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免費聽書 » 古代人怎麼聽書

古代人怎麼聽書

發布時間: 2023-08-30 02:29:07

A. 古代在茶館說書的人需要有很大的學問嗎都說什麼

古代在茶館的說書人不需要多大的學問,但是有一點很重要,就是他們必須得懂得自己所說書裡面的學問。比如他要書說水滸傳這部書,那麼他就得要知道宋朝的事情,要不然底下的聽眾問他問題,那他可能就要被問住了。所以有關書里邊的知識學問他都要掌握的,那麼書以外的東西就沒必要掌握了。因為就算別的知識不知道也不會丟人的,因為說的不是他書裡面的事兒。

所以師傅主要是教徒弟這個,其實那些書我覺得背幾個月就能背出來。最主要的是要吸引人,要讓人愛上聽書。否則你自己講的挺歡實的,底下人根本不愛聽,那也沒有什麼用處。

B. 聽書文言文

1. 有沒有聽書軟體,文言文

推薦博聽網。

由於受眾和水平所限,現在並沒有專門面向古文或文言文的閱讀軟體。唯一靈活性比較高的只能由軟體為你閱讀,但是讀音、斷句和語氣並不能保證,特別是在對於古文來說、這幾點很重要的情況下。

博聽網是一個在線網站,專門發布有關古文的朗讀音頻,質量不能完全保證,但有這樣專攻古文的網站已是不易。

另一個方法是在普通的聽書軟體中搜索你需要的文言文音頻,但弊端就是會比較難找。至於這一方搏岩面比較優秀的軟體,推薦懶人聽書、喜馬拉雅聽書和酷我聽書。

2. 王冕聽書文言文

原文: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或牽牛來責蹊田,父怒撻之,已而復如初。母曰:「兒痴如此,曷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琅琅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見。安陽韓性聞而異之,錄為弟子,學遂為通儒。

作品譯文

王冕,諸暨人,七八歲時,其父要他在隴上放牛,他卻偷偷地溜進學舍聽學生們念書,聽了就默默記住,有時晚上回來竟忘了牽牛。有時會有人把牛牽回來,責備說踩了他的田, 他的父親生氣了,狠狠地用鞭子和棍子打他,完了還是不改。 他母親說:「兒子痴迷這樣,你為什麼不放任他呢?」王冕於是離開家,到寺廟旁居住,晚上就出來,在佛像的大腿上坐著,就著長明燈讀書,一直讀到天亮。佛像大多數是土造的,猙獰可怖,王冕雖然是小孩子,但他坦然得似什麼都不知道,一點也不怕。安陽的韓性聽說了,覺得他很奇異,便把他收作弟子,學習儒學,後來成為通曉儒學的人。

3. 聽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一種文體,míng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多見於青銅器,墓碑,石等載體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是用韻的,內容大多數簡短,特別是刻於器物上申鑒戒的銘文,銘文常由生活中一些小事上升到對生活的哲理性認識,言簡意賅,雅俗共賞。文字短小精悍卻構思精巧,內容樸素而義殲歲理深邃,形式活潑且易誦易記,對我們觀察生活、思考生活、表現生活有很大的啟示,很值得我們反復閱讀、玩味。銘不僅是古文字研究的內容;而且有著十分重要的史料價值,對歷史研究意義重大基改御.多記載當時君主的功過以及當時社會的方面如交易,律法,祭祀等

鑄、刻或寫在器物上記述生平、事跡或警誡自己的文字:銘刻。銘文。銘志。墓誌銘。座右銘。

在器物上刻字,表示紀念,永誌不忘:銘記。銘心。銘骨。銘諸肺腑(喻永記)。

中國古代用於銘刻的文字逐步形成的一種文體,如《文心雕龍》有《銘箴》篇。

C. 古代的人為什麼沒事兒了,就喜歡去茶館聽書

因為茶館是古代人為數不多可以娛樂的地方了,古代的人向來都喜歡文房四寶,喜歡讀書人,而茶館這個地方既可以聽別人講稀奇古怪的事情,又可以和志同道合的人相互探討,更是可以促進和街邊鄰居的關系,何樂而不為呢?


並且茶館絕對算是一個打聽消息的好去處,任何人如果想要了解一些信息,那麼最先去的可能就是茶館,先不說茶館里的小二每天要接觸多少客人,只要有心就能探聽到多少消息。再加上茶館裡面叔叔先生說的都是一些稀奇古怪之事,而自然會有人探討,那麼只要稍一打聽就能知道自己想要的消息。


D. 古代民間有沒有聽曲的地方

中國音樂有著悠久的歷史。由雲南元謀等地發現的古猿人化石可知,大約從 100萬年以前起,遠古的人類就已經在中國的土地上勞動、生息、繁衍。當最早的人類開始製造原始的工具和集體進行勞動的時候,原始的音樂便在他們的勞動節奏和勞動呼聲中萌發了幼芽。古代文獻中關於遠古音樂的傳說,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以某某氏為名的古樂,如朱襄氏之樂、陰康氏之樂、葛天氏之樂、伊耆氏之樂等;另一類是被尊為古代帝王的黃帝、顓頊、帝嚳、帝堯、帝舜和夏禹等時代的古樂。
相傳為堯、舜時代的「以麋置(冒)缶而鼓之……以致舞百獸」(《呂氏春秋》)和「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尚書?益稷》),實際就是人們在土鼓、石磬之類原始樂器的伴奏下模仿獸類形態的舞蹈,它是原始人類狩獵生活的反映,人們也從它得到鼓舞的力量。葛天氏之樂是「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呂氏春秋》),即舞者拿著牛尾巴,邊舞邊唱。所唱的 8首歌中,有《遂草木》、《奮五穀》、《總禽獸之極》等,就表現了人們盼望農牧業獲得好收成的心願。陰康氏之樂是在洪水為患,水道壅塞,「民氣郁閼而滯著,筋骨瑟縮不達」(《呂氏春秋》)的情況下用來作為「宣導」的一種樂舞。朱襄氏之樂則是在乾旱為災的時候用來招致「陰氣」的一種音樂。這些都是和原始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息息相關的。
中國古代宗教在音樂中也有所反映。如葛天氏之樂所唱的 8首歌中,開始兩首一為《載民》(意為始民),一為《玄鳥》(即燕,或說為鳳凰);前者含有祖先崇拜的意思,後者可能與圖騰崇拜有關。又如關於黃帝族有「黃帝氏以雲紀,故為雲師而雲名」(《左傳?昭公十七年》)之說,可見黃帝族是以雲為圖騰的部落。黃帝時的樂舞名為《雲門》,顓頊(傳說為黃帝之孫)時的樂舞名為《承雲》,顯然都和圖騰崇拜有關。至於朱襄氏之樂的「作為五弦瑟,以來陰氣」(《呂氏春秋》),伊耆氏之樂所唱歌詞「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奴隸制時代音樂所取得的成就,為中國古代音樂文化揭開了光輝的一頁,給以後音樂文化的發展打下了基礎,具有深遠的影響。

E. 古代的人總說「聽說」,他們都是從哪裡聽到的

古代的人沒有網路,不能像現代人一樣想知道什麼東西,直接去網上查一查就好,再加上第一時間網路都會把最新消息推送出來,所以現在的人想要了解消息是非常方便的,而古代的人一般都是怎麼知道消息的呢?為什麼古代的人經常用聽說這個詞來表示自己知道事情的來源。


其次就像我們現在談論八卦一樣,古代的人總有自己的朋友圈,或者說是有自己的家族,那個時候古人的宗族意識很強,大部分的消息都是流通的,所以一旦有什麼消息就會直接讓整個家族都知道,還有朋友之間的相聚或者說是吃飯,大家都會談論一些周圍的八卦,所以說古代人的聽說還可能是跟朋友和家人身邊聽來的。

熱點內容
2009小說排行榜言情霸道總裁 發布:2025-08-22 00:52:19 瀏覽:396
末日純愛重生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8-22 00:38:32 瀏覽:438
小說網站排行榜2018茗 發布:2025-08-22 00:31:10 瀏覽:265
小說私慾在線閱讀 發布:2025-08-22 00:26:04 瀏覽:701
西方玄幻言情小說推薦 發布:2025-08-22 00:20:10 瀏覽:565
女主是錢多多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8-22 00:20:08 瀏覽:714
女尊男卑小說完結女尊天下 發布:2025-08-22 00:19:21 瀏覽:258
穿越小說完結女主微盤 發布:2025-08-22 00:09:41 瀏覽:856
種馬女兵的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8-22 00:03:22 瀏覽:92
言情感人小說片段 發布:2025-08-21 23:56:42 瀏覽: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