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書背屍人
A. 關於春節、重陽、清明的傳說、來源、習俗及其發展等 急急急急啊
春節:
年獸的故事
臘月三十除夕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長的青面獠牙、尖角利爪,凶惡無比。年長年深居山中,每到除夕才下山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家家戶戶人們都離家躲避年獸的傷害,把這個稱為「過年」。
某年除夕,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人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到處一片匆忙恐慌景象,沒有人關心這乞討的老人,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婦包了餃子請老人吃,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為了報答老婦的好心,老人告訴她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要她穿紅衣,在門上張貼紅紙、點上紅燭,在院內燃燒竹子發出炸響。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發現村中燈火通明,它的雙眼被刺眼的紅色逼得睜不開,又聽到有人家傳來響亮的爆竹聲,於是渾身戰栗的逃走了。從此人們知道了趕走年的方法,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恭賀對方渡過了年獸的肆虐。後來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重陽節:
重陽節又稱登高節。在這一天,人們登高望遠,思念親人。正如詩中所說:「每逢佳節 倍思親。」那麼重陽節是怎麼來的呢?
原來,我國古代把九叫做「陽數」,農歷九月九日,兩九相重,都是陽數,因此稱為「重 陽」。重陽節來源於道教的一個神仙故事: 東漢時,汝南縣里有一個叫桓景的農村小夥子,父母雙全,妻子兒女一大家。日子雖然不算好,半菜半糧也能過得去。誰知不幸的事兒來了。汝河兩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戶戶都病倒了,屍首遍地沒人埋。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時候聽大人們說:「汝河裡住有一個瘟魔,每年都要出來到人間走走。它走到哪裡就把瘟疫帶到哪裡。桓景決心訪師求友學本領,戰瘟魔,為民除害。聽說東南山中住著一個名叫費長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裝,起程進山拜師學藝。
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晝夜地練開了。轉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到跟前說:「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你趕緊回鄉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父老登高避禍。」
桓景回到家鄉,召集鄉親。把大仙的話給大夥兒說了。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 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子每人分了一片,說這樣隨身帶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啄了一口,說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鄉親們安排 好,就帶著他的降妖青龍劍回到家裡,獨坐屋內,單等瘟魔來時交戰降妖。
不大一會兒,只聽汝河怒吼,怪風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來,穿過村莊,走千家串萬戶也不見一個人,忽然抬頭見人們都在高高的山上歡聚。它竄到山下,只覺得酒氣刺鼻,茱萸沖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裡走去。只見一個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聲向前撲去。桓景一見瘟魔撲來,急忙舞劍迎戰。鬥了幾個回合,瘟魔戰他不過,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聲把降妖青龍劍拋出,只見寶劍閃著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後,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們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的事,父傳子,子傳孫,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清明: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關於寒食,有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著個柳樹樹洞,洞里好象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於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以後,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佑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
此後,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麵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後,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B. 有聲小說app排行榜的前十名是哪些
有聲小說app排行榜的前十名有:懶人聽書、QQ閱讀、企鵝FM、咪咕閱讀、喜馬拉雅FM、氧氣聽書、蜻蜓FM聽書、掌閱聽書、酷聽聽書、快聽小說。
有聲小說的優點有節省時間,不會影響視力,閱讀量更大,攜帶更方便,一般可用電子書簽。節約用眼,緩解視力疲勞,同時能極大方便廣大的盲人朋友。
C. 明湖居聽書聲音描寫有哪些
接近尾聲時,聲音忽又揚起,如同湍急的流水,撞上了礁石後濺起的浪花;又如艦艇劃過海面後盪起的急流,沖到了那極高的地方;又似一條在崇山峻嶺間升空的飛龍,盤旋一陣後,向上急沖;隨後又力騁其千迴百折的精神,如一隻銀燕在時空的隧道里左右徘徊,最後直向上沖,一個「原」字出口,如同珍珠落下,擲地有聲。
在大自然里,許多事物能使人心曠神怡,比如聽一聽小蟲子、鳥兒們的歌曲,要知道,它們是大自然最好的歌唱家了。聽,那是黃鶯在歌唱,它像一位熟練的女高音,唱出婉轉柔和的曲子,令人不能不拍手叫好。那雄壯的聲音是誰哼唱的?哦,原來是一隻老鷹,它的聲音使人充滿了力量。「吱吱」,這只小蟲的聲音如音樂家拉的小提琴,雖然我不知道它的名字,但我肯定它是一位優秀的音樂家。「知了!」一聽這句話,就知道它是誰了,它是蟬,可是,難道它只會唱這首歌嗎?許多蟲、鳥的聲音在我耳朵里匯成了一手獨具特色的交響曲,它是多麼另人陶醉、著迷!
D. 誰介紹幾本盜墓小說看一下
《我當陰陽先生的那幾年》 《茅山後裔》《我和爺爺去捉鬼》
看起來的味道都和盜墓筆記、鬼吹燈一樣的味道,很實在的,很朴實的語言
強烈推薦茅山後裔,話說這些小說我都是聽有聲小說的,不是去看的,建議樓主手機下載個【懶人聽書】的軟體聽,很方便,我聽了三年了多了。
茅山後裔建議聽 周鐵葉欣版的,,
--------------------------------------------------------
這個是我回答別人,然後被採納的,雖然不是同盜墓題材,不過都是這種風格的,甚至連背景風格都是差不多的,特別是《茅山後裔》也是一個個歷險故事,建議用聽書的
E. 海底兩萬里第三十章中,尼摩船長做了什麼事情讓教授感到非常吃驚
《海底兩萬里》尼摩船長就是說他要穿越地中海,然後的話這個讓他非常的吃驚。
(5)聽書背屍人擴展閱讀:
《海底兩萬里》船員是因為意外而死,其中一名船員的死因是因為尼摩船長攻擊了一個軍艦,攻擊過程中發生碰撞,然後因為船桿斷裂砸中船員而身亡,還有一個船員被章魚捲走而死。
這部電影中主要講述的就是船長和他的船員們冒險的故事,在這部劇中,船長一直都是神秘的身份,沒有人知道他來自哪個地方,以及他主要是做什麼的,但是還是有一些船員願意跟著他冒險,主要是因為他可靠而且對人比較友善非常有頭腦。事情的起因是因為海上有著「海怪」的傳說,並且很多船隻都被「海怪」吃了,只能說是有去無返。為了出海的安全,也是為了應對觀眾的呼籲,他們選擇出海去逮捕這只海怪,結果就遇到了意外,只有船長和其他人死裡逃生跑了出來。
尼摩船長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1.尼摩船長是一個果敢冷靜,充滿智慧的人。在南極冒險的時候,發生了很多不可預料的事情,當穿行駛在冰上時,冰開始破裂,他憑借著自己豐富的經驗,冷靜下來,使船恢復了平衡。
2.是一位重感情的人,非常善良。當他的船員因為他沒有回來時,他非常的內疚,把一切的過錯都推到自己的身上,並且一直想念著自己的兄弟。
尼摩船長就是這樣一位善良,充滿智慧的人,不過他要是放下仇恨就更好了。這也告訴我們要學會朝前看,走出困境,面對更好的自己。
F. 你認為最好的十本末世小說有哪些
1、《餓鬼隨行》霄峰023
這是我看過寫實的喪屍小說,好看,不過有點難找。這個是群像文,並沒有傳統意義上的女主男主之分。
最近發現寶藏,在喜馬拉雅有聽書,播音的小哥哥感情充沛,很不錯。
2、《冬至日》穆成
如果有一天,喪屍突然來臨,而這一切,只是來自星空幾萬年前的陰謀。
這篇也是群像文。
這本挺寫實,很精彩,太愛這種文了。
這個小說和第一個餓鬼隨行是同類型的小說,非常寫實。
3、《大飢之年》張冉
最近看到的,很震撼。
不一樣的"喪屍"+不一樣的末日
如果有一天,地球上所有能提供蛋白質和能量的食物都消失了,而且也無法製造出來,那麼人類這個群體通過同類互食還能存在多久?人類文明還能否可持續的存在一段時間?本文的創意有類似之處:即當人類感染某種真菌後只能吃新鮮的肉類,地球會變得多麼可怕?
3、《末世之路人甲》貓咪小賤
末世來了,女主沒有重生沒有異能,只能在一邊干看著別的強者各種牛掰,她普通,庸碌,沒有特色,心裡也騷包地想當個瑪麗蘇可是奈何沒那個條件,金手指都在別人身上,可惜她是個路人甲連給主角當炮灰都算不上,這樣的人在末世又將怎麼生活呢
這本真的好看,女主一直很頑強的活著,從不矯揉造作。這個算是女頻類的末世小說,但是愛情不是主線,男主也並沒有太大的存在感。
4、《末世喪屍:逃生》花瑟
從喪屍起源開始講,很寫實,無異能,就是幾個人掙扎逃生。這個是主角團小說。
5、《末日營救》花瑟
正能量文案:拯救受困的人是我們的職責。 我們存在的意義不僅僅是挽救生命,更是全人類的希望。 就算世界毀滅,只要我們當中還有一個人活著。 這種希望必將延續。 如果不幸的是,我們都死了,那麼請你勇敢地成為我們當中的一員, 將希望之火傳遞下去,我代表二七分隊的所有已經在天國的隊員, 向你致敬
大致就是主角被軍人救了,然後陰差陽錯承擔了救人的責任,這個文也是寫實向。有一個男主?
6、《末日第九區》
這一本是設定未來,好壓抑,感覺看不到一點希望,也許也才是應該是末日文,大家艱難生存,對了,這一本已經完結了,總共58章左右。以一家人視角寫的。
7、《沒有鍾點的長假》
一個13人的露營旅行團在突發的磁暴現象後與外界失去聯系,旅行結束的日期過去了,他們被留在大山裡無人問津,無奈自尋出路,經歷凶險回到山外,卻發現外面的一切竟已天翻地覆。
8、《末世第十年》扶華
就是這一本小說入了末日小說的坑,扶華的文不用多說,都很有保障。這個主要是把重點放在末世發生10年後人類的生活
末世第十年,我還沒死,但莫名其妙生下了一個小怪物。(一個女人末世廢土生存,第一人稱慎入。)
10、《末日生存日記》
G. 如果沒時間讀書,可以試試聽書
讀書讀累了我就聽書,我常用的聽書軟體:喜馬拉雅、樊登讀書、微信聽書還有皮艇。
作為一個寶媽來說,時間是寶貴的,聽書可以解放雙手和保護眼睛。做家務的時候,可以隨時聽,比較輕松。
我利用所有的碎片時間,聽其他的管理類、成長類還有育兒的書籍。每天必聽的項目,像《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養育男孩》等都是「聽」完的。
最喜愛的就是早上起床的時候,聽一些殺人放火的案件,還沒睡醒時候,聽聽案件覺得挺刺激,中外綁架的、殺人的、分屍的……伴隨著撲朔迷離、離奇驚悚的情節,立馬就精神起來了。
聽真實案件可以了解人性惡的一面,真實的案例,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是怎麼被罪惡吞噬的。這些案件背後都隱藏著扭曲的慾望與貪婪的靈魂,有的犯罪份子就是這在一念之間,墜入無間地獄。讓人唏噓。
作為旁觀者的我很想了解犯罪的心理,反思自己有沒有平時遇到過類似的事和人,了解的越多越敬畏未知的生活,增強防範意識。
當然能閱讀的書盡量閱讀,如果你沒有時間讀書的話,不妨可以試試聽書,換一換口味有時候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