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學小說短篇
『壹』 《聊齋志異》為什麼會被稱為中國古典文學短篇小說的代表作
因為《聊齋志異》中的故事取材於民間傳說,它借妖怪、鬼怪來諷刺封建社會中的黑暗腐敗,批評打擊八股取士的選才制度,憑借一個個虛擬的故事來反映出當時的男女對婚姻自由的追求。並且每一篇故事的人物刻畫細膩,語言短小精煉,構思十分奇特,全書的故事共448篇,被稱為是我國古典文學短篇小說的最高峰。
《聊齋志異》的文章有的情節豐富有的短小精悍,豐富了小說的形式,並且它的人物刻畫很形象生動,並不恐怖,反而很可愛,並且文章的語言趨向於口語化,給人一種想讀下去的慾望。
『貳』 蒲松齡(1640-1715)是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學巨匠,他寫的短篇小說《聊齋志異》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光輝的短
PuSongLin(1640——1715)is one of the best Literary giants of China and the world. His short story Strange Tales of a Lonely Studio is the most glorious book in Ancient Chinese.
『叄』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
1、《山海經》
《山海經》是中國一部記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體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
該書作者不詳,古人認為該書是「戰國好奇之士取《穆王傳》,雜錄《庄》、《列》 、《離騷》 、《周書》、《晉乘》以成者」 。現代學者也均認為成書並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經》全書現存18篇,其餘篇章內容早佚。原共22篇約32650字。共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5篇、大荒經4篇。《漢書·藝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經和海內經計算在內。
山海經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產、葯物、祭祀、巫醫等。保存了包括誇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
2、《戰國策》
《戰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學著作,又稱《國策》。記載了西周、東周及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各國之事。記事年代起於戰國初年,止於秦滅六國,約有240年的歷史。
《戰國策》分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游說之士的政治主張和言行策略,也可說是游說之士的實戰演習手冊。
該書亦展示了東周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歷史的重要典籍。《戰國策》一書的思想傾向,因其與儒家正統思想相悖,受到歷代學者的貶斥。
《戰國策》曾被斥之為「邪說」、「離經叛道之書」。「《戰國策》基本上自成一家。其道德哲學觀多取道家,社會政治觀接近法家,獨與儒家抵牾不合,因而為後世學者所詬病。」
作者並非一人,成書並非一時,書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誰。西漢劉向編定為三十三篇,書名亦為劉向所擬定。宋時已有缺失,由曾鞏作了訂補。
有東漢高誘注,今殘缺。宋鮑彪改變原書次序,作新注。吳師道作《戰國策校注》,近代人金正煒有《戰國策補釋》,今人繆文遠有《戰國策新校注》。
3、《漢書》
《漢書》,又稱《前漢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東漢史學家班固編撰,前後歷時二十餘年,於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後唐朝顏師古為之釋注。
《漢書》是繼《史記》之後中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後漢書》、《三國志》並稱為「前四史」。 《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漢書》包括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後人劃分為一百二十卷,全書共八十萬字。
4、《牡丹亭》
《牡丹亭還魂記》(簡稱《牡丹亭》,也稱《還魂夢》或《牡丹亭夢》)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創作的傳奇(劇本),刊行於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
該劇描寫了官家千金杜麗娘對夢中書生柳夢梅傾心相愛,竟傷情而死,化為魂魄尋找現實中的愛人,人鬼相戀,最後起死回生,終於與柳夢梅永結同心的故事。該劇文辭典雅,語言秀麗。
該劇是中國戲曲史上傑出的作品之一,與《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感天動地竇娥冤》、 《長生殿》合稱中國四大古典戲劇。
5、《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
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張友鶴《聊齋志異會校會注會評本》)(朱其鎧《全本新注聊齋志異》為494篇)。
它們或者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或者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具有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
描寫愛情主題的作品,在全書中數量最多,它們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禮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過花妖狐魅和人的戀愛,表現了作者理想的愛情。
『肆』 為什麼稱《聊齋志異》是中國古典文學短篇小說的代表作
《聊齋志異》是一部具有獨特思想風貌和藝術風貌的文言短篇小說集。真實地揭示了現實生活的矛盾,反映了人民的理想、願望和要求。歌頌生活中的真、善、美,抨擊假、惡、丑,是蒲松齡創作《聊齋志異》總的藝術追求,也是這部短篇小說集最突出的思想特色。《聊齋志異》的藝術成就很高。它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短篇小說之巔峰。
『伍』 為什麼稱《聊齋志異》是中國古典文學短篇小說的代表作
因為《聊齋志異》富有創造性,同時取得了很高的文學成就。
《聊齋志異》對文言短篇的藝術創新:
一多種小說模式。文言小說演進的軌跡之一便是由粗陳梗概到記敘委婉。《聊》中精心結撰的故事多是記敘詳盡而委曲,有的篇章還特別以情節曲折有起伏跌宕之致取勝。
二情節的豐美。《聊》中許多優秀的作品,較之以前的文言小說,理加強了對人物環境、行動狀況、心理活動等方面的描寫。《聊》使小說超出了以故事為本的窠臼,變得更加豐腴、豐美,富有生活情趣和文學的魅力。
三《聊》中許多篇章都帶有詩化傾向。《聊》的詩化傾向,不僅表現於小說敘事中運用了詩句、詩意,還表現於許多篇章程度不同地帶有詩的品格特徵。
四敘述語言平易簡潔。《聊》的敘述語言平易簡潔,人物語言靈活多樣,並且在敘事狀物寫人諸方面達到了真切曉暢而有意味的境界。
五人物語言多樣。人物語言有雅、俗之分,富有生活氣和趣味性。
『陸』 我國古代文學史上稱為"短篇小說之王"的是
不是,馮夢龍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才是中國古代白話文短篇小說的最高成就。
而《聊齋志異》是中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的巔峰
『柒』 古代文學作品有哪些啊
古代文學作品有:
1、聊齋志異:
《三國演義》是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根據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註解以及民間三國故事傳說經過藝術加工創作而成的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
可大致分為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
『捌』 古代文學書籍推薦
1陶爾夫《北宋詞史》
很厚的一本,講得也特別詳細,專業詞史著作。社會背景、名家故事都有涉及,也就是說關於詞的經典資料(包括一些詞人的野史、軼事等)幾乎都能從這本書里找到。
當然,關於詞學的專業內容還是比較專業的,讀來大概會有些晦澀。
2汪政《無可奈何花落去·二晏詞》
這是一本收錄晏殊、晏幾道父子二人的經典作品的小集子,有註解,加上編者自己的點評,並且有對二人詞風的比較。編者是力求淺顯的,讀起來壓力不是很大。
3葉嘉瑩《唐宋詞十七講》
這本書是葉嘉瑩先生的講演整理而成的,既然是講稿,當然是語氣比較平易近人的,在講到專有名詞時,葉先生會簡要地介紹一下的。所以這本書既有專業度,又不失通俗性。
有一個缺點就是,大概講演的時間安排地不是特別科學,有些詞人她講得不是特別詳細,比如晏幾道、秦觀等。
既然說到了葉先生的書,其實,她的類似講稿還有很多,如《迦陵談詞》,說詩系列有《葉嘉瑩說初盛唐詩》《葉嘉瑩說中晚唐詩》《葉嘉瑩說杜甫詩》《葉嘉瑩說陶淵明飲酒及擬古詩》等等都是類似風格。
4巴金《寒夜》
某天逛書架,看到這本就特別想重溫一下,擇日不如撞日,當即就拿下了。
作者在後記里這樣說:「書銷去五千冊,並不是什麼值得高興的事。我知道許多寫得更壞的書都有更暢的銷場。」也就是說,《寒夜》這本小說在當時很短的時間里賣了5000本,成為當時的暢銷書,從中可以略知當時的市場。
這是一部中篇小說,200頁左右的樣子,情節緊湊,閱讀速度比較快的話小半天就能讀完。讀完以後,我寫了一篇書評,鏈接在這里了:從原生家庭角度看巴金《寒夜》婚姻悲劇
(目前來說,我主攻的是古代文學方面的,不過也保不齊偶爾對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下手~)
5沈復《浮生六記》
很多大V都推薦的一本書,不用我多說了吧。據說只有前4卷是沈復的原稿,後2卷是民國時期有好事者模仿寫出的。這本書看完以後我沒寫書評,因為我發現芸娘固然是佳人,但沈復則不太是君子。打破了我從網上一些不靠譜的帖子上得來的想像,他們的神仙愛情被過度拔高了些,看完以後內心五味雜陳的。
有一說一,作者的語言運用能力確實很好,多是活潑的小短句,幾乎不用看某些翻譯版。
6姜海燕《桃花幻境,隔世人生:五柳先生陶淵明詩話》
這本書相對於整個書單來說,應該是最淺顯的,同時也應該是語言最美的,從題目就能看出來,作者是用散文詩一樣的語言來寫的,讀來幾乎沒什麼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