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推荐 » 梁晓声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在线阅读

梁晓声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在线阅读

发布时间: 2022-07-10 02:14:19

『壹』 求梁晓声《今夜有暴风雪》的书评

参考一下......

梁晓声的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时,总有一种异样的情感,抑或是对那段沉重历史的重温,体味锤炼的阵痛和重铸的艰难;抑或是为了超越磨难的苦痛,哀中奋起,寻觅一种道德的完善和精神的升华;抑或是历史再一次天降大任于斯,催促我们这一代人去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从1983年7月我第一次读到这部作品,至今已24年了,漫长的24年!我已是“奔六”之人,自称或人称为“樊老”,惟有靠“难忘”、“回忆”、“追记”云云去疗救对青春伤逝的恐慌和畏惧。尽管如此,可是我每读一次《今夜有暴风雪》,总会身不由己地被引进作品所营造的悲壮、雄浑、苍莽、壮阔的情境之中,去捕捉那游荡于遥远过去又联系着无限未来的“精灵”。

早期的“知青”题材作品,虽然具有强烈的批判和否定精神,但是作品的基调往往是阴冷凄凉,灰色暗淡,透过酸酸楚楚的泪眼和涓涓流淌的鲜血,我看到的大都是一种莫名的感伤、无奈和凄苦。作为一名“知青”和许许多多有着同样经历的朋友们一样,对之是不能完全认同的,关于这一点,我在《从苏里的形象看〈网〉的思想倾向》文艺批评中已袒露了心迹。因为我认为这些早期的“知青”题材作品所揭示的并不是“知青”生活全部的真实。正如同我现在时常学习“文化发展论坛”网友左春和同志的许多文章一样,他始终是在用第三只眼观察社会、批判人生,其否定的果敢和直抒胸臆的坚决,令我非常钦佩。然而,希望看到的是否定和批判的目的是为了确立和重建。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这一代人在那场浩劫中,既是被卷入者,同时又是受害者,我的母亲就死于那场浩劫。但是,那一个十年的风风雨雨,也锻炼了我们。我们“知青”同农村的父老乡亲们建立了真诚的信赖和友谊。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艰苦的农村生活,锻造了我们这一代人吃苦耐劳、勤奋刻苦的精神。在经过历史的沉淀和现实的洗礼后,我们这一代人恢复了创造个新鲜太阳的勇气和自信力。正如《今夜有暴风雪》中男主角曹铁强所说的:“我们付出和丧失了许许多多,可我们得到的,还是要比失去的多,比失去的有份量。”

带着这样的人生体验,一年又一年、一遍又一遍地阅读《今夜有暴风雪》,心灵一次又一次被作品的悲壮美所震撼。作者用庄严、雄浑、朴实的笔墨,以1979年初春东北松嫩平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40万“知青”大返城为背景,通过一天一夜突发性事件的典型描绘,深刻地揭示了那场浩劫对我们这一代人惨烈的戕害和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英雄气概。作品中的暴风雪具有极其深刻的内涵,它表现了人在大自然的面前是多么渺小,然而“自然之子”们并没有屈服于大自然的威慑力,而是在暴风雪中冲刷着自身历史的尘垢。“知青”在经历了一个死而复生的心路历程后,以突击前进的雄心去猛烈冲击一切不合理的现实。这个暴风雪比前者来得更加势不可挡。作品塑造了曹铁强、裴晓云、刘迈克等一批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典型,他们即使是伤痕累累,也依然闪耀着永不熄灭的理想和信念之火,历史责任感和革命英雄主义在这些艺术典型身上得到了完整的显现。他们寻找到了人生的价值。这种人生的价值集中体现在他们对自身精神本体的完全占有之中,它腾跃出时空的局限。这种鼓励人们向上的精神财富,正是我们今天和明天所需要的,作品主题在这里得到了升华。作品的力量也来自这里。

岁月流逝,《今夜有暴风雪》中所记载的那一段历史、那一段生活早已过去,但是,我想作品的魅力却不会失去,将会长久地激动着和我的同辈们。

『贰』 《梁晓声自选集》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梁晓声自选集》网络网盘txt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uk9sTRQ85FLGzjTAlPQZdQ

?pwd=ldew 提取码:ldew
简介:
梁晓声的创作风格是现实主义的英雄化风格,现实主义的平民化风格,现实主义的寓言化风格。他的文字兼具作家、学者、思想者等多个维度,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与推崇。本书精选和节选了梁晓声的各类代表性作品,包括长篇小说《雪城》,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母亲》、《老师》、《黑纽扣》、《白发卡》、《红磨坊》,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鹿心血》、《鸽哨》,以及散文《龙!龙、龙》、《复旦与我》等篇章,全面反映了梁晓声的创作成就。


『叁』 请问大家,哪里可以找到梁晓声的《今夜有暴风雪》

http://lib.verycd.com/2006/05/11/0000102459.html

『肆』 哪个网站可以在线看《今夜有暴风雪》

梁晓声的《今夜有暴风雪》把?
这有一套梁晓声文集(EXE版电子书,可以转换成其他格式)
http://www.52ebook.com/book_9143.html

『伍』 求梁晓声今夜有暴风雪的txt或pdf版

您好,以下是下载地址,希望喜欢,谢谢!

『陆』 《今夜有暴风雪》作者是谁

《今夜有暴风雪》作者是梁晓声。

《今夜有暴风雪》是当代作家梁晓生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作者以一名知青的亲身经历,把这段激情澎湃的知青岁月栩栩如生地再现在读者的眼前。

小说的切入点为知青生活返城的现实,同时把对兵团生活的回忆融合在一起,刻画了广大兵团战士不畏残酷的自然环境,坚持屯垦戍边,不惜献出自己的宝贵青春乃至生命的壮举,成功塑造了曹铁强、刘迈克、裴小芸等一系列不断成熟成长的知识青年的生动形象。

小说内容简介

小说中主人公曹铁强深深爱上了他生活战斗十年的北大荒,在返城浪潮中毅然选择留在了这片黑土地,继续建设和保卫祖国的北部边陲;刘迈克通过生活的磨练,逐步认识并改正了自己的缺点,最后为保护国家财产与歹徒搏斗,牺牲在暴风雪之中;

裴晓云在一次站岗的时候,遭遇暴风雪的袭击,由于不可抗拒的原因无人换岗,被冻死在零下二十四度的严寒之中最后,经过一场暴风雪的洗礼,共有三十九名知青留了下来。

『柒』 今夜有暴风雪的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

整个作品气势雄浑、沉郁悲壮,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气息浓郁,被视为“知青小说”里程碑式的作品。1984年获全国最佳中篇小说奖,是几十万北大荒知青生活的一个缩影,曾感动了无数读者。
这是中国当代作家梁晓声的知青小说选集。 “文革”结束之后,知青文学曾迅速地引起了全国性轰动效应,其中梁晓声就是其中干将之一,曾经是知青的他以其饱含激情的笔调,描述这个特殊时代的特殊的群体,对历史进入深刻的反省的同时,对个体自我也进行了灵魂的拷问。可以说这本梁晓声的知青小说选集不仅体现了梁晓声知青小说的整体风格,而且也反映了中国新时期知青小说的成就
《今夜有暴风雪》是梁晓声著的中篇小说 ,获全国优秀小说奖。
这部作品在粗犷、浓烈、严峻的气氛里,通过对知青生活、命运、成长、斗争的具体描绘,刻画了曹铁强、刘迈克、裴晓云等令人肃然起敬的知青形象,热情讴歌了他们垦荒戍边、建设边疆的生活战斗风貌以及崇高的献身精神。 《今夜有暴风雪》以浓重的悲剧色彩,在创作中注入一种刚健雄浑之风,表现动乱年代与艰苦岁月中知识青年们的英雄主义主题。整个作品气势雄浑、沉郁悲壮,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气息浓郁,被视为“知青小说”里程碑式的作品。1984年获全国最佳中篇小说奖,是几十万北大荒知青生活的一个缩影,曾感动了无数读者。
作品是第一个从正面描绘知识青年大返城的中篇小说。以浓重的悲剧色彩,在创作中注入一种刚健雄浑之风,表现动乱年代与艰苦岁月中知识青年们的英雄主义主题。小说一开头就把人们带到了70年代末知识青年大返城岁月里的北大荒,由面及点,真实地描写了一种带着疯狂气息的混乱局面。这不仅是知识青年对“左”倾路线指导下的错误领导的抗议,而且更是对那动乱年代中他们所受的剥夺、压抑、摧残和迫害的抗议。正是由于这种真实的描写,使梁晓声成为第一个正面描写知识青年大返城的人。
然而作者并没有使作品成为“知识青年返城闹事”的纪实录,没有停滞于对混乱的渲染,而只把知识青年大返城作为背景。更在这个背景之上,执着地叙写了暴风雪之夜中的曹铁强、刘迈克、裴晓云、小瓦匠、匡富春等知识青年中的佼佼者。作者没有回避知识青年在心灵和肉体上所受到的摧残和蹂躏:小瓦匠忍受不了小镰刀取代机械化这种惩罚式的劳动,发狂地用镰刀往自己手上砍;裴晓云因父母的莫须有的罪名,写血书要求成为一名战备分队的战士也得不到批准……作者也描写了兵团战士的业绩和创造性的劳动。他特别表现了动乱年代与艰苦环境中知识青年的英雄主义:刘迈克抵制团长马崇汉那种勒紧皮带不要外援的“左”的蛮干,向兵团总部如实反映知识青年饿着肚子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暴风雪之夜,曹铁强阻止了砸军务股档案的行动,组织了扑灭烈火的战斗;刘迈克为保护国家财产而英勇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裴晓云第一次领到枪去站岗,她以神圣的责任感坚守岗位,在暴风雪中以身殉职……作者就是这样以饱满的激情和豪放的笔墨,为人们真切地展现了一代知识青年走过的人生历程。在这里人们看到,北大荒留给知识青年的绝不仅仅是痛苦和失落,他们恰恰是在与大自然、社会环境的斗争中,磨炼出了一种惊人的毅力。
作者在小说中不只热情讴歌了知识青年中的精华,而且也对知识青年的种种错失进行了批判。暴风雪之夜,一个知识青年在混乱中抢劫了银行,梁晓声让刘迈克向这个败类开了枪,而且“瞄的是后脑勺”。作者塑造了郑亚如这个形象,她泄露了团部紧急会议的内容,导致了混乱;裴晓云的死,甚至刘迈克的死,她都应负最直接的责任。她在北大荒也奋斗过,她也曾想坚决留在北大荒,但她的这种奋斗和留下是为了实现一个梦想,在一些年后自己能够成为兵团的女团政委、女师政委,甚至部长级、大军区级的兵团总部领导。她和曹铁强、裴晓云相比,显得那么渺小。作者在她身上表现出来的利己主义进行了批判,让她在告别北大荒时对自己一系列不光彩的表现开始有所醒悟,却又连半牙缸雪水都没让她从北大荒带走。作者从时代和社会的角度对郑亚茹性格发展的分析和批判是严厉而且是深沉的,而且这种严厉和深沉说明了作者生活的反映和评价,少了一些偏颇,多了一些真实,更符合生活本身内在的规律。
知识青年走过的生活道路是复杂的,这是当时那个动乱的时代复杂的社会造成的。梁晓声以一种复杂的眼光来看待这种复杂的生活,他不回避这一历史进程中的苦难和矛盾,不是单纯的非爱即恨,不是简单的肯定和否定。而是历史地、辨证地分析和评价一代知识青年屯垦戍边的历史功过。他不仅写了绝大多数知识青年的返城,而且还突出地写了三十九名知识青年坚决留在北大荒;就是对返城的知识青年,他也写到很多人在离别前等待开欢送会,表达对北大荒由衷的留恋之情。作者在指出这一切是“多么矛盾”的同时,明确地告诉人们:“这是时代的矛盾在一代人身上、思想上和心理上的折射”。梁晓声透过这纷纭复杂的矛盾,挖掘出了上山下乡运动中知识青年的本质——热情、勇敢、富于理想和献身精神。正是由于作者从探索历史经验和人生哲理的角度来进行这种挖掘,所以使他这篇小说表现的主题,较之当时其他知识青年的题材的小说更独特、更深刻。
梁晓声不仅真实地描写了自然环境——北大荒特有的暴风雪,而且也真实地、准确地再现了那一特殊历史时期的社会环境——“左”倾狂飙席卷神州。小说中尽力地对大自然暴风雪的神秘色彩进行渲染,暴风雪令人恐怖,给人带来灾难,但是通过叙写人们与它的奋斗,又能闪现生活的壮美,从而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正是由于环境的严酷,才映衬出知识青年奋斗的光芒。小说中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艺术地统一,成为一种悲剧环境。一代知识青年就是在这样窘迫环境中苦斗、牺牲,并成长起来。 曹铁强
知识青年中的英雄。他在漫长的艰苦的北大荒生活中,在困难面前不甘沉沦,挺起胸膛,不屈不挠的奋斗和前进着。暴风雪之夜,他不仅维护了知识青年的利益,同时也维护了国家利益。经过暴风雪的洗礼,他更加成熟,成为一个决心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北大荒的强者。“我们付出和丧失了许许多多,可我们得到的,还是比失去的多。比失去的有分量。”他的这种总结的语言,道出了沉甸甸的生活的真谛。
裴晓云
这个其貌不扬、被人歧视的冷漠的上海姑娘,容易被人看成是个弱者,而实际上她也是个真正的强者:她不被信任,却对人充满依赖和真诚;她瘦弱、沉默寡言,但不乏对理想的追求;她渴望得到爱情而并不希望施舍;对北大荒和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她宁愿在严寒中冻僵,也不离开哨位。“月辉将她的黑色身影,投映在边疆大地银白色的底片上,”她的生命在暴风雪中获得了永生。
刘迈克
这个起初曾令人唾弃的知识青年的“公敌”,他在北大荒严峻的劳动生活中,终于逐渐抛弃了个性的种种劣质。在暴风雪之夜,他最终成长为一个为保卫国家财产与歹徒搏斗而壮烈牺牲的英雄。梁晓声写出刘迈克的成长历程,使人们看到,北大荒严肃的劳动和战斗生活本身,也给知识青年们提供了健康的思想滋养,使他们受到磨砺。 作品在广泛的生活领域和深远的历史背景下展现了北大荒一代知青神奇悲壮的命运。
作家的立意是:不管历史经历了多么复杂的过程,北大荒的知青还是值得自豪的;尽管他们在那里经受了艰苦的磨难和许多不公正的待遇,他们身边甚至充满了荒唐和谬误,但他们毕竟成长、成熟了;当他们要离开那里时,惊愕地发现了自己奉献北大荒的青春年华,自己豪迈的英雄主义、自己曾对时代肩负的责任。总之,他们那一段历史中一切宝贵的东西是不该被社会也不该被他们自己忘记的。
作品中的人物多呈现出豪迈的英雄气质。面对北大荒生产建设的重重困难、大自然的冷酷无情,面对种种人为、来自各方面的邪恶与荒谬,面对知青内部由于人生探索而产生的种种矛盾,知青们表现出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英雄主义气概。
曹铁强是老一代垦荒战士的后代,他有着比别人更强烈的英雄主义和责任感。在对马崇汉错误的斗争中,对知青朋友的扶助爱护以及和郑亚茹的思想冲突中无不渗透了他的英雄气质。当然,曹铁强不是完人,在“火并警卫排”中表现出的稚嫩以及病重的父亲与事业、责任感之间的矛盾引起的内心冲突,都说明了他的成长有一个过程。
与他相映衬,刘迈克英雄气质的形成,则经历了更为曲折的过程。刘迈克最初只是马崇汉迫害知青的帮凶、一个丑角,以向知青耍威风为荣。后来,马崇汉要把他“压价拍卖”,知青们对他或戏弄报复、或真诚帮助,使他从正反两个方面认识了生活,也认清了自己。在思索与探求中,他和知青们结为“生死之交”,知青集体主义精神的改造陶冶,使他丢弃了逞英雄的性格劣质,成了真正的英雄主义者。
其他几个人物,如裴晓芸在哨位上表现出来的牺牲精神,小瓦匠在火场的英勇行为,从不同角度显示的英雄气质,都像一支支乐曲汇入了整部作品奏出的英雄主义交响乐。
在作品中,作家执拗地追求知青生活现实,并努力实践典型化的创作原则。作家笔端尽可能触及北大荒知青生活的现实,使笔下的人物、环境、氛围具有强烈的现实感。
作品以知青大返城的特定历史时刻为焦点,收聚十一年知青运动曲折丰富的历程,裹携着读者重新渡过了一次知青生活。在尽力把握作品现实感的时候,作家没有陷入琐屑的自然主义,而是努力实践典型化的创作原则。比如,作家选取了知青大返城这一事件,不仅在于它是敏感的、从未有人涉足的题材,更因为它本身凝聚着深广的社会生活和强烈的诱人的矛盾冲突。
这一事件在作品中形成的强烈的戏剧性冲突,为人物性格的发展提供了比较典型的情节和环境。八百名知青在暴风雪之夜和团长马崇汉的冲突,实际上是十一年中广大知青和左倾错误长期对立的总爆发。作家追求豪壮雄奇的审美情趣。作品选取知青大返城的重大历史事件,不仅需要胆略和气魄,也需要作者独有的审美情趣和纵横捭阖挥洒自如的把握力,让所有的矛盾冲突在一夜之间得到解决,这就必然使情节进展显示出迅速、剧烈、明快的艺术效果。
与这一情节特色相吻合,人物的设置也带有鲜明的对比色彩。整部作品中,知青历史和返城现实,团部暴风雪般的冲突场面和“六号坐标”上裴晓芸温馨的回忆,一横一纵,协调错落地交织,使作品节奏感在不断涌起的情节浪潮中得到平衡。通过这些作品,把一代知青的生死歌哭直接投在读者面前,在对苦难和谬误的描写中追求低回冷峻的格调,但又不排斥激昂的呐喊、狂烈的豪情、涂抹雄浑壮阔的画面、刻画结实有力的人物,这就犹如在读者心头卷起一股苍莽刚健的雄风,震响一口庄严激越的洪钟,使整部作品基调高昂、气势恢宏,充满了阳刚之美。以较高的标准来要求作品,也还有未尽人意之处。比如作家在对动乱年代中沉留积淀下来的精神之果充分肯定的同时,对于那一年代客观生活的复杂性重视尚嫌不足,因此,对北大荒知青的爱和恨的复杂性和深刻性,作品表现得不够充分。
曹铁强等人立志留下本身,也缺乏更深一层的性格挖掘,留下的决定,显得有些过于轻松。所谓知青返城风在知青运动的第一天便和它同时并存,北大荒的四十万知青也不是在一天之内而是在十一年中间陆续返城的,与此相关的政治风云的变幻,以及种种特权、不正之风等复杂的历史真实,还应得到较多的折射。

『捌』 梁晓声《今夜有暴风雪》鉴赏

参考一下
这部作品在粗犷、浓烈、严峻的气氛里,通过对知青生活、命运、成长、斗争的具体描绘,刻画了曹铁强、刘迈克、裴晓云等令人肃然起敬的知青形象,热情讴歌了他们垦荒戍边、建设边疆的生活战斗风貌以及崇高的献身精神。
整个作品气势雄浑、沉郁悲壮,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气息浓郁,被视为“知青小说”里程碑式的作品。1984年获全国最佳中篇小说奖,是几十万北大荒知青生活的一个缩影,曾感动了无数读者。

这是中国当代作家梁晓声的知青小说选集。 “文革”结束之后,知青文学曾迅速地引起了全国性轰动效应,其中梁晓声就是其中干将之一,曾经是知青的他以其饱含激情的笔调,描述这个特殊时代的特殊的群体,对历史进入深刻的反省的同时,对个体自我也进行了灵魂的拷问。可以说这本梁晓声的知青小说选集不仅体现了梁晓声知青小说的整体风格,而且也反映了中国新时期知青小说的成就

梁晓声的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时,总有一种异样的情感,抑或是对那段沉重历史的重温,体味锤炼的阵痛和重铸的艰难;抑或是为了超越磨难的苦痛,哀中奋起,寻觅一种道德的完善和精神的升华;抑或是历史再一次天降大任于斯,催促我们这一代人去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从1983年7月我第一次读到这部作品,至今已24年了,漫长的24年!我已是“奔六”之人,自称或人称为“樊老”,惟有靠“难忘”、“回忆”、“追记”云云去疗救对青春伤逝的恐慌和畏惧。尽管如此,可是我每读一次《今夜有暴风雪》,总会身不由己地被引进作品所营造的悲壮、雄浑、苍莽、壮阔的情境之中,去捕捉那游荡于遥远过去又联系着无限未来的“精灵”。

早期的“知青”题材作品,虽然具有强烈的批判和否定精神,但是作品的基调往往是阴冷凄凉,灰色暗淡,透过酸酸楚楚的泪眼和涓涓流淌的鲜血,我看到的大都是一种莫名的感伤、无奈和凄苦。作为一名“知青”和许许多多有着同样经历的朋友们一样,对之是不能完全认同的,关于这一点,我在《从苏里的形象看〈网〉的思想倾向》文艺批评中已袒露了心迹。因为我认为这些早期的“知青”题材作品所揭示的并不是“知青”生活全部的真实。正如同我现在时常学习“文化发展论坛”网友左春和同志的许多文章一样,他始终是在用第三只眼观察社会、批判人生,其否定的果敢和直抒胸臆的坚决,令我非常钦佩。然而,希望看到的是否定和批判的目的是为了确立和重建。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这一代人在那场浩劫中,既是被卷入者,同时又是受害者,我的母亲就死于那场浩劫。但是,那一个十年的风风雨雨,也锻炼了我们。我们“知青”同农村的父老乡亲们建立了真诚的信赖和友谊。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艰苦的农村生活,锻造了我们这一代人吃苦耐劳、勤奋刻苦的精神。在经过历史的沉淀和现实的洗礼后,我们这一代人恢复了创造个新鲜太阳的勇气和自信力。正如《今夜有暴风雪》中男主角曹铁强所说的:“我们付出和丧失了许许多多,可我们得到的,还是要比失去的多,比失去的有份量。”

带着这样的人生体验,一年又一年、一遍又一遍地阅读《今夜有暴风雪》,心灵一次又一次被作品的悲壮美所震撼。作者用庄严、雄浑、朴实的笔墨,以1979年初春东北松嫩平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40万“知青”大返城为背景,通过一天一夜突发性事件的典型描绘,深刻地揭示了那场浩劫对我们这一代人惨烈的戕害和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英雄气概。作品中的暴风雪具有极其深刻的内涵,它表现了人在大自然的面前是多么渺小,然而“自然之子”们并没有屈服于大自然的威慑力,而是在暴风雪中冲刷着自身历史的尘垢。“知青”在经历了一个死而复生的心路历程后,以突击前进的雄心去猛烈冲击一切不合理的现实。这个暴风雪比前者来得更加势不可挡。作品塑造了曹铁强、裴晓云、刘迈克等一批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典型,他们即使是伤痕累累,也依然闪耀着永不熄灭的理想和信念之火,历史责任感和革命英雄主义在这些艺术典型身上得到了完整的显现。他们寻找到了人生的价值。这种人生的价值集中体现在他们对自身精神本体的完全占有之中,它腾跃出时空的局限。这种鼓励人们向上的精神财富,正是我们今天和明天所需要的,作品主题在这里得到了升华。作品的力量也来自这里。

岁月流逝,《今夜有暴风雪》中所记载的那一段历史、那一段生活早已过去,但是,我想作品的魅力却不会失去,将会长久地激动着和我的同辈们。

『玖』 《今夜有暴风雪》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今夜有暴风雪》(梁晓声)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ezrlDfZeQBJ4C08Pm6ZK3g

提取码:o8ib

书名:今夜有暴风雪

作者:梁晓声

豆瓣评分:8.3

出版社:博库公司

出版年份:2002-1-14

页数:500

内容简介:

本书被誉为中国“文革”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史诗。当年数以百万计的知青,一方面是一批热血沸腾的垦荒者,另一方面,是一些必须“接受再教育”的青少年。十年的青春经历,应将这一代人造就成善于思想的“石头”,铺往通向中国之未来的路。有思想的“石头”才不会再任凭上帝或巨神滚动,有思想的“石头”只应服从时代和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运用。

作者简介:

梁晓声(1949--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父亲》,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小说集《天若有情》、《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间烟火》、《白桦树皮灯罩》、《黑纽扣》,长篇小说《雪城》、《年轮》等。 梁晓声作品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知青小说”,表现一代知识青年在那场荒谬的历史运动中所显示出的理想追求和人格精神,热情讴歌了在动乱年代和艰苦环境中的英雄主义精神。《今夜有暴风雪》被视为“知青小说”里程碑式的作品。这部作品在粗犷、浓烈、严峻的气氛里,刻画了曹铁强、刘迈克、裴晓云等令人肃然起敬的知青形象。整个作品气势雄浑、沉郁悲壮,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气息浓郁。这也是梁晓声“知青小说”的整体艺术风格。他的另一类作品则相对平实,作品取材于城镇、农村、学院、家庭等领域的生活,表现了他开拓生活视野的意向,体现出鲜明的纪实风格。

热点内容
智囊听书 发布:2025-07-12 16:23:30 浏览:65
非校园小说合集下载 发布:2025-07-12 16:04:51 浏览:91
小说用西方名字还是 发布:2025-07-12 16:04:42 浏览:99
小说排行榜全球高武 发布:2025-07-12 16:04:39 浏览:543
小说推荐医仙在都市 发布:2025-07-12 16:03:20 浏览:142
关于医生小说排行 发布:2025-07-12 15:58:57 浏览:495
作者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7-12 15:49:03 浏览:229
没小说看了求推荐 发布:2025-07-12 15:48:51 浏览:876
父父女乱如小说阅读 发布:2025-07-12 15:48:47 浏览:31
免费下载mp3小说 发布:2025-07-12 15:37:38 浏览: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