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改武俠小說
① 新水滸傳與原著書中有什麼修改的地方嗎
一、《新水滸》中洪太尉誤走眾妖魔情節是公孫勝講給宋江的,原著只有洪信和眾道士知道此事。 二、《新水滸》中是王進見當潑皮時的高俅欺壓百姓,而痛打高俅,原著是王進的父親一棒打翻高俅。 三、《新水滸》中史進的身世被嚴重改寫,原著史大郎是扼據交通要道的史家村人,因與少華山朱武等人有交往被官府前來捉捕,殺死李吉、王四和兩個都頭後離開史家村,在江湖上游盪一段時間後回歸少華山。 四、《新水滸》中魯達與被自己救下的女子金翠蓮產生感情,原著只是用魯達東奔西逃時「慌不擇路、貧不擇妻」以及被金老「攔腰抱住」等等幾句曖昧語言給讀者一些遐想,卻不寫實。 五、《新水滸》中魯智深與林沖相識是在林沖被發配之際,原著是魯智深與林沖父親早就見過面,在林沖帶娘子去岳廟還願,見魯智深正在練武,得以相認。 六、《新水滸》中誘騙林沖前往白虎節堂的是陸謙,原著是兩個承局打扮的陌生人。 七、《新水滸》中林沖棒打洪教頭是在滄州管營內,原著是在接近滄州管營的柴家莊。 八《新水滸》中禪杖是師傅幫買的,原著是智深在寺里熬不得,到鎮上吃酒、吃狗肉時自己覺得要買的。 八在《新水滸》中魯智深火燒瓦罐寺是在護送林沖到滄州後回來的路上,原著中是魯智深前往東京大相國寺的路上。 九、在《新水滸》中林沖風雪山神廟時,陸謙竟然召出數名殺手圍攻林沖,而原著中並無此情節。 十、《新水滸》中智取生辰岡後,白勝要殺死運送生辰岡的軍士,原著無此情節,導致後來白勝被捉。 十一、在《新水滸》中閻婆惜的名字被改成了閻惜嬌,而原著中卻叫閻婆惜。 十二、在《新水滸》中閻惜嬌發現宋江私通晁蓋的書信以後,要挾宋江將其娶進宋家大門,而原著中卻是為了謀取宋江的一百兩金子。 十三、在《新水滸》中武松在景陽岡用匕首刀殺死老虎,原著是武松用拳頭打虎。(在地方台播出後,受到觀眾的爭議後,製片方修改了此處情節,在衛視播出的版本還原了武松打虎的經典橋段。) 十四、《新水滸》中武大郎捉姦被西門慶踢傷後,潘金蓮細心的照顧武大,原著是要湯不見,要水不見。 十五、《新水滸》中孫二娘曾被幾個男人輪番姦汙,原著只是把孫二娘寫得很風情,武松突然間也變得很猥瑣、風情,隱約暗示人肉店可能是買風情的場所。 十六、《新水滸》孫二娘做人肉包子一事屬於傳說,原著說人肉包子,語氣彷彿真有其事,其實是風情話。 十七、在《新水滸》中武松醉打蔣門神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方才險勝,而原著中十分輕松。 十八、《新水滸》中武松除惡蜈蚣嶺是在白天,原著是武行者夜走蜈蚣嶺,白天黑夜寓意截然不同。 十九、在《新水滸》中魯智深因酒醉未及時趕到而致使林娘子被逼自縊,而原著中卻非如此。 二十、在《新水滸》中魯智深火燒高衙內,而原著中無此情節。 二十一、《新水滸》中潘巧雲欲勾引石秀,石秀面對潘巧雲時的眼神亦是飄忽不定,原著無任何眼神交流。 二十二、在《新水滸》中楊雄在翠屏山上只殺了潘巧雲,而原著中是將潘巧雲和丫鬟迎兒一並殺了。 二十三、在《新水滸》中祝彪被描寫成了一個文武雙全且心細如發的奇才,而原著卻非如此。 二十四、在《新水滸》中小衙內是在朱仝和李逵的爭搶中墜入山崖而死,而原著小衙內卻是被李逵殺死。 二十五、在《新水滸》中吳用為了化解與楊志之間的仇恨以命相換,而原著中並無此情節。 二十六、在《新水滸》中慕容知府企圖利用呼延灼攻打三山而後再陷害他,而原著中卻並非如此。 二十七、在《新水滸》中慕容知府給村莊下毒,而原著中並無此情節。 二十八、 在《新水滸》中為使秦明歸降,是王英、劉唐命人假扮秦明四處燒殺,致使秦明全家被慕容知府所殺,而原著中此舉卻是宋江授意。 二十九、在《新水滸》中晁蓋是被史文恭用箭射死,而原著中卻並未寫出射死晁蓋之人究竟是誰,只是事後在箭柄上發現了史文恭的名字。 三十、在《新水滸》中晁蓋攻打曾頭市被弓箭射中前胸,原著是被弓箭射中臉部,寓意不同。 三十一、在《新水滸》中吳用在盧俊義家留詩後,盧俊義隨即被府中管家李固陷害,而原著中吳用在盧俊義家留詩後卻還有盧俊義避難誤走梁山泊一段情節。 三十二、在《新水滸》中程萬里是殺害董平全家的仇人而且攻打東平府後程婉兒懸梁自盡,而原著中確是董平一直欲娶程萬里的女兒,遭到拒絕後懷恨在心,投降梁山後,賺開城門殺了程萬里全家,惟獨留下程小姐,霸佔為妻。 三十三、在《新水滸》中盧俊義與史文恭一番大戰後將史文恭殺死,而原著中卻是盧俊義活捉史文恭。 三十四、在《新水滸》中燕青與擎天柱任原打擂時,先被擎天柱任原佔了上風,而後才取勝。而原著中卻並非如此,是燕青輕松的打敗了擎天柱任原。 三十五、在《新水滸》中盧俊義與童貫上演了一出類似於華容道的鬧劇,而原著中並無此情節。 三十六、在《新水滸》中瓊英是一個占據方岩山的女山賊,而原著中卻並非如此。 三十七、在《新水滸》中張清死的莫名其妙,而原著中張清是被厲天閏所殺。 三十八、在《新水滸》中武松的左臂是被方臘刺穿,而原著中是被包道乙斬下。
三十九、在《新水滸》中宋江向林沖割發代首承諾林沖一定會殺死高俅,而原著中並無此情節。 四十、在《新水滸》中宋江喝下毒酒後,李逵也自願喝下毒酒,而原著中卻是宋江誘李逵喝下。 四十一、在《新水滸》中皇帝得知有人將毒酒送給宋江,立刻召人慾追回毒酒,而原著中並無此情節。 四十二、在《新水滸》中武松單臂擒方臘,而原著中擒方臘的是魯智深(《武松單臂擒方臘》是地方《水滸戲》的劇目之一)。 四十三、《新水滸》中魯智深的師傅即五台山的智真長老身懷絕世武功,並教了魯智深一套杖法,還自稱有三個徒弟:林沖,盧俊義,史文恭。原著中智真長老只是禪師角色,魯智深是頭陀角色。 四十四、在《新水滸》中林沖被宋江阻止未能報仇,自覺無臉面,離開梁山,後在梁山大軍征方臘時被公孫勝勸回。原著中無此情節。 四十五、在《新水滸》中楊雄在沂水當官並參與追捕李逵,原著是在薊州並且沒有追捕李逵的情節。 四十六、在《新水滸》中《血濺鴛鴦樓》一段中,與武松相好的丫頭玉蘭是因為為武松說話被張都監命人關起來餓死,原著中為武松親手所殺。 四十七、《新水滸》採用武俠小說寫意手法讓西門慶成了武功不俗之人,武松在與之斗毆中身中一刀,最後艱難取勝。原著是武都頭輕松取勝,其實開葯店的自有其令人恐懼的手段,不必避諱。才更真實。 四十八、在《新水滸》中扈太公被祝家莊暗殺,而原著中扈太公一家被李逵殺掉。 四十九、在《新水滸》中宋江打高唐州時被高廉八卦陣圍困,原著是被高廉的妖法。 五十、在《新水滸》中石碣受天文和一百單八將排名都是吳用公孫勝安撫人心之策,是人為的,原著是天意。 五十一、在《新水滸》中有燕青贈張清紅袍最後將其逼上樑山的事,原著中沒有。 五十二、在《新水滸》中秦明、李忠被礌石砸死,石秀亂軍中陣亡,而原著中秦明是被方傑暗算,石秀、李忠被亂箭射死。 五十三、在《新水滸》中張順是在涌金門上被亂箭射死,原著中是在水裡。 五十四、在《新水滸》中宋江用自願喝毒酒向皇帝表忠心,原著中是陳橋驛滴淚斬小卒。 五十五、在新水滸中雷橫是個結巴,原著中未提及。 五十六、在新水滸中雷橫一個人就制服了劉唐,原著中雷朱二人是趁劉唐未醒直接將其抓住。 五十七、在新水滸中宋江將公孫勝的劍稱為松文古劍,原著中那把劍叫松文古定劍。
您好,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望您採納
② 最早的寫水滸傳之前的武俠小說是什麼
《水滸傳》又名《忠義水滸傳》,一般簡稱《水滸》,作於元末明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
武俠文學的源頭當有二:「一是漢初司馬遷的《史記》中的游俠、刺客列傳;二是魏晉、六朝間盛行的『雜記體』神異、志怪小說。」如果說先秦兩漢乃至魏晉志怪,為武俠小說的產生構築了堅實的基礎,為之前奏;那麼唐傳奇在文學史上一領風騷時,武俠小說即真正開始萌芽。
火葯沒有發明之前,刀槍劍戟都被稱為冷兵器,在冷兵器時代,個人的武術技巧就顯得十分重要,它既可保家衛國,又可以用它求取功名富貴,尤其是統治者,更是十分看重,在中國古代教學,是文武並重的,《周禮》中記: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六藝中的射與御,就是射箭、駕戰車揮刀槍作戰的。《漢書.藝文志》亦載「劍道三十八篇」「和手搏六篇」,被稱為「兵技巧」,它以手足、器械的使用為基本技能,據今已有二千多年,至南朝劉宋時,已有武術之稱。會武術的人,一方面進入朝廷的軍隊,成為職業軍人,這類人為朝廷所用,自然也就會在浴血沙場的同時,求得功名富貴。
編輯本段魏晉六朝志怪小說與武俠
魏晉六朝在文學史上被看作是文學的「自覺性」形成時期,這一時期的文學作品多以志怪、神異小說為主。作品中包含著先人的神仙、鬼怪觀念,以及對超現實神秘力量的嚮往。這是洪荒時期人們對英雄崇拜的遺留,在洪荒時期,人們對一些英雄人物的崇拜和誇張的贊美產生了神話,比方神農、燧人、女媧等等。到了先秦兩漢,充斥在思想領域的則是仙風道骨。魏晉以後,便是游弋著冥鬼幽魂。 志怪小說是以記述鬼神怪異之事為主要內容,包括神仙方術、鬼魅妖怪、殊方異物、佛法靈異等,也有野史逸聞、民間傳說等等。藝術上帶有傳奇色彩和超現實的表現。以干寶的《搜神記》為代表,其它有託名陶淵明的《搜神後記》、舊題曹丕的《列異傳》、張華的《博物志》、葛洪的《神仙傳》、王嘉的《拾遺記》、吳均的《續齊諧記》等。鬼神觀念是古代先民哲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即便是現在,勞動人民中間同樣存在著神鬼的觀念,它已經是組成中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這其實是人們對自身思考的結果,現實的苦難使得他們嚮往著一些超出自然的東西,一種特別的能力和一些特別的工具。比如:武藝、神劍、寶物、等等。而這些東西卻只能在想像中得到,所以便有了《三王墓》的寶劍干將、莫邪;有了《紫玉》的仙術道法;有了《劉晨阮肇》的靈丹妙葯。而這些東西在後來的武俠小說中同樣是屢見不鮮,似乎業已成為武俠小說之所以吸引讀者的重要因素。
唐傳奇與武俠
如果說先秦兩漢乃至魏晉志怪,為武俠小說的產生構築了堅實的基礎,為之前奏;那麼唐傳奇在文學史上一領風騷時,武俠小說即真正開始萌芽。宋初李昉等所編撰《太平廣記》卷一九三至一九六,特將十八種唐傳奇列入「豪俠」類便可看出武俠小說同唐傳奇之間脈絡相通。故認為唐傳奇為武俠小說的立宗者,理當而然。 「傳奇」之名,似起於晚唐裴鉶小說集《傳奇》,宋人尹師魯也將「用對語說時景,世以為奇」的《岳陽樓記》稱為「傳奇體」。發展到後來,傳奇才逐漸被認為是一種小說的體裁,如元代陶宗儀《輟耕錄》即將唐傳奇與宋、金戲曲、院本等相並列,明代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更將所分六類小說的第二類亦即《鶯鶯傳》、《霍小玉傳》等定名為「傳奇」,於是,傳奇作為唐人文言小說的通稱,便約定俗成地沿用下來。 在論述唐傳奇勃起的社會背景時,范煙橋所著的《中國小說史》曾言:「在此時代,婚姻不良,為人生痛苦之思想,漸起呻吟;而藩鎮跋扈,平民渴盼一種俠客之救濟;故寫戀愛、豪俠之小說,產生甚富。」根據所論可見一般,特別在唐朝末期,社會對豪俠救助如雲霓之望。《資政通鑒》卷二一五,記李林甫:「自以多結怨,常虞刺客。出則步騎百餘人為左右翼,金吾靜街;前驅在數百步外,公卿走避……如防大敵;一夕屢徙床,雖家人莫知其處。」可見社會暗殺行刺之風彌行。這反映在文學作品中,便是豪俠主體的傳奇大量涌現。 涌現出一批描寫豪俠之士及其俠義行為的傳奇作品,內容涉及扶危濟困、除暴安良、快意恩仇、安邦定國等方面,於中突出豪俠人格的賢韌剛毅和卓犖不群,武功的出神入化,功業的驚世駭俗,由此展現出一種高蹈不羈奔騰流走的生命情調。《甘澤謠》之《紅線》(袁郊著,被稱為中國第一部武俠小說),《傳奇》之《聶隱娘》、《昆侖奴》(裴鉶著,其中聶隱娘的武功訓練方式對後世影響極為深遠。),《集異記》之《賈人妻》,薛調的《無雙傳》等,都是較有代表性的品;而傳為杜光庭所作的《虯髯客傳》,更是晚唐豪俠小說中成就最著的一篇。
編輯本段宋元話本與武俠
唐人傳奇樹立了文言「武俠」的典範之後,經五代以至宋朝,在題材上並沒有什麼突出的發展多是對唐傳奇的模仿。但這一時期在文學史上卻有著重要意義,他在語言上開創性的意義。「說話藝術」在民間廣泛流傳,這種白話刑的小說與後來的武俠小說頗具淵源。 其主題,如宋羅燁《醉翁談錄·小說開辟》所言:「有靈怪、煙粉,奇傳、公案,兼朴刀、桿棒、妖術、神仙。」而這些也是後來的武俠小說所喜用的。不管是何種題材,都往往以愛情或公案作為敘事的「興奮點」。愛情故事,不僅在當時很受歡迎,即使在現行的武俠小說種,愛情因素也是重要的「看點」。美女與俠士之間的感情糾葛,永遠是武俠小說吸引人的地方——因為愛情是一個永恆的話題。無論是現代武俠小說中的巨擘金庸先生,還是海外一直風靡的武俠作者都無法擺脫「感情戲」。而且高妙的愛情情節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這個方面宋元話本則有突出的貢獻。 宋元小說話本中的愛情故事,又往往突出女性對愛情生活的主動追求。像《碾玉觀音》中的璩秀秀,出身於貧寒的裝裱匠家庭,生得美貌出眾,聰明伶俐,更練就了一手好刺綉。無奈家境窘迫,其父以一紙「獻狀」,將她賣與咸安郡王,從此,正值豆蔻年華的秀秀,身入侯門,失去自由。其後郡王府失火,逃命之際,她遇見了年輕能乾的碾玉匠崔寧;秀秀見他誠實可靠,便主動提出:「何不今夜我和你先做夫妻?」而膽小怕事的崔寧卻不敢應允。秀秀道:「你知道不敢,我叫將起來,教壞了你。你卻如何將我到家中?我明日府里去說!」秀秀素知崔寧的為人,這番話明顯是要激發他的勇氣,讓他與自己一道掙脫束縛,尋求美好的生活。又如《鬧樊樓多情周勝仙》,寫周勝仙初見范二郎,便暗中喜歡,獨自思量:「若是我嫁得一個似這般子弟,可知好哩。今日當面挫(錯)過,再來那裡去討?」為了捕捉這難得的機緣,她敢想敢做,主動接近范二郎。 這些奇女子對愛情的大膽追求,即使放到現在的武俠小說中依舊存在著迷人的魅力。這樣的主題思想固然提高了武俠小說的思想水平,使的通俗文學在思想意義上扮演著「雅文學」的角色。這就牽涉倒文學的「雅」與「俗」的轉變問題,而武俠小說作為一個特殊的文學形式,同樣存在著「雅」與「俗」的問題。對比唐傳奇、宋元話本及當代的白話武俠;我們當如何區分「雅」與「俗」呢?如果以知識分子創作作為區分點,那麼唐傳奇便是「雅」文學,而宋話本中藝人的創作便是「俗」文學。當代的武俠小說則多數是知識分子的創作,理當看作是「雅」文學了。可是古代的知識階層又不同與現在,不能如此類推。那麼當代武俠小說到底是「雅」是「俗」能?我本人認為,「雅」和「俗」並不是固定的,而是浮動著的,他是隨著客體的不同而變化。換句話說,「雅」和「俗」的問題當從「文學消費」的人群來看,「雅士」即使看「俗」也「雅」。
③ 請問,《水滸傳》是不是武俠小說謝謝!
「武俠」是個日本外來詞,在上世紀1905年大致是由 梁啟超先生引入,也是在中國的文獻第一次出現 「武俠」這個名詞。他在東京創辦的《新小說》中撰文說「水滸」:「遺武俠之模範……」從這句話上,可以看出梁啟超先生也認為《水滸》是武俠的模範、範本。所以對《水滸傳》是諸如市井小說、匪盜小說等提法不甚妥當的。
從這個名詞的引入,到民國時期武俠創作達到一個空前的高度,港台產生金古梁溫黃等多位宗師級人物,以及我們現在所形成的一個「大陸新武俠」群體。如果武俠小說追溯其源頭,《史記》的游俠列傳、以及唐宋傳奇、明清公案都可以納入這個范疇考量,而《水滸傳》則是最為典型和重要的衡量標准。我們認為《水滸》為武俠的發展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方向,在《水滸》之前,劍仙游俠都只刻畫了俠客的個體形象,《水滸》則第一次產生了英雄的群像。英雄們匯集一堂,成就了「江湖」這個概念,而「江湖」與「俠客」本身則是武俠世界的兩大支柱。
我們認為它其實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武俠小說。要說清這個問題,首先應對武俠這個概念界定。所謂「武」,它表現為一種技藝,而其本質代表了一種血性、勇氣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所謂俠,它表現為代表正義的個人,其實質則是俠義精神,代表了正義、勇氣、消除不平的願望和朋友之間的忠誠友愛等。
如此,再來看《水滸》就不難理解它的文本實質了。他提供群像,建立江湖,描寫技擊,弘揚俠義。梁啟超先生所言模範,的非虛言。
《水滸傳》不僅僅提供了江湖的概念,還為武俠的創新作出了多種貢獻。第一就是它中華武功平民化和美學化,在此之前產生的許多志怪小說,多數是把人神化,《水滸傳》中除去公孫聖作法和神行太保有些神怪外,其它人物基本上建立在真實可信的平民身上。這為後來新武俠描寫百變出新,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就是它比較完整地揭示了武俠人物的命運和結局,這個崇尚武力的暴力集團,每個人在上樑山之前,都是個性鮮明,是一條條翻江倒海的「龍」;一進入梁山之後,排了座次,便成為一條條的「蟲」。他們在江湖中歷練,因為各人性格的差異,選擇的不同,最終迎來了自己的結局。這種對人物命運的描寫,將史傳記人的方式擴大到武俠文學之中,使仙俠小說的片段描寫上升為命運描寫。
第三是它揭示了武俠小說興起的時代,結合水滸成書的時代元朝末年,我們可以知道,武俠小說多是興起於國家強盛或者亂世之中,比如唐傳奇的產生和民國時期武俠文學五大家。
從《水滸傳》給後世武俠文學創作帶來的影響,我們如果只談它的負面影響,就會使我們的看法更趨明了。《水滸傳》一是太講義氣,為了友情,可以置一切於不顧;二是明顯為男性小說,太不尊重女性。由於這些缺點,後世的作者如古龍、金庸武俠小說中就產生不了女英雄,梁羽生雖然努力改善女性形象,如《雲海玉弓緣》的厲勝男、《白發魔女傳》的練霓裳,但都不盡如人意,無法寫出如《紅樓夢》等小說中的女性形象,有血有肉。
武俠小說中,大多數時候以暴力解決問題,這個既是《水滸》中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金庸、古龍等人的解決方法。在這種負面的傳承中,「武」所代表的技擊和方法被弱化,暴力的一面被強調。此種情況一直到大陸新武俠發軔,新的思潮融入,才改變了這一局面。在小椴的《杯雪》在中,「弧劍」代表了一種解決和抗爭的方法。而《昆侖》中,武功的最高形式是一種和諧,在文中被稱為「諧之道」。
在談及武俠小說的負面影響上,水滸表現的更為突出的是對小人物的不尊重。李逵、武松兄弟間固然講義氣,但他們動輒殺人,大斧一揮,人頭一堆。這種習慣甚至連金庸都沒有避免,楊過抓小兵去做郭靖的替身,小人物的命運在這里是不被關注和重視的。大陸新武俠的代表人物之一楊叛就對此提出質疑,楊過的大俠形象光輝無比,誰來理會那個枉死的小兵?所以他寫出了《小兵物語》。
綜上所言,《水滸》為江湖世界提供了模型,對此文學樣式創作產生了影響,以它的特色帶動了一批同類型的小說的創作。這類文學創作在後世被我們稱為「武俠」,誰能否則在這個文學傳統中起到如此重要作用的文本不是武俠?誰能將具有如此鮮明武俠風格的文本不當成武俠呢?
下面我要所一點離題的話,日本人說,他們不怕我們中國造飛彈、造潛艇,就怕我們製造標准。所謂純文學,它的標準是諾貝爾文學獎,而武俠文學,他是我們這個民族特有的,如果有一天走向世界,那就好像武術一樣,必定由我們制定標准。
④ 求水滸傳與武俠小說的關系或是水滸傳里的武俠情況
天魁星宋江——梁山泊寨主,一百單八將之首。
宋江的出身及綽號:
宋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鄆城縣宋家村人氏,為人孝順、仗義疏財,因為面黑身矮,人們都稱他為「孝義黑三郎」。上樑山前,宋江在鄆城縣做押司,他刀筆精通、吏道純熟,兼之愛習槍棒,學得武藝多般。宋江平生只好結識江湖上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不管甚麼身份,他都熱情接納、終日追陪,並無一點厭倦;來人若要起身則盡力資助。可稱揮金似士!人問他求錢物,亦不推託;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難解紛,只是周全人性命。平常散施棺材葯餌,濟人貧苦,救人之急,扶人之困,因此,大家把他比做天上下的能救萬物的「及時雨」一樣,在山東,河北很有名氣。
宋江上樑山的緣由:
宋江自幼與同在鄆城縣東溪村人稱「托塔天王」的晁蓋相熟,是為好友,「生辰綱」事發後,宋江出於義氣私傳訊息,使晁蓋等人脫險。晁蓋等人上樑山後,為報宋江救命之恩,派劉唐攜禮物夜走鄆城縣答謝。宋江推辭不成留下書信和黃金兩條,不料是夜被私通張文遠的外室閻婆惜發現並以此要挾,宋江怒而殺惜逃回家隱藏且得好友朱仝私放,赴柴進庄避難並與武松相識結為兄弟,後走清風寨投靠花榮,並於清風山結識燕順、王英、鄭天壽等人。觀燈遭劉高之妻陷害,與花榮大鬧清風寨,收得秦明、黃信等人後同上樑山,於對影山勸收呂方、郭盛兩位少年將軍,路遇石勇得家書回家奔喪被擒發配江州,路上結識李立、李俊、童威、童猛、穆弘、穆春、薛勇、張橫等好漢,至江州遇戴宗得會李逵、張順;酒醉潯陽樓題反詩發狂言被判死罪,得梁山眾英雄法場相救,白龍廟聚會同上樑山;曾頭市晁蓋中箭死後,為眾人推為梁山泊主。
宋江的結局:
受招安後率眾兄弟戰大遼、掃田虎、擒王慶、平方臘後,被授予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受蔡、高、童、楊陷害,誤飲毒酒後怕李逵再反,招來與之同飲共亡,死後被葬於當地蓼兒窪。
宋江所使的兵器:錕吾劍
天罡星盧俊義——梁山泊副寨主,一百單八將之二。
盧俊義的出身及綽號:
盧俊義,世居北京(大名府),出身富商之家,槍、棒、拳為河北三絕,一身好武藝,號稱:棍棒天下無對!北京人尊稱其為盧員外,江湖上人送綽號玉麒麟。
麒麟,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獸,代表著祥瑞,又被稱為「仁獸」,盧俊義相貌堂堂,目光炯炯,眉分八彩,身高九尺如銀,故被稱為「玉麒麟」。
盧俊義上樑山的緣由:
晁蓋中箭身亡後,宋江和眾頭領守在山寨,每日祭奠晁蓋。一日請到遊方去濟南經過梁山泊的大名府龍華寺主持大圓法師,閑聊中,宋江從其口中得知了盧俊義的名字,頓起仰慕之心——梁山泊寨中若得此人時,小可心上還有甚麽煩惱不釋?為此,吳用假扮算命先生、李逵扮做啞道童來至盧家為其算命,詐稱其有百日血光之災,須往東南千里外避禍,並誘其在牆上題藏頭反詩一首。盧俊義信之,留燕青在家,自與管家李固押十輛貨車去泰安還願。路經梁山,不聽勸告車插旗幟,先後與李逵、魯智深、武松、劉唐、穆弘、李應大戰不勝,被花榮箭射笠纓奪路而逃,為李俊、張順誘至船上、活擒於水中;上山後不願入伙,被強留三月有餘方才下山,遇燕青得知家中變故而不信,回家後被與妻私通的李固告發,被判充軍沙門島,家產盡被李固霸佔。途中險被押解公人害死幸得燕青相救,旋復又被告發被判死刑,石秀劫法場不遂一同被關,幸有蔡福蔡慶照顧。梁山軍前後兩戰大名府,盧俊義方才獲救,殺姦夫淫婦之後上樑山,活擒史文恭為晁蓋報仇,宋江讓位眾人不服,拈鬮打東昌遇虎將張清連遭敗仗,石碣天文位居天罡星成為宋江副手。
盧俊義的結局: 梁山泊全伙受招安後,做為宋江副手,率眾兄弟轉戰南北,身先士卒,經數十常惡戰,最終功成而回,被授予武功大夫廬州安撫使,蔡、高、童、楊四奸臣設計,使人告其欲反被召進京,於天子賜宴中暗下水銀,返程途中因毒發溺水身亡。
盧俊義善使的兵器:槍、棒。
註:為使大家更熟悉《水滸傳》中的人物,特寫此系列文章,預備按梁山英雄座次而寫,力爭每日介紹1--2人,如有謬誤處,請大家指正。
天機星吳用——梁山泊軍師,一百單八將之三。
吳用的出身及綽號:
吳用,表字學究,道號加亮先生,祖居鄆城縣東溪村,生得眉目清秀,面白須長,愛做秀才打扮,戴一頂桶子樣抹眉梁頭巾,穿一領皂沿邊麻布寬衫,腰系一條茶褐鑾帶,下面絲鞋凈襪,在村中任私塾先生, 生來愛讀兵書,通曉軍機,上樑山後運籌幃幄,指揮若定,因此,江湖上人稱「智多星」。
吳用上樑山的緣由:
劉唐為生辰綱一事,夜走鄆城縣往投晁蓋,途中酒後醉卧靈官廟,為巡查的縣都頭雷橫抓獲並帶往東溪村晁蓋庄,晁蓋得知詳由,謊對雷橫說劉唐是其外甥得釋並送雷橫十兩銀子。劉唐不忿,私自追趕雷橫欲討回銀兩,話不投機,兩人動手,揮動朴刀大戰,雷橫不敵劉唐,看看將敗,被旁邊私塾先生吳用用銅鏈勸開。吳用、劉唐回晁蓋庄,計奪生辰綱,吳用出謀劃策,並赴石碣村巧言說服阮氏兄弟共同聚義,定巧計在黃泥崗用蒙漢葯暈翻楊志等人,劫取生辰綱。事發後與晁蓋等人等人同上樑山,並定巧計在石碣村大破官軍。上山後巧激林沖火並王倫,從此奠定梁山基礎,在後來的爭戰中多出奇計,為水泊梁山的興盛立下大功,成為梁山軍師。
吳用的結局:
梁山全伙受招安後,吳用作為軍師,參加了平定遼國、田虎、王慶、方臘的全過程,其間,曾與阮氏兄弟議及重上樑山,礙於義字而做罷。平南歸京後被授予武勝軍承宣使。宋江受蔡、高、童、楊四奸陷害飲鴆而亡,吳用聞訊後與花榮趕至蓼兒窪,在宋江墓前大哭一場之後,雙雙自縊而亡。
吳用所使的兵器:銅鏈
天閑星公孫勝——梁山泊副軍師,一百單八將之四。
公孫勝的出身及綽號:
公孫勝 ,復姓公孫,單名勝,道號「一清先生」,生得一雙杏眼,落腮鬍須,身長八尺,相貌堂堂,乃薊州人氏,自幼在鄉中好習槍棒,學成武藝多般,大家都呼他為公孫勝大郎。後來師從羅真人,學得一身道術,善能呼風喚雨,駕霧騰雲,江湖上都稱他做「入雲龍」。
公孫勝上樑山的緣由:
為給岳父蔡京慶壽,大名府留守梁中書大肆搜刮民財,共得十萬貫金珠寶貝,名曰「生辰綱」。公孫勝得之消息後激於義憤,往投晁蓋獻劫奪之議,在晁蓋庄遇劉唐、吳用、阮氏兄弟,風雲際會一拍即合,七星聚義,遂成「智取生辰綱」之舉。石碣村一戰,運用所學道術,巧運長風火燒官軍戰船立下頭功,上樑山後助晁蓋火並王倫,開水滸寨基業。後中途省親回家,宋江大戰高唐州為高廉妖法所敗,戴宗、李逵上九宮縣二仙山相請,奉師父羅真人之命,二次下山大敗高廉,石碣天文位列天閑星,與吳用一起共為軍師。
公孫勝的結局:
梁山泊全伙受招安後,於平大遼途中回九宮縣二仙山見師尊羅真人,遵師囑助宋江平定田虎、王慶,曾於陣前鬥法,大破田虎部下術士喬道清,並收其為弟子,淮西平定後,遵師命辭別眾兄弟,功成身退,回家奉母,修習道術,如見首不見尾的入雲神龍,從此隱居在山林泉石之中……
公孫勝善使的兵器:松紋古定劍
天勇星大刀關勝——梁山泊馬軍五虎大將之首,一百單八將之五
關勝的出身及綽號:
關勝,漢末名將關羽嫡派子孫,其人形象與關雲長相似,身高八尺五寸,三柳長須飄揚腦後,兩眉入鬢,鳳眼朝天,面如重棗,唇若塗朱,幼讀兵書,深通武藝,有萬夫不當之勇;因善使一口青龍偃月刀,人稱為「大刀關勝」,上樑山前為蒲東巡檢,因不得賞識屈居下僚(巡檢:負責輯捕盜賊的小官)。
關勝上樑山的緣由:
梁山為救身陷牢獄的盧俊義、石秀,出動大軍攻打大名府,戰罷數場,大敗李成、聞達、索超等將,攻城甚急。大名府留守梁中書派人至東京蔡京處求救,京城衙門防禦保義使宣贊向蔡京推薦關勝,關勝到京獻「圍魏救趙」之計,深得彩京贊賞,受命率領宣贊、郝思文二將攻打梁山,初戰用計擒得張橫、阮小七二人;續戰在陣前大戰梁山猛將秦明、林沖不分勝敗。宋江愛慕關勝,更兼敬其祖上,遂與軍師吳用定計,使大將呼延灼前往詐降、並於陣前鞭打假黃信,關勝信其投降誠意,依其計往劫宋江大寨,中計而逃,梁山軍用絆馬索絆倒其馬將其擒獲,上山後得宋江禮待,感其義氣,遂降。英雄排座次為百單八將之五,成梁山泊馬軍五虎大將之首。
關勝的結局:
梁山眾將受招安後,關勝隨宋江出征,沖鋒陷陣,刀斬遼國都統軍兀顏光;在掃田虎、平王慶過程中屢立戰功;征方臘戰常州刀斬方臘手下名將錢振鵬,數戰殺死梁山戰將多人的南軍大將石寶,最終功成回京,金殿受封為授大名府正兵馬總管,甚得軍心,眾皆欽伏。一日,操練軍馬回來,因大醉失腳落馬,得病身亡。
關勝善使的兵器:青龍偃月刀
天雄星豹子頭林沖——梁山泊馬軍五虎大將之二,一百單八將之六
林沖的出身及綽號:
林沖,東京人氏,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身高八尺,相貌英武,為人忠勇丈義,武藝高強,因其生得豹頭環眼,燕領虎須,故此江湖人送外號「豹子頭」。
林沖上樑山的緣由:
高俅之子高衙內於東獄廟調戲林沖之妻,被林沖喝退後又定毒計,使路謙誘林沖至樊樓飲酒,復將林妻騙至路家,林妻抵死不從,正鬧間林沖聞信趕來,高衙內跳牆而逃,林沖將路家砸得粉碎,復攜短刀尋路謙而不得。一日,林沖與魯智深路遇一賣刀人,購得寶刀一口。次日,太尉府派承局兩人到林家,言高太尉命其攜刀往來比試。林沖不查,誤入白虎節堂被判刺配滄州。途中,兩公人在野豬林內欲害林沖,幸為魯智深所救,於路路過柴進庄,比武棒打洪教頭與柴進為友;進牢營先管天王堂後赴草料場,漫天大雪壓倒草房,踏雪沽酒夜宿山神廟;高俅為除後患派路謙追綜而至,設毒計火燒草料場。山神廟外林沖報仇雪恨槍挑仇人,得柴進引薦雪夜上樑山,不見容於王倫下山索取投名狀大戰楊志;晁蓋等七星上山,林沖為山寨大義於斷金庭刀劈王倫,從此開辟水滸寨一派新天地。從此,林沖為梁山東擋西殺,常勝美名傳遍天下,英雄排座次為百單八將之六,成為梁山泊馬軍五虎大將之二。
林沖的結局:
林沖因與高俅等權奸有不共戴天之仇,因此是梁山眾多朝庭舊將中為數不多的堅決反對招安的英雄之一。梁山眾將隨宋江歸順朝庭後,林沖念及義氣,隨宋江南征北戰,從未折損過梁山的威風,百戰餘生,終於平定方臘。然而,在回京途中染患風癱不能痊癒,留在杭州六和寺中教武松看視,半年後不治而亡。
林沖善使的兵器:丈八蛇矛
天猛星霹靂火秦明——梁山泊馬軍五虎大將之三,一百單八將之七。
秦明的出身及綽號:
秦明,山後開州人,上樑山前為青州指揮司兵馬總管兼本州統制,祖是軍官出身,善使一條狼牙棒,有萬夫不當之勇。因為他性格暴燥,聲若雷霆,因此眾人都稱呼他為「霹靂火」。
秦明上樑山的緣由:
宋江為避禍,投靠花榮客居清風寨,元夜外出觀燈為劉高夫婦陷害,打入死牢,並由黃信定計誘花榮一並擒之,與宋江一同打入囚車押往青州,路上為清風山好漢燕順、王英、鄭天壽救下,並擒住劉高。黃信逃回清風寨寫信求救,青州知府慕容彥達得信後,命本州兵馬總管秦明帶兵征剿清風山,在山下與花榮大戰,中宋江等設下的誘兵之計,落入陷馬坑內被擒,宋江等人勸其入伙,秦明不允,眾人用酒將其灌醉,派人穿其衣甲夜打青州。青州知府慕容彥達不辯真偽,以為秦明已反。天明,眾人送秦明下山,秦明單騎來到城下,城上知府大罵秦明並斬其家小,秦明無奈重返舊路遇宋江等人同回清風山,告知所使之計,秦明大怒,眾人反復陪禮勸說,宋江又許花榮之妹與其為妻,秦明方降;隨後單騎前往清風寨,說服徒弟黃信,眾人起程同上樑山,從此山寨又添一員猛將,英雄排座次秦明為百單八將之七,成梁山泊馬軍五虎大將之三。
秦明的結局:
梁山歸順朝庭後,秦明跟隨宋江出征大遼,掃平田虎,剿滅王慶,憑手中狼牙棒,戰場交鋒,屢立戰功,從未折了梁山的銳氣。最後,平定方臘的過程中,在睦州城下與方臘之侄、少年勇將方傑陣前交鋒,不分勝敗,不料方傑副將杜微暗放飛刀,秦明躲閃不及,被方傑趁勢一戟刺於馬下,血染沙場而亡。
秦明善使的兵器:狼牙棒。
天威星雙鞭呼延灼——梁山泊馬軍五虎大將之四,一百單八將之八。
呼延灼的出身及綽號:
呼延灼,宋朝開國名將鐵鞭王呼延贊嫡派子孫,祖籍河東人氏,上樑山之前為汝寧郡都統制,武藝高強,殺法驍勇,有萬夫不當之勇。因其善使兩條水磨八棱鋼鞭,故人稱「雙鞭」呼延灼。
呼延灼上樑山的緣由:
梁山義軍為救柴進,打破高唐州,殺了奸臣高俅的侄子高廉,高俅聞信大驚,上奏徽宗舉薦呼延灼帶兵征剿梁山,徽宗准奏,並賜呼延灼名馬「踢雪烏騅」。呼延灼奉旨,帶領副將韓滔、彭汜率連環馬軍出征梁山,陣前交鋒不勝則放出連環馬大敗梁山軍將。湯隆獻鉤鐮槍之計,宋江使時遷盜甲請徐寧上山教使鉤鐮槍大破連環馬。呼延灼單騎敗走青州以圖報復,於路夜宿桃花山下,被李忠、周通盜走寶馬。至青州見慕容彥達,知府命其率兵征剿境內桃花、二龍、白虎三山,答應功成後助其官復原職。呼延灼攻打桃花山,寨主李忠不能敵,求救於二龍山,魯智深、楊志、武松來援,呼延灼與魯、楊二人交鋒不分勝敗,帶兵回城並於城下走馬活擒白虎山寨主孔明。其弟孔亮敗走途中遇武松,聽其義赴梁山求救,宋江帶兵下山,設計擒得呼延灼,呼延灼感其義氣歸降山寨,獻計打破青州,三山聚義,眾好漢同歸水泊。英雄排座次呼延灼為百單八將之八,成為梁山泊馬軍五虎大將之四。
呼延灼的結局:
梁山全伙受招安後, 呼延灼參與了平定遼國、田虎、王慶、方臘的全過程,曾力擒遼帥兀顏光之子兀顏延壽,平南歸京後被授予御營指揮使,每日隨駕操練。後領大軍,破金國四太子金兀術,出軍殺至淮西陣亡殉國。一說為救宋高宗,八十歲與金兀術大戰,不敵,馬陷吊橋被金兀術斧劈馬下(說岳全傳)。
呼延灼善使的兵器:八棱水磨鋼鞭、長槍
天英星小李廣花榮——梁山泊馬軍八驃騎將軍之首,一百單八將之九。
花榮的出身及綽號:
花榮,上樑山前為清風寨武知寨,少年將軍,宋江的舊友。生得一雙俊目,齒白唇紅,眉飛入鬢,細腰乍臂,銀盔銀甲,善騎劣馬,能開硬弓,掌中一條銀槍,有著一身驚人的好武藝,射得一手好箭,能夠百步穿楊,人們愛其武藝,把他比做漢朝的名將李廣,因此,江湖上人送美譽「小李廣」。
花榮上樑山的緣由:
花榮是宋江的結義好友,宋江殺惜之後來到清風寨投奔花榮,於路在清風山救了因上墳而被王英擄上山寨的清風寨正知寨劉高之妻。不料元夜觀燈之時劉高之妻恩將仇報,唆使其夫將宋江抓住考打;花榮聞之大怒,搶回宋江並顯神箭風威嚇跑劉高軍士;劉高告上青州,知府派都監黃信假做調解將花榮擒拿與宋江一並押解青州,路上為清風山好漢燕順、王英、鄭天壽救下並擒殺劉高。黃信逃回清風寨寫信求救,知府得信後命本州兵馬總管秦明帶兵征剿清風山,花榮出陣與秦明大戰箭射秦明盔纓,後設計收降秦明、黃信等人一同投奔梁山;路過對影山恰逢呂方、郭盛比武,兩枝畫戟上的豹尾彩絛糾結不開,花榮一箭射去分開兩戟, 藝驚眾人;上樑山後晁蓋聞之不信,恰好天邊有雁群飛過,花榮弓開之處,弦響雁落,從此,滿山之人無一不敬佩花榮。後梁山英雄排座次花榮位列為百單八將之九,成為梁山泊馬軍八驃騎將軍之首。
花榮的結局:
花榮自上樑山後屢立戰功,被稱為「神臂將」「銀槍手」,梁山好漢受招安後,花榮隨宋江平定了遼國、田虎、王慶、方臘,其間,多次大顯神威,槍挑箭射,威風八面。他曾在蓋州城下,連射田虎部下大將方瓊、張翔、楊端等數人,被稱為「神箭將軍」,敵軍聞之喪膽;大戰睦州時,陣前一箭射死方臘手下國師鄧元覺立下大功。平南歸京後被授予應天府兵馬都統制。宋江受蔡、高、童、楊四奸陷害飲鴆而亡後,花榮、吳用聞訊趕至蓼兒窪,在宋江墓前大哭一場,雙雙自縊,赴義而亡。
花榮所使的兵器:爛銀槍、弓箭。
天貴星小旋風柴進——梁山泊掌管錢糧頭領,一百單八將之十。
柴進的出身及綽號:
柴進,大周皇帝後代子孫,因其祖讓位於宋太祖有功被賜丹書鐵券,祖居滄州,大財主出身。柴進生得龍眉鳳目,皓齒朱唇,三縷清須,相貌俊秀。為人仗義疏財,愛好槍棒,武藝高強,專好結交江湖好漢,曾先後接濟過林沖、武松、宋江等人,江湖人送綽號「小旋風」。
柴進上樑山的緣由:
柴進身為貴胄出身,為人丈義疏財,廣愛結交江湖豪傑、英雄好漢,因此很為梁山好漢所敬重。不料,高唐州知府高廉妻弟殷天錫看中柴進叔父柴皇城的府第,屢次上門搔擾,並打傷柴皇城,柴皇城氣憤得病,柴進得之後,帶領暫住其庄的黑旋風李逵前往探視,恰逢殷天錫又來搔擾,李逵大怒殷天錫後回梁山報信。高廉聽聞妻弟被打死大怒,抓柴進到堂,柴進據理力爭,說明出身並丹書鐵券之事,高廉不理,將柴進痛打後押入死牢欲取其性命,幸有牢獄節級藺仁敬佩柴進,將其藏入枯井之中得保性命。梁山好漢聞訊下山大戰高唐州,攻破城池斬殺高廉,李逵隻身下井救出柴進,眾人共上樑山。石碣天文,柴進位列天貴星,為百單八將之十,在梁山與李應一起共同為掌管錢糧頭領。
柴進的結局:
梁山泊全伙受招安後,柴進隨眾兄弟於平大遼征田虎平王慶,其間曾設巧計藏炮擊賊,殺死王慶手下猛將糜勝;收江南自告奮勇,與燕青為伴混入幫源洞,憑胸中文韜武略深得方臘信任並召為駙馬。宋江大軍殺至清溪,柴進出馬里應外合大破方臘軍,並在陣前一槍挑方臘之侄、猛將方傑於馬下。奏凱還朝後,金殿受封為橫海軍滄州都統制。因在方臘處召過駙馬,恐奸臣因此而見害,於是偽稱患有風癱疾病,納還官印回家自在而居,忽然一天無病而亡。
柴進善使的兵器:長槍。
天富星撲天雕李應——梁山泊掌管錢糧頭領,一百單八將之十一。
李應的出身及綽號:
李應,中山府鄆州人氏,上樑山前為獨龍崗祝家莊左近李家莊之莊主。李應形象威猛,燕頜猿臂,虎體狼腰,仗義疏財。愛騎白馬,喜穿紅袍,善使一條渾鐵點鋼槍,背藏五把飛刀,神出鬼沒,能夠百步取人。因其生得目似鷂鷹,性如烈火,故此,江湖上都稱其為「撲天雕」。
李應上樑山的緣由:
祝家莊欲與梁山為敵,為求自保,同李家莊、扈家莊結為三庄同盟。薊州好漢楊雄之妻潘巧雲與和尚私通,並挑撥楊雄與其結義兄弟石秀之間的關系,後被楊雄識破碎剮於翠屏山。楊雄、石秀相約投奔梁山,路上又遇到時遷同行。來到祝家莊時遷偷店家報曉雞發生究紛而怒燒祝家店。混戰中時遷被捉,楊、石二人走脫,天明時遇李家莊管家舊友杜興,杜興引楊、石二人來見李應,李應出於義氣派杜興前往祝家莊討要時遷被祝家三子拒絕且出言不遜,李應聞之大怒,引人前往祝家莊與祝彪辯理,言語不合而動手,祝彪不敵放暗箭傷李應左臂,李祝兩庄聯盟遂絕。宋江三打祝家莊後,為請李應上山,派人假裝知府等人捉拿李應問罪,於路奪之,李應上山避禍,後方知此乃梁山之謀,事已至此,李應感梁山誠意,從此決定入伙。石碣天文出現李應位列天富星,為百單八將之十一,在梁山與柴進一起共同為掌管錢糧頭領。
李應的結局:
李應因為是財主出身,善於理財,故很得宋江器重,負責管理山寨的錢糧,因而出陣較少。平定方臘之時,曾肥刀殺死方臘手下大將伍應星。平南回京後被授與中山府鄆州都統制。上任半年之後,聽說柴進等人辭官回鄉,於是也假稱風癱,上報朝庭,納還官印後回到家鄉獨龍崗李家莊,與杜興一起同為富豪而善終。
李應善使的兵器:渾鐵點鋼槍,飛刀。
天滿星美髯公朱仝——梁山泊馬軍八驃騎將軍之六,一百單八將之十二。
朱仝的出身及綽號:
朱仝,山東鄆城縣人,上樑山前為本縣馬兵都頭。朱仝原是本地富戶,為人仗義疏財,專愛結識江湖好漢,學得一身好武藝,善使刀、槍;他身高八尺五寸,生得面如重棗、目若朗星,頜下一部虎須,長一尺五寸,很象關雲長的形象,因此,大家都稱他作「美髯公」。
朱仝上樑山的緣由:
朱仝與雷橫同為鄆城縣都頭,兩人交情很深。一日,雷橫上街閑走,聽曲時忘記帶銀兩,被唱曲人白玉喬、白秀英父女惡言嘲諷,雷橫大怒痛打白玉喬,被白秀英告之相好鄆城知府,被枷在縣前示眾。雷母前來送飯欲解雷橫綁繩,白秀英毆打雷母,雷橫大怒一枷打死白秀英,被判發配於路為朱仝私放,朱仝因而獲罪被刺配滄州。至滄州後因為人謙和,深得知府及其子喜愛,每日帶小衙內上街玩耍。五月初五蘭盂盆會,夜帶小衙內觀燈忽遇好友雷橫。原來雷橫被放後即帶母上了梁山,宋江聽說此事,念記舊日情義欲請朱仝上山,吳用為此特設計帶李逵、雷橫到此。雷橫勸朱仝上山、朱仝不允,卻發現小衙內不見,從雷橫口中得之被李逵抱走,朱仝大驚,尋至城外見小衙內已被李逵殺死,朱仝大怒與李逵相鬥,李逵且戰且退,引朱仝至柴進庄,經眾人相勸,只得同上樑山。英雄排座次位居天滿星,為一百單八將之十二,成為梁山泊馬軍八驃騎將軍之六。
朱仝的結局:
朱仝上樑山後,深得眾兄弟敬重,在兩破童貫、三敗高俅等大戰中屢立戰功。梁山受招安後,參加了平定遼國、河北、淮西、江南的征戰,在蘇州城下,做為梁山八員上將之一,與南軍八將捉對撕殺,率先將南軍大將苟正槍挑馬下,盡顯風威。平南歸來後,被封為保定府都統制,上任後管軍有方,後來,隨同名將劉光世出戰金兵,屢破強敵,因戰功直至升任到太平軍節度使。
朱仝善使的兵器: 長槍,大砍刀。
⑤ 有沒有好的三國水滸的武俠小說就這么多分了,都拿出來了
三國的我就不說了,好多到處都是,水滸的我只找到兩本,都是穿到西門慶身上的,帝王野史之西門慶,我是西門慶
⑥ 《水滸傳》屬不屬於武俠小說
重新界定《水滸傳》
「武俠」是個日本外來詞,在上世紀1905年大致是由梁啟超先生引入,也是在中國的文獻第一次出現 「武俠」這個名詞。他在東京創辦的《新小說》中撰文說「水滸」:「遺武俠之模範……」從這句話上,可以看出梁啟超先生也認為《水滸》是武俠的模範、範本。所以對《水滸傳》是諸如市井小說、匪盜小說等提法不甚妥當的。
從這個名詞的引入,到民國時期武俠創作達到一個空前的高度,港台產生金古梁溫黃等多位宗師級人物,以及我們現在所形成的一個「大陸新武俠」群體。如果武俠小說追溯其源頭,《史記》的游俠列傳、以及唐宋傳奇、明清公案都可以納入這個范疇考量,而《水滸傳》則是最為典型和重要的衡量標准。我們認為《水滸》為武俠的發展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方向,在《水滸》之前,劍仙游俠都只刻畫了俠客的個體形象,《水滸》則第一次產生了英雄的群像。英雄們匯集一堂,成就了「江湖」這個概念,而「江湖」與「俠客」本身則是武俠世界的兩大支柱。
我們認為它其實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武俠小說。要說清這個問題,首先應對武俠這個概念界定。所謂「武」,它表現為一種技藝,而其本質代表了一種血性、勇氣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所謂俠,它表現為代表正義的個人,其實質則是俠義精神,代表了正義、勇氣、消除不平的願望和朋友之間的忠誠友愛等。
如此,再來看《水滸》就不難理解它的文本實質了。他提供群像,建立江湖,描寫技擊,弘揚俠義。梁啟超先生所言模範,的非虛言。
《水滸傳》不僅僅提供了江湖的概念,還為武俠的創新作出了多種貢獻。第一就是它中華武功平民化和美學化,在此之前產生的許多志怪小說,多數是把人神化,《水滸傳》中除去公孫聖作法和神行太保有些神怪外,其它人物基本上建立在真實可信的平民身上。這為後來新武俠描寫百變出新,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就是它比較完整地揭示了武俠人物的命運和結局,這個崇尚武力的暴力集團,每個人在上樑山之前,都是個性鮮明,是一條條翻江倒海的「龍」;一進入梁山之後,排了座次,便成為一條條的「蟲」。他們在江湖中歷練,因為各人性格的差異,選擇的不同,最終迎來了自己的結局。這種對人物命運的描寫,將史傳記人的方式擴大到武俠文學之中,使仙俠小說的片段描寫上升為命運描寫。
第三是它揭示了武俠小說興起的時代,結合水滸成書的時代元朝末年,我們可以知道,武俠小說多是興起於國家強盛或者亂世之中,比如唐傳奇的產生和民國時期武俠文學五大家。
從《水滸傳》給後世武俠文學創作帶來的影響,我們如果只談它的負面影響,就會使我們的看法更趨明了。《水滸傳》一是太講義氣,為了友情,可以置一切於不顧;二是明顯為男性小說,太不尊重女性。由於這些缺點,後世的作者如古龍、金庸武俠小說中就產生不了女英雄,梁羽生雖然努力改善女性形象,如《雲海玉弓緣》的厲勝男、《白發魔女傳》的練霓裳,但都不盡如人意,無法寫出如《紅樓夢》等小說中的女性形象,有血有肉。
武俠小說中,大多數時候以暴力解決問題,這個既是《水滸》中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金庸、古龍等人的解決方法。在這種負面的傳承中,「武」所代表的技擊和方法被弱化,暴力的一面被強調。此種情況一直到大陸新武俠發軔,新的思潮融入,才改變了這一局面。在小椴的《杯雪》在中,「弧劍」代表了一種解決和抗爭的方法。而《昆侖》中,武功的最高形式是一種和諧,在文中被稱為「諧之道」。
在談及武俠小說的負面影響上,水滸表現的更為突出的是對小人物的不尊重。李逵、武松兄弟間固然講義氣,但他們動輒殺人,大斧一揮,人頭一堆。這種習慣甚至連金庸都沒有避免,楊過抓小兵去做郭靖的替身,小人物的命運在這里是不被關注和重視的。大陸新武俠的代表人物之一楊叛就對此提出質疑,楊過的大俠形象光輝無比,誰來理會那個枉死的小兵?所以他寫出了《小兵物語》。
綜上所言,《水滸》為江湖世界提供了模型,對此文學樣式創作產生了影響,以它的特色帶動了一批同類型的小說的創作。這類文學創作在後世被我們稱為「武俠」,誰能否則在這個文學傳統中起到如此重要作用的文本不是武俠?誰能將具有如此鮮明武俠風格的文本不當成武俠呢?
下面我要所一點離題的話,日本人說,他們不怕我們中國造飛彈、造潛艇,就怕我們製造標准。所謂純文學,它的標準是諾貝爾文學獎,而武俠文學,他是我們這個民族特有的,如果有一天走向世界,那就好像武術一樣,必定由我們制定標准。
⑦ 老師讓我們用武俠小說的寫法,來改編水滸傳中的某一情節。600字 誰能告訴我怎麼寫、或者思路也行。
就寫一段打鬥的情節就可以了。光這個就可以湊滿600字了。。。
大概是這樣的,先描寫下場景,學古龍不是不行,就是字少了點,往往就是這樣:
夜,黑夜。就這么完了。。。
多寫點的話可以這么寫:
那是一個漆黑的晚上,具體時間是乙丑年12月初8的子時3刻。天黑的就算是瞪大了眼珠子卻也連半根手指頭都看不到的那種黑。
然後寫下人物和神態,要是詳細點從外形到牙齒都描述下的話就50多個字了。。。
接下來描述下武器。
然後是武功路數。可以介紹下各大門派的武功。
接下來再回憶下之前的恩怨什麼的。
借著差不多就可以開始打了。
這樣寫下來就有不少字了。。。可以推薦你先看下金庸的小說。
⑧ 老師讓我們用武俠小說的寫法,來改編水滸傳中的某一情節。600字 誰能告訴我怎麼寫、或者思路也行。
您好lz ,水滸傳的本身就是囊括在武俠小說的廣義范圍內的
您寫的時候風格直接挨近水滸傳的本身就行了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物品與動作在當時的名稱
以及動作同動作連貫的敘述
推薦改編情節醉打蔣門神,這里劇情簡單容易修改
思路的話取決於其武俠本身就不能是兒女情長的
給一個逆轉結局的話也算是改編了
能幫助您的就這么多了,謝謝
⑨ 《水滸傳》是武俠小說嗎
《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章回小說,是古代英雄好漢傳奇小說的經典之作。小說中的英雄人物故事家喻戶曉!
武俠小說,專指以武行俠為主的題材小說。有較完整的故事,有最起碼的情節,有一個確定的主題和有一定的思想內涵。
所以《水滸傳》不是武俠小說。
⑩ 有誰知道一本有關水滸梁山後代的武俠小說
《水滸後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