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閱讀推薦 » 孫犁小說詩化閱讀附答案

孫犁小說詩化閱讀附答案

發布時間: 2022-07-02 02:20:38

㈠ 囑咐孫犁 閱讀答案 1文題「囑咐」的深刻含義 2你是如何理解文中畫線句子的含義的

小說中最突出的人物是水生嫂。她的性格既有中國婦女傳統的美德,又具有抗日根據地婦女進步的特點。

勤勞、善良:她織席子又快又好,可以看出她能幹與勤快;丈夫是游擊隊長,黨的負責人,大部分家務勞動得由她承擔。她上要侍奉公公,下要養育孩子,是典型的賢妻良母。

溫柔、體貼:丈夫工作晚歸,她首先「站起來要去端飯」,賢惠體貼;丈夫說要參軍,她「手指震動了一下,想是叫葦眉子劃破了手」,表現了她對丈夫的依戀和關心。丈夫參軍沒幾天,她心裡思念丈夫,又偷偷和眾夥伴去看望丈夫,對丈夫可謂一往情深。

深明大義:丈夫參軍,她並沒有拖丈夫的後腿,雖然她是不想讓丈夫走的。丈夫去做動員工作,她一直「獃獃地坐在院子里等他」,要聽聽丈夫的「囑咐」。丈夫說「不要叫敵人漢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們拚命」。她流著眼淚答應了,這表現了她的忠貞。

這篇小說的語言質朴、簡明,但又內涵豐富。

如水生告訴水生嫂自己參軍那一段:

水生小聲地說:「明天我就到大部隊上去了。」——水生沒有和妻子商量就報名參軍,怕妻子責怪,心裡有些忐忑不安,所以「小聲」地說話。

女人的手指震動了一下,想是叫葦眉子劃破了手。她把一個手指放在嘴裡吮了一下。——沒有直接說水生嫂聽到丈夫要去參軍的心理反應,但是從她「叫葦眉子劃破了手」這個細微的動作,可以窺見她內心的波動。

再如婦女商量去探望丈夫的一段:

「聽說他們還在這里沒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了一件衣裳。」——表明自己不是想拖丈夫的後腿,但是有去探望丈夫的「充足理由」。

「我有句要緊的話,得和他說說。」——沒有理由的理由,很「要緊的話」,當然必須當面囑咐。

「我本來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麼看頭啊!」——知道前兩位的話不能「自圓其說」,只好另想辦法,搬出「婆婆」做理由,最後還不忘加一句「有什麼看頭啊!」表白自己,有些「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味道。

作者就是通過這樣生活化的人物語言,含蓄而又委婉地表現了人物的性格。

㈡ 觀潮,荷花澱的閱讀答案

●課文鑒賞說明 《荷花澱》是孫犁的代表作。在激烈殘酷的抗日戰爭這樣一個關系著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小說選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表現農村婦女既溫柔多情,又堅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在戰火硝煙中,夫妻之情、家國之愛,純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像白洋淀盛開的荷花一樣,美麗燦爛。 一、人物形象 小說中最突出的人物是水生嫂。她的性格既有中國婦女傳統的美德,又具有抗日根據地婦女進步的特點。 勤勞、善良:她織席子又快又好,可以看出她能幹與勤快;丈夫是游擊隊長,黨的負責人,大部分家務勞動得由她承擔。她上要侍奉公公,下要養育孩子,是典型的賢妻良母。 溫柔、體貼:丈夫工作晚歸,她首先「站起來要去端飯」,賢惠體貼;丈夫說要參軍,她「手指震動了一下,想是叫葦眉子劃破了手」,表現了她對丈夫的依戀和關心。丈夫參軍沒幾天,她心裡思念丈夫,又偷偷和眾夥伴去看望丈夫,對丈夫可謂一往情深。 深明大義:丈夫參軍,她並沒有拖丈夫的後腿,雖然她是不想讓丈夫走的。丈夫去做動員工作,她一直「獃獃地坐在院子里等他」,要聽聽丈夫的「囑咐」。丈夫說「不要叫敵人漢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們拚命」。她流著眼淚答應了,這表現了她的忠貞。 二、夫妻之情、家國之愛 小說雖然描寫的是抗日戰爭的事情,但是並沒有直接寫戰爭的激烈、殘酷,而是把筆墨集中在普通百姓的夫妻之情、家國之愛上。這些善良、純真的人們在戰爭環境中閃耀出人性的光輝,表現了人民不畏強暴、保衛家園的精神狀態。侵略戰爭是反人性的,反抗侵略者的人們以純美的人性、崇高的人格,在精神上已經戰勝了侵略者。這是抗戰勝利的精神源泉。 小說中,水生等參軍的人對家庭的眷顧,他們委託水生來做家屬的工作,正表現了他們對親人真摯的感情;水生嫂等婦女們雖然委婉地流露出對丈夫們難舍之情,但還是義無反顧地為自己的丈夫打點行裝,送他們上戰場打擊侵略者。至於以後婦女們感情依依探望徵人,又為丈夫分擔任務,參加戰斗,更是由夫妻之情上升至家國之愛。 有國才有家,反之,有對親人的深情才有對國家的忠誠。 三、在戰爭中成長 殘酷的戰爭環境,也促使人的思想性格成長成熟。以水生嫂為例,她是一個傳統、善良的農村家庭婦女,盡心盡力地支撐家庭,不讓丈夫有後顧之憂。得知丈夫要離家參軍,她雖然心裡為難,但還是支持丈夫的選擇。這時候,她的心理還沒有大的變化,仍是賢妻良母式的思維,對丈夫更多的是習慣性的順從。由探望丈夫開始,她的心理起了變化。對戰爭的親身感受,使她對丈夫的抗戰事業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於是她也投身到抗戰的行列中,直接參加保家衛國的神聖事業。她的思想性格也得到一個大的飛躍。 四、語言特色 這篇小說的語言質朴、簡明,但又內涵豐富。 如水生告訴水生嫂自己參軍那一段: 水生小聲地說:「明天我就到大部隊上去了。」——水生沒有和妻子商量就報名參軍,怕妻子責怪,心裡有些忐忑不安,所以「小聲」地說話。 女人的手指震動了一下,想是叫葦眉子劃破了手。她把一個手指放在嘴裡吮了一下。——沒有直接說水生嫂聽到丈夫要去參軍的心理反應,但是從她「叫葦眉子劃破了手」這個細微的動作,可以窺見她內心的波動。 再如婦女商量去探望丈夫的一段: 「聽說他們還在這里沒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了一件衣裳。」——表明自己不是想拖丈夫的後腿,但是有去探望丈夫的「充足理由」。 「我有句要緊的話,得和他說說。」——沒有理由的理由,很「要緊的話」,當然必須當面囑咐。 「我本來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麼看頭啊!」——知道前兩位的話不能「自圓其說」,只好另想辦法,搬出「婆婆」做理由,最後還不忘加一句「有什麼看頭啊!」表白自己,有些「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味道。 作者就是通過這樣生活化的人物語言,含蓄而又委婉地表現了人物的性格。 ●解題指導 一、這道題主要想引導學生了解情節線索,進而理解小說的主題。擬小標題,要抓住每個部分的主要內容來概括。 參考答案:①夫妻話別;探親遇險;上陣殺敵;②送夫參軍;尋夫遇敵;助夫殲敵。 二、這篇小說的語言很有特色。通過具體的語言分析,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 1.(1)水生說:「……我第一個舉手報了名的。」女人低著頭說:「你總是很積極的。」——「低著頭」表現水生嫂的性格,她是一個傳統的,很賢惠的農村婦女。她對丈夫是很順從的。她說:「你總是很積極的。」有一絲嗔怪,但並沒有反對丈夫第一個舉手報名的意思。 (2)女人沒有說話。過了一會,她才說:「你走,我不攔你。家裡怎麼辦?」——首先表明不反對丈夫參軍,但是「家裡怎麼辦?」表明她對丈夫的依戀。 (3)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並沒有哭,只說:「你明白家裡的難處就好了。」——水生嫂雖然捨不得丈夫離開自己,但她對丈夫的行為是支持的。水生表明自己知道她的「難處」(實際是她丈夫的依戀),她「鼻子里有些酸」,對丈夫體貼自己的心意感到寬慰。 (4)雞叫的時候,水生才回來。女人還是獃獃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說:「你有什麼話,囑咐囑咐我吧。」——「獃獃地」表明水生嫂對丈夫離開自己參軍感到一時還難以承受。 「沒有什麼話了,我走了,你要不斷進步,識字,生產。」 「嗯。」 「什麼事也不要落在別人後面。」 「嗯。還有什麼?」——「嗯」「嗯」表現了水生嫂性格的溫和、柔順。 「不要叫敵人漢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們拚命。」這才是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著眼淚答應了他。——聽了丈夫最主要的「囑咐」,水生嫂流淚了,「流淚」並不表現水生嫂的懦弱,恰恰表現她性格的堅強。「流著淚答應」,是她對丈夫的忠貞的諾言。 2.參見「課文鑒賞說明」。 三、這道題主要讓學生從社會進步的角度,來理解人物,要注意用歷史發展的眼光來分析人物。祥林嫂、翠翠和水生嫂同樣都是中國普通的農村婦女,但是她們的人生道路卻完全不同。祥林嫂生活在封建時代末期,現代文明之風還吹不進封閉、保守的魯鎮,祥林嫂只能被冷漠、黑暗的社會現實所毀滅;翠翠生活在封閉的農村,總是沖不破孤獨寂寞的牆壘,最終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水生嫂生活在全民抗戰時期,社會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尤其是根據地,婦女解放已經開始深入人心,所以水生嫂能從一個賢惠、溫順的村婦成長為一個抗日戰士。 ●教學建議 一、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可以給學生幾個研讀的方向,如「水生嫂的性格」「抗戰中婦女的成長」「小說的語言特點」等等,講解不要過多。 二、這篇小說雖然以抗戰為大的背景,但主要表現普通人夫妻情、家庭愛。這些普通人所具有的純美的人性、親情,是正義的基礎和源泉,蘊藏著戰勝侵略者的巨大力量。要引導學生理解,而不是泛泛而談。 ●有關資料 一、充分體現孫犁藝術特色的《荷花澱》 (林志浩) 孫犁同志是一位在小說創作上有自己的藝術風格的作家。《荷花澱》是他的短篇代表作,描寫抗日戰爭時期發生在白洋淀地區的一個令人喜悅的故事。七個農村青年參軍,因為走得匆促,除了水生以外,都來不及同家裡人告別。他們的妻子很惦念,想去看看。但是沒有找到。在回家的路上,她們的小船,碰上日本侵略軍的運輸船,敵人追趕著她們。幸虧她們丈夫的隊伍埋伏在這里,給了敵人一個迎頭痛擊。這些婦女也在無意中遇到了丈夫,並立下了引誘敵人進入包圍圈的功勞。 這個短篇充分體現了孫犁創作的鮮明特色,這里想談三點。 首先是作者善於用精練的筆墨,寫出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特別是對於婦女,刻畫得尤其深刻、細致。 請看作品的第一部分,即水生在區上報了名,回到家裡同妻子見面的一段描寫: 女人抬頭笑著問:「今天怎麼回來得這么晚?」站起來要去端飯。 水生坐在台階上說:「吃過飯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著丈夫的臉,她看出他的臉有些紅漲,說話也有些氣喘。她問:「他們幾個呢?」 當時斗爭形勢很緊張,丈夫這么晚才回來,臉色神情也異常,女人立刻覺察到了,擔心出了什麼事。她看到只有自己的丈夫回來,其他六個人都沒有回來,所以第一句話就問:「他們幾個呢?」 水生沒有直接把參軍的事說出來,而是簡單地回答:「還在區上。」留下緩沖的餘地,然後就問他的父親和兒子小華。當他知道父親已經睡下了,才放了心,准備先給妻子做工作,然後再去做父親的工作。 女人很機警,對於丈夫的回答還不滿意,又緊追著問:「他們幾個為什麼還不回來?」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 「怎麼了,你?」 這些地方都寫出女人細膩的感情活動。水生一露面,她就覺察到有異常的情況發生。她問丈夫,回答又不得要領,有點吞吞吐吐,這就更加引起女人的疑心,她就繼續追問,非弄個水落石出不可。 當水生回答:「明天我就到大部隊上去了。」作品描寫「女人的手指震動了一下,想是叫葦眉子劃破了手。她把一個手指放在嘴裡吮了一下。」 這里沒有直接描寫人物的心裡活動,實際上卻是含蓄地描寫了。既寫出女人非常關心丈夫,全神貫注聽丈夫講話,才不留心手裡的葦眉子;又寫出丈夫參軍的消息,在女人內心所引起的震動。但女人是識大體的,她剋制住自己對丈夫依戀的感情,不讓這種感情過分流露出來,所以毫不聲張,作品寫她「把一個手指放在嘴裡吮了一下」。這樣細膩的感情活動,就通過一個簡單的細節,形象地表現出來了。這是剛聽到丈夫參軍的消息時的直接反應。 當丈夫比較詳細地說明當時的形勢,縣委決定成立地區隊,「我第一個舉手報了名」時,作品描寫:「女人低著頭說:『你總是很積極的。』」 簡單的一句話,包含著豐富、細致的感情活動,是值得我們仔細捉摸、深入體會的。「你總是……」這種口氣,本來是表示不滿的。用不滿的口氣說話,是為了表現女人對丈夫依戀的感情。「總是……」什麼呢?「總是很積極的」。「很積極的」,這是對丈夫的稱贊。所以這句話是用一種不滿的口氣表達了女人滿意的心情,寫出女人的復雜的思想感情的活動。盡管這個普通勞動婦女對丈夫的參軍,還有點戀戀不舍,但她是識大體的,她沒有因為留戀夫婦生活,而拉丈夫的後腿,相反,她稱贊丈夫的積極,滿意丈夫的行動。實際上,當丈夫比較詳細地說明斗爭的形勢,和自己參軍的經過時,女人正式回答的第一句,就是支持丈夫的行動。這種支持不是講什麼大道理,而是通過這樣一句簡單的日常生活的語言來表現。這是非常簡練的一句話,但它所包含的感情卻是很細膩、很豐富的。 水生他們參軍走了。作品接著描寫:「女人們到底有些藕斷絲連。過了兩天,四個青年婦女聚在水生家裡」,商量著去探望自己的丈夫。「藕斷絲連」,是個普通的成語,但用在這里,卻非常貼切,它富有地方色彩,富有荷花澱的風味,而且十分准確地表現這些女人對丈夫的懷念。她們湊在一起,就念叨著丈夫,想去看丈夫。但是,她們是在革命根據地的環境中生活,在黨的教育下成長的,都積極、上進,自尊心也很強。何況男人剛走兩天,她們要明白說出,又感到難為情。因此,就想法給自己找到了借口。有的說:「聽說他們還在這里沒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有的說:「我本來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麼看頭啊!」雖然都是借口,大家心裡也明白,就是心照不宣。這樣簡單的幾句話,就把她們的藕斷絲連,寫得活靈活現,充分表現這些青年婦女此時此境的復雜而細致的感情。她們的矜持和害羞,終於敵不過對丈夫的懷念,於是「偷偷坐在一隻小船上,劃到對面馬庄去了」。 用散文詩的語言來寫小說,是孫犁創作的又一個特點。這就使他的小說帶有濃郁的抒情味道。這里可舉出他寫勞動、寫戰斗的例子來分析。 小說的開頭,描寫水生女人編席子。作者把這個勞動場面,完全詩化了。請看小說的頭一個自然段: 月亮升起來,院子里涼爽得很,干凈得很,白天破好的葦眉子濕潤潤的,正好編席。女人坐在小院當中,手指上纏絞著柔滑修長的葦眉子。葦眉子又薄又細,在她懷里跳躍著。 開頭前三句,作者就點出了勞動的時間、空間和對象。像詩的語言一樣,簡練、動聽、優美。它不僅寫了環境,還反襯出環境的主人的勤快、利落。這里是個勞動場所,但收拾得很乾凈,而且一切准備工作,都在白天做好了:現在的葦眉子濕潤潤的,正好編席。接下來就寫女人的勞動。女人勞動得怎樣呢?作者沒有直接說出來,他只是寫勞動的畫面。簡單兩句話,就把女人編席子的情景完全形象化了:那樣柔滑修長的葦眉子,就在她手指上纏絞著,在她懷里跳躍著。纏絞著,跳躍著,這兩個動詞用得多麼好,他不僅把勞動的場面寫活了,而且把女人的好手藝,女人的勤快,都有力地描繪出來了。 特別是下面這一段: 這女人編著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編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雲彩上。她有時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 你看,本來是在勞動,一下子就變成了「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坐在一片潔白的雲彩上」。這不是把勞動的場面完全詩化了、美化了嗎?「她有時望望淀里」所引起的關於白洋淀雪白世界的描寫,不僅讓讀者看到了完全詩化了的畫面,聞到了「新鮮的荷葉荷花香」,而且還感受到了女人的內心活動。她為什麼「有時望望淀里」呢?因為她心裡有事:天這么晚了,丈夫還沒有回來,她一邊勞動,一邊在等待丈夫回家。人物的心事,不採用一般小說的敘事的方式來表現,而是通過散文詩的繪畫的筆法來描繪,就顯得詩意盎然,引人入勝。 再看描寫戰斗的場面。先看在戰鬥打響之前,日本人的大船緊追過來的描寫: 幸虧是這些青年婦女,白洋淀長大的,她們搖得小船飛快。小船活像離開了水皮的一條打跳的梭魚。她們從小跟這小船打交道,駛起來就像織布穿梭、縫衣透針一般快。 這個場面寫得非常簡潔、生動,是一幅十分逼真的畫面。描寫她們搖的小船飛快:「活像離開了水皮的一條打跳的梭魚。」她們駛船「就像織布穿梭、縫衣透針一般快。」兩個地方用了三個比喻,都是寫飛快。打跳的梭魚是形容船的飛快。織布穿梭,縫衣透針,是形容人物動作的飛快、熟練。這些比喻都用得好,切合當時的情景,也切合婦女的身份。這時只聽到「水在兩旁大聲地嘩嘩,嘩嘩,嘩嘩嘩!」再用這樣的象聲詞來寫聲音,真是有聲有色,十分生動,從而也反映出這些青年婦女的沉著、勇敢、能幹。 她們把船搖進了荷花澱。對荷花澱的幾筆描寫是這樣的:「那一望無邊擠得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像銅牆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監視白洋淀的哨兵吧!」這完全可以當作散文詩來朗讀。這里只有兩句話,一句寫荷葉,一句寫荷花,不但形象逼真,而且寄託著作者強烈的感情。這里是荷葉荷花,也是銅牆鐵壁,是監視敵人的哨兵,也就是埋葬敵人的戰場。用這樣兩句話,作為這一部分的收尾,也就暗示最後部分將是一場消滅敵人的戰斗。所以這兩句話,從文章的結構上說,也很有意義,很有作用。 再看下面描寫戰斗的場面。作者不是用一般小說的寫法來寫戰斗,而是用散文詩的筆調來描寫。我們常見的小說寫法,總是要比較客觀、具體地描寫敵我雙方打仗的情況。這里卻不是這樣寫,而是通過這些婦女的切身感受和體驗來著筆。 作者的筆隨著她們的船搖進荷花澱,開始記錄當時人物的視覺和聽覺:她們看見的是荷花澱「幾只野鴨撲楞楞飛起,尖聲驚叫,掠著水面飛走了」。聽見的是「就在她們的耳邊響起一排槍!」交火以後,對敵人幾乎一句話也沒有寫。作品正式展開描寫的,是婦女所想到的、所聽到的、所看到的: 她們想,陷在敵人的埋伏里了,一準要死了,一齊翻身跳到水裡去。漸漸聽清楚槍聲只是向著外面,她們才又扒著船幫露出頭來。她們看見不遠的地方,那肥大的荷葉下面,有一個人的臉,下半截身子長在水裡。荷花變成人了?…… 這完全是人物的感受。這是一場緊張的戰斗,作者卻在寫「荷花變成人了?」寫這群婦女在東張西望,找自己的丈夫。這不是把一場戰爭完全詩化了嗎?它有力地表現這些婦女轉驚為喜的緊張、愉快的感情。通過人物的感受和體驗來描寫,這常常是詩歌的寫法,它有利於渲染和加強感情的色彩。 當然,對這場戰爭也有些客觀描寫,但只有很少幾行文字,顯然不是描寫的重點。重點卻放在打了勝仗、打撈戰利品上。這個重點雖是客觀描寫,但充滿著詩情畫意,洋溢著人物戲謔的情調和歡樂的氣氛,完全可以當成散文詩來閱讀。 孫犁的小說,大多數都是描寫冀中一帶,尤其是白洋淀地區人民的生活和斗爭。他著重取材於勞動婦女,這是他創作的最大特色,也形成他個人獨特的藝術風格。 以這篇小說來說,本來是寫七個青年參軍,以及參軍後所取得的第一個勝利。按照一般的寫法,本來似乎應該以這些參軍的青年為主。但作品卻著重寫了他們的女人。作品對於題材的這種處理,是很值得注意的。我們不能僅從個人的藝術愛好、藝術習慣方面去理解,而是要看得更深一些。在舊社會,勞動婦女被壓在社會的最底層,她們是迫切要求解放的。她們解放到什麼程度,常常是我們衡量社會解放的一種標准。因此著重描寫婦女的生活和思想,描寫她們怎樣一步步地站起來參加社會斗爭,對於反映解放區人民的生活,反映革命戰爭在人民精神上所引起的巨大變化,都是很有意義的。所以我們認為孫犁創作中的這一風格和特點,是有著深刻的時代和社會的原因的。《荷花澱》不過五千字的篇幅,但我們從這里卻可以清楚地看到根據地的勞動婦女怎樣一步步地站起來參加社會斗爭,可以清楚地聽見她們前進的腳步聲。開始,我們看到這些婦女還是帶著一般家庭婦女的特點。由於社會的、歷史的原因,她們都守著自己狹隘的家庭,希望丈夫不要離開。但是根據地黨的教育,革命戰爭對每個人的教育,使她們識大體,明大義,她們有積極向上的要求,她們懂得丈夫站在民族解放戰爭的前列是光榮的,應該支持,而不應該由於個人感情和生活的原因而妨礙他們。她們支持丈夫參加抗日戰爭。後來由於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們看見打仗,經了風雨,見了世面,知道打仗也不是什麼困難的事,用她們自己的話來說:「只要你不著慌,誰還不會趴在那裡放槍呀!」「打沉了,我也會鳧水撈東西,我管保比他們水式好,再深點我也不怕!」這就是說,經歷了一次打仗,她們增長了見識,知道男人能做到的,婦女同樣也能做到。經歷了一次戰爭,便喚起了婦女的自尊心,喚起了她們相信自己可以同男人一樣戰斗的思想覺悟。當聽到水生批評她們是「一群落後分子」時,有個婦女說得好:「剛當上兵就小看我們,過二年,更把我們看得一錢不值了,誰比誰落後多少呢!」於是,她們成立了隊伍。這年秋季,她們學會了射擊。敵人來「圍剿」時,「她們配合子弟兵作戰,出入在那蘆葦的海里」。小說就這樣真實地反映了根據地的婦女,怎樣由於戰爭的教育,逐步地打破家庭小圈子,擺脫封建社會遺留下來的女人低男人一頭的思想,一步步地站到了社會斗爭、民族斗爭的行列里。她們以實際行動為中國勞動婦女爭了氣,為中國人民增了光。 你想,連最沒有地位、最受壓迫、覺悟較低的婦女也起來了,那麼中國革命戰爭的勝利,難道還會遠嗎?當然是不會遠的。所以這篇側重從婦女方面來反映根據地人民斗爭生活的作品,同樣也是很有教育意義的。

㈢ 菜花孫犁閱讀答案

第五節運用景物描寫,作用是什麼 寫出了天氣和環境的惡劣,是為了反襯白菜花的開放和強化自己的喜悅 【練習】 1、給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 斑駁( ) 根莖( ) 花蕾( ) 捉摸( ) 2、文中共寫了哪幾種「菜花」?這些菜花有什麼共同特點? 3、文章的後半部分為什麼要寫父親? 4、文章題目是「菜花」,為什麼除了寫大白菜外,還要寫大旱蘿卜和油菜花? 5、結合上下文,解釋下列句子的含義。 ① 人的一生,無疑是個大題目。 ②菜花也是生命,凡是生命,都可以成為文章的題目。 【答案與解析】 1.①bó ②jīng ③lěi ④mō 2.共寫了三種菜花:書房案頭、廚房桌下的白菜花,院中花盆裡的蘿卜花,田地里一片金黃的油菜花。共同特點:顏色素淡、色彩單調、味淡、樸素平常,有頑強的生命力。 3.由物到人:父親像菜花一樣,生活平凡卻有著生命的美。 4.①從不同角度表現主題,突出主旨。 ② 寫大旱蘿卜花是對菜華的襯托。 ③ 寫油菜花是為了便於引出對往事、對父親的回憶。 5.①人生豐富多彩,有著廣闊的空間,人人都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施展才能。 ②人生能像菜花那樣,在平凡中呈現生命的美麗,同樣有價值。(意思對即可)

㈣ 采蒲合的葦 孫犁 的閱讀答案

人八上冊第2、3課《蘆花盪》、《蠟燭》同步訓練

卷首語:歷史的點點滴滴如散落在偌大沙灘上的沙石貝殼。讓我們懷著一份愛的心情、感恩的心情,沙灘上拾取幾顆貝殼,珍藏在身,紀念歷史,珍惜幸福,創造未來!

(分值:120分 時間:120分鍾)

第一部分 語文積累運用(35分)

【書寫學院】字如其人,寫一手漢字就是擁有一張漂亮的「名片」。

1.閱讀下列一段文字,根據拼音寫漢字。(4分)

蘆葦盪為莫干山著名景點。有泉水特qīngliè ,匯注成盪,盪邊多生蘆葦,故名。周圍廣栽竹樹,遍布園林。夏日yōujìng 清涼,極宜消暑。園內樹林cōnglóng ,流水淙淙,蘆邊xiáxiǎng ,或花叢留影,各得其趣。

【別字診所】一篇文章錯別字連篇,透漏出底氣不足。

2.下列劃線詞語中有三個錯別字,請找出來並改正。(3分)

擁有感恩的心,我們會感激氣象萬千的大自然,是它給了我們廣闊的視野。波瀾壯闊的大海,魏峨聳立的群山,一望無垠的沙漠,芳草妻妻的草原,乃至和我們在同一時空生活在地球上的萬千生靈和豐富資源,這一切,無不令我們感到大自然的包羅萬象和豐富多采。

錯字

改正

【表達花園】向生活汲取語言營養,才能寫出佳作。

3.依據文意填詞,依次填寫恰當的一組是( )

老頭子過於 和 。每天夜裡,在敵人緊緊封鎖的水面上,就像沒事人,他按照早出晚歸捕魚撒網那股 的心情, 著船, 著使自己也使別人高興的事。

A.自信 自尊 悠閑 撐 編算 B.自信 自尊 悠閑 劃 盤算

C.自信 自傲 閑散 撐 編算 D.自信 自傲 閑散 撐 盤算

【成語講壇】成語,凝練精闢、生動形象,雖歷經滄桑歲月沿用至今,卻依舊文采熠熠。

4.下列加點成語用法有誤的一項是()(2分)

A.寧靜的湖水、金色的沙灘、燦爛的陽光,激情似火的比賽……如此詩情畫意的場景,使得沙灘排球比賽歷來都是奧運比賽中最具觀賞性的項目之一。

B.他說話總是轉彎抹角,從不直來直去。

C.這一惡性案件發生後,上級領導馬上下達了限期破案的指令,公安機關立即傾巢而出,設卡排查,不久,就抓獲了幾個主要的犯罪分子。

D.北京奧運會火炬接力將前往世界五大洲,是名副其實的全球火炬傳遞活動。

【課本相冊】走進文本,在字里行間思考、感悟,在課文中盡情地領悟語文味。

5.根據課文內容或要求填空。(16分)

(1)「老婦人( )在那坑裡,用手掌( )出那些水。( )幾下,她就得休息一會兒。到底,她把坑裡的水全( )幹了。於是她回到那死者旁邊,兩手( )在死者的腋窩下,把他( )走。」在空白處填上適當動詞,並說說這些動詞的表達作用:

。(5分)

(2)「每到傍晚,葦塘里的歌聲還是那麼響,不像是餓肚子的人唱的;稻米和肥魚的香味,還是從葦塘里飄出來。」請仿照句子,用「還是……還是……」造句:

。(2分)

(3)「她看到了那不幸的孩子的戰友,他們正脫了帽肅立著。她的眼眶熱熱的,心想:可憐的孩子們,他們還那麼年輕,卻捲入了這場該死的戰爭,他們應該正是在自己的國土上快樂成長的年齡,卻不幸有的被戰爭奪去了生命。可惡的侵略者!他們是多麼可愛的孩子啊!為了打垮侵略者,為了解放我們的南斯拉夫,他們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們是偉大的。我要代表我的人民向他們致謝。我老了,不能幫你們什麼了,這犧牲的戰士,我把他看成自己的孩子,就讓我結婚時的紅蠟燭陪伴他吧。再見,孩子們,英雄們,祝你們早點打敗德國佬,早點回到媽媽的身邊去。她一邊想著,一邊顫巍巍地走了。」這個片段成功運用了 描寫,其作用是:

。(3分)

(4)「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子里,呆望著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裡,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到這樣的深夜,葦塘里才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窩里躲避炮火去了。葦子還是那麼狠狠地往上鑽,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這個片段成功運用了 描寫,其作用是:

。(3分)

(5)蠟燭在不同的場合和不同的時間都代表不同的寓意。人們常常借「春蠶到死絲方盡, 」來歌頌奉獻精神;借「何當共剪西窗燭, 」來烘托久別重逢的情意與溫馨;借「蠟燭有心還惜別, 」來寫離別。(3分)

【探究窗口】探究之美,美在有心。

6.請你參加「世界何時鑄劍為犁」綜合性學習活動。(8分)

(1)戰爭的成語,你釋我講——說一個戰爭的成語,並作解釋。(2分)

示例:馬革裹屍:用馬皮把屍體包裹起來。指軍人戰死沙場。

(2)戰爭是非,你評我判——你認為將來的世界是否會有永久的和平?怎樣才能實現真正的和平?(2分)

你的觀點:

(3)戰爭預測,你說我評——五十年後,如果再發生大的地區沖突,那將是一個怎樣的情景?在這次戰爭中,將會出現哪些新式武器呢? (2分)

(4)戰爭話題,你寫我創——和平是人類共同的呼聲,請你就人類和平事業設計一幅公益廣告。(2分)

第二部分 閱讀理解(35分)

【課文回放】讀課文精彩片段,讀出其神韻,體會作者的情感。

(一)閱讀《蠟燭》片段,完成問題。(15分)

①即使在這個當兒,老婦人也沒有說話,她不過抬起眼睛來,朝這些脫了帽的( )著的人們看了一眼,十分( )地朝他們深深一鞠躬;然後,把她的黑色大圍巾拉直了,顫巍巍地走了。沒有再回過頭來,看一下那蠟燭和那些士兵。

②紅軍士兵們目送著她走遠了。他們小聲地談論著,似乎怕驚擾那( )的空氣,他們穿過方場,走過橋,趕上他們的連隊,投入戰斗。

③在炮火燒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彎了的鐵器和燒死了的樹木中間,那位南斯拉夫母親的唯一珍愛的東西——她的結婚的花燭——還是明晃晃地點在一個蘇聯青年的墳頭。

④這一點火焰是不會熄滅的。它將永遠燃著,正像一個母親的眼淚,正像一個兒子的英勇,那樣永垂不朽。

7.選擇恰當的詞語填在原文空白處,最准確的一項是( )(3分)

A.站立 莊重 嚴肅 B.靜立 庄嚴 肅靜

C.肅立 庄嚴 肅穆 D.肅立 莊重 嚴肅

8.婦人為什麼對紅軍戰士深深地一鞠躬?(2分)

9.第三段為什麼強調「在炮火燒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彎了的鐵器和燒死了的樹木中間」?(3分)

10.文中為什麼再次點出那支蠟燭是結婚的紅燭,是老婦人唯一珍愛的東西? (2分)

11.文中兩個破折號的作用分別是: ; 。(2分)

12.為什麼說「這一點火焰是不會熄滅的」?(3分)

【課文周邊】駐足於優美的文字中,定會引發你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悟。

(二)閱讀孫犁的《采蒲台的葦》一文,完成問題。(20分)

采蒲台的葦

孫犁

我到了白洋淀,第一個印象,是水養活了葦草,人們依靠葦生活。這里到處是葦,人和葦結合的是那麼緊。人好像寄生在葦里的鳥兒,整天不停地在葦里穿來穿去。

我漸漸知道,葦也因為性質的軟硬、堅固和脆弱,各有各的用途。其中,大白皮和大頭栽因為色白、高大,多用來織小花邊的炕席;正草因為有骨性,則多用來鋪房、填房鹼;

白毛子只有漂亮的外形,卻只能當柴燒;假皮織籃捉魚用。

我來得早,淀里的凌還沒有完全融化。葦子的根還埋在冰冷的泥里,看不見大葦形成的海。我走在淀邊上,想像假如是五月,那會是葦的世界。

在村裡是一垛垛打下來的葦,它們柔順地在婦女們的手裡翻動。遠處的炮聲還不斷傳來,人民的創傷並沒有完全平復。關於葦塘,就不只是一種風景,它充滿火葯的氣息,和無數英雄的血液的記憶。如果單純是葦,如果單純是好看,那就不成為冀中的名勝。

這里的英雄事跡很多,不能一一記述。每一片葦塘,都有英雄的傳說。敵人的炮火,曾經摧殘它們,它們無數次被火燒光,人民的血液保持了它們的清白。

最好的葦出在采蒲台。一次,在采蒲台,十幾個幹部和全村男女被敵人包圍。那是冬天,人們被圍在冰上,面對著等待收割的大葦塘。

敵人要搜。幹部們有的帶著槍,認為是最後戰斗流血的時候到來了。婦女們卻偷偷地把懷里的孩子遞過去,告訴他們把槍支插在孩子的褲襠里。搜查的時候,幹部又順手把孩子遞給女人……十二個女人不約而同地這樣做了。仇恨是一個,愛是一個,智慧是一個。

槍掩護過去了,闖過了一關。這時,一個四十多歲的人,從葦塘打葦回來,被敵人捉住。敵人問他:「你是八路?」「不是!」「你村裡有幹部?」「沒有!」敵人砍斷他半邊脖子,又問: 「你的八路?」他歪著頭,血流在胸膛上,說:「不是!」「你村的八路大大的!」「沒有!」

婦女們忍不住,她們一齊沙著嗓子喊:「沒有!沒有!」

敵人殺死他,他倒在冰上。血凍結了,血是堅定的,死是剛強!

「沒有!沒有!」這聲音將永遠響在葦塘附近,永遠響在白洋淀人民的耳朵旁邊,甚至應該一代代傳給我們的子孫。永遠記住這兩句簡短有力的話吧!

1947年3月

13.作者素描——孫犁小說語言清新自然、樸素洗練,被稱為「 體小說」。他和作家劉紹棠、叢維熙、韓映山、房樹民等,在創作風格上有共同的特點:如荷花一樣根植於水鄉泥土,帶著自然的清新純朴,充滿詩情畫意。被稱之為「 」派。(2分)

14.文眼品味—— 「最好的葦出在采蒲台」好在哪兒呢?用文中的語句來回答。(3分)

15.手法體味——這是一篇借物贊人的文章,請你指出采蒲台的葦和人有什麼共同點?(3分)

16.語句理解。理解劃線語句。

(1)「如果單純是葦,如果單純是好看,那就不成為冀中的名勝。」 請你想想:「名勝」是什麼?是什麼使它成就了成為了冀中的名勝?(3分)

(2)最後文段中「這聲音」指的是什麼?僅僅指的是「沒有、沒有」的聲音嗎?這個句子中到底包含著什麼?(5分)

17.語言賞析——選文的語言很值得咀嚼,請你任選角度品析下列語句。(4分)

(1)婦女們忍不住,她們一齊沙著嗓子喊:「沒有!沒有!」

(2)仇恨是一個,愛是一個,智慧是一個。

第三部分 作文(50分)

【文思敏捷】這是一塊自由而廣闊的天地,請以你的真實體驗、豐富情感、獨到見解,向大家展示你的才華吧!

18.請以《請把手給我》為題,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作文。有真情實感。

3817字

參考答案

1.清冽 幽靜 蔥蘢 遐想

2.巍→魏 妻妻→萋萋 彩→采

3.A

4.C(C項「傾巢而出」感情色彩不當)

5.(1)跪 舀 舀 舀 抄 拖。表達作用:這些動詞表現了老人動作的艱難,說明老人不顧身老體衰掩埋死者,令人感動。

(2)示例:盡管不為人民所理解,每節假日,他還是拿著麻袋去河邊清理人們丟棄的垃圾,不管多累多遠,還是一袋袋地把垃圾運到垃圾場。

(3)心理(描寫)。它細膩而生動地再現了老婦人的心理活動,不僅符合人物的年齡身份,而且表現了人物鮮明的愛憎感情。

(4)景物(描寫)。很富於生活實感,把讀者引到一個特定的環境和氣氛之中,很自然地成了後邊故事的鋪墊,藝術上融情入景,寄寓著作者深沉的情懷。

(5)蠟炬成灰淚始干 卻話巴山夜雨時 替人垂淚到天明

6.(1)示例:聲東擊西:指一種迷惑對方出奇制勝的策略。烏合之眾:指無組織無紀律的一群人。揭竿而起:舉起大旗,起義造反。四面楚歌:比喻四面受敵,處於走投無路的境地。攻其不備:指趁對方沒有防備時進攻。赤膊上陣:形容不顧生死地拚命廝殺。堅壁清野:堅固壁壘,清除四野,轉移物資和人力。

(2)言之有理即可。示例1:會。只要世界各國都能遵守我國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一定能夠實現真正的和平。示例2:不會。世界上仍存在著霸權主義國家,如美國,它經常粗暴干涉別國的內政。

(3)言之有理即可。示例:21世紀的戰爭,將是尖端武器的競爭和較量。科學家和軍事家們預測,未來的戰爭中將有七大尖端級武器稱雄於戰場,它們是:激光武器、隱形武器、單兵攻防武器、微波炸彈、納米武器、信息武器和無人化武器。

(4)示例:反對恐怖主義行為;拒絕戰爭,反對暴力。

7.C(注意「莊重」與「肅穆」的不同用法。前者一般指態度嚴肅端正,後者一般指環境氣氛庄嚴;「肅立」是動詞,指恭敬庄嚴地站著,與前兩個詞的詞性截然不同,較易區分。)8.是為了表達對紅軍戰士深深的敬意。

9.這一句勾畫了經戰爭破壞後的環境,勾畫出了燭光的背景,控訴了法西斯強盜對人類文明的踐踏。

10.強調這一點,就強調了紅燭不同尋常的意義,足以表現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至高無上的感情。

11.⑴表示解釋說明;⑵表示提示下文。

12.燭火象徵了紅軍戰士永垂不朽的獻身精神,象徵了兩國人民的戰斗情誼,寄託了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的哀思,所以不會熄滅。

13.詩(體) 荷花澱

14.引出葦和人之間的關系:①人好像寄生在葦里的鳥兒,整天不停地在葦里穿來穿去;②關於葦塘,就不只是一種風景,它充滿火葯的氣息,充滿無數英雄的血淚的記憶;③敵人的炮火,曾經摧殘它們,它們無數次被火燒光,人民的血液保持了它的清白。

15.堅韌、頑強、掩護

16.(1)「名勝」指葦塘(白洋淀)。因為:一是有葦,有很美的風景;更重要的是有很多英雄的傳說。

(2)指代「沒有!沒有!」。這句簡短樸素的話中,包含著采蒲台人民對八路軍戰士的愛;對敵人的恨;采蒲台人民的聰明才智;不屈不撓的精神。

17.(1)示例:回答充分表現了他寧可流血犧牲,也不向敵人屈服的大無畏精神。

(2)示例:含義深刻,感情色彩強烈,有令人回腸盪氣之感。為了保衛家鄉,為了打擊日本侵略者,采蒲台的每個人的「愛」,每個人的「恨」,每個人的「智慧」都凝聚在一起,成為他們共同的心聲。

㈤ 孫犁的意義閱讀答案

1.他的性格、他的直遠離政治,遠離主流文學圈子以及他的意義和貢獻。
2.獨特性表現在:他的小說創作中,不只重於抒情、善於抒情,也重於狀景和善於狀景;而就是這種抒情和狀景的完美結合,使他的小說充滿了詩情畫意,具備了獨特的意境。
3.燦爛:這里指的是孫犁文學廣泛的影響。他的文學就像一面古鏡,越打磨越亮。

㈥ 《山地的回憶》中,孫犁的小說常被人稱為「散文化小說」或「詩化小說」,請結合文本分析理由。(6分)

我非常喜歡孫犁的散文

㈦ 荷花澱(節選)答案

最佳答案●課文鑒賞說明

《荷花澱》是孫犁的代表作。在激烈殘酷的抗日戰爭這樣一個關系著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小說選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表現農村婦女既溫柔多情,又堅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在戰火硝煙中,夫妻之情、家國之愛,純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像白洋淀盛開的荷花一樣,美麗燦爛。

一、人物形象

小說中最突出的人物是水生嫂。她的性格既有中國婦女傳統的美德,又具有抗日根據地婦女進步的特點。

勤勞、善良:她織席子又快又好,可以看出她能幹與勤快;丈夫是游擊隊長,黨的負責人,大部分家務勞動得由她承擔。她上要侍奉公公,下要養育孩子,是典型的賢妻良母。

溫柔、體貼:丈夫工作晚歸,她首先「站起來要去端飯」,賢惠體貼;丈夫說要參軍,她「手指震動了一下,想是叫葦眉子劃破了手」,表現了她對丈夫的依戀和關心。丈夫參軍沒幾天,她心裡思念丈夫,又偷偷和眾夥伴去看望丈夫,對丈夫可謂一往情深。

深明大義:丈夫參軍,她並沒有拖丈夫的後腿,雖然她是不想讓丈夫走的。丈夫去做動員工作,她一直「獃獃地坐在院子里等他」,要聽聽丈夫的「囑咐」。丈夫說「不要叫敵人漢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們拚命」。她流著眼淚答應了,這表現了她的忠貞。

二、夫妻之情、家國之愛

小說雖然描寫的是抗日戰爭的事情,但是並沒有直接寫戰爭的激烈、殘酷,而是把筆墨集中在普通百姓的夫妻之情、家國之愛上。這些善良、純真的人們在戰爭環境中閃耀出人性的光輝,表現了人民不畏強暴、保衛家園的精神狀態。侵略戰爭是反人性的,反抗侵略者的人們以純美的人性、崇高的人格,在精神上已經戰勝了侵略者。這是抗戰勝利的精神源泉。

小說中,水生等參軍的人對家庭的眷顧,他們委託水生來做家屬的工作,正表現了他們對親人真摯的感情;水生嫂等婦女們雖然委婉地流露出對丈夫們難舍之情,但還是義無反顧地為自己的丈夫打點行裝,送他們上戰場打擊侵略者。至於以後婦女們感情依依探望徵人,又為丈夫分擔任務,參加戰斗,更是由夫妻之情上升至家國之愛。

有國才有家,反之,有對親人的深情才有對國家的忠誠。

三、在戰爭中成長

殘酷的戰爭環境,也促使人的思想性格成長成熟。以水生嫂為例,她是一個傳統、善良的農村家庭婦女,盡心盡力地支撐家庭,不讓丈夫有後顧之憂。得知丈夫要離家參軍,她雖然心裡為難,但還是支持丈夫的選擇。這時候,她的心理還沒有大的變化,仍是賢妻良母式的思維,對丈夫更多的是習慣性的順從。由探望丈夫開始,她的心理起了變化。對戰爭的親身感受,使她對丈夫的抗戰事業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於是她也投身到抗戰的行列中,直接參加保家衛國的神聖事業。她的思想性格也得到一個大的飛躍。

四、語言特色

這篇小說的語言質朴、簡明,但又內涵豐富。

如水生告訴水生嫂自己參軍那一段:

水生小聲地說:「明天我就到大部隊上去了。」——水生沒有和妻子商量就報名參軍,怕妻子責怪,心裡有些忐忑不安,所以「小聲」地說話。

女人的手指震動了一下,想是叫葦眉子劃破了手。她把一個手指放在嘴裡吮了一下。——沒有直接說水生嫂聽到丈夫要去參軍的心理反應,但是從她「叫葦眉子劃破了手」這個細微的動作,可以窺見她內心的波動。

再如婦女商量去探望丈夫的一段:

「聽說他們還在這里沒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了一件衣裳。」——表明自己不是想拖丈夫的後腿,但是有去探望丈夫的「充足理由」。

「我有句要緊的話,得和他說說。」——沒有理由的理由,很「要緊的話」,當然必須當面囑咐。

「我本來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麼看頭啊!」——知道前兩位的話不能「自圓其說」,只好另想辦法,搬出「婆婆」做理由,最後還不忘加一句「有什麼看頭啊!」表白自己,有些「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味道。

作者就是通過這樣生活化的人物語言,含蓄而又委婉地表現了人物的性格。

●解題指導

一、這道題主要想引導學生了解情節線索,進而理解小說的主題。擬小標題,要抓住每個部分的主要內容來概括。

參考答案:①夫妻話別;探親遇險;上陣殺敵;②送夫參軍;尋夫遇敵;助夫殲敵。

二、這篇小說的語言很有特色。通過具體的語言分析,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

1.(1)水生說:「……我第一個舉手報了名的。」女人低著頭說:「你總是很積極的。」——「低著頭」表現水生嫂的性格,她是一個傳統的,很賢惠的農村婦女。她對丈夫是很順從的。她說:「你總是很積極的。」有一絲嗔怪,但並沒有反對丈夫第一個舉手報名的意思。

(2)女人沒有說話。過了一會,她才說:「你走,我不攔你。家裡怎麼辦?」——首先表明不反對丈夫參軍,但是「家裡怎麼辦?」表明她對丈夫的依戀。

(3)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並沒有哭,只說:「你明白家裡的難處就好了。」——水生嫂雖然捨不得丈夫離開自己,但她對丈夫的行為是支持的。水生表明自己知道她的「難處」(實際是她丈夫的依戀),她「鼻子里有些酸」,對丈夫體貼自己的心意感到寬慰。

(4)雞叫的時候,水生才回來。女人還是獃獃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說:「你有什麼話,囑咐囑咐我吧。」——「獃獃地」表明水生嫂對丈夫離開自己參軍感到一時還難以承受。

「沒有什麼話了,我走了,你要不斷進步,識字,生產。」

「嗯。」

「什麼事也不要落在別人後面。」

「嗯。還有什麼?」——「嗯」「嗯」表現了水生嫂性格的溫和、柔順。

「不要叫敵人漢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們拚命。」這才是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著眼淚答應了他。——聽了丈夫最主要的「囑咐」,水生嫂流淚了,「流淚」並不表現水生嫂的懦弱,恰恰表現她性格的堅強。「流著淚答應」,是她對丈夫的忠貞的諾言。

2.參見「課文鑒賞說明」。

三、這道題主要讓學生從社會進步的角度,來理解人物,要注意用歷史發展的眼光來分析人物。祥林嫂、翠翠和水生嫂同樣都是中國普通的農村婦女,但是她們的人生道路卻完全不同。祥林嫂生活在封建時代末期,現代文明之風還吹不進封閉、保守的魯鎮,祥林嫂只能被冷漠、黑暗的社會現實所毀滅;翠翠生活在封閉的農村,總是沖不破孤獨寂寞的牆壘,最終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水生嫂生活在全民抗戰時期,社會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尤其是根據地,婦女解放已經開始深入人心,所以水生嫂能從一個賢惠、溫順的村婦成長為一個抗日戰士。

●教學建議

一、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可以給學生幾個研讀的方向,如「水生嫂的性格」「抗戰中婦女的成長」「小說的語言特點」等等,講解不要過多。

二、這篇小說雖然以抗戰為大的背景,但主要表現普通人夫妻情、家庭愛。這些普通人所具有的純美的人性、親情,是正義的基礎和源泉,蘊藏著戰勝侵略者的巨大力量。要引導學生理解,而不是泛泛而談。

●有關資料

一、充分體現孫犁藝術特色的《荷花澱》 (林志浩)

孫犁同志是一位在小說創作上有自己的藝術風格的作家。《荷花澱》是他的短篇代表作,描寫抗日戰爭時期發生在白洋淀地區的一個令人喜悅的故事。七個農村青年參軍,因為走得匆促,除了水生以外,都來不及同家裡人告別。他們的妻子很惦念,想去看看。但是沒有找到。在回家的路上,她們的小船,碰上日本侵略軍的運輸船,敵人追趕著她們。幸虧她們丈夫的隊伍埋伏在這里,給了敵人一個迎頭痛擊。這些婦女也在無意中遇到了丈夫,並立下了引誘敵人進入包圍圈的功勞。

這個短篇充分體現了孫犁創作的鮮明特色,這里想談三點。

首先是作者善於用精練的筆墨,寫出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特別是對於婦女,刻畫得尤其深刻、細致。

請看作品的第一部分,即水生在區上報了名,回到家裡同妻子見面的一段描寫:

女人抬頭笑著問:「今天怎麼回來得這么晚?」站起來要去端飯。

水生坐在台階上說:「吃過飯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著丈夫的臉,她看出他的臉有些紅漲,說話也有些氣喘。她問:「他們幾個呢?」

當時斗爭形勢很緊張,丈夫這么晚才回來,臉色神情也異常,女人立刻覺察到了,擔心出了什麼事。她看到只有自己的丈夫回來,其他六個人都沒有回來,所以第一句話就問:「他們幾個呢?」

水生沒有直接把參軍的事說出來,而是簡單地回答:「還在區上。」留下緩沖的餘地,然後就問他的父親和兒子小華。當他知道父親已經睡下了,才放了心,准備先給妻子做工作,然後再去做父親的工作。

女人很機警,對於丈夫的回答還不滿意,又緊追著問:「他們幾個為什麼還不回來?」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

「怎麼了,你?」

這些地方都寫出女人細膩的感情活動。水生一露面,她就覺察到有異常的情況發生。她問丈夫,回答又不得要領,有點吞吞吐吐,這就更加引起女人的疑心,她就繼續追問,非弄個水落石出不可。

當水生回答:「明天我就到大部隊上去了。」作品描寫「女人的手指震動了一下,想是叫葦眉子劃破了手。她把一個手指放在嘴裡吮了一下。」

這里沒有直接描寫人物的心裡活動,實際上卻是含蓄地描寫了。既寫出女人非常關心丈夫,全神貫注聽丈夫講話,才不留心手裡的葦眉子;又寫出丈夫參軍的消息,在女人內心所引起的震動。但女人是識大體的,她剋制住自己對丈夫依戀的感情,不讓這種感情過分流露出來,所以毫不聲張,作品寫她「把一個手指放在嘴裡吮了一下」。這樣細膩的感情活動,就通過一個簡單的細節,形象地表現出來了。這是剛聽到丈夫參軍的消息時的直接反應。

當丈夫比較詳細地說明當時的形勢,縣委決定成立地區隊,「我第一個舉手報了名」時,作品描寫:「女人低著頭說:『你總是很積極的。』」

簡單的一句話,包含著豐富、細致的感情活動,是值得我們仔細捉摸、深入體會的。「你總是……」這種口氣,本來是表示不滿的。用不滿的口氣說話,是為了表現女人對丈夫依戀的感情。「總是……」什麼呢?「總是很積極的」。「很積極的」,這是對丈夫的稱贊。所以這句話是用一種不滿的口氣表達了女人滿意的心情,寫出女人的復雜的思想感情的活動。盡管這個普通勞動婦女對丈夫的參軍,還有點戀戀不舍,但她是識大體的,她沒有因為留戀夫婦生活,而拉丈夫的後腿,相反,她稱贊丈夫的積極,滿意丈夫的行動。實際上,當丈夫比較詳細地說明斗爭的形勢,和自己參軍的經過時,女人正式回答的第一句,就是支持丈夫的行動。這種支持不是講什麼大道理,而是通過這樣一句簡單的日常生活的語言來表現。這是非常簡練的一句話,但它所包含的感情卻是很細膩、很豐富的。

水生他們參軍走了。作品接著描寫:「女人們到底有些藕斷絲連。過了兩天,四個青年婦女聚在水生家裡」,商量著去探望自己的丈夫。「藕斷絲連」,是個普通的成語,但用在這里,卻非常貼切,它富有地方色彩,富有荷花澱的風味,而且十分准確地表現這些女人對丈夫的懷念。她們湊在一起,就念叨著丈夫,想去看丈夫。但是,她們是在革命根據地的環境中生活,在黨的教育下成長的,都積極、上進,自尊心也很強。何況男人剛走兩天,她們要明白說出,又感到難為情。因此,就想法給自己找到了借口。有的說:「聽說他們還在這里沒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有的說:「我本來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麼看頭啊!」雖然都是借口,大家心裡也明白,就是心照不宣。這樣簡單的幾句話,就把她們的藕斷絲連,寫得活靈活現,充分表現這些青年婦女此時此境的復雜而細致的感情。她們的矜持和害羞,終於敵不過對丈夫的懷念,於是「偷偷坐在一隻小船上,劃到對面馬庄去了」。

用散文詩的語言來寫小說,是孫犁創作的又一個特點。這就使他的小說帶有濃郁的抒情味道。這里可舉出他寫勞動、寫戰斗的例子來分析。

小說的開頭,描寫水生女人編席子。作者把這個勞動場面,完全詩化了。請看小說的頭一個自然段:

月亮升起來,院子里涼爽得很,干凈得很,白天破好的葦眉子濕潤潤的,正好編席。女人坐在小院當中,手指上纏絞著柔滑修長的葦眉子。葦眉子又薄又細,在她懷里跳躍著。

開頭前三句,作者就點出了勞動的時間、空間和對象。像詩的語言一樣,簡練、動聽、優美。它不僅寫了環境,還反襯出環境的主人的勤快、利落。這里是個勞動場所,但收拾得很乾凈,而且一切准備工作,都在白天做好了:現在的葦眉子濕潤潤的,正好編席。接下來就寫女人的勞動。女人勞動得怎樣呢?作者沒有直接說出來,他只是寫勞動的畫面。簡單兩句話,就把女人編席子的情景完全形象化了:那樣柔滑修長的葦眉子,就在她手指上纏絞著,在她懷里跳躍著。纏絞著,跳躍著,這兩個動詞用得多麼好,他不僅把勞動的場面寫活了,而且把女人的好手藝,女人的勤快,都有力地描繪出來了。

特別是下面這一段:

這女人編著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編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雲彩上。她有時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

你看,本來是在勞動,一下子就變成了「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坐在一片潔白的雲彩上」。這不是把勞動的場面完全詩化了、美化了嗎?「她有時望望淀里」所引起的關於白洋淀雪白世界的描寫,不僅讓讀者看到了完全詩化了的畫面,聞到了「新鮮的荷葉荷花香」,而且還感受到了女人的內心活動。她為什麼「有時望望淀里」呢?因為她心裡有事:天這么晚了,丈夫還沒有回來,她一邊勞動,一邊在等待丈夫回家。人物的心事,不採用一般小說的敘事的方式來表現,而是通過散文詩的繪畫的筆法來描繪,就顯得詩意盎然,引人入勝。

再看描寫戰斗的場面。先看在戰鬥打響之前,日本人的大船緊追過來的描寫:

幸虧是這些青年婦女,白洋淀長大的,她們搖得小船飛快。小船活像離開了水皮的一條打跳的梭魚。她們從小跟這小船打交道,駛起來就像織布穿梭、縫衣透針一般快。

這個場面寫得非常簡潔、生動,是一幅十分逼真的畫面。描寫她們搖的小船飛快:「活像離開了水皮的一條打跳的梭魚。」她們駛船「就像織布穿梭、縫衣透針一般快。」兩個地方用了三個比喻,都是寫飛快。打跳的梭魚是形容船的飛快。織布穿梭,縫衣透針,是形容人物動作的飛快、熟練。這些比喻都用得好,切合當時的情景,也切合婦女的身份。這時只聽到「水在兩旁大聲地嘩嘩,嘩嘩,嘩嘩嘩!」再用這樣的象聲詞來寫聲音,真是有聲有色,十分生動,從而也反映出這些青年婦女的沉著、勇敢、能幹。

她們把船搖進了荷花澱。對荷花澱的幾筆描寫是這樣的:「那一望無邊擠得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像銅牆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監視白洋淀的哨兵吧!」這完全可以當作散文詩來朗讀。這里只有兩句話,一句寫荷葉,一句寫荷花,不但形象逼真,而且寄託著作者強烈的感情。這里是荷葉荷花,也是銅牆鐵壁,是監視敵人的哨兵,也就是埋葬敵人的戰場。用這樣兩句話,作為這一部分的收尾,也就暗示最後部分將是一場消滅敵人的戰斗。所以這兩句話,從文章的結構上說,也很有意義,很有作用。

再看下面描寫戰斗的場面。作者不是用一般小說的寫法來寫戰斗,而是用散文詩的筆調來描寫。我們常見的小說寫法,總是要比較客觀、具體地描寫敵我雙方打仗的情況。這里卻不是這樣寫,而是通過這些婦女的切身感受和體驗來著筆。

作者的筆隨著她們的船搖進荷花澱,開始記錄當時人物的視覺和聽覺:她們看見的是荷花澱「幾只野鴨撲楞楞飛起,尖聲驚叫,掠著水面飛走了」。聽見的是「就在她們的耳邊響起一排槍!」交火以後,對敵人幾乎一句話也沒有寫。作品正式展開描寫的,是婦女所想到的、所聽到的、所看到的:

她們想,陷在敵人的埋伏里了,一準要死了,一齊翻身跳到水裡去。漸漸聽清楚槍聲只是向著外面,她們才又扒著船幫露出頭來。她們看見不遠的地方,那肥大的荷葉下面,有一個人的臉,下半截身子長在水裡。荷花變成人了?……

這完全是人物的感受。這是一場緊張的戰斗,作者卻在寫「荷花變成人了?」寫這群婦女在東張西望,找自己的丈夫。這不是把一場戰爭完全詩化了嗎?它有力地表現這些婦女轉驚為喜的緊張、愉快的感情。通過人物的感受和體驗來描寫,這常常是詩歌的寫法,它有利於渲染和加強感情的色彩。

當然,對這場戰爭也有些客觀描寫,但只有很少幾行文字,顯然不是描寫的重點。重點卻放在打了勝仗、打撈戰利品上。這個重點雖是客觀描寫,但充滿著詩情畫意,洋溢著人物戲謔的情調和歡樂的氣氛,完全可以當成散文詩來閱讀。

孫犁的小說,大多數都是描寫冀中一帶,尤其是白洋淀地區人民的生活和斗爭。他著重取材於勞動婦女,這是他創作的最大特色,也形成他個人獨特的藝術風格。

以這篇小說來說,本來是寫七個青年參軍,以及參軍後所取得的第一個勝利。按照一般的寫法,本來似乎應該以這些參軍的青年為主。但作品卻著重寫了他們的女人。作品對於題材的這種處理,是很值得注意的。我們不能僅從個人的藝術愛好、藝術習慣方面去理解,而是要看得更深一些。在舊社會,勞動婦女被壓在社會的最底層,她們是迫切要求解放的。她們解放到什麼程度,常常是我們衡量社會解放的一種標准。因此著重描寫婦女的生活和思想,描寫她們怎樣一步步地站起來參加社會斗爭,對於反映解放區人民的生活,反映革命戰爭在人民精神上所引起的巨大變化,都是很有意義的。所以我們認為孫犁創作中的這一風格和特點,是有著深刻的時代和社會的原因的。《荷花澱》不過五千字的篇幅,但我們從這里卻可以清楚地看到根據地的勞動婦女怎樣一步步地站起來參加社會斗爭,可以清楚地聽見她們前進的腳步聲。開始,我們看到這些婦女還是帶著一般家庭婦女的特點。由於社會的、歷史的原因,她們都守著自己狹隘的家庭,希望丈夫不要離開。但是根據地黨的教育,革命戰爭對每個人的教育,使她們識大體,明大義,她們有積極向上的要求,她們懂得丈夫站在民族解放戰爭的前列是光榮的,應該支持,而不應該由於個人感情和生活的原因而妨礙他們。她們支持丈夫參加抗日戰爭。後來由於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們看見打仗,經了風雨,見了世面,知道打仗也不是什麼困難的事,用她們自己的話來說:「只要你不著慌,誰還不會趴在那裡放槍呀!」「打沉了,我也會鳧水撈東西,我管保比他們水式好,再深點我也不怕!」這就是說,經歷了一次打仗,她們增長了見識,知道男人能做到的,婦女同樣也能做到。經歷了一次戰爭,便喚起了婦女的自尊心,喚起了她們相信自己可以同男人一樣戰斗的思想覺悟。當聽到水生批評她們是「一群落後分子」時,有個婦女說得好:「剛當上兵就小看我們,過二年,更把我們看得一錢不值了,誰比誰落後多少呢!」於是,她們成立了隊伍。這年秋季,她們學會了射擊。敵人來「圍剿」時,「她們配合子弟兵作戰,出入在那蘆葦的海里」。小說就這樣真實地反映了根據地的婦女,怎樣由於戰爭的教育,逐步地打破家庭小圈子,擺脫封建社會遺留下來的女人低男人一頭的思想,一步步地站到了社會斗爭、民族斗爭的行列里。她們以實際行動為中國勞動婦女爭了氣,為中國人民增了光。

你想,連最沒有地位、最受壓迫、覺悟較低的婦女也起來了,那麼中國革命戰爭的勝利,難道還會遠嗎?當然是不會遠的。所以這篇側重從婦女方面來反映根據地人民斗爭生活的作品,同樣也是很有教育意義的。

㈧ 有關孫犁《度春荒》的閱讀習題及相配答案,急!!!!!!!

《度春荒》是孫犁先生回憶自己童年生活的一篇散文,它告訴我們災荒可以使人變成獸,是可怕的;荒年愁苦難熬,人們應當懂得珍惜豐年的好日子。

文章開頭點明作者幼年時家鄉經常鬧飢荒。接著寫「在春天,田野里跑著無數的孩子們……」,為我們描繪了一幅蒼涼動人的《早春剜菜圖》:一群衣衫襤褸的鄉村孩子,帶著小刀,提著竹籃,成群結隊地到野外去尋覓、剜取像銅錢大小的一種名叫老鴿錦的野菜。他們為飢餓驅使,也為新的生活驅使,漫天漫地跑著,尋視著,歡快並打鬧,追趕和競爭,赤著的雙腳埋在春天松軟的泥土裡,依然歡樂而不感到跋涉……

這幅歷史的畫圖,對今天的孩子來講是陌生的,甚至是很難理解的,但生活在六、七十年代以前的孩子們,應該說大多數人都曾經從這幅畫里走出來。所以說孫犁先生描繪的是許多人熟悉的、心中所有卻又筆下所無的東西,這樣的文章怎麼會不打動人心而引起人們的共鳴呢?

「為衣食奔波而不大感到愁苦,只有童年。」這一句當是作者在經歷了許多人生滄桑後對於生活的深刻理解,飽含著自己意味深長的酸甜苦辣的生活體驗。「不大」二字說明了即使在愁苦面前,童年也是天真的、爛漫的。但並非童年感覺不到愁苦,飢餓的滋味是任何年齡都能感覺到的。「吃不飽就餓」是不用作任何詮釋的最樸素的真理。

接下來,作者筆鋒一轉,由自己的童年聯想到家鄉的過去:在歷史上,人民的遭遇是異常悲慘的,因為災荒,一連很多年都有「人相食;析骨而焚;易子而食」的記錄,指出戰爭是大災荒、大瘟疫的根源。「飢餓可以使人瘋狂,可以使人死亡,可以使人恢復獸性。」這個排比句子說明了災荒是多麼的可怕。繼而以曾國藩的日記為佐證,感嘆「我們的民族經歷了比噩夢還可怕的年月!」,行文至此,嘎然而止,使文章的主題在這里得到了升華。作者的這些閃爍著哲理光輝的句子,在今天、在將來,都具有發人深省、讓人惕厲再三的積極意義。筆者以為,這也正是名家名篇之所以是名家名篇的地方。

㈨ 麥收,(孫犁)答案

1939年,冀中解放區小麥黃梢的時候。
二梅在街上來回地吹著笛子。青年婦女們一個一個從自家大門里走出來。她們站在那新刷寫上晉察冀邊區「雙十綱領」的高房下面的大槐樹樹陰里。她們簡直是擠在一塊兒,手裡的鏟鎬碰得叮當亂響,還夾著清脆的說笑聲。隊伍站得整整齊齊,風吹動樹枝篩下的陽光,在她們的頭上、衣服上游動,染成各色各樣的花。二梅站在隊前問:「你們拿著傢伙干什麼呀?」「挖溝!」大家一齊大聲地回答。
「對了。駐在咱村的隊伍,今天下午去打擊敵人,這是為了保護咱們的麥子。我們也不能落後,我們把接村路挖通!」二梅用高粱稈分好段,用鐵鏟劃上印,說:「來吧,兩個人挖一段,一把鐵鏟一把鎬。」
隊上的指導員從一塊麥地里走出來,後面跟著個背大槍的矮個子通訊員。在村裡住長了,他認識二梅。他說:「部長領導得好,真積極!」二梅也直起身子笑著說:「指導員,我們弄好了路,你們抓不住鬼子,叫他們沖過來,我們可批評你!」指導員說:「好,好,好。你聽槍響吧!」指導員穿進另一塊麥地,他的衣服和麥子一個顏色,麥穗打到他腰裡。那個通訊員卻淹沒在麥地里了,只有那黑黝黝的槍口露在外頭。不久,這槍口也消失不見了,一隻布穀鳥像是受了驚,慌慌張張地從東邊飛過來,一聲連著一聲叫著:「莫黃莫割——莫黃莫割!」
「嘎勾——」東邊響了一聲槍。婦女們拖著鐵鎬和鏟從道溝里跳上來,向東邊張望。槍聲響得越來越密,越來越急,也越來越近了。二梅的臉有些青白。東邊捲起了一團煙,罩住了金黃的麥子。機槍聲、炮聲,好像壓低了那裡的麥子。炮彈炸碎我們的土地,土地飛到半天空,那裡面有多少炸碎了的金黃的麥穗!二梅知道這是敵人的炮,在那裡作戰的同志們是不是受了傷呢?她喊道:「我們不要在這里傻站著了,快回家抬擔架,預備雞蛋和水!」
當她們抬了幾副擔架回來,槍聲停了,那一團煙也遠了。但是槍聲很響很急,二梅知道這是我們的軍隊追趕敵人了。她們很快向那裡跑去。我們的軍隊把敵人趕回窩里,才停下來。二梅她們抬回受傷的指導員和他那矮矮的通訊員。這兩個同志去奪敵人的重機槍,受了傷。她們把奪來的重機槍也放在一副擔架上,還空著一副擔架。她們回來,路過二梅家的地邊,爺爺正靠在一個捆了牛腰粗的大麥個上等候,他擔心他的孩子,眼望著東邊的路。二梅說笑著回來了,看見爺爺,她說:「把麥個放在擔架上,我們給你抬回去!」老頭子聽了孫女兒的話,真的把麥個放在擔架上,飛快地往村裡去了。
第一副擔架上是指導員,第二副擔架上是通訊員,第三副擔架上是重機槍,第四副擔架上是麥子。老頭子跟在後面,打著火抽著煙。太陽已經有一半落到遠遠的西山裡去了,在它上面是一團團千變萬化的雲彩——那在老人眼裡,是一隻虎,一隻豹,一匹飛馬,一隻老鷹。
晚上,奶奶又把飯放在那裡,小桌上卻有了白面餅。爺爺回來,二梅回來。奶奶說:「你今兒個更有功了,奶奶給你烙了白面餅,快點吃!」二梅說:「有功的是人家隊伍上的人,有功的是指導員和通訊員,人家奪了敵人一挺重機槍,受了傷,先慰勞他們吧!」二梅帶了自家的餅還有別人家的雞蛋到指導員那裡去,指導員和通訊員的傷口全包紮好了,躺在院當中月亮地里的軟床上。
田野里是收割麥子和打場的聲音,風吹來薄薄的小麥的香味。二梅和她的兩個小組長站在受傷人的床前,念著婦救會的慰問信。二梅又念了她自己的慰問信。她念著,她述說自己原是這樣一個孩子,從小沒了娘,在野地里,春天挑野菜,秋天拾莊稼,冬天割柴草,風吹著,雨打著,長到十五歲。八路軍來了,是正好的年歲,趕上了正好的年歲。這樣她就不再走奶奶的路,娘的路。一條完全嶄新的路,在她眼前打開了。她的聲音是那麼庄嚴、熱情和誠懇,感動得受了傷的人硬支起身來,嚴肅地聽著。
描寫角度:小說的描寫具有詩情畫意,這種描寫源自對祖國大地的愛。①文中孫犁給他筆下的青年婦女們賦予了靈幻、靈動、脫俗的詩意的美。這些青年婦女與傳統的舊式農村女性的陰郁形象不同,她們知道自己的未來,熱愛自己的家園,性格淳樸剛毅。②小說的環境描寫並不是為了突出戰爭的滿目瘡痍,而是以表現祖國山河的美麗為主。如麥收的賞心悅目,有「薄薄的小麥的香味」,如「一團團千變萬化的雲彩」等。

構思角度:從側面為英雄唱頌歌,構思精巧別致。①本文的主題是歌頌抗日英雄。但作者並沒有從正面描寫戰爭場面以及戰爭所固有的殘酷,也不去正面描寫抗日英雄或抗日戰場、英雄事跡,他將視線鎖定在被戰爭要求走開的女人和小孩,如二梅等一群質朴、堅強、勇敢的女性形象身上。②文中的青年婦女既是傳統婦女中的一員,卻又走出了傳統婦女的生活圈子,她們以自己的行為,真真切切地讓讀者感受到中國最底層婦女在解放區中所得到的鍛煉與成長。③文中的青年女性們對生活執著、堅韌和熱情,她們也是抗日英雄,與參與抗戰的戰士們一樣,構成了當年解放區抗戰隊伍的主流。
語言角度:語言簡潔秀美,這種美來自於對生活的觀察。①本文的語言富有詩情畫意,如「田野里是收割麥子和打場的聲音,風吹來薄薄的小麥的香味」。②文中人物的對話則簡約明了,充分體現了農民的語言特性,通俗易懂。如「二梅站在隊前問:『你們拿著傢伙干什麼呀?』」作者用「傢伙」「嘎勾」等特有的方言,用真實記錄的手法表現了當地人民的真實生活,將筆下的人物寫得活靈活現。③作者的語言來自現實生活,具有生活的真實感,簡潔明凈又能讓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
17、質朴、堅強、勇敢、淳樸剛毅、熱愛自己的家園
19、弱化戰爭場面描寫,突出人性美和人情美。文中並沒有殘酷的戰爭場面的直接描寫,也沒有表現傷員痛苦,弱化了戰爭的血腥與殘忍,其實是作者不忍心破壞自己心目中神聖祖國的美麗。

㈩ 孫犁老家閱讀答案

第一題:1.為了更好地表現作者對故鄉難以割斷的感情,這種思鄉之情以縈繞在意識的深處,自然會形成不斷的夢境,這樣寫使文章更形象生動,更真實可信。

作者對老家的心情是復雜的,矛盾的。
作者思念家鄉,尊重家鄉,卻不想再回去。一是因為家裡已沒有親人;二是因為所認識的老年人越來越少,中年以下的人都不認識;三是因為新的正在興起,舊的終歸要消失。
因此,作者只得以不斷的夢境和悠悠的回憶來化解這種內心世界的矛盾。

希望您滿意並且採納答案,歡迎追問
祝您生活愉快

熱點內容
灌籃高手之全能高手小說免費 發布:2025-07-18 20:42:10 瀏覽:758
言情小說一瓣深情寄歲月 發布:2025-07-18 20:29:14 瀏覽:454
櫻花言情小說葉臣 發布:2025-07-18 20:26:16 瀏覽:144
重生抗戰經典小說完本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18 20:25:25 瀏覽:132
聽書迷mp3免費下載 發布:2025-07-18 20:20:34 瀏覽:156
斯靳恆歷淺洛小說名字 發布:2025-07-18 20:02:30 瀏覽:300
梁鳳儀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18 19:48:01 瀏覽:536
求長篇都市重生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18 19:43:37 瀏覽:825
網路言情小說就是皇後 發布:2025-07-18 19:33:46 瀏覽:916
好看的科幻探險小說 發布:2025-07-18 19:16:59 瀏覽: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