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子健小說閱讀答案
『壹』 《一隻驚天動地的蟲子》遲子建 閱讀 答案
①我對蟲子是不陌生的。小時候在菜園和森林中,見過形形色色的蟲子。我曾用樹枝挑著綠色的毛毛蟲去嚇唬比我年幼的孩子,曾經在菜園中捉了「花大姐」將它放到透明的玻璃瓶中,看它金紅色夾雜著黑色線條的光亮的「外衣」,曾經摳過樹縫中的蟲子,將它投到火里,品嘗它的滋味,想著啄木鳥喜歡吃的東西,一定甘美異常。至於在路上和田間匍匐著的螞蟻,我對它們更是無所顧忌,想踩死一隻就踩死一隻,彷彿蟲子是大自然中最低賤的生靈,踐踏它們是天經地義的。
②成年之後,我不拿蟲子惡作劇了,這並不是因為對它們有特別的憐惜之情,而是由於逐漸地把它們給淡忘了。
③然而去年的春節,我卻被一隻蟲子給深深地震撼了,這一年來,我從來沒有忘記過它,它就像一盞燈,在我心情最灰暗的時刻,送來一縷明媚的光。
④去年在故鄉,正月初一,我給供奉在廳堂的菩薩上了三炷香,然後席地而坐,聞著檀香的幽香,茫然地看著光亮的乳黃色的地板。地板乾乾凈凈的,看不到雜物和灰塵。突然,我的視野中出現了一個小黑點,開始我以為那是我穿的黑毛衣散落的絨球碎屑,可是,這小黑點漸漸地朝佛龕這側移動著,我意識到它可能是只蟲子。
⑤後來是一個電話讓我把目光又轉向室內。接完電話,我給供奉在廳堂的菩薩上了三炷香,然後席地而坐,聞著檀香的幽香,茫然地看著光亮的乳黃色的地板。地板乾乾凈凈的,看不到雜物和灰塵。突然,我的視野中出現了一個小黑點,開始我以為那是我穿的黑毛衣散落的絨球碎屑。可是,這小黑點漸漸地朝佛龕這側移動著,我意識到它可能是只蟲子。
⑥它果然就是一隻蟲子!我不知它從哪裡來,它比螞蟻還要小,通體的黑色,形似烏龜,有很多細密的觸角,背上有個鍋蓋形狀的黑殼,漆黑漆黑的。它爬起來姿態萬千,一會兒橫著走,一會兒豎著走,好像這地板是它的舞台,它在上面跳著多姿多彩的舞。當它快行進到佛龕的時候,它停住了腳步,似乎是聞到了奇異的香氣,顯得格外的好奇。它這一停,彷彿是一個指揮著千軍萬馬的將軍在醞釀著什麼重大決策。果然,它再次前行時就不那麼恣意妄為了,它一往無前地朝著佛龕進軍,轉眼之間,已經是兵臨城下,巍然站在了佛龕與地板的交界上。我以為它就此收兵了,誰料它只是在交界處略微停了停,就朝高高的佛龕爬去。在平面上爬行,它是那麼的得心應手,而朝著呈直角的佛龕爬,它的整個身子懸在空中,而且佛龕油著光亮的暗紅的油漆,不利於它攀登,它剛一上去,就栽了個跟斗。它最初的那一跌,讓我暗笑了一聲,想著它嘗到苦頭後一定會掉轉身子離開。然而它擺正身子後,又一次向著佛龕攀登。這回它比上次爬得高些,所以跌下時就比第一次要重,它在地板上四腳朝天地掙扎了一番,才使自己翻過身來。我以為它會接受教訓,掉頭而去了,誰料它重整旗鼓後選擇的又是攀登!佛龕上的香燃燒了近一半,在它的香氣下,一隻無名的黑殼蟲子一次一次地繼續它認定的旅程。它不屈不撓地爬,又循環往復地摔下來,可是它不懼疼痛,依然為它的目標而奮斗著。有一回,它已經爬了兩尺來高了,可最終還是摔了下來,它在地板上打滾,好久也翻不過身來,它的觸角亂抖著,像被狂風吹拂的野草。我便伸出一根手指,輕輕地幫它翻過身來,並且把它推到離佛龕遠些的地方。它看上去很憤怒,因為它被推到新地方後,是一路疾行又朝佛龕處走來,這次我的耳朵出現了幻覺,我分明聽見了萬馬奔騰的聲音,聽見了嘹亮的號角,我看見了一個偉大的戰士,一個身子小小卻背負著偉大夢想的英雄。它又朝佛龕爬上去了,也許是體力耗盡的緣故,它爬得還沒有先前高了,很快又被摔了下來。我不敢再看這只蟲子,比之它的頑強,我覺得慚愧,當它踉踉蹌蹌地又朝佛龕爬去的時候,我離開了廳堂,我想上天對我不薄,讓我在一瞬間看到了最壯麗的史詩。
⑦幾天之後,我在佛龕下的角落裡發現了一隻死去的蟲子。它是黑亮的,看上去很瘦小,我不知它是不是我看到的那隻蟲子。它的觸角殘破不堪,但它的背上的黑殼,卻依然那麼明亮。在單調而貧乏的白色天光下,這閃爍的黑色就是光明!
(選自遲子建散文集《假如魚也生有翅膀》稍有改動)
6、某文學期刊要做遲子建的專題,其中選擇了這篇文章,專欄記者為此采訪了遲子建。以下是記者的提問,假如你是遲子建,你將如何回答?(14分)
問題A:通常我們不會用「驚天動地」來形容一隻蟲子,而您用了,並且還把它作為文章題目。您是怎樣考慮的?(4分)
遲子建:
問題B:有讀者問,您在描繪這一隻蟲子前,花了很多筆墨,似嫌拖沓,對這一點您怎麼看?(4分)
遲子建:
問題C:這篇文章收錄在您的散文集《假如魚也生有翅膀》中,您說您比較喜歡這篇文章,那麼您覺得對「蟲子」的描繪,最成功或最得意的是哪一點?(6分)
遲子建:
7、專題刊登以後,讀者對文中「蟲子」的行為各有評說,該文學期刊就此做了一個網上調查,下面是網友們的觀點,你的想法呢,請你也寫一寫,並作適當的闡述。(6分)
1樓:對這一隻「驚天動地的蟲子」大家有什麼想法,一起談談吧。
2樓:一隻令人肅然起敬的蟲子,一隻令我自慚形穢的蟲子,一位令人敬愛的作家,她的筆尖給我們這個浮躁的時代指引著沉實的價值方向。
3樓:生活中這樣的蟲子太悲劇了,為什麼非要爬上去呢?蟲子的犧牲很無謂,平淡是真,驚天動地不是我們這些平凡人折騰得起的。
4樓:
(一)(20分)
6、A、用「驚天動地「這個詞我想表明兩個意思,一是蟲子雖小,雖然卑微(1分),但卻英勇執著,具有英雄氣概(1分);二是小蟲子的表現讓迷離中苦悶著,彷徨著的我(1分)感到慚愧,促我警醒(1分)。
【評分細則】分兩點回答,一方面蟲子自身的品質,一方面是對我的影響。各2分。在回答蟲子自身品質時,要點出它雖然小,雖然卑微,如果沒有扣1分;關於蟲子品質只要意思對即可得1分,詞語可以靈活,比如不懼挫折,不屈不撓,勇往直前,執著頑強、屢敗屢戰等等均可。
在回答蟲子對我的影響時,必須寫出當時我的狀態是迷離、苦悶、孤獨、彷徨的,如果沒有扣1分,同時要寫出蟲子給我「震撼」、「慚愧」、「警醒」等意思,給1分。
B、前五段,我寫的是對蟲子態度的變化和當時我的心境(2分),主要是為了給這一隻蟲子的出場作鋪墊,與下文這只蟲子對我的影響構成對比,有點先抑後揚的意思(2分)
【評分細則】分兩點回答,一要是寫出前五段的主要內容,只要寫出我對蟲子的態度變化即給2分;二是寫出鋪墊、對比、先抑後揚、欲揚先抑等意思,並稍化分析,2分。
C、開放題,寫出特點,並能夠聯系文章具體詞句加以闡釋,言之有理的可拿滿分6分。
[示例一]嗯,我是比較喜歡這篇文章,因為在「蟲子」身上傳遞出了我的一些想法。它在我眼裡,不僅是一隻蟲子,我想把它描繪成一個「將軍」、「英雄」、「戰士」,為此我用了很多「大詞「,用了很多擬人的筆法,比如」醞釀」、「一往無前」、「兵臨城下」、「巍然」等,塑造他面對困境時候冷靜執著勇敢的形象。(「用詞」特點)
[示例二]那隻「蟲子」實在給了我非常大的的震撼。它在平地上這樣自如,在爬佛龕時如此,可是它卻知難而進,不畏疼痛。文中第六小節,有好幾處用了「我以為」,是我當時真實的想法,我以為它會收兵,我以為它會離開,我以為它會掉頭而去,但是,它完全沒有按照我的想法去做,這種反差給了我非常深刻的印象,我在它面前顯得這樣軟弱。我想,我們是應該對自然界的生靈獻上我們的敬意的。(對比手法)
[示例三]我說過,作家的命脈在於「想像力」,所以普通人也許寫不具體這樣一隻蟲子,作家的責任就是動用我們手中的筆加以描繪,如在描寫外形時,在它恣意亂爬時。我希望通過我的描繪形象地展現這樣一隻有靈性有堅持的卑微生命。我喜歡它,也希望我的讀者能夠喜歡它。(修辭格特點)
【評分細則】本文描寫「蟲子」的手法,大致有「用詞」特點、修辭格特點(比喻、擬人),對比手法等。在寫到修辭格特點時,必須寫到擬人,比喻可寫可不寫。如果寫對比,則要求寫出「我以為」與它的實際行為之間的對比。以上幾點只要回答其中一點即可。如有另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自圓其說,也可視為一點。(2分)
必須聯系具體的文章加以闡釋,可以例舉詞語、句子,但必須寫出具體的表達效果。(2分)
必須以遲子建的口吻、腔調回答。(2分)
7、開放題,只要觀點鮮明,論據充分,論證有力,言之有理,即可拿到滿分6分。
[示例一]我認為蟲子是值得尊敬的。它在受到屢次挫折後還是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感動了我。在困難面前,在挫折面前,我們通常不敢嘗試,或者失敗之後一蹶不振、自怨自艾,但是蟲子完全沒有,它一次一次地向困難發起沖擊,雖然它最後失敗了,可是正如作者所說「這閃爍的黑色就是光明!」以後當我遇到困境時,我一定會想到這只蟲子,並以它自勉。
[示例二]我同意2樓觀點(頂2樓)。這只蟲子為了理想不懼危險,不屈不撓,百折不回的勇氣和精神在今天非常稀缺,非常值得我們學習。雖然它最後死了,但是這的精神卻昭示著作家,昭示著我。自然,它的追求看起來有些不切實際,它完全可以選擇過普通蟲子安逸的生活,但是它卻不滿足了,它做了自己平庸生活的叛徒,它的一次次努力,是對現狀的一次次反擊。我想,人類歷史中也正是由於這些蟲子的奮斗,才開辟出一條歷史進步的道路。我向它致敬,它的確是英雄、戰士。
[示例三]我同意3樓的觀點(頂3樓)。這只蟲子的精神看上去固然是值得贊美的,但它不免愚蠢。它只是受了佛龕上香氣的誘惑,就這樣百折不撓地想要爬上去。最後甚至失卻自己最寶貴的生命。它在追求之初就是盲目的,它在追求之中是固執的,它在追求之後是可悲的,。這種「驚天動地」有什麼意義和價值呢?認清自己的目標,做自己可能做到的事,才是正確的態度。
[示例四]我的觀點是,蟲子的行為,我們外人是沒有評價權利的。我們有什麼資格去評論別人的選擇呢?如果蟲子認為這樣的追求是快樂的,與其在平地上平淡地爬一生,不如奮起拼搏一次,即使遍體鱗傷也生死不顧,那麼它是幸福的,因為它實現了自己的心願;如果蟲子認為這樣的追求是無意義的,安樂地在平地之上過自己理想的人生,這也未嘗不是一種幸福。幸福在己,選擇在心。
【評分細則】觀點可以多元,上面提供的四個觀點分別是(1)困難中堅持的品性;(2)對現存生活狀態的勇敢反抗;(3)盲目追求是無價值的;(4)幸福與選擇是自己的事。如果還有其他觀點言之成理即可。(2分)
必須扣住文章進行論證,論據充分,有說服力。(2分)
語言清晰,表達清晰。(2分)
此題評分需要體現梯度:觀點鮮明,扣住文章,有說服力,表達完整,建議5—6分。
觀點比較鮮明,涉及文章評價較少或者雖能扣住文章,但表達有問題,建議3—4分。
『貳』 燃燒的月亮 遲子建閱讀答案
1.為下文寫春夜看到的月亮做鋪墊
2.開頭將太陽和月亮對比,突出月亮修行有道。同時,引出寫作對象月亮,為寫月亮做鋪墊。
3.那團月亮像一盞掛在樹梢的燈,不那麼明亮,看上去毛茸茸的,發出朦朧的光。那些還未發芽的樹,原本一派蕭瑟之氣,卻被月亮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一夜之間回春了。月亮沉在林地後,由燈的形態幻成篝火。
4.「沒有燃燒,就不會有灰燼;而灰燼是生命必不可少的養料。」
這句話里作者要表達的是人要勇於奉獻,用自己的付出甚至犧牲造福他人的主題.
人生因為付出而精彩,生活因為造福他人而美妙,像月亮一樣不會因為一次次地虧過,就不燃燒了
『叄』 遲子建《一滴水可以活多久》閱讀練習及答案
遲子建《一滴水可以活多久》閱讀練習及答案 一滴水可以活多久 遲子建
這滴水誕生於凌晨的一場大霧中。人們稱它為露珠,而她只把它當作一滴水來看待,它的的確確就是一滴水。最初發現它的人是這個七八歲的小女孩,她不是在玫瑰園中發現它的,而是為了放一隻羊去草地,在一片青草的葉脈上發現的。那時霧已散去,陽光在透明的空氣中飛舞。她低頭的一瞬發現了那滴水。它飽滿充盈,比珠子還要圓潤,陽光將它照得通體透亮。
她在斂聲屏氣地盯著這滴水看的時候,發現了一隻黑黑的眼睛,她的眼睛被水珠吸走了,這使她很驚訝。我有三隻眼睛,兩只在臉上,一隻在草葉上,她這樣對自己說。然而就在這時,她突然打了一個噴嚏,那柔軟的葉脈隨之一抖,那滴水骨碌一下便滑落了。她的第三隻眼睛也隨之消失了。她便蹲下身子尋找那滴水,她太難過了,因為在此之前她從未發現過如此美的事物。然而,那滴水卻是難以尋覓了。它去了哪裡了?它死了嗎? 後來她發現那滴水去了泥土裡,從此她便對泥土懷著深深的敬意。人們在那片草地上開了荒,種上了稻穀,當沉甸甸的糧食脫去了糠皮,在她的指間矜持地散發出成熟的微笑時,她確信她看見了那滴水。是那滴水滋養了金燦燦的稻穀,她在吃它們時,意識里便不停地閃現出凌晨葉脈上的那滴水,它盈盈欲動,晶瑩剔透。她吃著一滴水培育出來的稻穀一天天地長大了,有一個夏日的黃昏,她在蚊蚋的歌唱聲中發現自己成了一個女人。
她開始長高,發絲變得越來越光澤柔順。後來,她嫁給了一個種地的男人。她喜歡他的力氣,而他則依戀她的柔情。她怎麼會有這么濃的柔情呢?她俯在男人的肩頭老是有說不盡的話,後來她明白是那滴水給予了她柔情。不久,她生下了一個孩子,孩子在她的哺育下長大。後來,她又接二連三地生孩子,她漸漸地老了,她在下田時常常眼花,即使陰雨綿綿的天氣也覺得眼前陽光飛舞。她的子孫們卻像椴樹林一樣茁壯地成長起來。
她開始抱怨那滴水,你為什麼不再給予我青春、力量和柔情了呢?難道你真的死去了嗎?她步履蹣跚地走向童年時去過的那片草地,如今那裡已經是一片良田,入夜時田邊的水窪里蛙聲陣陣。再也不見碧綠的葉脈上那滴純美至極的水滴了,她傷感地落淚了。她的一滴淚水滑落到手上,她又看見了那滴水,瑩白圓潤,經久不衰。你還活著,活在我的心頭!她驚喜地對著那滴水說。 她的牙齒漸漸老化,咀嚼稻米時顯得吃力了。兒孫們跟她說話時要貼著她耳朵大聲地喊,即使這樣,她也只是聽個一知半解。她老眼昏花,她的男人看上去也畏畏縮縮,終日垂頭坐在門檻前的太陽底下,漠然而平靜地看著腳下的泥土。有一年的秋季,她的老伴死了,她嫌他比自己死得早,把她給丟下了,一滴眼淚也不肯給予他。然而埋葬他之後的一個深秋的月夜,她不知怎的格外想念他,想念他們的青春時光。她一個人拄著拐杖哆哆嗦嗦地來到河邊,對著河水哭她的伴侶。淚水落到河裡,河水彷彿被激盪得上漲了。她確信那滴水仍然持久地發揮著它的作用,如今那滴水幻化成淚水融入了大河。而她每天又都喝著河水,那滴水在她的周身循環著。
直到她衰老不堪即將辭世的時候,她的意識里只有一滴水的存在。當她處於彌留之際,兒孫們手忙腳亂地為她穿壽衣,用河水為她洗臉時,她的頭腦里也只有一滴水。那滴水濕潤地滾動在她的臉頰,為她敲響喪鍾。她彷彿聽到了叮當叮當的聲音。後來,她打了一個微弱的噴嚏,安詳地合上眼簾。那滴水隨之滑落在地,滲透到她辛勞一生的泥土裡。她不在了,而那滴水仍然活著。
她在過世後又變成了一個七八歲的小女孩。有一天凌晨大霧消散後,她來到一片草地,在碧綠的青草葉脈上發現了一顆露珠,確切地說是一滴水。她還看見了一隻黑亮的眼睛在水滴里閃閃爍爍,她相信她與一生中所感受到的最美的事物相逢了。(選自《遲子建散文精選》)
16.請仔細閱讀第一自然段兩處畫線的句子,分別說明作者這樣寫的意圖。 (4分)
17.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她」對「這滴水」的感情發生著變化,請結合全文分析。(5分) 18.讀完文章後你認為「這滴水」有什麼象徵意義?作者對「一滴水可以活多久」作出 了怎樣的回答? (6分)
答案: 16.(4分)本題考查考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義、品味語言的能力;能力層級D。
第一處畫線句子強調了小女孩發現「一滴水」的地點,體現了「一滴水」普通、平常的特 點,(1分)突出了這滴水的普遍象徵意義;(1分)第二處畫線句子寫出了「一滴水」充盈,圓
潤,透亮的特點,(1分)突出「一滴水」的美,為下文說它是「一生中所感受到的最美的事物」 埋下伏筆。(1分)
[4分。特點各2分;作用各2分。意思對即可。] 17.(5分)本題考查考生欣賞作品形象的能力;能力層級D。
「她」剛遇到這滴水時,覺得它充盈、圓潤、透亮,十分喜愛;(1點)那滴水滑落消失
「她」感到很難過;(1點)後來「她」很感激這滴水帶給她柔情;(1點)當她又看見了那滴水,
感到它還活著時,「她」感到驚喜;(1點)臨終時他「她」對「這滴水」念念不忘;(1點)最後,
當「她」又變成小女孩時,「她」高興地感到她與一生中所感受到的最美的事物相逢了。(1點)
[5分。答對4點即給滿分。] 18.(6分)本題考查考生發掘作品的意蘊的能力;能力層級F。 我認為「這滴水」就是生命的象徵。(2分)作者通過「一滴水」表達她對生命的看法是: 生命十分美好,(1分)人們要好好珍惜,好好度過屬於自己的一生;(1分)「生」與「死」不是截然分開的,生命永不停息,(1分)生命可以輪回(或生命永遠循環不會死去)的哲理。(1分)。
[6分。揭示象徵意義2分,作者作出的回答分4點給分,意思對即可,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給分。]
『肆』 遲子建寫得《泥濘》閱讀理解答案
泥濘誕生了跋涉者,它給忍辱負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給苦難者以和平和勇氣。一個偉大的民族需要泥濘的磨礪和鍛煉,它會使人的脊樑永遠不彎,使人在艱難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愛、博大和不可喪失,懂得祖國之於人的真正含義:當我們愛腳下的泥濘時,說明我們已經擁抱了一種精神。
『伍』 誰說春色不憂傷 遲子建 閱讀答案
誰說春色不憂傷
遲子建
①在我的故鄉,十月便入冬了。雪花是冬季的徽標,它一旦鑲嵌在大地上,意味其強悍的統治開始了。冬天裹挾著寒風,一吹就是半年,把人吹得臉頰通紅,口唇乾裂。
②被寒流折磨久了、被爐火烤得力氣弱了、被冬日單一蔬菜弄得食慾寡淡的人,誰不盼著春天呢春天的到來是最鋪張的,它的前奏和序幕拉得很長。三月中旬吧,就有它隱約的氣息了。連續幾個晴天後,正午時屋檐會傳來滴答滴答的水聲,那是春天的第一聲呼吸,屋頂的積雪開始融化了。人們看見活生生的水滴,眼裡泛著喜悅的光影。但別高興得太早,春天伸了一下舌頭,扮個鬼臉,就不見了。寒流的長鞭子又甩了出來,鞭打得人還不能脫下冬衣。人們眼巴巴地看著屋檐滴水時凝結的冰溜兒,就像望著脆弱的琴弦,不敢把動人的旋律彈奏。到了四月初,屋頂的積雪全然融化了,家家的白屋頂露出了本色,這時春天的腳步真的近了。雪花隱遁,天空由灰白變成淡藍,太陽蒼白的面龐有了暖色,河岸柳樹泛紅,林中向陽山坡的達子香花,羞答答地打骨朵了,人們飼養的家禽,開始在冬窩里頻頻伸展翅膀,想啄春天的第一口濕泥,做自己的口紅。這時的春天怎麼說呢,是到了婚日的盛裝的新娘,呼之欲出了!
③春天就是一個寶石庫,那裡綠翡翠最多。地上的草,林中的樹,園田的菜圃,呈現著一派嬌嫩的綠;山間原野的花兒,奼紫嫣紅,爭奇斗艷,藍的如寶石,紅的如瑪瑙,白的如珍珠,金黃的如琥珀。到了五月,春天波濤洶涌地來了,所有的生命都盪漾在它明媚的波濤里!
④但這樣的春色,也許過於尋常,並沒有烙印在我心靈深處。我對最美春色的記憶,居然與傷痛聯系在一起。也就是說,有兩個年份的春光,分別因身體和心靈的傷痛,而化為了化石,嵌在我骨頭縫里,無法忘懷。
⑤三十四年前在大興安嶺師專,春末時分,突患牙痛。有過牙痛經歷的人都知道,那種痛錐心刺骨,尤其是夜深它擾得你不能安眠時。記得我被牙痛連續折磨了兩晝夜,一天凌晨,天還沒亮,我實在忍耐不住,一個人悄悄穿衣起來,出了集體宿舍,走向校園西側的原野。那天有霧,我張開嘴,希望霧氣能像止痛散,發揮點作用。當我步出宿舍區,接近原野的時候,發現了一團黑乎乎的東西。走近一看,是台用於耕地的拖拉機!我想起白天時,曾望見它在原野上工作。拖拉機駕駛艙的門,居然一拉就開了。我像發現了一個古堡,興奮地跳上駕駛室。完全不懂駕駛技術的我,試圖開動它。我不知哪裡是油門剎車,雙腳亂踏,手撫在方向盤上,振振有詞地喊著前進前進,可拖拉機紋絲不動。但這絲毫沒有減淡我的熱情,我像對付一匹野馬似的,執意要馴服它,一直和它戰斗,直到霧氣野鬼似地在日出中魂飛魄散,我才大汗淋漓地休戰。太陽從背後升起來,照亮了我面前的原野。它的綠是那麼的鮮潤,就像一塊剛壓好的豆腐,只不過這是塊巨大的翡翠豆腐!這片觸目驚心的綠震撼了我,我跳下拖拉機。牙痛就在我奔向原野的時刻,突然止息了。病牙撤兵,整個身心都獲得了解放。我感恩地看著春天的原野,想著它蟄伏一冬,沖出牢籠後出落得如此動人,可我從未細心打量過它,辜負如此春色,實在不該。
⑥另一片記憶中的至美春色,是與2002年聯系在一起的。那年5月3日,愛人在歸鄉途中車禍罹難,我趕回故鄉奔喪。料理完喪事,回到塔河,正是新綠滿枝的時候。姐姐見我很少出門,有一天領著孩子,拉著我去堤壩走走。太陽已經很暖了,可走在土路上,我卻覺得脊背發涼。堤壩是我和愛人常去的地方,我們曾在河邊打水漂,采野花,看兩岸的山影、莊稼和牛羊。我走下堤壩,看到幾棵嫩綠的柳蒿芽,隨手采了,那是我和愛人喜歡吃的野菜,把它用開水焯了,蘸醬吃鮮美無比。我采了柳蒿芽,又看見了野花,白的,粉紅的,淡藍的,星星似的眨眼。我沒有採花,因為以往採回的野花,會放到床頭桌上,照亮兩個人的夢境。想著愛人與這樣的春色永別了,想著再無人為我采擷這大好春色,伴我入夢,我忍不住落淚了。「萬木皆春色,惟我枝頭淚」是我內心此刻最好的獨白。那天我怕姐姐看見我的淚,便朝茂密的柳樹叢走去。淚眼中的春色飛旋起來,像一朵一朵的雲,在人間與天堂之間綻放,那麼迷離,那麼凄美!四野寂靜,我聽見了自己的心跳聲。我想一顆依然能感受春光的心,無論怎樣悲傷,都不會使她的軀殼成為朽木。愛情的春光抽身離去,讓我成為無人點燃的殘燭,可生命的春光,依然閃爍!
⑦我最愛的詞人辛棄疾,曾寫過「春風不染白髭須」的名句。是啊,春風染綠了山,染紅了花,染藍了天,染白了雲,可它不能把我們的白須白發染黑,不能讓歲月之河倒流。但春風能染紅雙唇,能讓它像一朵永不凋零的花,吐露心語,在夜深時隔著時空,輕喚你曾愛過的人,問一聲:你還好吧 (2016-04-01文匯報)
17.第②段畫線句「春天的到來是最鋪張的」中「鋪張」是什麼意思?作者又是如何表現春天到來的鋪張的?結合文章內容完成下面表格。(3分)
鋪張: ▲
[來源:17教育網]
鋪張過程
18.賞析第③段畫線句「山間原野的花兒,奼紫嫣紅,爭奇斗艷,藍的如寶石,紅的如瑪瑙,白的如珍珠,金黃的如琥珀。」(3分)
▲
19.第④段文字在全文結構中有何作用?(3分)
▲
20.聯系題目「誰說春色不憂傷」,研讀第⑥段。我「憂傷」的原因是什麼?而我的「不憂傷」又是怎麼體現的?(3分)
▲
21.如何理解第⑦段畫線句?(4分)
「但春風能染紅雙唇,能讓它像一朵永不凋零的花,吐露心語,在夜深時隔著時空,輕喚你曾愛過的人,問一聲:你還好吧」
▲
17.(3分) 漫長而反復(它的前奏和序幕拉得很長)。(1分)①春天有隱約的氣息了(1分) ②春天波濤洶涌地來了(1分)
18.(3分) 運用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1分),把各種顏色的花分別比成寶石、瑪瑙、珍珠、琥珀,生動形象地表現了花兒顏色的艷麗(1分),表達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1分)。
19.(3分) 承起上文,收束對前文春色的描寫(1分),引出下文,對兩件與春色相關卻又讓我有著身體和心靈傷痛的事情的回憶(1分);與題目相呼應(點題)(1分)。
20.(3分) 憂傷的原因:失去丈夫。(1分)。不憂傷:我被美麗的春光感染,感受生命的美麗,鼓起生活的信心,重新勇敢面對生活(相信生命的春光可以依然閃爍)。(2分)
21.(4分) 贊美春風的美好,表達對春的喜愛和贊美(1分),表達對愛人深切的懷念(1分);巧妙的呼應和回答題目(1分),春風讓我感受生命美好,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1分)。
『陸』 聽海的心 遲子建閱讀答案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聽海的心
遲子建
十一年前,在愛爾蘭的都柏林海灣,我遇見一對特殊的看海人。
那該是一對母子吧?
一個鬍子拉碴、衣衫不整的中年男人,扶著一個穿黑袍的老嫗,從一輛破爛不堪的轎車下來,緩緩走向海灘。中年男人彎著腰,耷拉著腦袋,步態疲沓;老嫗則努力昂著頭,將身體拔得直直的,緩緩而行,一副庄嚴的姿態。
待他們走到近前,我發現老嫗原來是盲人!
海上波濤翻卷,鷗鳥盤旋,老嫗看不到這樣的景象,可她佇立海邊,與海水咫尺之遙,雙手抱拳,像個虔誠的教徒,祈禱似的望著大海。扶著她的男人,不時在她耳邊低語著什麼,她也不時回應著什麼。
從他們駕駛的汽車和衣著來看,他們是生活中窮苦的人。但大自然從來都不擯棄貧者,它會向所有愛它的人敞開懷抱。
在我眼裡,一個人的身體里埋 藏著好幾盞燈,照亮我們與這個世界的聯系 。我們的眼睛、耳朵、鼻子、舌頭和手,都是看不見的燈。眼睛是視覺之燈,耳朵是聽覺之燈,鼻子是嗅覺之燈,舌頭是味覺之燈,而手,是觸覺之燈。當一盞燈熄滅的時候,另外的燈,將會變得異常明亮!站在海邊的老嫗,她的視覺之燈熄滅了,但依賴聽覺,她依然能聽到大海的呼吸;依賴嗅覺,她仍能聞到大海的氣息;而她只要彎下腰來,掬一捧海灘的沙子,就能知道大海怎樣淘洗了歲月,她的觸覺之燈也依然是明媚的。
我相信那個老嫗感受到的大海,在那個靜謐的午後,比我們所有人都要強烈,因為她有一顆滄桑的聽海的心!
看來世上沒有什麼事物,能夠阻隔人與大自然最天然的親近感。
我熱愛大自然,因為自童年起,它就像搖籃一樣,與我緊緊相擁。
在故鄉的冬天,雪花靠著寒流,一開就是一冬!雪花落在樹上,樹就成了花樹了;雪花落在林地上,紅腦門的山雀就充當畫師,在雪地留下妖嬈的圖畫了;而雪花落在屋頂上,屋頂就戴上一頂白絨帽了!
在大雪紛飛的時令,我們喜歡偎在火爐旁,聽老人們講神話故事。故事中的人,是人,又是物;而故事中的物,是物,又是人!在故事中,一個僧人走在夕陽里,突然就化做彩雲了;而一條明澈的溪水,是一顆幽怨的少女靈魂化成的。山川草木和人,生死轉換,難解難分!聽過這樣的故事,我往往不敢睡覺,怕一覺醒來,自己成了一棵樹,或是一條河。雖然樹能招來美麗的鳥兒,河流里有色彩絢麗的魚,但我更愛家人,更愛我家中院子的狗!
當春風折斷了雪花的翅膀,冰封了一冬的河流就開了!雪化了,這樣的神話故事也就結束了。人們不必居於屋內,用故事打發長冬了。大家奔向森林,採集一切可食之物,野菜野果,木耳蘑菇,甚至花朵。一個在山裡長大的孩子,在用腳翻閱大自然的日歷時,認知了自然。我們知道採花時怎樣避開馬蜂的襲擊,又不掃它的興;知道去河岸采臭李子時,怎樣用鐮刀頭敲擊鐵桶,會趕走貪吃的熊;知道在遭遇蛇時,怎樣把它甩開;知道從山裡歸來時,萬一身上被蜱蟲附著,怎樣用燒紅的煙頭把它們燙跑。
熱愛大自然的人,一定會記得雷切爾·卡森的名字,她的不朽之作《寂靜的春天》,是這位偉大女性,滿懷悲憫地敲給這個越來越物質化的世界的晚鍾,她是環境保護的先驅者和實踐者。她的《驚奇之心》,像一座魔法小屋,吸引你走進,不忍離去。雷切爾·卡森曾說,假使她對仙女有影響力,她希望上帝賜給每個孩子以驚奇之心,而且終其一生都無法摧毀,能夠永遠有效對抗以後歲月中的倦怠和幻滅,擺脫一切虛偽的表象,不至於遠離我們內心的源泉。
雷切爾·卡森離開這個世界,整整半個世紀了,但她的作品帶來的潮汐,一直回盪在我們耳畔,讓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看一眼頭頂的月亮,讓我們能夠滿懷柔情,把一顆清晨的露珠當花朵來看待。看到她用樸素純凈的文字勾勒的那片緬因州的海,我驀然想起了在都柏林海灣相遇的那位看海的盲人老嫗,這兩個不同時空、不同地域的觀海者,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在我心中,她們同樣的清癯、內斂,同樣的驕傲和高貴!
雷切爾·卡森是大自然的修士,把芬芳採集,播撒給世人。所以她的音容失明於這個世界了,但她作品的光輝,從未落入黑暗之中。
我們在捧讀她著作的時候,依然能夠感受到,她那顆勃勃跳動的聽海的心!
< align=right>(選自《青年博覽》2017年第19期)
4.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文章開頭對母子動作神態做了精細描寫,以中年男人精神的萎靡來反襯盲人老嫗精神的昂揚,製造懸念,激發讀者強烈的好奇心,也凸顯了本文的主旨。
B.文章說「故事中的人,是人又是物;而故事中的物,是物又是人」,這一思想洋溢著「萬物有靈」的神秘氣息,給本文帶來了瑰麗的神話色彩,令人神往。
C.文章看似散漫,其實匠心獨運。從都柏林的海灣到作者故鄉的雪原,再到那片緬因州的海,文筆灑脫自如,而精神貫通,充分體現了現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徵。
D.文章語言華麗,綜合運用排比、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將詩性與智性有機融合,細膩而又張揚。
5.結合上下文,分析文中劃橫線句子的含意。(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以「聽海的心」為標題,有何作用
答案:
4.D(文章的語言是清新淡雅的,並不以華麗為重。「細膩而又張揚」錯,應該是「細膩而又深沉」。)
5.該句採用比喻(暗喻)的修辭方法,用「燈」來比喻人感悟燭照自然的各種身體感官,揭示出人與自然水乳交融的親密關系。(3分)無論是肉體的殘缺,物質生活的貧困,還是歲月中的倦怠和幻滅,塵世生活的虛偽表象,都無法阻斷人與自然的血肉聯系。(1分)只有擁有一顆滄桑的聽海的心,自然才會向我們敞開它的懷抱,從而展示它全部的瑰麗和神奇。(1分)
6.(1)「聽海的心」構成全文的行文線索,將母子、童年的「我」、美國環保先驅蕾切爾·卡森有機串聯起來,從而使文章首尾呼應,收放自如,一氣呵成。
(2)「聽海的心」有力揭示了散文的主旨,人只有用心感悟自然,聆聽自然的脈動,才能抗衡塵世生活的倦怠和幻滅,從而為人類的前行提供不竭的動力。同時也暗含著作者對物質至上的現代文明的痛苦反思,表現出作者重構人類精神家園的美好願望。
(3)「聽海的心」將「兩個不同時空、不同地域的觀海者」連接起來,塑造了盲人老嫗和蕾切爾·卡森這兩位女性形象,展現出「她們同樣的清癯、內斂,同樣的驕傲和高貴」,給讀者留下了十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答到和塑造人物有關即可)(6分。每點2分。)
『柒』 遲子建《春天是一點一點化開的》閱讀答案
.(6分)通過寫西子湖畔的春天,表明作者春天的渴望、喜愛之情;(2分)引出下文對北國春天的描寫;(2分)以杭州春天來得迅疾來襯托為下文描寫北國春天的姍姍來遲。(2分)12.(5分)立春時,霜花的形態由總是樹形變為團團簇簇;色彩逐漸變淡;四月初,消失後又偷偷隱現;四月底,徹底消失。(每點1分,答全四點得5分)13.(6分)比喻、擬人,(2分)將「草芽」比作「綉花針」並賦予人的動作行為,生動形象的表現了小草堅強、旺盛的生命力,(2分)表達了對春天到來的欣喜愛之情(2分)。14.(6分)北方春天來的非常遲緩,靠著堅忍、頑強,在霜花、殘雪慢慢融化後才到來的(3分);作者熱愛這樣北方的春天,從中體會到,只有克服重重困難挫折,一步一個腳印,才能取得人生的成功,成就明天的輝煌。(3分)
『捌』 遲子建的《龍眼與傘》的閱讀答案
21.第①段畫線句運用的修辭手法是 ,其表達效果是 。(3分)
22.第③-⑤段中「我」的心理狀態經歷了從「亢奮」→「 」→「 」的變化過程。(4分)
23.第⑧段中,「媽媽」「又抹眼淚」的原因是 。(3分)
24.作者「媽媽」「把陰晦留給自己」的具體表現是:(1)母親肚子默默地回家;(2) ;「把晴朗留給兒女」的具體表現是:(1) ;(2) 。(6分)
25.對本文主旨理解最恰當的一項是(4)
A.體現了母親樂觀開朗的個性。
B.贊美了母親的慈愛、寬容。
C.抒發了對母親的思念之情。
D.表現了母愛的無私、高尚。
26.作者寫了自己與母親之間的故事,為什麼還要寫劉老師的故事?結合全文,從解僱和內容兩個角度,說說你的看法。(80字左右)(8分)
【答案】
21、擬人 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了春雪飛舞的美態
22、亢奮 不快 羞愧
23、「我」的話語讓母親想起了剛才受到的委屈
24、母親獨自在家因委屈而默默流淚母親在大雪中為「我」送傘 為讓「我」的心情更好母親寧可自己受委屈
25、B
26、略
『玖』 遲子建小說的氣味閱讀答案
1、本文作者是一位很有成就的作家。從文章開頭看,作者提倡一種什麼樣的創作態度?
答:作者認為,創作需要一種沖動,是將胸中涌動著的表達慾望傾斜出來以獲得心靈的慰藉。
2、作者喜歡讀有氣味的小說,你認為作者在文中所說的「氣味」指的是什麼? 這種氣味是如何產生的?
答:(1)「氣味」就是小說中具有浪漫因子,使人讀後留有回味的餘地。
(2)這種氣味的產生主要與作家的個人情懷有關,其次又與個人的經歷、氣質、修養有關。
3、「所有作家都是具有浪漫氣息和憂愁氣息的人」,這說法符合文章的原意嗎?請說說理由。
答:不符合。
文章第三段說,「每一個優秀作家都是具有浪漫氣息和憂愁氣息的人。」可見,並非所有作家都具有浪漫氣息和憂愁氣息,只有優秀的作家才具備。
4、作者在文中說:「魯迅的小說是有氣味的,那是一股陰郁、硬朗而又散發著微咸氣息的氣味。」請你寫出一篇你在課內學過的魯迅的小說名稱,並寫出其中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個人物及其特點。
小說: 《故鄉》
人物:閏土
特點:閏土少年時天真活潑,聰明能幹;中年時善良卻又麻木。
5、聯系全文,說說文中第二段劃橫線的句子(透過漢字我能讀到它的血和肉,讀到它的靈魂。)怎樣理解,請你結合閱讀過的一篇小說作簡要的分析。
6、原文:
小說的味道
遲子建
從我開始寫作至今,大約有二十個年頭了。當初,我並不知道小說為何物,就雄赳赳氣昂昂地下筆寫了。之所以如此膽大包天,是因為我的胸中涌動著強烈的表達慾望,不吐不快。我想寫姥姥和舅舅,想寫菜園中的花朵和蝴蝶,想寫曾經威風凜凜、最終老眼昏花的大黃狗,想寫雪地上的漁火、白夜中不沉的太陽、森林河谷畔的小木屋,等等。所有這一切,都像層層疊疊的陰雲一樣壓迫著我,讓我透不過氣來。我只有將筆當作閃電來擊碎它們,才能獲得心靈上的安和慰藉。
那時的我不知道小說為何物,現在對它仍然是糊塗的。我想這種糊塗是愛的一種體現。我愛小說,所以不能給它一個確切的定義。這同愛一個人是一樣的,你能說你愛的僅僅是一個人的品質,而不是他(她)的眼神、姿態、服飾甚至是身體的氣味么? 我喜歡有氣味的小說,美學家們也許用的是「氣韻」這個詞。有氣味的小說,總是攜帶著浪漫的因子,使人讀後留有回味的餘地。所以,不管那作品是現實主義的,還是浪漫主義的,只要我從中讀出了氣味,我就喜歡。我喜歡《紅樓夢》中的「太虛幻境」,喜歡《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臨終時口中銜米致使七星不墜、敵方不敢貿然出兵的描寫,喜歡《西遊記》中那個能夠上天入地的孫悟空。讀外國小說,我也能讀出氣味,如《白鯨》《瓦爾登湖》《復活》《日瓦戈醫生》《包法利夫人》《拓荒記》等等。比較而言,我更加能夠從中國的小說中讀出氣味。透過漢字我能讀到它的血和肉,讀到它的靈魂。魯迅的小說是有氣味的,那是一股陰郁、硬朗而又散發著微咸氣息的氣味;沈從文的小說也是有氣味的,它是那種濕漉漉的、微苦中有甜味的氣味;張愛玲的小說也有氣味,那是一種具有滄桑感的溫和的氣味。我在對小說氣味的接納上,是一個好胃口的人。所有能夠把小說寫出氣味的作家,我都喜歡。我覺得上個世紀三十年代作家的小說氣味是濃郁而別致的,如郁達夫、柔石、蕭紅等等。而當代作家的作品似乎不那麼在乎氣味了。尤其是新時期以來的小說,我覺得最遺憾之處就在於很多人把小說與現實等同起來,削弱了其藝術上的浪漫成分,使小說成了宣傳政治口號或者推廣某項政策的代言人,這是對小說的強暴。其實作家對現實是應該警惕的,與之保有一段距離是沒有壞處的。以小說為標榜而來干其他的勾當,自然會使其塵垢滿面,使其喪失藝術的魅力。小說在這樣的人手裡無疑就成了垃圾箱。
小說的氣味是如何產生的呢?我想這與作家的個人情懷有很大關系。我相信每一個優秀作家都是具有浪漫氣息和憂愁氣息的人。浪漫氣息可以使一些看似平凡的事物獲得藝術上的提升,而憂愁之氣則會使作家在下筆時具有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從而使作品散發出獨特的韻味。當然,個人情懷又與一個人的經歷、氣質、修養息息相關。要想把這個問題說得全面和透徹,是我力所不能及的。
我在讀形形色色的小說的時候,感覺這些小說就是一道道菜,而我是一個食客。我不會像別人一樣看它們的內容決定取捨,或者在意哪一道菜出自名廚手下。我會一視同仁地對待它們,然後像狗一樣探著鼻子去嗅它們的氣味。能嗅出味道的,我就將其取來,反之,則棄之不顧。因為我相信,氣味是一道菜的精華。
『拾』 時間怎樣地行走 遲子建的閱讀答案
怎樣理解「它在清晨的曙,像一道明麗的雪線一樣刺痛了我的眼睛」在文中的含意?(4分)
【答案】梳下來的白發讓我感嘆時光飛逝,人生苦短。
15.文章是圍繞人的成長與對時間的感受來展開的,請梳理作者的思路。
【答案】作者以人生過程為線索,貫穿對時間的不同感悟:①小時候貪玩而痛恨時間的管束→②初中時漠視時間而不刻苦學習→③後來對時間麻木而無所作為→④十幾年前發現白發而感嘆時光飛逝時光飛逝→⑤現在明白應該和時間一起走過充實的人生。
16.文章描繪了「時間」的各種行走方式,請簡要概括
依次寫了時間在①鍾表中②生活中③生命中行走。
17.文章寫到「不朽」的「時間」「會在我們不知不覺間,引領著我們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請根據文意簡要分析作者對「人」和「時間」關系的觀點和態度。
作者認為時間並不是無情地拋棄我們,而是我們的情侶,伴隨我們走過一生。因此,我們應該熱愛、珍惜時間,讓生命在時間里充滿意義,綻放光彩。
13.簡要分析下面這個句子中「落寞」一詞的含義。(2分)
手錶里的時間也就因此顯得有些落寞。
寂寞、冷落(1分),寫時間的無奈,實際上是表現貪玩的我對時間的漠視(1分)。
14.簡要分析下面這個句子的修辭手法及表達效果。(3分)
我在梳頭時發現了一根白發,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麗的雪線一樣刺痛了我的眼睛。
採用比喻的修辭手法(1分),將梳下來的白發比做明麗的雪線,生動形象地體現出它帶給「我」以觸目驚心的強烈沖擊,讓「我」感嘆時光飛逝,人生苦短(2分)。
15.結合全文,概括作者在不同時間階段對時間的不同感受。(5分)
①小時候貪玩而痛恨時間的管束(覺得時間嚴厲、古板、神秘而又具有溫情,或對時間充滿崇拜與敬畏); ②初中時漠視時間而不刻苦學習(覺得時間少了些威嚴與氣勢);③後來對時間麻木因而無所作為(覺得時間非常富餘而肆意揮霍);④十幾年前發現白發而對時光飛逝有所警覺;⑤現在明白應該和時間一起走過充實的人生。
16.文章結尾寫道:「 只要我們在行走,時間就會行走。我們和時間是一對情侶,相依相偎著,不朽的它會在我們不知不覺間引領著我們一直走到地老天荒……」結合文意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3分)
時間並不是無情地拋棄我們,而是伴隨我們走過一生。因此我們應該熱愛時間,珍惜時間,讓有限的生命變得充實而美好。(要點:時間有情,珍惜時間,充實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