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拉幫套小說
Ⅰ 散文:我的小腳嬸娘(沙棘)
作者:盧有成
【一】
時光在流淌,猛配沖刷走很多村莊,其中有一個消逝的村莊,雖不出名,可是令我銘記不忘。
村邊有一個溝壑,像時光一樣,記憶中常年流水,直到如今流完最後一滴水。有一種草長在童年的記憶,年年萌發。這草可當茶飲,在老家叫山茶,其實是中葯黃芩。山茶一般生長在懸崖峭壁的背陰處,常年不見太陽。
我家嬸娘,是我伯父的童養媳。小時候,我們家和嬸娘住在同一屋檐下,母親告訴我,我剛出生曾吃過她的奶水,是她看著我長大的,直到今日,多日不見,依舊經常念叨我。
每次回家探望她的時候,小腳嬸娘總要想方設法給我帶幾棵山茶。看著這草,就像看見了她,她的一生酷像這山茶一樣。
有時想,人的命運由天不由己。你甭管怎麼改變,也無法改變自己的父母,也無法改變兒時的生存環境,感覺就像與生俱來的,就像生命在孕育的那一刻,就註定了是向陽花還是背陰草一樣。
人生下來,跟著父母親的腳步,大概就知道自己的末路。就像花草,有的在懸崖,有的在溝壑,生根發芽的地方,似乎就造就了她的高度。有不一樣的山水,就會有不一樣的花草,就像是環境選擇了草木,而不是草木選擇環境。我的嬸娘就是這樣,像長在懸崖峭壁的山茶,沒有享受過陽光的溫暖,風吹雨淋,紮根懸崖峭壁,頑強掙扎地生存。
嬸娘是1931年的人,生在一個小縣城很近的小山溝,她幼年喪父,打小就跟著母親流浪。瘦弱的她,個頭不高,非常勤勞,瘦小的身子,唯獨那雙小腳總不見停歇。大娘從小就裹了腳,但走起路來幾乎和我母親的大腳別無它樣。聽母親說,嬸娘小時候得過天花,以至於現在臉上還留著坑坑窪窪的瘢痕。
嬸娘姓高,人們叫她高貴蓮,可是她的一生從來沒有高貴過一天,更沒有離開她生長的土地,也沒有進城看看燈火闌珊的夜景。
嬸娘經常和我講起她平凡而坎坷的人生。因她年幼喪父,母親多次改嫁,年幼歲月經歷了飢寒交迫的磨難,她是餓著肚子長大的。我打小的記憶里,大娘的母親一直瘋瘋癲癲,高高的個子,裝著一副熱心腸,經常幫我睜拍母親一邊擀麵條,一邊自言自語,時不時哭訴著我們聽不懂的言語,時而抬頭東張西望。
我管嬸娘的母親叫姥姥,嬸娘就是跟著母親從河南山溝里改嫁到河東,又從河東改嫁到河西我們村。年幼的嬸娘和三個哥哥跟著母親,像無根的草,無根的落葉,隨風到處流盪。命運就像一股溪流遇到一塊塊礁石,一路才濺來朵朵漣漪,差一點把姥姥帶的四個孩子淹沒,所幸的是,命運路口,遇到了我的奶奶。
我的奶奶也許是實在貧窮,擔心大爺娶不到媳婦,早早把八歲的嬸娘收留下來,做了大爺的童養媳。她就這樣來到我們家,一個八歲娃娃,懵懵懂懂就當來大爺的童養媳,我的奶奶沒有女兒,但是早早做了婆婆,奶奶待她非常刻薄,有時候頭發亂了,看見幾個虱子,也要數落一頓,童年的嬸母雖能填下空盪盪的肚子,可是寄人籬下的感覺始終給童年的記憶里留下了抹不去的陰影。
【二】
過了大年,嬸娘就90歲了。她在我心中,就像我家的一枚 歷史 標本,記載著我們的家史。
嬸娘小我大爺6歲,瘦瘦的面孔,總是洋溢著熱情。一雙小腳,綁著裹腳布,即使再貧,也要把凌亂的頭發包裹的緊緊的,衣著再破也要縫補得光光溜溜,瘦小的身材,一天到晚不停地在我眼裡晃來晃悉知羨去,她總是帶著慈祥的面孔,她非常和善朴實。
她父親早逝後,兄妹四人由受過刺激而整天嘮嘮叨叨的媽媽撫養,為了不至於餓死,母親改嫁幾次,不滿8歲的大娘就做了大爺的童養媳,她的三個哥哥在十歲左右就當了長工,後來大了點,弟兄三個實在走投無路,早早就外出去當兵去了,直到抗美援朝勝利回來,除了有一個娶了來自甘肅寡婦,其他兩個哥哥一直是單身光棍漢。我童年時期,她的三個哥哥經常來我家,我能聽到舅舅(按輩分稱呼)們講起抗日戰爭的 歷史 故事,偶爾聽到講起抗美援朝戰爭的慘烈和朝鮮民間生活的故事,每一次我都認真地聽著。
因為窮,她和三個哥哥都沒有念過一天書,除了認識錢幣的數字,斗大的字不識幾個。一年四季,除了在村子裡勞作,從未去過縣城和省城。我記憶里,一輩子住在我爺爺蓋的老屋裡,從未搬家,大爺從出生到八十四歲去世那年,從未離開我家的祖屋;嬸娘現在依舊住在有土炕的祖屋裡。現在她和村裡大多數人一樣,不但解決了溫飽 ,冬天還能生起了火爐子,其他和我年少時的記憶一樣,她一生沒有洗過一次澡,這樣的老人在老家比比皆是,她更沒有捨得下過飯館。
她從二十多歲就有一點嘮嘮叨叨,家裡面開銷最大的也是買一些安眠葯,經常去離家四五公里的鎮上買葯,這也是她去過最遠的地方。她是中國農村最普通、最善良、最真實的農家婦女之一。
【三】
在上個世紀中,嬸母生了七個孩子,活下來的只有三個,其中兩個一歲左右夭折,餘下的因為貧窮養不起,出生後就拋棄在野外了。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那雙勤快的小腳,穿著補衲的家做布鞋,從早到晚總是不停地撲棱著碎步,雖然貧窮還有病,但在農業社裡一直是勞動表率,從來沒有被送過『學習班』改造。
住同一屋檐下,大娘把我當做自己孩子,這對一個因為貧窮沒有機會上學的農家婦女,熱情寬容、勤勞、吃苦、親和,應該集於她身上,是一種難得的傳統美德,也是一種高尚的傳統文化。
嬸娘待人溫和善良,雖很貧窮但從不吝嗇。在那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的年代,我經常吃到大娘親手做的稀罕飯菜,諸如野菜、貓肉、狗肉、大爺從野地里挖回老鼠洞做成的高粱窩窩,農葯毒死的野天鵝,瘟疫死了的雞肉和豬肉以及馬肉,發洪水撿回來的小魚等。
那時候,我因營養不良,從小到大又瘦又小,看我餓得實在無奈,我經常得到她的照顧。小腳嬸娘習慣就喊我乳名,我聽著也非常親切。有一年春天,我剛剛放學,在院子里正玩石頭,聽見大娘喊我乳名,回頭一看,她手裡拿著一塊極為稀罕的烙餅,她都捨不得吃,偷偷摸摸地放在我手裡,那是前幾天她大哥來看她,招待客人時特意給我留下的。
小腳嬸娘愛干凈,即使是用白洋布漂染過的笨布衣服,總是洗了又洗,補丁補了又補。那時候大爺穿的全是補丁摞補丁的衣服,但她把破舊的衣服洗染的乾乾凈凈。家裡的土炕上,鋪著她親手編的高粱席子。那是農閑的時候,她用高粱桿編的。炕上不大,晚上睡著他們一家五口,鋪蓋和炕席總能打掃得乾乾凈凈,是我們兄弟姐妹玩耍的樂園,我只要有空就在她的土炕上玩耍。和小弟經常打撲克或者下軍棋,能把席子磨破,偶賭氣把被子掀翻,她總是不厭其煩地整理好了,嘟囔著罵一聲小弟,而從未喊罵我一句。牆角處有幾床破被子,總是疊放的整整齊齊。由於她的寬容和厚愛,我幾乎天天都在她家和我的哥哥弟弟們玩耍。
在那個極度飢荒年代,食堂做飯的和農業社的保管最吃香,可是我們家沒有一個當過保管。只記得縣一中學生,參加興建水庫勞動,讓她和父親去我們家門口的學校做飯,做飯期間偷偷摸摸去教室里找我,時不時地悄悄塞給我一個饅頭,課間休息的時候吞進肚子里。
家務活和農業社的活,她是樣樣精通,經常被婦女隊長點名參加集體勞動。遇有大型加班勞動,或者遇到紅白事宴需要攢忙的時候,偶爾叫她去幫廚。
她和父親做飯,把籠屜里的籠布帶回家,讓我放學回家,趴在籠布上找那些極稀罕的饅頭渣渣,這等高級別待遇,經常出沒於夢里。
也許是因為自幼極度貧寒的緣故,對要飯逃荒的人們,她顯得格外熱心,常常把自己有數的幾個高粱窩頭,送給逃荒討飯的分食。遇到數九寒天,怕逃荒要飯的凍死,她還把要飯的留在家中住下,為落難的人們遮風避寒。
【四】
小時候經歷過兵荒馬亂,經常說起可惡的土匪,說起土匪讓她就咬牙切齒,她常安頓我說「大人不和小人斗,窮人不和富人斗,富人不和官府斗」。在過去的舊 社會 ,再黑暗再不講理誰敢站出來反對?。所以,當土匪站在你面前的時候,只有用躲避和忍耐換取生存。過去每每聽見狗吠,半夜起來跑進溝壑躲避土匪。
大娘和我母親,他們妯娌相處特別親熱,偶爾也因為母雞下蛋走錯了窩,從來不去追問。有一次和鄰居大娘因為點小事吵吵,過後見到鄰居家的兒子就拉回家,愣生生地把兩個能夠當一頓飯的干山葯,塞給了對方家的兒子,嘴裡不停的說:「大人們的事情和孩子無關」。
因為那一場文化革命,一個鄰居爺爺因為成分不好 再加之有三青團嫌疑,被挨整後,懸梁自盡了,留一下群年幼的娃娃和一年年邁的搖頭老奶奶,嬸娘天天去隔壁鄰居老奶奶家,幫著老奶奶梳頭捉虱子,只要有空陪著老奶奶在陽台門口聊天,為老奶奶開心寬慰。她常說:在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幫錢財就幫錢財,不能幫錢財就幫個勞力,實在什麼都幫不上忙的時候,最起碼還能幫一句話。這些身體力行的行為成了家訓,我們兄弟幾個感受最深,那個與我們一個院子里的小腳搖頭老奶奶,經常逢人便誇獎嬸母的高尚品德。
那個時候一年見不到油水,也沒有肉食,家裡來了稀罕客人,她總是要拿著升子去借點白面,回來後做點面條或者炒幾個自家的雞蛋烙餅來招待客人,客人吃白面我和堂兄弟們站在地下眼瞅著香噴噴的飯菜,聽他們大人們聊天,等客人吃剩的時候,總要給我一塊烙餅止住我渴望已久的眼神。
【五】
歲月流逝,長在背陰面的山茶黃了一茬又一茬,嬸娘終於含辛茹苦地把三個兒子撫養長大了,和我們一起和藹可親地目送著我的父母和大爺遠去。在她的言行身教下,我的一個哥哥和一個弟弟在恢復高考後先後和我一樣走出山門,考上了大學,而自己頭發花白了,腰板彎曲了,唯一不變的是那雙小腳依舊不停地撲棱著,依舊勤勞和善良地面對每一個人,依舊沒有走出鄉村十里,依舊守護著我們心中那個神聖的老宅。用她一雙勤快的小腳,邁著從未停留的小碎步,不停地丈量著家鄉的土地。
每當春夏,嬸娘總要在院子里埋幾顆種子,種幾棵我喜歡的葫蘆和苦瓜,等著我回來帶回家品嘗。在夏季的雨後,不顧年邁小腳踏著她熟悉的小路總要進山裡,爬上她熟悉的懸崖,采幾朵扎蒙花和山茶回來,等著我回家看她的時候,走時給我帶上,而我拿一點禮品送她,總是推辭,生怕讓我們「吃虧」,總是說:現在天天都吃精米洋面,嬸娘什麼都不缺」。
我去看望她的時候,踏著熟悉的小路,一路尋覓著熟悉的背影。站在爺爺奶奶的祖屋,看看屋裡保留著了近百年的裝飾,地下擺著上百年的紅櫃,打掃的乾乾凈凈,一塵不染。過年的時候,依舊剪紙,把剪紙帖在窗戶上。
偶爾看看鍋台放著幾天前吃剩的烙餅,她熱情地遞給我一塊,燒一碗開水放在我眼前。不停地再三問我想吃什麼,她要給我做飯。看著鍋頭那一塊烙餅,我心裡一陣陣發酸,令我想起兒時經常偷偷遞給我的那一塊塊烙餅,讓我想起來貧窮造就了她勤勞節儉的本色,依然沒有改變。
在聊起這么大年歲,怎麼吃水的時候,她知足常樂地說,鄰居和孫子們常來,路過就幫她擔一擔水就足夠了,就是夏天村裡沒有水,吃水困難一些。想起她常說的一句話: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由此可見一斑。
年前十一放假回家,他下地遠遠地迎接我,然後進門就忙著給我拿月餅,一個勁地勸我吃。當我告訴她,我也帶幾盒她愛吃的麵包和月餅,讓她品品那一種好吃時,她卻回答,「你知道咱們家是怎麼活過來的,老鼠倉里的糧食和糠皮野菜都吃過了,現在天天吃白米白面,再沒有不好吃的東西了」。她的思維方式和帶著 歷史 滄桑的語言,讓我久久不能平靜。
臨別總不忘記給我帶幾棵山茶草,順便吩咐一聲,吃了一輩子安定片,下次幫她再買幾片安眠葯,我為此也牢記在心,不敢忘記。
命運一半由天,一半由己,山茶生存先天不足,甭管你怎麼改變,也改變不了年年在山的陰坡發芽,年年陪伴著我們,這就是山茶黃芩的命運,也如大娘坎坷人生的苦樂。
【後記】消逝的詞
在這個時光飛速變幻的時代,不管多麼的現代,我腦海總抹不掉鐫刻在腦海的鄉音。
太陽下尋虱子的小腳奶奶,幾歲就被收養我家的童養媳大娘;伴隨童年的碾子、馬車、飼養員、飼養園里的馬群和打場用的碌碡;從北城門暮歸的牛群,老榆樹上的烏鴉和白嘴鷹、摟柴火的耙子和月光里清掃樹葉的背影等等,在每一次祭祖上墳的時候,總是情不由己地浮現。
那些曾熟悉的名字,那些熟悉的人事基本都在消逝,如煤油燈、碾子、水井、磨坊、沼澤和草灘、彎彎的小河、野狼出沒過的羊圈、吃掉了小爺爺的狼群;老爺爺的火鐮、油燈下講隋唐演義的本家爺爺等。
用石頭和羊糞蛋做玩具下方(相當與圍棋)的娃娃們,一生沒有洗過澡的大爺們和他們終身居住的土坯房,看田的老天才、劉三老太家的豆腐磨,7歲就放豬的姐姐、紅柳樹下那嗷嗷凄叫的棄嬰、父子三人只能娶一個老婆的的老魏朱,住在一家村的老摁住、娶不起老婆專門去偷情和拉幫套的光棍們、月光里老榆樹下聚集著一群忙碌了一天的人群談古論今,漸漸被人們淡忘。
在飢渴沒有溫飽的年代裡,賴以生存的白市布黑市布、煮藍煮黑、布票糧票肉票.......等等,而這熟悉的一切往事隨日月的流淌,如今盪然無存了,從我們的身邊漸漸地消逝了。
我腦海浮現太多的過往深感沉重,只有說出來才能輕松,我不知如何整理,只能從我最熟悉的小腳大娘開始做一些記憶。奉獻給那些值得我回憶的人們和經歷過那個年代的同齡人。
【作者簡介】:盧有成,筆名沙棘,內蒙古和林格爾縣人,1963年12月生,1984年華北電力大學畢業,高級工程師。專業之餘喜歡寫詩文,喜歡哲理散文詩。文章散見於《花溪》《時代作家》《文學世界》《文學欣賞》《散文百家》《參花》《讀書文摘》《精短小說》《青年文學家》《渤海風》《西部散文選刊》。散文詩「消逝的村莊」「父親」入選《中國魂-2020年度散文詩年選》《現代詩經典收藏》。
塞北文學第16期
Ⅱ 看到了有關拉幫套的文章,心裡很不是滋味
我之所以注意看到這些,是因為我想起了我們下鄉時,我們集體戶敬愛的農民老戶長來。他就有過拉幫套的經歷,那是在解放前,1949年前的事情!
據查:「拉幫套」是東北這疙瘩的舊習俗,能給人拉幫套的男人都是因為家裡窮,娶不上老婆。但首先必須是身體健康,能承擔起養家的責任。而被拉幫套的人家,男主人因體弱有病,卧床不起。家中需要另一個男人給予照顧。
我們下鄉時,隊長介紹老人家是我們的老戶長。當時並不知道老戶長具體情況。只知道
老人家一輩子無兒無女,解放前受了大半輩子苦。解放後,在政府幫助下才成立一個家。
老戶長住在屯子北邊,是全屯子最破的低矮的兩小間干打壘土平房。他簡旁圓家在出屯子道的東邊,每當到屯子北邊啟神地里幹活,老戶長家是必經之路。
記得下鄉第二天,老戶長就扛著大煽刀招呼我們上樹木里去打柴。老戶長說,這是隊里特批的,當地老鄉根本沒這個待遇。因為,我們下鄉時接近開春,生產隊沒有準備柴火。所以才特批讓我們到樹木子里選擇干樹枝。老戶長心地善良,對戶里的同學都非常關心,為戶里做了不少事情。老戶長瞅著乾巴拉瞎的,一臉胡茬子很少見他修剪。
當時,我們誰不知道老戶長有這個身世。時間長了,我和打頭的混得熟了,在幹活時閑嘮嗑,這個打頭的在只言片語中才透露出來:「你們老戶長在解放前給人家拉幫套。」
生產隊屯子里大概所有人都知道這件事,但都三緘其口,這也是打頭的無意中攔塌透露出來的。而且都對老人家十分尊重,沒有一點歧視的意思。所以,生產隊里才讓他擔任我們集體戶農民戶長的,而且在1968年屯子里開始接收知識青年時就當過。
記得上山下鄉到集體戶頭一天,生產隊里有人就給我們介紹:這是你們的老戶長。原來屯子里曾有個集體戶,因為城裡抽調,人員減少,這個戶已經並到別的屯子里去了,那時他就當了戶長。所以,生產隊的政治隊長給我們介紹說是「你們的老戶長」。這里有兩層意思,一是當過集體戶的農民戶長;二就是歲數較大,當時就已經是六十幾歲的老人了。老戶長是從舊社會過來的人可謂苦大仇深,生產隊能讓他擔任我們集體戶的老戶長,也正是基於這一點。
我在家時看過許多小說,個別小說里有過描寫拉幫套的事,那時還是生荒子,打頭的不說也不好意思往下問。後來了解到,解放後老戶長在政府幫助下成了家。而我們到老戶長家裡看到的老伴,就是後找的。
Ⅲ 龍鞭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龍鞭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雨,瓢潑一般;天地間渾渾茫茫,迷迷濛蒙,幾步以外就什麼都看不清了。
庄杵趕著馬車,艱難地冒雨前行。他必須趕在天黑前回到庄園,要不然,主人那燒得通紅的烙鐵是從不留情的。兩匹馬已經疲憊不堪;庄杵不得不弓起身子用力氣拉幫套,粗壯的繩子被他拽得綳綳緊。他的身上除了腰胯處圍了一塊破爛的麻布,此外沒有一絲一線,完全裸露著。他咬緊牙關向前拖拽,繩索勒祥態破了肩膀;雨水滴進傷口,鑽心地疼痛;雨水混著血水在他赤裸的脊背上流淌。他那被釘了鐵鐐的雙腿在沒膝深的水中艱難地挪動;鐵鐐嘩嘩響,積水嘩嘩響,雨注像皮鞭槐源一般抽打著他光光的脊樑。尤其要命的是,車上拉的鹽被雨水一澆,正在不斷地溶解、流失……
鹽車越來越輕,庄杵的心卻越來越沉重!
「嘎!轟隆隆……」
一道刺眼的閃電,緊接著是震耳欲聾的沉雷。馬在驚愕中停住了腳步。鉛宴態庄杵直起腰,抹了把臉上的雨水,急驟的風雨灌得他喘不過氣來。他剛要開口吆喝馬兒起步,卻發現馬頭前雨水中站著一個……
Ⅳ 《走夫換妻拉幫套》最新txt全集下載
走夫換妻拉幫套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走夫換妻拉幫套
作者:那拉伯雷
第1節,下放戶,
更新時間2010-1-5 6:30:32 字數:2249
第1節,下放戶,
下放戶劉元剛,原來是個機械模具工,在城裡靠手藝養家活囗,但是1970年前後下放落戶在偏僻的沙嶺村,就要靠體力勞動吃飯了。這里沒有電,沒有機器,沒有什麼工業,山村人甚至連這「模具工」的名詞都沒有聽過,當然沒有他發揮技術特長的場所了。地處大深山的沙嶺村,是個「五坡四溝一分田」的窮山村,任何活兒都必須憑體頌歷力,人們從孩提時期就必須參入勞動,掙工分養活自己和養活家人。除了樹上那個由干電池推動的廣播大喇叭和推行的計劃生育,這里與現代文明幾乎絕緣。
劉家五口人:七十多歲的老毋,兩個年幼的男孩和他們夫妻二人。習慣城裡生活的人,到了農村,許多事物必須象個娃娃似地重新學起。別說其它,單說生火這一項,用慣了煤氣的夫妻,用濕柴禾生火做飯,象搞科學實驗一樣屢屢失敗,搞野畝搜得滿屋煙霧迷漫,嗆得鼻涕一把,眼淚一大把。
所幸劉元剛身體強壯,心靈手巧,肯出力氣又肯於學習,不久就習慣了莊稼活兒,拿到了壯勞力的工分,逢有戰天斗地的活兒,也都少不了他。什麼修梯田、造水渠、深挖井、壘河壩,餐風宿露,競競業業,一年想來,掙的工分不比坐地戶少。
日子是挺過來了,但是由於過渡勞累和不習慣山風溝潮,不到二耐漏年,直挺挺大男子漢腰彎了,身體佝僂地象個煮熟了的大對蝦殼。白天幹不了隊里和家裡的活,晚上也喪失男性的雄壯。沒……
Ⅳ 山野情債(完本)的小說目錄:
第1卷第1章·養命溝拉幫套第2章·長夜漫漫第3章·玉米地里第4章·不能說的秘密第5章·娘,你幹啥呢?第6章·樹下操練第7章·有些事兒不能說第8章·寡婦桂枝的秘密第9章·小男人的心慌第10章·難舍真情第11章·欲罷不能第12章·風流人物第13章·心理褻瀆第14章·致命吸引第15章·撞見姦情第16章·俺就是愛你第17章·癮難戒情難斷第18章·無意窺視第19章·桂枝嬸的期待第20章·打米場草垛第21章·俏婦主動趙四難拒第22章·果園里的秘密第23章·逃避媚惑第24章·樹林情事安慰桂枝第25章·熟練引導第26章·鄉村糗事無奇不有第27章·二女爭夫第28章·三姨在幹啥第29章·孽情像火燒第30章·套中套,詭計第31章·苦水直流第32章·孽子情深第33章·短兵相接第34章·果園秘密第35章·誰是男主人第36章·錯位畸戀第37章·荒唐情事第38章·地里撞見第39章·熱得難受第40章·惡狼邪欲第41章·野地秘情第42章·菊花香滿身傷第43章·兄弟共用羊入虎口第44章·禽獸不如夜間折磨第45章·深夜尋母桂枝撩人第46章·荒山野嶺心神激盪第47章·母子連心悲慘遭遇第48章·難逃魔掌心跳加速第49章·歷經滄海暗香浮動第50章·野炕之妙第51章·西廂房的秘密第52章·緊窄通道第53章·報復的快樂第54章·陰暗內心卑鄙圈套第55章·看守所里骯臟交易第56章·惺惺相惜溫柔撫慰第57章·沉淪第58章·喪心病狂的折磨第59章·人性盡失蘭花受苦第60章·雲雨共籌恨意難消第61章·交易第62章·利用第63章·報復1第64章·蠱惑火花第65章·軟磨硬泡第66章·特殊嗜好第67章·飛來橫禍緊緊依靠第68章·村婦進局第69章·玩弄第70章·邪惡計劃妖艷女人第71章·循循善誘第72章·羊入虎口第73章·人性邪惡第74章·今夜很深第75章·雪地救助第76章·三嬸夜半來訪羞達達第77章·主動投懷熱炕暖春第78章·一道溝第79章·綁在了樹上第80章·邪惡報復第81章·暗房沖動第82章·美芬與姐夫第83章·磚廠駭事秀芬遇險第84章·黑暗世界第85章·俺想的是你第86章·深入淺出
Ⅵ 拉幫套之狗剩txt全集下載
拉幫套之狗剩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小時候聽老人講:舊時期有一種不成文的婚姻形式——拉幫套。就是某個人家,因家境窘迫,無法維持生計,無虧悶跡奈之下,接納一個「男人」,無償地為自己做工,管他吃管他住,大家共同地生活在一起。那『男人』並且享有同其丈夫對女人一樣的性生活的權利,與女人的男人有所不同的,就是沒有生育權。
狗剩,就住到劉四家裡,拉了幫套。他可以當爹,但沒做成。
當初,狗剩在當地罩鬧也稱得是上大戶人家的少爺,姓裴,叫財富。生性內向的他,除了每天到私塾學堂讀書外,就呆在家裡看看書,寫寫毛筆字什麼的,似乎和外界無緣。他姊妹四個,他排行最小。
那時候,財富家裡有上百畝的良田,牛馬成群、豬羊滿圈。白面大米山珍海味頓頓如此,都吃膩了。真是起居有小姐伺候著,出門有長工陪著。風吹不著雨淋不著的,給個皇帝老兒都不換。
家境富足,裴家自然就沒把錢當回事。
老二財寶,長財富二歲,身高馬大、雖貌相兇悍,但粗中有細。生性好動,個性特強。他喜歡舞銷並槍弄棒,除了……
應該是你需要的吧
Ⅶ 電影《三個人的冬天》改編自什麼小說
故事發生在20世紀四十年代的長白山林區。伐木工魏大山(寧才 飾)為救他人自己被樹砸成癱瘓,貪困的家境很快捉襟見肘,無奈的大山求助徒弟黑塔(趙軍 飾),想以當臘虛核地「拉幫套」的風俗回報單身的黑塔,說白了就是讓妻子賠他睡覺以物相抵。善良的黑塔願幫師傅求醫討葯,卻不願做這種齷齪之事。黑輪掘塔的忠厚俠義感動了魏妻雲鳳(蔣雯麗 飾),她愛上了這個忠厚的男人。常年的卧床不起,使魏大山男人的自尊大受打擊,他的心理開始扭曲,不斷虐待雲鳳,有次被黑塔撞見,狠狠地教訓了他。這時雲鳳懷上了黑塔的孩子,不久生下女兒參花。一晃七年過去,七歲的參花(馬思純 飾)用爬犁拉著魏下山泡溫泉,這招竟讓癱瘓多年的大譽族山重新站了起來,但他與雲鳳的情感已經枯竭了..
Ⅷ 哥哥眼瞎弟弟想拉幫套的電視劇名字
電視劇名字是《楚喬傳》。因為這個劇情中有個哥哥角色眼瞎,弟弟想拉幫套,這與問題中的描述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