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穿越小說唐墨
『壹』 西遊記第十回合內容
●第十回二將軍宮門鎮鬼唐太宗地府還魂魏徵與太宗對奕時,夢斬老龍。當晚太宗夢龍王索命,自此身心不安而患病。為防鬼祟,他令尉遲恭、秦叔寶夜守宮門。太宗不久亡故,在陰間遇魏徵舊友,現為陰間判官的崔珏。崔珏為太宗添壽二十年。還陽途中,太宗被冤鬼糾纏,散金銀給眾鬼而脫身。
卻說太宗與魏徵在便殿對弈,一遞一著,擺開陣勢。正合《爛柯經》雲:博弈之道,貴乎嚴謹。高者在腹,下者在邊,中者在角,此棋家之常法。法曰:寧輸一子,不失一先。擊左則視右,攻後則瞻前。有先而後,有後而先。兩生勿斷,皆活勿連。闊不可太疏,密不可太促。與其戀子以求生,不若棄之而取勝;與其無事而獨行,不若固之而自補。彼眾我寡,先謀其生;我眾彼寡,務張其勢。善勝者不爭,善陣者不戰;善戰者不敗,善敗者不亂。夫棋始以正合,終以奇勝。凡敵無事而自補者,有侵絕之意;棄小而不救者,有圖大之心。隨手而下者,無謀之人;不思而應者,取敗之道。《詩》雲:「惴惴小心,如臨於谷。」此之謂也。詩曰,
棋盤為地子為天,色按陰陽造化全。
下到玄微通變處,笑誇當日爛柯仙。
君臣兩個對弈此棋,正下到午時三刻,一盤殘局未終,魏徵忽然踏伏在案邊,鼾鼾盹睡。太宗笑曰:「賢卿真是匡扶社稷之心勞,創立江山之力倦,所以不覺盹睡。」太宗任他睡著,更不呼喚,不多時,魏徵醒來,俯伏在地道:「臣該萬死!臣該萬死!卻才暈困,不知所為,望陛下赦臣慢君之罪。」太宗道:「卿有何慢罪?且起來,拂退殘棋,與卿從新更著。」魏徵謝了恩,卻才拈子在手,只聽得朝門外大呼小叫。原來是秦叔寶、徐茂功等,將著一個血淋的龍頭,擲在帝前,啟奏道:「陛下,海淺河枯曾有見,這般異事卻無聞。」太宗與魏徵起身道:「此物何來?」叔寶、茂功道:「千步廊南,十字街頭,雲端里落下這顆龍頭,微臣不敢不奏。」唐王驚問魏徵:「此是何說?」魏徵轉身叩頭道:「是臣才一夢斬的。」唐王聞言,大驚道:「賢卿盹睡之時,又不曾見動身動手,又無刀劍,如何卻斬此龍?」魏徵奏道:「主公,臣的身在君前,夢離陛下。身在君前對殘局,合眼朦朧;夢離陛下乘瑞雲,出神抖搜。那條龍,在剮龍台上,被天兵將綁縛其中。是臣道:『你犯天條,合當死罪。我奉天命,斬汝殘生。』龍聞哀苦,臣抖精神。龍聞哀苦,伏爪收鱗甘受死;臣抖精神,撩衣進步舉霜鋒。扢扠一聲刀過處,龍頭因此落虛空。」太宗聞言,心中悲喜不一。喜者誇獎魏徵好臣,朝中有此豪傑,愁甚江山不穩?悲者謂夢中曾許救龍,不期竟致遭誅。只得強打精神,傳旨著叔寶將龍頭懸掛市曹,曉諭長安黎庶,一壁廂賞了魏徵,眾官散訖。當晚回宮,心中只是憂悶,想那夢中之龍,哭啼啼哀告求生,豈知無常,難免此患。思念多時,漸覺神魂倦怠,身體不安。當夜二更時分,只聽得宮門外有號泣之聲,太宗愈加驚恐。正朦朧睡間,又見那涇河龍王,手提著一顆血淋淋的首級,高叫:「唐太宗!還我命來!還我命來!你昨夜滿口許諾救我,怎麼天明時反宣人曹官來斬我?你出來,你出來!我與你到閻君處折辨折辨!」他扯住太宗,再三嚷鬧不放,太宗箝口難言,只掙得汗流遍體。正在那難分難解之時,只見正南上香雲繚繞,彩霧飄飄,有一個女真人上前,將楊柳枝用手一擺,那沒頭的龍,悲悲啼啼,徑往西北而去。原來這是觀音菩薩,領佛旨上東土尋取經人,此住長安城都土地廟里,夜聞鬼泣神號,特來喝退業龍,救脫皇帝。那龍徑到陰司地獄具告不題。
卻說太宗蘇醒回來,只叫「有鬼!有鬼!」慌得那三宮皇後,六院嬪妃,與近侍太監,戰兢兢一夜無眠。不覺五更三點,那滿朝文武多官,都在朝門外候朝。等到天明,猶不見臨朝,唬得一個個驚懼躊躇。及日上三竿,方有旨意出來道:「朕心不快,眾官免朝。」不覺倏五七日,眾官憂惶,都正要撞門見駕問安,只見太後有旨,召醫官入宮用葯,眾人在朝門等候討信。少時,醫官出來,眾問何疾。醫官道:「皇上脈氣不正,虛而又數,狂言見鬼,又診得十動一代,五臟無氣,恐不諱只在七日之內矣。」眾官聞言大驚失色。正愴惶間,又聽得太後有旨宣徐茂功、護國公、尉遲公見駕。三公奉旨,急入到分宮樓下。拜畢,太宗正色強言道:「賢卿,寡人十九歲領兵,南征北伐,東擋西除,苦歷數載,更不曾見半點邪崇,今日卻反見鬼!」尉遲公道:「創立江山,殺人無數,何怕鬼乎?」太宗道:「卿是不信。朕這寢宮門外,入夜就拋磚弄瓦,鬼魅呼號,著然難處。白日猶可,昏夜難禁。」叔寶道:「陛下寬心,今晚臣與敬德把守宮門,看有甚麼鬼祟。」太宗准奏,茂功謝恩而出。當日天晚,各取披掛,他兩個介胄整齊,執金瓜鉞斧,在宮門外把守。好將軍!你看他怎生打扮:頭戴金盔光爍爍,身披鎧甲龍鱗。護心寶鏡幌祥雲,獅蠻收緊扣,綉帶彩霞新。這一個鳳眼朝天星斗怕,那一個環睛映電月光浮。他本是英雄豪傑舊勛臣,只落得千年稱戶尉,萬古作門神。
二將軍侍立門旁,一夜天晚,更不曾見一點邪崇。是夜,太宗在宮,安寢無事,曉來宣二將軍,重重賞勞道:「朕自得疾,數日不能得睡,今夜仗二將軍威勢甚安。卿且請出安息安息,待晚間再一護衛。」二將謝恩而出。遂此二三夜把守俱安,只是御膳減損,病轉覺重。太宗又不忍二將辛苦,又宣叔寶、敬德與杜、房諸公入宮,吩咐道:「這兩日朕雖得安,卻只難為秦、胡二將軍徹夜辛苦。朕欲召巧手丹青,傳二將軍真容,貼於門上,免得勞他,如何?」眾臣即依旨,選兩個會*的,著胡、秦二公依前披掛,照樣畫了,貼在門上,夜間也即無事。
如此二三日,又聽得後宰門乒乓乒乓磚瓦亂響,曉來急宣眾臣曰:「連日前門幸喜無事,今夜後門又響,卻不又驚殺寡人也!」茂功進前奏道:「前門不安,是敬德、叔寶護衛;後門不安,該著魏徵護衛。」太宗准奏,又宣魏徵今夜把守後門。征領旨,當夜結束整齊,提著那誅龍的寶劍,侍立在後宰門前,真個的好英雄也!他怎生打扮:熟絹青巾抹額,錦袍玉帶垂腰,兜風氅袖采霜飄,壓賽壘荼神貌。腳踏烏靴坐折,手持利刃凶驍。圓睜兩眼四邊瞧,那個邪神敢到?一夜通明,也無鬼魅。雖是前後門無事,只是身體漸重。一日,太後又傳旨,召眾臣商議殯殮後事。太宗又宣徐茂功,吩咐國家大事,叮囑仿劉蜀主託孤之意。言畢,沐浴更衣,待時而已。旁閃魏徵,手扯龍衣,奏道:「陛下寬心,臣有一事,管保陛下長生。」太宗道:「病勢已入膏肓,命將危矣,如何保得?」征雲:「臣有書一封,進與陛下,捎去到冥司,付酆都判官崔珪。」太宗道:「崔珪是誰?」征雲:「崔珪乃是太上先皇帝駕前之臣,先受茲州令,後升禮部侍郎。在日與臣八拜為交,相知甚厚。他如今已死,現在陰司做掌生死文簿的酆都判官,夢中常與臣相會。此去若將此書付與他,他念微臣薄分,必然放陛下回來,管教魂魄還陽世,定取龍顏轉帝都。」太宗聞言,接在手中,籠入袖裡,遂瞑目而亡。那三宮六院、皇後嬪妃、侍長儲君及兩班文武,俱舉哀戴孝,又在*殿上,停著梓宮不題。
卻說太宗渺渺茫茫,魂靈徑出五鳳樓前,只見那御林軍馬,請大駕出朝采獵。太宗欣然從之,縹渺而去。行多時,人馬俱無。獨自個散步荒郊草野之間。正驚惶難尋道路,只見那一邊,有一人高聲大叫道:「大唐皇帝,往這里來!往這里來!」太宗聞言,抬頭觀看,只見那人:頭頂烏紗,腰圍犀角。頭頂烏紗飄軟帶,腰圍犀角顯金廂。手擎牙笏凝祥靄,身著羅袍隱瑞光。
腳踏一雙粉底靴,登雲促霧;懷揣一本生死簿,註定存亡。鬢發蓬鬆飄耳上,胡須飛舞繞腮旁。昔日曾為唐國相,如今掌案侍閻王。太宗行到那邊,只見他跪拜路旁,口稱「陛下,赦臣失悞遠迎之罪!」太宗問曰:「你是何人?因甚事前來接拜?」那人道:「微臣半月前,在森羅殿上,見涇河鬼龍告陛下許救反誅之故,第一殿秦廣大王即差鬼使催請陛下,要三曹對案。臣已知之,故來此間候接,不期今日來遲,望乞恕罪恕罪。」太宗道:「你姓甚名誰?是何官職?」那人道:「微臣存日,在陽曹侍先君駕前,為茲州令,後拜禮部侍郎,姓崔名珪。今在陰司,得受酆都掌案判官。」太宗大喜,近前來御手忙攙道:「先生遠勞。朕駕前魏徵有書一封,正寄與先生,卻好相遇。」判官謝恩,問書在何處。太宗即向袖中取出遞與崔珪。珪拜接了,拆封而看。其書曰:辱愛弟魏徵,頓首書拜大都案契兄崔老先生台下:憶昔交遊,音容如在。倏爾數載,不聞清教。常只是遇節令設蔬品奉祭,未卜享否?又承不棄,夢中臨示,始知我兄長大人高遷。奈何陰陽兩隔,天各一方,不能面覿。今因我太宗文皇帝倏然而故,料是對案三曹,必然得與兄長相會。萬祈俯念生日交情,方便一二,放我陛下回陽,殊為愛也。容再修謝。不盡。」那判官看了書,滿心歡喜道:「魏人曹前日夢斬老龍一事,臣已早知,甚是誇獎不盡。又蒙他早晚看顧臣的子孫,今日既有書來,陛下寬心,微臣管送陛下還陽,重登玉闕。」太宗稱謝了。
二人正說間,只見那邊有一對青衣童子,執幢幡寶蓋,高叫道:「閻王有請,有請。」太宗遂與崔判官並二童子舉步前進。
忽見一座城,城門上掛著一面大牌,上寫著「幽冥地府鬼門關」七個大金字。那青衣將幢幡搖動,引太宗徑入城中,順街而走。
只見那街旁邊有先主李淵,先兄建成,故弟元吉,上前道:「世民來了!世民來了!」那建成、元吉就來揪打索命。太宗躲閃不及,被他扯住。幸有崔判官喚一青面獠牙鬼使,喝退了建成、元吉,太宗方得脫身而去。行不數里,見一座碧瓦樓台,真個壯麗,但見:飄飄萬迭彩霞堆,隱隱千條紅霧現。耿耿檐飛怪獸頭,輝輝瓦迭鴛鴦片。門鑽幾路赤金釘,檻設一橫白玉段。窗牖近光放曉煙,簾櫳幌亮穿紅電。樓台高聳接青霄,廊廡平排連寶院。獸鼎香雲襲御衣,絳紗燈火明宮扇。左邊猛烈擺牛頭,右下崢嶸羅馬面。接亡送鬼轉金牌,引魄招魂垂素練。喚作陰司總會門,下方閻老森羅殿。太宗正在外面觀看,只見那壁廂環佩叮當,仙香奇異,外有兩對提燭,後面卻是十代閻王降階而至。是那十代閻君:秦廣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閻羅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轉輪王。
十王出在森羅寶殿,控背躬身迎迓太宗。太宗謙下,不敢前行,十王道:「陛下是陽間人王,我等是陰間鬼王,分所當然,何須過讓?」太宗道:「朕得罪麾下,豈敢論陰陽人鬼之道?」遜之不已。太宗前行,徑入森羅殿上,與十王禮畢,分賓主坐定。
約有片時,秦廣王拱手而進言曰:「涇河鬼龍告陛下許救而反殺之,何也?」太宗道:「朕曾夜夢老龍求救,實是允他無事,不期他犯罪當刑,該我那人曹官魏徵處斬。朕宣魏徵在殿著棋,不知他一夢而斬。這是那人曹官出沒神機,又是那龍王犯罪當死,豈是朕之過也?」十王聞言,伏禮道:「自那龍未生之前,南斗星死簿上已註定該遭殺於人曹之手,我等早已知之。但只是他在此折辯,定要陛下來此三曹對案,是我等將他送入輪藏,轉生去了。今又有勞陛下降臨,望乞恕我催促之罪。」言畢,命掌生死簿判官:「急取簿子來,看陛下陽壽天祿該有幾何?」崔判官急轉司房,將天下萬國國王天祿總簿,先逐一檢閱,只見南贍部洲大唐太宗皇帝註定貞觀一十三年。崔判官吃了一驚,急取濃墨大筆,將「一」字上添了兩畫,卻將簿子呈上。十王從頭看時,見太宗名下註定三十三年,閻王驚問:「陛下登基多少年了?」太宗道:「朕即位,今一十三年了。」閻王道:「陛下寬心勿慮,還有二十年陽壽。此一來已是對案明白,請返本還陽。」
太宗聞言,躬身稱謝。十閻王差崔判官、朱太尉二人,送太宗還魂。太宗出森羅殿,又起手問十王道:「朕宮中老少安否如何?」十王道:「俱安,但恐御妹壽似不永。」太宗又再拜啟謝:「朕回陽世,無物可酬謝,惟答瓜果而已。」十王喜曰:「我處頗有東瓜西瓜,只少南瓜。」太宗道:「朕回去即送來,即送來。」從此遂相揖而別。
那太尉執一首引魂幡,在前引路,崔判官隨後保著太宗,徑出幽司。太宗舉目而看,不是舊路,問判官曰:「此路差矣?」判官道:「不差。陰司里是這般,有去路,無來路。如今送陛下自轉輪藏出身,一則請陛下游觀地府,一則教陛下轉托超生。」太宗只得隨他兩個,引路前來。徑行數里,忽見一座高山,陰雲垂地,黑霧迷空。太宗道:「崔先生,那廂是甚麼山?」判官道:「乃幽冥背陰山。」太宗悚懼道:「朕如何去得?」判官道:「陛下寬心,有臣等引領。」太宗戰戰兢兢,相隨二人,上得山岩,抬頭觀看,只見:形多凸凹,勢更崎嶇。峻如蜀嶺,高似廬岩。非陽世之名山,實陰司之險地。荊棘叢叢藏鬼怪,石崖磷磷隱邪魔。
耳畔不聞獸鳥噪,眼前惟見鬼妖行。陰風颯颯,黑霧漫漫。陰風颯颯,是神兵口內哨來煙;黑霧漫漫,是鬼祟暗中噴出氣。一望高低無景色,相看左右盡猖亡。那裡山也有,峰也有,嶺也有,洞也有,澗也有;只是山不生草,峰不插天,嶺不行客,洞不納雲,澗不流水。岸前皆魍魎,嶺下盡神魔。洞中收野鬼,澗底隱邪魂。山前山後,牛頭馬面亂喧呼;半掩半藏,餓鬼窮魂時對泣。催命的判官,急急忙忙傳信票;追魂的太尉,吆吆喝喝趲公文。急腳子旋風滾滾,勾司人黑霧紛紛。太宗全靠著那判官保護,過了陰山。前進,又歷了許多衙門,一處處俱是悲聲振耳,惡怪驚心。太宗又道:「此是何處?」判官道:「此是陰山背後一十八層地獄。」太宗道:「是那十八層?」判官道:「你聽我說:吊筋獄、幽枉獄、火坑獄,寂寂寥寥,煩煩惱惱,盡皆是生前作下千般業,死後通來受罪名。酆都獄、拔舌獄、剝皮獄,哭哭啼啼,凄凄慘慘,只因不忠不孝傷天理,佛口蛇心墮此門。磨捱獄、碓搗獄、車崩獄,皮開肉綻,抹嘴咨牙,乃是瞞心昧己不公道,巧語花言暗損人。寒冰獄、脫殼獄、抽腸獄,垢面蓬頭,愁眉皺眼,都是大斗小秤欺痴蠢,致使災屯累自身。油鍋獄、黑暗獄、刀山獄,戰戰兢兢,悲悲切切,皆因強暴欺良善,藏頭縮頸苦伶仃。
血池獄、阿鼻獄、秤桿獄,脫皮露骨,折臂斷筋,也只為謀財害命,宰畜屠生,墮落千年難解釋,沉淪永世下翻身。一個個緊縛牢栓,繩纏索綁,差些赤發鬼、黑臉鬼,長槍短劍;牛頭鬼、馬面鬼,鐵簡銅錘。只打得皺眉苦面血淋淋,叫地叫天無救應。正是人生卻莫把心欺,神鬼昭彰放過誰?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太宗聽說,心中驚慘。
進前又走不多時,見一夥鬼卒,各執幢幡,路旁跪下道:「橋梁使者來接。」判官喝令起去,上前引著太宗,從金橋而過。太宗又見那一邊有一座銀橋,橋上行幾個忠孝賢良之輩,公平正大之人,亦有幢幡接引;那壁廂又有一橋,寒風滾滾,血浪滔滔,號泣之聲不絕。太宗問道:「那座橋是何名色?」判官道:「陛下,那叫做奈河橋。若到陽間,切須傳記,那橋下都是些奔流浩浩之水,險峻窄窄之路。儼如匹練搭長江,卻似火坑浮上界。陰氣逼人寒透骨,腥風撲鼻味鑽心。波翻浪滾,往來並沒渡人船;
赤腳蓬頭,出入盡皆作業鬼。橋長數里,闊只三皻,高有百尺,深卻千重。上無扶手欄桿,下有搶人惡怪。枷杻纏身,打上奈河險路。你看那橋邊神將甚凶頑,河內孽魂真苦惱,椏杈樹上,掛的是肯紅黃紫色絲衣;壁斗崖前,蹲的是毀罵公婆淫潑婦。
銅蛇鐵狗任爭餐,永墮奈河無出路。詩曰:時聞鬼哭與神號,血水渾波萬丈高。無數牛頭並馬面,猙獰把守奈河橋。」正說間,那幾個橋梁使者,早已回去了。太宗心又驚惶,點頭暗嘆,默默悲傷,相隨著判官、太尉,早過了奈河惡水,血盆苦界。前又到枉死城,只聽哄哄人嚷,分明說「李世民來了!李世民來了!」太宗聽叫,心驚膽戰。見一夥拖腰折臂、有足無頭的鬼魅,上前攔住,都叫道:還我命來!還我命來!」慌得那太宗藏藏躲躲,只叫「崔先生救我!崔先生救我!」判官道:陛下,那些人都是那六十四處煙塵,七十二處草寇,眾王子、眾頭目的鬼魂;盡是枉死的冤業,無收無管,不得超生,又無錢鈔盤纏,都是孤寒餓鬼。陛下得些錢鈔與他,我才救得哩。」太宗道:「寡人空身到此,卻那裡得有錢鈔?」判官道:「陛下,陽間有一人,金銀若干,在我這陰司里寄放。陛下可出名立一約,小判可作保,且借他一庫,給散這些餓鬼,方得過去。」太宗問曰:「此人是誰?」判官道:「他是河南開封府人氏,姓相名良,他有十三庫金銀在此。陛下若借用過他的,到陽間還他便了。」太宗甚喜,情願出名借用。遂立了文書與判官,借他金銀一庫,著太尉盡行給散。判官復吩咐道:「這些金銀,汝等可均分用度,放你大唐爺爺過去,他的陽壽還早哩。我領了十王鈞語,送他還魂,教他到陽間做一個水陸大會,度汝等超生,再休生事。」眾鬼聞言,得了金銀,俱唯唯而退。判官令太尉搖動引魂幡,領太宗出離了枉死城中,奔上平陽大路,飄飄盪盪而去。畢竟不知從那條路出身,且聽下回分解
『貳』 明朝除了《西遊記》,還有《東游記》,《南遊記》和《北游記》,後面這三部小說寫的什麼故事
因為《西遊記》在當時是一部暢銷書,所以余老闆就開始蹭熱度。但是大家都在賣《西遊記》,你怎麼能賣得特別呢?於是他不知道從哪找來一部題名楊致和的《西遊唐三藏出身傳》,這部《西遊記》僅四十一回,整體來看,只有取經故事的筋骨、沒有血肉,而且結構散漫、頭重腳輕,並非一部好作品。因為文學性、藝術性、思想性都不如世德堂本《西遊記》,所以今天為了區分,一般稱為《西遊記傳》。
《東游記》《南遊記》《西遊記》《北游記》合稱《四游記》,也叫《四游全傳》或《四游合傳》。不過,老余家的原始刻本沒有流傳下來,今天所見的《四游記》,最早是清代嘉慶九如堂本。建國後,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嶽麓書社點校本。雖然老余應該靠蹭熱度發了筆小財,但畢竟《四游記》像「劍神」一樣中看不中用,所以沒經得起時間的篩選,不但今天大眾知道的不多,就連專業學者關注也少。不過,《西遊記傳》卻成功引起了《西遊記》版本的討論。
『叄』 找一部西遊記類型的小說
沒看過,不過我推薦一部類似的《大唐西域直播記》。男主穿越回古代和唐僧師徒一起去西天,男主法號理機(裡脊),書中唐僧是豫腔肌肉壯漢,猴哥一口陝腔,沙僧負責天庭武器研發。看完你會感慨:1、作者腦洞已突破天際。2、肚裡沒點墨水連小說都看不懂了。
印象較深的幾個片段一是猴哥脫困後師徒走了一幾里路,唐僧停下問猴哥:你不去發泄一下嗎,猴哥將大山打碎,繼而嚎叫,大哭,大笑,然後又是嚎叫,大笑。然後猴哥一臉淡然的回來,師徒繼續前進。(這是我看過的最有人情味的唐僧)。
『肆』 《西遊記》的主人公是誰
1、孫悟空
孫悟空是中國著名的神話人物之一,出自四大名著之《西遊記》。祖籍東勝神州,由開天闢地以來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帶領群猴進入水簾洞而成為眾猴之王,尊為 「美猴王」。後經千山萬水拜須菩提祖師為師學藝,得名孫悟空,學會地煞數七十二變、筋斗雲、長生不老等高超的法術。
『伍』 急求《西遊記》的作者及作品簡介
1、作者簡介:吳承恩,中國明代傑出的小說家。他生於一個由學官淪落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貧。吳承恩自幼聰明過人,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補上「歲貢生」,後流寓南京,長期靠賣文補貼家用。晚年因家貧出任長興縣丞,由於看不慣官場的黑暗,不久憤而辭官,貧老以終。
2、作品簡介:主要描寫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豬悟能、沙僧沙悟凈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後終於取得真經的故事。
《西遊記》內容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紹孫悟空的神通廣大,大鬧天宮;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敘三藏取經的緣由;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是全書故事的主體,寫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終到達西天取回真經。
(5)西遊記穿越小說唐墨擴展閱讀
《西遊記》的出現,開辟了神魔長篇章回小說的新門類。書中將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和嚴肅的批判巧妙地結合的特點直接影響著諷刺小說的發展。所以說《西遊記》是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它也是浪漫主義的傑作,魔幻現實主義的先驅開創者。
《西遊記》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部最傑出的充滿奇思異想的神魔小說。作者吳承恩運用浪漫主義手法,翱翔著無比豐富的想像的翅膀,描繪了一個色彩繽紛、神奇瑰麗的幻想世界,創造了一系列妙趣橫生、引人入勝的神話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孫悟空這個超凡入聖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
在奇幻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態人情和世俗情懷,表現了鮮活的人間智慧,具有豐滿的現實血肉和濃郁的生活氣息。《西遊記》以它獨特的思想和藝術魅力,把讀者帶進了美麗的藝術殿堂,感受其藝術魅力。
《西遊記》的藝術特色,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一是幻,一是趣;而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不是一般的趣,是奇趣。小說通過大膽豐富的藝術想像,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創造出一個神奇絢麗的神話世界。
《西遊記》的藝術想像奇特,豐富、大膽,在古今小說作品中罕有其匹的。孫悟空活動的世界近於童話的幻境,十分有趣,而且在這個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稀奇有趣的妖怪,真是千奇百怪,豐富多彩。浪漫的幻想,源於現實生活,在奇幻的描寫中折射出世態人情。
《西遊記》的人物,情節,場面,乃至所用的法寶,武器,都極盡幻化之能事,但卻都是凝聚著現實生活的體驗而來,都能在奇幻中透出生活氣息,折射出世態人情,讓讀者能夠理解,樂於接受。
『陸』 求穿越或重生到西遊記,紅樓夢,或者其他神話等裡面的小說
穿越之我是林黛玉我怕誰
穿越之重回紅樓
紅樓夢中夢-黛玉別傳
紅樓同人之紅樓如夢
夢紅樓之痴心寵玉
墨戲黛之笑紅樓
、穿越紅樓之林家雙玉
、紅樓之玉落誰家
、
強推:、黛眉玉顏瀟湘魂
、顛覆經典之黛玉傳奇
、、黛玉別嫁
、黛玉問情
、
『柒』 西遊記第九回
第九回:陳光蕊赴任逢災江流僧復讎報本
涇河龍王為了使袁守城卜算的卦落空,就私自更改了下雨的時辰,以及下雨的雨量。這樣一來他就以此為理由砸爛了袁守城的掛攤。
袁守城言之鑿鑿的說龍王將會因為違抗聖旨被人曹官魏徵砍頭,並告訴龍王要想活命就去找唐太宗求情。唐太宗夢見龍王龍王來向自己求情,就答應了他,傳旨命魏徵入朝跟著自己,使魏徵沒有工夫去斬龍王。
(7)西遊記穿越小說唐墨擴展閱讀:
第九回出場人物介紹:
1、袁守誠
袁守誠,唐代著名的術士,袁天罡的叔叔。在《西遊記》第九回「袁守誠妙算無私曲 老龍王拙計犯天條」中有對袁守誠的描述,描述其生得「相貌稀奇,儀容秀麗,」能知前後,善斷陰陽。
因為袁守誠能夠算出渭河水族的位置,讓漁翁張稍算定何時能打到魚,涇河龍王非常生氣也非常恐懼,就去長安城找袁守城的麻煩,讓他算下雨的時間點數。
結果袁守城算對了。涇河龍王就想了一個非常非常蠢的主意,私改了下雨的時辰點數,結果被玉帝知道。觸犯了天條。被魏徵在夢里斬了。
2、涇河龍王
涇河龍王,是在《西遊記》的第九回《袁守誠妙算無私曲 老龍王拙計犯天條》中首次登場的虛擬人物。
因為袁守誠能夠算出涇河水族的位置,涇河龍王深感憤怒,化作白衣秀士,去長安城尋袁守誠的麻煩,讓他推算明日降雨的時間點數,並留言如若算錯,便要趕他出城。
結果天庭突降聖旨,要求涇河龍王明日降雨時間點數與袁守誠的推算完全一致。涇河龍王不願服輸,私改了下雨的時辰點數,觸犯了天條,結果被天庭知曉。
袁守誠讓他尋唐皇李世民求助,李世民承諾救他,但最終仍被人界天官魏徵於夢中所斬。其魂魄死後一直糾繞李世民,最後拉著李世民的魂魄去了陰司對質。陰司偏袒李世民,放其還陽,涇河龍王的魂魄被陰司強入輪回。
『捌』 一本關於孫悟空的玄幻小說
採納玩 立馬發送 剛好我上次看過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