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書楊家將
1. 記得昨天聽書,說的是楊家將的故事,裡面有一回講楊六郎詐死,他的妻子為他送飯,後面跟著一個人,最後那
這是寇準背靴的故事
北宋時期,昏王無道,聽信讒言,陷害忠良,將忠心報國的楊延景元帥充軍雲南。而後奸臣王欽若陷害楊延昭,假傳聖旨賜其毒葯。楊延景獄中好友任堂輝不忍忠良遭害,喝下毒葯才使得楊延昭逃過一死。後來,楊府虛報楊延昭病死,假設靈堂,想自此回河東隱居。此時,遼軍進犯,邊疆告急。八賢王和天官寇準聽到楊延景的噩耗,心情十分沉痛,並為朝中失去披肝瀝膽的忠良而深感憂悒。於是,二人同往楊府弔唁。寇準在靈堂上看到楊延昭的兒子楊宗保不甚悲哀;又見到楊延昭的妻子柴郡主外面雖身著孝服裡面卻著紅裙;還聽到佘太君向八賢王奏本,舉家要回河東,心中頓生疑團,便以守靈為名留八賢王同在楊府。夜晚,寇準疑慮滿懷,難以入眠。這時,他忽然發現柴郡主來其窗外窺視後,提著籃子急忙向花園走去。寇準看穿其中有些蹊蹺,便尾隨柴郡主前往花園,柴郡主在黑夜中疾行,不小心摔了跤,籃子落在了地上。緊跟其後寇準也失驚跌倒,碰掉了紗帽,摔脫了靴子。寇準在尋找紗帽時,發現了籃子里的飯菜,並與尋找籃子的柴郡主碰在一起。寇準躲閃不及,又怕被柴郡主發現,便設法躲過了柴郡主。他為趕上柴郡主看個究竟,便背起靴子踉蹌跟蹤而去。寇準終於看到柴郡主將飯菜送進花廳,並聽到她與楊延昭在花廳里講話。這可樂壞了忠心為國的寇準,急忙趕回將此事報知八賢王。憂慮中的八賢王聽說楊延昭還在人世,十分驚喜。於是,君臣二人悄悄地來到花廳,設法見到了楊延昭。從此,世代忠良的楊家又重為國為民捍
2. 我想下載劉蘭芳所有評書
酷我音樂盒--我的應用--評書小說--劉蘭芳,搜索完成後,點擊全部下載。可以打包下載到你希望的電腦任何地方
3. 評書大師單田芳病逝,盤點:單老給人們留下了哪些回憶
單老每天陪我說故事
4. 70後80後小時候喜歡聽收音機的進來,可否說說你小時候聽過的電台節目
70後,80後小時候聽收音機都很正常了。有些60後也是聽收音機長大的。那個時候,每家都有七八個孩子,日子非常艱難。沒有新衣服穿,沒有好吃的。想吃餃子,豬肉得盼到過年。
小孩子沒有玩具,男孩子只有用木頭做的冰猴,去屯子大坑的冰面上,用鞭子抽著玩。女孩子就會踢口袋,口袋是媽媽用零碎布縫的,裝上谷糠或者沙子。到外邊去踢。
晚上,躺在被窩里,跟大人一起聽評書。那時,最出名的評書演員有劉蘭芳,單田方和田連元。劉蘭芳講的《岳飛傳》《楊家將》最受歡迎,每天都聽不夠。記得最愛聽的廣播劇是路遙的《人生》。後來就有張海迪身殘志堅的故事。聽完張海迪的廣播劇後,我都一集一集的用筆寫下來。
那時候記憶力好,每聽完一集,幾乎一字不落的寫下來。反復去看。被她的精神所感動。我後來自學寫作,跟小時候聽收音機有很大關系。那些自強不息的人物,他們身殘志堅的事跡,像刻在我的腦海一樣。讓我受用一生。
我是70後我小時候聽過的收音機裡面的節目是《小喇叭開始廣播了》爸爸愛聽相聲,我也跟著聽《三國演義》《岳飛傳》《楊家將》
我是70的,聽著收音機長大的,那陣兒也叫半導體.中、短波兩個頻率,最愛聽的就是劉蘭芳的《岳飛專》、《楊家將》……電影錄音剪輯,尤其是上影譯製片廠配音的電影錄音剪輯.那個時候廣播里幾乎沒有廣告,話劇、廣播劇、廣播小說都很好聽,少兒節目有《小喇叭》、《星星火炬》聽孫敬修、曹燦、康英老師講故事,最不喜歡聽的就是天氣預報,大段枯燥乏味的氣象數據讓人昏昏欲睡:「在某某海拔高度有一個低壓槽,」聽廣播是學說普通話最好的途徑,可惜沒有好好收聽學習英語講座。總之,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收音機給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這是現在任何電子產品都無法替代表!
小的時候聽過《夜幕下的哈爾濱》,還有一個《穆斯林的葬禮》,基本上都是晚上8:30 開始播放 , 再一個就是《小喇叭 》
因為那個時候也沒有什麼 娛樂 方式,聽收音機是唯一的一個與外界接觸的平台,還有是早上6:30的《新聞聯播》 , 還有一個邢質斌和羅京的《 午間半小時 》
那時候聽收音機好呀,聽收音機,還能學到知識,也不毀眼睛,而不像現在,我們與外界接觸方式全都是手機,眼睛不停地盯在屏幕上
對孩子來說,對眼睛肯定沒有好處呀,所以說現在為啥小孩兒們戴眼鏡多呀?正因為電子產品的大量的出現
雖然說信息時代,但是孩子們的視力卻一代代的在毀害著 ,影響著下一代的視力呀,這也是一個弊端
其實我們現在也挺懷念那個時候聽收音機的,然後走到哪 都有小收音機,最早的時候是可大塊兒的
再慢慢的是小一點兒的,到後來越發展越先進了之後呢,也幾乎跟五寸 手機的大小的尺寸啦
我是60後,念小學時家裡有台收音機。那時收音機就是獲取信息, 娛樂 生活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渠道,當時劉蘭芳講的評書《岳飛傳》在當時的哲盟台,還有白城台熱播,這些台信在我們家裡號不好時續時斷,得不停的轉動收音機的方向才能聽到,那時我一放學就打開收音機撥這兩個台聽《岳飛傳》聽完上我二姐(表姐)家給他們去講《岳飛傳》。這是30多年前的事了,後來電視淘汰了收音機,如今手機又淘汰了電視機,時代發展真快呀!
感謝您邀請我回答。我今年45歲了,說到聽電台真是有很多的記憶。小時候家裡有一台帶錄音機的收音機,忘記是什麼鴿牌的,機身特別長,其中收音機部分就有個二十多厘米,當時感覺體積蠻龐大的。因為年齡小,父親也不讓我們多聽,怕我和弟弟給弄壞。但是每到放假,爸爸就會給我和弟弟把電台的頻率調好,然後就去上班了。我和弟弟把作業做完後,每到固定的時段我們就會打開收音機,來收聽《小喇叭》。每每聽到小喇叭開始廣播了這句開播語,當時的興奮就想是吃了糖塊一樣。聽收音里的故事,陪伴我和弟弟渡過了多少個寒暑假,現在想起來都是滿滿幸福的回憶。我想70後的朋友在看了我這篇短文章後,也一定會勾起兒時的回憶吧,有什麼回憶我們一起來在評論區討論。
上小學的時候,父親給我買了一個寶燈牌收音機,兩節干電池可以用半年。那個時候聽收音機很少關注新聞,一般都是聽一些 娛樂 節目。最喜歡的欄目有中午的小說連播節目。在收音機里聽過袁闊成演播的《三國演義》,焦寶如播講的《水滸》,還聽過現在已經忘記了情節的許多廣播劇《皖南事變》《義和團》《星星草》《黑駿馬》……聽這些節目的時候往往有代入感,有時候就把自己設想成廣播劇中的主人公。感嘆於他們悲慘坎坷的命運,為他們的悲歡離合流下同情的眼淚。不管聽哪部節目聽到結束的時候,把收音機關上,總有種惆悵若失的感覺。
聽書聽廣播劇之外聽的最多的就是每周一歌,從每周一歌這個節目里,我知道了許多當時的當紅明星也知道了許多流傳甚廣的流行歌曲,並且自己也嘗試著學著哼唱。
還有個欄目,印象也比較深,就是河北廣播電台播出的《快樂的星期天》,記得那個主播的嗓子特別有魅力,叫嚴翔。那應該是最早的電台綜藝節目。嚴翔也應該是早期的主播之一。里邊節目豐富,有唱歌,有相聲小品。
收音機陪伴了我快樂的童年生活,收音機讓我童年的業餘生活變得豐富多彩,收音機給我提供了彌足珍貴的精神食糧。
我記得我家的收音機是美多牌的,那時就聽小喇叭開始廣播了,達滴達,還看過女跳水隊員,挺有意思的。家中還養一隻貓,好好玩了。
很小的時候喜歡守著收音機聽評書《岳家小將》聽得如痴如醉。
上大學時喜歡躺床上聽《深夜 情感 熱線》在別人的故事裡感悟人生。
現在開車時會聽聽路況信息。[呲牙]
出生在70年代,那個年代 娛樂 設施還比較少,收音機就成了普通百姓家中的 娛樂 寶貝,無論是聽歌曲聽戲曲聽評書聽新聞完全都靠收音機來完成,收音機成了家中的搶手貨。
記得是在上初中的時候,當時收音機正在播放單田芳的評書《岳飛傳》,聽了幾個回合後,感覺上了癮,每當中午放學鈴一響就趕緊跑步回家,然後拿起收音機就趕緊調到說評書那個頻道,有時候回去晚了,評書已經開始了,還得在重播的時候再聽一次,那時候的痴迷程度就像是現在玩手機一樣。而且一次不聽就感覺到睡不好覺,上學時還得問問同學聽了沒有,然後讓同學再敘述一下評書故事的情節。有時候,父親讓干農活還一邊幹活一邊聽收音機,如果不聽收音機評書,幹活時就會心裡老想著評書,感覺幹活都沒勁。
往往是聽了這個評書,再聽下一個評書。當時比較流行的就是《楊家將》、《岳飛傳》、《水滸傳》。當時說評書的名家有單田芳,袁闊成、劉蘭芳、田連元,他們的聲音各有千秋,十分有吸引力。整個初中時期就是伴著評書學完了學業。直道現在還記憶猶新,現在收音機普及了,有時候還是會打開收音機聽聽這些評書,直道現在聽起來還是如醉如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