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閱讀推薦 » 解讀小說閱讀

解讀小說閱讀

發布時間: 2025-02-22 18:24:59

Ⅰ 小說閱讀理解技巧

小說閱讀理解技巧如下:

閱讀理解技巧:

1、認真閱讀文章。

在做閱讀之前將思緒放平,仔細地閱讀這篇文章,盡可能地去了解文中的意思,慢慢摸清文章的主旨。因為文中極有可能出現後面題目的答案,我們要做的就是細心,一字一句地一句地研讀,將文中關鍵的語句記下來,方面之後我們在回來尋找。

2、答題時看準題目。

在回答閱讀理解的題目時一定不要跑題,在這個位置,出題的老師很容易玩文字游戲。所以要認真閱讀題目,不要把中心思想寫成某一個詞語的意思。還有一點重要的就是不要過分解讀題目。一般小學的閱讀理解不會問很深入的問題,有些同學可能讀的課外讀物很多,會有一些其他的解讀。盡量不要把這些角度帶到回答中,只要去回答題目表明的意思就好。

3、注意回答格式。

其實,這是閱讀理解最有技巧的地方。基本上每個題目都會固定的回答格式。比如,題目是:文中提到的「XX」詞語可不可以更換成其他的詞?一般這樣的答案都是不可以,後面敘述原因,原因主要說明這個詞在這一句中或這一段具有什麼樣的作用,很關鍵,不能隨意更換。

4、緊緊抓住文章的主旨。

任何問題都要以文章的中心思想為基礎,不要偏離了主題。有可能在閱讀理解中並沒有出現讓你回答文章中心思想的題目,但是你可以將文章的中心思想寫在別的題目中。這是一個隱藏的加分項,讓閱卷老師了解到這篇文章你讀懂了。最起碼不會因此而扣分,而且這也充分證明了你的理解能力。

5、帶著問題讀文章。

讀文章分兩遍讀,第一遍先看一下文章題目,對文章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和思考,然後快速讀文章,進一步了解這篇文章到底是講什麼的,對文章的主要內容、段落結構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然後看問題,帶著問題第二遍讀文章,這遍讀就要精讀,深入文章,細細地理解每一段甚至每一句的含義。

6、分析題目。

題目其實已經代表了一切了,這篇文章的題目是啥,基本上已經知道內容了。讀文章之前,一定要看看題目是啥,加深對題目的記憶,再讀文章,這樣才能更好地找出問題所在。

7、認准關聯詞。

因為什麼,所以什麼。這些關聯詞,一定不能只出現前半個,或者是後半個,這是嚴重的語法錯誤,就算是你題目答對了,語法錯誤,也是不得分的。

8、從原文找答案。

閱讀理解的題目,文章越長,就越有優勢,一般都能從原文中找到答案,千萬別杜撰。如果不知道答案是什麼,這個時候,標注的關鍵詞就派上用場了,從關鍵詞中,找重點語句,答案往往就在這里。

Ⅱ 小說閱讀的答題技巧

導語:小說與詩歌、散文、戲劇,並稱“四大文學體裁”。小說刻畫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外貌描寫、神態描寫,同時,小說是一種寫作方法。以下是關於小說閱讀的答題技巧,歡迎參考!

小說閱讀的答題技巧

高考小說閱讀答題技巧:

一.考綱解讀

(一)考綱要求

文學類文本閱讀。

閱讀鑒賞中外文學作品。了解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徵及主要表現手法。文學作品閱讀鑒賞,注重審美體驗。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內涵,分析藝術表現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蘊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命題材料以散文、小說為主,也可以選擇合適的詩歌和戲劇作品。

(二)小說的考點

高考中小說的命題指向四個關鍵詞:環境、情節、人物、主題。具體來說可以分為以下幾方面:

1.把握 故事 情節;2.揣摩人物形象;3.注意環境描寫;4.概括主題內容;5.品味語言特色 ;6.分析寫作技巧。

(三)小說考題主要命題方向

(1)“理情節”題型:①用簡明的語句概括故事情節。②這一情節在文中起什麼什麼作用。

(2)“析人物”題型:①指出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具體方法,並說明好處或者作用;②簡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徵;③對文中人物進行客觀公平的評價。

(3)“看環境”題型:①在文中景物描寫有什麼特點,起什麼作用;②就指定的環境描寫分析其對人物或表達主題的作用。

(4)“談構思”題型:①說說作品在材料安排有何特點,分析其好處;②這句(段)話在文中結構上起什麼作用;③聯系全文,指出某某物在文中結構上起什麼作用。

(5)“講方法”題型:①文中運用了什麼表現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時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達方式是如何為作者表情達意服務的;③在語言運用上有何特點;④從語言運用角度,鑒賞文中畫線句子。⑤本文人物語言有哪些特點?請分別舉例說明。

(6)“明主題”題型:①用自己的話概括作者的寫作意圖,作品的主題;②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麼,為什麼?③前後說法,是否有矛盾,為什麼?④闡釋小說社會意義。

二.探究思考

(一)環境描寫

環境描寫是小說藝術的一個重要內容,分析環境描寫是全面理解小說的重要環節。環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動的指定場所和范圍。小說中的環境描寫,有時是為了表現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社會條件,用於烘託人物活動的時代意義;有時是為了渲染氣氛,從側面表現人物的性格,它是整個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構成部分,對於增強故事的真實性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時候也要分析環境,要連帶寫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⒈ 環境分類及作用

環境是人物活動的舞台,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小說的環境描寫跟人物的塑造與表現主旨有極其重要的關系。閱讀中始終把環境、情節和人物聯系起來,才能把握小說創作的真諦。

⑴ 社會環境——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

作用:①交待人物活動及其成長的時代背景,揭示了各種復雜的社會關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現人物性格;或影響或決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會本質特徵,揭示主題。

⑵ 自然環境——人物活動的具體場景,如時間、地點、氣候、景色、場面等。

作用:①自身的、獨立的審美價值:表現地域風光,提示時間、季節和環境特點;②渲染氣氛,為後邊刻畫人物作鋪墊;③烘託人物性格,或某種心理;④展開、推動情節發展;⑤深化主旨;⑥象徵和暗示。

2.命題指向

⑴ 在文中准確地找出描寫環境的句子;⑵ 就指定的環境描寫說出其作用;⑶ 找出文中描寫環境的句子,分析環境描寫對塑造人物或表現主題所起到的作用; ⑷ 依據文章內容發揮想像續寫一段環境描寫。

4.答題指要

⑴ 解題思路明確環境描寫必須為主題服務的宗旨,結合環境描寫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②暗示社會環境(背景、習俗、思想觀念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等);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現人物身份、地位、性格;④渲染氣氛、奠定基調;⑤推動情節的發展或作為情節線索; ⑥揭示或深化主旨;⑦象徵暗示,對比烘托

然後根據題目要求,結合文章作答。

⑵ 答題規范環境+人物+情節+主題

⑶ 環境類試題的答題思路:①環境本身(交代……時間,交代……背景,營造……氛圍,渲染……氣氛)-→②情節(推動,暗示,鋪墊)-→③人物(烘托,映襯)-→④主題(表達,寄託,暗示,揭示)。

根據要求還可以這樣來組織語言表達:XX具體描寫了……景色,營造(創設)了一種……氣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調;烘託了人物的思想感情;為下文……情節展開作了鋪墊,推動……的情節發展。

(二)故事情節

情節是由人物之間的關系、矛盾和性格沖突所產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情節一般是通過描寫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慾望的沖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關系、人物命運的變化來展開的。在情節的展開中,通過人物的外貌、行為和心理狀態,再現活生生的鮮明個性。因此,欣賞人物形象,應從情節入手,據情論人。

把握好故事情節,是讀懂小說的關鍵,是欣賞小說藝術特點的基礎,也是整體感知文章的起點。命題者在為小說命題時,也必定以此為出發點,先從整體上設置理解文章內容的試題。

分析小說的故事情節,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①抓住場面;②尋找線索;③理清小說的結構。

分析小說故事情節時要注意兩點:

① 情節的發展變化是矛盾沖突發展的體現,分析小說的情節時必須抓住主要的矛盾沖突;② 分析情節不是鑒賞小說的目的,而是手段,是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說主題服務的。所以,在分析情節的過程中,要隨時注意體會它對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對揭示小說主題的作用。

⒈ 情節的作用

⑴ 交代人物活動的環境; ⑵ 設置懸念,引起讀者閱讀的興趣。⑶ 側面烘托,為後面的情節發展作鋪墊或埋下伏筆。 ⑷ 照應前文。 ⑸線索或推動情節發展。⑹ 刻畫人物性格。⑺ 表現主旨或深化主題。

2.情節的特點

⑴ 情節安排評價

① 就全文來說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勝,扣人心弦,增強故事的戲劇性、可讀性。

② 就開頭結尾來說有首尾呼應式。作用是使結構緊密、完整。

③ 就開頭來說有倒敘式(把結局放到開頭來寫),如《祝福》,先寫祥林嫂的死,然後再寫祥林嫂是怎樣一步步被封建禮教逼向死亡之地的。起到製造懸念的作用。

④ 就結尾來說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有出人意料式、悲劇、喜劇式等。

⑤ 貫穿情節的線索,可作線索的有:事、物、人、情、時間、空間,如《葯》中的“人血饅頭”、《故鄉》中的“我”等。

⑵ 情節安排基本技巧

① 順敘:按時間(空間)順序來寫,情節發展脈絡分明,層次清晰。

② 倒敘:不按時間先後順序,而是把某些發生在後的情節或結局先行提出,然後再按順序敘述下去的一種方法。造成懸念,引人入勝。

③ 插敘:在敘述主要事件的過程中,插入另一與之有關的事件,然後再接上原來的事件寫。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補充說明,使情節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密,內容更加充實豐滿。

④ 補敘:在敘述主要事件的過程中,插入另一與之有關的事件,然後再接上原來的事件寫。對上文內容加以補充解釋,對下文做某些交代,照應上下文。

⑤ 平敘:(指敘述兩件或多件同時發生的事)使頭緒清楚,照應得體。

4. 答題指要

⑴ 命題指向:

①用一句話或簡明的語句概括故事情節,或文中共寫了哪幾件事,請依次加以概括,或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說的部分內容(包括指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②某一情節的特點和作用分析; ③情節的高潮或結尾作用的理解;

④小說的敘述故事情節過程中順敘、倒敘、插敘等方法的使用;⑤哪一個情節最吸引你; ⑥情節的合理性探究等。

⑵ 解題技巧

①找出情節線索,理清情節的來龍去脈。②由事及人,看情節發展如何為塑造人物服務。③見微知著,從場面和細節描寫中分析情節對表現主題的意義。④賞析技巧,注意發現作者組織情節的藝術匠心。

⑶ 答題思路

明確情節構思為表現人物的宗旨,結合情節的一般作用,然後根據題目要求,結合文章作答。

①情節(使情節波瀾再起,引出另一個情節,製造懸念,情節更突出,照應前文情節)→②人物(豐富人物,表現人物性格,)→③主題(深化某種主題,突顯某種主題)。當然,這個三級概念中,本級和上一級為最基本。按照順序,與之相近的是答案的重點。

根據要求組織語言表達:XX情節(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現了……

(三)揣摩人物形象

文學即人學,以敘事為主的小說更是以寫人為中心。因而在閱讀小說時,命題者自然會從分析人物形象這一角度設置試題。

1. 表現人物的手法:

⑴ 正面描寫——直接描寫 描寫人物的語言、行動、肖像、心理表現人物性格特徵,如概括介紹、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細節描寫、心理描寫等。

⑵ 側面描寫——間接描寫 側面描寫,概括地說就是通過其他人物的言行,間接寫主人公。如用有關人物的對話,心理活動,事件敘述等烘托所要描寫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在情節發展中展現人物性格特徵;環境描寫襯托或烘托。

2. 形象刻畫基本技巧——各種描寫手法的運用與作用

⑴ 肖像、神態、動作描寫:更好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及性格特徵。

⑵ 語言描寫:言為心聲,人物的語言也體現著人物的思想性格。①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②描摹人物的語態,使形象刻畫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⑶ 心理描寫:直接表現人物思想和內在情感(矛盾/焦慮/擔心/喜悅/興奮等),表現人物思想品質,刻畫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

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寫,能很好的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心理描寫是對人物在一定環境中的思想活動描寫,它往往和外貌、語言、行動交叉在一起。

⑷ 細節描寫:更細膩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徵。

細節是文學作品中細膩描繪的最小環節。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節、社會環境和自然景物,是由許多細節組成的,如場景細節描寫、服飾細節描寫、動作細節描寫、心理細節描寫、語言細節描寫等,成功的細節可以增強藝術感染力,是文學創作和記敘文不可忽視的技巧。

細節描寫的作用如下:

① 典型的細節可以刻畫人物性格 追求愛好。如魯迅《孔乙己》中,孔乙己會“回”字的四種寫法,典型地表現了這個人物的迂腐和呆氣。吳敬梓的《儒林外史》第六回,嚴監生臨終前望著燈盞里點了兩莖燈芯而不肯斷氣,入木三分地表現了這一人物的吝嗇和刻薄。

② 典型的細節可以深化主題。如魯迅《葯》中的“人血饅頭”這一“物”的細節,形象而深刻地表現了辛亥革命脫離人民群眾的根本弱點。

③ 典型的細節可以推動情節的發展營造一種氛圍。如《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那雪下得正緊”這一自然景物的細節描寫,致使林沖到山神廟躲避風雪,才有殺死仇敵的故事,這樣細節描寫就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水滸傳》“回頭看那日色時,漸漸的墜了下去”。營造渲染了一種緊張而恐怖的氣氛,為老虎的出現作鋪墊。

④ 典型細節可以渲染時代氣氛地方特色。如魯迅《風波》中釘了十六個銅釘的瓷碗和七斤一家晚餐吃的蒸乾菜和松花黃的米飯,就渲染了當時的時代氣氛和地方特色。

⑤ 營造典型的環境,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動。《卓越的科學家竺可楨》一文,作者在寫竺可楨到毛主席住處時,有一處細小的景物描寫:雪後初晴,玉樹瓊枝,掩映如畫。寥寥幾字就烘托出當時的氣氛雖是冬日,卻溫暖如春。烘托出會見時的融洽氣氛,襯託人物的愉快心情。

⑥ 典型的細節可以暗示影射。如魯迅《葯》中描寫丁字街頭破匾上的“古口亭口”四個字,其實是影射秋瑾就義地點——“古軒亭口”,暗示小說中的夏瑜影射了秋瑾。

⑵ 常見題型

① 結合全文,簡要分析人物形象。

② 對文中人物進行客觀公正的評析(包括作者自身對人物的態度和讀者對人物的評價)——XX是一個怎樣的人物?

③ 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徵——XX有哪些優秀的品質?

④ 分析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具體方法及其作用。

4.小說人物形象的切入點

面對這些題型,我們該如何解答呢?一般可從四方面揣摩:

第一,重視小說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教養、氣質等,因它們直接決定著人物的言行,影響著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行動、心理描寫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

第三,小說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活動的,所以分析人物就應把他們放在一定的社會歷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對人物的介紹和評價。

5. 人物類試題答題思路:

人物(自身的性格特點,與另一個人物烘托、映襯、反襯)→情節(人物性格決定情節發展)→主題(突顯某種主題)

通過人物的描寫(語言、行動、心理、肖像、細節)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徵,然後根據題目要求作答。

根據要求組織語言表達:XX是一個……的人物形象。作為什麼人,他怎麼樣,表現了他怎樣的性格(思想品質)。

(四)概括主題內容

小說的主題是小說的靈魂,是作者的寫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價值意義之所在。主題的深淺往往決定著作品價值的高低,因此,欣賞小說必須欣賞小說的主題。

1. 常見題型:

①找出體現小說主題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話概括作品的主題);②讀了全文後,文章讓你明白了什麼道理(本文對你有何啟迪?談談你的一點體會);③結合全文主題,談談你對某一句話(某一個問題)的理解或看法。

2. 主題挖掘的基本途徑:

對主題的挖掘一般可從以下幾方面:從作者背景看、從人物特徵看、從情節發展看、從語言情感色彩看、從整體傾向看。

對主題的概括常用這樣一些基本術語:

①歌頌、贊揚、張揚什麼。②諷刺、批判、揭露、譴責什麼。③揭示什麼人生道理。 ④對什麼現象的反思。⑤表達了什麼情感。

3. 主題的表現形式大致有以下幾種:

① 以小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道德風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惡。 ② 用故事的形式針砭時弊。③通過寓言,寄寓人生哲理。④ 虛構生活經歷,反映人物生存狀態和心理狀態。

5. 解題思路

如何把握小說的主題呢?

一是從小說的情節和人物形象入手;

二是聯系作品的時代背景及典型的環境描寫,認識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時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時代特徵——達到揭示小說主題的目的;

三是從小說的精巧構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題。

根據要求組織語言表達:小說通過描繪XX故事情節,暗示了……刻畫了……抒發了(呼籲)……

如《孔乙己》:通過對斷腿前後的孔乙己遭遇的描寫(情節),刻畫了受封建文化和封建科舉 制度 毒害的下層知識分子形象(形象),控訴了封建文化和封建科舉 制度 的罪惡。

(五)分析寫作技巧

質量上乘的作品,離不開精妙的寫作技巧,這是因為寫作技巧是作家駕馭文學語言,運用多種藝術表現手法及表達方式、修辭手段等,來構思文學作品塑造文學形象時所表現出的熟練而又獨具特色的藝術才能。

1.常見題型:

① 文中運用了什麼表現方法(細節描寫、象徵、對比、襯托、鋪墊、照應、懸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時所起的作用;

② 文中特有的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是如何為作者表情達意服務的;

③ 在語言運用上有何特點(例如:語言精煉、句式整齊而有節奏感、用詞准確而形象、詞語豐富而多樣),給讀者提供哪些藝術審美情趣。

3.解題思路

在解答這類題目的過程中要了解以下一些知識:

⑴ 表達方式

① 描寫的角度(直接描寫、間接描寫)

② 人稱運用(第一、第二人稱的妙處)

第一人稱:敘述親切自然,能自由地表達思想感情,給讀者以真實生動之感。

第二人稱: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便於感情交流。

第三人稱:能比較直接客觀地展現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反映現實比較靈活自由。

③ 明確各種描寫的特點和作用(外貌、語言、心理、行動、細節、環境。)

人物肖像、動作描寫、心理描寫:更好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性格特徵。

人物對話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語態,收到一種特殊的效果。

白描:純用線條勾畫,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見大,寥寥幾筆勾勒出畫面,表現了性格、主題。

景物描寫:具體描寫自然風光,營造一種氣氛,烘託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④ 不同順序的作用(順敘、倒敘、插敘)

順敘:能按某一順序(時間或空間)較清楚地進行記敘。

倒敘:造成懸念,引人入勝。

插敘: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鋪墊照應,補充說明,使情節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密,人物形象或內容更加充實豐滿,與上文或下文對比照應;人物前後變化的對比照應。

補敘:對上文內容加以補充解釋,對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敘:俗稱“花開兩枝,各表一朵”,(指敘述兩件或多件同時發生的事)使頭緒清楚,照應得體);

⑵ 結構方式(前後照應、創造懸念、埋下伏筆、總結上文、點題)

⑶ 表現手法(烘托、象徵、襯托、對比、鋪墊、欲抑先揚、先抑後揚……)

4. 小說常用開頭結尾

⑴ 小說常用的開頭

A.設疑法(懸念法):提出疑問,然後在行文過程中或結尾才回答疑問。作用是造成懸念,引出下文,並引起讀者的思考,吸引讀者把小說讀下去。①引起讀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節;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說的主題。

B.寫景法。如《葯》的第一段寫秋天下半夜陰暗、凄清、恐怖的環境,暗示了小說主人公的不幸命運。再如《荷花澱》開頭寫月下院子里的美景,烘託了水生嫂的美好心靈。

⑵ 小說的結局

※分析出人意料的結局。(思維方向)好處:

① 從結構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節陡然生出波瀾,如石破天驚,猛烈撞擊讀者的心靈,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項鏈》。

② 從表現手法上看,與前文的伏筆相照應,使人覺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項鏈》,直到結尾才點出是假的,但前面已作了埋伏。如借項鏈時主人一口答應,還項鏈時主人沒有打開盒子檢查等,暗示了項鏈是不值錢的。

※分析令人傷感的悲劇結局。

① 從主題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題。如《葯》華小栓、夏瑜的死(悲劇)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沒有發動群眾。

② 從表現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如《葯》寫華小栓吃了人血饅頭後的死,突現了群眾(華老栓)的愚昧性格。

③ 這種結局令人感動,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如《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杜十娘的死,引起讀者思考死的原因。

※分析令人喜悅的大團圓結局。這種結局符合人們的閱讀心理。這樣的結尾有什麼作用?

① 從表達效果上看,小說喜劇結局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像空間,耐人尋味。

② 從閱讀者的情感體驗看,喜劇性的結尾與主人公、作者的意願構成和諧的一體,給人以欣慰、愉悅之感。

③ 從主題上看,這樣的結局凸顯出美好人性超越了戰爭,反映出人類嚮往和平美好生活的願望。

※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結尾。留下了 “空白”給讀者想像,讓讀者進行藝術再創造。

(4)答題模式:

小說用了什麼方法。(要辨明本語句所運用的是哪一種修辭或表現手法)表達了什麼內容。(分析這種修辭或表現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現什麼內容)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種修辭或表現手法的一般表達效果,並結合具體語句加以說明)

5. 分析小說的標題

(1)題型:小說的標題如何理解?有何作用?

(3)解題思路:

一是通過分析小說的主要情節;二是通過分析小說的主要人物;三是通過分析小說的主要內容。

常見的作用有:一是起線索作用,貫穿全文;二是點明主題。

(4)答題模式:一是具體的意思。(文中具體的XX ) 二是與主題相關的意思。

(六)品味語言特色

這類型的題目主要是詞語、句子的含義,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命題。

1.常見題型:⑴某一詞語在文中如何理解? ⑵某句在文中的含義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3.解題思路:從三方面入手:

① 注意鑒賞人物語言的個性特色,以語言分析人物性格。

② 抓住關鍵詞去品味語言的豐富內涵。

③ 鑒賞作者運用語言的風格。

根據要求組織語言表達:XX詞語(句子),寫了……,表現了……

4.語言特點、修辭、表達效果

①描寫要如見其人、如聽其言 、令讀者彷彿親臨其境。②人物語言個性化,即顯示性格。③敘述語言要簡潔、傳神。④語言風格:幽默風趣、典雅莊重、含蓄凝練等。

三.閱讀與解題步驟

閱讀步驟:

1、標序號2、抓文脈(按故事的發生、發展、高潮、結局)3、邊讀邊劃關鍵詞,適當點評(尤其是有關人物的)

解題步驟:

1、審題干;2、定考點;3、根據模式醞釀;4、准確答題,力求准、全、通。

Ⅲ 高中語文的小說從哪些方面閱讀

高中語文的小說閱讀從哪些方面入手

一、情節

(一)一般情節的作用:

對於小說情節的作用進行分析,一般應從兩個方面入手:內容上,情節本身對人物性格塑造和主題思想表達有何直接或間接的具體作用;結構上,有無“設置懸念”“為後面的情節發展作鋪墊或埋下伏筆”“照應前文”“線索或推動情節發展”等作用。另外,還要注意有時從表達效果上進行分析,即從給讀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勝等。

(二)情節的具體作用:

①交代人物活動的環境。

②設置懸念,引起讀者閱讀的興趣。

③引起下文,為後面的情節發展作鋪墊或埋下伏筆。

④照應前文。

⑤線索或推動情節發展。

⑥刻畫人物性格。

⑦表現主旨或深化主題。

(三)“情節題”的答題模式:

(1)問句、段(或某種情景)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答題模式:

①為……情節發展作鋪墊(提供依據,設置伏筆懸念)。

②表現了……的思想品質(精神世界),有助於塑造……的形象。

③揭示(表現、突出)了……,有利於深刻表現主題。

(四)情節安排方式的效果

(1)就全文來說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勝,扣人心弦,增強故事的戲劇性、可讀性。

(2)就開頭、結尾來說有首尾呼應式。作用是使結構緊密、完整。

(3)就開頭來說有倒敘式。如《祝福》,先寫祥林嫂的死,然後再寫祥林嫂是怎樣一步步被封建禮教逼向死亡之地的。作用是製造懸念,引人入勝。

順敘:按時間(空間)順序來寫,情節發展脈絡分明,層次清晰。

插敘:在敘述主要事件的過程中,插入另一與之有關的事件,然後再接上原來的事件寫。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補充說明,使情節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密,內容更加充實豐滿。

補敘:在敘述主要事件的過程中,補充敘述另一與之有關的事件,然後再接上原來的事件寫。對上文內容加以補充解釋,對下文做某些交代,照應上下文。

平敘:敘述兩件或多件事情同一時間內不同地點同時發生,通常是先敘一件事,再敘一件。使頭緒清楚,照應得體。

(4) 就結尾來說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給讀者想像,讓讀者進行藝術再創造。此外,還有出人意料式、悲劇式、喜劇式等。

(5)貫穿情節的線索。小說線索是貫串整個作品的情節發展的脈絡。它可以是小說中的某個人物、某個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說的事件,還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間、時間。如《葯》中的“人血饅頭”。

閱讀小說,抓住線索是把握小說故事發展的關鍵。線索一般有單線和雙線兩種。尋找線索的途徑有:小說標題和小說中的中心點。

(6)運用多種藝術手法和敘事策略,既表現生活本身的邏輯,同時又使情節曲折生姿,跌宕起伏,高潮或結尾平中見奇。

高中語文的小說閱讀技巧

1.小說常用的開頭及作用

(1)設疑法(懸念法)。提出疑問,然後在行文過程中或結尾才回答疑問。作用是造成懸念,引出下文,並引起讀者的思考,吸引讀者把小說讀下去。具體說,其作用有:①引起讀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節;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說的主題。

(2)寫景法。如《葯》的第一段寫秋天下半夜陰暗、凄清、恐怖的環境,暗示了小說主人公的不幸命運。再如《荷花澱》開頭寫月下院子里的美景,以此來烘托水生嫂的美好心靈。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

2.小說的結局及作用

(1)分析出人意料的結局。

①從結構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節陡然生出波瀾,猛烈撞擊讀者的心靈,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項鏈》。

②從表現手法上看,與前文的伏筆相照應,使人覺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項鏈》,直到結尾才點出項鏈是假的,但前面已作了伏筆:借項鏈時主人一口答應,還項鏈時主人沒有打開盒子檢查等,暗示了項鏈是不值錢的。

(2)分析令人傷感的悲劇結局。

①從主題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題。如《葯》,華小栓、夏瑜的死(悲劇),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沒有發動群眾。

②從表現人物性格上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如《葯》,寫華小栓吃了人血饅頭後的死,突現了群眾(華老栓)愚昧的性格。

③這種結局令人感動,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如《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杜十娘的死,引起讀者思考她死的原因。

(3)分析令人喜悅的大團圓結局。

①從表達效果上看,小說喜劇結局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像空間,耐人尋味。

②從讀者的情感體驗上看,喜劇性的結局與主人公、作者的意願構成和諧的一體,給人以欣慰、愉悅之感。

③從主題上看,這樣的結局凸顯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眾對審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結局。留下了“空白”讓讀者想像,進行藝術再創造。

高中語文小說的考綱解讀

考綱要求

2016年10月修訂的新考綱《普通高等學校全國統一考試語文科考試大綱》對本考點的要求為:

文學類文本閱讀:閱讀和鑒賞中外文學作品。了解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閱讀鑒賞文學作品,應注重價值判斷和審美體驗,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內涵,分析藝術表現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蘊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B(新增)

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綜合 C

⑴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

⑵分析作品的體裁特徵和表現手法(刪去了基本和主要二字)

3.鑒賞評價 D

⑴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

⑵鑒賞作品的文學形象,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欣賞改為鑒賞,增加文學二字,刪去了“賞析作品的內涵”)

⑶評價作品表現出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

4.探究 F

⑴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⑵探討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

⑶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

二、小說的考點

高考中小說的命題指向四個關鍵詞:環境、情節、人物、主題。具體來說可以分為以下幾方面:

1.把握故事情節;

2.揣摩人物形象;

3.注意環境描寫;

4.概括主題內容;

5.品味語言特色;

6.分析寫作技巧。

三、小說考題主要命題方向

1.“理情節”題型:

(1)用簡明的語句概括故事情節。

(2)這一情節在文中起什麼什麼作用。

2.“析人物”題型:

(1)指出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具體方法,並說明好處或者作用;

(2)簡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徵;

(3)對文中人物進行客觀公平的評價。

3.“看環境”題型:

(1)在文中景物描寫有什麼特點,起什麼作用;

(2)就指定的環境描寫分析其對人物或表達主題的作用。

4.“談構思”題型:

(1)說說作品在材料安排有何特點,分析其好處;

(2)這句(段)話在文中結構上起什麼作用;

(3)聯系全文,指出某某物在文中結構上起什麼作用。

5.“講方法”題型:

(1)文中運用了什麼表現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時所起的作用;

(2)文中特有的表達方式是如何為作者表情達意服務的;

(3)在語言運用上有何特點;

(4)從語言運用角度,鑒賞文中畫線句子。

(5)本文人物語言有哪些特點?請分別舉例說明。

6.“明主題”題型:

(1)用自己的話概括作者的寫作意圖,作品的主題;

(2)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麼,為什麼?

(3)前後說法,是否有矛盾,為什麼?

(4)闡釋小說社會意義。

高中語文小說的探究思考

一、環境描寫

環境描寫是小說藝術的一個重要內容,分析環境描寫是全面理解小說的重要環節。環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動的指定場所和范圍。

小說中的環境描寫,有時是為了表現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社會條件,用於烘託人物活動的時代意義;有時是為了渲染氣氛,從側面表現人物的性格,它是整個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構成部分,對於增強故事的真實性是至關重要的。

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時候也要分析環境,要連帶寫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⒈環境分類及作用

環境是人物活動的舞台,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小說的環境描寫跟人物的塑造與表現主旨有極其重要的關系。閱讀中始終把環境、情節和人物聯系起來,才能把握小說創作的真諦。

(1)社會環境——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

作用:

①交待人物活動及其成長的時代背景,揭示了各種復雜的社會關系;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現人物性格;或影響或決定人物性格;

③揭示社會本質特徵,揭示主題。

(2)自然環境——人物活動的具體場景,如時間、地點、氣候、景色、場面等。

作用:

①自身的、獨立的審美價值:表現地域風光,提示時間、季節和環境特點;

②渲染氣氛,為後邊刻畫人物作鋪墊;

③烘託人物性格,或某種心理;

④展開、推動情節發展;

⑤深化主旨;

⑥象徵和暗示。

2.命題指向

(1)在文中准確地找出描寫環境的句子;

(2)就指定的環境描寫說出其作用;

(3)找出文中描寫環境的句子,分析環境描寫對塑造人物或表現主題所起到的作用;

(4)依據文章內容發揮想像續寫一段環境描寫。

⒊環境類考題類型示例

(浙江卷)《烏米》19題: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寫所採用的手法,並簡析該段景物描寫的作用。(5分)

Ⅳ 高中閱讀小說文體如何答題

高中語文小說閱讀解析

----答題應對策略
【備考策略】
◆ 小說是通過故事情節、環境描寫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來表現主題思想、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故事情節、環境描寫、人物形象,是小說的三要素。小說閱讀的考查也是圍繞著故事情節的構成方法、環境描寫的作用、人物形象的塑造技巧等方面來進行。
1.情節結構方面:辨析五個w,即誰(who)、什麼事(what)、什麼時候(when)、什麼地方(where)、為什麼(why)。
懂得情節結構中的對比、懸念、倒敘、插敘、出人意料的結尾等等。如《祝福》,採用了倒敘的結構形式,從祥林嫂臨死前的肖像寫起,再回顧祥林嫂初來魯鎮的情景.再次到魯鎮的經過等等,設置了懸念。《項鏈》出乎意料之外的又在情理之中的結尾,有力地突出了主題。
理清線索(明線、暗線)。多數短篇小說都只有一條線索,但也有一部分短篇小說設置了兩條線索。如魯迅的《葯》,為了表明群眾的愚昧,設置了買葯、吃葯、談葯、葯效這條明線;為了表現辛亥革命,又設置了革命者被殺、革命者的血被吃、革命者成為閑人的談資這條暗線。再以兩條線的交織表現了群眾的愚昧、革命者的悲哀。
2.人物塑造方面
辨析人物描寫的方法,外貌(肖像、神態、服飾)描寫,動作細節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等。《林黛玉進賈府》中,林黛玉、賈寶玉、王熙鳳的外貌描寫非常傳神;《項鏈》開頭路瓦栽夫人的心理描寫十分逼真;《葯》中華老栓買葯時,黑衣人的動作描寫形象地刻畫了人物的性格。
認識和評價人物的性格、品質、典型性、社會意義、作者的感情傾向等。《裝在套子里的人》的結尾,寫到別里科夫死後才一個月,生活又變得沉悶,清楚地表明了別里科夫是個典型人物,只要專制制度還在,別里科夫式的人物便不可能死絕。《阿Q正傳》那叫讀者笑中有淚的精神勝利法,明顯地表達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感情傾向。
3.環境描寫方面
自然環境描寫,交代故事發生背景,烘託人物心情。社會環境描寫,交代故事發生的時代,社會關系特徵,人物活動的背景等。《祝福》《阿Q正傳》開頭的環境描寫,把故事發生的背景、時代、社會關系作了明確的交代。
4.主題內容方面
小說一般是通過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會問題、價值觀念等的。主題的表現形式大致有以下幾種:
①以小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道德風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惡。
②用故事的形式針砭時弊。
③通過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虛構生活經歷,反映人物生存狀態和心理狀態。
◆1.解題思路:把握作品主題、特徵及表現手法,賞析作品的語言、形象、內涵,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作出個性化的評價。
2.答題步驟:
(1)認真讀題(文題)預測聯想;
(2)瀏覽首句,了解梗概;
(3)閱讀全文,邊讀邊畫(重點:作者和年代,重要的時間、數據和有關資料、主要事實和典型形象;表現作者情感和文章的主旨句;語言的特點和修辭的作用);
(4)審題干(判斷答題的范圍和要求);
(5)開始答題(把握文體特點和作者的感情線索);
(6)把握文章的寫作特色。
3.臨場技巧:
小說是通過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來揭示主題的,設題點是對形象的感知和概括能力。
(1)賞析人物(①分析塑造手法;②把握人物思想性格;③通過社會環境,認識人物的典型意義補充鑒賞人物形象;④分析人物的語言、分析人物行動、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動)。
(2)把握故事情節(領會所揭示主題的深刻性和人物性格發展的曲線);
(3)體味環境描寫(著眼於小說三要素之間的聯系)。
(4)鑒賞語言,注意從作品實際出發對人物語言的個性、作者運用語言的風格進行具體分析。
(5)特別是探究性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的基礎上大膽質疑,品味選文的寫作方法、語言文字、思想情感、謀篇布局等等,如:這篇文章在寫法、語言、形象方面有什麼特點?如何評價某個人物?對文中的哪些觀點贊成或不贊成,為什麼?不同人物、文本對某一問題的不同看法,如何評價?

Ⅳ 小說閱讀方法

小說藝術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塑造有血有肉的生動感人的人物形象。學習和鑒賞小說,首先要學會剖析人物的性格特徵及塑造人物的手段和方法等,當然要先明確小說的三大要素及古典小說(中國)發展階段等相關常識。

小說是通過典型的人物形象、典型的社會生活環境和完整的故事情節的具體描寫,用以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

小說的三個基本特徵,一是通過人物的外貌、對話、行動和心理等描寫,塑造人物形象,表現人物或性格;二是要有一定的故事情節,通過對社會生活的細致描寫,表現復雜的矛盾沖突,敘述故事的發生、發展、高潮和結局,在情節的發展中展現人物性格的變化;三是描寫具體的社會環境,以表現人物和事件產生的歷史背景,社會條件,用來烘託人物,顯示人物的性格特徵。因此作者總是通過他筆下的人物形象,來描繪所處的時代,寄寓他所領悟的生活真理。而讀者也只有通過人物形象的認識去把握作品所反映的生活本質。

小說之所以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是由於它塑造了具體感人的典型人物形象。

典型的藝術形象是指既具有獨特而鮮明的個性,又能反映一定社會的某些本質、具有某種共性的人物形象。即我們常說的個性和共性的統一,如我們剛學過的「套中人」別里科夫、「守財奴」葛朗台,及「祥林嫂」、「老栓」等典型藝術形象。

小說塑造人物的手段是多種多樣的,一般不會是單一的。既可正面描寫,又可側面烘托;既可進行語言、行動等直接描寫,也可通過環境描寫、細節描寫等來達到同樣的目的。

人物的性格和人物的行為是統一的,什麼樣的性格決定了有什麼樣的行為。所以,我們在分析人物形象時,應該注意人物的行動描寫。如「葛朗台與年齡不符的撲金器的行動」等,只有守財奴的他才做得出來。

語言也是揭示人物性格特徵的重要手段。因為,不同性格的人物,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化的語言習慣。我們從人物語言入手,就可以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徵。如葛朗台句句話不離金錢、佔有、交易,守財奴的個性特徵展示無遺。

心理活動是人物本性的再現,外貌描寫也可以反映人物內心,揭示人物性格,這些都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

小說是時、空的藝術,這里的空間主要指的是環境。環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並驅使其行動的特定場所。既包括自然環境又包括社會環境。

社會環境即人物活動、事件發生發展的社會背景,即時代特徵、社會風貌等。環境決定並影響人物的性格,同時,人物性格也對環境有一定的影響,如別里科夫對全城的轄制。二者相互統一。自然環境指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時令、氣候、地理風貌等。它常常是為製造氣氛、襯託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現人物的心理而安排的,一般都帶有作者的感情色彩,被當作是社會環境的暗示。發《祝福》中年關祝福的景象,《母親》中車站氛圍的描寫等。

需要注意的是環境對人物性格的體現起著強化作用。作者為了表現人物豐富復雜的性格,往往為人物設置各種不同的環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記錄其種種行為,從而顯露出性格。最後尚需提到的是環境所展示的世態風情不僅僅只為塑造人物服務,還有它自身的、獨立的審美價值。

從解讀故事到理解人物

小說的審美特徵和表現手段決定了讀者在鑒賞小說作品時要遵循獨特的鑒賞規律和鑒賞方法。作為敘事性文學文體,小說世界是由一個一個的人物形象、一個一個的情節事件、一個一個的環境景物有機有序地組合而成。作為藉助語言作塑造形象的媒體的文學文體,小說的這些系列形象是在鑒賞者的腦海里通過想像間接生成的。小說作家用一個一個的詞語、一句一句的有序化、個性化的語言來描述小說形象。小說讀者將通過讀懂這一個一個的詞語、理解這一句一句的語言,在自己腦海里再現小說作家描述的形象。所以,進行小說鑒賞的第一個前提是鑒賞者要具備一定的語言素養和語言能力。他起碼能認識2000以上的漢字,能根據詞意和句意,通過形象思維在自己的大腦里復現小說描述的系列形象,並把小說系列形象聯接為一個完整的有因果關系的故事。

這是一種在語言素養和語言能力綜合作用下的對小說故事的總體直覺感受。中西小說發展的歷史證明,小說"寓教於樂"的審美功能常常是通過可讀性很強、藝術感染力較大的故事來實現。具備了小說鑒賞能力的讀者在進入小說鑒賞過程的第一環節,就是通過總體地閱讀小說的文字語言,迅速把握這篇小說的故事的基本輪廓和情節的基本類型。

小說的故事情節實際上是由小說人物的性格、言行生發的一件一件事情的有序組合。有什麼樣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命運,小說就會生發什麼樣的事情和情節。小說鑒賞者在了解了故事輪廓和故事類型的基礎上就要進一步把握小說人物、理解小說人物的性格和命運。

在小說故事中顯現的小說人物均有各種各樣的類型。有的小說人物在作品中鮮明地表現出某一個性格側面的特徵,小說作家寫進故事中的事情經過了嚴格的選擇和提煉,這些材料能生動地展示人物突出的某一方面的個性。相當多的短篇小說、微型小說都是採用這樣的方法寫人的。有的小說人物在作品裡表現出了矛盾的性格元素,概括出了生活中的復雜人物性格現象。有的小說人物在作品中展示了一個復雜的性格系統。一般的中長篇小說塑造的小說人物常常就是這樣的典型人物。

在小說故事中描述的小說人物命運也有各種各樣的遭遇。有的小說人物從順境走入逆境,承受了人生的巨大災難。有的小說人物從逆境走入順境,概括著生活中的美最終要戰勝丑。有的小說人物象張至璋的《路》中寫到的獅仔那樣,在短暫的故事時空里發生"靈魂搏鬥",他從決定殺人到決定不殺人,生命意識在短短20多分鍾里產生了相反的劇變。有的小說人物象聶華苓的《珊珊,你在哪兒?》中的珊珊一樣,15年來由清純的美變為粗俗的丑,在一個漫長的生命歷程中人物的外貌與性格出現了"質的漸變"。

無論是人物性格特徵還是人物的歷史命運,小說作家往往要在其中寄寓他對生活的審美理解和審美評價。小說作家常常是把他主觀上對人物的感悟以及想確立的作品主題通過栩栩如生的人物性格和曲折多變的人物命運來含蓄地傳達。因此,符合規律的小說鑒賞是在鑒賞故事的同時欣賞小說人物形象。

Ⅵ 小說閱讀到底該教什麼和怎麼教

教什麼?

1、知識層次:小說的類型,小說的類別,小說的作者、題材、流派風格,小說的要素,小說的「描寫」「線索」「環境」「細節」「鋪墊」「伏筆」「照應」「懸念」「誤會」等等有關的基本知識以及積累一定的語言材料。

2、理解層次:課文內容,結構特點,情節發展步驟,小說的要素在文中的體現,表現手法,人物形象,環境描寫,人物語言品析,時代背景和創作意圖,主題等。

3、欣賞層次:培養具體分析作品情節結構、敘事方式、人物塑造、表現方法、語言特色、創作風格等方面的文學審美能力。

4、探究層次:深入理解作品產生的文化背景和作者的創作意圖,探究作品的情感與思想的蘊涵及其社會價值;從創新性、獨特性、多樣性、社會影響與文學史的地位對作品進行不同角度的評價;多角度地多元地理解作品的主題或人物;搜集相關作家作品的評論研究資料;嘗試寫作小說評論,等等。

怎麼教?

(一)點撥法 (問題引導法)

1、定向點撥學生思路。寶玉眼中的黛玉:「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嬌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2、指導點撥重點關鍵。《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三激」和「三拳」;謝樹其「你放心。」

3、捕捉疑點撥疑為明。《群英會蔣干中計》曹操如此姦猾之人怎會輕易上當。(「信」,曹操多疑)

4、排除障礙撥難為易。《范進中舉》范進面對中舉這么一件高興的事怎麼會瘋呢?(胡屠戶在范進中舉前後的變化。)

5、意猶未盡撥終為始。《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林沖蒙冤受屈被發配至滄州服刑,當時他的心情性格如何?(甘心服刑,一副逆來順受的樣子。)那他當時為什麼不能奮起反抗呢?(抱著「重獲生活的願望」。)那麼林沖最後火燒草料場,走上反抗之路是否違背了他的性格,顯得比較突然,並且前後矛盾呢?(陸謙夥同管營、差撥放火燒掉草料場,滿以為林沖以葬身火海,所以在山神廟前觀火議論,和盤托出了全部陰謀。
「不禁怒火中燒,新仇舊恨一齊湧上心頭」)

(二)陌生化策略

策略一,整合。

1.富有生活氣息的語言。

(康大叔)剛進門,便對老栓嚷道:「吃了么?好了么?老栓,這是運氣了你……「(《葯》)

你放著罷,祥林嫂」!四嬸慌忙大聲說。(《祝福》)

「怎麼了,你?」(《荷花澱》)

(王熙鳳)又忙攜黛玉之手,問:「妹妹幾歲了?可也上過學?現吃什麼葯?在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麼吃的、什麼玩的,只管告訴我;丫頭婆子不好也只管告訴我。」(《林黛玉進賈府》

2.從文化視角解讀文本意義。

程少堂「從文化視角看《荷花澱》」「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我」

策略二:比較。《失街亭》與《資治通鑒》中的「魏蜀街亭之戰」 ;《邊城》與《荷花澱》

策略三:迂迴。

《阿Q 正傳》:阿Q的「Q」字,情節角度,「Q」是含淚的結局。人物角度,「Q」是阿Q的腦袋,圓圓的腦袋,細細的小辮。環境角度,「Q」像是未庄,這里近乎封閉的只有一條河道與外界溝通。未庄則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下農村的縮影,是阿Q「精神勝利法」產生的土壤。主題角度,「Q」還是一面鏡子,這面鏡子照出了國民的弱點,照出先生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心。

《葯》:「血」「路」「鴨」「烏鴉」「花環」等意象的品味。

(三)「敘述」 策略(從敘事學角度鑒賞小說)

1、敘事人稱:《祝福》與葉聖陶《這也是一個人》對比

(1)敘述人的安排有什麼不同?

(2)敘述人的不同,會給小說帶來什麼影響?

(3)假如用《祝福》中其他人物代替「我」作故事的敘述人,效果會怎樣?

2、敘事結構與時間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3、敘事視角

內視角:「主人公講他自己的故事」 (《十八歲出門遠行》)

第一人稱外視角:「旁觀者講主人公的故事」(《孔乙己》《祝福》)

無限制視角:「全知」的作者的敘述(《林黛玉進賈府》 《荷花澱》 《阿Q正傳》 《范進中舉》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

第三人稱外視角:「作者從外部講故事」《葯》

(四)」仿演」策略

1、表演:《守財奴》「搶梳妝匣」(粉筆盒 「縱」「撲」「放」「噢,是真金!金子!」 ) 《葯》「茶館談葯」(話劇)

2、辯論:」秦王與趙王誰勝?「《林教頭》性格發展

3、研究性學習:「娶個寶釵做老婆」「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3、多媒體:《林黛玉進賈府》、《林教頭風雨山神廟》、《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熱點內容
短篇很虐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5-15 21:47:49 瀏覽:945
免費言情聲音小說 發布:2025-05-15 21:32:04 瀏覽:638
風水局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5-15 21:16:53 瀏覽:562
小說魔幻小說排行 發布:2025-05-15 21:12:19 瀏覽:411
答謝小說在線閱讀 發布:2025-05-15 21:09:44 瀏覽:287
校園言情小說刁蠻醫妃不好惹 發布:2025-05-15 20:45:23 瀏覽:905
好看的武俠言情小說 發布:2025-05-15 20:28:33 瀏覽:686
小說武林高手在校園 發布:2025-05-15 20:21:21 瀏覽:303
鬼神類小說推薦 發布:2025-05-15 20:21:20 瀏覽:658
跟龍有關的神話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5-15 20:20:37 瀏覽: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