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武侠小说
A. 古代武侠小说的写作
开始写小说前先把故事情节想好,然后把材料凑齐
开头一定要写的有吸引力, 不然很少人会把时间浪费在一部没什么名气的作者写的书上。
情节上不能一直平平淡淡, 亦不能一直是高潮迭起,
主角不能一出现就是无敌与天下, 最好是一步一步的提升,带着读者一起,
金老的小说里的武功是一步一步的提升只要你肯下工夫,还有就是得奇遇。
黄老的小说里的武功讲究天分,你有天分你就能成为一个高手,要是没有天分那么对不起你就只能作一个平凡人了。
好好想想你要走哪个提升武功的路。
B. 阴符的稷下黄老著作
《阴符》是古代军事著作《太公六韬》里记载的一篇文章,记录在“龙韬篇”——论军事组织。阴符是古代秘密通信的一种方法。本篇首先阐明了阴符的作用:“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三军卒有缓急,或利或害,吾将以近通远,从中应外,以给三军之用。”接着详细说明八种阴符的不同形制和内容。最后强调在使用阴符时应注意的事项:“诸奉使行符,稽留者,若符事泄,闻者、告者皆诛之。”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著名的黄老道家典籍 《太公》的兵法部分。中国汉族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汉族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西汉国家藏书目录《汉书·艺文志》道家类曾有著录日:“《太公》237篇,《谋》81篇,《言》71篇,《兵》85篇。”班固注“吕望为周师尚父,本有道者。”但是自宋代以来,就不断有人对此提出质疑。从此书的内容,文风及近年出土文物资料等分析,可大致断定《太公六韬》是战国末期稷下黄老道家托姜望之名而撰。全书有六卷,共六十篇。《太公六韬》的内容十分广泛,对有关战争和各方面问题,几乎都涉及到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它的战略论和战术论。
《战国策》卷22《魏策一》:“苏子引《周书》曰:‘绵绵不绝,缦缦奈何?毫毛不拔,将成斧柯。前虑不定,后有大患,将奈之何?’”苏子即苏秦,这里的《周书》指的就是《太公金匮》或《太公阴谋》。《开元占经》卷6、卷11引《尚书金匮》,据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太公金匮》引严可均曰:“疑即《太公金匮》异名。”《战国策》卷3《秦策》:“(苏秦)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太公阴符之谋”,《史记·苏秦列传》作“周书阴符”。《庄子·徐无鬼》释文引司马彪、崔撰曰:“《金版》、《六弢》皆《周书》篇名。”《银雀山汉墓竹简》也认为:“太公之书,古亦称周书”,并举证曰:“敦煌写本《六韬》残卷中有《周志廿八国》一篇,文字与《周书·史记》略同。古书所引《周书》之文,亦颇有与太公之《六韬》、《阴谋》、《金匮》诸书相出入者(参看严可均《全上古三代文》卷七)。《吕氏春秋》所谓‘周书’也即指太公之书。”
《太公金匮》,《隋书·经籍志》、《意林》、《旧唐书·经籍志》、《通志略》均载2卷。
《太公阴谋》,《隋书·经籍志》:“《太公阴谋》一卷(梁六卷。梁又有《太公阴谋》三卷,魏武帝解)。”《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3卷,《通志·艺文略》:“《太公阴谋》一卷,又三卷(魏武帝注)。”
明确著录《太公金匮》、《太公阴谋》虽最早见于《隋书·经籍志》,但实际上《七略》、《汉书·艺文志》中就有。西汉国家藏书目录《汉书·艺文志》之“兵书略·兵权谋”:“兵权谋十三家,二百五十九篇。”小注曰:“省《伊尹》、《太公》、《管子》、《孙卿子》、《鹖冠子》、《苏子》、《蒯通》、《陆贾》,《淮南王》二百五十九种,出《司马法》入礼也。”《汉书·艺文志》之“诸子略·道家”:“《太公》二百三十七篇。(吕望为周师尚父,本有道者。或有近世又以为太公术者所增加也。)《谋》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清沈钦韩说:《谋》者即太公之《阴谋》,《言》者即太公之《金匮》,《兵》者即《太公兵法》。
《汉书·艺文志》之“兵权谋”下注“省《太公》”,则“兵权谋”中部分内容出自《七略》所录之《太公》殆无疑问。顾实曰:“如本志《太公谋》八十一篇,《兵》八十五篇,今本《管子·兵法》、《参患》,《荀子·议兵》、《淮南·兵略》等篇之类,皆当在此二百五十九篇中。”前贤已经证明,《汉书·艺文志》著录的《谋》就是《阴谋》,也就是《太公阴谋》,《言》就是《太公金匮》,《兵》就是《太公兵法》或称《六韬》、《太公六韬》。
钱大昭曰:“《谋》、《言》、《兵》,就二百三七十篇而言,《太公》其总名也。”沉钦韩曰:“《谋》者即太公之《阴谋》,《言》者即《太公》之《金匮》,凡善言书诸金版。《大戴记·践祚篇》、《吕览》、《新书》、《淮南》、《说苑》所称皆是。《兵》者即《太公兵法》,《说苑·指武篇》引《太公兵法》。”顾实曰[xxiv]:“《隋》、《唐志》、《通志》著录《太公书》多种,《通考》仅馀《六韬》而已,《庄子》称《金版六弢》,《淮南子》亦言《金縢豹韬》。”
《汉书·艺文志》之“诸子略·儒家”中另有“《周史六弢》六篇”,小注:“惠、襄之间,或曰显王时,或曰孔子问焉。”颜师古以为“即今之《六韬》也。”《四库》馆臣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两种书。清沈涛《铜熨斗斋随笔》证明《汉志》“六弢”当是“大弢”,《庄子·则阳》中仲尼问于太史大弢即是此人,“今之《六韬》当在《太公》二百三十七篇之内。”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以为“此证极精覈。”
可见,《太公金匮》、《太公阴谋》、《太公兵法》或是《六韬》都出自道家的《太公》。
《史记·齐太公世家》:“周西伯昌之脱羑里,归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困学记闻》卷11并引叶梦得说曰:“其说盖出《六韬》。”宋戴埴《鼠璞》卷下:“至谓文王与太公阴谋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奇计,然《汉书·艺文志》注谓:‘吕望为周尚父,本有道者,或有近世以太公术者所增加。’汉时已尝疑之,今反使右科习为正经可耶?”宋何薳《春渚纪闻》卷5《古书托名》:“先君言《六韬》非太公所作,内有考证处。”明胡应麟《四部正讹》中:“考《汉志》有《六弢》,初不云出太公,盖其书亡于东汉之末,魏晋下谈兵之士,掇拾剩馀为此,即《隋志》《六韬》也。”
《史记·留侯世家》述张良得圯上老父赠书,“视其书乃《太公兵法》。”前引《战国策·秦策》,则更记苏秦得“太公阴符之谋”。把《太公》看成是楚汉之际乃至汉代的著作似乎保守了些,历史上就有学者根据《六韬》内容判定它是战国著作。
宋叶适《习学记言》卷46《六韬》:“其言避正殿,乃战国后事,固当后于孙子。”《困学纪闻》卷5:“古以车战。春秋时郑晋有徒兵,而骑兵盖始于战国之初,曲礼前有车骑,《六韬》言骑战,其书当出于周末。”
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中出土竹简有部分内容与今本《六韬》基本一致的太公书竹简,被认为就是《六韬》。银雀山《六韬》共14组,可分3类。1-7组为第1类,见于传本《六韬》者,《文韬》4组,《武韬》3组。8-13组为第2类,均为《群书治要》、《通典》、《太平御览》等书曾加称引而为传本所无的佚文。14组为第3类,是一些零散残简,其简式、字体与第1、第2类相似,简文又提及文王或太公望,据此当属简本《六韬》。1973年,河北定县八角廊40号西汉墓中,也发现部分竹简上许多有文王、武王问,太公曰的字样,或与今《六韬》内容相同或近似,尤其是简文的字体和其他简文不同,书体逊于同出的其他几种简文,易于区别。这些简早期被称名为《太公》,后定名为《六韬》。《文物》2001年第5期公布了这批简的释文。定州汉简中根据汉简的简型、内容和字体等被确认为属《六韬》的竹简共有144枚,计1402个字,简文《六韬》共发现篇题十三个。
银雀山两座汉墓,从出土的钱币和2号墓中出土的《元光元年历谱》推定,1号墓的下葬年代在西元前140~前118年之间,2号墓下葬年代在前134~前118年之间。银雀山汉墓竹简的抄写年代应早于墓葬年代。银雀山竹简字体属早期隶书,当是西汉文、景至武帝初期书写成的。定州八角廊40号汉墓,墓主人为中山怀王刘修,刘修死于西元前55年,则定州简《六韬》的成书年代肯定早于此时。银雀山和定州简还表明,《六韬》在西汉初年就广泛传播,其成书时间当然更早。银雀山《六韬》文字不避汉帝之讳,如汉高祖刘邦的“邦”字,汉文帝刘恒的“恒”字,等,定州简《六韬》也不避汉文帝刘恒的“恒”字,也证明《六韬》成书时代在汉之前。
定州简《六韬》中提到了御者“王良”,王良是春秋时晋国之善御马者,在《孟子·滕文公下》、《荀子·王霸》中均有提及,应在春秋前期以前。
陶宪曾评《汉书·艺文志》曰:“省《伊尹》、《太公》、《管子》、《孙卿子》、《鹖冠子》、《苏子》、《蒯通》、《陆贾》,《淮南王》二百五十九篇重者,盖《七略》中《伊尹》以下九篇,其书全收入儒、道、纵横、杂各家,又择其中之言兵权谋者,重入于此,共得二百五十九篇。”笔者昔有一说曰:先秦无兵家。战国时期,战争是各种国家政治思想学说的主题内容,儒、道、墨等家都各有兵书,《六韬》或《太公兵法》无疑就是道家《太公》的兵书部分。《太公》著作托文王、武王与太公问答,太公吕望是周人灭商战争的军事指挥者,封于齐国,故《太公》著作出于齐国。《太公》是战国时期齐国的道家著作。
《太公金匮》本《金人铭》中太公吕望还引了黄帝说,李零先生以为黄帝书“分布范围主要是集中于数术、方技类的实用书,以及数术之学在兵学中的分支即兵阴阳;见于诸子,则主要是阴阳、道两家及其小说杂记。”黄帝书中有“黄帝战蚩尤”之类数术书、“黄帝素女问”之类方技书,《太公阴谋》、《太公金匮》则是名贤讲治国用兵的阴谋书,是道家黄老著作。
总之,《太公金匮》、《太公阴谋》、《太公兵法》或《六韬》都是《太公》的内容,《太公》是战国中后期齐国的道家黄老著作。
C. 如何翻译“班固论司马迁为《史记》: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
班固对司马迁的《史记》提出三点批评:1、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批评的是《史记》全书的思想倾向,尤是《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因为《史记》司马谈、司马迁父子的思想,来自黄老和儒家的结合。而《汉书》班彪、班固父子的思想,则纯粹来自儒家。2、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批评的是“游侠列传”,也就是现在的武侠小说之祖。对于安定的治世来说,游侠破坏了社会的秩序,但是不可否认,他们在乱世也维护了一部分社会的正义3、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反的就是《货殖列传》,他指责司马迁把经济的地位放得过于高了。
班固的这个批评影响很大,实际上是从他父亲班彪那儿抄来的,原话出于《后汉书·班彪传》,只是在语句上作了一些调整:“其论术学崇黄老而薄五经,序货殖则轻仁义而羞贫穷,道游侠则贱守节而贵俗功。此其大敝伤道,所以遇极刑之咎也。.
整句是说:司马迁的《史记》先说黄老后说六家,先道后儒;它的《游侠列传》为奸雄的品性歌功颂德,它的《货殖列传》大颂商贾看不起穷人,是很不妥的。
D. 谁知道一本小说,巫雄传,好像黄易写得
不是黄老的吧
E. 《射雕英雄传》里的黄药师用什么剑法
落英神剑
五大高手加老顽童的主要功夫如下:
黄药师————落英神剑掌 碧海潮生曲
欧阳锋————雪山神驼掌 蛤蟆功
一灯大师————一阳指 先天功
洪七公————降龙十八掌 打狗棒
王重阳————三花聚顶掌 全真剑法、先天神功、九阴真经
周伯通——包括他师兄的工夫又自创左右互搏
一.丐帮
(丐帮创立于唐朝,自古以来便是天下第一帮,在清朝改名字“兴汉丐帮”,见于《雪山》)
1.降龙十八掌 2.打狗棒 3.逍遥拳 4.锁喉擒拿手
5.缠丝擒拿手 6.龙爪擒拿手 7.丐帮混元牌 8. 丐帮摄心术
9.蟹钳功 10. 排云双掌 11.打狗阵[阵] 12.漫天洒金针[暗]
13.青竹镖[暗]
二.大理段氏
(大理皇家段氏,乃金庸最著名的武林世家)
1.段家剑 2.六脉神剑 3.一阳指 4.枯荣禅功
5.天龙佛门狮子吼 6.修罗刀 7.五罗轻烟掌 8.盘根错节十八斧
9.哀牢山三十六剑
三. 全真教-太乙门
(全真教,是中国著名道教流派,后来的武当便是全真派的。为南宋第一大武林门派,创始人王喆,号重阳。太乙为与全真并列的道教派系,两派多有融合,今合在一起讨论)
1.九阴真经 2.先天气功 3.全真基剑 4.左右双手互搏
5.空明拳 6.同归剑 7.金关玉锁二十四决 8.三花聚顶掌
9.全真收筋缩骨法 10.太乙拳 11.太乙神功 12.太乙枪
13.全真排云手 14.全真出云手 15.全真鞭拳 16.泥鳅功
17.太乙元笔 18.昊天掌 19.全真鸳鸯连环腿 20.一剑化三清
21.冲天掌 22.九阴神抓 23.易筋锻骨术 24.大伏魔拳
25.阴寒箭掌 26.羽衣刀 27.天罡北斗阵[阵] 28.七星聚会[阵]
29.金雁功[轻] 30.飞絮功[轻] 31.上天梯[轻] 32.天罡北斗步[轻]
四.古墓派
(见于《神雕》,创始人林朝英)
1.玉女心经 2.玉女剑 3. 玉女素心剑 4.古墓九阴
5.天罗地网掌 6.手挥五弦 7.赤练神掌 8.金铃银索
9.五毒神掌 10.三无三不手 11.黯然销魂掌 12.拂尘功
13.美女拳 14.美女剑 15.天罗地网势[轻] 16.迎风拂柳步[轻]
17.玉蜂针[暗] 18.冰魄银针[暗]
五.桃花岛
(黄药师创立。)
1.弹指神通 2.落英神剑 3.落英神剑掌 4.八卦劈空掌
5.碧海潮生曲 6.兰花拂穴手 7.九阴白骨爪 8.九阴摧心掌
9.毒龙银鞭 10.玉箫剑 11.玉漏催银剑 11.旋风扫叶腿
12.灵鳌步[轻] 13.桃花燕双飞[轻] 14.桃花附骨针[暗]
六.峨眉山
(元末明初,郭襄创立)
1.峨眉九阳 2.回风拂柳剑 3.回风拂柳刀 4.金顶绵掌
5.飘雪穿云掌 6.灭剑 7.绝剑 8.四象掌
9.佛光普照掌 10.乱披风剑 11.大佛掌 12.阴阳太极拳
13.鸭形掌
七.昆仑山
(元末明初,何足道创立)
1.昆仑基剑 2.昆仑两仪剑 3.无色无声剑 4.迅雷剑
5.玉碎昆冈剑 6.雨打飞花剑 7.天山雪飘掌 8.清凉扇
9.混沌剑阵[阵] 10.云龙三折[轻]
八.明教
(波斯拜火教唐朝传入中原,形成明教,方腊就是明教教主)
1.九阳真经 2.乾坤大挪移 3.青翼寒冰绵掌 4.白眉鹰爪
5.千蛛万毒手 6.圣火令神功 7.蚊须针[暗] 8.七星针[暗]
九.日月神教
(见于《笑傲》,被正道称之为魔教)
1.葵花宝典 2.吸星大法 3.吸功入地 4.玄天指
5.石鼓打穴笔 6.一字电剑 7.七弦无形剑 8.小十八拿
9.泼墨披麻剑 10.蓝砂手
十. 华山-华拳
(五岳剑派之一,在清乾隆间,又发展了一支拳派)
1.独孤九剑 2.华山基剑 3.紫霞神功 4.反两仪刀
5.冲灵剑 6.华拳 7.华山破玉拳 8.华山伏虎拳
9.华山混元功 10.华山混元掌 11.淑女剑 12.抱元劲
13.夺命连环三仙剑 14.鹰蛇生死搏 15.铁指决 16.华山劈石拳
17.华山长拳十段锦 18.宁氏无双剑 19.养吾剑 20.希夷剑
21.华山玉女十九式 22.玉女金针十三剑 23.狂风快剑
十一.衡山
(五岳剑派之一)
1.衡山基剑 2.飘湘十八剑 3.芙蓉剑 4.紫盖剑
5.石廪剑 6.天柱剑 7.祝融剑 8.衡山五神剑
9.回风落雁三十六式 10.百变千幻云雾十三式
十二.姑苏慕容氏
(在任何人的武侠小说中,江南武林第一世家,总是姑苏慕容氏。乃东晋时燕国皇室后裔。)
1.斗转星移 2.参合指 3.慕容剑 4.柳絮剑
5.柴刀十八路 6.鹤蛇八打 7.壁虎游身功[轻]
F. 那个湖南七旬义务反扒20余年,抓60多名的“独臂侠”现在过的怎样了
黄老的这一生始终与善相连,好事做了无数,荣誉也贴满了墙壁,先后被评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道德模范”、文明标兵等。黄老的一生也算是充满光荣的一生,他还说要把志愿者的工作继续坚持下去,一直干到八十岁。
从黄老的身上我们能够感受的人性的光辉,这是隐藏在人类灵魂中的真善美,他所保留美好的品质和崇高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值得我们去提倡宣传,他对生活的乐观积极,不离不弃,对不义事件的见义勇为,见义智为以及对需要帮助的人伸以援手,慷慨解囊等,这些都值得我们去让更多的人知道,让更多的人去学习。
G. 请问在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里,欧阳锋的武功最后已经练到天下第一,
前面是欧阳锋刚刚走火入魔很厉害,后面是欧阳锋疯疯癫癫好多年了,功力退步了。
H. 好看的小说
穿越类
新宋 --- 不管别人怎么说,但我始终认为穿越文的鼻祖应该是“寻秦记”,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黄老写完此作品后,穿越类网络小说就开始兴盛发展起来,而新宋这部早期的穿越文,因为作者极其深厚的历史功底(科班出身),加上自己对于历史的独特理解,向我们重新构造了一个不一样的新宋,而且从我自身来讲,纵观中国历史,宋朝确实是最有可能向资本主义发展的朝代(无论是朝政体系还是知识阶层的素养),所以对于新宋,自然也就有着格外的期待。
江山美色 --- 想来想去它应该还算是穿越类,虽然不仅仅是穿越时空这么简单。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该文作者墨武,他的作品都堪称经典,但不知道为什么,书名总是起的。。。怎么说呢。。。太俗。。。至少在我这样的普通人眼里,尤其是对书名有些审美疲劳的家伙,往往会在瞥了一眼这样的书名后弃之,这就未免亏大发了。
武林高手在校园 --- 墨武的另一部穿越文,瞧瞧这名字,真的是。。。。无限感慨,也可能正因为作者把所有的精力都投身到了作品本身中,所以反倒没有了多余的精力去思考作品的名字。。。(只能这么想了),着重一说的,武林在我看来应该属于穿越文中的另类,因为别人都是往前穿,墨武却是反其道而行之,往后穿,仅此一点,我就觉得必须把它带上,因为对于常看穿越文的我来说,凭借几百年上千年的知识积累,回到过去我们可能会有些优势,但从没想过过去的人回到现如今我们这个时代,是否真就只有劣势呢?(还有纨绔才子也可一看)
庆余年 --- 在我眼里同样是穿越文中的另类,因为它的穿越。。。(涉及到剧透,到此打住),并且从权谋角度来讲,该小说已经发挥到了极致,虽然作者曾说如果他不阳光的话,可能这里面会有更多的血腥灰暗,但相对其他作品,该文的架构已经属于超一流了,在人物的刻画上,也造就了诸多经典,而且作者的勤勉也非常让人尊敬,两年不到码了快400万字。。。。至于作者的朱雀记也大可一看。
回到明朝当王爷 --- 在明朝穿越文中堪称精品,恢弘的战争场面,精细的人物描写,尤其相对其他明系小说中敢于对王圣人落墨甚多,更为难得。也因为其知名度很高,所以精品也就不必多言了。
唐朝公务员 --- 相对前几个作品,这部小说在我眼里一直被归入被埋没的珍珠群体中。因为无论从情节构思,还是人物描写,文字的控制等等都堪称上品,但可能由于该作品曾经一度TJ,所以一直不像上面几部小说一样,拥有较为广泛的知名度,但好在作者最终把它写完,因此我在此也把它加上。
天宝风流 --- 唐朝穿越中经典的小说,请只看书名的朋友们注意,看到“风流”二字不要过于敏感,绝对不是超级YY那种,也有可能只是我敏感:)
窃明 --- 也很优秀,但相比前几个,在我的感觉中稍微弱了一些,但同样值得一看。
PS: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很早期的作品,考虑了很久,随后还是把它归入到穿越类小说,其实更严格意义上它应该算作架空历史权谋类。
奇幻类
紫川 --- 老猪这部作品完成的时间夸大太大。。。一度我认为它会TJ,但作者不负众望,终于还是把它写完了,无限感动中。。。这个最终全本的小说则很典型的体现出早期网络小说的形态,作者刚开始写的目的就是为了好玩,而不是像现在这种专业写手,有规划极其系统的先期就设计好了整体结构,因为好玩而写,结果最终在外力内力共同作用下,越写越好,最终比较圆满的写完了,堪称上品,实在算是异数,真不容易啊
恶魔狂想曲之明日骄阳 --- 书名俗,哈哈,没办法,书评人本人有的时候看重书名,但我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坚持,而且我知道,很多优秀作品并不是一开始就能抓住你的眼球,如果没有耐性而抛弃掉,确实可惜,该书就是我强打着精神往下看,最终发现----还不错!可能知道它的人相对较少,所以在此推荐一下。
骑士的战争 --- 有的时候,奇幻魔幻中世纪骑士等等在我看来虽然有区别,但懒的再细分,所以都划入一类。这部作品我得说说,其实用我们现在已经看过太多好小说而被培养的极其挑剔眼光来看,不算什么经典,但关键在于它的诞生时间和完结时间。在我的记忆中它绝对算是早期网络文学作品,并且在那个对于写手并没有如现今般的福利配套设施的年代,绝大多数的写手都只是靠着三分钟热血一时激情或者兴趣在写作,而往往只有开头没有结尾。该书作者能够在03年就完结此书,并且整体的构思到人物刻画还相对不错(用现在的眼光),那么可想而知,在当时就绝对算是精品了,至少当时看完它我确实被小说浓郁的悲壮氛围所感染。在此推荐一下!
风姿物语 --- 很好很强大,这应该算是我对它的一句话点评吧(被狂砸中),小说资历很老,里面的人物名字大多取自古代历史,但人物性格却也有很多能够与前人契合,很值得一看。
亵渎 --- 曾经刮遍整个网络的巨旋风,有人说它是厚黑十足,有人说它是最深的挖坑机,有人说它垃圾不值得一看,不管多少不同的评价,不得不承认在网络文学中它自有其位置,并且遥想当年在天地文学混的时候,书评区也跟该小说一样,巨旋风啊巨旋风。(在此问候一下天地文学同辈,虽然天地不在,但它的种子估计洒满了网络上的边边角角~:))
天行健 --- 好书!又是一句话评价(狂挨砸...).。。绝对的老资格,曾经记得它在幻剑书盟推荐榜单上挂了很多年。而且该文作者也写过科幻小说,并且在科幻杂志上登过,很值得一看。
佣兵传奇 --- 又是一个老资格。。。这个小说的年头也是让我遥望啊,说它是网络魔幻类小说的鼻祖可能值得商榷,但在对后来者的影响上,它绝对居功至伟,至少在我后来看的一些魔幻小说中都有对它的致敬。
若星汉 --- 非常优秀的西方魔幻小说,作者今何在,其另一部作品“九州”更是非常有意思,至于有意思在哪里,自己品味吧。
既然写到魔幻,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蓝晶。
《魔法学徒》《魔盗》《魔武士》《魔眼》奠定了他作为中国魔幻作者中最为高产的写手地位,有些人可能对他不屑,有些人可能会挖苦抨击他的作品,但平心而论,无论从产量还是质量,中国网络魔幻文学中,绝对应该有蓝晶的一席之地,而且是很重要的位置。他的作品我就不需要提及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小兵传奇 --- 把它列为其中我犹豫很久,因为从个人的主观看法,它无法与我所罗列的那些作品相比,可以说是质量问题,可以说是层次问题,但当年小兵传奇横空出世时确实自有一翻景象,但如果只是出于考虑其当时在各大书站的点击率,那么对很多其他不能上榜的小说就很不公平,尤其对于看书多年的我们来讲,有些时候高点击率的作品未必就一定好看,未必可以称为精品,所以下不为例,只这一次,任性一把把它算里面。
中国修仙类(包括盗墓挖坟)
临兵斗者接陈列在前 --- 不管他人,至少在我的印象中,该小说应该算是都市修真类,不,甚至是本土修真类的开山鼻祖,作者勿用在上个世纪末中国网络文学一片西方魔幻的欣欣向荣之中极其难能可贵的贡献了这样一部我们中国本土式的修真小说,值得让人尊敬,尤其还是反应当下的能够窥探社会一角的作品,就更值得敬仰。另外,作者的“血夜凤凰”也是完本,同样经典。
搜神记 --- 名头太响,不需要我多说了,同样的,该作者的“蛮荒记”也列上。
诛仙 --- 用初中学几何时的术语再稍微改动一下--同上可证,也不需要再多说了。
飘渺之旅 --- 这个可得说一下,为什么呢,还是从个人主观感觉上,它与前面几个作品没有可比性,但关键在于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纯打发时间的流水式作品,而且作者在铺展开如此巨大?超巨大?的囊括了全宇宙的场面居然能够自圆其说,从这一点上讲,YY到这份上已经很不容易了,因此,虽然不能称为经典,但当你有一天真的发现无好书可读的时候,姑且可以一看。
鬼吹灯 ----不多说了,经典的悬疑盗墓小说。也应该是盗墓类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盗墓笔记 --- 也很不错
武侠类
大唐行镖 --- 我必须要在这里说一下,该小说在我看来应该是继金庸封刀之后,不仅仅是网络,也是整个中国传统武侠中最成功的作品。(黄易不算传统武侠,因为黄老开创的是中国新式武侠--纯粹一家之言)大唐行镖当年我看的时候,与很多我周边朋友一样,都是刚看了个开头,就没心情再继续看,直到作者全部写完,为了“全本”,强耐着性子坚持看了下来,结果。。。庆幸于自己的坚持,因为中国传统武侠式的那种狭义精神,人文精神,以及对于国家民族的感知统统在这个小说中被发挥的淋漓尽致。并且该小说从头至尾始终贯彻在这样的精神之中,整体的故事结构也在最后一章中完美的划上了句号,所以我对该小说极其推崇。哪怕挨板砖也在所不惜。
英雄志 --- 其实这同样是一部不可不多得的经典。网上有人评价它为“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唯有英雄志”。不为过,不为过。开玩笑一点的说,看武侠,不看此两部小说,等于你没看:)
昆仑 --- 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武侠小说,不愿意书透,自己品味吧。
不知道是不是由于国人过去太长时间被武侠小说所习染,让书友们很难再像上个世纪那样给予巨大的关注度,导致现今在网络上传统的武侠小说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都不如前几类那么众多。(也有可能是我看的太少哈)
但是这几部尤其是前两个,在我看来确实是不可多得的精品,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有其魅力所在的,不能总是吃老本和不能继承和发扬光大,所以在此多啰嗦两句,也希望更多的优秀武侠作品能够不断的涌现,或者已经涌现出来我还不知道,有心人也记得提醒在下啊。
另外,科幻类。
其实这些年科幻小说在我们国家发展的很好,在这里我需要着重推荐一部作品,不,或者说是一个人,也许很多人都已经知道他,并且像我一样对他推崇备至,但可能还是有很多人不是很了解,而且从网络小说角度来讲,他的作品也不算网络小说。
这个人就是大刘(昵称)---刘慈欣
在我的眼里,在我读过的诸多国外科幻巨匠的小说中,大刘以及他的作品,尤其是“三体”为代表的作品,绝对能够在世界科幻最高殿堂占有一席之地!这不是吹捧,这也不是什么爱国主义情怀。真真正正是因为他的作品确实就够的上这份!虽然我丝毫不掩饰对于我们国家能够在当下就出现这样一位大师而自豪,但我更自豪和庆幸的是我能够读到他的小说。
科幻文学同样属于文学,而科幻文学更是指引人类未来发展的其中一个坐标,它囊括着对于科技对于创新对于社会对于人性的诸多观察关注和期望,所以衡量一个民族在未来是否能够有一席之地,我个人固执的觉得科幻文学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和体现。因此当某些书友想要一览我们这个民族国家现今的最高科幻小说水平到底处于一个什么位置,我建议你读一读三体系列(以及它的前传,虽然大刘不认为是前传的“球状闪电”)。
三体系列在我眼里堪称中国的最顶尖科幻小说!
至于言情类现代都市类等等我就不提了。。。精力有限,精力有限啊,而且在现如今的中国网络文学中,它们所处的位置还是相对较弱,日后有时间再加以整理吧。
************************** 华丽的分割线 ****************************
接下来就到了神作。这也是开文我提到过的。
在我这十几年的网络书涯中,各种种类题材长短篇的小说中,我个人认为堪称神作的只有一部。
那就是。。。。。。。悟空传!
悟空传
作者:今何在
如果说真有神作,那就是它。如果非要有排分,不管满分是多少,我都会选它。
这与题材无关,这与它或得了多少奖项无关,扪心自问,我都会选它。你可以说它烂到极点,你可以说看不懂它,你也可以嘲讽原来越是让人看不懂看不明白越是经典。
但无论别人怎么评价它,我依然固执这样认为。
而且时至今日,我依然固执的认为这部小说甚至不是今何在他自己主观想写出来的,能写出来的,这只是个巧合,换句话说,不经意间连本人都没发现它的精妙,只有神来之笔才能看做是神。我完全不夸张的说,你让今何在再写一部与它比肩的作品都不可能(若星汉,帝国时代都是佐证,虽然经典,但也只是经典而已)
恩,怎么描绘我对它的感觉呢,这就像星爷当年拍“大话西游”,星爷以及他周边的人那些团队,都不曾想过几年之后,在大陆该片能够被无数人所推崇,而且推崇到无厘头后现代主义最至高无上的代表之作,并且把星爷这样一个喜剧巨星通过这样一部作品抬高到某个主义的代表人物,这连星爷本人都是在当年拍这个片子时根本想象不到的,因此才会出现当年北大邀请星爷演讲,星爷是被全场学子带着齐声背诵那段最经典台词,因为他根本背不出!它自己都理解不了为什么这个片子能达到这样的高度,乃至于面对着别人提问,星爷直白的说”可能他们看出了我都不知道的东西“(大概意思,。不是原话)
所以我一直固执的认为“悟空传”之于今何在,就好比“大话西游”之于星爷。至于“悟空传”以前现在乃至将来是否能之于“大话西游",那就只能是智者见智了,呼~~终于义无反顾的写完了神作推荐。。。(我相信这个怕是挨砸最狠的。。。。)
****************** 书评人华丽的分割线 ***************************
以上就是我所认为的网络精品小说推荐,当然,冠以最全之名我也知道,太绝对,肯定不全也不客观,但这年月都想博个眼球,我也不能免俗(嘿嘿)。
而且我更知道,还是有很多经典的小说没有在其中,一方面是书评人摘取首要看是否全本,是否完结(里面除了个别外全都是全本)没有完结的哪怕优秀,我尽量没有推荐,因为等待的滋味毕竟是复杂的,有全本自然可全本先来;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太渺小,我根本不可能看过所有的小说,或者是所有经典优秀的组品,而且经典优秀也太过主观,1000个人有1000个哈姆雷特,所以这种推荐也是最费力不讨好的,但是为了能集思广益抛砖引玉以及互通有无等等乱七八糟的修饰词,我还是费力了,不求讨好,之觉得既然自己看了这么多年的网络小说,总该做点什么,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