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查良鏞教授知識淵博是著名的武俠小說家

查良鏞教授知識淵博是著名的武俠小說家

發布時間: 2022-09-23 11:31:20

⑴ 金庸的生平事跡和所著作品

金庸(1924年2月6日—),香港[大紫荊勛賢]。原名查良鏞(zhā liáng yōng,英:Louis Cha),浙江海寧人,當代著名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社會活動家,《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金庸是新派武俠小說最傑出的代表作家,被普遍譽為武俠小說作家的「泰山北斗」,更有金迷們尊稱其為「金大俠」或「查大俠」。 金庸生於1924年,祖籍為安徽省桐城,出生在浙江海寧,查家為當地望族,歷史上最鼎盛期為清康熙年間,以查慎行為首叔侄七人同任翰林。現代查氏家族還有兩位知名人物,南開大學教授查良錚(穆旦)(四十年代九葉派代表詩人,翻譯家),台灣學術界風雲人物、司法部長查良釗。出自海寧的著名人物還有王國維和徐志摩。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金庸祖父查滄珊是「丹陽教案」的當事人。 1937年,金庸考入浙江一流的杭州高中,離開家鄉海寧。1939年金庸15歲時曾經和同學一起編寫了一本指導學生升初中的參考書《給投考初中者》,暢銷內地,這是此類書籍在中國第一次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書。1941年日軍攻到浙江,金庸進入聯合高中,那時他17歲,臨畢業時因為寫諷刺黑板報《阿麗絲漫遊記》被開除。另一說是寫情書.1944年考入重慶國立政治大學外文系,因對國民黨職業學生不滿投訴被勒令退學,一度進入中央圖書館工作,後轉入蘇州東吳大學(今蘇州大學)學習國際法。抗戰勝利後回杭州進《東南日報》做記者,1948年在數千人參加的考試中脫穎而出,進入《大公報》,做編輯和收聽英語國際電訊廣播當翻譯。不久《大公報》香港版復刊,金庸南下到香港。 1950年,《大公報》所屬《新晚報》創刊,金庸調任副刊編輯,主持《下午茶座》欄目,也做翻譯、記者工作,與梁羽生(原名陳文統)一個辦公桌,寫過不少文藝小品和影評(筆名姚馥蘭和林歡)。姚馥蘭的意思是英文的Your friend.(你的朋友)。1955年開寫《書劍恩仇錄》,在《大公報》與梁羽生、陳凡(百劍堂主)開設《三劍樓隨筆》,成為專欄作家。1957年進入長城電影公司,專職為編劇,寫過《絕代佳人》、《蘭花花》、《不要離開我》、《三戀》、《小鴿子姑娘》、《午夜琴聲》等劇本,合導過《有女懷春》、《王老虎搶親》(用的藝名是林歡)。 建國不久,金庸為了實現外交家的理想來到北京,但由於種種原因而失望地回到香港,從而開始了武俠小說的創作。 1959年離開長城電影公司,與中學同學沈寶新合資創辦《明報》,任主編兼社長歷35年,期間又創辦《明報月刊》、《明報周刊》、新加坡《新明日報》及馬來西亞《新明日報》等。 從五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金庸共寫武俠小說15部,1972年宣布封筆,開始修訂工作。 1981年後金庸數次回大陸,1985年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1986年被任命為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政治體制」小組港方負責人,1989年辭去基本法委員職務,卸任《明報》社長職務,1992年到英國牛津大學當訪問學者,1994年辭去《明報》企業董事局主席職務。1999~2005年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 金庸博學多才。就武俠小說方面,金庸閱歷豐富,知識淵博,文思敏捷,眼光獨到。他繼承古典武俠小說之精華,開創了形式獨特、情節曲折、描寫細膩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俠義的新派武俠小說先河。舉凡歷史、政治、古代哲學、宗教、文學、藝術、電影等都有研究,作品中琴棋書畫、詩詞典章、天文歷算、陰陽五行、奇門遁甲、儒道佛學均有涉獵,金庸還是香港著名的政論家、企業家、報人,曾獲法國總統「榮譽軍團騎士」勛章,英國牛津大學董事會成員及兩所學院榮譽院士,多家大學名譽博士。 金庸一支筆寫武俠,一支筆縱論時局,享譽香江;少年游俠,中年游藝,老年遊仙;為文可以風行一世,為商可以富比陶朱,為政可以參國論要:金庸一生的傳奇,可謂多姿多彩之至。佛學對金庸的影響很大。在他的文學作品中處處可見金庸中庸平和的風格。 金庸曾把所創作的小說名稱的首字聯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見《鹿鼎記後記》和「金庸作品集序」)現在已經廣為流傳並多次被香港和中國內地拍成電視劇與電影,也是「金迷」的必讀書目(括弧內為該書開始創作年份): 飛─《飛狐外傳》(1960—1961年) 雪─《雪山飛狐》(1959年) 連─《連城訣》(1963年) 天─《天龍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鵰英雄傳》(1957—1959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鹿─《鹿鼎記》(1969—1972年)(封筆之作)金庸巔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第一部小說 神─《神鵰俠侶》(1959—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俠─《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劍》(1956年) 鴛─《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越女劍》(1970年)--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短篇小說。金庸本意為「三十三劍客圖」各寫一篇短篇小說,最後只完成了頭一篇《越女劍》,亦沒有包含在對聯之中。 簡單來說,金庸的武俠小說經歷三個版本:舊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稱為舊版,主要刊在報刊上,也有不少沒有版權的單行本,現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訂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訂完畢,是為新版,冠以《金庸作品集》之名。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開始修訂工作,正名為新修版(或世紀新修版),至今所有新修版本均已完成,並結集出版。 每一次修訂,情節都有所改動。新修版的故事細節和結局也略有改變,引來不少回響。目前兩岸三地的出版分別授權於廣州的廣州出版社,於2005年11月正式出版,(2002年底開始出版,代替原來的三聯書店)、台灣的遠流出版社、香港的明河出版社。

⑵ 金庸的「籍貫」

1、金庸出自浙江海寧查氏,其家為書香門第,世居海寧縣袁花鎮。
2、個人簡介
金庸,原名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生於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
1944年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進入上海《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翻譯。1952年調入《新晚報》編輯副刊,並寫出《絕代佳人》、《蘭花花》等電影劇本。1959年,金庸等人於香港創辦《明報》。
1996年至1997年,擔任全國人大常委香港籌委會委員。
1998年,獲文學創作終身成就獎。
2000年,獲得大紫荊勛章。
2009年9月,被聘為中國作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同年榮獲2008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3、創作風格
金庸的武俠小說之所以能稱得上中國現代新武俠小說的代表,就在於它們表現出鮮明的個性。簡而言之,金庸的武俠小說在題材的選擇、人物的塑造和展現社會時代風貌方面有鮮明特色,它們在創作技法上獨樹一幟,具有範式意義。金庸閱歷豐富,知識淵博,文思敏捷,眼光獨到。他繼承古典武俠小說之精華,開創了形式獨特、情節曲折、描寫細膩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俠義的新派武俠小說先河。
4、評價
金庸是一個成功的報業巨子,更是一個成功的武俠小說創作家。將其定義為一代通俗文學大師是恰如其分的。既然稱做通俗文學大師,還是有必要通過他的小說進行一番文學雅俗觀的論辨。(中國文學網評)
金庸就像一個『黑洞』。把傳統發揮得淋漓盡致,任何人靠近他,就會化為烏有,根本沒法比。(黃易評)
金庸的作品所表現的深厚意蘊確非古龍、梁羽生所能及,他不僅是現代武俠小說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國文學史上不可忽視的一代名家。(鳳凰網評)

⑶ 金庸個人簡介

金庸,原名查良鏞。男。漢族。華人最知名的武俠小說作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和社會活動家,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最高榮銜「大紫荊勛章 」獲得者。金庸與古龍、梁羽生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1948年移居香港,是香港明報創辦人。著有「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等14部武俠小說。作品亦被改編成影視劇集、游戲、漫畫等產品,膾炙人口。2010年11月15日,「2010第五屆中國作家富豪榜」重磅發布,金庸以350萬元的版稅收入,榮登作家富豪榜第12位,引發廣泛關注。
金庸是新派武俠小說最傑出的代表作家,著名的政論家、企業家、報人、錢學森之妻蔣英的表弟。被譽為「絕代宗師」和「泰山北斗」。香江第一才子(指才華)、香港第一健行(指社評)、世界第一俠筆(指武俠)。在香港與黃沾、蔡瀾、倪匡並稱「香港四大才子」。金迷們尊稱其為「金大俠」或「查大俠」。他的多篇小說被選入課本。 金庸一支筆寫武俠,一支筆縱論時局,享譽香江;少年游俠,中年游藝,老年遊仙;為文可以風行一世,為商可以富比陶朱,為政可以參國論要。金庸一生的傳奇,可謂多姿多彩之至。在他的文學作品中處處可見金庸中庸平和的風格。佛學對金庸的影響很大。 金庸博學多才。就武俠小說方面,金庸閱歷豐富,知識淵博,文思敏捷,眼光獨到。他繼承古典武俠小說之精華,開創了形式獨特、情節曲折、描寫細膩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俠義的新派武俠小說先河。凡歷史均有篡改,在政治、古代哲學、宗教、文學、藝術、電影等都有研究,作品中琴棋書畫、詩詞典章、天文歷算、陰陽五行、奇門遁甲、儒道佛學均有涉獵。被譽為「綜藝俠情派」。 從20世紀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金庸共寫武俠小說15部,取其中14部作品名稱的字首,可概括為「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外加一部短篇《越女劍》。 金庸一生獲頒榮銜甚多,其中包括: 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勛銜;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新加坡東亞研究所等校榮譽院士;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公開大學、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名譽博士;東北師范大學、吉林大學、北京大學、日本創價大學、香港大學、南開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華僑大學、四川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蘇州大學、台灣清華大學等校名譽教授。其他稱號更是數不勝數。 2009年特聘為中國作協副主席。

⑷ 金庸是哪個大學畢業的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本名查良鏞,生於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1948年移居香港。當代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1944年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進入上海《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翻譯。1948年,畢業於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並被調往《大公報》香港分社 。1952年調入《新晚報》編輯副刊,並寫出《絕代佳人》、《蘭花花》等電影劇本。1959年,金庸等人於香港創辦《明報》。
也就是現在的蘇州大學

⑸ 金庸簡介

金庸簡介:

金庸,本名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生於浙江海寧,1948年移居香港。當代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香港最高榮銜「大紫荊勛章」獲得者。

主要作品有:《書劍恩仇錄》、《射鵰英雄傳》、《雪山飛狐》、《神鵰俠侶》等。

(5)查良鏞教授知識淵博是著名的武俠小說家擴展閱讀

金庸1944年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進入上海《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翻譯。1948年,畢業於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並被調往《大公報》香港分社 。

1952年調入《新晚報》編輯副刊,並寫出《絕代佳人》、《蘭花花》等電影劇本。1959年,金庸等人於香港創辦《明報》 。

1985年起,歷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政治體制小組負責人之一,基本法咨詢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委員,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

1994年,受聘北京大學名譽教授。2000年,獲得大紫荊勛章。2007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榮譽教授 。2009年9月,被聘為中國作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 ;同年榮獲2008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2010年,獲得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歲。 沙田香港文化博物館「金庸館」2018年11月12日下午4至6點設置弔唁冊,讓公眾作最後致意。入圍感動中國2018候選人物。

金庸所創作的小說中無處不體現了對歷史意義及價值的探尋。他通過在小說中塑造武林門派之間、人與人之間、宗教與世俗之間、正教與邪教之間、國家民族之間以及朝代與朝代之間的恩恩怨怨。

最終造就了不同個人、門派、國家、民族、教會、朝代的各種悲劇。從本質上來說,金庸正是企圖通過在小說中抒發強烈的悲劇情懷,旨在達到解構負面價值、弘揚正面價值的效果。

在金庸創作的小說里,「情」與「理」深刻體現了生命本質與傳統道德之間的永恆矛盾,具體來說就是愛情與道德規范的沖突。

金庸的作品沒有過多的抑情絕欲的說教,更沒有與傳統道德文化相違背的濫情現象。他僅僅通過「情」與「理」的描述,向世人展示了愛情中的悲劇意識,通過對人真實生命的適當描述和張揚,反映了對禁錮人們和社會發展的「理」的反抗。金庸的愛情悲劇意識是對現代愛情的謳歌。

⑹ 金庸是誰

金庸,原名查良鏞,華人最知名的武俠小說作家、及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最高榮銜「大紫荊勛章」 獲得者、華人作家首富。金庸與古龍、梁羽生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他在1948年移居香港,是香港明報創辦人,並著有「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等14部武俠小說,作品亦被改編成影視劇集、游戲、漫畫等產品,膾炙人口。金庸小說深受歡迎,不少文壇才子和讀者都提筆撰寫書評,形成「金學」研究的風潮。

金庸是新派武俠小說最傑出的代表作家,香港著名的政論家、企業家、報人。被譽為「絕代宗師」和「泰山北斗」。香江第一才子(指才華)、香港第一健行(指社評)、世界第一俠筆(指武俠)。在香港與黃沾、蔡瀾、倪匡並稱「香港四大才子」。金迷們尊稱其為「金大俠」或「查大俠」。他的多篇小說被選入課本。 金庸一支筆寫武俠,一支筆縱論時局,享譽香江;少年游俠,中年游藝,老年遊仙;為文可以風行一世,為商可以富比陶朱,為政可以參國論要。金庸一生的傳奇,可謂多姿多彩之至。在他的文學作品中處處可見金庸中庸平和的風格。佛學對金庸的影響很大。 金庸博學多才。就武俠小說方面,金庸閱歷豐富,知識淵博,文思敏捷,眼光獨到。他繼承古典武俠小說之精華,開創了形式獨特、情節曲折、描寫細膩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俠義的新派武俠小說先河。凡歷史均有篡改,在政治、古代哲學、宗教、文學、藝術、電影等都有研究,作品中琴棋書畫、詩詞典章、天文歷算、陰陽五行、奇門遁甲、儒道佛學均有涉獵。被譽為「綜藝俠情派」。 從20世紀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金庸共寫武俠小說15部,取其中14部作品名稱的字首,可概括為「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外加一部《越女劍》。 金庸一生獲頒榮銜甚多,其中包括: 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勛銜;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新加坡東亞研究所等校榮譽院士;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公開大學、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名譽博士;東北師范大學、吉林大學、北京大學、日本創價大學、香港大學、南開大學、浙江大學、廣州中山大學、四川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杭州大學、蘇州大學、台灣新竹清華大學等校名譽教授。其他稱號更是數不勝數。 2009年特聘為中國作協副主席。

⑺ 金庸 背後的故事

金庸的祖父查文清是傲骨氣節的忠良,他不滿外國人欺負中國人,當時有民眾燒教堂,作為官員的他為維護民眾,帶頭辭職以平息事件。金庸受祖父影響,明白一定要讀書,才能解救民族苦難,故他尤愛閱讀關於歷史的書籍,如《資治通鑒》《二十五史》等。

影響金庸至深的另一人,就是其父查樞卿。查父在金庸年幼時,每天將武俠小說《荒江女俠》剪存給他看,令他對武俠小說產生濃厚興趣,後來主動追看《水滸傳》和《七俠五義》等著作,為日後撰寫武俠小說奠下根基。

金庸的繼母顧秀英原是查家的丫鬟「月雲」。顧秀英11歲時押給查家的,起先伺候金庸的祖母。20多歲時被母親領回,後來去了上海做女傭,因而,查家逃難時她沒有跟著過江。

徐祿病亡滿3年,查樞卿續弦,小他17歲的顧秀英便做了他的新妻子,擔當起撫育幼子的責任。後來,她先後生下查良鋮、查良楠、查良斌、查良根四子和查良琪、查良珉二女。

(7)查良鏞教授知識淵博是著名的武俠小說家擴展閱讀:

金庸之所以會走上武俠創作之路,主要受兩個人影響,一個人是他的祖父查文清,查文清是一代忠良,金庸深受祖父影響,從小就被灌輸了一定要好好讀書的理念。

還有他的父親查樞卿,他的父親對武俠小說特別感興趣,因此每天都把《荒江女俠》這本武俠小說剪給金庸看,這才讓金庸對武俠小說有了濃厚的興趣。

金庸其實背景驚人,金庸的表姐叫做蔣英,這個名字可能你還不太熟悉,蔣英的丈夫是錢學森,蔣英的才華,要怎麼說呢,在錢學森最年輕的時候,可謂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青年學子。那時候的蔣英比起錢學森來,有過之而無不及。

金庸的表哥也是個不得了的人物,就是大才子徐志摩,這個徐志摩雖然感情史很爛,典型的渣男,但是他的才華也是無法否認的,有這樣的表哥和表姐,就可以想像金庸出生在一個什麼樣的世家裡了。

還有值得一提的是,金庸的表外甥女是瓊瑤,又是一個不得了的作假,瓊瑤的作品很多都跟金庸一樣也被拍成了電視劇。

⑻ 金庸的原名是什麼

金庸原名查良鏞,1928年出生,原籍浙江寧海,《明報》創辦人兼名譽主席.於59年以10萬港元創立《明報》.查良鏞是著名武俠小說家,筆名金庸.91年查氏與智才合組明智公司購入明報50.7%股權,其後查氏逐步減持股權,將股份售予智才,現時他仍持有的10.79%明報企業等股權,估計他完全出售《明報》後,套現約12億港元. 現時他在私人擁有的明河出版社辦公,該出版社的業務只專賣出版金庸的小說.過去他從出售金庸小說的電視和電影版權,套現逾100萬港元.私人亦擁有渣甸山豪華住宅及若干物業.估計財富約2.5億美元。

代表作: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雪山飛狐》、《射鵰英雄傳》、《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等等。

⑼ 金庸的資料和他的作品

金庸,原名查良鏞,華人最知名的武俠小說作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和社會活動家,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最高榮銜「大紫荊勛章」 獲得者。金庸與古龍、梁羽生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他在1948年移居香港,是香港明報創辦人,並著有「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等14部武俠小說,作品亦被改編成影視劇集、游戲、漫畫等產品,膾炙人口。2010年11月15日,「2010第五屆中國作家富豪榜」重磅發布,金庸以350萬元的版稅收入,榮登作家富豪榜第12位,引發廣泛關注。
金庸是新派武俠小說最傑出的代表作家,著名的政論家、企業家、報人、錢學森之妻蔣英的表弟。被譽為「絕代宗師」和「泰山北斗」。香江第一才子(指才華)、香港第一健行(指社評)、世界第一俠筆(指武俠)。在香港與黃沾、蔡瀾、倪匡並稱「香港四大才子」。金迷們尊稱其為「金大俠」或「查大俠」。他的多篇小說被選入課本。 金庸一支筆寫武俠,一支筆縱論時局,享譽香江;少年游俠,中年游藝,老年遊仙;為文可以風行一世,為商可以富比陶朱,為政可以參國論要。金庸一生的傳奇,可謂多姿多彩之至。在他的文學作品中處處可見金庸中庸平和的風格。佛學對金庸的影響很大。 金庸博學多才。就武俠小說方面,金庸閱歷豐富,知識淵博,文思敏捷,眼光獨到。他繼承古典武俠小說之精華,開創了形式獨特、情節曲折、描寫細膩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俠義的新派武俠小說先河。凡歷史均有篡改,在政治、古代哲學、宗教、文學、藝術、電影等都有研究,作品中琴棋書畫、詩詞典章、天文歷算、陰陽五行、奇門遁甲、儒道佛學均有涉獵。被譽為「綜藝俠情派」。 從20世紀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金庸共寫武俠小說15部,取其中14部作品名稱的字首,可概括為「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外加一部短篇《越女劍》。
金庸一生獲頒榮銜甚多,其中包括: 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勛銜;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新加坡東亞研究所等校榮譽院士;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公開大學、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名譽博士;東北師范大學、吉林大學、北京大學、日本創價大學、香港大學、南開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華僑大學、四川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蘇州大學、台灣清華大學等校名譽教授。其他稱號更是數不勝數。 2009年特聘為中國作協副主席

金庸的作品可用兩句詩概括:「飛雪連天射白鹿, 笑書神俠倚碧鴛。」 年代 作品名稱 備注
1939年 《給投考初中者》 ​
1955年 《書劍恩仇錄》 ​
1956年 《碧血劍》 ​
1956年 《三劍樓隨筆》 ​
1957年 《射鵰英雄傳》 本書最初連載於1957~1959年。
1959年 《神鵰俠侶》 於1959年發表,並刊載了三年。
1959年 《雪山飛狐》 ​
1960年 《飛狐外傳》 寫於1960、61年間
1961年 《鴛鴦刀》 ​
1961年 《白馬嘯西風》 ​
1961年 《倚天屠龍記》 被拍攝成電視劇,備受觀眾喜愛​
1963年 《連城訣》 ​
1963年 《天龍八部》 於1963年開始連載,寫了四年
1965年 《俠客行》 ​
1967年 《笑傲江湖》 ​
1969年 《鹿鼎記》 於1969年開始連載,1972年刊完
1970年 《越女劍》*** ​
1970年 《三十三劍客圖》 ​
1975年 《袁崇煥評傳》 ​
1993年 《月雲》 ​
2006年 《金庸散文集》 此書匯集金庸60多年間的散文,並於2006年出版,並非指2006年創作
備註:上述表格粗體部分為金庸先生的十四部武俠小說。有金迷將這十四部篇小說書名的第一個字湊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短篇《越女劍》不包括在內)

希望答案你喜歡

⑽ 金庸簡介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本名查良鏞,生於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1948年移居香港。當代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1944年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進入上海《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翻譯。1948年,畢業於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並被調往《大公報》香港分社 。1952年調入《新晚報》編輯副刊,並寫出《絕代佳人》、《蘭花花》等電影劇本。1959年,金庸等人於香港創辦《明報》。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歲。 沙田香港文化博物館「金庸館」2018年11月12日下午4至6點設置弔唁冊,讓公眾作最後致意。入圍感動中國2018候選人物。

(10)查良鏞教授知識淵博是著名的武俠小說家擴展閱讀

金庸小說主要是指金庸的武俠小說,共計,十五部,它們可以由這幾句話描述:"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他們分別是《飛狐外傳》(1960年)、《雪山飛狐》(1959年)、《連城訣》(1963年)、《天龍八部》(1963年)、《射鵰英雄傳》(1957年)、《白馬嘯西風》(1961年)、《鹿鼎記》(1969年)、《笑傲江湖》(1967年)

《書劍恩仇錄》(1955年)、《神鵰俠侶》(1959年)、《俠客行》(1965年)、《倚天屠龍記》(1961年)、《碧血劍》(1956年)《鴛鴦刀》(1961年)、《越女劍》(短篇小說)(1970年)。

熱點內容
愛格言情長篇小說 發布:2025-08-20 21:41:12 瀏覽:19
生子文小說推薦 發布:2025-08-20 21:34:33 瀏覽:571
三笑聽書 發布:2025-08-20 21:27:08 瀏覽:466
有什麼好看的校園愛情偶像小說 發布:2025-08-20 21:10:39 瀏覽:793
古代言情玄幻小說免費 發布:2025-08-20 20:54:55 瀏覽:464
新龍騰小說排行總榜 發布:2025-08-20 20:48:16 瀏覽:224
超渡小說好看不 發布:2025-08-20 20:40:25 瀏覽:395
長篇小說推薦文筆好 發布:2025-08-20 20:38:49 瀏覽:358
非木非石小說那本最好看 發布:2025-08-20 20:38:15 瀏覽:420
2009年出的校園小說 發布:2025-08-20 20:34:30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