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漁鼓閱讀
① 沔陽漁鼓的記載
漁鼓淵源於唐宋道情(道士佈道所唱的歌曲)。沔陽漁鼓距今已有280多年歷史,據《中國音樂詞典》載:相傳清代乾隆年間(公元1736—1795年)傳入沔陽後衍變發展而成。清代嘉慶年間(公元1796—1820年)有著名漁鼓藝人皮思金、皮思銀、張洪顯、劉泡等四人,民間稱之為沔陽漁鼓中的「三根半筒子」。劉的技藝稍遜,故為「半根筒子」,皮氏兄弟大膽對漁鼓筒、簡板進行改革,並以漁鼓伴唱皮影戲,形成楚地特色的漁鼓皮影戲。後又產生了「沔陽漁鼓行會」。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前後,沔陽漁鼓皮影戲進入興盛時期,藝人在道情唱本中加進說詞,逐漸形成說用散白、唱用韻文的表現形式。這種散韻相間文體適合演唱中長篇書目。1911年前後,漁鼓曾與皮影戲合流,常為皮影戲伴唱。
沔陽漁鼓演唱的曲目,多是藝人據長篇傳奇、小說、寶卷故事改編而成。沔陽漁鼓藝人根據原故事即興說唱,這種演唱方式稱之為「浩水」,而二三漁鼓藝人坐唱的形式,則被稱為「打坐唱」。20世紀20年代,沔陽及其周邊縣市的茶館、酒樓都有沔陽漁鼓藝人演唱。1931年後,沔陽漁鼓流傳到武漢、宜昌、沙市、黃石、鄂城等地,其影響逐步擴大 。至1940年前後,盛行於鄂中江漢平原地區。
1952年以後獲得進一步發展,除繼續為燈影戲伴唱以外,又恢復了獨立的說唱形式。1958年,沔陽漁鼓參加全國曲藝會演,皮影藝人龔本槐、胡桃芝演唱的《造車記》被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錄音製成唱片,向全國播放。由於沔陽漁鼓好唱,好聽,深受群眾喜愛,1958年底,由湖北省音樂協會正式改名為湖北漁鼓,全省各地普遍傳唱 。沔陽漁鼓藝人周忠全、黃玉堂、李海林、李福林、榮廷清紮根在武漢,成為沔陽漁鼓(後湖北道情)的曲藝家。
② 傳承歷史文化的澧卅漁鼓怎樣操作才能搜索到
澧州漁鼓又名道情、乓乓,是一門以唱為主,兼有說白的曲藝演唱藝術,流行於澧水流域及湘鄂邊境的廣大地區。據考起源於道教音樂(新經韻)在全國民間的流布而形成。依傳承情況來看可追溯到200多年以前。其道具為漁鼓筒一個,簽子一根,雲牙板一付(三塊),小鑔一隻,蓋方一塊,原以歷史故事、武俠小說為題材,勸世度人為主旨,現已形成了以「澧州官話」為體系的四大流派,即東腔、南板、西調、北路。
澧州漁鼓清朝中期以前的狀況現已無文字可查。據藝人相傳在落第秀才蘇金福(1779-1842年)的努力下,在規範文字、規范唱本、設計唱腔方面有了跨越式的發展,為今天的漁鼓奠定了基礎。清末民初,湖南經濟凋敝,一些漁鼓藝人為了謀生,在許多落第文人的幫助下,借鑒花鼓戲、荊河戲的演唱方法,使漁鼓唱腔一流、二流、三流等不同板式的變化更加豐富~
③ 八仙過海的八仙是怎麼排名的
八仙過海中的八仙,實力排名是怎麼樣的?排名是:鐵拐李、漢鍾離、呂洞賓、張果老、曹國舅、韓湘子、藍采和、何仙姑。
何仙姑:據說成仙後的何仙姑念念不忘人間的疾苦,經常在南方一帶行雲布雨,消除疫災,解救苦難。凡是善良人需要她幫助,只需默默向天空祈禱,她就能像「及時雨」一樣趕到,給予人們以神奇的力量。何仙姑屬於坤土之象,她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為柔土。
④ 七年級閱讀《漁鼓》讀後感
我的家鄉是一個山村。那裡山高路遠,偏僻閉塞,文化落後,也很貧困。但是那裡山青水秀,空氣清新,環境很美。我小的時候就與村裡的夥伴們春天摘野花,夏天戲流水,秋天采野果,冬天玩冰雪,享受著大山給我們帶來的無窮樂趣。山村給我的童年留下了許多美好的記憶,然而最令我難忘的還是那家鄉的漁鼓。
漁鼓屬於地方的民間藝術。那年月,鄉下沒有什麼文化娛樂活動,一年半載難得有一場電影,更沒有電視,漁鼓便是山村人的精神寄託。逢年過節,生辰喜慶,婚喪嫁娶,漁鼓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白喜事,鄉下人講究個排場,圖個熱鬧,往往請來一班漁鼓藝人,常常是漁鼓唱到大天亮,一個人唱累了下去休息,另一個人接著上場,輪番登台演唱,吸引四面八方的村民都來看熱鬧。尤其是我們這般年紀的小孩子,周圍十里八里的鄉村演唱漁鼓,總是追著看熱鬧,經常不顧飢寒,樂而忘返。
漁鼓是用楠竹作成的。製作工藝很簡單,鋸一截兩尺多長、小碗口粗細的竹筒,掏空了竹筒中的關節,剔去外面的青皮,在一端蒙上從豬板油上撕下來的薄膜,外圍再用布條扎緊了,蔭干之後一個漁鼓便製成了。漁鼓製成後,用並攏的四指輕輕而有節奏地拍打鼓膜,便發出「蓬,蓬,蓬」的響聲,那聲音尤如山谷里的迴音,幽深空曠、渾厚、綿長。
漁鼓一般是單人表演。演唱漁鼓的藝人用左手腕抱住漁鼓,左手拿著竹片敲擊竹筒,與右手拍打鼓膜相配合,形成悅耳的節奏。但也有兩人合作的,一人在後台拉二胡伴奏,一人在前台打漁鼓演唱。無論一個人也好,兩個人也罷,漁鼓演唱得好與不好,關鍵在於漁鼓藝人的素質。常言道:「五個指頭有長有短。」漁鼓藝人的技藝也有高有低。技藝高低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口才。口才好的藝人聲音宏亮,吐詞清楚,無論是說是唱,字正腔圓,幽默滑稽。而且還要頭腦靈活,思維敏捷,能見人說話,見鬼打卦,隨機應變,張嘴就來。就是磨豆腐,也能道出個「黃豆子出白漿,黑豆子出烏漿」來。語言可以平白,但韻味卻要濃重,全憑藝人一張活嘴,說得頑石點頭,鐵樹開花,河水倒流,啞巴說話,觀眾就樂。用鄉下人的話說:這種漁鼓藝人「嘴皮滑溜」,說起來動聽,聽起來有勁。二是表演技巧。別看漁鼓藝人其貌不揚,但那一招一式卻要顯山露水。漁鼓藝人在演唱或表白中,要能淋漓盡致地描摹戲文中各種人物的音容笑貌、行為舉止,喜怒哀樂;能用肢體語言來烘托氣氛,表達情感。他所表演的喜笑怒罵,裝瘋賣傻,能牽動觀眾的五臟六腑;喜,叫你樂的肚子疼,笑出淚花;悲,叫你肌肉發緊,鼻子發酸,這就說明藝人的演技達到了一定的水準。如果再來點打情罵俏,添油加醋,真真假假,尖酸滑稽;說到傷痛處不妨再加一刀,讓你痛上加痛,疼痛難忍;說到癢癢處且再抓上一抓,讓你撓也不是,忍也不是;他能使你笑得前仰後合,人倒馬翻,捧著肚子叫爹,揉著肚子喊娘;他能教你聽得神魂顛倒,如醉如痴,張三垂涎,李四咽沫;那就說明藝人的演技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了。
有了好的漁鼓演唱藝人,還要有好的漁鼓戲文。家鄉的傳統漁鼓曲目有《說唐》、《岳飛傳》、《楊家將》、《綠牡丹》、《再生緣》、《乾隆皇帝下江南》和民間的傳奇故事《大門打官》、《蒲門姐哭夫》、《方青趕考》》、《棒打鴛鴦》等;也有現代曲目《苦菜花》、《兒女風塵記》、《浪子回頭》、《啞女告狀》等等。除了傳統和現代的漁鼓曲目外,還有漁鼓藝人自編自唱的很多戲文。往往一曲戲文,融古今於一爐,集雅俗於一身;說天說地說人情,歷數人間冷暖,道破世態炎涼;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善惡之報,恩怨情仇,侃侃道來,娓娓動聽,將那虛無縹緲之事演繹得如同身臨其境,把那山重水復之情唱出個柳暗花明之景。老家有句俗話:「台上唱戲的是癲子,台下看戲的是獃子。」漁鼓唱得好與不好,全憑觀眾說了算。漁鼓唱得好,觀眾時而發呆,時而喝彩。能發呆是入了門道,能喝彩是激情噴發。如果是應紅白喜事所請的演出,主人家還隔三差五的甩出一串鞭炮來,表示主人滿意,也是對唱得好的漁鼓藝人的鼓勵,而且又活躍了氣氛。漁鼓唱的不好, 喚不起人們的美感享受,觀眾便起鬨,你就拉倒吧,索性下台。
演唱漁鼓的舞台也不盡相同。逢年過節大的喜慶活動,往往在祠堂的舞台上,那是一種正規的場所,看戲的人來自四鄰八鄉,因此,也比較隆重。其他喜慶則是就地取材,有用木板、門板搭建舞台的,也有利用高地土坡當舞台的;也有不搭舞台就著庭院或樹蔭下演唱的。我家二叔就是漁鼓藝人,夏秋季節,人們勞作一天後,到了夜晚,鄉村裡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紛紛端著板凳圍坐在村頭的大樟樹下乘涼。每當這時,總有人提議要二叔來一段漁鼓,二叔也從不推辭,搬出他的漁鼓道具就在大樹下演唱起來。隨著清脆的竹板敲擊聲和低沉的鼓聲響起,在一番開場白的啟引下,一時間英雄馳騁,江山如畫,一個個征戰殺場,男悲女怨,和血帶淚的故事,層層展現。那時,我們孩童們不懂戲文,也不懂幽默,只覺得有趣,個個伸長了脖子,聽得全神貫注,別無他圖,只圖個開心,只圖過過癮。老人們則聽得如痴如迷,完全沉浸於戲文之中,聽到悲傷之處常常悄悄地落淚和嘆息;聽到出彩之處又不時地報以朗朗的笑聲和陣陣掌聲。那精彩的漁鼓,使人們頓時忘記了酷暑,忘記了疲勞,忘記了窮困,忘記了歲月悠悠!
漁鼓是一種通俗民間藝術,雖然登不了大雅之堂。但是它來自於民間,根植於民間這塊沃土之中,又在民間的沃土地里成長和發展。它幽默、風趣、朴實、簡便、通俗、易懂,這種通俗的民間藝術就象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一樣,它既可雅俗共享,又能讓男女老幼同樂,它是屬於大眾的藝術,為大眾所需,為民間的廣大百姓所喜愛。所以,千百年來在民間廣為流傳,經久不衰,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我少小離家,已有很長時間沒有聽過家鄉的漁鼓了,然而,我對那如泣如訴、如詩如歌的家鄉漁鼓,卻有著獨特的感情。家鄉漁鼓是民間藝術瑰寶,家鄉漁鼓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我相信:家鄉的漁鼓一定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推陳出新,與時俱進,世代傳承!
⑤ 如何寫歡樂漁鼓簡介
店鋪介紹怎麼寫?店鋪介紹範文。店鋪介紹是店鋪的一個招牌,有特色店鋪介紹才能吸引顧客的眼球,把人吸引來了,你才能有機會把商品銷售出去。那店鋪介紹怎樣寫才能吸引人?店鋪介紹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進行考慮和介紹。讓你寫出有特色的店鋪介紹。
步驟/方法
第一、第一眼的感覺——圖片
圖片一定要拍的清晰,最好不要從別人的店鋪帖圖,都一樣了就沒有新穎度了,拍攝圖片一定要突出你的商品,最好把前後左右能展現出來的圖片都拍上放到你的商品展示欄裡面,這樣買家摸不到的商品,也能清晰的看到了。
第二、第二眼感覺——商品標題
經研究調查平均而言,無論看廣告,還是看報紙的人群中,有80%人會看標題,卻只有20%的人閱讀內文。當你決定出一個好的商品標題會讓人鎖定你的商品,直接決定購買它。會大大的提高你商品的瀏覽量。對你店鋪的興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個好標題應該包含的內容=(1)商品名稱+(2)商品所屬店鋪名稱+(3)同一商品的別稱+(4)商品價格+(5)商品必要的說明+(6)備注
第三、商品描述
被你吸引來得顧客,一定會看商品描述的,你可以在商品描述欄里寫上詳細的介紹、圖片展示、郵遞方法、標准尺碼對照、支付方式和聯系電話。
當然,店鋪介紹寫完了,就要注重宣傳了,宣傳出去了,你的店鋪才有更多的人光顧!
⑥ 家鄉的漁鼓閱讀答案
漁鼓的演奏方式是怎樣的?用文中的話回答 。。
答案:演奏時左臂斜抱鼓,用右手中指和食指叩擊,發出「嗡鏗」之聲。左手持簡板,鼓與板相互交叉或同時擊敲,以配合說唱。
⑦ 道情是什麼
曲藝的一個類別。源於唐代的《承天》、《九真》等道曲,以道教故事為題材。南宋時,開始用漁鼓和簡板為伴奏樂器,故又稱「漁鼓」。元雜劇《岳陽樓》、《竹葉舟》等劇中均穿插演唱。明清以來流傳甚廣,題材也由道教故事漸為民間故事,神話、傳奇、小說所取代。近代流行在各地道情與當地的民歌、戲曲等民間音樂相結合,形成各自不同的風格,並多以流行地區定名。如神池道情、陝北道情、江西道情、溫州道情等。也有稱漁鼓的,如湖北漁鼓等;在四川則稱為四川竹琴。道情的唱詞多以七言為主,音樂為主曲體。多以唱為主,以說為輔,也有隻唱不說的。有坐唱、站唱、單口唱、對口唱等不同表演形式。伴奏樂器除漁鼓、筒板外,還有增添弦樂和打擊樂的。
⑧ 家鄉的漁鼓閱讀答案
我不曉得。。
⑨ 皖北的曲藝是什麼啊
皖北的曲藝有道情、泗州戲、黃梅戲等。
1、道情是曲藝的一類,有的地方也叫漁鼓,-般是以唱為主,以說為輔,用漁鼓、簡板為伴奏樂器。道情和鶯歌柳、三弦書等結合還形成了河南墜子這種傳統曲藝形式。
2、泗州戲是安徽淮河兩岸地區地方傳統戲劇,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也是安徽省四大劇種之一。泗州戲唱腔念白有北方戲曲的激昂慷慨,南方戲曲的溫柔舒緩,還有難度極大的花腔和花舌及民間琴書的平實質朴。
3、黃梅戲是安徽地方戲曲劇種之一,由採茶燈、山歌、秧歌、茶歌、花鼓調逐步形成發展起來的一個劇種,吸收了高腔、採茶戲、漢劇、楚劇、京劇等眾多劇種的因素,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藝術特點。黃梅戲一般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有著豐富的表現力,表演質朴細致,以真實活潑著稱。
曲藝的相關介紹:
曲藝發展的歷史源遠流長。早在古代,中國民間的說故事、講笑話,宮廷中俳優(專為供奉宮廷演出的民間藝術能手)的彈唱歌舞、滑稽表演,都含有曲藝的藝術因素。
到了唐代,講說市人小說和向俗眾宣講佛經故事的俗講的出現,大麴和民間曲調的流行,使說話伎藝、歌唱伎藝興盛起來,自此,曲藝作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開始形成。
到了宋代,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城市繁榮,市民階層壯大,說唱表演有了專門的場所,也有了職業藝人,說話伎藝,鼓子詞、諸宮調、唱賺等演唱形式極其昌盛,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耐得翁的《都城紀勝》都對此作了詳細記載。
明清兩代及至民國初年,伴隨資本主義經濟萌芽,城市數量猛增,大大促進了說唱藝術的發展,即一方面是城市周邊地帶賦有濃郁地方色彩的民間說唱紛紛流向城市,它們在演出實踐中日臻成熟,如道情、蓮花落、鳳陽花鼓、霸王鞭等。
一方面一些老曲種在流布過程中,結合各地地域和方言的特點發生著變化,如散韻相間的元、明詞話逐漸演變為南方的彈詞和北方的鼓詞。這一時期新的曲藝品種,新的曲目不斷涌現,不少曲種已是名家輩出流派紛呈。我們今天所見到的曲藝品種,大多為清代至民初曲種的流傳。
⑩ 家鄉的漁鼓閱讀答案
選文主要描寫了哪幾種漁鼓藝人的故事?
主要有三種:以乞討為生的漁鼓藝人;為紅白喜事助興的漁鼓藝人;類似說書的漁鼓「先生」.
如何理解句末畫線句中「那麼親切,又那麼遙遠」的意思?
「親切」是因為「我」對鄉村漁鼓有著獨特的感情,時時在耳畔回響;「遙遠」是因為「我」很長時間沒有聽到漁鼓的聲音了,現在無論在繁華的都市還是在偏遠的山村,都很難覓到說唱漁鼓的藝人了。
請簡要分析在語言特點上,選文和課文《安塞腰鼓》有什麼不同之處?
課文《安塞腰鼓》運用了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表達方式;而選文只運用了記敘的表達方式。安塞腰鼓是氣勢磅礴的,而漁鼓是包含著濃濃的鄉情風韻。
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