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选刊十五年精选在线阅读
⑴ 凌鼎年是怎么样成名(紧急)
凌鼎年,1951年6月10日生于江苏太仓。祖籍浙江湖州,上海第二教育学院中文系毕业。目前为太仓市政府侨办副主任。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是我国第一位以微型小说创作成绩而加入中国作协的作家)、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筹委会副秘书长、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副秘书长、郑州小小说学会副会长。苏州市作协理事、太仓市文联副秘书长、太仓市作协主席、太仓市微型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
1980年底发表处女作,迄今共在海内外报刊发表2000多篇文学作品,约600万字。其中一半为微型小说,是目前我国发表微型小说篇数最多的一位作家。
目前已出版了《书香小札》等15本集子,其中《秘密》《悬念》《再年轻一次》《凌鼎年小小说》《小小说杂谈》《凌鼎年选评本》《凌鼎年小小说创作谈》等七本为微型小说专著,是目前我国出版微型小说个人专著最多的一位作家。
凌鼎年的微型小说被翻译成英文、法文、日文、德文等,被介绍、发表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文莱、毛里求斯、印尼、台港澳等17个国家与地区。多年来,有500多篇作品发表在海外报刊,是目前中国大陆在海外发表微型小说作品最多的一位作家。其微型小说作品被收入日本大学二三年级的教材,被收入加拿大大学教材、被收入马来西亚、新加坡、台湾等海外编的世界性华文微型小说选本,还应邀为澳洲、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香港、澳门等海外微型小说作家的集子写序写评。像菲律宾华文作协主编的菲华第一本《菲律宾华文微型小说合集》,也请凌鼎年写序。
凌鼎年的小小说作品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已收入《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成》《世界华文微型小说获奖作品集》《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双年选》《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名家名作丛编》《世界华文微型小说论》(新加坡版)、《世界华文微型小说论文集》(泰国版)、《中国当代微型小说精华》《中国当代小小说排行榜》《当代小小说名家珍藏》《中国当代小小说精品库》《微型小说三百篇》《世界微型小说经典》(中国卷)《中国大陆微型小说家代表作》《小小说精华本》《小小说选刊十五年获奖作品精选》《1999中国年度最佳小小说》《2000中国年度最佳小小说》《2001中国年度最佳小小说》《2002年度中国最佳小小说》《中国新时期微型小说经典》等一百多种选本。从2001年至2003年连续三年有短篇小说被收入中国作协选编的《年度中国短篇小说精选》一书。
其作品还被《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中国文学》(中文版、英文版、法文版)、《人民中国》(日文版)、《作家文摘》《书摘》《读者》《青年博览》《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小说精华》《短篇小说选刊》《传奇文学选刊》《传奇`。传记》等数十种报刊选载、转载。
目前国内有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矿大、四川大学、广东湛江师范、同济大学、三江大学、北京旅游专科学校、湖南株州师专等十多家大专院校开课讲过凌鼎年的微型小说。有多位大学毕业生的学士论文或硕士论文是研究凌鼎年的微型小说。
近年,有数十位评论家、教授、作家为凌鼎年写了人物印象记与评论。发表在泰国、新加坡、菲律宾与国内的报刊上。其中,国际儒商学会会长、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会长潘亚暾教授在《三见凌鼎年》一文中写道:“凌鼎年是未来小小说界的金庸”、“其建树超过了省部级的高干”。上海复旦大学文学评论硕士、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学者乔鲁在一篇评论中写道:“我国在世界华文文学界同时以微型小说的创作者、组织者和研究者而最著名的人士则非凌鼎年莫属`````”、“众多的海外华文作家们是因为凌鼎年而知道中国有个太仓。”广东佛山大学姚朝文副教授在其著作中认为“凌鼎年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微型小说作家”。
1994年时凌鼎年的微型小说曾获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最高奖;1996年时集子获全国微型小说个人作品集(1980—1995)优秀作品奖;2002年时入选中国作协等单位评定的(1982—2002)中国当代小小说人物风云榜,荣获中国作协颁发的“小小说星座奖”;还蝉联2001和2002全国微型小说年度评奖一等奖,2002年第二届获奖时名列一等奖榜首。另外还获过《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写作》《星火》《南方文学》等报刊的上百项有关微型小说的奖,是目前为止我国小小说作家中获奖最多的一个。有人戏称为“小小说获奖专业户。”
凌鼎年在创作的同时,还单独主编与他人合作主编了十套微型小说丛书及其他小小说集子,如《中国当代幽默微型小说选》《中国武侠微型小说选》《中国当代微型小说十佳精品集》《江苏微型小说名家新作丛书》等,共计100多本,成为小小说文坛个人编集子最多的一位作家。
凌鼎年在从事小小说创作的同时,还不断应约为小小说作家出的集子写序,仅小小说集子,就写了数十篇代序,是目前我国小小说界写序最多的一位作家。
凌鼎年还为小小说的交流做了一系列的实事。例如他把大量的中国小小说作品介绍到海外各国去,曾在泰国《新中原报》《中华日报》开设过专栏,评点介绍中国的优秀小小说;泰国的《亚洲日报》还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通栏标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大陆小小说作家在海外发表的小小说,有80%以上最初是通过凌鼎年介绍出去的。凌鼎年还在《小小说月刊》开设“八面来风”的专栏,专门评点介绍海外的小小说作品小小说作家,对推进海内外小小说的交流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1999年时,由凌鼎年为首发起筹备成立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由他牵头在马来西吉隆坡与我国的福州召开了第一次第二次筹备会议,并在2001年在新加坡注册成功。2002年8月在菲律宾马尼拉召开了成立大会。凌鼎年当选为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秘书长,并在马尼拉主持召开了第一届理事会。
凌鼎年出任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秘书长后,又与北京的文友策划成立了北京微海微型小说文化传播中心,出任名誉董事长,还策划创办了《世界华文微型小说》杂志,出任名誉主编,并由他出面聘请了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澳洲等18个国家与地区的22位著名学者、作家为刊物顾问。
多年来,凌鼎年还策划、组织、参与了小小说文坛的不少重大活动,如2002年10月份时,由他策划与北京东方伯乐文学研究所,在北京联合召开了“中国当代小小说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讨会”,由凌鼎年邀请了《人民文学》《光明日报》《小说精选》《小小说月刊》等十多家媒体,及小小说名家参加了这次研讨会,凌鼎年主持了这次研讨会。后,大型文学杂志《伯乐》发表了凌鼎年一万余字的论文及与会者的发言,还用凌鼎年的照片作了刊物的封面。
多年来,凌鼎年先后应邀到新疆、内蒙古、湖北、河南、浙江、苏北等多个省市去讲课,全部是讲的小小说创作。
凌鼎年在小小说创作、评论的同时,还兼顾着小小说研究,从1994年至今,坚持每年写小小说大事记,每年记二万多字,均在海外报刊发表,已成为海外研究中国小小说的重要参考资料。
从1994年起,凌鼎年先后应邀参加了在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召开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是我国唯一的一位连续参加四届研讨会的中国作家。2002年底,还应邀参加了美国柏克来加州大学主办的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凌鼎年交流发言的论文是《中国大陆微型小说与海外微型小说的双向交流》。另外还先后应邀参加了在福州、武汉、上海、北京、厦门、郑州、南昌、南京、宁波等地的多个国际学术研讨会。凌鼎年所有提交的论文均围绕中国的小小说。
由于凌鼎年在我国微型小说文坛的影响,已先后被《小小说月刊》《精短小说》《微篇文学》《小小说月刊》《小小说作家》《微风》《微型文学》《读写指南》《幽默传奇微型小说》《生活》等十家刊物聘请为顾问,这在小小说作家中是绝无仅有的。
正是凌鼎年的影响,所以他的社会兼职有: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秘书长、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副秘书长、中华精短文学学会副会长、郑州小小说学会副会长、江苏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理事、苏州市作协理事、太仓市文联副秘书长、太仓市作协主席、太仓市微型小说学会会长,北京微海微型小说文化传播中心名誉董事长,北京《世界华文微型》名誉主编。是目前我国在微型小说各级学会中担任职务最高、兼职最多的一位作家。
由于凌鼎年在小小说界的贡献与影响,被海内外小小说同行与评论界誉为“中国当代小小说创作的代表”、“领头雁”、“大哥大”、“小小说文坛司令级人物”、“中国小小说之王”,并把凌鼎年小小说创作既有数量,又有质量,称之为“凌鼎年现象”。
⑵ 请教,我朋友想从网上投稿主要是一些散文呀小小说之类的,能告诉我具体怎么投稿及方式。谢谢!!!
1.投稿要对路
每种报刊杂志都有自己特定的办报(刊)方针和宗旨,有自己的读者对象,投稿前必须先对此进行了解,搞清它的发行出版周期是双月刊、季刊、月刊还是半月刊、周刊,如果是报纸的话,是日报、周二报、周报还是半月报、月报,接下来要了解各种报刊都开设了哪些栏目,各栏目都发表些什么样的文章,可能的话还应该了解一下报刊的办刊历史,看看近年都发表过什么样的文章,对照一下你研究的问题以及撰写的论文原来有没有人研究过写过,研究现状如何,原来发表过的此类文章是从哪些角度写的,你的文章有无创新发展。此外,还应对报刊轿橡的发稿动态和走向以及下一步热点稿件是哪一类进行研究,最后看看你撰写的文章适合于哪些报刊的哪些栏目,投寄时最好在信封上注明栏目名称,以便于编辑人员及时准确地处理稿件。要做到这一点,平时对有关报刊必须多看、多翻阅, 至少对近期目录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投稿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致于把中学化学教学方面的稿件寄给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报刊。
例如:中学化学教学研究的权威杂志——《化学教育》是中国化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月刊。经常在每年第一期刊登《化学教育》栏目简介,《化学教育》征稿简则。如果要向这家杂志投稿,就必须仔细研究这两篇文章。其它几家杂志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化学等也会对其读者对象、投稿要求、杂志栏目等方面进行介绍。
2.注意把握时机
教研闭唯旁论文按时效性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时效性强,与教学进度配合(例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的新教材教学参考,各种同步练习等),另一类时效性不强,与教学进度无关。后者什么时候投稿都行, 而前者必须掌握一定的提前量,到底提前多长时间投稿,一般报刊都会通过报刊启示提醒读者和作者。正常情况下,如果报刊没有规定,与教学进度配合的稿件,双月刊、月刊应提前4—6个月。总的说来,新闻类稿件越及时越好,报刊发行周期越短,提前量相应要小些。投稿最忌讳“马后炮”,一般不是很出色的稿子,“马后炮”是很难发表的,比如:与下学期一开学要学的内容有关的稿件, 一般在上学期期末最迟在假期当中就要发,这样才能给教师备课提供借鉴和参考,如果你等到教完这部分内容后再写出来投出去,那就成了“马后炮”,这类稿件不是极有价值一般不会保留到第二年再发。这便产生了矛盾,因为大多数与教学进度有关的稿件都是在教学后发现了问题才研究撰写出来的,而此时已经错过了投稿时机。怎么办?笔者的经验是可以先写出来慢慢加工仔细斟酌,到第二年合适的时候再投出去,这样经过冷加工后,稿件会更成熟。有些报刊采用期长达几个月甚至半年,即使只有一个月,由于不能一稿多投,等到收到答复,再投给其它报刊也已错过了时机。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上述办法,只是最好有个发稿记录,记下何时发给谁?结果如何?再投稿时心中有数。
3.注意格式要规范
如果稿件是手写的,要注意书写认真规范,整洁清楚,无错别字,标点符号准确无误,而且必须使用方格稿纸誊清,注明每页字数。如果是打印稿,还应注意字不可太小,一般正文部分以三号字或小三号字为宜,页脚须注明页数与字数,便于编辑排版时参考。一般报刊编辑部都不收复写稿和复印稿。不少报刊编辑部对稿件格式都有详细而明确的要求,投稿前要认真研究。正规论文的格式应该是标题、标题之下是通讯地址、通讯地址之后是加小括号的邮政编码,然后空格后是作者姓名。较长的论文在正文之前应有200—300字的“摘要”,和不超过5个的关键词,以便于编辑阅稿时节约时间,了解要点,通常正文之后还应注明“引文出处”或“备注”以及主要参考书目,参考书目要写清书名、出版社名、版本、编著者等。如果是第一次投稿,最好文后加“作者简介”,以方便编辑了解情况,建立作者档案,同时这也是自我推销的需要。当然,简介必须实事求是,不可海吹,因为稿件最后能否采用,不是看你的简介来决定,关键还是稿件的质量,提高命中率的根本还在于稿件质量。
4.适当控制字数
不同的刊物,对论文字数的要求不同,而且差别很大,有的喜欢长篇大论,有的喜欢短小精悍,投稿时应对各刊物发表的文章进行研究,总结归纳出一些规律,这样投稿才有针对性。一般说来,寄给报刊发表的文章,应尽量短些,选题最好小一点,内容实用些,可操作一些,让别人看了能受到启发教育或拿过来就可以用;而参山伍加评选的论文,理论性应强些,选题可稍大点,字数亦应适当多一些,这样才能将问题说清说透。通常组织论文评选的部门下通知或发启示时,对论文选题、格式、字数都有明确要求,撰写时应充分注意,如果没有要求,笔者以为参加评选的论文字数以3000- 5000字为宜,一般不要少于3000字,也不要多于7000字,根据选题只要论述清楚了就行,不必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字数多少上。就发表的文章来看,字数多少的差别亦很大,这主要与选题性质、报刊容量、些读者对象等因素有关,一般理论性较强的选题可稍长些,应用性较强的选题应短些,投给杂志的稿件可稍长些,而投给报纸的稿件应尽量短些,面向教师及研究工作者的论文可稍长些,面向学生的作品应尽量短些,选题较大的、学术性强的论文可稍长些,选题很小、学术性不强的、普及性的作品应尽量短些。这里的“稍长”或“稍短”是相对而言,没有严格规定,在笔者看来,“稍长”一些的文章可掌握在 3000-5000字之间,当然,如果1500-2000字能解决问题则最好;“ 稍短”一的文章以不超过2000字为宜,如果500-1000字顶多1500 字能说清问题则最好。不论哪类文章,在控制字数的同时应十分注意文章的科学性和可读性。所谓科学性是指文章的观点不能出错,引用的论据资料应准确无误,论证过程应经得住推敲;所谓可读性主要是指文字表述要让人喜闻乐读,一看题目就想看内容,一看内容就让人爱不释手,非一口气读完不可,当然这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长时间磨炼,文字功底是练出来的。
例如:《化学教育》的“化学与社会”栏目字数应在5000字以内,“复习指导”字数应在3000字内,“调查报告”字数在3000字内,“实验教学与教具研制”字数在500—2000。
5.讲究投稿策略
刚开始投稿的人,将稿子投出后总希望尽快得到编辑部的回音。事实上,由于编辑部每天要处理的稿件无以数计,所以,不少刊物收到稿件后常常连收稿通知都懒得发,这挫伤了不少作者的积极性,甚至有人从此不再写稿。还有个别刊物大量地照顾“关系稿件”,眼睛只盯住几个“名人”,结果使很多新人退避三舍。但应该承认,任何刊物都会考虑自己的信誉,真正有生命力的刊物在用稿上一定会坚持认稿不认人的原则,只要稿件对路时机合适,质量属于上乘之作,任何编辑部都没有舍优求次的道理。基于这种考虑,从撰稿者角度出发,笔者以为,投稿时应注意以下策略:一是持之以恒,管寄不管发,即经常投稿,投出后就不要再去想它,不要指望它一定能发表,压低期望值,用不用让编辑部去考虑,事实上你想也没有用;二是猛打猛冲,以多取胜,越不发越寄,时间长了,编辑就会有印象,特别是一些稿源充足级别较高的刊物,很可能你寄的稿子连仔细看都未来得及就提出了处理意见,“屡投屡退,屡退屡投”就可能感动上帝,如果你写的稿件确有水平,不用说,只仔细看一次就可能改变你的命运,甚至连你以前投的稿子都会引起编辑的注意; 三是认准的路走到底,只要你感到你的稿件确有价值,就可以反复投,也可以转投其它同类刊物,相信是金子就一定有被人发现认可的时候;四是由低到高,循序渐进,一般来说,刊物的级别越低,发行范围越小,稿源越不足,同样质量的稿件投给这样的刊物就可能增加命中的机会,刚开始写稿打知名度的新人尤其应注意这一点,梦想一鸣惊人一口吃成个胖子是不现实的;五是趁热打铁,即收到刊物的采用通知后马上再寄,趁编辑部对你的稿子还有印象,继续开拓。六是注意对准档次,即投稿时注意稿件的质量与刊物的级别影响对应一致,这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原来发表过文章有一定知名度的作者,可以“好稿子”对“高级别”刊物,这样可以扩大影响、创牌子、打名声,提高知名度,当然作品一定是“ 拳头产品”,如刊物多次发表过你的稿子属于“熟门熟路”,可采取中档稿子对高级刊物的策略;第二种情况是原来未发表过文章,没有什么名气,门路不熟,属于淌路子的作者,可采用“田忌赛马”的办法,以好对中、以中对低,如此可取得“三局二胜”的效果。
最后说一下“一稿多投”。各刊物都有自己的规定,都反对“ 一稿多投”,都要求过了采用期之后再改投它刊。但是很多稿子时效性很强,特别是配合教学进度的稿件常常是“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在这种情况下,有两个办法:一是按规定办,过期改投或留待明年再投,二是采取变相的“一稿多投”,变通的办法就是作好投稿记录,收到采用通知后立即通知其它刊物,不要再发。一般说来,知名度不大、刚开始写稿的作者,特别是质量一般的稿件,即使一稿多投,也很少会出现几家刊物同时采用的情况。从这个角度出发,从维护作者权益的角度出发,笔者赞成第二种办法,各报刊杂志编辑部似亦不应反对这种办法。要说责任的话,作者写稿很不容易,你不用又不及时通知作者,耽误了用稿时机,这个责任编辑部应该负,不知笔者的看法是否正确。
从事文学刊物编辑工作十五余年,对作者不规范的投稿感触颇深,现将投稿应该注意的事项告诉广大作者,以便提高投稿命中率。
一、 稿件首先要书写整齐,字迹不要潦草,稿纸要用方格纸。不少作者在这一方面不太注意,抄写得乱七八糟,字迹潦草。更有甚者,随便将一首诗抄在烟盒上或写在用过的稿纸背面。有些作者虽然用稿纸抄写但未用方格稿纸等等。对于这一类来稿,编辑一般都不会认真去阅读。一是阅读起来太费劲。二是编辑感觉到作者创作不严谨,投来的稿件质量肯定好不到那里去。三是不用方格稿纸抄写,若稿件刊用修改起来也不方便,算行距,字数也不好计算。
二、 投稿时作者要谦虚。不少作者投稿时总爱附言。作者附言可以说五花八门。附言适当地介绍一下自己未尝不可,但要言简意赅,谦虚有礼。记得我刚参加工作在一家市级文学刊物作编辑工作时看到过不少类似的附言:我是某协会会员,某华人文学联谊会会员``````在全国各地文学大赛中多次获奖,可以说我是有一定影响的作家、诗人。今寄诗作几首,在你们这类市级刊物上发表应该是绰绰有余吧``````。诚想,有哪一位编辑愿发这种骄傲自大的作者稿件。你既然这么高的水平,既然眼中没市级刊物,何以给市级刊物投稿呢!当时,我还年轻,耐着性子看完诗作,其实所谓的诗作连上县级刊物的水平都达不到,纯粹是作者自吹自擂罢了。再者作者往往不了解自己的创作水平,总认为自己的稿件水平高,真应了那句“孩子是自己的好”的谚语,来稿时总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稿件,甚至讲已得到了某主编的肯定或得到了某位作家的赏识。其实,稿件的好与坏,编辑阅完便知,作者没有必要画蛇添足,往往适得其反。因此,投稿时作者一定要谦虚,不要过高地宣传自己。 三、投稿要有的放矢。目前,国内报刊林立,据不完全统计,文学报刊在国内有一千余家,再加上各类报纸的文学副刊,那就数不胜数。经常有作者埋怨自己的稿件得不到编辑的赏识,除了质量外,不外乎是作者没找对投稿的报刊。其实,每一家报刊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用稿的标准,不能写完稿不加选择就投,那肯定是不容易投中。一般来讲,报纸副刊发表的文章都要比纯文学刊物发表的作品水平低,而且报纸副刊发表的文学作品一般都要配合本时期报纸宣传主题,也可以说是应景之作。如果是这种稿件,一般不易在纯文学刊物发表。当然,也有一些大报副刊发表的文学作品水平并不低,这要看是什么报了。文学刊物一般分为市级、省级、中央级。通常来讲,级别的不同,所选稿件质量就不同,比如说《小说月报》、《小说选刊》可以说选载的都是小说精萃,一般作者的作品不易被选中。如何让自己的稿件提高命中率,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创作水平,根据自己的创作水平向相应的报刊投稿,这样就容易投中。
四、 稿件最好不要寄给某一位编辑。作编辑久了,认识的文友也就多了。因此,编辑的私人信件或寄给编辑的稿件就多了,案头上压满了来信、来稿,处理都处理不完。编辑部都有专门的收发人员,来稿及时登记,及时分发,一般都不会积压,反而寄给某一位编辑的稿件常常会积压,得不到及时处理。
五、 稿件要自留底稿,便于一稿多投。现在所有报刊都不退稿,一是工作量大;二是支付不起大量的邮费。一般来讲二个月(有约定的除外)内未见采用通知可另投它刊。稿件还是要多投几家报刊(同一时间不要一稿两投),说不定被哪一家报刊选上了。未发表不一定就是水平低,关键是要有的放矢的投稿。
六、给报纸副刊投稿切忌投长稿。众所周知,报纸副刊的容量极其有限,稿件字数太多,版面无法容纳,编辑修改起来费时费脑,在这种情况下,编辑一般都会选择其它稿件,稿件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七、 寄稿时要在稿末写清固定地址、邮编、姓名,以便编辑联系。不要认为这是一件小事,有不少作者往往忘了在稿末写地址,使编辑无法与作者取得联系。
别人说的可以参考
⑶ 浪迹莱比锡阅读答案
浪迹莱比锡阅读答案
我浪迹辽西边地,对老人满怀敬畏。一溜儿老头,撒蘑菇似的蹲在墙根下,晚春了,仍穿着青棉袄、抿裆裤,像旧书插图里的庄稼人。在边地,光阴流得很慢,但他们还是会死的。死了个老人,比死了个年轻人更让我难过。一个人活了八十年、九十年,对生活已经烂熟,突然两腿一蹬,走了。这怎么受得住?年轻人对生活还不习惯,死的时候就轻松多了。
房东老爷子家,墙上挂排猎枪,棚顶吊盘巨大的蜘蛛网,颤悠悠垂下,又悠悠然缩回去。蜘蛛结网几十年,老人不准任何人碰它。蜘蛛精摆的阴阳八卦,它盘踞在八卦图中,占卜着吉凶祸福,世事沧桑。
老爷子带人伐树,那是棵树王。根部被砍断,还不倒,活成精了。汉子们唬得变色!老人猛然醒悟:它恨,它要报仇!老人脱下布褂,朝山坡下忽悠一甩,树王误以为是人,顺势扑下去,轰隆倒地了。
八位杠夫抬起巨大的原木,往木工作坊送。
打头的吆喝:齐步走啊!
众人和:嘿!
杠夫们奇怪,咋这般死沉,别扭?左边四位用右肩扛,左膀叫大肩;右边四位搁左肩扛,右膀叫小肩。迈左腿都迈左腿,抬右腿都抬右腿。谁迈错一步,被拽得一个趔趄,木头一扑棱,能把对面杠夫的脑袋扑拉成血葫芦。一步不敢差!
眼瞅一个小伙计小肩塌软,小脸蜡黄,气喘吁吁,脚飘得要跟不上了。打头的感觉出来,急出满脸恶汗,牙齿咬得咯嘣嘣响,却不敢嚷叫不敢骂。老爷子犹如下山虎,猛扑上去,托住伙计的杠头,挺起腰杆,瞬时,几十年前的力气重新回到了身体内。老人打胸腔深处吼出一声:
迈左腿呀!嘿!
杠夫们得救似的叫出来!
老爷子背起猎枪,看山护林。一只鹰在天上盘旋,黑压压翅膀遮住阳光,羽肋白骨分外清晰。鹰影落在地上,像一只蝙蝠。老人皮肉皴皱,硬得像穿山甲。他的影子在地上簌簌爬,怎么也撵不上那只“蝙蝠”。老人跟我叨咕:野物不挡道,就甭开枪。我说:咋?老爷子说:你养儿育女,人家也生儿养女,各过各的日子。我说:可不,人和野物,日子和日子,是连在一起的。我学会了拍马屁,拍别人的马屁,拍自己的马屁;装孙子,装重孙子。一个城里人,在乡下便如鱼得水了。
老爷子蹲在岗尖吃晌午饭了。老人头发、眉毛、胡须如雪,敞胸袒乳,露出牛皮鼓似的肚子。牙没了,两手逮住大饼子,像老鼠将食儿拖进黑洞,搁牙帮嗑,眯缝眼睛,腮帮抽搐,满脸皱纹活了。他突然抬起头,盯住我,问:春秋战国时,这里森林密布,百禽嬉戏,百鸟争鸣。曹操东征到辽西,须派工兵伐木开道。森林哪儿去了?
更古远,这儿是海。船中载满逃生的人,船下还有更多的落水者,抓挠船帮,拼命朝上爬。船剧烈摇晃起来,一个人也容不得了。否则,船上船下的人,将同归于尽。一位满头雪白的老兵挺身站立,拔出军刀,在船舷上乱砍。鲜血激溅,数不清的手指噼里啪啦掉落舱内,水里的人张扬着光秃秃的血手,呼儿唤女,哭爹叫娘,下饺子一样沉了下去……老人泪水横流:船载满乡亲们开走了,白雪满头的老兵,一头扎进了波涛汹涌的大海里。
我说不出的震撼!我把常年浪迹的神秘边地,视作第二故乡,老人深沉地一笑:什么叫家乡?
你在这儿生活过,不管你生活多长时间,不能叫家乡;你在这儿出生,不能叫家乡;你在这儿有亲属,不能叫家乡;你有实实在在的亲人埋在这里,这儿才是你的家乡,你才刻骨铭心地永远不会忘记它!
啊,边地老人!
(选自《〈小小说〉选刊十五年获奖作品精选1958—2000》,有改动)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中的辽西故事,在谢友鄞散淡从容的字里行间,带着边地特有的风情,“老人”二字蕴含岁月厚重的沉淀感与沧桑感。
B. “一溜儿老头……的庄稼人”一句中,生动形象的比喻与简洁明了的白描交相辉映,极富表现力,带给读者以美的阅读享受。
C. 房东老爷子看山护林,对于猎杀动物自有一番理论,乍听简单,细思却不失深奥,透着“人与自然共生”的大智慧。
D. 小说的作者写边地故事时,写了边地远古的传说和历史大背景,可见是边地人特有的本性和气质造就了边地的文化和历史。
5. 小说中的房东老爷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6. 小说以“边地老人”为题,独具匠心,请简要分析。
4. D
5. ①与自然万物和谐共生。从老爷子对悠悠哉盘踞了几十年蜘蛛网、对传说中树王精的报仇和对猎杀猎物的看法可以看出:敬畏自然,有生存智慧。②对人事有豪气能担当。在危险关头,替小伙计托住杠头,救了杠夫们。③对生命或生存有深沉的领悟。对辽西历史的追溯和对家乡深沉的理解。
6. ①环境方面:“边地”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在辽西边陲,“老人”点明人物的年龄特征;奠定了一种沧桑厚重的情感基调。②情节方面:作为文章的线索,“边地老人”贯穿全文,从边地现实生活到久远历史的回顾。③主旨方面:空间边缘和生命终点,双重“尽头”并举,凸显对辽西老人生存状态的关切、敬畏,引起读者思考。
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D边地的文化和历史造就了边地人特有的本性和气质。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从老爷子对悠悠哉盘踞了几十年蜘蛛网、对传说中树王精的报仇和对猎杀猎物的看法可以看出:敬畏自然,有生存智慧。”等情节中概括出其“与自然万物和谐共生”的性格特征。从“在危险关头,替小伙计托住杠头,救了杠夫们。”等情节中可以概括出其“对人事有豪气能担当”。从“对辽西历史的追溯和对家乡深沉的理解。”可以概括出其“对生命或生存有深沉的领悟”的性格特征。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标题的作用分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这类试题一般要从标题内容对环境的作用、标题对情节的作用、标题揭示的主旨等角度作答。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本的理解,根据以上的角度本题可以有如下的作答参考:环境方面:“边地”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在辽西边陲,“老人”点明人物的年龄特征;奠定了一种沧桑厚重的情感基调;情节方面:作为文章的线索,“边地老人”贯穿全文,从边地现实生活到久远历史的回顾;主旨方面:空间边缘和生命终点,双重“尽头”并举,凸显对辽西老人生存状态的关切、敬畏,引起读者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