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代小說 » 古代小說中賭場叫什麼

古代小說中賭場叫什麼

發布時間: 2021-08-11 11:48:43

1. 古代賭錢的籌碼叫什麼

籌碼 chóu mǎ
籌馬(籌馬)亦作「 籌碼 」。
1.古代投壺計算勝負之具。《禮記·少儀》「不擢馬」 唐 孔穎達 疏:「投壺立籌為馬……每一勝輒立一馬,至三馬而成勝。」
(2).博局以物計勝負亦沿稱「籌馬」。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念秧》:「既散局,各計籌馬, 王 負欠頗多。」
(3).用以比喻取決勝負的標准。 清 黃遵憲 《紀事》詩:「夜半籌馬定,明明無差池。」
(4).舊時稱貨幣或能夠代替貨幣的票據。 茅盾 《多角關系》五:「『什麼!金條押不出現銀子!』二老闆跳起來叫著。『可不是!籌碼不夠,你有什麼法子?』」 歐陽予倩 《小英姑娘》:「我又不是賭錢的籌碼,讓你們搬來搬去賭輸贏。」
(5).籌子。 巴金 《家》十四:「有時候他們也拿了籌碼在臨湖的 晚香樓 上擲著玩,他們喜歡擲『獅子籌』,因為它是比較復雜而有趣。」
摘自《網路》

2. 古代賭錢的地方叫什麼

賭番攤,說起來很簡單,賭起來也很容易.具體賭法是,在番攤桌放一大堆銅錢或磨成小圓形豆青色的小瓷片,叫'攤皮',從中揸出一小堆,用'攤盅',也就是一個有短柄的銅制盅蓋蓋上,任人猜買.另用一塊'攤皮',也就是一件正方形的錫片或木片,擺在這堆攤皮之前.在靠近'攤皮'那一邊為'一',順著右邊為'二',對面為'三',左邊為'四'.參賭者想買什麼,便把賭注押在'攤正'的那一方面.開攤時,揭去攤盅,用'攤竹',也就是一根長約一尺的小竹竿,將那一小堆'攤皮'撥開,然後逐四個四個一皮,撥回那一大堆里,看最後一皮剩餘多少,猜中者得采.比如買一,最後一皮正剩餘一粒,便是中.這裡面也有很多學問,如買法分'番','捻','角','正'四種;此外還有'射三紅','兩頭番';又有所謂'賭纜',研討'攤路'等等,說來光怪陸離.賭番攤行騙的手法主要有三種,第一種叫"落",所謂"落",就是一顆特製的攤子(即攤皮),外看與普通攤子一模一樣,但掌理扒攤的攤官憑精湛的技巧,動作靈敏地用攤竹的尖端輕輕一撥,便可將它一分為二.從而可以將"一"攤變"二"攤,"二"攤變"三"攤.第二種叫"扒大細",照賭番攤的規矩是逐四個一皮扒的,但攤官手快腳快扒,把三個作一皮或五個作一皮,從而改變最後的攤數.第三種便是"飛子",即飛一攤皮入攤皮堆中以改變攤數.手法尤需超妙,如變魔術一般,在眾目睽睽之下也能瞞過眾人.一般說來,開攤時揭去攤盅,到扒干攤皮約需一分鍾的時間,攤官都是心細而精於計算的老手,在遠遠還未扒完前便已看出要開哪一門,發現開出的正是最吃重的那一門時,便有可能使用以上三種騙術,以反敗為勝.這時還有助手充當賭客,擠在一四角的人群中,做出突然舉動以分散真正賭客的注意力,以利於攤官做手腳.

3. 古代賭庄老闆叫什麼

掌櫃,是古代店主的俗稱,也稱掌櫃的。主要用法是稱呼店主。在《老殘游記》、《小經理》、《漳河水》等文學作品中使用時也指地主或者稱別人的丈夫等。另有地名掌櫃窯村。

4. 寫小說要用到古代賭坊,請問賭坊里都有什麼人員職位

古時候叫荷官,現在叫小弟就可以了,不知道是不是

5. 20多年前有一部小說裡面有個叫豹子樓的賭場以賭為主題的小說

你想一個小說裡面叫豹子的這個賭場一主題有小說的話我們覺得這個小說寫的讓我感覺到心潮澎湃所有的東西都是汁中的

6. 急—————— 賭場用古文怎麼說最好是四個字的。 謝~

這些地方一般稱為賭窟或賭坊。
古今小說·臨安里錢婆留發跡》:「那戚漢老是錢塘縣第一個開賭場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一回:「要說有賭場呢,上海的禁令嚴得很,算得一個賭場都沒有;要說沒有呢,卻又到處都是賭場。」茅盾《子夜》十:「那簡直是賭場里翻觔斗的做法!」
賭博,最早通稱之為「博」(或簙)、「博戲」、「博揜」等。直到《唐律疏 賭場
議》中的《博戲賭財物》,才首次把「博」與「賭」聯系在一起,成為專有名詞。北宋蘇軾在一篇奏議中記道:「城中有開櫃坊者百餘戶,明出牌榜,招軍民賭博。」

7. 古代賭檔名字

櫃坊,博坊
北宋蘇軾在一篇奏議中記道:「城中有開櫃坊者百餘戶,明出牌榜,招軍民賭博。

8. 古代特別有名的賭場叫什麼來著 叫什麼坊來著

你說的是不是「長樂坊」??這個應該只是小說中提到過吧

9. 小說開篇就說一個皇子開了四家妓院 六家賭場 而且手下好像喊他六爺

10. 賭博在古代叫什麼

賭博,最早通稱之為「博」(或簙)、「博戲」、「博揜」等。直到《唐律疏 賭場 議》中的《博戲賭財物》,才首次把「博」與「賭」聯系在一起,成為專有名詞。北宋蘇軾在一篇奏議中記道:「城中有開櫃坊者百餘戶,明出牌榜,招軍民賭博。」中國的賭博,因為歷史悠久,所以花樣也是在繁多。譬如有名的成語「斗雞走狗」,就是典型的賭博。《左傳·昭公二十五年》中記載,季氏與郈氏兩人斗雞,季氏的雞武裝的更有手段,用芥子粉,塗於雞翼下,讓郈氏「為之金距」的雞無法睜眼,最後將其擊敗。而「走狗」,則與英國賽狗類似,比賽誰能跑的最快。《史記•袁盎晁錯列傳》中說,「袁盎病免居家,與閭里浮沉,相隨行,斗雞走狗」。袁盎是漢朝時期,有名的大臣,他力主漢景帝誅殺晁錯平息眾怒。洪邁在《容齋隨筆》中還批評,雖然殺晁錯實屬無奈,但是也不至於族滅整個晁錯家族,感嘆漢代的刑法正是嚴酷。其實,洪邁是與宋朝相比,如果要與秦朝相較,漢代簡直就是史書說的「寬省刑法」的好時代了。

話扯遠了,回到斗雞。在西漢時,斗雞走狗上至大臣,下到普通百姓,都很喜歡。即使漢亡後,三國時期,也照樣被一些上流社會的人們所熱愛。魏明帝曹叡,不僅喜歡斗雞,還專門為此建了斗雞場所,進行大規模的斗雞游戲。這一股風氣,到了南北朝時期,依舊是「高端人士」們的嗜好。唐朝建立後,早期,朝廷財政困難,邊疆不穩,同時開國君主深知「水能覆舟」的道理,所以勵精圖治,生怕腐化導致內亂。到了唐明皇時期,大唐已經進入了鼎盛,有錢又有閑,艱苦奮斗讓位於奢靡的生活,從中央到地方都開始玩起這類的「斗戲」。而「斗雞」則成為當時最重要的博戲之一。不僅李隆基愛玩斗雞,整個長安城中斗雞者不計其數。甚至有專門靠養斗雞維持生活的人,得到皇帝的垂青,專門招來,替皇帝養雞。《虞初志》中有,長安東城一個叫賈昌的人,從小就愛養雞斗雞,因為「業務」突出,被李隆基吸納成「皇家工作人員」,並且還封他為「衣食龍武軍」「雞坊小兒」。當時人們還編成順口溜:「生兒不用識文字,斗雞走馬勝讀書」。這與白居易的《長恨歌》里有:「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參照著看,發現,在李隆基執政下的唐朝,始終有那一股「反潮流」的諷刺感。

唐朝不僅「斗雞」,也在「鬥蟋蟀」,「斗鵪鶉」,據說也都始於唐朝,而且還是李隆基時代。宋朝的顧逢在其撰寫的《負暄雜錄》中記載:「斗蛩之戲始於天寶間」。當時一到秋天,皇宮內的妃子們,就用小金籠捉住蟋蟀,關到裡面,放到枕頭旁,晚上聽它的叫聲。皇家這樣做,引得普通百姓紛紛效仿。時間一長,,就要讓其互斗,來博取游戲的快樂,遂成為一種很有名的「博戲」。到了宋代,鬥蟋蟀逐步開始盛行,官宦家庭和平頭百姓都在玩

熱點內容
啊木小說網手機閱讀 發布:2025-07-18 11:42:08 瀏覽:302
火影穿越百合小說排行榜完本 發布:2025-07-18 11:07:06 瀏覽:455
校園中學小說全集 發布:2025-07-18 11:00:51 瀏覽:966
言情小說你是我的刻苦銘心 發布:2025-07-18 10:57:51 瀏覽:318
書友推薦小說 發布:2025-07-18 10:51:36 瀏覽:763
總裁小說完結言情 發布:2025-07-18 10:49:41 瀏覽:393
終極斗羅小說下載txt免費下載 發布:2025-07-18 10:45:55 瀏覽:981
貓月的小說在線閱讀 發布:2025-07-18 10:45:46 瀏覽:388
教人做人做事說話聽書 發布:2025-07-18 10:25:02 瀏覽:951
優秀的英文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18 10:14:09 瀏覽: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