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 中国现代文学史张爱玲的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史张爱玲的小说

发布时间: 2022-03-23 01:36:04

1. 中国现代文学史以问题小说闻名的女作家是谁

问题小说代表作家:冰心
我只想把我所看到听到的种种问题,用小说的形式写了出来。 --冰心

2. 中国现代文学代表作有哪些

这个问题比较大,得细分:一、散文类的作家主要是以下几位在文学上比较有造诣:
1、席慕容:主要散文作品
《有一首歌》(散文)、《同心集》(散文)、《写给幸福》(散文)、《江山有待》(散文) 、《席慕蓉和她的内蒙古》(摄影+文字),《贝壳》选入初中课本.《蚌与珠》(与小思的《蝉》收入中学生课本人版短文两篇)、《乡愁》(诗歌)。《外婆和鞋》被选入小学课本短文.
2、林清玄:代表作有:《心灵上的百合花》、《心的菩提》、《情的菩提》
3、刘白羽:《红玛瑙集》 《海天集》 《秋阳集》 《腊叶集》
4、杨朔:他的作品基调是歌颂新时代、新生活和普通的劳动者,代表作品有《荔枝蜜》、《蓬莱仙境》、《雪浪花》、《樱花雨》、《香山红叶》、《泰山极顶》、《画山绣水》、《茶花赋》、《海市》、《铁骑兵》等。杨朔是当今文坛一再精辟阐述散文诗化理论,并认真实践,卓有成效的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散文作家。
5、秦牧:我国著名文学大师,散文家,作品集有《秦牧散文选》,散文集《花城》《潮汐和船》《长河浪花集》二、小说类作家作品1、巴金《爱情三部曲》(家、春、秋),《激流三部曲》(雾、雨、电),《寒夜》2、老舍《四世同堂》,《骆驼祥子》3、矛盾《子夜》4、钱钟书《围城》5、孙犁《白洋淀纪事》…………………………太多太多……………………

3. 怎么评价张爱玲的作品

??在林治波先生的一篇关于张爱玲的文章之中,林先生猛烈抨击了余秋雨对张爱玲的无尚赞美,认为一个不爱国的人,其价值是值得怀疑和唾弃的。读过之后,我虽认为,余秋雨的称赞确实有些过分勉强,但似乎对张爱玲之人,定性亦然有些片面,为此,写此文以商榷之。 ??先说余秋雨,余秋雨首先是一个畅销书作家,用我的个人观点看,是作品带有“媚俗倾向”的作家或学者。我也拜读过《文化苦旅》和他的一些作品,高中时候对他的崇拜,今天已经是荡然无存了。我觉得他的书和琼鳐的书有一点相同,就是只适合特定的人群阅读。他的文章里多的是“赞美”和“感叹”,以及飞扬的文采,而其他的很少见到。 ??从林先生引用的余秋雨对张爱玲下的评语来看,他是没有读懂张爱铃的,而我认为林先生本人,对张爱玲也有诸多片面的认识。 ??我们身处在一个浮躁的时代,很多人都在误读一些东西。常见人说喜欢三毛的书里多彩的撒哈拉旅行故事而喜欢三毛,而无法读出三毛散文里弥漫着的那种无处不在的寂寞。同样,蜡笔小新首先被很多人理解为一部教坏小孩子的脏片,其实它应该是一个优秀的适合成年人看的成人卡通才对。而很多肤浅的人如余秋雨之流,觉得张爱铃充满缤纷意境掺和着时代巨大变迁的小说里,读出的是风花雪月与缺乏人性的贫血,我觉得,这也是一种肤浅的误读。 ??余秋雨称赞张爱玲的美丽灵魂,其人是否美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她才华如昙花绽放。而漂泊不定的一生确实并不美丽。经历了类似鲁迅一样的少年家境衰落的她,在后母的虐待和辱骂中抑郁的度过了童年。她恨她的父亲与后母,然而直到她出走去找自己的生母前,她都没有办法改变。很多人看她的文字会觉得她是一个有闲作家。但同时,也有人这样描述张爱玲的正义感:“张爱玲富有爱心和正义感,她作品中的这种温馨的宽容及其爱憎也表现得十分明显。她在上海外滩看见警察打人便写了《打人》:”我向来不愿意看见什么,就有本事不看见。然而这一回,我忍不住屡屡回头望,气塞胸膛,打一下,就觉得我的心收缩一下。打完之后,警察朝这边踱了过来,我恶狠狠盯住他看,恨不得眼睛里飞出小刀子,很希望能够表达出充分的鄙夷与愤然。“ ??而对于他的第一个丈夫汉奸胡兰成,后人有如此描述:“胡氏才情横溢,曾任汪精卫的机要秘书,被称为汪家伪政权的”文胆“,历任汪伪政权政府的中央委员、宣传部次长、行政院法治局局长。舞文弄墨,他是才子,善写政论;感情上花言巧语、放浪形骸、口是心非,是个伪君子;政治上他是个亲日派。张爱玲不问政治甚至厌恶政治,由于爱才惜才致使走错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步,” ??因为张爱玲封建家庭的不幸(后母的虐待)和时局的动荡,她非常希望有一个可靠的依托,胡兰成的才情蒙住了她的眼睛,使她做了她生命中两大憾事之一——嫁给胡兰成,这段姻缘注定不会有好结局。仅两三年后,她因为胡的生活放荡而不得不离婚。 ??她的作品里,有华丽的生命,繁华的上海,和战火中的香港也有各种各样的男人与女人,中产阶级和下层少女都有,但大体上这些人都是有着各样各样自己悲苦的不幸的小人物。她写的小说里,搀杂在时代大变换的背景里,人物常常是无力抗拒命运的被动的,无望的;在表面的华丽与情爱的壳底下,是一种时代大场面下的群生的辛苦相。不断地描述各种不幸的情爱是张爱玲写人性的一种方式。我觉得她作品最完美的一部应该是《金锁记》,那是一部描述社会如何锻造出人性的丑恶的好小说。 ??虽然她少女成名,文才天下,但在哪个动荡的社会里,她仍然是一个被动的,无助的弱女子。再加上她少时封建家庭的教育和物质给养充沛的生活,她是不能对革命有太多的认识的,她不问政治,讨厌政治。所以,后来在美国工作的时候被授权写了明显意识形态分歧的《赤地之恋》,尽管她不喜欢写这样的命题作文,但为了生计也只好写下去。 ??另外有一个已经长眠地下的很出名的台湾女作家,我不太忍心提起她的名字。她在自杀前所写的那部《滚滚红尘》,同样是写汉奸,而且美化女作家对汉奸的文学作品,作品受到了舆论界理所当然的抨击,认为“没有原则”。 ??但是,今天对她的评论已经很宽容了。 ??其实,在她的《小艾》中,彷徨的张爱玲曾经透漏出对建国后新生活的渴望。比如“现在是真的为人民服务了”。然而她的观点仍然那是这样的:“我没有写历史的志愿,也没有资格评论史家应持何种态度,可是私下里总希望他们多说点不相干的话。现实这东西是没有系统的,像七八个话匣子同时开唱,各唱各的,打成一片混沌。” ??后来她去了美国,死在了美国。 ??综观张爱玲的一生,实在是一个封建没落家庭里的悲苦的天才女子的缩影,她是一个被动的受害者,受着封建家庭的戕害和战争社会的双重戕害,从这种意义上讲,她实在是和那些为了物质利益而主动投向侵略者怀抱的汉奸有很多不同。她的祖父是李鸿章的女婿,是一个正直的儒生,弹劾贪官,评议朝政,若他九泉下有知,怕也会为自己后人有走错路至此而愤怒。而张爱玲建国后,一直未少入中国现代文学史,也是一个缺憾。我们的文学似乎连汪精卫的书信都能发表,却始终容不下张爱玲的哪怕一点篇章,而张爱玲虽错,以汉奸称之,似乎也太有些过。对于张爱玲的错误,在那个一切价值观都被打破必须重新评价的年代来说,似乎可以用白玉有瑕来评判。我记得一个获过诺贝尔奖的德国作家也曾经支持过纳粹的民族优胜理论和德国的侵略战争。坦而言之,很多名人都犯过一些回忆起来非常懊悔的重大的错误。比如张抗抗、曹禹、陈独秀等等,然而这并不影响他们成为名人。 ??有一个类似的例子,少年时期的鲁迅家境衰落的时候的遭遇,在他的一生都留下了阴影,一生几乎都是在不断的对社会变革及身边人的怀疑与不信任中度过。同样,张爱玲特殊的经历也影响了她的性格和她的一生。到今天我们可以宽容的去看鲁迅,但是却无法宽容的去看张爱玲。很多那个时代的言俗小说今天早已经不能得到,而张的小说还仍然生存着,这说明她的小说里是有一些人性中永恒的东西。我对张爱玲悲凉的一生的态度,是同情的,宽容的。我希望大家也能用宽容的心,来看待一个时代的受害者,而不要把她推到对立面上去,使之永受历史不公正的裁决。

4. 张爱玲小说对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影响

张爱玲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作家,一个旷世才女,一个不愿被人控制写作的作家.就连鲁迅都十分佩服她. 张爱玲女性主体意识的形成主要来自于自身的经验世界,家庭环境的影响滋生其反抗父权文化压抑的意识,并促进其独立自强意识的形成,她将这种意识体现在小说之中。通过女性被奴化、物化、兽化现象的透视,探询女性心理痼疾形成的根源,解构了父权文化。 “解构”是本论文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解构不仅是一种形而上的思考、一种开放性思维,而且它所包含的肯定与否定的双重内涵与张爱玲创作思维有某种契合,解构理论的运用为张爱玲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立场。另外,论文还将文本细读和宏观分析相结合、综合考察和个案分析相结合,并通过比较分析和历时性的分析突出其小说思想艺术价值。论文详细地阐述了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外在与内在生成机制,充分显示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天才作家的超人之处。张爱玲不仅以强烈的个人风格展现了作品的独有价值,而且也奠定了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张爱玲生于1920年9月30日,(比鲁迅小39岁,比老舍小21岁,比曹禺小10岁),卒于1995年(终年75岁),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原名张英。

张爱玲的祖父张佩纶原是清末的著名大臣,而她的祖母李菊耦则是慈禧心腹中堂李鸿章之女。可到了她父母一代,家道已然完全败落。父亲属于遗少型的少爷,母亲则是一个时髦的新女性。3岁时张爱玲随父母生活在天津,有一个短暂的幸福童年。受父亲风雅能文的影响,张爱玲从小就会背唐诗,给了她一些古典文学的启蒙,鼓励了她的文学嗜好。同时也受母亲向往西方文化的影响,生活情趣及艺术品味都是西洋化的。然而好景不长,父亲娶姨太太后,母亲不但勇敢地冲出了家庭的牢笼,而且更勇敢地与姑姑一起出洋留学,而年幼的张爱玲,则在失去了母爱之后,还要承受旧家庭的污浊。因此,张爱玲后来在文学创作中总是以"衰落中的文化,乱世中的文明"作为文化背景。

张爱玲的作品文笔非常好,感情也很充沛,但是文章的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思想却不是那么的积极向上,而课本教材要起到的作用除了应付考试还有更重要的就是帮助学生塑造及健全健康的人格。所以感情比较悲观的张爱玲作品也就无缘课本教材了。

5. 张爱玲的小说有哪些

倾城之恋,半生缘,小团圆,金锁记,我看过的。

6. 张爱玲小说推荐

《十八春》(即〈半生缘〉)写了三十年代上海的一个悲惨的爱情故事。女主人公顾曼桢家境贫寒,自幼丧父,老小七人全靠姐姐曼璐做舞女养活。曼桢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工作,与来自南京的许世钧相爱,世钧深深同情曼桢的处境,决定与之结婚。曼璐终于也嫁人了,姐夫祝鸿才是个暴发户,当得知曼璐不能生育,便日生厌弃之心,曼璐为了栓住祝生出一条残计……十八年在天才作家张爱玲的笔下一晃就过去了,曼桢和世钧又在上海相遇,而岁月变迁绿树早已成荫。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成名作与代表作。白流苏和范柳原这一对现实庸俗的男女,在战争的兵荒马乱之中被命运掷骰子般地掷到了一起,于“一刹那”体会到了“一对平凡的夫妻”之间的“一点真心”。

《金锁记》写于1943年,小说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七巧被哥哥嫁给残疾的姜家二少做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致使儿媳被折磨而死,还拆散女儿的爱情。“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7. 张爱玲小说推荐。看过的进。

金锁记

8. 张爱玲的小说有哪些

我说小说集的名称是最全的
张爱玲小说集《传奇》包含和收集《倾城之恋 》《沉香屑第一炉香》 《心经》《金锁记》《封锁》等16篇小说代表张爱玲的最高成就
长篇小说《半生缘》又名《十八春》长篇的最高成就
散文集 《流言》是我们了解张爱玲和张爱玲作品的钥匙不得不看的散文集,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集中表现了张爱玲的大苍凉

9. 多年前看过张爱玲一篇小说,现在就是找不到它收录在张的哪本里,请知道的跟握说下谢谢!大致内容如下

倾城之恋

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本名张煐。1920年0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麦根路313号的一幢建于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张爱玲的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张爱玲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1944年张爱玲结识作家胡兰成与之交往。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1995年09月08日,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终年75岁,死因为动脉硬化心血管病。

10. 张爱玲的小说哪一本最经典

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原名《十八春》,一九五一年结稿,后来张爱玲旅美期间,进行改写,删掉了略带政治色彩的结尾,易名为《半生缘》。
几个平凡的众生男女,世钧曼桢叔惠翠芝,一群随处可见的都市年青人,把那一点点并不离奇的痴爱怨情,缠来绞去地在一张翻不出去的网里演了那么多年,也就不年青了。而同时翻天覆地的中国近代社会种种变事:九·一九、一二·八、抗战胜利、国民党接管、上海解放、支持东北,只是作了他们的背景,隐隐约约给他们的故事刷上一笔动乱的底色。让读者荡气回肠为之嗟叹的,只是乱世里这几个男女的故事,一点点的痴,一缕缕的怨,脆弱的爱,捂住面孔的无奈。
《半生缘》把张爱玲那种精妙绝伦,回味无穷的语言表露无疑,就象一窗精巧细致的窗棂格纹,少了每一格都不成,只是放在眼里便透着美,但到底美在哪里却又一时道不明。洗尽铅华、略带感伤的笔调,正好用来缓缓叙述这一段漫长的不了情。曼桢与世均注定的情深缘浅,世均与翠芝两个不相爱的人结了婚。叔惠去了后方,翠芝对叔惠情深几许,却是“汉之广矣,谁可泳之?”曼桢怀着自杀般的心情嫁了祝鸿才……流年似水滔滔逝去,那些曾经刻骨铭心的爱,慢慢淡去;那些曾经撕心裂肺的痛,已然远去;而那些曾经摧肝裂胆的恨,也变得轻如飞絮……

热点内容
禁止阅读的小说阅读答案 发布:2025-08-12 07:19:05 浏览:691
秦时明月写的言情小说 发布:2025-08-12 07:17:26 浏览:638
欲屋宅小说阅读网 发布:2025-08-12 07:05:25 浏览:649
最新的穿越架空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8-12 07:05:18 浏览:799
小说推荐男主重生爱女主 发布:2025-08-12 06:53:06 浏览:690
人鱼末日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8-12 06:46:19 浏览:60
校园神级少年亲校花小说 发布:2025-08-12 06:43:40 浏览:251
推荐文科学霸小说 发布:2025-08-12 06:41:32 浏览:349
湛清言情小说在线阅读 发布:2025-08-12 06:35:14 浏览:227
好看的商场小说完本推荐 发布:2025-08-12 06:31:19 浏览: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