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有聲聽書
① 朝花夕拾每篇概括
在我們的語文課本上, 名著導讀里有一本名為《朝花夕拾》 的書,我去書店買了一本,讀後深有感觸。
《朝花夕拾》中的白無常是一個具有人情味的鬼,他去勾魂時看到一位母親對著死去的孩子哭得很悲傷,他決定放她的孩子「還陽半刻」,可是就因為這一舉動被閻羅王打了四十大棒。魯迅先生還時不時加進幾句對現實所謂正人君子的諷刺。人們在廟會上,比較喜歡白無常,大都討厭黑無常。魯迅先生也比較喜歡白無常,他認為他「不但活潑而且詼諧」,而且單單渾身雪白這一點就能在各色鬼怪中十分扎眼,很有鶴立雞群之感。整篇文章都流露出作者對白無常的敬佩以及贊美之情。作者把閻羅王的昏庸和黑無常的可怕來與白無常作對比。突出了白無常的善心。
朝花夕拾》以優美的文字描寫了童年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快樂生活;以熱烈又深沉的感情回憶兒時到青年時期的生活;令人深思的故事,抨擊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展示給我們當時的中國社會景象。
② 朝花夕拾中的瑣記主要內容
《瑣記》——魯迅在這篇文章里主要回憶了自己離開紹興去南京求學的過程。作品描述了當時的江南水師學堂和礦務鐵路學堂的種種弊端和求知的艱難,批評了洋務派辦學的「烏煙瘴氣」。
作者記述了最初接觸進化論的興奮心情和不顧老輩反對,如飢如渴地閱讀《天演論》的情景,表現出探求真理的強烈慾望。
(2)朝花夕拾有聲聽書擴展閱讀
《朝花夕拾》寫的雖然是個人的生活經歷和心路歷程,是對親人和師友的緬懷、眷念,但同時又超越於此而表現了一個特定歷史時代中國社會的面貌,提供了豐富、詳實的文獻資料。這是一般的回憶散文所不可企及的。
因為這些散文中習見的只是一些純屬個人的所謂家務事、兒女情,純屬個人的沉浮起落和情感波瀾;主人公彷彿置身於世外桃源,一點也看不到身外涌動的時代風雲和飄散的炮火硝煙。有些散文作品有助於了解某個時期一部分知識分子的心態,卻難以展示他們所生活的那個時代的整體面貌,《朝花夕拾》則與此不同。
由於作者具有遠大的志向和博大的襟懷,這就使作品顯示了抒寫個人遭遇與關注民族命運的緊密關聯,不僅展現了作者個人的足印也展示了一個歷史時代的行跡。
《朝花夕拾》是一本具有鮮明的個性色彩的散文集。這使它與同時期許多散文作家的作品明顯地區別開來。它具有一種適性任隋、灑脫不羈的風格,想說就說,想罵就罵,心中的種種愛憎悲歡,任其在筆下自然流瀉。
他將敘事、寫景、議論、抒情這幾種表現方法緊密地融合在一起,使筆底波瀾呈現出千變萬化的態勢。他在格式上不斷出新,使每一篇作品都具有不同的構架。他繼承了中國古代散文的簡約、嚴謹,又借鑒了西方散文的靈動、機趣,可謂博採眾長,為我所用,但又不為所囿,而是大膽超越,自成一體。
所有這些無不體現了他作為思想解放的先驅和藝術革新的旗手的特色,而且也正因為這樣,使《朝花夕拾》成為中國現代回憶散文的典範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