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語文高考小說人物形象閱讀教案
㈠ 如何探究小說主旨意蘊 高考語文復習教案
一、主題類探究題
1.題型特點和探究方法
(1)題型特點
主題類探究是一種基於文本內的探究,探究的內容多是小說所表現的豐富意蘊或深刻內涵,以及作者的創作意圖。它不是直接概括主題,而是挖掘主題的豐富性或深刻性。
(2)探究方法
①多角度解讀文本內容,把握文本的豐富內容。尤其是情節、人物形象,這是探究的基礎。例如2010年江蘇卷第14題要求「請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蘊和作者的情感取向」,而這一探究是建立在「馱隊飛渡峽谷的故事」基礎之上的。因此,必須首先理解這一故事包含了哪些內容:
a.馱隊飛越大自然險峻的峽谷,體現了人與自然關系這一層內容。
b.馱隊如何渡峽谷?這裡面又有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內容;既有馱隊之間的關系,又有馱隊與「我」的關系。
c.馱隊是以牛為運輸工具的,那麼,如何讓牛過去呢?這其中又有一層人與動物的關系內容。
如此分析,探究就有了堅實的基礎。
②能透過現象看本質,注重理解文本的深層含意,不能停留在文字表面,就事論事。
二、社會類拓展探究題
1.題型特點和探究方法
(1)題型特點
這種題與散文中的「社會類拓展題」沒有多大區別。它是立足於文本向課外拓展的題型,多是就小說中提供的社會現象或觀點,要求聯系實際發表自己的看法,或者談自己受到的啟示。
(2)探究方法——內引和外聯相結合
「內引」,就是能夠把握語境,做到詞不離句
㈡ 高中語文閱讀題 小說散文類的 哪類問題需要從人物形象 情節結構 主旨表達上去答題
作為小說散文類的高中語文閱讀題
,出現:
①分析人物描寫的具體方法;
②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徵;
③對文中人物進行客觀公正的評析(包括作者自身對人物的態度和讀者對人物的評價)。
這種題型的命題角度為:①結合全文,簡要分析人物形象。
②××是一個怎樣的人物?
③××有哪些優秀的品質?
④分析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具體方法及其作用。
需要從人物形象、
情節結構、
主旨表達上去答題。
㈢ 如何分析和賞析小說中的人物形象
近年來,全國各地高考語文試題,小說類文本閱讀受到重視。廣東、寧夏、海南、江蘇和浙江卷都在文學作品閱讀中考查了小說閱讀的,而賞析人物形象又成了小說閱讀的必考題目,因此,熟練掌握一些賞析人物形象的答題技法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賞析人物形象的答題技巧
1、從掌握人物描寫的方法及作用入手,賞析人物形象。
(1)人物描寫的方法:①正面描寫,一般包括外貌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是指在文學創作中,作者通過對周圍人物事環境的描繪來表現所要描寫的對象,以使其鮮明突出。
(2)各種描寫手法的作用:①外貌、神態、動作描寫:更好地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及性格特徵。②語言描寫:A、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省去,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B、描摹人物的語態,使形象栩栩如生、躍然紙上。③心理描寫:直接表現人物思想和內在情感(矛盾、焦慮、擔心、喜悅、興奮等),表現人物思想品質,刻畫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④細節描寫:更細膩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徵。
2、從分析人物活動的環境入手,探究人物命運與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
環境是人物活動和故事發生發展的場所。特定的人物總是在特定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所以對小說環境描寫的分析,也是理解人物形象的一個重要方面。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自然環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景物等,有時起渲染氣氛的作用。社會環境主要是渲染時代特徵。另外環境對人物性格的體現也起著強化作用,作者為了表現人物豐富復雜的性格,往往為人物設置各種不同的環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記錄其種種行為,從而顯露出性格。例如2008年高考浙江卷所選小說《烏米》,第五自然段的景物描寫就為我們提供了主人公烏米的生活環境,突出了她孤獨無助的處境,暗示了人物的命運。
3、從分析情節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徵。
情節是人物性格的歷史。情節一般是通過描寫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慾望的沖突以及同此引起的人物之間的關系、人物命運的變化來展開的。在情節的展開中,通過描寫人物的外貌、行為和心理狀態,再現活生生的鮮明個性。因此,欣賞人物形象,可以從情節入手,據情論人。
根據故事情節分析人物性格特徵,必須注意以下四點:
第一,全面、恰當、實事求是。人物的性格特徵是從情節中引出的結論,反過來可以解釋情節。只有全面而恰當的結論才能正確解釋全部情節。
第二,注意人物性格的復雜性、多重性,多角度進行分析。
第三,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徵。
第四,把握人物性格的發展變化。
4、從人物間的關系入手,分析人物性格。
許多小說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個,這就要求我們准確分析幾個人物之間的關系,確定主次,從他們之間的復雜關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例如2008年高考江蘇卷所選小說《侯銀匠》,雖然小說的主旨是表現侯銀匠,可是小說的主要文字卻是寫侯菊。如果考生不能准確地把握二者之間的關系,就很難全面總結出侯菊的形象特點。
5、從分析小說的主題入手,揣摩作者的評價。
主題是小說的靈魂。小說的主題往往是通過作品中人物的活動體現出來的,因此通過分析小說的主題,揣摩作者的創作意圖,可以正確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徵。例如2008年高考廣東卷《河的第三條岸》,文章語言含蓄,內容抽象,考生需認真分析小說的主題,敏銳地認識到作者對「父親」的選擇是肯定的,才能夠正確分析出「父親」的性格特徵,從而准確地分析「母親」的人物形象。
二、高考中人物賞析題設題類型
命題者從分析人物形象這一角度設置試題,具體說來大致包括三種題型:
①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具體方法;②根據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徵;③對文中人物進行客觀公正的評析(包括作者自身對人物的態度和讀者對人物的評價)。
三、高考中人物形象賞析題答題思路
1、總體概括人物主要性格特徵。
2、具體分析人物性格特點。
4、得出全面完整的結論。
例如2008年高考廣東卷第17題答案:(總體概括)母親是一個善良勤勞想過幸福生活但又守舊的家庭婦女。(具體分析,舉例說明)她對父親的理想不理解,不支持,知道父親的行動後,她只有一句「如果你出去,就呆在外面,永遠別回來。」對於父親的澮,她覺得羞辱。但她雖不理解父親,在物質方面卻又是支持他的,她把食物放在「我」很容易偷到的地方。
㈣ 高考語文 如何分析小說中的人物形象
基本信息 小說閱讀----分析人物形象,賞析刻畫方法
【考綱解讀】
在考綱中,對文學類文本閱讀明確要求:「欣賞作品形象,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落實到小說閱讀中,即要求我們能夠准確把握小說人物的形象特徵,學會賞析刻畫人物的技巧,分析作品塑造人物的用意或作用(表達思想情感)。
1、關於小說人物的形象特徵:包括兩個方面,外在的特徵和內在的特徵。外在特徵是指人物的外貌、衣著、職業、生活習慣等;內在特徵是指人物的心理狀態、精神品質、命運變遷等。
2、關於人物塑造的寫作方法:包括兩個方面,直接刻畫和間接刻畫。直接刻畫是指對人物的外貌(肖像、衣著)、心理、動作、語言等方面直接描寫以表現人物特徵;間接刻畫更多的是通過環境描寫與他人的言行來體現、烘托、反襯人物的性格命運。
3、關於小說塑造人物的作用:整體上說就是反映社會現實生活。主要包括:一是通過塑造人物形象來表現某種價值觀、道德觀或行為品行;二是通過人物的命運發展來反映某種社會現狀,
㈤ 如何探究小說主題意蘊 高考語文復習教案
1)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豐富意蘊,以及內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內容) (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豐富意蘊)
要求從時代背景、人物形象、環境氛圍、細節描寫、語言表達等方面切入研究。 (要求從思想內容和藝術表現的各個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
(2)探討作品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目的)
(探討作品中蘊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要求從作者經歷、所處時代、創作動機及作品影響進行分析。
(要求從人物形象、時代背景、環境氛圍、細節描寫、語言表達等方面入手,探究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探討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多方面)
(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
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體驗文本,獨立思考,發表看法。(提出自己的見解) 專家強調: 回答問題包括探究題一定要從文本出發,不可拋開文本隨意生發、自我發揮。
二、探究小說主題的技法
(1)主題的表現形式大致有以下幾種:
①以小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道德風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惡丑。 ②用故事的形式針砭時弊。
③通過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虛構生活經歷,反映人物生存狀態和心理狀態。
(2)對主題的挖掘一般可從以下幾方面:從作者背景看、從人物特徵看、從情節發展看、從語言情感色彩看、從整體傾向看。
對主題的概括常用這樣一些基本術語:①歌頌、贊揚、弘揚什麼。②諷刺、批判、揭露、譴責什麼。③揭示什麼人生道理。④對什麼現象的反思。⑤表達了什麼情感。
三、解題方法
(1)常見設問模式:
①找出體現小說主題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話概括作品的主題);結合全文主題,談談你對某一句話(某一個問題)的理解或看法;
②讀了全文後,文章讓你明白了什麼道理(本文對你有何啟迪,談談你的一點體會); ③把小說的題目××改成××,好不好,為什麼?
④小說××為題,有主題思想、結構藝術、象徵意蘊等多方面考慮,請選擇某一方面,結合全文陳述你的觀點。
⑤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蘊和作者的情感取向;本文的主題是什麼?請結合全文分析。
(2)閱讀突破點
①整體閱讀,宏觀感受,把握作品思想內容,就等於抓住了探究的精髓。
②注意標題和體裁。標題是文章的高度概括,有時就是小說線索,必須關注。
③抓關鍵性語句。作品中主要人物的語言、行動,以及作者的評述、詮釋的一些關鍵語句。抓住「文眼」就把握了探究的方向,所以小說中一些內涵豐富的語句,如意蘊豐富的哲理句、意味深長的雙關句、生動可感的修辭句、觀點鮮明的議論抒情句以及結構上起到重要作用的語句。
1條追問追答
53
相關問題全部
如何探究小說主旨意蘊 高考語文復習教案
一、主題類探究題 1.題型特點和探究方法 (1)題型特點 主題類探究是一種基於文本內的探究,探究的內容多是小說所表現的豐富意蘊或深刻內涵,以及作者的創作意圖。它不是直接概括主題,而是挖掘主題的豐富性或深刻性。 (2)探究方法 ①多角度解讀文本內容,把握文本的豐富內容。尤其是情節、人物形象,這是探究的基礎。例如2010年江蘇卷第14題要求「請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蘊和作者的情感取向」,而這一探究是建立在「馱隊飛渡峽谷的故事」基礎之上的。因此,必須首先理解這一故事包含了哪些內容: a.馱隊飛越大自然險峻的峽谷,體現了人與自然關系這一層內容。 b.馱隊如何渡峽谷?這裡面又有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內容;既有馱隊之間的關系,又有馱隊與「我」的關系。 c.馱隊是以牛為運輸工具的,那麼,如何讓牛過去呢?這其中又有一層人與動物的關系內容。 如此分析,探究就有了堅實的基礎。 ②能透過現象看本質,注重理解文本的深層含意,不能停留在文字表面,就事論事。 二、社會類拓展探究題 1.題型特點和探究方法 (1)題型特點 這種題與散文中的「社會類拓展題」沒有多大區別。它是立足於文本向課外拓展的題型,多是就小說中提供的社會現象或觀點,要求聯系實際發表自己的看法,或者談自己受到的啟示。 (2)探究方法——內引和外聯相結合 「內引」,就是能夠把握語境,做到詞不離句
6 瀏覽10892017-09-10
精彩推薦
語文復習資料,為什麼別的孩子成績一直好?
值得一看的語文相關信息推薦
提煉高分考生學習方法_語文復習資料_結合試卷錯題,總結考點難點,下次考試成績就能提升!現在報名,搶四年級-高三200元免費試聽課!
m.zhangmen.com廣告
初中語文閱讀技巧_2020年語文快速提分的方法,限時9元,不學後悔
值得一看的語文閱讀技巧相關信息推薦
初中語文閱讀技巧_作文+閱讀+文言文+古詩詞,全面提升語文解題思維,會學,會練,會考,初中語文閱讀技巧專注應試,實用提分方法!
ke.you.com廣告
為什麼如來會說這個妖怪不是孫悟空能戰勝的,背後隱藏了什麼秘密?
孫悟空在西遊記中已經算是非常了得啦,神通廣大不說還有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的筋斗雲。但是在孫悟空保唐僧西
熱議176回答
這60個成語竟一直被我們誤用!第一個你可能就錯了
生活中,有一些我們常常見到的成語,在口語交流、寫作等使用過程中卻往往誤解了它的本義。今天我們就一起看看這60個常被誤用的成語,自己平時用對了多少。
1.三人成虎
【解釋】城市裡本無虎,但只要有
1.4萬瀏覽213贊
飛機是靠什麼起飛的?
笑笑科普
哪些話是雞湯不會告訴你的真相?
現在生活中,雞湯到處流傳,好像在激勵大家,但是有的雞湯並不是想大家說的那樣,並不是真的雞湯,他的三觀
1萬瀏覽179回答
十二星座語文成績排名是什麼?
十二星座語文成績排名也是極度然人好奇的問題,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為大家准備的。語文成績的排名,第一名當
2542瀏覽37回答
語文教材都教錯了!說說庖丁解牛的那把刀為何能唱歌?
庖丁解牛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典故,出自《莊子》。作者繪聲繪色地描述了一段梁惠王觀摩廚師宰牛的場面,以兩人對話的形式告訴我們認識事物客觀規律的重要性。因為《莊子》一書汪洋恣肆,又是道家經典,通常人們會認為這
9282瀏覽94贊
十二星座的守護神都是什麼?
星座都是西方引進中國的,所以許多關於星座的傳說神話都是西方的,這里說的星座守護神自然也是西方神話傳說
2.3萬瀏覽33回答
趙飛燕有多重
喜腦弓子
最強大的四個上升星座?
上升星座位於獅子座的人具天生的領導氣質;他們自信且對任何事具掌控慾望,有時卻又自大和傲慢。他們在金錢
4856瀏覽32回答
「卧龍鳳雛」得其一就可得天下,可為什麼劉備卻沒能得到天下?
《三國演義》中,卧龍諸葛亮和鳳雛龐統都是頂尖謀士,「得其一可得天下」,那麼為什麼劉備同時得到了他們兩
7956瀏覽250回答
十二星座的守護神都是什麼?
㈥ 高考小說閱讀如何概括,分析人物形象品質特徵
人物形象,由外在形象和內在形象兩部分組成。外在形象包括人物外貌的突出特點、身份、地位、生活背景。內在特徵包括人物的性格、精神品質、能力、喜好。概括人物形象以內在為主,以外在為輔。一.概括人物形象要從整體事件入手。二.概括人物形象要緊緊抓住構成事件的故事情節。三.抓住每個情節中的核心細節,進一步完善人物形象。
㈦ 高考語文閱讀題中問:小說中人物有怎麼樣的性格請簡要分析改怎樣回答
如果是小題,只有個2、3分,那就只需要答性格特徵了,但是記住哦,老師按關鍵詞給分,所以要盡量准確,比如是2分一般答2個形容詞。
如果是有個4——6分,那麼就要有一定的分析了,根據文章的某某部分得出某種性格等等。
一、 小說從肖像、行為、語言、心理、和細節等方面的描寫刻畫人物形象。
(一)、肖像描寫是指用精確、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人物外形各個方面的特點。如容貌、服飾、姿態、神情、風度等。成功的肖像描寫不僅能夠使人物凸現在讀者眼前,而且可以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遭遇,從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徵。
下面就肖像描寫的特徵、方法、民族特色等方面進行分析。
1、 肖像描寫關鍵在於以形傳神,做到形神兼備。如:曹雪芹《紅樓夢》中對林黛玉的肖像描寫:
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含情目。態生兩靨,嬌柔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柔喘微微。閑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這段肖像描寫顯示出林黛玉孤獨、苦悶、深沉、陰郁的氣質和多愁善感的性格,同時也刻畫出林黛玉容貌嬌美,體弱多病的柔弱女子的形象。
2、肖像描寫要善於抓住人物的突出特徵。要極省儉地刻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倘若畫了全副的頭發,即使細得逼真,也毫無意義。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畫眼睛,能夠反映人物的內心世界,能夠表現性格特徵。如《祝福》中對祥林嫂的描寫極為成功。作者通過她眼睛的變化,反映她精神的變化,表現她被害的過程,揭露祥林嫂被封建禮教壓迫至死的不幸遭遇。
3、常見的肖像描寫方法。
概括起來,中外小說家在肖像描寫上所用的技法一般不外乎三種形式。即整體的描繪,局部性的描繪和烘雲托月式的描繪。
所謂整體式的描繪,是作家對所寫人物的全面介紹。即並不局限於人物的一眼一眉的描摹,而是寫出人物的全貌,包括人物的衣著、手腳、神態等等。例如:魯迅在《故鄉》中對「豆腐西施」楊二嫂的描繪,凸顴骨薄嘴唇、五十歲上下的女人,沒系裙帶,兩腳張開,像圓規。
所謂局部性的描繪,是作者對所寫人物的肖像最有特徵性部位的著意描摹。有點像電影中的特寫鏡頭,最能體現人物的性格特徵。例如:老舍在《駱駝祥子》中對老姑娘虎妞的形象描繪。
所謂烘雲托月式的肖像描寫,是作家不直接描繪人物,而是通過別人的口述或是言論、行動來曲折地加以表現,這樣寫不僅省力甚至有時比正面描寫的效果更好。
人物形象不斷豐滿的過程一般都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①人物出場時的造勢和渲染。如《孔乙己》中關於魯鎮酒店的格局,兩種人喝酒方式的交代;《我的叔叔於勒》中關於我們家境的描述。②人物的一般性活動和特殊性活動,一般性活動是指作家在故事情節的發展初期或發展過程中讓人物進行的大眾化的與一般人相似的活動。此時的人物形象還不豐滿,其本質的性格特徵還未顯現出來,如孔乙己在酒店喝酒的情形,於勒按照通常慣例被送到美洲等,所謂的特殊性活動,就是指人物在故事發展高潮部分時所應有的表現,此處能徹底的反映出人物的所有隱含的性格特徵,反映出人物的不同於另外一個的「這一個」的典型性格形象。如孔乙己坐著用手走進酒店仍要喝酒;菲利浦夫婦大罵變成窮光蛋的於勒等,都是在高潮情節中才深刻地表現出的形象。③注意交代人物的最終結局或暗示其命運引人回味反思。�
下面就以一些情節復雜的小說為例對自己的心得進行詮釋。�
編在高中課本第四冊中的小說篇目《林黛玉進賈府》,是《紅樓夢》中別具藝術魅力的章節,其中塑造的王熙鳳、林黛玉兩位美女的形象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王熙鳳在賈府有著特殊的身份和地位,精明能幹又深受賈母的寵愛,她的出場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一個什麼樣的人物能在如此重要場合遲到,並且如此沒有規矩,在那樣一個禮教森嚴的賈府如此放肆的喊叫,讓人初嘗「鳳辣子」的辣味,曹雪芹在人物出場時的煞費苦心,獨特的設計激起了讀者對《紅樓夢》里這一重要人物的極大興趣,進得門來「攜著黛玉的手,上下細細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賈母身邊坐下。」既顯示了對新來的小姐妹的熱情體貼,又表示了對老祖宗的尊重。「天下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怨不得老祖宗口頭心頭一時不忘,」若似這樣一味誇贊黛玉,就會冷落了在場的眾姐妹及王夫人等人,緊接著又說了下面一番話:「這通體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竟是個嫡親的親孫女,」就討好了賈母及在場的所有賈家的人,王熙鳳在初識黛玉過程中所表現出的能說會道,善於應承工於心計,八面玲瓏的性格躍然紙上。接下來再看林黛玉的形象特徵,林黛玉是作者著力塑造的一個人物,在出場前就有一段交代,她過去常聽母親說,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吃穿用度,不同凡響,是個鍾鳴鼎食之家,初入賈府「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恥笑了她去」,這種性格表現在隨後的情節中,邢夫人留她吃晚飯,她婉言謝絕道:「舅母愛惜賜飯,原不應辭,只是還要過去拜見二舅,恐領了賜去不恭。」再如在王夫人房中,她不接受王夫人讓她東坐,因料定那是賈政之位,是絕不應坐的,便向挨炕的椅上坐了,這事看來是小,但她決不輕易從事,在賈母房中吃飯時,又在座位事上更是推讓了一番,直到賈母解釋後方才入座。以上情節,很突出地表現了她小心謹慎的性格。關於她外貌,神情,鳳韻的描寫,如「兩彎似蹙非蹙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JX-*2。1〗〖HT7」,5〗厭〖KG-1〗面之愁,嬌襲一身之病,」「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之兮」則反映了她美貌高情,體弱多病的特點。�
魯迅先生的著名小說《故鄉》中,也有兩個很重要的人物,閏土和楊二嫂,若能抓住這兩個人二十年前後「變」的軌跡,就能為理解小說主題,主要人物的形象,開辟出簡捷途徑。少年時代的閏土「頭戴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長著一雙紅活圓實的手」,「捏著一柄鋼釵,奮力向一匹猹刺去。」還會講無窮無盡的新鮮事,而中年閏土「頭上一頂破氈帽,手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最後只要了一個香爐和燭台,不說話只是不停地搖頭,一個聰明,活潑、勇敢機靈的少年變得木訥,遲鈍呆滯,深刻地反映了卒亥革命前後中國農民生活的日益貧困的現實,楊二嫂年輕時,因貌美賣豆腐被稱作「豆腐西施」,當年終日坐著安分守己,二十年後,卻變得「細腳伶仃像個圓規」,走的時候還順勢拿走了「我」母親的一雙手套。她變得自私、貪婪,尖刻,恣睢,反映了當時農村經濟的日益破產的現實。�小說中人物的形象或性格特徵隨著人物活動不斷豐滿和顯現出來,若抓住人物活動的軌跡,聯系其前後發展變化的幾個階段情況,就能迅速的解讀人物的性格特徵,為深刻而全面地理解小說主要內容開辟了一條蹊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