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閱讀推薦 » 林海林惜小說閱讀

林海林惜小說閱讀

發布時間: 2022-04-12 13:51:50

1. 《林海》主要內容

《林海》主要內容:

講述了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和作者的聯想,作者原來以為大興安嶺奇峰怪石,高不可攀, 等親眼見到了。大興安嶺他的美麗與建築一體叫人感到舒服。描繪了我國東北大興安嶺美麗的自然風光,介紹了大興安嶺為國家建設所作出的貢獻。

點明了人與山林的關系日益密切,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老舍先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以及對建設者的崇敬之意。表達了作者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

(1)林海林惜小說閱讀擴展閱讀

《林海》文學賞析:

這篇課文講了大興安嶺的景物及其在國計民生中的作用,表達了作者對大興安嶺由衷的喜愛之情。

大興安嶺的景物,先講"嶺"。"嶺"的主要特點是溫柔。

大興安嶺的嶺,卻"沒有一條使人想起'雲橫秦嶺'那種險句","每條嶺都是那麼溫柔","誰也不孤峰突起,盛氣凌人"。

"嶺"的另一個特點是連綿不斷,形態各異:"在疾駛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鍾頭,既看不完,也看不厭","這里的嶺的確很多,橫著的,順著的,高點兒的,矮點兒的,長點兒的,短點兒的"。

再講"林"。林的顯著特點就是像大海,因此稱之為林海。

"目之所及,哪裡都是綠的",突出了林海的一望無際和蒼翠碧綠。"群嶺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大片青松的邊沿閃動著白樺的銀裙",又"像海邊的浪花",進一步突出了林海的特點。

然後講"野花"。野花的特點是種類多。

"我是愛花的人,到這里我卻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兒來",可見野花的種類非常之多。最後,作者把大興安嶺比作一個溫柔、美麗的姑娘,這顯然是對大興安嶺景物的綜合,滲透著作者無限的喜愛之情。

游覽大興安嶺的感受,作者概括為四個字:親切、舒服。"親切、舒服",在課文中出現了三次。第一次是在寫作者親眼看到大興安嶺,並且走進原始森林,腳踩在積得幾尺厚的松針上,手摸到那些古樹時。

由於大興安嶺跟自己印象中的"奇峰怪石,高不可攀"的嶺截然不同,"每條嶺都是那麼溫柔",自然會使作者產生一種"親切、舒服"的感受。第二次是在描繪了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然後講由這些景物產生的聯想時。

大興安嶺的景物不僅可供人觀賞,它還為祖國建設提供了充足的資源。可見,大興安嶺的景物已同祖國建設結為一體,想到這些,作者覺得大興安嶺越看越可愛,心中自然感到親切、舒服。第三次是在參觀林場後。

參觀林場之後,"這種親切之感更加深厚了",這是因為在林場看到了"人與山的關系日益密切",人們不僅伐木取材,而且造林護苗,使林海萬古長青。

《林海》作者簡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筆名老舍。北京滿族正紅旗人,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文學家、戲劇家被稱為"人民藝術家"。由於文革期間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深夜,老舍含冤自沉於北京西北的太平湖。

2. 《林海》課文閱讀答案

這一段話作者通過描寫初次見到大興安嶺後內心的感受,寫出了大興安嶺的山嶺形態各異、溫柔平和、百看不厭的特點。表達了對大興安嶺的喜愛和嚮往之情。

3. 《林海 這篇文章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

老舍的《林海》這篇文章是按照:總—分—總的順序,來寫的。

1、第1自然段總寫:講剛進入這原始森林時的感受。

2、第2~6自然段分寫:從嶺、林、花三個方面講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先介紹嶺、林、花,再講由看到的景物產生的聯想。

3、第7自然段總寫:講參觀林場時的見聞感受。

原文選段:

我總以為大興安嶺奇峰怪石高不可攀。這回有機會看到它,並且走進原始森林,腳踩在積得幾尺厚的松針上,手摸到那些古木,才證實這個悅耳的名字是那樣親切與舒服。

大興安嶺這個「嶺」字,跟秦嶺的「嶺」大不一樣。這里的嶺的確很多,高點的,矮點的,長點的,短點的,橫著的,順著的,可是沒有一條使人想起「雲橫秦嶺」那種險境。多少條嶺啊,在疾駛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鍾頭,看也看不完,看也看不厭。

每條嶺都是那麼溫柔,雖然下自山腳,上至嶺頂,長滿了珍貴的林木,可是誰也不孤峰突起,盛氣凌人。

目之所及,哪裡都是綠的,的確是林海。群嶺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多少種綠顏色呀:深的,淺的,明的,暗的,綠得難以形容,恐怕只有畫家才能夠描繪出這么多的綠顏色來!

興安嶺上千般寶,第一應誇落葉松。是的,這里是落葉松的海洋。看,海邊上不是有些白色的浪花嗎?那是些俏麗的白樺,樹干是銀白色的。在陽光下,一片青松的邊沿,閃動著白樺的銀裙,不是像海邊上的浪花嗎?

兩山之間往往流動著清可見底的小河。河岸上有多少野花啊!我是愛花的人,到這里卻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兒來。興安嶺多麼會打扮自己呀:青松做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綉花鞋。

連樹與樹之間的空隙也不缺乏色彩:松影下開著各種小花,招來各色的小蝴蝶——它們很親熱地落在客人身上。花叢里還隱藏著珊瑚珠似的小紅豆,興安嶺中的酒廠所釀造的紅豆酒,就是用這些小野果釀成的,味道很好。

此文出自現代·老舍《林海》

(3)林海林惜小說閱讀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林海》是老舍寫作的一篇散文作品,這篇課文講了大興安嶺的景物及其在國計民生中的作用,表達了作者對大興安嶺由衷的喜愛之情。這篇課文講了大興安嶺的景物及其在國計民生中的作用,表達了作者對大興安嶺由衷的喜愛之情。

大興安嶺的景物,先講「嶺」。「嶺」的主要特點是溫柔。這一特點是通過同秦嶺的對比突出的。「孤峰突起」「盛氣凌人」「雲橫秦嶺」,都描寫了秦嶺的高大、突兀、險峻;

而大興安嶺的嶺,卻「沒有一條使人想起『雲橫秦嶺』那種險句」,「每條嶺都是那麼溫柔」,「誰也不孤峰突起,盛氣凌人」。

「嶺」的另一個特點是連綿不斷,形態各異:「在疾駛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鍾頭,既看不完,也看不厭」,「這里的嶺的確很多,橫著的,順著的,高點兒的,矮點兒的,長點兒的,短點兒的」。再講「林」。

林的顯著特點就是像大海,因此稱之為林海。「目之所及,哪裡都是綠的」,突出了林海的一望無際和蒼翠碧綠。「群嶺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大片青松的邊沿閃動著白樺的銀裙」,又「像海邊的浪花」,進一步突出了林海的特點。

然後講「野花」。野花的特點是種類多。「我是愛花的人,到這里我卻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兒來」,可見野花的種類非常之多。最後,作者把大興安嶺比作一個溫柔、美麗的姑娘,說它「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綉花鞋」,這顯然是對大興安嶺景物的綜合,滲透著作者無限的喜愛之情。

作者簡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筆名老舍。北京滿族正紅旗人,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文學家、戲劇家被稱為「人民藝術家」。1948年唱過黃梅戲,受到嚴鳳英的表揚。由於文革期間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深夜,老舍含冤自沉於北京西北的太平湖,享年67歲。

4. 林海的概括文

林海音
姓名
中文名稱: 林海音
又名: 林含英
性別: 女
生卒年: 1918—2001
國別: 中國
籍貫: 台灣省苗栗縣

林海音
(1918—2001)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祖籍台灣省苗栗縣,1918年出生於日本大阪。1921年隨父母回到台灣;1923年又隨全家遷居北京,並在北京城南定居下來。一直到1948年才同丈夫、孩子一同回到故鄉台灣。

林海音自幼在北京讀書,長大後曾就讀於女師,後進北京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畢業後,即進北京《世界日報》當記者,還曾當過編輯、圖書館館員。這些職業提供了廣泛的機會,使她能較深入地了解舊北京的社會風貌,為後來的小說創作提供了許多素材。她的成名之作小說《城南舊事》即取材於這段生活。1948年林海音同丈夫回到台灣後,即被剛創刊不久的《國語日報》聘為編輯。1951年《聯合日報》創刊,她被任為《聯合日報》副刊主編,她的丈夫為主筆。這一時期,她特別注意扶植和支持台灣的本土作家。如當時鍾理和的稿子經常被退,林海音卻常常使他的稿子重見天日。鍾理和死後,林海音還替他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書《雨》,接著他的長篇小說《笠山農場》也在《聯合日報》副刊上連載了。在主編《聯合日報》副刊時,林海音刊登了一首名叫《船》的詩,內容是敘述有一艘船在大海里飄了很久,最後飄到一個孤島上,金銀財寶慢慢用完了,於是陷在困苦之中。台灣當局認為這是影射蔣介石到台灣後的生活狀況,把作者抓了起來,林海音也因此不能再編副刊了。

1957午《文星雜志》創刊,林海音任編輯,同時又擔任世界新聞學校教員。1967年她創辦和主編了《純文學》月刊,直到1972年《純文學》停刊後,她又獨立負責純文學出版社,出版《純文學叢書》。

1976年11月4日,中文報業協會第九屆年會在香港富麗華酒店開幕,林海音以台灣代表團團員的身份出席,並發表演講。她後期從事兒童文學。

林海音的文學生涯發端甚早,始於北京,而這一切同她的家庭有密切的關系。林海音出身於書香門第,她的父親林煥文是優秀的愛國知識分子,早年受漢學的熏陶,後來又在「國語學校」師范部接受日本教育,精通日文,曾任教於台灣新埔公學,著名的日據時期的台灣作家吳濁流做過他的學生。後來林煥文遠渡重洋到日本經商,在那裡生下長女英子——林海音。以後又遷居北京,任郵政局課長。林煥文人緣好,又慷慨仗義,這對童年的林海音影響很大。

長大後林海音生活情趣廣泛,不計犧牲,勇挑重擔,慷慨助人,這些性格特點,可以說是承襲於父輩而發展於自身。由於父親早逝,面對生活和社會的重壓,林海音對社會的認識較之同齡人更成熟更深刻,所有這些都構成了她創作小說的動力和源泉。在北京時,林海音已開始了文學創作。1948年回到台灣後初期的一段時間,她撰寫了一些雜文和散文,大約是在1951年,林海音才真正走上作家的道路。她的作品十分豐富,包括小說、散文、雜文、評論、兒童讀物等多種體裁,而以小說創作為主。

林海音作為台灣老一代的作家,對台灣文學事業的貢獻集中表現在小說創作、培育新人和興辦刊物三個方面。關於興辦刊物,前面我們已經講過,她除了擔任新創辦刊物的編輯外,還親自創辦《純文學》月刊達五年之久,並以選擇作品質量高而享譽文壇,推薦並發表了許多優秀作家的作品。後來又創辦純文學出版社,其宗旨與《純文學》月刊相似,選書認真,注意質量,頗受讀者歡迎,至今仍是台灣有影響的文學出版社之一。在培育新人方面,林海音可謂為培育台灣文壇的一代新人傾注了心血,功績卓著。60年代以來台灣涌現出的許多文壇新秀,多受她的提攜和影響。這固然與她長期擔任報刊編輯有關,但更重要的是出自對文學事業的熱愛和對造就新人的熱情。台灣知名作家鍾理和的一生可概括為「生前筆耕,死後成名」,他默默筆耕一輩子,生前不為人們所知,而他的死後成名卻應歸功於包括林海音在內的幾位知音。林海音在《一些回憶》一文中曾說起這件事。鍾理和死後,其長子寫信給林海音,請求她能幫助出版其父的著作。林海音一口承擔下來,然後用募捐來的錢出版了鍾理和的作品《雨》,這時距死者祭日僅有百日;而死者的另一本書《笠山農場》也在其周年祭時出版了,完成了死者的最終遺願。林海音還如同當年扶植鍾理和那樣,以其在文學界的影響來提攜鍾鐵民,使鍾鐵民逐漸成長為台灣小說界的後起之秀。鍾氏父子從林海音那裡受益良多,而身受這種恩澤的又何止鍾氏父子呢?林海音從20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末,主要生活在北京,差不多整整30年。她的青少年時代的最美好時光都是在北京度過的,因此,她對北京很熟悉,對北京的感情十分深沉,在台灣也常稱北京是她的「第二故鄉」。也因此她的作品的故事背景多發生在北京,作者通過這些故事背景的描寫,給我們描繪出一幅幅古城北京的風俗畫和風景畫,從中流露出作者對昔日生活的眷戀和緬懷,以及熱愛國家民族的思想情感。1948年她回到台灣後,台灣的社會生活和鄉土習俗又注入到她的生活積累當中,她也因此寫了一些發生在台灣的人和事。總之,林海音的生活積累有兩個來源:一個來自舊北京,一個來自台灣。

林海音被大家所共知的作品是描寫舊北京社會風貌的小說《城南舊事》,它曾被搬上電影銀幕而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影片通過小姑娘英子的眼睛,描寫了當時北京形形色色和許許多多的人和事。通過看似狹小的描寫,卻反映了當時北京的整個歷史面貌,有極強的社會意義。林海音在《城南舊事》「後記」里說:「這幾年來,我陸續的完成了本書的這幾篇。它們的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寫著它們的時候,人物卻不斷涌現在我的眼前,斜著嘴笑的蘭姨娘,騎著小驢回老家的宋媽,不理我們小孩子的德先叔叔,椿樹胡同的瘋女人,井邊的小伴侶,藏在草堆里的小偷。」僅從這個簡單的人物羅列里就不難看出,作者雖然是書香門第出身的知識分子,但她小說里的人物卻不局限於這個狹小的范圍之內。她關心廣大的社會,擅長描寫形形色色的社會眾生相。她小說里的人物大都是市民階層的群相,而中心人物則是各種各樣的婦女。她致力於刻畫中國婦女的勤勞、賢達、溫柔、善良的美德,更擅於表現她們心靈的桎梏和命運的悲劇。誇張一點說,她的每一篇小說都離不開婦女的悲劇。有人對此評價說:「她的寫作大都是針對婦女問題。但她往往能從世界性婦女問題的症結,來思考今日台灣婦女的特殊遭遇,深度已達到超越女性的界限。如果把林海音看做老一輩女作家的靈魂性人物,那麼可以說,由於時代潮流的限制,她們較少反叛性,她們的控訴和抗議是溫和與微弱的。」林海音的小說內容大抵是童年回憶中的「城南舊事」,小說中或深或淺含有自傳的痕跡。但是它的境地並不是窄狹的,如同一切有成就的作家那樣,她的小說是以小見大,從《城南舊事》可以窺見時代風雲。因此,她的作品具有一定的認識價值和社會意義,對台灣文壇也有一定的影響。
參考資料:國家數字文化網

5. 老舍的《林海》閱讀題

你說的是哪一段我不知道,但根據整篇文章來說給你點答案以供參考;

這篇課文講了大興安嶺的景物及其在國計民生中的作用,表達了作者對大興安嶺由衷的喜愛之情。

嶺:數量多,樣式多
林:綠,多
花:顏色多,種類多

嶺的特點是溫柔

6. 《林海》作者是誰



應該是老舍

《林海》是我國著名作家、語言大師老舍先生寫的一篇優美散文。文中景麗、物美、情摯。讀後,令人不由得產生一種親切舒服的感覺。

景麗。老舍先生宛如一位技藝精湛的丹青妙手,在他的筆下,大興安嶺的山勢是「橫著的,順著的,高點兒的,矮點兒的,長點兒的,短點兒的……」綿延起伏,溫柔可親。他寫林海,工於調色,在他的調色板上,綠色是那樣變化無窮:「深的,淺的,明的,暗的,綠得難以形容。」特別是「在陽光下,大片青松的邊沿閃動著白樺的銀裙,不是像海邊的浪花嗎?」這一囊括比喻、擬人、反問三重修辭格的句式,簡直給我們描繪出一幅立體、絢麗的畫卷,使人感到一種說不出來的美。他寫花更具特色,你看:「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綉花鞋。」恰當的比擬,敏銳的觀察,繪聲繪色的描繪,美不勝收,妙不可言,怎不令人折服?

物美。作者從千山一碧、萬古長青的林海,聯想到廣廈、木材,直至日用傢具,「有多少省市用過這里的木材呀!」此句將大興安嶺同祖國各地緊緊聯系在一起,使人感到了它的存在,認識到它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所起的舉足輕重的作用,「親切、舒服」之感頓涌心頭。

情摯。通覽全文,字里行間處處流露出作者的一腔贊美之情。作者正是憑借這真摯的感情,謳歌了大興安嶺,謳歌了綠色寶庫——林海。他告訴我們,大興安嶺不僅是良材產地,也是科研基地。人們利用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給大興安嶺添上了新的景色,添上了愉快的勞動歌聲。」這說明人與山的關系日益密切。因此,作者情不自禁地聯想到「興國安邦」的意義,其結束句,既深化了文章的中心,又餘味無窮,耐人尋味。

由此可見,老舍筆下的林海,景麗、物美、情摯,構成了文章鮮明的特色,給人以清新、流暢、親切、舒服之感,其藝術魅力、感染力極深。

7. 林海(節選)閱讀題

1、青松白樺 它的美麗與建設結為一體,美得並不空洞。讓人心中感到親切、舒服。
2、

8. 《林海雪原》最新txt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OCSfFwSahvfjXEsCFp7fBA

提取碼: cs98

《林海雪原》描寫的是解放戰爭初期東北剿匪的戰斗。1946年冬天,東北民主聯軍一支小分隊,在團參謀長少劍波的率領下,深入林海雪原執行剿匪任務,偵察英雄楊子榮與威虎山座山雕匪幫鬥智斗勇。

《林海雪原》一直被視作「革命通俗小說」的典型代表,並被譽為「新的政治思想和傳統的表現形式互相結合」的光輝典範,它更是整個「十七年文學」發展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小說作品。

9. 《林海》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林海》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和作者的聯想,作者原來以為大興安嶺奇峰怪石,高不可攀, 等親眼見到了,大興安嶺他的美麗與建築一體叫人感到舒服。描繪了我國東北大興安嶺美麗的自然風光,介紹了大興安嶺為國家建設所作出的貢獻。

文章開頭講大興安嶺的景物,先講「嶺」。「嶺」的主要特點是溫柔。這一特點是通過同秦嶺的對比突出的。「孤峰突起」「盛氣凌人」「雲橫秦嶺」,都描寫了秦嶺的高大、突兀、險峻。

「嶺」的另一個特點是連綿不斷,形態各異:「在疾駛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鍾頭,既看不完,也看不厭」,「這里的嶺的確很多,橫著的,順著的,高點兒的,矮點兒的,長點兒的,短點兒的」。

再講「林」。林的顯著特點就是像大海,因此稱之為林海。「目之所及,哪裡都是綠的」,突出了林海的一望無際和蒼翠碧綠。「群嶺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大片青松的邊沿閃動著白樺的銀裙」,又「像海邊的浪花」,進一步突出了林海的特點。

《林海》這篇課文選自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內蒙風光》,是一篇散文作品,這篇課文講了大興安嶺的景物及其在國計民生中的作用,表達了作者對大興安嶺由衷的喜愛之情。

(9)林海林惜小說閱讀擴展閱讀

作者簡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筆名老舍。北京滿族正紅旗人,國現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

創作背景:

當時正是建國初期,全國人民在抗戰勝利,當家做主的喜悅之中,而國家建設也向著積極的方面發展。

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大興安嶺的美麗風光,抒發了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並由景展開聯想,贊美了大興安嶺在祖國經濟建設和政治穩定方面起到的巨大作用。

10. 主角叫林海的科幻小說求書名 主角是在垃圾星球長大的私生子 有個弟弟叫林吳 機甲類

星河貴族

熱點內容
青春校園小說甜文的軟體 發布:2025-07-14 14:22:07 瀏覽:171
求推薦一部超好看的網游小說 發布:2025-07-14 14:18:31 瀏覽:982
喜馬拉雅聽書有必要買嗎 發布:2025-07-14 14:14:27 瀏覽:462
2009言情完結小說排行 發布:2025-07-14 13:38:35 瀏覽:652
古風破案言情懸疑推理小說 發布:2025-07-14 13:38:02 瀏覽:77
將軍公主的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14 13:37:58 瀏覽:59
久99久精品視頻免費觀小說 發布:2025-07-14 13:34:55 瀏覽:747
好看的言情推理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14 13:29:50 瀏覽:926
明星欲女小說在線閱讀 發布:2025-07-14 13:23:50 瀏覽:595
愛你有晴天的小說在線閱讀 發布:2025-07-14 13:14:54 瀏覽: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