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好看的微型小說讀後感
① 求關於微型小說,美文的讀後感
我有一篇,不久前獲獎過的。不過好象也沒多少人知道。
寫《活著》的。
活著,因活著本身美麗
—— 讀《活著》有感
活著,是為了什麼?為榮華富貴?為幸福安樂?為身材樣貌?為了他人還是為了自己?
余華的小說總有一種讓人感受到從喧囂的鬧市飛到若禪若道的平靜世界,徜徉在他那優美的文字中,總會追溯到一份難得的清醒。更多的時候,他像是一個現實主義的批判者,他的作品都是源出於和現實的那一層緊張關系。
小說《活著》為我們呈現的是一幕幕凄慘的悲劇,讓人看了忍不住潸然淚下。小說講訴了一個人和他的命運之間的友情,既互相感激,又互相仇恨,卻又無法拋棄對方。他們活著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春雨融入泥土之中。這是作者余華對社會與人之間的最深切的關注,是他對人的物質精神狀態的最深沉的理解,同時也鮮亮了所有讀者的心靈。
我究竟能從這本書中得到什麼呢?我想是對一切事物的超然與理解,一視同仁吧。我想用最樸素的語言來讓讀者知道:活著,是為了自己本身。其實我們對生命都有著同樣的理解。人只要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是一道美麗的風景。但人的誕生是一個「意外」,是冥冥之中的無心安排。也許,我們真的無法對生命做出最准確的詮釋吧。
有人說:「前18年是為了讓父母盡到他們的責任和他們愛的願望,為了學和玩;後42年是為了報答父母,為了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用真心真情回饋父母與社會;在最後的生命,為了探索人生意義,接受回饋。」我覺得他的話有點牽強,年齡段分得太過仔細,這樣活著不會太累了嗎?
就像加謬的《西西弗斯的神話》中所說的那樣,「在充滿了樂觀熱情克服種種困難、痛苦與逆境的同時,人的意義就完成了。」所以說,我們是因活著而活著,活著就是為了自己本身。
孔子有雲:「未知生,焉知死。」這是孔子對生命的超然的理解。想要知道為什麼活著就必須看清死亡的面具。
活著,在一般的理解上只是一個過程。但是,活著的本質其實是一種靜止的狀態:人的生命就是一種自然現象,每天都是夜以繼日的重復生活。就算你只是靜靜地站在原地,你也是在活著。「活著」只是生命的代名詞,但它不能代替生命。如今人們不停地互相「殘殺」,針鋒相對,為了財富而苟且偷生,這樣無止盡的戰爭,無止盡的前進,無止盡的傷害到底是為了什麼?
人啊,永遠活在自我矛盾當中不可自拔。我們大部分人因活著而活著,但卻不希望自己是為活著而活著的,所以我們總是在勇無止盡地尋求生活的真正意義。但對於另外一部分人而言,活著的意義顯然是無法清楚地認識到的。許多人以為自己認識到了,其實也不過是在製造迷惑自己內心的聲音罷了。古今中外多少哲人為此問題而絞盡腦汁,可是現在依然沒有一個能令大家滿意的答案。我雖然也不知道答案究竟是什麼,但難能可貴的是,我一直都沒有放棄尋求它,相反,我更熱衷於這項「運動」。對於別人,我只能說:如果找不到活著的意義,那就跟著自己的心走吧——哪怕自己不知道是為了什麼而活,但請相信自己的本心應該不會讓自己偏離正確的方向。努力的生活,我想這一定是我們最正確的選擇。
寫到這里,不免有些傷感。獨身一人的活著,將會被寂寞埋沒,此時的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以哭的方式在那笑著,在死亡的伴隨下痛苦地活著」,作者余華是這樣解釋「活著」的:「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活著,因活著本身美麗。不要辜負了這幾十年,一眨眼,青春就這么過去了,再也叫不回來。生命中其實是沒有不幸與幸福的,生命就是活著,因活著生命才會美麗。
我覺得我的結尾寫得很好。希望你能喜歡。
② 世界上最好看的美文讀後感
今年暑假,我讀了很多很多的書,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世界上最好看的美文》裡面講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美文讀後感。最令我感動的是《求求你,請等一下》和《鳥與人》。
《求求你,請等一下》講的是一個獵人為了治好母親的病,去找猩猩血,意外發現了母猩猩與小猩猩的感人故事,我看完以後,一直無法忘記。
獵人為了自己的母親去殺害小猩猩的母親,當他發現正在哺乳的老猩猩,救母心切,便去追趕她。直到有一次,獵人終於捉到了這只老猩猩,老猩猩知道自己肯定逃不了了,竟然逼著小猩猩喝奶,從一個乳頭到另一個乳頭,好像要把一生所有的乳汁都在這幾分鍾之內喂完。獵人遲遲都沒有舉槍瞄準,就忍不住又仰起頭看了一眼小猩猩,小猩猩那一雙天真無邪的眼睛正目睹著樹下的一切。老猩猩又忍不住搖了搖手,好像在說――求求你,請不要開槍!然後把自己身上的奶乳都擠進碗狀的寬葉草里,再用荊棘把「碗」別在樹幹上,一隻又一隻,不一會兒樹上就別滿了裝滿母親留給孩子的牽掛。等到做完一切,老猩猩重新樹下,揮了揮手,好像再說――好了,開槍吧!讀到這里,不光獵人的眼裡有淚光,就連我的眼眶裡,也有點濕潤了!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世界上,並不只是人有感情,動物也有感情,有時候,動物的感情比人類還神聖!所以人類的獵-槍不該再瞄準他們!
《鳥與人》主要講了一隻老鳥為了讓小鳥領悟到人類的貪婪,便冒險自投羅網,與人類攀談。
老鳥為了安全脫險就與人類講條件,告訴人類三句名言,每說一句,便讓老鳥離開獵人距離遠一點。第一句是莫惋惜已經失去的東西,人類遵守承諾放開了老鳥,第二句:莫相信不可能存在的事情,人類又讓老鳥飛到樹上,接著老鳥騙人類說自己身上有一顆30米斯卡勒的小寶石,說完人類後悔莫及,還咬破了自己的嘴唇,但還是要求老鳥把第三句名言告訴他,老鳥說:「你連前兩句名言都沒記住,告訴你第三句又有何用?我的體重都沒有20米斯卡勒,更何況一個30米斯卡勒的大寶石!」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貪婪是人類的本性,而貪婪的人是沒有好下場的!
而我確認為這不僅僅是社會的問題。雖然環境對人的改變至多至少都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們自身的問題。如果祥子最終戰勝了自我,就算他的生活不是他理想的那樣,有自己的車拉,但至少能讓自己安心生活,有一點收入,不去偷,不去搶,能保持自己原來有理想、有目標的心態,不成為社會的垃圾。
一個人,不管生活在什麼樣的社會,如果沒有目標有理想,輕易放棄,永遠報著消極的心態,不去闖,不去拼,最終只能容易失去自我,迷失方向,甚至墮落。所以,我們應該有理想,有目標,有積極向上的心態,才能立足於社會。
《世界上最好看的美文》裡面有好多的小故事,這些小故事總是給人許多啟發,所以「書是人類的好朋友」這句話一點兒也沒錯!
③ 微型小說讀後感
小小說是文藝作品中的一朵奇葩,它的突出特點之一是:簡約而不簡單——用簡潔的文字和筆法描述和揭示生活豐厚的內涵。美國的馬克·吐溫是世界上公認的寫作小小說的高手之一,而《丈夫支出帳本中的一頁》,則是馬克·吐溫小小說作品中的妙作之一。
這篇小說的誕生比較偶然而有趣。一次, 某報社請已成名的馬克·吐溫寫一篇短篇小說。馬克·吐溫當即應允,但提出了一個條件:他將寫一篇很短的小說,但報社應按長篇小說付給稿酬。因為在這篇短篇中「濃縮」了一部長篇小說的內容。報社答應了這個條件(今天的報社和出版商,面對名人名家的「苛刻」要求,又何嘗會不答應)。馬克·吐溫很快就把文稿送到了報社編輯部,即是這篇《丈夫支出帳本中的一頁》。整篇小說果然短到只有一頁,以「流水帳」的形式列舉七個短句,每個短句獨立成段,卻寫出一個情節完整、波瀾起伏的故事,且透出意味深長的世相人情。
一個丈夫招聘了一個女打字員,提前付薪水,送花,共進晚餐,為此花費了一點小錢;隨後,給夫人買衣服,給岳母買大衣,付了兩大筆開支;再後,又登廣告招聘中年女打字員。整篇故事粗看極像一頁「流水帳」,但再細品一下丈夫態度和行為之間的互相聯系,才恍然大悟作者以特有的幽默含蓄暗示的「劇情」:丈夫因與年輕女打字員親密,以致後院失火,趕緊不惜「大筆開支」為夫人、岳母買衣服以平息她們的怒火,並主動(或不得不?)辭退年輕女打字員,重新招聘中年打字員。
你不能說丈夫「出軌」或「准出軌」,你能在文中找到證據嗎?但你也不能不懷疑丈夫的清白,不然,他的夫人和岳母為什麼那麼怒氣沖沖,而丈夫又為何表現得那麼「乖」,更沒法解釋為什麼又要招聘中年(還可能是不太漂亮的因而「電量」較低因而安全系數比較高的)女打字員——作者像是什麼也沒說,又像是說了很多,作者認為它是一部「濃縮」的長篇小說,也許並沒有自誇。
④ 微型小說讀後感800字左右! 急!!!!!!
老人與海讀後感
《老人與海》中,孤獨的老漁夫桑提亞哥已經不僅僅是條硬漢,他身上所體現的精神價值,完全是古希臘悲劇精神的現代回響。在《老人與海》中,海明威終於為他所鍾愛的硬漢找到了靈魂,這靈魂就是人類亘古不變的永恆價值。因此,在《老人與海》中,硬漢桑提亞哥的剛毅性格,已經成為小說的表面。通過桑提亞哥硬漢性格來禮贊人類的永恆價值,才成為小說的真正主題。《老人與海》中展現了哪些永恆的價值呢?
首先就是人的自信。
桑提亞哥連續出海八十四天了,一條魚也沒捕到。可是,「那雙眼睛啊,像海水一樣藍,是愉快的,毫不沮喪的。」原先跟隨桑提亞哥出海捕魚的小孩,談到他爸爸把他叫到別的船上去,說道:「他沒多大的自信。」「是的。」老頭兒說,「可是我們有,你說是不是?」
桑提亞哥的自信是絕對自信,是不以環境變化而變化的自信,是不用與他人比較的自信。在桑提亞哥的生存哲學中,即使遭遇到了極點的背運,人也只能自信。
人活著,唯一能確定的必然,就是走向死亡。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必然的東西可以依靠。既然人是靠偶然活著的,那麼支撐人生存勇氣的,就只有自信了。如果喪失了自信,在持續那麼多天的背運之後,桑提亞哥還有勇氣和毅力出海捕魚嗎?因此人活著就必須自信,不自信是人消費不起的奢侈品。正因為桑提亞哥有著絕對自信,他對小孩被叫走,表示了完全的寬容和理解。在這里,海明威展現了自信與寬容之間的聯系。《老人與海》的主要篇幅,是描寫孤獨的老漁夫桑提亞哥,在茫茫大海上和大馬林魚和各種鯊魚糾纏、搏鬥了三天三夜的經歷。通過海明威淋漓盡致的描寫,我們充分感受到了桑提亞哥與命運作殊死抗爭的悲壯與崇高。老人最後拖回家的只是一副十八英尺長的魚的骨架,骨架上唯一完整的是魚頭和漂亮的魚尾巴。
從物質上來說,老人搏鬥了三天三夜的結果是失敗了;但從人的精神、從人的自信自尊,從人勇於和命運作竭盡全力的抗爭來說,桑提亞哥取得了勝利。
說到底,人的真正勝利也只能是精神的勝利。人在物質上無論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贏得我們崇高的敬意。而只有精神和氣魄的勝利,才使我們感動,才使我們和追隨老人的孩子一樣,為他的悲壯落淚。
⑤ 微型小說讀後感1.5百字
微型小說的讀後感,一定要寫小說內容背後的故事是怎麼樣的,
也就是說自己讀了之後,通過故事得到的啟發,故事的含義一定要寫出來。
或者說寫一下自己對小說中故事的看法,引到現實生活。
⑥ 感動中學生的100篇微型小說 讀後感
文章選擇都不錯,但有些過於陳舊,相類似的比較多。
⑦ 請推薦一些你認為最好的小小說/微型小說
《忘卻是最好的生存》
「叫我嵐嵐。」姑娘讓劉豐這么稱呼她。
「你喝點什麼?」
「來聽可樂吧,我喜歡它的顏色,與眾不同的顏色。」
劉豐打開冰箱,拿出一聽可樂,遞給深陷在沙發里的嵐嵐,自己拿了一聽啤酒。
「我喜歡與眾不同,我指與別人生活得不一樣,像你這樣出賣肉體的生活方式,與一般的女孩有天壤之別。」
「聽你的話好像我是自願選擇這種生活的,你為什麼不認為我是被迫的呢?比如說因為生活所迫,或是被流氓團伙所逼?」
「直覺告訴我你不是,你眼裡滿是興奮之色。淘金者發現金子時,眼裡流露出就像你這樣的光。」
「那作為你呢?是不是也和一般男人不一樣呀?不過,男人一慣比女人墮落。算了,我討厭比較,比來比去有什麼意思。」
「倒也是,當明白成熟是怎麼回事的時候,比較就是不成熟的表現,原諒我用『成熟』這詞,現在的人們彷彿不喜歡它,給人的是恰恰相反的『夾生飯』的感覺。小時候,我可愛跟人比了,沒個高低之分決不罷休。」劉豐自嘲地笑了笑。
嵐嵐優雅地指了指牆上劉豐的結婚照,岔開了話題:「我們就在這里作愛嗎?在你們夫妻結婚照下面雙人床上?看上去你妻子很可愛。」
劉豐和妻子穿著結婚禮服,相擁著站在照片里,臉上都流露出抑制不住的幸福和愛意。
「照片上的眼睛是看不見的。」
「男人總擅長欺騙自己。可我看得見,她會讓我不安的,我是說她會破壞我的情緒。你把它摘下吧。」
「想不到你有這么多顧忌,甚至還良心發現。好吧,就按你說的做,不能讓她影響我們。」劉豐並沒有把照片摘下來,而是找了一件外套蒙在上面,他妻子那雙美麗的大眼睛隨著消失了。
「我很愛我的妻子,她是我大學同學。」
「跟一個即將同床共枕的女人說這樣話,真滑稽。如果我沒猜錯的話,你是不是被她拋棄了?」
「不,我們彼此相愛,這幾天她到南方出差去了。我和她小學畢業時就有了好感。我們都是初戀。直到現在,我還沒有碰過其他女人。」
「那你為什麼要拿我破戒呢?趁她出差把這套房子獨自留給你的時候。」
劉豐回到了兩個月前一個深夜,他從夢中驚醒過來,做的什麼夢已經記不清了。妻子躺在身邊平靜地睡著,呼吸均勻緩慢。像今晚這樣,明月當空,月光漫過窗戶灑在妻子嬌美的臉上,劉豐被妻子的美麗驚呆了。就在此時,劉豐腦子里突然閃過一個疑問,像是被什麼力量硬塞進腦子里一般:為什麼是她而不是別的女人躺在自己的身旁,如此牢固地陪伴著他?
這個疑問一經產生,便強烈地折磨著劉豐,以至於再也無法入睡。
是愛情這個最偉大的答案?如果是的話,那麼和其他女人會不會有愛情?自己和妻子的愛情是註定唯一的嗎?它能不能阻止自己和其他女人的愛情?
是命運?那個如來佛的手掌所決定的?如果是的話,命運什麼時候以什麼方式顯示過它不可逆轉的安排的呢?
那麼為什麼疑問這個時候才出現?為什麼不是在初次看見她時,那觸電般的感受瞬間冒出來?為什麼非要與她戀愛?……
所有的疑問在劉豐的腦中飛來盪去,當太陽最終代替月亮的時候,疑問凝聚成了一個頑強的信念:必須讓一個女人替代她一夜,這樣,問題才會有答案。
「是的,一種頑強的信念使我把你——一個素不相識的女人領到這個房子里來。」
「所以,你就趁著她出差的時候找到了我,想不到你是第一次作嫖客。」
從嵐嵐進門坐在沙發上的一瞬間起,他心中原有強烈的對愛情背叛的自責就煙消雲散了。嵐嵐坐在沙發上的位置,正是平時妻子坐的地方。要是在平時,妻子下班回來,坐在那裡,劉豐會走過去坐在她的身旁,撫摩著她的肩,好好親熱一番。可嵐嵐坐在那裡,劉豐卻一點兒沒有愛撫她的慾望。情感忠實的妻子形象,在不知不覺中像章魚一樣牢牢地控制著劉豐的情感,而他以前卻是那樣漫不經心、一無所知。
「現在,即使你睡在我妻子的地方,床的左邊,她總是睡在左邊,我也不會和你作愛的,我不是嫖客。」
⑧ 《世界微型小說經典第一卷》讀後感600
這次,我看的是《世界微型小說經典第一卷》,總的感覺是學了不少道理。這也是為什麼么我喜愛微型小說的原因了,小故事,大道理嘛。不過,有一些,我不大明白作者到底想講什麼,可能是我思想上的深度性不夠。看來,以後,我還得多多鍛煉,多多思考。
《文人聚餐》是美國歐文的作品。講的主要是一次聚餐,來參加聚餐的嘉賓都是一些小作家,他們的名氣都不是很大。然而,一個不顯眼的作家卻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覺得這篇微型小說講的人生態度吧。因為那位作家依然淡定地過著自己的生活,做著自己的事。
《大衛的機遇》講的是大衛因為睡覺而錯失了幸運和險象。我覺得這篇小說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是人生道路上總是機遇和挑戰並存的,不要因為人生道路上失去的機遇而感到傷心,也不要因為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困難而放棄,因為不管怎麼樣,生活還得繼續。
《夜歸人》講的是一個丈夫把一大包的稅款拿回家並叫她的妻子看好,夜晚的時候,無論什麼人都不要放他進來,而且不要離開房子。妻子陰差陽錯地救了一名士兵,又剛好他的丈夫假扮盜賊回家偷竊,被打死了。看完這個故事,我覺得很唏噓,真是就像那句老話一樣——害人終害己。我覺得這個丈夫的死是活該。貪心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要是那個丈夫不那麼貪心,也不會走上那一條不歸路,被自己的計劃殺死。我覺得這篇微型小說的語言很好。特別是對婦人的描寫,都很到位。一開始就寫了,「年輕的婦人靜靜地站在窗檯前面,她像是盼望什麼似的,傾聽這屋外的動靜」,從這里可以看出,婦人的內心的不平靜,內心的激動,一個「靜靜地」,「傾聽」可以看出婦人對丈夫的愛,盼望著丈夫的歸來。
看微型小說,看的不是文字,而是道理。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寫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微型小說。
微型小說,我的最愛!
⑨ 胡永其的《微型小說佳作欣賞》讀後感600字
《心理罪》應該算一個吧,估計絕大多數都是沖著原著來的,當然,對這部劇大家也是褒貶不一。很多人會覺得主角光環過於嚴重,頭緒不明就破案了,推理過程不夠明了。但是我覺得原著粉可能更懂一些,作者本身就是犯罪心理學教授,他對破案的節奏把握的很好。不過在原著中表現出來的具體的線索比在電視劇中的多的多,看過原著的人看這部劇會更能跟得上節奏。劇情不用多說,雖然跟原著有些變動,但也還能看;值得一提的是畫面和配樂,部分鏡頭真的是不錯的,有一丟丟大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