?正是中國封建社會這個禮法開始加強、開始森嚴的時代。在那個時候,楊過與小龍女的愛情是不被理解的,因為在名分上他們是師徒,封建禮教特別講究名分,不顧實際情況,不管你們兩個人之間感情,所以他們一說他們相愛了,所有人都不能理解,所有人都不能同意,說你這是混賬,簡直是禽獸的行為。第一,小龍女是楊過的師傅;第二,你管她叫姑姑,你怎麼能和你的姑姑結為夫妻呢?沒有人會理解他,甚至郭靖這么偉大的一個豪俠,他把手放在楊過的頭頂上,說「你再堅持,我就一掌打死你」,但是面對這樣的生死威脅,楊過不為所動,他不懂得這些禮法,他知道這個威脅,但是他心中只有一個純朴的念頭,就是我喜歡她,她喜歡我,這有什麼錯?在這方面,他呈現出一種「雖萬千人吾往矣」的英雄氣魄。英雄氣魄可以表現在戰場上,可以表現在國家大事上,但是在愛情中,在個人愛情中,同樣可以表現出一種英雄氣魄。死就死了,我認為我沒有錯,這一點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即使在今天,在我們號稱個性解放了一百多年的今天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你想想今天一個男同學和一個年輕的女老師談戀愛,家長能讓嗎?校長能讓嗎?社會上得有多少人來給你做工作呀--孩子,迷途知返吧,你錯了,或者說這個男生從小就心術不正,或者說這個女老師心術不正,勾引青少年,他們身上肯定會被潑上很多很多的污水。沒有人會去想,他們兩個人如果是純真的相互喜愛,這有什麼錯?所以考慮到南宋的時代,這個反叛性它具有的這種震撼力就更大。
這個愛情的感人之處不僅僅是它的反叛性,還有很深刻的問題,這個愛情被寫得天慘地絕,這是讓人揪心之處。金庸在他們的愛情問題上寫得非常大膽,這樣一個感天動地的,讓人覺得非常神聖的、非常聖潔的這樣一個愛情,它居然是有著先天缺陷的,有重大缺陷的一個愛情。特別對於我們一般人來說,甚至覺得不太能夠接受這個缺陷。什麼缺陷呢?楊過是被削掉了一隻臂膀的,楊過少了一條胳膊;而小龍女,小龍女居然是被人姦汙過的。一般作家哪敢這樣寫,你想塑造一個很純潔的,讓人家感動,讓人家羨慕的這樣一個愛情,感天動地的愛情,他居然先把自己最有利的條件給抹煞掉,先寫這兩個人都有重大的缺陷,不把他們寫得完美。小龍女她在不知情的狀態下,練功的狀態下,稀里糊塗地被全真派的一個青年,被叫尹志平的,被他給姦汙了,楊過也是在非常偶然的情況下,被郭靖的女兒叫郭芙,一劍把胳膊給削了下來,就是楊過等於是殘廢人,雖然武功很高,他只能參加殘疾人奧運會,去拿特奧會的金牌的。但是我們沒有覺得他是殘疾人,我們覺得他比我們正常人還要高大無比。所以他們的愛情首先有個不利的條件--天殘地缺,很難寫好,就是金庸對自己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要把這樣的一段愛情寫好。但是最後我們看到的,沒有影響我們的審美接受,反而促成了這個感天動地,不得了。
也人有分析過,楊過和小龍女的愛情到底是什麼樣的感情?其實一開始他們之間很難說是愛情,特別是楊過對小龍女,一開始是愛情嗎?在小說的前半部,楊過對小龍女可以說是感恩之情,雖然兩個人年紀沒多大差別,但是小龍女是照顧他的,是師傅,他對小龍女實際上含有對母親的依戀的感情,小龍女對他總是冷冷的、淡淡的,就是為了一個責任,要照顧他,因為死去的婆婆說了,必須照顧這個孩子,對他像弟弟,甚至像對孩子一樣。這種感情天長地久之後,兩個人之間就形成了誰也離不開誰的關系,所以兩個人的感情是慢慢形成的。在這里,在小龍女的古墓里,給了楊過一個溫暖的、安全的家,又關心他,又教他武功,所以他們兩個人的感情是很純潔又很崇高的。一直到後來,小龍女稀里糊塗被姦汙之後,小龍女以為這是楊過乾的,她以為這是楊過做的,所以她已經心中把楊過當成自己的男人。但是楊過不知道,他一直不知情,他一直覺得是因為你對我好,所以我情願為你而死,這是一種報恩的心理。他對小龍女是忠貞不貳的,但是這種忠貞不貳到底是感情上的忠貞不貳,還是道義上的忠貞不貳?這是比較復雜的。
最後,小龍女是願意回到古墓中去的,因為她不喜歡外面的世界。可是後來楊過成了一代大俠,社會上東游西走之後,幹了那麼多轟轟烈烈的事業,我們可以看到楊過性格是很活潑的一個人,他不喜歡外面的世界嗎?小說中後來有很多女孩子都喜歡過楊過,程英、陸無雙、公孫綠萼,所以楊過最後他仍然對小龍女忠貞不貳,這裡面是有很多道義因素的。所以說這個愛情不是說非得寫那種浪漫的、純情的,這個純情是有不純情的根基的。
最後是小龍女對他的一往情深打動了楊過。小龍女對他是設身處地,處處為他著想,甚至為他跳下了懸崖。她怕楊過殉情也跳下來,所以騙他一下,說你等我十六年,正是這漫長的十六年,使楊過成熟了,成了一個真正的成熟的男人,懂得了愛情,他終於明白小龍女對自己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感情,這個感情不是姑姑的感情師傅的感情,不是。在小說第二十八回洞房花燭中有這樣一段:
楊過見她命在須臾,實是傷痛難禁,驀地想起,「那日她在這終南山上,曾問我願不願要她做妻子,那時我愕然不答,以致日後生出這許多災難痛苦,眼前為時不多,務須讓她明白我的心意。」大聲說道:「什麼師徒名分,什麼名節清白,咱們通通當是放屁!通通滾他媽的蛋!死也罷,活也罷,咱倆誰也沒命苦,誰也不能孤苦伶仃。從今而後,你不是我師父,不是我姑姑,是我妻子!」
小龍女滿心歡悅,望著他臉,低聲道:「這是你的真心話嗎?是不是為了讓我歡喜,故意說些好聽言語?」楊過道:「自然是真心。我斷了手臂,你更加憐惜我;你遇到什麼災難,我也是更加憐惜你。」小龍女低低地道:「是啊,世上除了你我兩人自己,原也沒旁人憐惜。」
我們知道什麼「你愛我」、「我愛你」這樣的話,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才從西方販運來的,我們中國人是不說這些肉麻的東西的,什麼是「你愛我」、「我愛你」?「憐惜」,「憐惜」是一個多麼好的詞!我們中國人講憐惜,講恩愛,我們不說我愛你,在古代愛甚至可能不是一個褒義詞。
他們兩個人的愛情不是那種一見鍾情、羅曼蒂克式的愛情,而是經過種種考驗,自然形成的。好像一篇學術論文,經過反復考證、確鑿不疑之後,排除了種種偶然性,才堅定下來的愛情,所以它的感人是實實在在的感人。最後楊過十六年之後,發現自己被騙了,他知道小龍女再也不回來了,他知道小龍女跳下懸崖殉情的時候,到了這個時候,他雖然是一個成熟的男人了,但是他仍然要跳下去,他追隨小龍女而去。但是就在他跳下去的時候,發現小龍女竟然沒有死,小龍女就一個人,還像在古墓里一樣,這些年就一個人生活在下面,就生活在那裡。他下去之後看見那放著幾件衣衫,正是小龍女為他做的。
他自進室中,撫摸床幾,眼淚撲簌簌地滾下衣衫……忽覺得一隻柔軟的手掌輕撫著他頭發,柔聲問道:「過兒,什麼事不痛快了?」楊過霍地回身,正是十六年來他日思夜想、魂牽夢縈的小龍女。
我看這兩個人恰恰因為都是至情至性之人,所以她跳下去,他也才會跳下去,小龍女也是因為是至情至性之人,才會在下面非常淡泊地度過了這么多年的歲月,他們也才能在十六年之後又一次相會。這個情節是很奇異的,但它又是合乎這兩個人的性格的,它是合情合理的。經過了這么多磨難之後,他們的相會,他們這里找到了人生最大的、最快樂的價值,種種曲折歸於平淡,所謂「平平淡淡才是真」。所以在最後,他們為國為民幫助郭靖守了襄陽之後,就告別群雄,攜手歸隱。所以說小龍女跟楊過的愛情,是《神鵰俠侶》這部書最值得議論之處,這部書是武俠作品,但是武俠部分可以改變,武俠部分都可以去掉,就講他們兩個愛情。他們兩個人不是武俠人物,是普通的工作者,都可以的。楊過在電視台工作,小龍女在報社工作,一樣,一樣感人,所以說這個愛情才是這個《神鵰俠侶》真正的主題。
金庸小說的愛情模式之三--痴情女與負心郎式
金庸小說中的愛情不只經典,更具深廣,一部作品通常會表現出多組、多種、多層次的愛情,《飛狐外傳》就是這樣一部作品。這篇小說的主題是描寫主人公大俠胡斐的成長歷程。在《飛狐外傳》中,胡斐與袁紫衣、胡斐與程靈素、馬春花與福康安,為我們展現了幾組刻骨銘心的悲劇戀情。胡斐與袁紫衣是相愛的一對,但是胡斐一路要追殺的這個壞人,恰恰是袁紫衣的生身父親,這個又是一個情與義的沖突。就是你愛這個女孩,兩個人非常相愛,但是她父親是一個大壞蛋,還要不要完成為了平民百姓報仇雪恨的任務,最後這個矛盾使他不能解決,最後他們的愛情沒有成功,沒有結局。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叫程靈素的姑娘,她深深地愛上了胡斐,但是胡斐並不愛她,胡斐一直愛的是袁紫衣,身邊照顧他的是程靈素。但是他發現了之後,他就跟她說,咱們兩個以兄妹相稱,程靈素就答應了他,他們兩個人兄妹相稱,等於是拒人於千里之外,等於是把人家路給堵死了,說你就是我的妹妹,咱們名分是兄妹。可是最後,這個程靈素為他而死,程靈素心細如發,非常細心,這樣一個女孩子,最後為了救他,他中了毒,為他吮出毒血,臨死之前給他安排得非常妥當。那一段是非常催人淚下的,很少有人讀到那一段不動情的。所以一般喜歡金庸小說的人不太敢看那一段,最動人的段落往往是不敢看的。
小說中有很奇的愛情,有很不同尋常的愛情,像馬春花與福康安這樣的愛情描寫,也是突破常規的。金庸小說里一再寫到這樣一個模式,就是一方是一往情深的,而另一方是薄情寡義的,可是一往情深的這一方,知道對方薄情寡義,不改初衷,雖死無悔。馬春花實際上是被福康安騙娶到手的,她是被他玩弄的一個女性,我們站在客觀的角度我們都看得清清楚楚。這是一個壞男人,他就是騙那個女孩,騙到手就是玩弄,然後始亂終棄,完全是這樣一個人。因為他是一個貴族嘛,風流的貴族男性,仗著自己的地位,來玩弄女性。按照我們現在新文藝的模式來描寫,按照我們電視劇的方法來描寫,女的發現這個男的是個流氓之後怎麼樣,肯定是跟他一刀兩斷,決裂嗎?狠狠給他一記耳光,「你這個流氓」,一般來說都是這樣來描寫。但是金庸不是這樣處理,當馬春花她猜到真實情況之後,她仍然愛著這個人,而且愛得很深。這個人雖然社會評價他是壞人,可是這個壞人的愛人仍然愛著他,這是一個很殘酷的,但是是真實的,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現實。有時候我們大家從別的角度看一個人是壞人,但在他親人的眼中,他不一定是壞人。比如我們有時候去商店買東西,和那個售貨員吵架,吵起來了,那個時候,我有的時候我當場會很恨她,這個人是個壞人,但有時候我又一想呢,她回到家裡可能是一個非常好的母親,她可能是個非常好的妻子,她在別的方面可能非常好,今天她可能有什麼不順心的事,她就拿我出氣,完全可能是這樣的。你在另一個場合遇見她,說不定發現她是你的親戚,是遠方親戚都可能的,就是從她親人的角度來判斷,跟我們的判斷可能完全不一樣,這樣有的時候我們經常能夠換位思考,能夠寬容很多人。而馬春花這樣一個人,最後就被福康安,被她所愛的男人給出賣,給害死了,但是她臨死而不悔,到最後都不悔。這就寫出了愛情的深層次的問題,寫出了愛情的深度。愛到底是什麼東西?明知對方不好,仍然一往情深。
《飛狐外傳》的結尾也很有意思,結尾袁紫衣已經出家了,改名叫圓性,她輕輕念了一首佛偈,來和雪山飛狐胡斐告別,胡斐本來還想和她重敘敘舊情,但是圓性不理他,雙手合十,輕念佛偈:
「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生世多畏懼,命危於晨露。因愛故生憂,因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這是飽含著佛家思想的一首短偈,它的意思是說,我們的一切畏懼、一切憂愁、一切恐怖都是源於愛,因為愛是一種慾望。要想一個人,你要跟他白頭到老,你要跟他結為夫妻,等等,這都是有一種欲求的,你怕不能成功,兩個人結合了你又怕不能白頭到老,怕他變心等等,所以有了愛就有了擔憂,有了愛就有了恐懼,如果晚上十點你愛人還沒回來,你一定會擔憂,你一定心神不寧。如何才能離開這些擔憂和恐怖呢?沒有別的辦法,只有不愛,只有離開了愛,你沒有愛就什麼都不怕了,你什麼都不愛,你就什麼都不怕,你不愛吃飯,你就不怕沒飯吃,你不愛就什麼都不怕,但是問題是愛又怎麼能夠割捨得下呢?袁紫衣出家了,出了家的人就真的能夠割捨下這份愛嗎?
金庸小說的愛情模式之四--單相思式
中篇小說《白馬嘯西風》反映的是一個叫李文秀的漢族少女,在新疆哈薩克部族與幾個青年的感情故事。字數不長的這樣一部小說,里邊講了很多組的感情故事。我們可以看到這裡面有一系列的單相思,這都是單相思,李文秀愛的人不愛李文秀,有人愛李文秀,李文秀不知道,或者不愛他。小說中有一系列都是單相思,甚至我們把這個單相思擴大,小說中所寫的、所穿插的大唐帝國,送給高昌國的文化典籍,其實也是一種「單相思」。還有人們在沙漠里去追尋那個高昌古跡,最後在沙漠里迷路,這都是文化上的「單相思」。這些都可以看成某種一廂情願的「無事的悲劇」,很平常中發生的悲劇。
這個小說中的武功描寫並不高超,武術都可以去掉。我們說《神鵰俠侶》的很多武功
參考資料:cctv 10 百家講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