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謙為主角的都市小說
① 洪謙主編《邏輯經驗主義》讀書筆記
邏輯經驗主義是維特根斯坦思想的繼承,「不可言說之事,唯有保持沉默。」意思是自然科學可說而形而上學不可說。那麼如何辨別可說與不可說,便需要一個意義標准。邏輯經驗主義把科學知識看做一個語句系統,這樣科學與科學的分界問題就細化為科學陳述(語句)與非科學陳述的分界問題。
設S為氏毀任一陳述,O為某個觀察陳述
S是有意義的 iff 由S與另一個命題集P的合取推導出O,而單由P不能推導出O.
陳述有意義的標準是可證實性。觀察命題是直接可證實的, 而理論命題只有間接的證實(兩個假設)。而理論命題的真假由它與觀察命題的邏輯關系來決定, 因而只能確定部分的真理性、驗證度或概率。
波普的證偽主義劃界標准:「如果一個系統能夠受到經驗的檢驗,我就一定承認它是經驗的或科學的。一個經驗的科學系統必須有可能被經驗所反駁。」
可證偽性:可證偽的就是可反殲灶備駁的或可檢驗的……以及再復讀一下上面波普這句話。
可證實性辯余:當我們說可證實性時,我們意指證實的邏輯可能性。如觀察陳述是直接可證實的,理論陳述是間接可證實的。
理論詞語(theoretical terms):指稱不可觀察對象、性質和關系,如電子、引力,放射
觀察詞語(observational terms),指稱可觀察的對象和性質,如顏色、形狀、儀表讀數與顯示。
觀察陳述:記錄或描述觀察事實,只含有觀察詞語和邏輯常詞,是可以直接檢驗的。
② 人物專訪┃魏洪謙:自我重建的孤勇者
魏洪謙老師在十幾年前就體現出自己富有洞察力和感受力的特質,不但是對自己的情緒、心理過程有著清晰的感受,對他人的生命狀態也有著敏銳的觀察。采訪他的過程,我彷彿就在與陳奕迅《孤勇者》的主角對話,讓我活生生體會到那些歌詞的力量。
他說,「高中學習壓力大,我的情緒大起大落更嚴重。我親眼看到過兩個男同學因為學習成績不好了,被診斷患上精神分裂症,有兩位女同學,因為學習成績變差,一個復讀並且頭發白了,一個變胖了,爸爸經常學校來看她罩扮。我從那時就確定自己要學心理學。「
2010年暑假,我在溫州大學讀了兩年的課程和教學論研究生後,導師要去杭州做項目,不再帶我了,我就跟老師賭氣,不肯換老師,非要退學去找工作。後來我才知道,這是我的分離創傷被引發。
因為我很喜歡植物、農業,在選應用心理學之前,我還給自己選了農業大學的園藝方向。所以最初被鄭州一家做養雞、養蟲技術培訓的公司吸引,但這里並不是自己想像中的企業,後來又去了種植蝴蝶蘭的企業、魚餌企業、電子產品企業、網路商城項目創業、短視頻策劃等,就這樣從2010年到2018年這幾年,我基本上半年一年就換個工作,甚至換個行業,莫名其妙地換個遠超出之前想像力的工作內容。反反復復之後,我發現自己有個模式:干到要升職加薪的時候,我就逃跑了,我發現自己期待在工作中滿足被誇獎的這個部分,常因為關系不融洽就辭職。
最初,我以為跟別人搞不好關系,是因為不會情緒管理。從我自己的角度講,當時我是很焦慮的,如果別人不回應我,我就感覺很恐慌,比如:我給你發個信息,你半天不回復我,我就會不知道干什麼好,會坐立不安,甚至會驚恐發作:出現喝東西或吃東西的時候嗆到的情況。
我有了這些強烈的情緒體驗後,就想把這個事情研究透了。但我發現學知識看書沒有用,我看了很多的書,都能倒背如流:情緒的各種分類、情緒怎麼應用等等,可這些都沒有用。
2018年,我去常州跟著我國早期的心理學家——許金聲,學習通心理論,後來還去重慶學習了情物拍灶緒管理技術EFT,老師帶我進行了幾次情緒治療後,我的焦慮感明顯降低,但依然是沒有辦法維持一份穩定的關系和固定的工作。
2020年,我選擇開始自由職業,重建自我。在一段時間的自我探索和自我療愈後,我漸漸地給自己做好了一個外在的設計。一個是物理空間上,我把之前一直催促我找工作、談戀愛的室友趕走了,也跟父親和堂兄弟說好了沒有事情不要打擾我,給了自己獨處的空間。
自由職業也意味著一種失控,就是你脫離了外界的工作約束,開始自由探索了,那麼也意味著要注意有意識地照顧自己,自己安排好工作,自己安排好生活。目前,我需要外界支持的時候,會主動去見朋友和親人,還去做了幾十次的心理咨詢。也就是說,物理空間和情感支持,我都給自己配上了。
我還會規律地生活,養很多植物、小魚之類的。現在我陽台上養了很多植物,尤其喜歡養一些野草和稀奇古怪的植物。
(1)這個大葉子是花葉苦滇菜,現在有一米多高了。(2)這個長葉子的是臭蒲,也是一種野草,河邊比較多見。(3)節節草也是一種野草,我在公園外面的綠化帶裡面拔了兩根,現在長出來很多。(4)這是莎草,莎草是常見的野草,根狀莖屬於葯材。(5)這個的葉子很像柳樹葉,形色識花上叫做鑽葉紫菀,會開花。我這里還有一些常見的家養植物,薄荷、銅錢草、蘆薈、棒葉蘆薈、油畫吊蘭、長壽花等。總體來說,我給這些野草創造了接近野生的生長環境,用在公園裡面的松樹下扒拉出來的松針和河沙作盆栽基質,施肥用一些三元復合肥,它們都被照顧得比較好。
經過兩年多的自我探索和成長,我慢慢地從一個混沌的狀態,走到了人際關系的界限感、個人的發展定位越來越清晰的一個狀態,越來越有了掌控感。
解夢是從2017年開始的,每天解夢,一直持續到現在。 前幾年,學習了新技術之後,我依然專業自信不夠,自我接納的程度也比較賀亮低,給別人做完情緒治療也有效果,但每次做完了我就自我懷疑。不像現在這樣,現在我能夠比較踏實地確信我能幫助到他,可以維持穩定的關系。
現在在解夢的細分領域,我非常自信,不僅基於我做了那麼多的解夢工作,也因為解夢是有門檻的。一個是它對寫作能力有要求,需要較強的文本分析能力;第二是它需要扎實的心理學基礎;第三個是它需要較好的自我成長,有較強的共情能力和自我覺察能力,可以共情而不會被捲入;第四,它還需要自己長期記錄夢、解夢的習慣。現在,這幾個方面,我恰好都有了。心理學解夢和傳統解夢有很大不同,它有著較為科學的基礎。我認為別人來解夢,主要是想了解:我為什麼做這么個莫名其妙的夢,這個夢表達了什麼樣的事情?所以,解夢就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了解自己和消除恐慌。
佛洛依德把夢的含義分為顯性的和隱形的,顯性的含義是做夢人自己知道的夢的表層意思。隱形的含義是潛意識的願望和想法,夢表達了現實生活中忌憚的,沒有表達的未發之情,它們經過了偽裝,需要被解讀。所以,一方面,我會把這種未發之情的情緒命名出來,另一方面,我會把夢中呈現出來的意象進行分析,聯系做夢人的現實狀況給出解讀,以幫助做夢人在生活中做好應對。
聽著魏洪謙老師娓娓道來,我彷彿看到了他帶著創傷孤身走暗巷的模樣,那些斑駁的日子愈發顯得與眾不同,讓我也發自內心地感嘆:誰說對弈平凡的不算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