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人聽書活動領手錶
㈠ 能下載懶人聽書的智能手錶有哪些
這個忙的時候表就是盲人能聽出啞,聽不到呀。
㈡ 華為WATCH 3評測:長續航與智能原來可以兼得 | 鈦極客
華為WATCH 3
智能手錶這一品類已經出現了很多年,如果從使用場景來進行劃分,大致可以劃分為兩個大類,一類是主打「腕上智能」,包括Apple Watch以及努比亞推出過的α都是這個理念,盡量通過手錶的交互來代替手機。
另一類則是以 健康 、運動等屬性為核心的穿戴式配件,它主要是通過感測器進行輔助監測,對於信息的處理則主要是提醒為主,最終的事件處理能力還是要放到手機上,其中頌拓、佳明的產品算是運動監測做得更加極致,而華米 科技 等廠商則會兼顧一部分日常功能(比如NFC支付、公交卡)同時加入運動、 健康 監測。
僅以目前的電池技術和處理器技術而言,這兩種不同的設計思路帶來了日常體驗中的最大不同就是:續航。前者由於要兼顧流暢性與更多的功能,往往續航只有1~2天,後者則得益於向手機分散了大部分高強度算力應用使得輕度使用續航可以達到2周左右,專業的戶外智能手錶,還可以通過功能進一步閹割與太陽能充電技術的加入,達到最長60天的續航能力。
前不久發布的華為WATCH 3系列,則可以看作是華為基於HarmonyOS生態帶來的一款綜合性智能穿戴產品,它既具備Wi-Fi連接、eSIM通訊技術帶來的獨立信息處理能力,同時450mAh的電池容量也可以做到較長的續航時間。
曲面邊緣設計
此次華為WATCH 3外觀設計上基本延續了上代產品的風格,不過新推出的Pro版本將表盤進一步擴大至48mm,而鈦媒體此次拿到的46mm的華為WATCH 3光從尺寸方面確實與上代保持了高度一致,圓形表盤、橡膠表帶,從第一眼的外觀上來看,也與市面上的主流智能手錶產品的差異度不大。
左華為WATCH 3 右為華為WATCH GT
這里,鈦媒體還找來了一塊華為WATCH GT,可以看到兩者的表盤尺寸保持了一致,但是相比之下最新的華為WATCH 3由於正面採用的一體化玻璃覆蓋以及邊緣的3D弧度處理,讓整體外觀顯得一體性更強一些,視覺上也更加符合如今的流線型審美,同時弧形處理也縮小了表盤的視覺體積。
背面沒有金屬觸點
可旋轉的錶冠
為了結合全新設計的系統UI操作邏輯,此次華為WATCH 3將過去側邊的物理按壓按鍵改為全新的可按壓旋鈕+單獨按鍵的設計。可以旋轉的錶冠在系統中承擔了上下滾動、調節的作用,底部的按鍵則為自定義功能,默認為打開「鍛煉」應用。
心率監測
華為的智能穿戴系列產品也已經經過了多次迭代,從第一代產品發布開始,之後的每一代新品都在著重提升 健康 、運動監測方面的能力,從前期的心率、睡眠監測升級到後面的加入301醫院心臟 健康 研究、全天候血氧飽和度監測,可以說每一代的產品都是在通過硬體+演算法的升級對 健康 場景進行深挖。
氣壓監測
華為WATCH 3同樣如此,該產品內融合的感測器包括光學心率感測器、氣壓感測器、陀螺儀等等,而溫度感測器則是此次新加入的硬體。需要說明的是,它提供的僅僅是對於人體 健康 管理的判斷數據之一,而非醫用級的體溫數據,如果想要判斷自己是否發燒了,還是應該使用專門的體溫計測量體溫。
打開應用選擇界面
前面也提到,藉助Harmony OS2.0,華為WATCH 3具備和前代產品完全不同的界面設計,由於智能化功能的增多,傳統的列表式UI如果面對30個以上的應用,搜索效率會變得非常低。而在華為WATCH 3上,只需要按壓錶冠,就會進入一個平面式的應用界面,此時旋轉錶冠還會進行局部放大或者縮小。
豐富的應用數量
Harmony OS生態的另一個優勢則是完全自主的應用設計,過去在智能手錶領域最大的困境就在於沒有應用開發者願意為這塊小屏幕做應用適配,華為為此推出的開發者鼓勵計劃以及Harmony OS多平台協同的特性,也有望改善未來智能穿戴設備的應用生態問題。
航旅縱橫界面
目前,在手錶內的應用商店,已經可以看到很多應用的專門適配,比如墨跡天氣、同花順、航旅縱橫、懶人聽書等等。同時藉助手機的eSIM功能,這些應用的數據都可以得到實時的更新,比如航旅縱橫的航班信息就不需要打開手機查閱了,目前上面可以查看的信息包括航班起降時間、出發/到達地點、機型等等。
墨跡天氣
在這段時間的體驗當中,除了出差時會用到航旅縱橫,墨跡天氣和網路地圖也是常用的應用,其中墨跡天氣的顯示信息非常的完善,完全不用查看手機,而目前的網路地圖則更多的是與手機端APP的信息聯動,這樣在乘坐交通工具的時候也可以選擇不拿出手機,抬腕查看即可。
遙控拍照
華為還基於Harmony OS系統開發了一些與手機進行聯動的功能,比如手錶可以變成手機的「取景器」遠程遙控手機進行拍照,這在多人合影以及想拍一些趣味角度的時候就非常有用了。
語音助手
智能語音助手也成為了日常體驗中比較有趣的部分,通過手錶的麥克風和揚聲器硬體,除了長按喚醒還支持語音喚醒,這樣訂鬧鍾以及控制智能家居的操作都可以交給小藝來進行了。
運動 健康 APP界面
另外,通過幾代產品的發展,目前華為WATCH系列的表盤豐富程度在智能手錶領域內也算是頭部的水平,商城內提供了很多付費/免費的表盤可以選擇,同時很多表盤都支持對上面各個部分的顯示功能進行調節。
豐富的表盤
對於用戶而言,付費表盤的意義主要是彰顯個性化,與此同時,這也可以幫助平台吸引更多開發者加入到設計的生態當中,如果對此沒有過多要求,免費表盤的數量和質量也完全可以滿足日常所需。
心臟 健康 度檢測
在心率監測、血氧飽和度監測以及心臟 健康 度研究上,華為WATCH 3也進行了升級,硬體方面採用6合1透鏡LED發光晶元+多路收光設計。
手機端APP
同時具備TruSeen 4.5心率監測技術,支持24小時心率連續檢測和血氧飽和度實時檢測。手錶系統內還能找到專門的心臟 健康 研究APP,如果想要更加全面獲知數據也可以進入手機端的APP。
揚聲器
續航方面,在開啟通知、日常查看消息+心率監測+查看日常應用的情況下,基本上可以使用4~5天的時間,如果是全程開啟並連接Wi-Fi,頻繁的裝載/管理應用的話,基本也能夠做到1.5~2天的續航時間,對於一塊功能全面的智能手錶而言,已經算是很不錯的表現了。
作為Harmony OS智能穿戴系統的首發產品,華為WATCH 3在延續之前產品的設計基礎上,同時加強了應用生態和 健康 監測兩個場景的體驗感,在手錶系統內出現的華為應用商店,也為Harmony OS未來的應用擴展提供了無限的可能。
作為可以橫跨智慧屏、平板電腦、手機、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的全新系統生態,華為WATCH 3未來的發展前景被進一步打開。它既可以作為輕度出行場景的手機替代品,也可以作為家中智能家居場景的聯動工具,同時還能提供完善的 健康 、運動環節監測支持,這塊智能手錶正在向著更加全能的方向發展。
㈢ 蜻蜓FM需求分析
近年來移動音頻的熱度越來越高,音頻相較於視頻、文字媒體,脫離了視覺的束縛,更有利於用戶在碎片化時間解放眼睛和雙手,有更多的使用場景。從而受到了很多用戶的喜愛。
音頻相較於其他媒體,更加的注重內容。目前主流的移動音頻產品如蜻蜓fm,喜馬拉雅,荔枝fm,懶人聽書。都在利用自身的產品特色和優勢挖掘用戶、並保持著較高的用戶活躍度。變現方式不斷地更新迭代,產生更高的用戶粘性。
本文主要圍繞著蜻蜓fm進行用戶和運營的需求分析。
蜻蜓FM功能導圖
市場分析
用戶畫像
用戶需求分析
運營需求分析
功能導圖:
根據《2019年中國網路視聽發展研究報告》我們可以知道現在網路音頻用戶已經突破3億,並且在新一線城市的用戶使用率最高。目前移動電台處於成熟期,業務形態及商業模式成熟,品牌價值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自2012年以來,移動音頻用戶規模不斷加大,但自2014年以來用戶增長率不斷放緩。人口紅利已經消失,用戶規模趨於穩定。最大程度的留住用戶保持粘性並有效的提高商業變現能力是產品的主要目標。
蜻蜓fm在2011年率先開拓了互聯網移動音頻的市場,迅速聚合起國內外3000多家電台,靠著專業的生產內容,邀請電台主持人,KOL和自媒體人入駐平台。早期積攢了千萬級用戶。但是後來的喜馬拉雅,荔枝fm等音頻平台的崛起,競爭的加大,讓現蜻蜓fm略顯疲態。
隨著耳朵經濟的市場愈發成熟,用戶推崇高質量、精品化的音頻內容。主打PGC模式的蜻蜓在這一點上保證了用戶能高效的獲得有價值的信息,也是蜻蜓的優勢所在。但是,平台太過於入駐蜻蜓的頭部KOL,導致平台缺乏造血能力。賺錢的是大V,虧錢的是平台。相較於UGC模式的喜馬拉雅,去中心化的模式可以給平台降低成本,內容上也更加豐富多樣,可以迎合更多的人群。蜻蜓主打人文類節目也導致了相較於知識導向型節目更低的變現能力。用戶對精神娛樂付費的訴求沒有自我提升的訴求高,盈利能力有限。
蜻蜓的日均活躍人數在730萬左右,次月留存率68.3%。相比活躍人數喜馬拉雅少很多。但是次月留存率較高,這說明蜻蜓fm的用戶粘性更高。
商業變現的方式有直播、購買音頻、會員機制等等。根據艾瑞的數據的報告,市面上主流的音頻軟體的內容主要是播客、付費音頻、音頻直播、和有聲書。
隨著直播行業的興起,各大音頻軟體紛紛入場,其中,2016年是集中爆發期。根據艾瑞的數據,中國音頻直播用戶活躍度高,月均打賞在25-100元的佔59.2%。
蜻蜓FM在2016的集中爆發期部署直播領域。還推出推出3年10億現金扶持主播生態、「兩出一入」的國際化戰略,從源頭上扶植直播生態的發展。
在全場景化的趨勢下,移動電台主要採取兩種方式整合上下游資源:
-上游與版權商、大咖合作,打造平台優質內容、IP;
-下游與車企和智能音箱等軟體載體進行合作,意欲開拓車聯網市場,和智能音箱市場。拓寬內容分發渠道。
2020年三月,蜻蜓FM與小米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建立更加緊密的戰略協同關系,共同探索打造AIoT時代的智能音頻生態。希望未來依託小艾音箱,將有效的提高蜻蜓的品牌價值與用戶數量。
根據《2019年中國網路視聽發展研究報告》我們可以看出網路音頻用戶呈男性化,高學歷,城鎮化特徵。年齡分布主要是在20-50歲之間。新聞、音樂和有聲小說是用戶最喜愛的移動電台內容,分別佔比46.4%、38.6%和36.5%。此外,交通類音頻節目也頗受歡迎。
基於用戶動機的四個大類:金錢、精神娛樂、社交、進步。近年來,隨著社會競爭大力的增加,用戶的焦慮感激增,出於進步的動機,知識性的內容受到了用戶的青睞。
蜻蜓平台上的頭部KOL主打精神娛樂的內容,會錯失一大批知識導向型用戶群體。而知識導向型用戶是最願意為了內容付費的。原因在於知識付費節目會被用戶潛在的定義為「投資」,通過掌握知識技能能夠在後期的生活工作中得到回報。
男女比例:
57.1%:42.9%。
年齡分布:
主要是26-35歲的人群居多,19-25歲的人群其次。這可能與蜻蜓fm主打的專業內容相關,而19-35歲正是學習能力、對事物的好奇心最強的年齡段。
文化程度:
總體呈現高學歷狀態,核心用戶中本科學歷佔了32.6,其次是高中24.9,大學專科22.4%。
地域分布:
蜻蜓FM的用戶主要在中部和東部。並且核心用戶中有14.9%生活在一線城市,23.5%生活在新一線城市。
用戶的使用偏好:
消費能力:
蜻蜓FM的核心用戶月收入集中在3000-8000之間。這與年齡結構基本吻合。個人月均消費預算在1000-3000之間,這表示他們都有一定的消費能力,在對於高質量的音頻都付費能力。
蜻蜓的用戶群體大體可以分三大類,一類是聽眾;一類是主播;一類是頭部 KOL。聽眾的需求來自於在碎片化時間的場景;主播的需求在於通過在平台上以較低的成本,便捷的分享自己的音頻作品獲取一定的名聲和收益。頭部KOL的內容專業並且高質量,需要的是平台扶持力度和推廣。
根據上述蜻蜓FM的人群分布,我大致列出不同年齡群體的興趣內容。
對於19-25歲的學生: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如上下課、吃飯、課間、睡前。透過音頻平台進行進一步的學習、深造、獲取人生和職業的規劃等等。比如外語學習、技能培訓。
對於25-35歲上班族:上班族對於娛樂和職業發展的訴求高。並且金錢自由。對精品內容有強烈的需求。同時,有半數的用戶隨著家庭的組建,買房政策等資訊、對於孩子的教育等問題重視,需要有一些育兒類的節目以及針對孩子的兒童類節目。並且有極大地付費傾向。對於有車一族,還有收聽交通節目的需求。
對於35-50歲中產:時間相對寬裕,付費能力也更高。並且「老一輩」的人對於收音機的使用經歷會使他們對移動音頻節目有更強的適應性。所以用戶粘性也更高。他們對於高品質的商業財經、傳統文學、歷史等內容有較高的需求。同時,對於有車一族交通類的節目也是這部分用戶非常需要的。
能便攜高效的上傳作品
上傳後的運營管理需求
變現需求
社群管理需求
內容分發的需求
專業錄音棚
相關知識充電的需求
便攜高效的上傳作品
上傳後的運營管理需求
變現需求
社群管理需求
內容分發的需求
在蜻蜓的用戶使用感受中,開屏廣告是最能實現高用戶觸達的圖文互動廣告形式,其次是節目播放界面的貼片廣告。音頻廣告的較高的來源於節目冠名和主播的口播。針對這幾個廣告位的使用效果權重,可以極大地提高廣告宣傳效果。
用戶收聽設備逐漸豐富,蜻蜓FM逐漸構建全場景的生態環境。手記、平板電腦、pc電腦、車載收聽設備、智能音箱、智能手錶都是現在用戶會使用到的。逐步滲透到每一個收聽設備,對全場景營銷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性。蜻蜓fm與小米達成戰略合作是向智能音箱的一個很好的開始。未來與車企合作也是必不可少。
據悉,蜻蜓FM全場景生態月活躍用戶數達到1.3億,全年增長近30%,智能設備單日收聽總時長達2500萬小時,接入智能設備9000萬台,合作夥伴600家;主打開源化的蜻蜓FM音頻生態在各平台中內容收聽率、播放量及播放時長三大數據均居行業第一。
在蜻蜓FM的核心用戶中,用戶最喜愛的內容還是有聲書,佔比66%。音頻專輯其次,佔52%。推出更多高質量的有聲書、音頻專輯類節目有助於增加更高的用戶粘性。
用戶在碎片化的時間使用音頻軟體的時候,大部分情況是在工作或者學習的間隙中追求更進一步的滿足感,這種滿足可能是對於放鬆心情的滿足、對知識進步的滿足或者是最大化利用時間的滿足感,比如一心二用。所以,讓用戶感到滿足是提升用戶粘性的關鍵所在。
通過調研,我們可以統計出大概的用戶滿足度與需求度的關系。用戶在滿意度的上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這是蜻蜓fm後期可以提高的短板。並且,我們可以看出,蜻蜓FM的核心用戶在內容上的滿意度較高,但是在內容推薦機制上有欠缺。用戶如果在首頁上或者推送上看不見自己喜歡的節目,就會失去對產品的關注度。總體來說,蜻蜓的UGC模式保證了高質量的內容,受到了核心用戶的追捧。
在校大學生:
在校大學生的需求主要是打發空餘的課後時間。該類人群對於交友、二次元、校園主題、娛樂八卦、明星、溫柔動聽的聲音以及有趣味性的節目類型有較大的興趣。這類人群會為了好聽的聲音和喜歡的主播收聽節目,尋求情感共鳴。
蜻蜓FM在社交板塊還沒有進行布局,而相較於喜馬拉雅和荔枝FM已經開通發現板塊,給用戶推薦用戶感興趣的內容,增加用戶的使用時長和粘性。荔枝FM更開通話題榜,引導用戶參與討論,提高社區活性。並且通過熱門明星話題榜,通過明星的熱度吸引了大量追星用戶。
上班一族:
26-35歲之間的上班族除了自身興趣內容的需求,組件家庭之後擁有孩子。根據調研結果,親子家庭用戶給孩子播放兒童類音頻內容中,童話故事、兒歌、動畫有聲版和詩詞佔比最大。
對於需要撫養四歲以下孩子或是備孕狀態的女性群體,收聽育兒類節目主要是滿足獲取專業知識內容的需求。另外有收聽音頻放鬆心情擺脫壓力的需求。這類人群重點收聽外語、母嬰、情感、就育兒、教育、兒童類的節目的需求。
而對於有購房需求、准備買車以及有車的用戶,他們會固定收聽國家購房政策、科技類的科普性節目。評車、評書等相關內容也有很高的關注度。他們收聽音頻是為了滿足信息獲取、專業知識內容的獲取、感興趣的內容獲取的需求。另外,收聽交通類調頻FM也可以可以滿足在駕駛過程中利用碎片化時間的需求。
播放頁面或是積分商城可以推出兒童玩具、奶粉、兒童趣味書籍等產品。
隨著「知識付費」的興起,知識付費已經從自媒體變現模式滲透為互聯網行業的運營模式。知識付費一直存在爭議被認為是「忽悠」、「販賣焦慮」等等。越來越多的互聯網產品紛紛把知識付費作為進行平台與用戶之間深度運營的一種盈利模式,並根據產品所服務用戶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特色。而蜻蜓fm把在線音頻內容的知識付費節目作為會員精品或者單獨以欄目的形式進行售賣。
直播行業的興起,讓重視用戶進行打賞的付費場景也有較強的變現能力。
引入演算法推薦模式,在對於用戶數據全面標簽化基礎上,平台做到知識付費內容的「千人千面」能滿足用戶個性化內容消費需求,並且創造沉浸式體驗,讓知識付費的「信息」主動找到人,最終也能提升用戶購買精品內容、付費成為會員的成功率。往往在這樣的平台用戶規模大、流量高,能夠吸引優質內容生產者「薄利多銷」,降低知識普及的門檻。
推出類似電商平台的營銷優惠活動,釋放會員權益。刺激用戶消費。
另外,蜻蜓FM推出積分商城,利用積分抵扣優惠引導用戶購買內部商品,積分的獲取方式可以利用app簽到,收聽內容、做任務甚至是花錢購買等方式獲得。用戶操作方法多樣化。提高趣味性,增加用戶登錄使用時長、留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