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種小說好看嗎
Ⅰ 壞種電影觀後感
壞種電影觀後感
我看的是2018年上映的新版《壞種》,而早在1956年,就已經以《壞種》小說為參考,拍出來的懸疑電影,可以算是對經典的致敬吧。其實以青少年犯罪或反社會人格為題材的恐怖懸疑片已不再少數,比如《孤兒怨》(有不少致敬1956年《壞種》的鏡頭)、《沉默的羔羊》等這種能載入電影史冊的經典已經在眾多電影迷心中奠定了無法撼動的地位。
因為非常喜歡孤兒怨,所以看到有人連帶推薦這部電影就一直非常期待,前幾天終於找到了資源,可能是之前期望過高的原因,感覺並沒有很驚艷。小女孩演技雖然不錯,但是該片的劇情確實不是很能讓人滿意。
故事講述了一個陰郁惡毒的小女孩把周圍所有阻礙自己的人都殺死的故事。從最開始小女孩的同學得到了獎牌,小女孩覺得自己的東西被人搶走了,而因此為了奪回獎牌殺死小男孩,後來在老師知道小男孩最後見面的人是小女孩的時候又被小女孩安了一個馬蜂窩在老師車上,因此老師出車禍死了,之後家裡來了一個保姆,保姆對小女孩的父親有不一樣的感情,想要妄圖成為小女孩的繼母,並且保姆還知道了小女孩殺死了同學這件事情,所以小女孩下定決心放火燒死了保姆,而這一件件發生在周圍的事情終於引起了小女孩父親的注意,於是小女孩的父親盤問小女孩是否殺了這些人,小女孩也直言不諱告訴了父親。當然父親為了不讓小女孩坐牢就帶著小女孩去了湖邊小屋,而小女孩的父親發現小女孩根本就不會因此而變好,邪惡就像一顆種子在心中發芽再也不會減少和消除。
而事實證明小女孩果真是個沒有感情的冷血動物,發現自己的父親背叛自己以後,她果斷的想要殺死自己父親,而我也不是很明白為什麼她還給了自己父親一線生機,大概是還對自己的父親殘存一些感情吧,所以當時並沒有想要殺死他,而導致小女孩想要殺死父親的導火索是父親給小女孩的咖啡裡面下了葯,而這當然被小女孩知道了於是掉換了杯子,讓父親喝了下了葯的那杯咖啡。半夜小女孩來到父親房間想要用槍殺死他,而最後還是沒有成功,這大概是小女孩的一個計謀,所以馬上打電話給警察說自己父親想要殺死自己,請求幫助,小女孩馬上躲到了廁所,而父親還是破門而入了,這個場景與父親夢中場景及其相似唯一不同的就是最後死去。
最後,我還想提一下這部電影所涉及的另一個問題——青少年犯罪(可以參考電影《羈押》,我覺得其中的喬恩也有反社會人格,羅伯特好一點),以及關於青少年犯罪所受的刑法年期問題的爭議——青少年被過度保護,讓他們覺得自己只要未成年就不會坐牢的問題。
Ⅱ 斯蒂芬·金心中的小說史上十大惡人之一,你認識她嗎
斯蒂芬·金曾說,要我選「小說史上十大惡人」的話,《壞種》絕對榜上有名。」
2018版《壞種》把視角切換成了犯罪的兒童,對社會的批判意味更強,立意更高,但是劇情缺乏沖突,恐怖氛圍的營造也不夠,除卻大衛噩夢里的恐怖圖景,名場面乏善可陳,相較《孤兒怨》,差一大截,所以該片豆瓣評分僅有6.9。再者,劇本對艾瑪的過去挖掘不夠,如果通過閃回或者夢境、對話,更多地交代艾瑪沒有母愛的幼年時期,讓片子的邏輯更順,就更好了。
Ⅲ 壞種恐怖嗎
我看的是2018年上映的新版《壞種》,而早在1956年,就已經以《壞種》小說為參考,拍出來的懸疑電影,可以算是對經典的致敬吧。其實以青少年犯罪或反社會人格為題材的恐怖懸疑片已不再少數,比如《孤兒怨》(有不少致敬1956年《壞種》的鏡頭)、《沉默的羔羊》等這種能載入電影史冊的經典已經在眾多電影迷心中奠定了無法撼動的地位。
Ⅳ 求威廉·馬奇的《壞種》小說
文件已發送,如果滿期請及時採納,謝謝
Ⅳ 壞種的劇情簡介
劇情簡介
默夫雲·萊羅於1956年執導的經典文藝故事片,根據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一個因女兒的「可愛」而逐漸走向崩潰的家庭的故事。整個故事並不復雜,但卻可以讓人產生一種抓心撓肺的感覺,其中所蘊含的深層意思,頗值得大家深思!
克里斯汀似乎有著一個完美的家庭,「可愛」的女兒和體貼的丈夫,但是女兒種種難以置信的行為,使克里斯汀一直承受著不斷重演的噩夢的困擾。
女兒羅達是個很有禮貌的八歲小女孩,但是無論她要什麼總是不顧一切,甚至置別人的生死而不顧的去得到。對於女兒所犯罪行的痛心和對女兒的愛,讓她深深的感到痛苦,當她知曉女兒所犯下不可饒恕的錯誤後,克里斯汀徹底崩潰了…
作者簡介
威廉·馬奇(William March),原名威廉·愛德華·坎貝爾,1893年生於美國阿拉巴馬州的莫比爾市。1916年因第一次世界大戰應征入海軍,軍旅生涯結束時,他獲得了優異服務十字勛章、海軍十字勛章和法國十字軍功章。
戰後,馬奇為沃特曼船運公司工作,18年之久。1933年,他出版了第一部長篇小說《K連》,此書很大程度上基於他的戰時經歷。
他在德國工作時精神崩潰,返回紐約後在接下來的11年內寫了五本小說。這些書銷量並不特別好,然而,到1946年的時候,馬奇積累了足夠的信心,辭去工作,專心全職寫作。沒過多久,馬奇又遭遇了一次更加嚴重的精神崩潰,在南方的療養院里休整了六個月。
1950年,他遷至新奧爾良居住,過上了比紐約那種紛亂環境要靜謐和安寧許多的生活。1954年4月,《壞種》這部公認為他最佳作品的小說出版時,馬奇已經病重。1954年5月15日,他死於心臟病發作,未能享受此書獲得的巨大成功。
Ⅵ 壞種的同名小說
作者: (美)馬奇著,姚向輝譯
出 版 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9-1
字數: 130000
版次: 1
頁數: 212
印刷時間: 2009-9-1
開本: 大32開
印次: 1
紙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32749034
包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小說>> 偵探/懸疑/推理
定價:¥20.00 克里斯汀·潘馬克夫人有著一個完美的家庭,丈夫體貼,女兒乖巧。
然而,暴力,彷彿是人心深處的一粒壞種子。有時,它深藏不露,有時,又若隱若現;但無論如何,它都存在於某處,只待時機成熟。
那年夏季晚些時候,潘馬克夫人陷在深深的絕望中,她自知已無路可逃,無論周遭環境如何改變,都尋不到解決事端的方法······
要我選「小說史上十大惡人」的話,《壞種》絕對榜上有名。不過,電影可沒拍出原著的精髓······如果你想知道八歲的小孩能有多壞多冷血,那就讀一讀威廉·馬奇的這部小說吧。
——斯蒂芬·金
《紐約時報》年度最佳 暢銷百萬冊
同名電影榮獲美國奧斯卡4項大獎提名
百老匯經典名劇連演322場 折桂托尼獎最佳女主角
威廉·馬奇知道人類的恐懼和秘密都藏在哪個角落,這種天賦在《壞種》一書中得到了最佳展現。他創造了一部講述道德困惑和責任的頂尖小說,極為適合我們所處的這個年代。
——《紐約時報》
黑暗、獨特、駭人聽聞,威廉·馬奇這部令人拍案叫絕的新小說,是無可爭辯、技法上爐火純青的懸疑故事……這部小說註定要引發強烈反響,要引起激烈辯論,註定不會輕易受到遺忘。
——《紐約先驅論壇報》 威廉·馬奇(William March),原名威廉·愛德華·坎貝爾,1893年生於美國阿拉巴馬州的莫比爾市。1916年因第一次世界大戰應征入海軍,軍旅生涯結束時,他獲得了優異服務十字勛章、海軍十字勛章和法國十字軍功章。戰後,馬奇為沃特曼船運公司工作,18年之久。1933年,他出版了第一部長篇小說《K連》,此書很大程度上基於他的戰時經歷。他在德國工作時精神崩潰,返回紐約後在接下來的11年內寫了五本小說。這些書銷量並不特別好,然而,到1946年的時候,馬奇積累了足夠的信心,辭去工作,專心全職寫作。沒過多久,馬奇又遭遇了一次更加嚴重的精神崩潰,在南方的療養院里休整了六個月。1950年,他遷至新奧爾良居住,過上了比紐約那種紛亂環境要靜謐和安寧許多的生活。1954年4月,《壞種》這部公認為他最佳作品的小說出版時,馬奇已經病重。1954年5月15日,他死於心臟病發作,未能享受此書獲得的巨大成功。
Ⅶ 壞種怎麼樣
《壞種》是一本舊書了。是1954年出版的,也是作者威廉-馬奇唯一成功的作品。這本書篇幅不長,故事也不復雜,卻是一本徹底的好書。 《壞種》的主角是一個年輕的母親,丈夫隻身在外地工作,獨力照顧著一個八歲的女兒。這個女兒漂亮早熟、舉止得當,是每個鄰居心目中的完美孩子。然而,母親卻發現自己的女兒實際上是個善於撒謊、工於心計、缺乏道德感的人,竟然能夠為了佔有些小東西,冷血殺害老人和同學。面對這樣的女兒,母親內心充滿掙扎。是該將女兒交給警察,關進療養院,還是親手了斷她的生命? 在內心掙扎的過程中,母親遍尋各種案例和書籍,試圖找出女兒問題的來源和改善的方法。結果卻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在所有的案例中,有一個最為著名的女兇手,這個女兇手從小開始就被死亡圍繞著,父母兄弟在她幼時就先後死於非命。成年後,盡管過程緩慢,但是夫家的一干親戚也無一倖免地都撒手人寰。丈夫在繼承了大筆遺產後,也緊接著意外死亡了。由於這個女兇手始終表現著慈悲善良的一面,加上殺人手法又是如此地小心計劃和多變。所以一直到她身邊的一個女僕慘死後,女兇手的罪行才被世人知道。 在閱讀這個案例的過程中,一種熟悉的感覺不斷地襲上這個年輕母親的心頭。當她讀到那個女兇手在伏法前,砍死了她親生的幾個孩子,唯有最小的女兒得以倖免時,母親的幼時記憶終於被喚醒了。原來自己就是女兇手那個死裡逃生的小女兒,原來自己女兒的冷血無情都是自己的錯,是自己把這個邪惡的血統傳給了她。 在調查相關案例時,為了不讓別人知道真相,年輕母親謊稱自己是為了寫書而查資料的。想寫一本推理小說,內容是關於邪惡的女兒與無知的母親的故事。一個喜愛閱讀推理小說的圖書館員聽了她的故事大綱後,積極地和她探討故事應有的結局。這個圖書館員甚至召集一群同好投票決定最好的結局方式:無知的母親手刃邪惡的女兒,然後了斷自己的生命。盡管痛苦,年輕母親也知道這是自己唯一的選擇。她燒掉了所有寫給丈夫但未曾寄出的信,她希望丈夫永遠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她給女兒吃下大量的安眠葯,謊稱是必要的維生素。她用手槍射穿自己的腦袋,確保這邪惡的血脈就此斷絕。 一個始終關心這個母親的鄰居及時破門而入。女兒得救了。沒有一個人知道事情的真相,邪惡的血液將繼續活躍。 《壞種》的故事很簡單,並沒有太多的懸疑性。然而作者的筆觸卻是極為到位的。女兒盡管冷血,但從未露出邪惡的笑容,因為這種具有反社會人格的人,他們的邪惡來自於道德感的缺失,而不是像一般恐怖小說里的壞人那樣,能從做壞事上得到快感。母親盡管無知,但卻不愚蠢。做為一個和女兒朝夕相處的人,她是第一個發現自己女兒罪行的,也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女兒的問題是沒有可能改善的,自己必須採取行動阻止女兒的邪惡本性。作者沒有像大部分其他的恐怖小說作者那樣,為了襯托女兒的邪惡,母親就必須被描述成睜眼瞎子,愚昧地自欺欺人,看不見問題的存在,即使在鐵證如山的情況下,還以母愛的名義盲目保護自己的女兒。 對於結局的安排也是合情合理的。如果將女兒的罪行公布,丈夫的事業將毀於一旦,丈夫和自己也必須隱姓埋名,在茫茫人海中黯然地過完下半生。而且,女兒盡管邪惡,但並不是她的錯。她身上流淌的血液並不是她的選擇。要將一個八歲的女孩終身監禁牢中或療養院中,是一般母親所做不到的。我想,對於年輕母親最終的選擇,大多數人都會覺得可以理解。不過,在確認女兒已經氣絕前就飲彈自殺,是傻了點。
Ⅷ 有沒有有類似《壞種》的電影清單
《壞種》#壞種
真正的壞,不是在遭受不幸後扭曲人格,而是有的人,天生就是個壞蛋,一出生身體里就有壞蛋的種子。一個九歲還能被粉色椅子騙的小蘿莉,卻壞的能接二連三的殺人。本來看她對保姆說離她爸爸遠點兒,還以為爸爸會為她扭轉結局,結果最後......😫小蘿莉真的是把壞發揮的淋漓盡致!
🔹《尤倫卡》#尤倫卡
尤倫卡是一個智商發育異常的小蘿莉,為了給自己找一個合格的父親,她不擇手段的利用身邊的人,用純真的樣子去迷惑那些大人,把那些男人們的家人戀人都殺了,後來選中了男主,燒了他的家,重傷了他的女兒,然而這一切仍未結束... ...
🔹《孤兒怨》#孤兒怨
一個可愛的小女孩被一家四口領養,小女孩卻是成年女性假扮的,看上了自己的爸爸,勾引他不成把他殺了。同時還悶死了妨礙她的弟弟,撞死了修女。她是來自瘋人院的一名腦垂體缺陷的成年女性。手腕上戴著腕帶來遮住她拚命掙脫拘束衣的傷疤。化著妝戴著假牙套來掩蓋她的真實年齡。
🔹《第39號案件》#第39號案件
影片講述了一位社工拯救了一個被父母差點烤死的小女孩,全心幫助並暫時收養小女孩,爭取了她的監護權,後來發現事情的原委其實並不如自己當初所想的那樣簡單,小女孩也許並不像她所表現出來的那樣清白無辜...
🔹《捉迷藏》#捉迷藏
小女孩的媽媽死在滿是血泊的浴缸里,小女孩深受打擊,陷入了孤僻。為了讓女兒盡快走出陰霾,大衛帶著女兒搬到了鄉村。在這里,小女孩結識了她的新朋友—查理,他們一直在玩捉迷藏。可是除了她誰也不知道查理是誰,他似乎活在女兒的假象中,又似乎就遊走在他們周圍。 恐怖事件接二連三的發生,小女孩變得愈加神情恍惚,大衛漸漸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開始潛心記錄女兒的言行,希望阻止查理接近女兒。可是,查理究竟是誰?他藏在哪?
🔹《粉紅色高跟鞋》#粉紅色高跟鞋
性情溫順的眼科醫生善彩發現丈夫與人偷情,忍淚帶著女兒離開家住進一間破舊的房子,並租下一處地方欲開私人診所。 善彩的人生看似要得以改變,但一切不過是她刻意經營的假像,這假像又因一雙被她偶然拾於地鐵的被詛咒的粉紅色高跟鞋更加撲朔迷離:學跳芭蕾的女兒也被高跟鞋深深吸引,母女爭鞋時幾乎成敵人。這部電影也不算是小蘿莉主演,但是真的好可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