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金庸武俠小說簡介

金庸武俠小說簡介

發布時間: 2023-06-17 23:27:12

『壹』 金庸武俠全集的內容簡介

金庸武俠小說從首部《書劍恩仇錄》到封筆之作《鹿鼎記》,前後相距20年,其中各色人物和歷史脈絡相互交織,且洋洋灑灑數百萬字,因此小說本身難免有一些錯訛之處。加之瘋狂盜版書籍錯字連篇,印裝粗糙。因此,金庸痛下決心,傾十年心血,對其十六部武俠小說重新修訂,對原作中的錯字及人物、情節等諸多有疑問之處統一進行校正,使金庸武俠小說更趨完美, 並獨家授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文化藝術出版社推出中國大陸唯一豪華珍藏版。這是一項巨大的系統工程,是金庸先生對無數金庸謎的傾情奉獻。

『貳』 金庸一共有幾部作品他寫的第一部小說叫什麼最滿意的是哪一部!

金庸先生一共創作了15部武俠小說,每一部都堪稱經典。這十五部金庸武俠小說分別是:《 書劍恩仇錄》、《 碧血劍》、《 射鵰英雄傳》、《 飛狐外傳》、《 雪山飛狐》、《 連城訣》、《 天龍八部》、《 白馬嘯西風》、《 鹿鼎記》、《 笑傲江湖》、《 神鵰俠侶》、《 俠客行》、《 倚天屠龍記》、《 鴛鴦刀》、《 越女劍》。

金庸先生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是《書劍恩仇錄》,寫於1955年。此時的金庸江湖中還沒有「內功」這個概念,陳家洛闖盪江湖靠的是招式和速度。金庸的最後一部武俠小說是《越女劍》,寫於1970年。這是一部短篇小說,書中的越女阿青最後一人一劍挑翻了兩千重甲侍衛,其武功已經接近仙俠水準。


《鹿鼎記》是金庸武俠中文學價值最高的巔峰之作,也是金庸先生最後一部武俠小說。金庸曾說過:小說反映社會,現實中並沒有絕對完美的人。而《鹿鼎記》則更為真實,更像現實社會。


我們很難對鹿鼎記做出精準的評價,卻可以去看看一些文學大家對金庸《鹿鼎記》的評價:


倪匡:《鹿鼎記》可以視為金庸創作的最高峰、最頂點。


嚴家炎:《鹿鼎記》就是現代主義,它是武俠小說里邊的一種現代主義,可以說是很特別的。


陳墨:有點武,有點俠,像是史,像是奇,是謂「四不像」,正是《鹿鼎記》的獨創,亦正是《鹿鼎記》的精妙之訣。

「鹿鼎記」中確實少了很多「武俠風格」,但其實是金庸先生的一種回歸和感悟。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小說的最高境界,就是接近於真實。在武俠世界中,武林高手雖然厲害,但其實最還是人心、城府、運籌帷幄等,也因此,鹿鼎記中的主角韋小寶雖然武功低微,但卻是混得最好的一個男主角。

因此,若是從文學價值層面來說,《鹿鼎記》絕對是金庸的巔峰之作。也正是因此,金庸寫了鹿鼎記後,覺得再寫也很難超越,或是重復,這才封筆退武。

『叄』 金庸簡介

金庸簡介:

金庸,本名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生於浙江海寧,1948年移居香港。當代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香港最高榮銜「大紫荊勛章」獲得者。

主要作品有:《書劍恩仇錄》、《射鵰英雄傳》、《雪山飛狐》、《神鵰俠侶》等。

(3)金庸武俠小說簡介擴展閱讀

金庸1944年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進入上海《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翻譯。1948年,畢業於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並被調往《大公報》香港分社 。

1952年調入《新晚報》編輯副刊,並寫出《絕代佳人》、《蘭花花》等電影劇本。1959年,金庸等人於香港創辦《明報》 。

1985年起,歷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政治體制小組負責人之一,基本法咨詢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委員,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

1994年,受聘北京大學名譽教授。2000年,獲得大紫荊勛章。2007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榮譽教授 。2009年9月,被聘為中國作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 ;同年榮獲2008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2010年,獲得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歲。 沙田香港文化博物館「金庸館」2018年11月12日下午4至6點設置弔唁冊,讓公眾作最後致意。入圍感動中國2018候選人物。

金庸所創作的小說中無處不體現了對歷史意義及價值的探尋。他通過在小說中塑造武林門派之間、人與人之間、宗教與世俗之間、正教與邪教之間、國家民族之間以及朝代與朝代之間的恩恩怨怨。

最終造就了不同個人、門派、國家、民族、教會、朝代的各種悲劇。從本質上來說,金庸正是企圖通過在小說中抒發強烈的悲劇情懷,旨在達到解構負面價值、弘揚正面價值的效果。

在金庸創作的小說里,「情」與「理」深刻體現了生命本質與傳統道德之間的永恆矛盾,具體來說就是愛情與道德規范的沖突。

金庸的作品沒有過多的抑情絕欲的說教,更沒有與傳統道德文化相違背的濫情現象。他僅僅通過「情」與「理」的描述,向世人展示了愛情中的悲劇意識,通過對人真實生命的適當描述和張揚,反映了對禁錮人們和社會發展的「理」的反抗。金庸的愛情悲劇意識是對現代愛情的謳歌。

『肆』 金庸作品有哪些 金庸作品簡介

1、《射鵰英雄傳》,又名《大漠英雄傳》,是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最初連載於1957~1959年的《香港商報》,後收錄在《金庸作品集》中, 是金庸「射鵰三部曲」的第一部。

《射鵰英雄傳》也是金庸擁有讀者最多的作品,它的發表確立了金庸「武林至尊」的地位。這部小說歷史背景突出,場景紛繁,氣勢宏偉,具有鮮明的「英雄史詩」風格。

在人物創造與情節安排上,它打破了傳統武俠小說一味傳奇,將人物作為情節附庸的模式,堅持以創造個性化的人物形象為中心,堅持人物統帥故事,按照人物性格的發展需要及其內在可能性、必然性來設置情節,從而使這部說達到了事雖奇人卻真的妙境。

2、《神鵰俠侶》,1959—1961年連載於香港《明報》,共四十回,是金庸「射鵰三部曲」系列的第二部,《神鵰俠侶》的重心在於「兒女」亦即「性」或者「情」。

金庸的作品大多是通過對感情的處理與描寫,並通過這一范疇來賦予其筆下人物的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他的作品中的人物大多都是「性情中人」。而情之為物,掩映多姿,復雜萬狀,就增加了作者寫作及讀者閱讀的巨大的熱情與興趣。

如許不同的性情,不同的人物,構成了金庸作品的跌宕風流的世界,從而激起了讀者的無窮的回盪與思悟。《神鵰俠侶》可以說是金庸的「性情世界」的一部代表之作。是金庸先生在武俠小說創作上的一個里程碑。

3、《倚天屠龍記》,連載於1961—1962年的香港《明報》,是「射鵰三部曲」系列第三部。故事發生在距《神鵰俠侶》百年之後,以元末群雄紛起、江湖動盪為廣闊背景,劇情圍繞兩樣兵器屠龍刀和倚天劍展開。

主要敘述武當張翠山之子張無忌的江湖生涯,主要是明教和中原武林之爭及起義軍和朝廷的對抗,少年張無忌因緣際會練就一身蓋世武功,以天下人嘆服的武力和無可替代的人格力量,統領群雄,故事同時展現武林眾豪傑的質朴豪情和形態各異的精神風貌,展現其不可替代的人格力量。

『伍』 金庸的14部武俠小說分別是哪些

是《飛狐外傳》、《雪山飛狐》、《連城訣》、《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白馬嘯西風》、《鹿鼎記》、《笑傲江湖》、《書劍恩仇錄》、《神鵰俠侶》、《俠客行》、《倚天屠龍記》、《碧血劍》、《鴛鴦刀》、《越女劍》。

1、《雪山飛狐》(1959年)金庸著

該劇講述了明末李闖王兵敗後,留下了一批價值連城的巨額寶藏,而開啟寶藏的秘密被闖王手下胡苗范田四大貼身護衛分別掌握。 為揭開寶藏的秘密,或為利己野心,或為賑濟天下災民,江湖中以及朝廷中的各方善惡勢力展開了連番爭斗。

『陸』 金庸《俠客行》簡介.

俠客行簡介:

孤懸海外的俠客島,每十年即派出賞善罰惡二使來到中原,強行邀請武林各大門派掌門人赴島喝臘八粥。

凡不接受邀請的門派皆被二使斬盡殺絕,而去了俠客島的掌門人又個個渺無音信。三十年過去了,又到了二使再現江湖的日子,神州武林談虎色變,人心惶惶。

流浪兒狗雜種偶然獲得玄鐵令而被玄鐵令主謝煙客搶上摩天崖。九年後又陰差陽錯地被長樂幫軍師貝海石尊為幫主石破天。

石破天天性純朴,憨厚老實,對江湖險惡和莫測人心渾然不覺。黑白雙俠的兒子石中玉與石破天相貌酷似,卻天性輕浮,舉止瀟灑,巧舌如簧,因調戲雪山派掌門人的孫女,闖下大禍,四處躲避雪山派的追殺。他二人相同的外貌常常被人混淆不清,弄出許多誤會和沖突。

在兩人周圍又簇擁著一群性格迥異的美麗少女江湖怪俠丁不三的孫女叮叮當當,雪山派掌門人白自在的孫女阿秀,長樂幫侍女侍劍,皮影藝人歡歡樂樂,她們或溫情纏綿柔腸百轉,或俏皮個性我行我素,或精靈古怪行為詭異,或冰雪聰明慧眼識人,或一往情深以心暗許。

少男少女的戀情深深陷入野心家和陰謀家布置的陷井之中,武林各門派的切身利益與純真的情感糾葛在一起,演繹了人世間的悲喜劇,有愛有恨,有血有淚,有生有死,到頭來善有善報,惡有惡果,大愚原來是大智,大巧反而成拙,吃虧原來是福。

憑著至真至純至善的秉性,男主人公石破天不是在何處,只能悲愴地仰天長問:「我是誰」。不僅獲得了真正的愛情,同時最終破解了俠客島之迷,但卻始終不知生身父母。

(6)金庸武俠小說簡介擴展閱讀

《俠客行》的寓意相當深刻。小說通過不識字的石破天居然能破譯石壁上那首詩所包藏的絕頂武功,給人豐富的啟示。它的矛頭指向包括傳統經學在內的各種教條主義、繁瑣哲學、經院氣的解讀模式。

創作背景

1965年,當《天龍八部》還在《明報》連載時,《俠客行》就已開始在《明報》每周贈送的《東南亞周刊》上連載。1977年7月該書修訂完稿,金庸寫了該書的後記。

這部小說的書名是由詩人李白的同名古言詩而來,小說的內容也與那首詩作密切相關。不過,小說的情節並非是對李白詩作的演繹和注釋,而是對這一詩作作了出人意料的安排。

『柒』 金庸的15部小說

金庸的15部小說

金庸的15部小說,武俠小說泰斗金庸(原名查良鏞)於2018年10月30日下午在香港養和醫院逝世,享年94歲。金庸一生共創作了十五部長、中、短篇小說,金庸的15部小說。

金庸的15部小說1

《書劍恩仇錄》 1955年

《碧血劍》 1956年

《射鵰英雄傳》 1957年—1959年

《雪山飛狐》 1959年

《神鵰俠游橘侶》 1959年—1961年

《飛狐外傳》 1960年—1961年

《白馬嘯西風》 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倚天屠龍記》 1961年

《鴛鴦刀》 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連城訣》 1963年,又名《素心劍》

《天龍八部》 1963年—1966年

《俠客行》 1965年

《笑傲江湖》 1967年

《鹿鼎記》 1969年—1972年

《越女劍》 1970年,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短篇小說

「凡有華人處,皆能讀金庸」,如此描述並不誇張。「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將金庸代表作的名字概括的這句話,也早就膾炙人口,被人銘記。在今天,能有如此高知名度和榮譽的文化人物,已經非常罕見。金庸先生的成就並不只在文學上,當代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這些稱號都證明了他在當代崇高的文化地位。

金庸小說的讀者群體之廣、對現實生活影響之大,恐怕很難再被後人超越。因為,金庸的一生,也是中國現代文化史上波瀾壯闊的一個世紀,他的離去,會讓人產生「大師遠去,再無大師」的感慨,也會讓人對過去中國武俠小說以及通俗文學的發展,有一個蓋棺論定式的評價。

金庸先生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符號。他連接了現代文學和當代文學的不同時期,他的作品超越了時代,已經成為華人圈內外的`文學經典。在外國並不了解中國現代文化狀況的時候,金庸的作品是一張很好的名片,直至今日,金庸的作品在海外仍有很大的影響力。能超越國家、民族的界限,恰恰說明金庸的獨到之處,也是其作品的永恆與經典之處。

陳平原先生在研究武俠小說的專著《千古文人俠客夢》中提到,金庸的武俠小說是超越雅俗的。而且,武俠的精髓在於「俠是靈魂,武是軀殼」,金庸的作品之所以打動人心,產生持久的精神震撼,正在於他通過武俠書寫人性、展現歷史,這和那些人類歷史上的文學經典一樣,守護著那些恆久不變的價值觀,這也是其成為經典的精神所系。

金庸先生去世,對武俠小說和通俗文學界而言,是一個時代結束的標志。但是,對更多關注中國文學、文化的民眾而言,金庸先生的作品會成為永恆的經典,其價值和影響力在未來會得到更大的彰顯。

金庸的15部小說2

武俠小說泰斗金庸(原名查良鏞)於2018年10月30日下午在香港養和醫院逝世,享年94歲。金庸筆下創作多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包括《射鵰英雄傳》、《射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等。

金庸一生共創作了十五部長、中、短篇小說,歷年來其筆下的著作屢次改編為電視劇、電影等,對華人影視文化可謂貢獻重大,也奠定其成為華人知名作家的基礎,素有「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的稱贊。

查良鏞以金庸為筆名的作品以小說為主,兼有政論、散文等。自1955年的《書劍恩仇錄》開始至1972年的《鹿鼎記》正式封筆,共創作了十五部。

最早期金庸熱是從港澳開始,接著延燒到台灣,其後是在中國大陸造成影響,可說金庸熱潮燃燒至整個華語圈。近年來金庸作品也被翻譯成日文等其他文字。

金庸被稱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後來又與古龍、梁羽生合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劍客」。金庸也是已故知名詩人徐志摩之表弟。

除了文學界,金庸也涉足傳媒界多年,1947年大學畢業後先受聘於上海《大公報》,任國際新聞編輯。1948年《大公報》香港版復刊,急需翻譯人員,查良鏞被報館調派來港,其後調任指改《新晚報》副刊編輯。金庸1959年創辦《明報》,直至1993年退出報業管理層。他也多年為明報撰寫社評,「左手寫社評,右手寫小說」為美談。

值得一提的是,在金庸先生的作品中能夠體現其歌頌反侵略的正義戰爭,側面批判非正義性的神逗團戰爭,痛斥以強欺弱的民族霸 權主義,昭示民族平等的重要性。如果你讀過金庸先生的作品,一定能夠了解到他對少數民族的英雄極為偏愛,塑造的各種人物形象體現博大的胸襟,展現其肝膽之俠義風范,而跌宕起伏的劇情又能夠凸顯出金庸先生關於民族平等的思想。

在作品中,金庸先生從外在裝飾與內在滲透,將我國的傳統文化完善的表現出來。他不僅寫傳統武林世界,還寫俠士之義氣,這些屬於民族傳統特質,字里行間流露出傳統文化色彩。他描寫英雄除暴安良,出於公義之心;描寫有所不為,出於羞惡之心;描寫挺身赴難,出於是非之心,濃厚的傳統道德觀體現得淋漓盡致。

另外,金庸的作品中體現著濃厚的現代精神,他將俠義精神從單純的哥們義氣提升到「為國民俠之大」的高度,突破舊武俠小說觀念和局限性。今天是金庸先生三周年忌辰,從他十部作品中精挑細選出10句格言,體會文字背後濃重的祖國文化之精髓。

『捌』 金庸15部小說寫作時間和簡介

1955 《書劍恩仇錄》
1956《碧血劍》
1957《射鵰英雄傳》
1959《神鵰俠侶》《雪山飛狐》
1960《飛狐外傳》
1961《倚天屠龍記》《鴛鴦刀》《白馬嘯西風》
1963《連城訣》《天龍八部》
1965《俠客行》
1967《笑傲江湖》
1969《鹿鼎記》
1970《越女劍》
1972《鹿鼎記》連載完畢,宣布就此封筆不寫武俠小說。

金庸武俠人物間八大關系
金庸的15部小說人物各有特點,尤其是是要人物寫得比較人性化,從個性到武藝都有些
與其他人物的不同之處,在眾多的人物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到人物間有八種關系是他著
重寫的,而且對於這八種關系來說各有側重和不同,從而使人物形象更加飽滿,並在讀
者心目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一、夫妻關系
這種關系是金庸武俠小說重點,其中值得一提的夫妻很多,有相敬如賓舉案齊眉的,有
互愛互助深情有加的,有打打鬧鬧,互不信任的,從這些夫妻關系中我們可以領略武俠
世界與我們現實世界有諸多的相似之處。從郭靖和黃蓉夫妻間的關系,我們可以看到盡
管一個聰明伶俐,貌似天仙,一個憨厚耿直,資質欠佳,但由於真心相愛,其夫妻間形
成了較為難得的默契,為有愛情的婚姻創造了較為理想的典範。胡一刀和胡夫人的夫妻
關系描寫的筆墨並不多,但從短短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發現令人遺憾的傳統形夫妻關系
,但這也是愛情使然。黃葯師與馮衡的夫妻關系也是愛情的力量使兩人共同對武林致寶
《九陰真經》下了較大的功夫,夫妻共同作案,智盜《九陰真經》最後馮衡成為這一事
件的犧牲品。但由於馮對黃的深愛,其並沒有對這事有半點怨言,使黃葯師對此遺恨終
生,他得到的《九陰真經》,確付出了失去愛妻的代價。金蛇郎群與溫儀的夫妻關系也
是愛情支撐夫妻關系的又一例證,盡管夏雪宜面臨死亡,但他還是念念不忘給妻子留下
寶圖,可見其夫妻愛之深切。苗人鳳與南蘭的夫妻關系是偶然所造成的,他們沒有真正
的愛情,是感恩圖報形成的,最終也就形成了這兩個人關系的結果不好,發生武俠世界
的悲劇。譚公譚婆和陳正德關明梅兩對夫妻關系可以說是同類型的,他們夫妻間始終是
打打鬧鬧,沒有一刻安寧,但也是有愛情在其中的,吃醋是每個存有夫妻關系的人都會
產生的一個心理,而譚公、譚婆及天山雙鷹夫妻間的關系也就是比較現實的了。

二、兄弟(姐妹)關系
由於金庸小說的主人公多數是孤兒或獨生子女,因此在主人公中兄弟姐妹的關系體現得
不是很多,值得一提的是桃谷六仙兄弟的團結,盡管其智力上並不是聰明絕頂,但其兄
弟間互相關照還是體現較好,這正應了一句話傻人有福,在現代人看來桃谷六仙有點缺
心眼,但他們兄弟六人卻不這么認為,兄弟一體,他們快樂著呢!這兄弟六人雖不是令
人喜歡,但也是可愛的人物。再說阿朱和阿紫,這姐妹二人生長的環境不同造成了性格
上的較大差異,阿朱為保護生父的性命,不惜以命換命,但阿紫卻利用阿朱與喬峰的感
情,及喬峰的負疚心理,處處要得到自已的利益,這正是其姐妹關系的具體體現,阿朱
是給與,而阿紫是索取。人間的悲劇由此產生。陳家洛和乾隆的兄弟關系中也可以看出
取與予的關系,為了反清復明的大業,陳家洛失去了自已的愛情,而其兄長的無限索取
,置兄弟血緣情義以不顧,造成了又一悲劇的結果。在兄弟關系的體現中,拖雷四兄弟
的關系也很令人思考。老大和老二爭的不可開交,而老三是比較隨和的,拖雷更是無所
求,因此王位不會給老大,也不會給老二,因為兩人的爭斗的結果就是兩敗俱傷。所以
,任何情況下,兄弟姐妹的情義都有應該是珍貴的,不論是你好還是她好,總之大家一
致了才會有進步,你爭我奪必然會代來不良後果。我們應該羨慕桃谷六仙兄弟,他們缺
乏智力的同時,也就沒有你爭我斗的血腥,這難道不可愛嗎?

三、父(母)子(女)關系
父(母)子(女)關系是金庸武俠小說人物間重要的關系,有憐愛有加的,有毒如蛇蠍
的,有不管不顧的,這些都是人間父(母)子(女)關系的體現。歐陽峰雖然是個被武
林同仁公認的毒物,但他對自已的侄兒,也是自已的私生子歐陽克關愛備至,由於兒子
在他心中的位置不亞於自已對毒物有迷戀,因此對兒子的保護不擇手段,但在武林正派
和反派人物的包圍下,他是勢單力薄,而歐陽峰終於命喪牛家村,使歐陽峰最後被逼入
神精失常的境地。阿朱對生父的感情是不是很強烈呢?並非如此,他能替父承受一掌並
不是生父對他有養育之恩,相反卻是拋棄之仇,但愛情的力量便她毅然面對這一掌,為
自已的一生畫上一個句號,這正是阿朱的可愛和為別人著想的性格。換了黃蓉,我想她
也可能會如此做,但她絕不會心甘情願去以死去化解恩怨,而非要想出辦法,那怕是象
韋小寶式地灑石灰等手段來解決這個問題,因此,黃蓉的和阿朱不是一個類型的人物,
這就是金庸在人物設計上的獨到之處。在父(母)子(女)關系關系中,值得一評的還
有兩個,一個是凌退思,其為了得到財寶的密秘,不惜把女兒活埋,這種現象不是沒有
,現代社會不是有許多父母把自已的親生骨肉買掉嗎?父母子對子女的溺愛是正常的,
如黃蓉對郭芙、宋遠橋對宋青書,但是要看到她和他在子女的教育上是失敗的。因此,
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金庸小說中的主人公為什麼能夠成材,重要的一點還是孤
兒較多,即是有父母也是單親或未在一起生活和教育,這是金庸對人物命運設計的重要
特徵。

四、師徒關系
在武俠世界中,師徒關系要高於血緣的關系,因為練武之人的本事來源於師傅,如此只
有對師傅敬若神明,才能使師傅傾囊相授,因此,才有郭靖對江南七怪中的五怪的死心
中悲憤,與黃蓉分手。從師徒上來講,喜愛自已的徒弟應是天經地義的事,小龍女和楊
過一起生活,造就了師徒的互相理解和信任,盡管最初小龍女對人情事故並無心機,但
事情的變化使他和她之間愛生了不可磨變的愛情,這是師徒關系的最好的典範。君不見
在大學的校院中師生戀是一個常見的現象嗎?另一種師徒關系是體現在師傅自私自利方
面,這樣的師傅如戚貴發、萬震山等等,而最令人痛恨的是岳不群對令狐沖,由於他的
陰謀,令狐沖更是九死一生,令狐的心苦只有經歷過一種不解和失望的人才能真正體會
到他被師傅除名的悲涼,那是一種生不如死的感受。從某個角度分析,岳不群一手策劃
了林之平與岳錄珊的愛情,也葬送了令狐沖與其的撫養與師徒關系。趙志敬這樣的師傅
是令人痛恨的,沒有人品的師傅不配做師傅,楊過的一些淘鬧之處是可以原諒的,但做
為師傅對徒徒弟絕不應費盡心機去折磨徒弟以泄私憤,這就是趙志敬不能擔當起師傅的
責任的一個重要原因。為人師表是由人品所決定的,郭靖會成為一個好師傅,但他不善
於做師講授,這是他人生的憾事。我們應該羨慕張翠山,因為他有個好師傅張三豐。如
師傅還有一些,如洪七公,心地善良,一燈大師失錯必改,他們做師傅不在武藝的高低
,而在人品和榜樣,這才夠得上一代宗師。

五、朋友關系
段譽的交友和其追女是相一致的,他認為可交之人必與其結交,這是他的優點,也是其
心中有佛的最主要的體現。再就是石破天,他對大悲的保護盡管力微,卻出於真心,他
的理論很真實,即無所求才是有所求,你報求的別人不想給你,你求了也沒有用,而你
不想求,如果你做到了,未求的東西反而會來到你的身邊使你得到。對於石破天與賞罰
二使的結拜兄弟正是這種不可知和不可求中完成的。但遺憾的是金庸在小說中沒的把二
使的性格特徵描寫得比較完善,沒有從側面烘托石破天的人生信條,使小說在情節上有
了一種不可小看的錯落。謝遜和張翠山的朋友情義是在張無忌出生後發展的,這種發展
為兩個人物性格變化創造了條件,張翠山能為保護謝遜而自盡,充分體現了張翠山對朋
友情義的重視,在道義和生命之間,英雄們始終會選擇道義。還有一個重要的朋友關系
是劉正風和曲洋,這兩個人物成為琴蕭知已不僅僅是以音樂會友,而是心靈上的一致相
通。十年修得同船渡,確實在人世間知已難求,而知已得一死不足惜,這就是人生不同
於動物世界的一個特徵,即精神追求高於物質追求。
六、情人關系
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是我們這個世界的悲哀,同時也是武俠世界的不幸。丁典的愛情被
凌思退給葬送了,而其生離死別讓狄雲體會到人世的凄涼。水笙的情人原來並不是狄雲
,但在陰差陽錯之中她和他建立了相當的信任,這就是情人間的默契。香香公主為了情
人的大業,不惜用自已去做代價,而當她知道情人上當時,又以死示警,這是情人的可
愛。段正淳是個到處留情的人,但他對情的人投入也不能說他是一個不正派的人,從一
而終是中國幾千年的傳統,但人的感情不能說是一承不變的,人們在追求物質豐富的同
時,感情生活追求才是人生的最大的樂趣體現,因此情人關系的確定是武俠世界和現實
世界相通的。游坦之的悲劇在於她確定的情人是阿紫,而李莫愁則由於情人另娶造成了
其心理變態,瑛姑的變化則是由於其追求感情生活,而老頑童又不懂情人心理,這些悲
劇形成了情人關系的最值得一書的內容。阿朱和西施是幸運的,有情有終於會得到自已
所希望得到的愛情的。

七、主僕關系
主僕關系令我們想到政治,武俠小說的主僕關系寫得深刻的要數《鹿鼎記》中康熙與韋
小寶了,小玄子與小桂子的相遇成了這主僕關系確定的基礎,如果小桂子是在金鑾殿中
認識的小玄子,那麼他們就不會有以後的事情了,韋小寶再大膽,也不敢拿自已的腦袋
開玩笑的。一燈大師的主僕關系是鐵定的,漁樵農書對主人的忠誠是不可商量了,從而
也就形成了主僕關系的定型:即為主人可以不顧一切。殷天正家三僕人:殷無福、殷無
祿、殷無壽是武林高手,也是由於殷天正的收服,所以形成主僕關系,在這種主僕關系
中,一些人體現了忠誠,同時也體現了權勢對主僕關系的影響。韋小寶與康熙的主僕關
系是在小寶還未功成名就,還需要奮斗,而在其功成名就之後,來自各方的壓力使其無
法承受,因為你韋小寶是個什麼東西,只不過是主人的僕人,我要你如何你就應該如何
,沒有二話,對於朋友關系你可以考慮靈活的處理,對於主僕關系你必須低聲下氣,為
什麼大家都說要做自已的老闆,確實主僕關系有個約定,僕人對主人必須忠誠,必須不
惜一切代價保護主人的利益,這便是主僕關系的根源。成吉思汗對於郭靖是在恩的,在
這種恩的感招下,他與他確定了主僕關系,但是隨著事物的發展,這種關系的明確,也
就顯現了主僕的內容不可能讓你去做大俠,去發揮你的能力,還要逼你投誠。還好,郭
靖是擺脫了這種主僕關系,但最終郭靖的結果還是死在蒙古兵的刀劍之下,忠義不能幾
全,這就是武俠世界告訴大家的。蕭峰對於遼國皇帝是有救命之功的,但他的俠義使他
在民眾面前只能選擇死亡,因為在這個世界中,沒有他的立身之處,身為契丹人,但卻
是靠漢人撫養,這就是主僕關系下的特殊身份人的悲劇。做為主僕關系的確定,還有一
說即是武功高強於自已,但這不是一個好方法,因為人老了自然規律就是武功弱了,這
樣主僕關系就會亂了,金庸小說中都應用了毒來解決問題,天山童姥,任我行我東方不
敗,還有···,但這也只是一時的,因此,主僕關系並不能一生一世都跟隨著你。

八、仇敵關系
仇人間互相追殺是武俠世界的重要內容,也是武俠小說反映的重點,但金庸小說中仇人
關系被其他關系沖淡了,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追殺,只是把這一方面做一個較為重要的
線索,如楊過與郭靖的關系,在某種意義上是有一些殺父之仇的概念,但這種仇人關系
在經歷了一些事變之後,變成了非主流的東西,而郭襄的出現,又使這個大哥哥做了許
多過去他無法做到的事情,這就是人物的特殊性。而胡斐的尋仇更是貼近了是仇非仇的
主線。確實,結仇和追仇何時了,在武林當中,正與邪的斗爭也就是對仇人這一關系如
何看的概括,正如現時的語言所說:怨怨相報何時了,最後的結局肯定只是與人們心目
中的目標相去甚遠。尋仇關系寫得最穿梭出的是李秋水和天山童姥的關繫上,她們因愛
結仇,使兩個武林高人成了怨家對頭,最後不得不兩敗具傷,死於非命,實際上這是個
可悲的人生句號,當然,有恩報恩,有怨報怨,但並非都要用一個標准去看待這個問題
,為什麼金庸在《雪山飛狐》中胡斐的那一刀到底劈沒劈下留給讀者,我想這就是金庸
做為一個有俠膽的作家給我們一個對待分別何對待仇家敵對關系的想像和分析的空間。

『玖』 有沒有人可以告知金庸所有作品的名稱,出版年份以及內容簡介,謝謝

金庸曾把所創作的小說名稱的首字聯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見《鹿鼎記·後記》) 這些作品初於中國香港明報連載,即甚受讀者歡迎;經作者集結修訂單行出版後,在華文圈廣為流傳,尤以長篇作品更為暢銷,多次被中國香港、台灣、新加坡、中國大陸等地的影視集團改編攝製成電視劇或電影。下表括弧內列出各書開始創作年份: 飛─《飛狐外傳》(1960年) 雪─《雪山飛狐》(1959年) 連─《連城訣》(1963年) 天─《天龍八部》(1963年) 射─《射鵰英雄傳》(1957年)--成名作;「射鵰三部曲」之第一並燃部曲,被讀者稱為「俠文化的歌頌」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短篇小說 鹿─《鹿鼎記》(1969年)(封筆之作) 笑─《笑傲江湖》(1967年)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第一部小說 神─《神鵰俠侶》(1959年)--「射鵰三部曲」之第二部曲,被讀者稱為「情的贊美」 俠─《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射鵰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劍》(1956年) 鴛─《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短篇小說 越—《越女劍》(1970年)--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短篇小說。金庸本意為「卅三劍客圖」各寫一篇短篇小說,最後只完成了頭一篇《越女劍》,亦沒有包含在對聯之中。 其作品幾乎都被改編為電視劇和電影。 簡單來說,金庸的武俠小說經歷三個版本:舊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稱為舊版,主要刊在報刊及其後由「偉青書店」出版的單行本,也有不少沒有版權的單行本,現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訂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訂完畢;是為新版,冠名《金庸作品集》,由明河社出版。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開始修訂工作,正名為新修版(或世紀新修版),至今所有新版本均已完成。 金庸每十年一次的修訂,情節都有所改動。新修版的故事細節和結局也略有變動,引來不少回響。目前兩岸三地的出版分別授權於廣州的廣州出版社(2005年底開始出版,代替原來的三聯書店)、台灣的遠流出版社、中國香港的明河社。 總覽金庸的幾部成熟武俠作品,除融合了武術,氣功,懸疑,言情,歷史等常見風格以外,還加入了很多古代文藝,甚至天文地理等知識性元素。他的小說中塑造了新的武俠形象,打破了主人公必英俊瀟灑,聰明正直的傳統模式,亦體現出他對種族仇殺的負面態度。因此,金庸被一些評論者稱為「俠之大者」。 另外金庸之小說之間經常有所關系,除了射鵰三部曲外,碧血劍與鹿鼎記,書劍恩仇錄與飛狐外傳皆有關系。 《飛狐外傳》,金庸第六部武俠小說,《雪山飛狐》「姊妹篇」。寫於1960至61年間,最早於小說雜志《武俠與歷史》連載。 《飛狐外傳行悄》是《雪山飛狐》的前傳,主要敘述胡斐過去的事情。歷史背景是清乾隆年間。 《雪山飛狐》,金庸第五部武俠小說,《飛狐外傳》「姊妹篇」。1955年成稿,1959年開始連載於中國香港《新晚報》。 故事發生於清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十五日。以插敘倒敘為主要敘述方法,通過各次要人物的對話中羅生門式的回憶敍述,帶出從李自成起義到故事發生時,主角胡斐之父胡一刀與武林人士之間恩怨情仇的陳年歷史故事。 《連城訣》原名《素心劍》,是金庸的武俠小說。1963年成書,最初載於中國香港《明報》,以及新加坡《南洋商報》合辦的隨報附送的《東南亞周刊》。全書共12章。 小說描寫了一個名叫狄雲的年輕劍客無端地被人陷害於一場殺人、劫財、 *** 的冤案中。入獄後得到了一名叫丁典的俠士幫助,在越獄後為自己冤案申冤的過程中,歷經種種艱險。在最後終於令陷害他的人惡有惡報,也為恩人丁典報仇雪恨。狄雲在經歷了這段歷險後,領悟到了人性丑惡和江湖的無情和險惡。放棄了自己唾手可得的金錢和榮譽,和愛人歸隱深山。 小說鞭撻了所謂的名流仕紳、江湖正道為了一己私利,暴露出種種的 *** 無情的丑惡嘴臉。歌頌了人與人之間的無私友情和男與女之間純潔高尚的愛情。 《天龍八部》是一部武俠小說,作者金庸。 時間是在北宋,出場的真實歷史人物包括完顏阿骨打、遼道宗耶律洪基、宋哲宗、段正明、段正淳、蘇軾、耶律重元、段譽等。寫到的地域和國家包括北宋、遼、大理、西夏、吐蕃等。 設定中當時武林的英雄有「北喬峰」、「南慕容」,涉及的武林秘籍有《易筋經》等。 全絕帶虛書以段譽為引線,一系列人物先後出場;貫穿全書的是喬峰的個人,家庭,事業,民族,國家之悲劇。中間有虛竹,逍遙子,段正淳等奇異故事。 本書著重探索的是民族與個人的問題;其中思想對現代社會不失有教育意義。 《射鵰英雄傳》是一部武俠小說,金庸《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被金庸小說的讀者稱為「俠文化的歌頌」。該小說被多次改編成同名電視連續劇。 時間是在南宋寧宗慶元五年至嘉定十四年左右,公元1199年至1221年,出場的真實歷史人物包括鐵木真、全真七子、王重陽、段智興、哲別、拖雷等。 設定中當時武林的五大絕頂高手 ( 五絕 ) 為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涉及的武林秘籍是《九陰真經》。 《白馬嘯西風》,金庸的武俠小說,描寫了哈薩克人和 *** 之間的情仇,主人公是一位名叫李文秀的漢族姑娘,父母因帶著高昌地圖被強盜追迫而死,單獨留下李文秀在哈薩克族中被旅居大漠的 *** 計老人撫養長大。 此小說乃金庸眾多小說中較短的一部,故出版單行本時,往往與其它作品合為一本,例如與《雪山飛狐》收錄於同一部書裡面。 《鹿鼎記》是中國香港名作家金庸(查良鏞)最後一部長篇武俠小說作品。該小說於1969年—1972年間創作,背景設置在清朝康熙年代。1969年10月24日開始在《明報》連載,到1972年9月23日刊完,一共連載了2年11個月。 《鹿鼎記》和金庸以前的武俠小說風格略有不同,內容一反武俠小說以武功為主的格局,主角的「武功」低微而精於人事關系(韋小寶並不會武功,勉強來說,他只曾學習九難傳授的輕功「神行百變」)。小說借主人公的種種冒險經歷反映當時社會的各個階層的生活百態,儼然是一幅「清明上河圖」。 《鹿鼎記》以清朝康熙年間誅殺鰲拜、平定吳三桂為首的三藩之亂、施琅 *** 等史事為背景,描寫揚州 *** 韋春花的兒子韋小寶如何因緣巧合,被俠士茅十八帶到北京,從冒充太監小桂子開始,周旋於清廷君臣、明室貴胄沐王府、反清組織天地會、邪教組織神龍教,以及吳三桂、 *** 喇嘛、蒙古王公,甚至俄羅斯王族之間,左右逢源如魚得水,最終娶得七位美夫人隱居 *** ,短暫復出之後心灰意冷,終於詐死歸隱江湖的傳奇故事。 《笑傲江湖》是金庸寫的一部武俠小說,1967年開始創作。 相對於作者其他作品而言,《笑傲江湖》沒有明確對應的歷史背景,即與歷史現實關聯極少。作者在後記中說明:「因為想寫的是一些普遍性格,是生活中的常見現象,所以本書沒有歷史背景,這表示,類似的情景可以發生在任何朝代」。但即使如此,仍可根據書中的內容,推測故事設定在《倚天屠龍記》多年之後,且應是明代。根據《倚天屠龍記》來推斷,朱元璋當上皇帝後,開始打壓明教。若明教因地下化而改名為日月神教,又被污名為魔教,就更可證明時代應該在明朝開國之後。 書劍恩仇錄是金庸寫的第一本武俠小說,已經被多次改編成劇本拍成電影和電視劇。 時間是在清朝乾隆年間。出場的真實歷史人物包括乾隆、福康安、紀曉嵐、鄭板橋等。 《神鵰俠侶》是一部武俠小說,金庸「射鵰三部曲」第二部。金庸認為這是他寫的最好的一本書,金庸小說的讀者稱之為「情書」。《神鵰俠侶》曾被多次改編為電視刻甚至動畫片。 時間是在南宋理宗紹定五年至開慶元年(公元1232年至1259年),《射鵰英雄傳》後十數年。出場的真實歷史人物包括忽必烈、全真七子、王重陽、段智興、呂文煥、蒙哥、耶律楚材等。 書中最後將當時武林的五大絕頂高手(新五絕)總結為東邪、西狂、南僧、北俠、中頑童,涉及的武林秘笈包括《 *** 》、《九陰真經》以及在射鵰三部曲之三《倚天屠龍記》中最為重要的《九陽真經》等。 《俠客行》是一部金庸武俠小說。曾被多次改編為電視劇。以石破天的經歷為主線,而由於石破天和石中玉相貌相似,小說描寫的正是因而引起的種種誤會。 倚天屠龍記是一部武俠小說,金庸「射鵰三部曲」之三。 時間是在元朝末年,《神鵰俠侶》的故事之後近百年。劇情圍繞兩樣兵器屠龍刀和倚天劍。出場的真實歷史人物包括朱元璋、陳友諒、張三豐、常遇春、汝陽王、徐達、韓林兒等等。設定中當時武林主要是明教和中原武林之爭以及起義軍和朝廷的對抗。涉及的武林秘籍包括《九陽真經》《九陰真經》等等。 小說前兩章延續《神鵰俠侶》的結尾,講述郭襄、張君寶的經歷以及武當派的起源。故事正式情節從第三章開始,年代為元順帝至元二年三月廿四(1336年5月5日)。 碧血劍是武俠小說作家金庸在1956年的作品,相關作品《袁崇煥評傳》。歷史背景是在明朝末年,金庸在後記表明:碧血劍的真正主角是袁崇煥,其次是夏雪宜。袁承志的性格並不鮮明,只能算是第三主角。 《鴛鴦刀》故事發生在乾隆年間,圍繞傳說蘊藏著無敵於天下的大秘密的鴛鴦刀展開情節,主人公包括蕭中慧,袁冠南,太監蕭半和,喜劇色彩濃厚的「太岳四俠」及林玉龍、任飛燕等。 《越女劍》是武俠小說作家金庸所有的武俠創作裡面歷史背景最早的;亦是篇幅最短的。據金庸自己的說法,《鹿鼎記》是他武俠小說收山之作,《越女劍》只算是一個短篇。時間是在春秋戰國時期。真實人物越王勾踐、吳王夫差、范蠡、西施。
參考: zh. *** /w/index?title=%E9%87%91%E5%BA%B8&variant=zh-
飛狐外傳---1960年 雪山飛狐---1959年 連城訣---1963年 天龍八部---1963年 白馬嘯西風---1961年 鹿鼎記---1969年 笑傲江湖---1967年 書劍恩仇錄---1955年 神鵰俠侶---1959年 俠客行---1965年 倚天屠龍記---1961年 碧血劍---1956年 鴛鴦刀---1961年 越女劍---1970年

熱點內容
短篇言情種田古代小說 發布:2025-05-24 14:38:42 瀏覽:341
古風腐女肉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5-24 14:33:34 瀏覽:263
言情小說感人 發布:2025-05-24 14:15:37 瀏覽:249
女主平凡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5-24 14:09:48 瀏覽:441
絕寵小妖妃全文免費閱讀小說下載 發布:2025-05-24 14:03:54 瀏覽:411
言情小說有一節是女主吃魚被卡住 發布:2025-05-24 13:58:10 瀏覽:194
女人乖乖讓我寵免費小說網 發布:2025-05-24 13:20:49 瀏覽:871
棺人走開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5-24 13:16:27 瀏覽:186
女主叫天下的校園小說 發布:2025-05-24 13:15:01 瀏覽:935
小說唯美的女主角名字大全 發布:2025-05-24 13:13:59 瀏覽: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