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野圭吾寫的校園小說
㈠ 東野圭吾的校園推理小說有哪幾本
《放學後》《秘密》《白夜行》《以眨眼乾杯》《神探伽利略》《嫌疑人X的獻身》《預知夢》《湖畔》――願自秒懂網路。
求採納
㈡ 東野圭吾中學生三篇
這次我讀到的是東野圭吾先生的三篇中學生的推理小說:《小小惡作劇的故事》、《黑暗中的兩個人》和《舞女》。東野圭吾先生善於把握人性中的細微,讓一個一個聳人聽聞的案件自然而然地進展下去。
《小小惡作劇》其實一點也不好玩,是一個悲劇,然而悲劇引發的原因就是惡作劇。作者沒有故弄玄虛。這件事情折射的是男女戀愛之中女性的自由訴求。愛就愛了,不愛就不愛了,你不能強迫她說我喜歡,也不能強迫她說我不喜歡,道理是一樣的。但是結果真的讓人大跌眼鏡,這篇故事,我讀到五分之一左右猜到了一半的兇手,對自己的敏感能力還是不錯的,也許是CSI看多了的緣故,我優先考慮受害者親近的人。
《黑暗中的兩個人》,寫的比較惡心, 我看見開頭就猜到了兇手是誰,可是問題是過程好惡心的。我能理解敢愛敢恨,但是這種玩法真的讓我感覺不驚喜,很意外!當然,中學生的某些方面的心理,我也趁此機會窺見了一些。
《舞女》寫的略微青澀了一些,這個故事手法算不上高妙,我沒有看見過東野圭吾先生的創作時間表,感覺是早期作品,這篇作品,跟其他各篇相比,應該水平很低。當然作為中學生,也許他們的想法不像《聖女的救濟》那麼高妙,也許他們沒有神探伽利略的這種高超對手,但是創作本身,這個水平是降低東野平均分的。
中學時代,是愛情的懵懂期,萌動期,很多人生命的逝去,年輕的生命逝去,恰恰是因為愛這個遠望最美,嘗起來苦澀的東西。也許童年的美好,正是因為兩小無猜,也許青春期的美好,正是因為愛的產生和因為愛而造成青春的短暫,人到中年,回首看看,是誰讓讓臉上心上刻滿了滄桑,是愛,後悔嗎,不。其他的已經沒有答案。
2019年7月14日清晨,讀了三篇小說,寫了自己的一點人生感想。該去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