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閱讀推薦 » 長篇小說玉米閱讀

長篇小說玉米閱讀

發布時間: 2022-06-29 08:21:47

1. 《玉米》txt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玉米》(畢飛宇)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https://pan..com/s/1YNLozFkcpNIxEZ_xAZk02A

?pwd=6qcb 提取碼: 6qcb

書名:玉米

作者:畢飛宇

豆瓣評分:7.8

出版社:江蘇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5-10

頁數:273

內容簡介:

在這本名為《玉米》的書中,我們看到的首先是「人」,令人難忘的人。姐姐玉米是寬闊的,她像鷹,她是王者,她屬於白天,她的體內有浩浩盪盪的長風;而玉秀和玉秧屬於夜晚,秘密的、曖昧的、交雜著恐懼和狂喜的夜晚,玉秀如妖精,閃爍、盪漾,這火紅的狐狸在月光中靈俐地尋覓、奔逃;玉秧平庸,但正是這種平庸吸引了畢飛宇,他在玉秧充滿體積感的遲鈍、笨重中看出田鼠般的敏感和警覺。

三個人,三個女人,她們生長於田野,她們都夢想遠方。但通向遠方的路崎嶇、艱險,三姐妹中玉秧走得最遠,她的所到之處卻是幽暗、逼仄的「洞穴」;在她們腳下和心中橫亘著鐵一般的生存極限,她們焦渴、破碎於乾旱堅硬之地。

——通過對「極限」的探測,畢飛宇廣博地處理了諸如歷史、政治、權力、倫理、性別與性、城鎮與鄉村等等主題,所有這些主題如同血管在人類生活的肌膚下運行。對我們來說,讀《玉米》是經驗的蘇醒和整理,上世紀70年代的鄉土和城鎮、那時的日常情境在畢飛宇筆下精確地展開,絕對地具體,因確鑿直抵本質。

所以,這三個女人屬於過去時代,那個時代塑造了她們的命運;但她們又屬於現在和未來,因為她們來自「中國經驗」中最令人傷痛、最具宿命意味的深處——在古老鄉土和現代進程之間、在歷史和生活之間,「個人」何以成立?她(他)的自由、她(他)的道德責任何以成立?我們從《玉米》中、從那激越的掙扎和慘烈的幻滅中看到了「人」的困難,看到「人」在重壓下的可能,看到「人」的勇氣、悲愴和尊嚴。

《玉米》的另一個可能的名字也許應該是《三姐妹》,這個和《玉米》一樣樸素的名字讓我想起契訶夫,想起他對俄羅斯大地上那三個女人的深情守望。

是的,守望,守和望,守著人、望著命運,這是作家的古老姿態,畢飛宇把這種姿態視為寫作的根本意義所在——

作者簡介:

畢飛宇,男,1964年生於江蘇興化,1987年畢業於揚州師范學院中文系,從教五年。著有中短篇小說近百篇。主要著作有小說集《慌亂的指頭》、《祖宗》等。現供職於《南京日報》。 近年來畢飛宇得獎眾多,其中有:首屆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說獎(《哺乳期的女人》)。 馮牧文學獎(獎勵作家)三屆小說月報獎(《哺乳期的女人》《青衣》《玉米》兩屆小說選刊獎(《青衣》《玉米》)首屆中國小說學會獎(獎勵作家《青衣》《玉米》)。畢飛宇說:《玉米》是他的最愛,是他為年青一代人寫的,他希望他們喜歡。

2. 《玉米人》這部名著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玉米人》簡介

伊龍大地是土著印第安人世世代代主活繁衍的地方,林木蓊鬱,莽莽蒼蒼。山下的皮希古伊利托村裡住著幾十戶拉迪諾人其(即西班牙人和印第安人的混血種人)。他們計劃放火燒山,種植玉米,出售玉米。這完全違反了印第安人的傳統觀念。當地印第安人認為,人是玉米做的,賣玉米就是出賣自己的子孫。圍繞著種玉米發生了一個離奇的故事。

《玉米人》主要寫為糊口和生存而種植玉米的印第安人同為牟取暴利而種玉米的土生白人之間的尖銳矛盾和斗爭。

具體地說就是以加斯巴爾·伊龍酋長為頭領的印第安部落同以查洛·戈多伊上校為首的騎警隊等白人勢力之間發生的壁壘分明、你死我活的激烈斗爭。

伊龍首長富有反抗精神,毒葯毒不死他,河水淹不死他,他痛苦修煉,終於成為「無故勇士」。他力大無窮,單槍匹馬狙擊種玉米的拉迪諾人,直到把他們全部趕出山去。

伊龍酋長被殺害後,特貢兄弟為他復仇,刀劈了出售毒品、殺人兇手上校的助手薩卡通後代一家8口。上校被神秘地燒死在騰夫拉德羅谷,背叛印第安人的馬喬洪的獨生子被螢火蟲的冷火燒死,馬喬洪痛苦欲絕,在玉米田裡放火自焚。

《玉米人》是米格爾·安赫爾·阿斯圖里亞斯的重要代表作,出版於1949年。是作者根據民間傳說和切身經驗寫成的一部具有濃厚的魔幻現實主義色彩和富有詩情畫意的小說。

作品熱情頌揚了印第安人誓死捍衛自己的土地和玉米的英勇斗爭。小說同時描寫了瓜地馬拉山區、平原、城市、鄉村的生活,以及聖克魯斯迎神賽會、丘妮塔的婚禮、聖燭節朝聖等五光十色的社會風情畫。

小說所刻畫的軍官、士兵、農夫、工匠、郵差、腳夫、神父、巫師、草葯郎中、小販、乞丐、酒肆老闆等各種人物的群像也使讀者大開眼界。身臨其境般地目睹了不同階層的人的面目和生活。

作品所展示的人物、事物、現象和事件為讀者具體了解當時瓜地馬拉城鄉的社會面貌和時代環境提供了豐富而生動的佐證。

在藝術上,《玉米人》的突出特點是結構復雜,風格奇特,充滿象徵和比喻,不講究敘述的條理和順序,筆觸特別自由而灑脫。

在小說中,我們可以看到骷髏亂舞,干屍大笑,有的人物忽而是人,忽而是狼,「人獸合一」,奇異怪誕到了極點。

作品展現的是一個充滿神話和奇跡的王國。在那裡,時間是循環的,過去和現實,真實和想像,以及夢境、神話、幻覺等等熔為一爐,共存於小說人物即印第安人的意識中。

舉行典禮時人們的動作、表情和發生的事件不規則地重復,大自然的聲音無所不在,不少場面如豐盛的宴席、熱鬧的節日、別致的婚禮、醉漢們的丑態、歡樂的舞會、宗教盛典、喧鬧的集市以及守靈儀式和葬禮等等。都展示得異乎尋常,對那些在熱帶地區游盪的古怪的外國人如烏達涅斯神父等人的言談舉止描述得也往往令人忍俊不禁。

3. 《玉米人》全文

晚秋時節,玉米成熟了。街頭做烤玉米生意的鄉下人多了起來。
有一天,在離我家很近的中山路上,我遇見了一個買玉米的人。他占據著很好的地段,背靠著沃爾瑪超市和工人文化宮,在過街天橋下,用一個鐵皮箍起的爐子,烤著玉米。玉米被竹簽穿著,一穗穗地橫在炭火上。他似乎患了傷風,不時地抽著鼻子。他的生意真不錯,考好的玉米很快背路人買了去,他便剝了新的玉米,接著烤。在他的旁邊,攤開了一個大網袋,那裡面裝著至少上百穗的玉米。
我不由的心動了,可我不愛吃烤玉米,想買他幾穗生的,回家去煮。我指著他烤著的玉米問:「多少錢一穗?」
「一塊五」他轉動這牙簽,頭也不抬的說。
「我想買四穗」我說。
他抬起頭,問了句:「你能吃得了四穗?」
「我要買生的,回家去煮。」我說。
他抽著鼻子,很乾脆的說:「不賣!」
這讓我大惑不解。我以為他怕我跟他講價,於是安慰他說:「我買生的,也按一塊五一穗的前給你。」
「那也不賣!」他堅決的說。
我開導他:「你賣熟的才一塊五,而我買生的是一樣的價,省了你的炭火,還省了你的力氣,你怎麼算不過帳來?」我開始有點不耐煩了。
一聽我嘲笑他不會算賬,他沉下臉,指著我庄嚴的說:「賣給你生的,那些要吃烤玉米的人,要是不夠吃了怎麼辦?"
天哪,竟然為了這個理由,到手的錢都不要了!我生氣的掉頭而去,在心底罵道:真是個固執的傢伙!
到了中山路與革新街相交的路口,我碰到了另一個烤玉米的人,這次,我以熟玉米的價錢,順利的買了幾穗生玉米。攤主顯然明白這買賣劃得來,很高興,他笑著對我說:」吃好了再來啊;「
我提著生玉米向回走的時候,又遇到了那個不賣給我玉米的人。我站定了,示威性地,得意的晃悠著手中的玉米。他在招攬生意的時候,看到了我,也看到了那兜玉米,他張大了嘴巴,很驚恐的樣子,好像我提著的,是顆手雷。他別過身去,連大了幾個噴嚏。然後回過頭來,沖我淡淡地笑了笑,接著烤他的玉米,一臉的從容。
夏季過去了,街上烤玉米的人都不見了。有一天路過天橋,在蒼茫的暮色中,我忽然想起了那個烤玉米的人,想起了他清瘦而黧黑的臉,以及他靈活地轉動炭火上的玉米時的安閑,知足的神態。我忽然覺得他是一個身上洋溢著神靈之光的人。他拒絕唾手可得的利益,這種固執,難道不可貴嗎?
我想好的寫作者就應像那個玉米人那樣,可以笨一點,可以放棄一點顯示的利益,可以甘心承受因堅持自己的信仰而帶來的生意上的可能冷清。我願意做這樣一個玉米人,為了一個信念,或者說是一種責任,堅守著自己的爐子,堅守著爐子中心靈的炭火,為那些愛我作品的讀者(哪怕是少數),精心焙制食糧。

13.聯系全文,談談小說標題「玉米人」的含義。(2分)

14.品味文中兩處畫線句,按要求答題。(4分)
(1)句中加點字好在哪裡?(2分)
一聽我嘲笑他不會算賬,他沉下臉,指著我庄嚴地說:「賣給你生的,那些要吃烤玉米的人,要是不夠吃了怎麼辦?」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2分)
我願意做這樣一個玉米人,守著自己的爐子,守著爐子中心靈的炭火,為那些愛我作品的讀者(哪怕是少數),精心焙制食糧。

15.下列對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 開篇寫「我」遇見玉米人,「他似乎患了傷風,不時地抽著鼻子」,暗示了玉米人整天站在外面賣玉米受風吹煙熏,工作環境差,表現了他的辛苦勞累。
B.文章運用大量的對話描寫刻畫人物,表現玉米人的性格特點,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C.第12段寫出攤主的精明,與前文對比,襯托出玉米人放棄眼前利益,為他人著想的品格。
D.從第14段中,我們可以看出當時天氣又黑又冷,作者飢寒交迫,想買烤玉米來充飢。
16.根據文章第13段畫線句展開合理想像,描寫玉米人此時的心理活動。不超過60字。(3分)

17. 玉米人拒絕利益,堅守一份關愛。其實,古今中外,很多人也常選擇堅守,請選擇人物仿照示例寫一句話。(2分)
人物選擇:李白、文天祥、貝多芬、托爾斯泰。
示例:陶淵明遠離塵囂,堅守一份自適;
▲ ,堅守 ▲ 。

《玉米人》閱讀答案:福清語文教育網整理
13.(2分)一方面是指文中買玉米的生意人,(1分)另一方面是指那種淳樸的像「玉米人」一樣,勇於付出,堅持自己的信念,拒絕現實利益的有社會責任感的作家。(1分)
14. (1)(2分)示例:(1)「沉」細膩的神態描寫,(1分)生動傳神地刻畫出玉米人對「我」的嘲笑有力回擊的樣子,從而反映他對別人的關愛與擔憂,寧願舍棄眼前小利,也要為他人的溫飽盡到自己的那份責任。(1分)
(2)(2分)表達了作者決心向玉米人學習的願望,(1分)舍棄眼前蠅頭小利,不去迎合大多數人的口味,寧願選擇冷清,去創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學作品,哪怕是只為了少數讀者。(1分)
15.(3分)D
16.(3分)答案要點:要寫出「他」 此時內心一開始驚恐、害怕、詫異(1分),後來轉變為寬容、淡然(2分)。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示例:「啊!你怎麼可以這樣?其實,我不賣給你的理由不也是為了他人嗎?要是為了我自己,我怎麼可能不賣給你?唉!算了吧!」
17.(2分)答案示例:李太白醉酒狂歌,堅守一份自信;
文天祥拒絕降元,堅守一份節操;
貝多芬身殘志堅,堅守一份信念;
托爾斯泰高齡出走,堅守一份樸素的心靈。

4. 玉米的馨香閱讀答案

玉米的馨香

邢慶傑

那片玉米還在空曠的秋野上蔥蔥鬱郁。

黃昏了。夕陽從西面的地平線上透射過來,映得玉米葉子金光閃閃,彌漫出一種輝煌、神聖的色彩。

三兒站在名為「秋種指揮部」的帳篷前,痴迷地望著那片蔥蔥鬱郁的玉米。

早晨,三兒剛從篷內的小鋼絲床上爬起來,鄉長的吉普車便停到了門前。鄉長沒進門,只對三兒說了幾句話,就匆匆忙忙地走了。

三兒便在鄉長那幾句話的餘音里呆了半晌。

「明天一早,縣領導要來這里檢查秋收進度,你抓緊把那片站著的玉米搞掉,必要時,可以動用鄉農機站的拖拉機強制。」鄉長說。

三兒知道,那片唯一還站著的玉米至今還沒有成熟,它屬於「沈單七號」,生長期比普通品種長十多天,但玉米個兒大籽粒飽滿,產量高。

三兒還是去找了那片玉米的主人——一個五十多歲的瘦瘦的漢子,佝僂著腰。

三兒一說明來意,老漢眼裡便有渾濁的淚涌落下來。

「俺,俺還指望這片玉米給俺娃子定親哩,這……」漢子為難地垂下了瘦瘦的頭。

三兒的心裡便酸酸的。三兒也是一個農民,因為稿子寫的好,才被鄉政府招聘當了報道員,和正式幹部一樣使用。三兒進了鄉政府之後,村裡的人突然都對他客氣起來。連平日里從不用正眼看他的支書也請他吃了一頓飯。所以三兒很珍惜自己在鄉政府的這個職位。

三兒回到「秋種指揮部」的帳篷時,已是晌午了。

三兒一進門就看見鄉長正坐在裡面,心便劇烈地頓了一頓。

「事情辦妥了?」鄉長問。

三兒獃獃地望著鄉長,

「是那片玉米,搞掉沒有?」鄉長以為三兒沒聽明白。

「下午……下午就刨,我,我已和那戶人家見過面了。」三兒都有點兒結巴起來。

鄉長狐疑地盯了他一會兒,忽然就笑了。鄉長站起來,拍了拍三兒的肩膀說:「你是不會拿自己的飯碗當兒戲的,對不對?」

三兒無聲地點了點頭。

鄉長急急地走了。

三兒目送著鄉長遠去後,就站在帳篷前望著這片蔥蔥鬱郁的玉米。

天黑了,那片玉米已變成了一片墨綠。晚風拂過,送來一縷縷迷人的馨香,三兒陶醉在玉米的馨香中,睡熟了。

第二天一大早,鄉長和縣里的檢查團來到這片田地時,遠遠地,鄉長就看到了那片蔥蔥鬱郁的玉米在朝陽下越發地蓬勃。鄉長就害怕地看旁邊縣長的臉色。縣長正出神地望著那片玉米,咂了咂嘴說:「好香的玉米呵!」鄉長剛長出了一口氣,縣長笑著對他說:「這片玉米還沒成熟,你們沒有搞形式主義把它刨掉,這很好。」鄉長心裡一塊石頭落了地,臉上一片燦爛,心想待會兒見了三兒那小子一定表揚他幾句。

鄉長將縣長等領導都讓進了帳篷。鄉長正想喊三兒沏茶,才發現篷內已經空空如也。

三兒用過的鋪蓋整整齊齊地折疊在鋼絲床上,被子上放著一紙「辭職書」。

鄉長急忙跑出帳篷,四處觀望,卻沒有看到一個人影。一陣晨風吹來,空氣里充滿了玉米的馨香。鄉長吸吸鼻子,眼睛濕潤了。

1.小說多次提到那片蔥蔥鬱郁的玉米,有什麼作用?

2.試分析概括「鄉長」這一形象的特點。

3.小說寫「三兒很珍惜自己在鄉政府的這個職位」,最後卻主動留下「辭職書」,這樣寫會不會顯得不合情理?為什麼?
1.(4分)(1)說明那片玉米長勢喜人,豐收在望。(2)推動情節,讓三兒、老鄉、鄉長、縣長在玉米面前表現出自己的思想情感。(3)烘託人物美好的心靈。(答其中兩點得滿分)

2.(6分)從與領導的關系看:(1)討領導歡心,搞形式主義;從與百姓的關系看:(2)不顧百姓利益,耍官僚作風;從與三兒的關系看:(3)利用下屬私心,施展自己威風,(4)又被三兒行為感動,有一定的道德反省意識。(答其中三點且有適當分析得滿分)

3.(5分)合乎情理。三兒珍惜自己在鄉政府的職位(1分),但作為農民,他更珍惜農民的利益(2分),所以在兩者沖突的時候,他選擇了農民利益,放棄了自己的職位(2分)。

5. 畢飛宇有哪些作品

著有長中短篇小說近百篇,代表作品主要有:
短篇小說:
《那個男孩是我》(1993年《作家》雜志)
《是誰在深夜說話》(1995年《人民文學》雜志)
《哺乳期的女人》(1996年《作家》雜志)
《白夜》(1998年)
《男人還剩下什麼》(1998年)
《蛐蛐 蛐蛐》
《懷念妹妹小青》
《地球上的王家莊》
《彩虹》
《家事》
《相愛的日子》等
中篇小說:
《雨天的棉花糖》(1994年《青年文學》雜志)
《青衣》(2000年)
《上海往事》
《推拿》
《玉米》
《玉秀》
《玉秧》
長篇小說:
《平原》
《推拿》
《玉米》
《相愛的日子》
短篇小說集:
《慌亂的指頭》
《祖宗》
《操場》等。
《畢飛宇文集》(四卷本,按照時間順序編排,2004年,江蘇文藝出版社):
《這一半》
《冒失的腳印》
《輪子是圓的》
《黑衣裳》

6. 如何解讀畢飛宇的玉米

我領悟到的主線是:男權。雖然小說以玉米、玉秀、玉秧等女士的愛情、性事為主線,實卻以王連發、郭主任、班主任等男士的性事和做派為輔線,想表達的應該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至八九十年代(小說背景如此)的男權主導的社會形態。小說中的男性角色總是控制或引導這女性角色的生活、愛情…我有一個想法:能不能從另一個角度而不是從性的角度來表達此主題?雖然這個角度我還沒看透,也還沒想好。

7. 《玉米人》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玉米人》([瓜地馬拉] 米格爾·安赫爾·阿斯圖里亞斯)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28nf1IESJxM40Qg6XpdAMQ

密碼:pbaf

書名:玉米人

作者:[瓜地馬拉] 米格爾·安赫爾·阿斯圖里亞斯

譯者:劉習良

豆瓣評分:8.6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3-12-1

頁數:434

內容簡介:

《玉米人》是196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流派的主要開創人米蓋爾·安赫爾·阿斯圖里亞斯的代表作品,堪稱藝術精品。

故事的主線是印第安人與土生白人因為種植玉米而產生的矛盾與斗爭。印第安人種植玉米是為了糊口和生存,在他們的宗教信仰中,玉米是由人變化而成,同時人靠食用玉米而生存。而土生白人卻並不這么想,他們種植玉米是為了牟取暴利。為此,以加斯帕爾•伊龍酋長為首的印第安人同白人勢力之間發生了你死我活的斗爭。

全書還講述了很多帶有傳奇色彩的小故事。如馬丘洪的傳說和野狼郵差的傳說。馬喬洪在去尋找未婚妻的路上被一團螢火蟲包圍而消失。傳說他變成了幽靈,全身閃閃發光,常常出現在被點燃的玉米田裡。野狼郵差的妻子離奇失蹤。失魂落魄的郵差在尋找妻子的路上迷失在了群山之中。村裡派去找他的人說,他已經變成了一隻叢林野狼。

作者簡介:

米蓋爾•安赫爾•阿斯圖里亞斯(1899-1974)是瓜地馬拉著名作家、記者和外交官,在拉丁美洲文學史上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阿斯圖里亞斯生於瓜地馬拉城,父親是位有名的法官,母親是小學教師。由於父親不滿當時卡布雷拉的獨裁統治遭到迫害,全家被迫遷入內地,這使他從小就受到反獨裁思想的熏陶,並有機會接觸土生土長的印第安居民。1930年,他的第一部故事集《瓜地馬拉傳說》在西班牙出版,被認為是拉丁美洲第一本帶有魔幻現實主義色彩的短篇小說集。1946年,他的代表作《總統先生》在墨西哥出版,從此蜚聲拉丁美洲文壇。1949年,長篇小說《玉米人》出版,以其豐富的內容、奇特的風格和神話的氛圍而被稱為拉丁美洲魔幻仙的經典之作。1967年「由於出色的文學成就」、「作品深深植根於拉丁美洲的和印第安人的傳統之中」,阿斯圖里亞斯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8. 跪求長篇小說寫作技巧(絕對追分)

推薦1.先看一些宗教的書,試一下佛學,了解人生世界你我到底是怎麼樣的存在,活著到底是怎麼的?南懷瑾的一些講三教傳統文化的都很好理解,尤其要看楞嚴經大義。
寫作,尤其是寫長篇小說是需要你自身的心血由內到外持續供養的,痛苦壓力永遠多於收獲和樂趣。那麼你為了什麼而寫?你思考過嗎?請看看三教始祖們都是秉持怎麼的精神,為常人所不能為。或許這對很多人來說,莫名其妙。但寫作寫的就是痛苦與煩惱,人生的痛苦與煩惱,要不何來的超越與快樂。
推薦2.《 故事: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的原理【美】羅伯特.麥基 》《小說寫作技巧二十講[美]約翰.蓋里肖.》《 結構化小說寫作流程.doc 》
不是空泛的理論研究,而是具體操作層面的金玉之言。但其中有些微妙之處,是需要相當的文化底蘊才能入味的。抱住對自己口味的一本讀上數遍,不刻意背述,也可銘記於心才好。人若要成功,唯有勘破榮辱,看淡生死,有舍我其誰的決心和意志,成就大的智慧和勇武,只為實現心中的終極理想,惠人惠己。
有趣才是最重要的。能吸引讀者投入,一直讀下去,才能換錢。

9. 畢飛宇個人成長經歷

畢飛宇,男,著名作家,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1964年1月生於江蘇省揚州興化(鄭板橋、施耐庵家鄉。興化市今屬江蘇泰州),1987年獲得揚州師范學院(今揚州大學)文學士學位,從教五年。現供職於南京《雨花》雜志社。
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小說創作,作品曾被譯成法文多種文字在國外出版。曾兩度獲得魯迅文學獎(全國中短篇小說最高獎項),多次獲得《人民文學》小說創作獎、《小說選2010年11月畢飛宇在南京醫科大學刊》獎、《小說月報》百花獎、馮牧文學獎、中國小說學會獎、莊重文文學獎等。
2011年3月17日,畢飛宇的長篇小說《玉米》榮獲第四屆英仕曼亞洲文學獎,成為該獎項2007年創立以來,第三位獲此殊榮的中國作家。
2005年是畢飛宇原創長篇小說的豐收年。在一眾一線作家各自推出長篇新作之後,以中短篇小說知名的畢飛宇在時隔8年之後,推出了自己的首部長篇《平原》。這本小說自然也被看成畢飛宇的轉型之作。和此前的中短篇小說一樣,《平原》關注的仍然是農村題材,描寫的也仍然是上個世紀70年代,而從思想傾向上看,《平原》同樣依然保持著對現實的強烈介入感,小說中「帶菌者」的象徵提法更是直接指向現實。從這個意義看,所謂轉型,只是就小說的規模而言,《平原》在畢飛宇的創作中表現出來的延續性要大於標志性。
繼2006、2007年的短篇《彩虹》,《相愛的日子》和《家事》之後,畢飛宇又在2008年第9期的《人民文學》上發表了其個人寫作生涯的第二部長篇小說《推拿》。在這部作品中畢飛宇關照的是一群盲人推拿師內心深處的黑暗與光明。畢飛宇在年輕時曾任教於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校,從那時候起,他就和殘疾人結下了不解之緣。涉及殘疾人,似乎總也離不開同情與關愛。畢飛宇卻認為,小說家不可以做同情與關愛的注射器,他堅稱,人的立場是他唯一願意堅守的立場,而不可能是殘疾人立場。在畢飛宇寫作過程中,時常想迴避一些問題,他「下不去」手,但是,為了人物的飽和度與真實性,他勇敢地放棄了一些「婆婆媽媽」的念頭。他說,這一切都來自於尊重。長篇小說《推拿》於2011年獲得第八屆茅盾文學獎。
2011年3月17日,畢飛宇憑長篇小說《玉米》獲得了在香港公布的第四屆英仕曼亞洲文學獎,這是自姜戎和蘇童之後第三個獲得該獎的中國作家,這個年輕的文學獎一共授予了四次獎,而此次獎項也是首次授予已出版的英文翻譯作品(《玉米》英文版由美國著名翻譯家葛浩文(Howard Gol dbl att)教授、林麗君 (Syl via Lin) 教授夫婦合譯)。《玉米》講述了文革中三個姐妹的故事,評委評價其「生動地探索了文革中中國家庭和鄉村生活,通過環環入扣的家庭沖突和愛的故事,展現了個體和社會的面貌。」同時入圍的還有印度作家曼努·約瑟夫和塔比什·卡伊爾,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和小川洋子。
畢飛宇得獎眾多,其中有:
1、首屆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說獎(《哺乳期的女人》);
2、馮牧文學獎(獎勵作家);
3、三屆小說月報獎(《哺乳期的女人》《青衣》《玉米》);
4、兩屆小說選刊獎(《青衣》《玉米》);
5、首屆中國小說學會獎(獎勵作家《青衣》《玉米》);
6、《玉米》獲第三屆魯迅文學獎(作品曾被改編成電影《搖啊搖,搖到外婆橋》,電視連續劇《青衣》);
7、2009年,畢飛宇自願放棄華語文學傳媒大獎的「小說家獎」;
8、2011年3月,獲第四屆英仕曼亞洲文學獎(《玉米》長篇)。
9、2011年8月,長篇小說《推拿》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

熱點內容
這個總裁有點殘小說全集免費 發布:2025-07-21 15:18:32 瀏覽:278
女主要超強的玄幻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21 15:07:25 瀏覽:314
太陽黑子12部小說閱讀 發布:2025-07-21 14:50:05 瀏覽:879
懶人聽書免驗證碼版 發布:2025-07-21 14:50:02 瀏覽:272
怎麼閱讀小說教學設計 發布:2025-07-21 14:47:04 瀏覽:149
穿越或重生抗戰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21 14:41:50 瀏覽:942
小說言情一對一 發布:2025-07-21 14:10:20 瀏覽:595
女性復仇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21 13:57:30 瀏覽:506
重生民國女主強大好看的小說 發布:2025-07-21 13:53:48 瀏覽:491
有關青春的小說言情 發布:2025-07-21 13:52:48 瀏覽: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