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喜歡武俠小說江湖有多遠
① 為什麼會有這么多人喜歡看武俠小說跟他們無聊的心理有關么
各人情況不一樣,想法不一樣,愛好也不一樣,就像有人也想不通為什麼有人天天花時間浪費在網上,浪費時間在論壇上一樣,有人愛打麻將,有人愛看小說書,有人愛上網,有人愛打游戲,有人愛旅遊一樣的。
當然我們也不能說愛這個完全是浪費時間,這也能學習到東西的,如有的人看到小說里的一些典故就去找相關資料學習相關知識的。
② 武俠小說明明是荒蕪的,為何還有人鍾愛於武俠小說
小說在明清時期就出現了,但是明清時期的小說是很難看得懂的,而小說發展到現代也是有很多類型的,不過,雖然類型很多,但是人們也是有所偏愛的,而且對於其他小說,武俠小說更受歡迎,那麼武俠小說可以說是非常虛幻的,為什麼人們還會喜歡呢?其中的原因的原因有幾個。
最後一點就是它雖然不真實,但是它可以滿足你的慾望,因為在武俠小說裡面的很多武藝或者是武器,你在現實生活中都看不到的,所以看武俠小說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開拓你的眼界,還有就是武俠小說裡面的內容都是比較豐富的,而且很多動作都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不敢做的,所以看武俠小說你可以釋放自己的心情。
也就是說,雖然武俠小說是荒蕪的,是不現實的,但是人們就是利用它的不現實來滿足自己在現實生活中不敢想或不敢做的事情,所以,很多人也是比較喜歡武俠小說的。
③ 武俠小說中的江湖是從何而來請引經據典!
江湖與河流、湖泊並無關系,也不是一個實際存在的場所。
江湖在中文中的本義是指四處流浪、賣藝、賣葯的人的一種生活狀態;這個詞也經常與朝廷(官方政府)相對。如《岳陽樓記》中就用到江湖一詞。
隨著時間推移,在唐人小說中,江湖是遠離朝廷的民間社會,而到了宋元話本中,則演變成了打鬥比武的場所。 在許多中國文學中,尤其是武俠小說中,江湖是俠客們的活動范圍。
江湖! 什麼是江湖? 江湖又在哪裡? 其實,只要你願意,不論什麼地方,都可以叫做江湖。江湖不是什麼地方,它不過是人的意願。
轉載的~看看
④ 為什麼人們喜歡看金庸武俠小說
社會背景造就了金庸新派武俠小說受歡迎的可能性
金庸在1955年開始寫小說,原意是吸引讀者閱讀瀏覽報刊,在那個年代是非常前沿的。社會動盪初定後,百廢俱興。整個國家的社會生產力都十分低下,民眾付出的勞動力多,收入少,生活環境條件差。在這種情況下,人們的內心除了政治信仰,亟需跳躍的積極的文化來滋養,在那個年代,國內文化界出現了一批文藝工作者,導演、演員、作家等等。
人到中年,才發現金庸小說里有趣的故事情節背後,其實有很多處事理念,比如他說: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岡;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各有因緣莫羨人。慧極必傷,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種種說法,都呈現了他對人生的感悟,既豐富,又飽滿,還充滿著生活的熱情與智慧。另中年人反復咀嚼,倍覺慰籍。
喜歡讀金庸先生的小說,其實是因為他的作品中充滿了人性的光輝,又充斥著人性的無奈。在人生的重要選擇路口,他給大家呈現了不同的選擇和結果,最終,個人的選擇還需要服從社會變遷,在這個過程中,積極的參與還是消極的跟隨,選擇不同,結果不同。任何一部文學作品想要流傳於世,膾炙人口,都必定有符合人性的光輝存在其中,才會得到民眾的認同並追捧。絕不是現在流行的靠所謂“顏值”就能夠做到的。
⑤ 為什麼有些人那麼沉迷看武俠小說
這是一種代入,幻想的感覺,人都有幻想,有慾望,而好的小說,可以讓人產生共鳴,沉醉於虛幻的世界中,這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在特定的情況下,尤勝於物質享受。一般認為適當的愛好有益身心健康。
比如武俠和玄幻小說中的主角有各種各樣的奇遇,身邊美女如雲,生活如意,功力晉升如喝水,笑傲江湖,等等,都是能夠調動起人們積極性,讓人產生興奮感覺的元素,看起來也的確非常享受,而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撫平現實之中的失敗感,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甚至可以從小說中學到不少人生哲理,不應該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它。當然,如果過於沉迷,影響到現實生活,那就得不償失了。比如熬夜,無心向學,過度幻想等。
其實這就像是喝酒,有益亦有害。
⑥ 為什麼大家都很喜歡看金庸寫的武俠小說呢
金庸小說涉及了各個知識領域大量的信息,天文地理、諸子百家、人文風俗等中國傳統文化與小說融合無間,不知不覺中拓寬讀者的眼界;其次在人物塑造上也大大成功,不只是人物類型由皇帝到市井混混的多樣,也表現在金庸先生對人物性格不流於簡單化的處理上。金庸筆下的人物從極端的大善大惡者到亦正亦邪、正邪難辨者數不勝數,但從不重復。從亦正亦邪的人物性格特點看,是繼承自人物的特點;金庸的故事情結不用我說,也是大大精彩的。
金庸小說的主題思想大都是比較深刻的,萬全可以蓋過形式的所謂「荒誕」。如對人性的深刻探討,在主人公狄雲的所見所歷中,刻畫了一張張偽善、貪婪、虛偽的面孔;通過小人物韋小寶和其它英雄人物的命運對比,暴露了那個時代混淆的是非和顛倒的黑白;則表達了一定的反封建思想。當然,本人愚見而已,所要表達的內容遠不止此。
總之,金庸小說主題深刻、思想獨到、構思新穎,故事模式沒有重復;文筆莊重又有詼諧,簡練不失細致;風格多元,雄偉闊大的氣勢包含著小橋流水的意境,而且所涉領域寬廣,且通俗易懂、引人入勝。
武俠小說作為「寫夢的文學」本不以寫實見長,其人物創造主要來自作者想像和寫作傳統,寫作傳統中的程序化因素是另一回事,作者的想像主要偏重寓言化和象徵化,它不直接來源於現實。而金庸小說作為一種經典就恰恰在於它通過傳統中的程序化形式把象徵性、寓言性以及含蓄不盡的言外之意、耐人咀嚼的韻外之致等本屬於中國古典文化要求的東西表現了出來,並藉助獨特的武俠語言文化的天空讓我們作了一次堪稱壯舉的烏托邦飛翔。於是,我們才無法忘記令狐沖、楊過、郭靖、小龍女、喬峰、韋小寶、趙敏、黃蓉、任盈盈、郭襄、胡斐甚至是李莫愁、岳不群、歐陽峰、東方不敗、滅絕等等栩栩如生的人物。也因此,金庸塑造的「俠譜」才會比那首「笑傲江湖曲」更令人盪氣回腸、不知肉味,才會比那些在地下深藏百年甚至千年的佳釀更醇香無比。而他的這種歷史處理也使得武俠世界中的人物和事件全出虛構,「真實」的歷史不過是江湖武林的背景襯托,而人物的性格卻呼之欲出了。
其次,金庸小說襲用了舊小說在行文時夾用詩詞、歌賦、聯句,在回目中使用對聯、詩詞,在語言上使用白話、夾用韻文等特點。再次,金庸小說潛移默化的借鑒了一些中國式的傳統手法,如說書藝術、插科打諢角色的引入、全知敘述和次知敘述的運用、戲劇舞台的架設、假全知狀態下的視覺與心覺的堂皇運用等。如在人物的塑造上,金庸依靠視覺與心覺的運用,半明半暗地描寫人物和事件在客觀視覺中留下的意味深長的空白點,輕易地迷惑住了讀者,加上精細的心理刻畫,塑造了許多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優秀的作家總是會想方設法去豐富作品的內涵和藝術表現手法,如錘煉語言、增添新的類型或亞類型、將中西相形式結合等等。而金庸小說的成功也就在於它大俗大雅,至幻至真,超越俗雅,充分的繼承了中國傳統形式的衣缽,發揚了其武俠小說的特質,成為了20世紀最中國形式的小說。
⑦ 你為什麼喜歡武俠小說
因為欣賞武俠小說中主角們的義薄雲天,從心底里嚮往那種快意恩仇的江湖生活,心裡對懲惡揚善有著嚮往,想像主人公一樣武功蓋世,無所不能,所以會喜歡這一類小說。
⑧ 你為什麼痴迷於武俠小說
因為古龍的故事短小且引人入勝,我常常是吃完晚飯躺床上幾小時就讀完一本。金老的幾本名著實在是太長了,射鵰三部曲里我完整讀完的只有倚天屠龍記,其他白馬嘯西風讀完了,連城訣和俠客行讀完了,這幾本都是比較短的,像天龍八部從電視劇里了解比較多。
⑨ 為什麼武俠中要叫江湖
江湖一詞出自《莊子.大宗師篇》:泉涸,魚雙與處於陸。相掬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江湖兩字拆開各自可指地理上的三江五湖,但「江湖」兩字成一對詞。在中國文化中另有指涉的意涵,如《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中的江湖指的即是廣闊逍遙的適性之處;北宋范仲淹《岳陽樓記》:「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江湖則用來指民間社會,有與朝廷相對的意思。也因為高人隱士不甘於受朝廷指揮控制,鄙棄仕途,以睥睨傲然之情,逍遙於適性之所,所以江湖也被近代武俠小說,引為豪傑俠客所闖盪的社會。因為武俠小說里的那種刀光劍影的生活並非正常的生活秩序,現今社會也唯有以暴力沖突為常態的黑道生態貼近所謂的江湖,也因此,江湖一詞已演變成較為負面或特定的用語,如「混江湖」,意指混黑道;「老江湖」,喻見多識廣之負面人物;「江湖險惡」,指是非紛擾之地等。而那句大家耳熟能詳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此話語出古龍)意指人身處在特定環境中,因顧及周遭人事的壓力,常做出非出於己願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