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網路小說讀者群調查論文

網路小說讀者群調查論文

發布時間: 2022-11-18 03:14:52

『壹』 網路小說的讀者群體主要是哪些人他們主要有哪些特點起點的讀者群體和創世的讀者群體有哪些不同

主要是學生,從初中開始到大學,高中為多,初中多為校園類,高中大學多為言情,都市,穿越類,高中時期我比較喜歡穿越啊,總裁啊,看多了,現在比較鍾愛輕松系列的短篇。男生多為玄幻修仙類

『貳』 如何看待網路小說讀者群低齡化的問題

網路小說越來越成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各種游戲的改編,動漫,影視劇改編,網路小說在其中占據了絕大一部分,而且這個比重也越來越大。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影視娛樂的發展,網路小說將會霸佔熒幕。

『叄』 《看網路小說的利與弊》作文500字

利與弊嘛
弊端有:
第一,會影響我們的價值觀,扭曲我們的世界觀。大部分的網路小說充斥著暴力,血腥,黃色,自私,自大,自戀,殘酷等等不良的內容,有的人看了,不知不覺的接受了這一種價值觀。
第二,網路小說很多都是快餐小說,作者的文學水平普遍偏低,所以對讀者往往會造成惡劣的影響。比如,錯別字,成語的誤用,對我們提高文學修養沒有絲毫幫助。
第三,閱讀網路小說的時候,讀者因為經常都是快速閱讀的,快一點的話一天可以看一百多萬字,久而久之,便會對我們的閱讀能力產生影響,我們會養成這一種閱讀習慣,丟失細心閱讀的能力。
第四,網路小說往往是很吸引人的,像毒品一樣讓人慾罷不能,這樣一來便會花很多的時間來閱讀小說,浪費時間。我周圍的很多人就是這樣,整天讀小說,什麼都幹不了。
第五,讀網路小說的時間多了,那麼讀真正的名著的人相對就會少了。快餐文化的盛行,間接的導致了正餐文化的消失。
好處
利處真的太少了,充其量可以消磨時間,勉強一點可以說拓展知識面,豐富想像力
區別嘛:
網路小說就不說了,沒什麼好處,價值不大,但它吸引人,是客觀存在的。這也是他的一個特點。
文學小說方面很多,但都是一些積極向上,能讓人反省,讓人反思的。文學小說還能陶冶人們情操,增加人們的涵養等等。

『肆』 高分懸賞!誰能幫我找一些關於網路小說的資料,要寫論文的,好的話有加分~

老師家長對網路小說看法的調查
http://bbs.ht88.com/dispbbs.asp?boardid=34&id=4895
關於高一(1)班學生網路小說閱讀情況的調查與分析
摘要:
在網路盛行的今天,網上閱讀已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中學生對此尤感興趣。我們要抓住契機,引導學生網上學語文,發揮網路閱讀的優勢,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本文反映了高一(1)班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分析了學生閱讀網路小說的現象及原因,進行了引導閱讀的探索和思考。

關鍵詞: 課外閱讀 高中生 網路小說

引言

21世紀是信息網路時代,書籍閱讀正與網路在彼此沖擊中逐漸融合,網路小說勢如破竹地發展起來。閱讀范圍逐漸擴大,閱讀內容紛繁復雜,這就要求我們引導中學生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地篩選閱讀資料。因此對高中生進行課外閱讀指導,提高閱讀效率,是信息時代的要求,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趨勢。中國有句古話叫:"開卷有益。"那麼,高中生究竟應該如何對待網路小說?網路小說給高中生帶來的究竟是什麼?就此,我展開了調查。

一、概念的界定:

什麼是網路小說?我認為網路小說就是以網路(Internet)為傳播媒介,用平等的、雙向的、互動交流方式提供給普通受眾的網路文學。網路文學這個概念,從文學體裁的角度上看不存在;而從文學內容的角度上看又含糊不清,究竟是指像《第一次親密接觸》這樣的以網路生活為內容的文學作品呢?還是指所有原創於網路上的各類文學作品的集合呢?我的理解應該是後者。我想,現在我們沒有必要給這個東西一個明確的定義,它僅僅是對一件事物的理解,而理解是千姿百態的,現在就來統一這些理解有些為時過早了。在"網路小說"到底是不是"文學"這個問題還沒有弄清的時候,"網路小說"卻已經成為了一種不知定義的文化,一個已經被越來越多人接受的文化。校園網路小說有《愛爾蘭咖啡》、《一光年的距離有多遠》、《一杯熱奶茶的等待》、《愛的魔咒》、《畢業那天我們一起失戀》等等。

二、調查問卷情況

本次問卷主要對高一(1)班48名同學、書店報亭和部分家長進行了調查。高一(1)班屬UEI實驗班,班上學生大都有條件上網且經常進行網上閱讀。在與同年級班級對比中,該班學生的閱讀量和信息攝取需求也較大,居中等水平,因而選取該班作抽樣問卷調查所得出的結論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1)對學生的問卷調查情況:
1、你是否讀過網路小說?
A、有98% B、沒有2%

2、你認為閱讀網路小說對你有用嗎?
A、有用,98% B、沒用,2%
3、你讀網路小說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A、消遣64% B、隨大流30% C、拓寬知識面2% D、盡早了解社會4%

4、你喜歡讀哪一類網路小說?(可多選)
A、青春類(36人次,75%)B、游戲類(16人次,33%)C、言情類(18人次,38%)D、網路類(20人次,42%)E、時尚類(22人次,46%)F、武俠類(12人次,25%)G、偵探類(6人次,13%)H、卡通類(22人次,46%)I、經典類(4人次,8%)J、綜合類(10人次,21%)

5、你覺得現在網路小說有哪些優點?(可多選)
A、情節生動(47人次,98%)B、語言幽默(40人次,83%)C、貼近生活(46人次,96%)
6、你認為網路小說的閱讀對你產生哪些影響?(可多選)
A、思想上、心理上的轉變與成熟(46人次,96%) B、語言應用、寫作風格上的轉變與提高比較大(40人次,83%) C、沒有影響(2人次,4%)

7、讀後你會和別人交流嗎?

A、會(98%) B、不會(2%)

8、你會和什麼人交流?(可多選)
A、朋友(20人次,42%)B、同學(46人次,96%)C、老師(2人次,4%)D、家長(0人次,0%)E、兄弟姐妹(2人次,4%)F、網友(36人次,75%)
9、怎樣交流?(可多選)
A、網路聊天(36人次,75%)B、平時閑聊(46人次,96%)C、書信隨筆(12人次,25%)D、編輯簡訊(2人次,4%)E、文學沙龍(0人次,0%)F、課堂作文(2人次,4%)
(2)對書店的調查情況:

我利用周末分別對本市的兩家國營書店(朝陽路新華書店、海州新華書店),三家私營書店(席舒書屋、先鋒書店、鴻國書城),新浦步行街、華聯、南小區的四個報亭進行調查,並對書店報亭相關人員進行訪問,以此針對影響中學生課外閱讀的客觀因素進行另一角度的分析。以下是書店報亭中書籍類型的分配情況:
校園網路小說 33%

名著 29%

競賽、輔導 31%
科普類 7%

書店受利益驅使,根據銷售量而進書的方法在不知不覺中增加了網路小說的市場份額,卻減少了其他特別是科普類書籍的份額。學生書籍市場趨向於單向化。

(3)對家長的訪問:

我利用高一家長會的機會與高一(1)班部分學生家長進行了有關的交流。我們通過問答形式了解現代家長對高中生閱讀書籍的看法,所問問題諸如"你是否經常陪子女逛書店購買輔導書""你的孩子看網路小說嗎""你允許他看網路小說嗎"之類。我們發現,大多數家長不同意中學生閱讀網路小說,他們認為網路小說僅僅是一種文化垃圾,不僅沒有益處,而且容易使中學生沉迷於其中的情節而不能自拔。而且大部分家長希望他們的孩子能多買輔導書,甚至有家長不同意學生購買和閱讀文學名著,認為太浪費時間。

三、調查分析

通過對問卷調查結果的統計和分析,我作了如下思考:

(一)學生為什麼喜歡網路文學?

原因之一:網路文學貼近生活

與傳統文學相比較,網路文學更貼近生活。它不僅情節簡單,敘述方式自由,而且大都寫個人經歷,讀起來讓人倍感親切,且多抒寫同齡人內心感受,寫的那些話好像就是自己心裡想說的,讀後讓人心裡一陣舒暢。正如「GGMM」們所說:「網是虛擬的,但擁有是真實的。」另外,網路文學還富於意象的塑造,它常以它豐富、幽默、前衛的對白和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贏得學生青睞,有關專家分析,中學生喜愛網路文學,與中學生好奇心強,渴求溝通了解,追求前衛、追求自由不羈等心理特點有關。在我們所調查的高中生中,96%的中學生認為,網路文學貼近生活,其語言、情節都是基於現實生活的提煉,其形象是現實人物的簡縮。受此影響,學生們的作文,主題貼近生活,准確、真實地反映內心世界,語言生動活潑,娓娓敘來,輕松自然。較過去學生作文的程式化和千人一面的狀況,這個變化讓許多語文老師都很是驚喜。

原因之二:網路交流的隱秘性

通過調查我們還了解到,中學生在與網路文學的接觸中,有96%認為受到它影響最大的就是思想上、心理上的轉變與成熟。眾所周知,中學生處在一個思想發展的特殊的年齡階段——心理斷乳期,生理與心理發展的矛盾時時痛苦著他們的心靈,他們有豐富的情感和敏感的內心,他們渴望傾訴,渴望交流,但又不願讓自己的精神世界呈現在眾目睽睽之下讓別人評頭論足。這樣,隱秘的網路文學就成了他們心靈張揚的理想場所。看別人的文章,心靈得到回應,思想受到沖擊;寫自己的文章,沒人知道你是誰,卻給了自己一個傾訴的空間,不經意間,學生的自我關注加深了,自我意識增強了,思想也日趨成熟,多了一份對於人生的思考。許多中學生(尤其是女生)對安妮寶貝的文章非常喜愛,認為那樣的文字很深刻很現代很能觸動人心;大多數的男生則對俞白眉的《網上論劍》持有極大的興趣,在潛移默化中也有了自己對生活的思考。

原因之三:網路文學的多元性

世界是多元的,惟其豐富才會精彩。網路文學就是一個多元的空間,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文字,展示不同的靈魂與心態,不同的個性生活與社會景象。這對於喜愛幻想並充滿好奇、對未來生活充滿希望的、追求時尚追求個性的中學生而言,無疑是一面多棱鏡、一個萬花筒。他們可以體驗不同的生活,他們可以擁有許多理想中的現實、現實中的色彩瑰麗的理想世界。更重要的是他們能展示自我空間,任自己的思緒馳騁。於是,自由、活潑、多姿多彩的作文便出現在了語文老師的面前。

(二)目前中學生課外閱讀現狀中存在如下誤區:

一是功利性閱讀:在應試教育升學就業壓力下,家長在為孩子選擇課外讀物時,80%的家長急功近利,首選教材輔導類書,對網路小說持否定的態度,甚至否定文學名著。

二是隨意、盲目性閱讀:高中生自主選擇課外讀物時,首選消遣類讀物,如言情小說,武打小說等通俗讀物;網路閱讀絕大多數首選純娛樂類讀物,網路游戲,卡通,幽默等。

三是在網路文學作品中,成年人的文章居多,且大多講男女之間的感情糾葛或愛情游戲,有的甚至是靡靡之音,這一部分作品對中學生而言,絕對還為時過早。如果中學生讀多了這些文章,勢必會影響中學生的觀念,不排除有中學生因模仿而做出不利於中學生健康成長的事情,這對處在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成型最重要時期的中學生來說是不利的。

四是由於網路是一個傾訴的空間,是一個宣洩的角落,當人們想著淡褪的往事,想著曾經的美好與單純,想著現實的殘酷與尷尬;或許就會生出些許的無奈與滄桑。就如《祈禱擁抱》一般:孤獨的人祈禱一個擁抱,給天下所有孤獨的靈魂。網路文學消沉的因素不可避免地導致許多中學生感染了這一病毒。

五是錯誤不合時宜地運用網路語言,並將它摻雜於作文當中。在高一(1)班學生的作文中,我們隨處可以看見「恐龍」「青蛙」「灌水」「BF(男朋友)」「MM(妹妹)」「掛了(死了)」等等的網路語言,網路語言究竟是新新人類的文字游戲,還是現代漢語的積極發展?

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

①高中生學習壓力大,騰不出時間。

②家長望子成龍,給學生購買大量的輔導書。

③即使抽出時間,高中生為了放鬆身心,首選還那些網路小說中的娛樂雜志、漫畫等非知識類書籍。

④高中生佔有信息量大、求知慾強,個人感情上的考慮增多,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上都要求閱讀此類愛情題材的網路小說。

⑤高中生面對殘酷的升學現實,壓力巨大,同時由於教育人文性的增加,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心裡承受能力明顯下降,此消彼長之下,自然需要一個傾訴、宣洩、逃避的心靈空間,網路小說滿足了學生的精神需要。

⑥高中生生活緊張單調,因而更喜歡簡單、新奇的字眼。而對於使用這些字眼的合理性,學生顯然還無法辨別。

四、思考與對策:

目前國內中學教育界對學生熱衷閱讀網路小說的問題大都持排斥態度。解決的方法不外乎兩種:「堵」和「疏」。所謂「堵」,就是通過學校行政命令,使網路小說禁讀令成為學校的規章制度,再通過班主任、課任教師和家長的合作,禁絕學生閱讀。這種作法的弊端顯而易見。這不僅違背了中學生的客觀認知規律,而且也有悖於新課程「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理念。從當年中學校園「瓊瑤」「金庸」禁絕令的禁而不止可見,「堵」是行不通的。

另一種對策是「疏」。所謂「疏」,就是引導學生閱讀所謂高品味的文學作品,使學生自然疏遠網路小說。這種作法又太過理想化。事實上,這種方法,我們中學語文教師一直在做,但收效不大。在研究過程中,我也做過這樣的嘗試,向學生推薦一些情節性強的文學名著,如《基督山伯爵》《悲慘世界》,但學生並無太多感受和體驗。並且我們給學生的書單和指導意見有很多隻是一廂情願,並未考慮學生的實情。因而,「疏」也是很難操作的。

對此,我是這樣看的。網路小說的獨辟蹊徑與異軍突起,是文化多元化中的一支生力軍,是文學景觀中新添的芳園,但她與文學"正規軍"的分野不可能、也不必要形成擠壓空間的較量和一爭高下的抗衡。事實上,誰也不可能取代誰。你可以巨樹參天,我可以灌木蔥蘢;你可以花團錦簇,我可以淡姿輕搖;你可以典雅華貴,我可以朴實清新,如此「面向未來」,才符合人們審美要求的多樣化和多層次,才符合藝術發展的內在規律。與經典文學的互補交流、相得益彰,多元並舉、相映生輝,是網路小說的正確取向,也是其走向成熟與繁榮的最佳選擇。

作為一個處於新世紀與舊世紀交替時期的高中生,學生們強烈地感受到教育制度的變化,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大它對課外書的容納度。那麼,作為語文老師,怎樣面對網路小說的沖擊?我認為應該既疏且導。

(一)檢視我們給學生開的書單,為學生提供一些富有時代色彩又有較強可讀性的書目。不要非經典不讀,不要非「正經」不讀,不要非文學書不讀。時下流行的韓寒等人的校園文學可讀,《心靈雞湯》之類的暢銷書可讀,《窮爸爸-富爸爸》之類有關經濟方面的書可讀……讀什麼書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加強指導,讓學生學會自己辨明什麼是好書,有用的書。
(二)給學生提供一些專題性的「豆腐塊」文章。這是解決中學生課業繁重,課余時間少卻又要增大閱讀量的較好方法。當然,《語文讀本》在這方面已作了有益的探索,但我以為,《語文讀本》里的文章還是有太過經典之嫌。文章不在多而在精,結合現實生活和學生關心的問題,自編自選一部分美文範文指導學生閱讀。比如郭敬明的《幻城》,其中的語言能很好的完成對意境的烘托,聯想豐富。那麼,我就將它與古詩詞一起講。在古詩詞教學中,我們老師都有這種感覺:古詩人的心境、遭際是現代中學生特別是閱讀量極少的學生沒有體驗過的,因而理解很困難。單純從語言角度賞析又太乾巴生硬。結合了學生愛讀想讀的《幻城》再來講語言,課就生動多了,學生的思維也自覺地動起來了,他們對古典文學的理解也深入了。實踐證明學生僅用少量的時間,卻一樣增長了見識,拓展了視野,提高了鑒賞能力,得到了美的熏陶。
(三)主題性的文學欣賞校本課的開設。許多文學名著失去了他的學生讀者群,並不是它不經典,而是它不適應學生的閱讀情趣和需要了。因而我們在引導時也沒必要一定指出哪本書好,而是結合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聯系有關的受學生歡迎的網路文學切實指導學生閱讀。新課程給我們開了個好頭,我覺得還要把校本課程與之相結合才能更有效。
總之,能讓學生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中安靜地讀幾本好書,讀幾篇好文章,便是我進行這項調查的初衷。
正如飲食一樣,讀書需要人們的細細品嘗,有些東西看起來不好吃,可是很有營養;有些呢看起來美味誘人,可是只不過是垃圾食品;還有一些色香味俱全。那麼,我們也應當且必須在意識到課外書的重要性的同時,克服新世紀相應產生的浮華的新事物的誘惑,爭取在這個還不需徒傷悲的少壯時期,獲取更多的保用一生的知識與才能,並成熟我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在今後能更適應人生的起伏與時代的變遷。

參考文獻:《中國青年報》《高中生閱讀》
2學生的看法
http://www.gzubbs.com/index1/bbs/dispbbs.asp?boardid=22&id=25707

還有一些 如下
http://hi..com/xsxbzxj/blog/item/f7dfbdf218bb4912b17ec52d.html
http://iamywd319.spaces.live.com/blog/cns!65EC20E51344D30B!159.entry
http://www.waok.net/wyjj/19722/355750.asp

『伍』 網路文學誕生、發展及問題研究論文

網路文學誕生、發展及問題研究論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論文吧,論文可以推廣經驗,交流認識。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論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網路文學誕生、發展及問題研究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摘 要: 網路文學伴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應運而生,藉助互聯網平台為其創造了一個擁有廣闊潛力的發展空間,網路文學作為一種新興的文學形式,發展勢頭強勁,被社會大眾關注度日益增加,已經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關鍵詞: 網路文學;互聯網;大眾

自從上個世紀末,互聯網產業飛速發展,為文學形式與內容帶來了全新的機會。網路文學作為一種新興的文學形式,依靠網路巨大的影響力,從最初被大眾質疑其文學屬性,到如今正在為越來越多的人矚目,其在文學領域內也是大放光彩,已經成為流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成為超越傳統文學的後起之秀。

1、網路文學的定義

王國維先生在《宋元戲曲考序》中說「一代有一代之文學」,即網路時代的特色文學形式就是網路文學。顧名思義,網路文學就是以網路為載體而發表的文學作品。這不僅包括在網路上創作或者傳播的文學,還包括作品本身體現網路時代社會特性的文學作品。比如登載在各類網路電子報刊的作品,電子公告欄上個人隨意發表的文學作品,還有一些電子郵件中的文學作品等都是網路文學。由此可見,網路文學是網路文化的產物,是大眾自發、自我的隨意創作,是以宣洩情感為基點,舒展性情,張揚自我,進而體現出一種平民化的視角、通俗性的語言和娛樂化的創作風格,這代表著信息時代和網路文明的人類社會發展新階段,大眾對文學理念和價值觀念的變革和創新。在這個過程中,網路文學藉助強大的網路媒介,使得文學的傳播更為便捷,為大眾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台。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在文學各種各樣的傳播方式中,網路文學極有可能成為文學最為重要的傳播媒介。

2、網路文學的營銷渠道

網路文學產生於知識經濟的新時代,互聯網改變了世界文明的面貌,更是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和認知方式。各大網文網站群雄逐鹿,在網路上爭奪瀏覽量,點擊率。越來越多的讀者通過網上閱讀的方式瀏覽網路文學作品,而眾多的網路寫手也都蜂擁而至。一時間網路文學的影響力與日俱增,而中國巨大的市場需求和龐大的消費群體是網路文學生存的前提條件。

2.1 網路文學商業化、產業化

網路文學誕生的最初主要是出於大眾的愛好以及交流的渴望,還有實現很多人心中的作家夢,但是隨著市場競爭激烈,越來越多的網路作家在寫作時是抱著一定的功利性,網路文學也越來越商業化,甚至在產業化的道路上不斷地前進了。

首先,原創文學網站正在走向網路文學的'商業化道路,不斷開發網路文學的商業價值,甚至努力使其走上產業化的道路。因為只有商業利益的驅使,才能激發許多網路作家的寫作動力,也是吸引大眾參與到網路文學創作的積極性因素,更是網路文學能夠持續發展、繁榮的利益保證。在這知識經濟的新時代,很少網路作家是因為單純的文學夢而去創作,完成一部作品,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作家們要勞有所獲,需要讀者的有償閱讀,可見失去了商業化的網路文學只能是無源之水,也就不存在為廣大文學愛好者提供閱讀欣賞作品的機會和更大展示自己文學才能的空間。因此只有不斷開發網路文學的商業價值,甚至努力使其走上產業化的道路,才能保證繁榮的網路文學局面。

其次,網路文學在網路傳播中所形成的一種寫作特徵和行文方式,符合現今網路文學作品所應當具有的商業化價值。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才能吸引大量讀者,而優秀的作品內容正是其商業化的核心價值,用戶付費閱讀的形式一直是網路文學的主要盈利模式,也就是說網路文學作家依靠互聯網來展示自己的文學作品,讀者進行付費閱讀,這也是網路作家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同時也是各大商業文學網站的最基礎盈利模式。可見在構建網路小說商業化盈利模式中,主要在於文學作品內容質量,作品人氣越高,作者獲得的稿費就越多。所謂的付費閱讀模式,即一部網路文學作品,除了前面幾個章節可以供讀者免費閱讀以外,接下來的章節必須以讀者購買該網站充值卡或者付費賬號的形式交付閱讀費用後,才能繼續閱讀。通過付費章節向讀者收費後,並將收費費用中的部分以稿費形式由文學網站支付給作者。

2.2 改編成為影視劇

網路文學不受傳統限制,題材豐富,加上網路作家創作量越大,獲得的稿費越多的模式下,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參與網路文學創作,導致網路文學作品數量之多,讓各大原創網路小說網站成為了資源豐富的寶庫,而單一、乏味的傳統文學題材早已讓大眾感到審美疲勞,大眾也非常希望欣賞到新鮮的影視作品,而網路文學無疑是為影視界提供了大量豐富的創作素材。再加上憑借熱門網路文學作品原本積累的大眾影響力,使得由它改編後的影視作品在製作前就有了大量人氣,大大地降低了影視製作的投資風險。網路小說作者也願意將作品改編為影視劇,藉此名利雙收。比如現在流行的《盛夏晚晴天》、《甄嬛傳》、《步步驚心》等等,迎合市場潮流、粉絲上萬,藉助網路進行營銷和宣傳,改編成為電視劇,這些網路小說在改編成影視劇後反響更大,收視率高,可見這類網路小說也以實際的成績證明了自己的內容價值。

3、網路文學的低俗化

網路是一個傾訴的空間,是一個宣洩的角落。網路寫作不要求實名制,網路作家身份虛擬化,這最大限度減少了作者的顧慮,不用擔心自身的言論安全,實現真正的心靈自由,可見,網路文學的發展給不少喜愛寫作的人提供了創作和傳播作品的平台。而正是這種自由,忽略了作品的質量和水平,從而導致了網路文學作品的低俗化。

3.1 網路文學創作門檻低

與傳統文學相比,網路文學創作門檻低是一大重要特徵,開放的網路無視作者的身份和素養,作品的質量和水平,而是更重視自我表現,通過情感的宣洩,得到一種生活的滿足,得到個人價值的社會認可。這很直接地刺激了很多非專業人士的創作慾望,更大大地豐富了市場上的文學作品的數量與種類。網路文學正是處於這樣一個自由、平等、開放的網路空間,網路作家在這里毫無顧忌地宣洩情感,傾吐心聲,因此網路文學題材也顯得極為豐富,也可以說是極為龐雜,如玄幻、武俠、言情、歷史、軍事、科幻,還有一些特殊的題材,比如說跨越時空的「穿越類」小說和以現有作品的背景、劇情或人物為基礎,依託原著進行再創作的「同人」小說等等。從這些網路小說的題材種類中,就可以看出網路文學創作是以受眾的興趣和愛好為出發點而創作的。

3.2網路文學作者娛樂化的創作心態

網路文學作者娛樂化的創作心態,除了是對自我意願的自由表達之外,同樣也是為了迎合網友們娛樂化的審美觀。網友們在互聯網上瀏覽網站,閱讀小說,絕大多數目的不是為了追尋理性層面上深層次意義,而完全是一種感性化尋求愉悅感的過程,網路文學要滿足讀者的愉悅感,自然也只能體現出娛樂化傾向。因此,網路文學的繁榮發展,也體現出參差不齊的水準。

4、近年來的成功作家及作品

近年來,網路作家風起雲涌,網路作品蔚為大觀,從互聯網上走出了很多廣受歡迎的作家,如寧財神就是其中一位很具代表性的作家,慕容雪村也是一位優秀的70後網路作家。情景喜劇《都市男女》,小說《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都引起讀者的追捧狂潮。在數不勝數的網路文學作品中,無論是網路小說還是改編成影視劇,都受到大眾的追捧,即辛夷塢《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及桐華《步步驚心》為例。

4.1 辛夷塢《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

辛夷塢,國內「暖傷青春」代言人。所有作品全部售出影視版權,也是未來最值得期待的影視劇女作家。其中《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連續居《新京報〉小說類圖書排行榜五周,當當網、卓越網連續60周在榜。

小說《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從這個散文化的書名開始,就標定了這是本安靜的、有著淡淡懷舊意味的作品。感懷青春和歌頌愛情一樣,都是一個永遠不讓人生膩的主題。青春小說的寫作也是新人迭出,永遠不會斷檔。殘酷青春小說的熱度過去了,眼下流行的是那種十分中學生化的青春小說,而風格清新、行文安靜的作品,哪怕講述的是老套的故事,能從裡面找尋一些青春的記憶和感動終究是每一位讀者所偏愛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就是這樣一本刻畫傷逝的小說。主要講述大學女生鄭微在校園生活中先後喜歡上兩個男孩,但對方都不辭而別,進入社會後鄭微與兩個男孩重逢,兩個男孩重新對其展開追求,鄭微也陷入情感抉擇的故事。後被趙薇改編拍攝成同名電影,並於2013年4月26日全國公映。內地最終票房為7.2億。《致青春》在2013年上映至今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好評不斷,同時該片還獲得第50屆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4.2 桐華《步步驚心》

桐華,中國言情小說作家、影視製作人。中國文壇言情小說「四小天後」之一,被封為「煽情天後」。《步步驚心》是其成名作,2005年就開始網路連載,2006年出版,可以說是較早涉及「清穿」題材的,《步步驚心》講述了現代白領張曉因車禍穿越到清朝康熙年間,成為滿族少女馬爾泰·若曦,她看透所有人的命運,卻無法掌握自己的結局,身不由己地捲入「九子奪嫡」的紛爭的故事。

從這部小說的題材選擇與表現手法來看,它具有當下流行的所有要素:穿越、情仇、宮斗、浪漫、殘酷……作者將這些要素融合一體,令當時的一眾網友沉迷其中。後被改編拍攝成同名電視劇,由上海唐人電影製作有限公司和湖南衛視聯合出品,該劇除了在韓國首爾國際電視節上獲得該獎的「最受歡迎海外電視劇」大獎,同時在播出期間收視達到1.72%,為同時間段衛視頻道電視劇的收視冠軍,在搜狐視頻獨家年度首播後,截止2011年9月29日點網路擊量近3億。

小說《步步驚心》不僅讓桐華廣為人知,而且帶來了豐厚的收入:正如桐華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所說:「無可否認,成名帶來了財富。」

5、網路文學面臨的問題

5.1 傾向其商業性

網路文學的商業化運作模式,使得擺在創作者面前的只有一條路,就是網上點擊率,這就變成了限制網路文學真正自由化的桎梏。網路文學逐漸商業化,以經濟資本追逐為根本。瀏覽量與點擊率成為判定一部網路文學作品成功與否的標准,導致許多網路作家為了獲取經濟層面的利益,而不惜改變自己的創作初衷,由最初出自於愛好,到如今為了迎合市場需求,忽略了網路文學其中的文學性與社會性,讓網路文學演變成了流水線上製作的文字產品。

5.2 作品質量問題

5.2.1 追求數量,題材類似

在網路這個虛擬、自由且無比廣闊的空間里,任何人都可以隨意發表自己的作品,數量不勝枚舉,導致了作品的良莠不齊。穿越小說是目前網路小說最熱門題材之一。隨著龐大讀者群的形成,穿越小說的作者群,也開始以整體的形象出籠。如四小天後(藤萍、桐華、匪我思存、寐語者)、六小公主(辛夷塢、顧漫、繆娟、金子、李歆、姒姜),八小玲瓏(滄月、木然千山、明曉溪、米蘭lady、妖舟、唐七公子、媚媚貓、愛爬樹的魚),這些作者的穿越文佔了相當一部分數量。從穿越小說內容來看,題材重復、跟風嚴重、情節老套、新奇程度急劇下降等現象不容忽視。比如小說關於「清穿」的情節,就已經出了多部作品,康熙的家宴、巡獵、避暑、南遊是必不可少的節目,「二廢太子」、「九王奪嫡」是不能或缺的橋段。小說作品內容相似,給人千篇一律之感。

5.2.2 作品內涵膚淺化

首先,由於網路文學本身的良莠不齊、過度自由,致使許多網路文學作者在寫作上的語言、形式都太隨意,雖然很貼近生活,但趨於聊天色彩,活潑自如,平易親切,個性化強,顯得"低俗",缺乏"雅"、"潔"氣息。同時因讀者對於連載小說的更新催促,作者急功近利的心態,提高了創作速度,更是導致了作品質量的不斷下滑。

其次,許多網路作家受到巨大的商業利益的驅使,網路小說的創作均以娛樂大眾、刺激感官為准則,創作出的網路作品往往言之無物,表現浮誇,而甚少追求作品的內涵以及社會價值和理性思考。誠然,網路文學創作應取決於大眾審美需求,為大眾帶來歡樂的作品本身具有其自身價值,但盲目追求娛樂效果和感官刺激而忽視作品內容的創作很難取得長久發展。

結語

當前的網路文學有著大量的軍事、玄幻、言情等大眾題材的文學作品,與傳統文學相比,主要區別就是創作平台和傳播方式發生了變化。網路文學甚需加以合理的引導,規范的管理,大力扶植優秀作者和作品,網路文學的大樹一定能夠更加枝繁葉茂,成為真正平民的、大眾的精神食糧。

參考文獻:

[1]楊振國內網路文學發展現狀探析——以《盜墓筆記》為例重慶工商學院 2013

[2]賈鵬鋒論網路文學的價值東北師范大學 2013

[3]張政網路文學的「文學」歷程探析東北師范大學 2013

[4]張黎明十年來網路文學研究述評馬克思主義人文科學

[5]周志雄網路文學的發展與研究現狀沈陽大學學報 2010

;

『陸』 畢業論文 關於網路文學方面的論文

全文下載地址:
http://www.lnskl.gov.cn/Article/UploadFiles/200703/20070324105037771.doc

網路文學創作動機分析

摘要:創作動機是作家,藝術家從事具體創作活動的目的,也是其從事具體創作活動的緣由,它給整個創作過程以重要的影響.本文從網路文學的產生,創作內容,寫作技巧,以及網路文學的生存現狀,研究成果幾個方面探討分析,認為純粹的訴說慾望應該是網路文學創作最單純,最原始的目的.
關鍵詞:文學;網路文學;理論研究
筆者在以往對網路文學的研究中,為網路文學概括了如下的定義和特徵:網路文學是網民在網路上發表的供網民閱讀的文學.即網路文學是在網上"創作"的文學,是利用網路的多媒體和Web交互等信息技術創作出來的,以互聯網路為傳播媒介的文學作品.技術化,自由化,大眾化,口語化是網路文學的特徵.網路文學創作動機很大程度與自由化這一特徵有著緊密的聯系.網路的技術化所帶來的開放性,使網路空間中的日常活動具有身份的變動性和匿名性,以及地位的平等性,決定了網民在其間沒有現實社會中的約束與限制,享有精神上的民主與自由,為那些有著文學創作愛好的網民提供了開放,平等,自由的創作空間.這種自由度較高的創作環境,為有著文學創作愛好的網民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平等,自由,使得網路文學創作在此意義上最接近於文學的本質屬性.因為文學創作的靈魂就是追求自由.
網路文學創作這種崇尚,追求自由的特點,不僅使其最接近於文學的本質屬性,而且極易調動起那些有著文學創作愛好的網民的創作慾望,促進他們創作動機的形成.
動機(intention),在心理學上指引起和維持個體行為,並將這一行為導向某一既定目標的願望或意念.創作動機就是作家,藝術家從事具體創作活動的目的,是作家,藝術家從事具體創作活動的緣由,它給整個創作過程以重要的影響.作家進行文學創作總會出於某種原因,或者心中有所郁積不吐不快,或者有某種思想需要傳達,或者要維護或批評某種現存事物等等,這都屬於創作動機的范圍.按照創作動機所屬的范圍,可以把它歸納為兩個方面:一是創作動機的個體因素.文學創作首先是一種個體性精神活動,所以作家個體性的精神需求是創作動機的重要組成部分.二是創作動機的社會性因素.文學創作雖然是個體性精神活動,但作家卻無時不生活在社會關系的網路中,因而受著社會的制約.文學創作的動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經常是作家對社會向他發出的某種"召喚"的積極回應.〔1 〕
本文所要研究的網路文學創作動機,主要是指那些有文學創作愛好的網民在從事創作活動時最單純,最原始的目的,不包括那些借網路載體,以求通過高點擊率或參加原創文學大獎賽取得成名或出版捷徑的動機.張抗抗作為一名十分關注網路文學生存狀況的女作家,對網路文學的創作動機曾作過這樣的表述:"上世紀90年代中期,網路文學的作者,基本上出於比較純粹的訴說慾望,是一種非功利性的寫作""進入21世紀,網路文學已逐漸成為一種更為普及的民間傾訴方式,是通往言論自由的必要途徑."青年文學評論家夏烈認為,在最初的幾年裡,網路寫手基本上都是20世紀70年代生人,他們的創作個性化因素非常強,如安妮寶貝的悲傷愛情,慕容雪村的城市小說.〔2 〕筆者對此極有同感,這也是許多網路文學研究者比較一致的看法.這在那些曾經在網路上很知名的網路寫手身上也同樣可以得到印證:2000年11月18日,北京"網易"嘉賓聊天室里,由丁磊,朱威廉主持的一次網路文學討論會上,與會嘉賓紛紛直抒己見.寧財神說:"我寫東西純屬扯蛋,能成名我自己都弄不明白上怎麼回事."櫻櫻在回答"為什麼在網上碼字"時說:"為了表達的快樂.我們很難得到機會在傳統媒體上發表,而在網路上就不必有這個顧慮.可也造成了網路文壇一大批嘰嘰歪歪心情泛濫的現象."2005年11月在杭州簽售新作《孔雀森林》的網路文學先行者,網路作家"痞子蔡"蔡智恆感慨地說:他們那一代的網路寫手沒有寫作經驗,只是希望通過文字抒發自己的情懷.最初的安妮寶貝等人都是出自這樣的"無心插柳".〔3 〕可見,純粹的訴說慾望應該是網路文學創作最單純,最原始的目的.
訴說慾望從心理分析的角度看,其實質就是一種情感的宣洩.網路文學創作的最初形式,就是文學創作的愛好者是通過BBS或個人主頁,然後有了專門的文學網站,展示自己的原創作品.這些寫作愛好者如果按照網民的類型來劃分,他們絕大多數屬於"風花雪月派":這類人洋溢著滿腹詩情,從小就想當個曲高和寡的詩人,無奈純文學不景氣,所投詩稿從未發表,便在田裡沒命地刷些風花雪月的東西……〔4 〕甚至有些網路寫手並未認為他們所創作的作品能夠屬於文學作品的范疇,而只能稱其為有感而發的筆記.因此,這些作品往往帶有強烈的訴說傾向,表現出不加修飾的自然和真實,令人讀來耳目一新,為之一振.事實上,網路文學創作的始作俑者和較早的後繼者中,有相當一部分作家(或寫者)屬於那種"被沖動的情感所支配的藝術家".有的作者還在網上建起了個人主頁,展示自己的原創作品.網路文學原創陣地的設立,使網路文學的創作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景象.〔5 〕而網路的技術性特點所表現出來的空間界限的超越,使得作品輕而易舉地能夠面向眾多的公眾,獲得一個超出寫作者預期,甚至是想像的讀者群,使他們收到了意料不到的結果.另外,網路技術為寫作者提供的匿名性,使他們能夠得以隱身,創作上就表現出了更多的隨心所欲,無所顧忌,甚至是一些隱私性的表達,這也極其適合情感宣洩的要求.文學愛好者的創作作品能夠不受任何約束地得以發表,這極大地滿足了個人的發表慾望,能夠最大限度地表達作者的理念和情緒,從而使得這些"被沖動的情感所支配的藝術家"能夠為所欲為地表達自己最原始的創作動機,不用去承受傳統作品發表所需要的那種檢查制度,創作動機得到了自由的釋放.就像有人所說的,哪裡有會上網的人群,哪裡就會有所謂的"網路文學"作品.談天說地無所顧忌,嬉笑怒罵皆成文章.〔6 〕
從網路文學的創作內容看,基本都是寫作者的個人的生活經歷,甚至絕大部分是愛情經歷,而不是其他經歷.這可以說是一種典型的業余創作心態,在網路上表現的就尤為突出了.我們應該注意的是,這些經歷有相當的數量,其實是作者幻想的結果.幻想是指寫作者通過建構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幻想世界實現一種理想性的精神補償.幻想是由實現不了的慾望而產生的.寫作者因在現實生活中造成某種缺失,於是他將缺失性體驗化為幻想,使此幻想的審美形式滿足自己的願望.弗洛伊德在《創作家與白日夢》中寫道:"我們予此斷言:一個幸福的人絕不會幻想,只有一個願望未滿足的人才會幻想的動力是未滿足的願望.每一次幻想就是一個願望的履行,它與使人不能感到滿足的現實有關聯."這就深刻地揭示了幻想與創作動機的關系.其實,這里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愛情題材最適於幻想,最適於情感宣洩和自我表現.
從網路文學的寫作技巧看,沒有傳統小說的嚴謹性,表現出一種隨意的鬆散,似乎是即興寫來,隨意塗鴉,懶得去考慮什麼結構問題.作者敘述故事時,缺乏必要的鋪墊和解釋,人物行為常常是乖戾突兀的,人物的性格變化和情節發展常有中斷,不能順理成章.其實,這正是寫作者情感宣洩的創作動機,在寫作技巧上留下的痕跡,或者可以說成是情感宣洩對寫作技巧的基本要求.寫作者如果在創作過程中不時地設計敘述的銜接,情感的勢頭勢必要被打斷.其實宣洩的情感所支配的結果,就是網路文學的現實的敘述狀態.著名網路寫手邢育森的《活得象個人》,作品中的"我"自稱為"變態狂",行事和思維亂七八糟.於是作品就在這亂七八糟中展開著情節,才使得人物與情節相得益彰.
綜上所述,無論是從網路文學的產生,創作內容,寫作技巧,還是從網路文學的生存現狀,研究成果,筆者認為網路文學的創作動機,從最原始的角度分析,那就是純粹的訴說慾望,或者可以表述為情感的宣洩和自我表現.■
參考文獻:
[1]童慶炳.文學概論.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1):475-476.
[2][3]網路文學遭遇七年之癢.新華網(www.xinhuant.com),2005-11-17.
[4]程樂華.網路心理行為公開報告.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2002,4,(1):29.
[5][6]從網路小說看網路文學基本特徵.風雨夜行人的blog (http://fxyxr.blog.hexun.com)

『柒』 小說讀者調查:你看小說是喜歡看小白文,還是喜歡有內涵的文呢

我個人偏向有內涵的文。當然,小說嘛,當然是以故事情節為主嘛,我常在紅袖發文和看小說,覺得裡面有好幾個作者寫的不錯呢。如:《王的寵姬》這本,就覺得結合的不錯。

『捌』 關於高中生看網路小說的問題

一、摘要:
在網路盛行的今天,網上閱讀已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中學生對此尤感興趣。我們要抓住契機,引導學生網上學語文,發揮網路閱讀的優勢,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本文反映了高二(3)班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分析了學生閱讀網路小說的現象及原因,進行了引導閱讀的探索和思考。

關鍵詞: 課外閱讀 高中生 網路小說

二、引言:

21世紀是信息網路時代,書籍閱讀正與網路在彼此沖擊中逐漸融合,網路小說勢如破竹地發展起來。閱讀范圍逐漸擴大,閱讀內容紛繁復雜,這就要求我們引導中學生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地篩選閱讀資料。因此對高中生進行課外閱讀指導,提高閱讀效率,是信息時代的要求,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趨勢。中國有句古話叫:"開卷有益。"那麼,高中生究竟應該如何對待網路小說?網路小說給高中生帶來的究竟是什麼?就此,我們展開了調查。

三、概念的界定:

什麼是網路小說?我認為網路小說就是以網路(Internet)為傳播媒介,用平等的、雙向的、互動交流方式提供給普通受眾的網路文學。網路文學這個概念,從文學體裁的角度上看不存在;而從文學內容的角度上看又含糊不清,究竟是指像《第一次親密接觸》這樣的以網路生活為內容的文學作品呢?還是指所有原創於網路上的各類文學作品的集合呢?我的理解應該是後者。我想,現在我們沒有必要給這個東西一個明確的定義,它僅僅是對一件事物的理解,而理解是千姿百態的,現在就來統一這些理解有些為時過早了。在"網路小說"到底是不是"文學"這個問題還沒有弄清的時候,"網路小說"卻已經成為了一種不知定義的文化,一個已經被越來越多人接受的文化。校園網路小說有《愛爾蘭咖啡》、《一光年的距離有多遠》、《一杯熱奶茶的等待》、《愛的魔咒》、《畢業那天我們一起失戀》等等。

四、調查問卷情況:

(1)下面是我們利用網路做的問卷調查情況:

1、你是否讀過網路小說?

A、有98% B、沒有2%

2、你認為閱讀網路小說對你有用嗎?

A、有用,98% B、沒用,2%

3、你讀網路小說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A、消遣64% B、隨大流30% C、拓寬知識面2% D、盡早了解社會4%

4、你喜歡讀哪一類網路小說?(可多選)

A、青春類(75%)B、游戲類(33%)C、言情類(38%)D、網路類(42%)E、時尚類(46%)F、武俠類(25%)G、偵探類(13%)H、卡通類(46%)I、經典類(8%)J、綜合類(21%)

5、你覺得現在網路小說有哪些優點?(可多選)

A、情節生動(98%)B、語言幽默(83%)C、貼近生活(96%)

6、你認為網路小說的閱讀對你產生哪些影響?(可多選)

A、思想上、心理上的轉變與成熟(96%) B、語言應用、寫作風格上的轉變與提高比較大(83%) C、沒有影響(4%)

7、讀後你會和別人交流嗎?

A、會(98%) B、不會(2%)

8、你會和什麼人交流?(可多選)

A、朋友(42%)B、同學(96%)C、老師(4%)D、家長(0%)E、兄弟姐妹(4%)F、網友(75%)

9、怎樣交流?(可多選)

A、網路聊天(75%)B、平時閑聊(96%)C、書信隨筆(25%)D、編輯簡訊(4%)E、文學沙龍(0%)F、課堂作文(4%)

(2)對家長的訪問:

我們利用家長陪孩子買書的機會與高一部分學生家長進行了有關的交流。我們通過問答形式了解現代家長對高中生閱讀書籍的看法,所問問題諸如"你是否經常陪子女逛書店購買輔導書""你的孩子看網路小說嗎""你允許他看網路小說嗎"之類。我們發現,大多數家長不同意中學生閱讀網路小說,他們認為網路小說僅僅是一種文化垃圾,不僅沒有益處,而且容易使中學生沉迷於其中的情節而不能自拔。而且大部分家長希望他們的孩子能多買輔導書,甚至有家長不同意學生購買和閱讀文學名著,認為太浪費時間。

五、通過對問卷調查結果的統計和分析,我們作了如下思考:

(一)學生為什麼喜歡網路文學?

原因之一:網路文學貼近生活

與傳統文學相比較,網路文學更貼近生活。它不僅情節簡單,敘述方式自由,而且大都寫個人經歷,讀起來讓人倍感親切,且多抒寫同齡人內心感受,寫的那些話好像就是自己心裡想說的,讀後讓人心裡一陣舒暢。正如「GGMM」們所說:「網是虛擬的,但擁有是真實的。」另外,網路文學還富於意象的塑造,它常以它豐富、幽默、前衛的對白和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贏得學生青睞,有關專家分析,中學生喜愛網路文學,與中學生好奇心強,渴求溝通了解,追求前衛、追求自由不羈等心理特點有關。在我們所調查的高中生中,96%的中學生認為,網路文學貼近生活,其語言、情節都是基於現實生活的提煉,其形象是現實人物的簡縮。受此影響,學生們的作文,主題貼近生活,准確、真實地反映內心世界,語言生動活潑,娓娓敘來,輕松自然。較過去學生作文的程式化和千人一面的狀況,這個變化讓許多語文老師都很是驚喜。

原因之二:網路交流的隱秘性

通過調查我們還了解到,中學生在與網路文學的接觸中,有96%認為受到它影響最大的就是思想上、心理上的轉變與成熟。眾所周知,中學生處在一個思想發展的特殊的年齡階段——心理斷乳期,生理與心理發展的矛盾時時痛苦著他們的心靈,他們有豐富的情感和敏感的內心,他們渴望傾訴,渴望交流,但又不願讓自己的精神世界呈現在眾目睽睽之下讓別人評頭論足。這樣,隱秘的網路文學就成了他們心靈張揚的理想場所。看別人的文章,心靈得到回應,思想受到沖擊;寫自己的文章,沒人知道你是誰,卻給了自己一個傾訴的空間,不經意間,學生的自我關注加深了,自我意識增強了,思想也日趨成熟,多了一份對於人生的思考。許多中學生(尤其是女生)對安妮寶貝的文章非常喜愛,認為那樣的文字很深刻很現代很能觸動人心;大多數的男生則對俞白眉的《網上論劍》持有極大的興趣,在潛移默化中也有了自己對生活的思考。

原因之三:網路文學的多元性

世界是多元的,惟其豐富才會精彩。網路文學就是一個多元的空間,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文字,展示不同的靈魂與心態,不同的個性生活與社會景象。這對於喜愛幻想並充滿好奇、對未來生活充滿希望的、追求時尚追求個性的中學生而言,無疑是一面多棱鏡、一個萬花筒。他們可以體驗不同的生活,他們可以擁有許多理想中的現實、現實中的色彩瑰麗的理想世界。更重要的是他們能展示自我空間,任自己的思緒馳騁。於是,自由、活潑、多姿多彩的作文便出現在了語文老師的面前。

(二)目前中學生課外閱讀現狀中存在如下誤區:

1:是功利性閱讀:在應試教育升學就業壓力下,家長在為孩子選擇課外讀物時,80%的家長急功近利,首選教材輔導類書,對網路小說持否定的態度,甚至否定文學名著。

2:是隨意、盲目性閱讀:高中生自主選擇課外讀物時,首選消遣類讀物,如言情小說,武打小說等通俗讀物;網路閱讀絕大多數首選純娛樂類讀物,網路游戲,卡通,幽默等。

3:是在網路文學作品中,成年人的文章居多,且大多講男女之間的感情糾葛或愛情游戲,有的甚至是靡靡之音,這一部分作品對中學生而言,絕對還為時過早。如果中學生讀多了這些文章,勢必會影響中學生的觀念,不排除有中學生因模仿而做出不利於中學生健康成長的事情,這對處在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成型最重要時期的中學生來說是不利的。

4:是由於網路是一個傾訴的空間,是一個宣洩的角落,當人們想著淡褪的往事,想著曾經的美好與單純,想著現實的殘酷與尷尬;或許就會生出些許的無奈與滄桑。就如《祈禱擁抱》一般:孤獨的人祈禱一個擁抱,給天下所有孤獨的靈魂。網路文學消沉的因素不可避免地導致許多中學生感染了這一病毒。

5:是錯誤不合時宜地運用網路語言,並將它摻雜於作文當中。在網路世界中,我們隨處可以看見「恐龍」「青蛙」「灌水」「BF(男朋友)」「MM(妹妹)」「掛了(死了)」等等的網路語言,網路語言究竟是新新人類的文字游戲,還是現代漢語的積極發展?

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

①高中生學習壓力大,騰不出時間。

②家長望子成龍,給學生購買大量的輔導書。

③即使抽出時間,高中生為了放鬆身心,首選還那些網路小說中的娛樂雜志、漫畫等非知識類書籍。

④高中生佔有信息量大、求知慾強,個人感情上的考慮增多,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上都要求閱讀此類愛情題材的網路小說。

⑤高中生面對殘酷的升學現實,壓力巨大,同時由於教育人文性的增加,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心裡承受能力明顯下降,此消彼長之下,自然需要一個傾訴、宣洩、逃避的心靈空間,網路小說滿足了學生的精神需要。

⑥高中生生活緊張單調,因而更喜歡簡單、新奇的字眼。而對於使用這些字眼的合理性,學生顯然還無法辨別。

六、 思考與對策:

目前國內中學教育界對學生熱衷閱讀網路小說的問題大都持排斥態度。解決的方法不外乎兩種:「堵」和「疏」。所謂「堵」,就是通過學校行政命令,使網路小說禁讀令成為學校的規章制度,再通過班主任、課任教師和家長的合作,禁絕學生閱讀。這種作法的弊端顯而易見。這不僅違背了中學生的客觀認知規律,而且也有悖於新課程「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理念。從當年中學校園「瓊瑤」「金庸」禁絕令的禁而不止可見,「堵」是行不通的。

另一種對策是「疏」。所謂「疏」,就是引導學生閱讀所謂高品味的文學作品,使學生自然疏遠網路小說。這種作法又太過理想化。事實上,這種方法,我們中學語文教師一直在做,但收效不大。在研究過程中,我也做過這樣的嘗試,向學生推薦一些情節性強的文學名著,如《基督山伯爵》《悲慘世界》,但學生並無太多感受和體驗。並且我們給學生的書單和指導意見有很多隻是一廂情願,並未考慮學生的實情。因而,「疏」也是很難操作的。

對此,我是這樣看的。網路小說的獨辟蹊徑與異軍突起,是文化多元化中的一支生力軍,是文學景觀中新添的芳園,但她與文學"正規軍"的分野不可能、也不必要形成擠壓空間的較量和一爭高下的抗衡。事實上,誰也不可能取代誰。你可以巨樹參天,我可以灌木蔥蘢;你可以花團錦簇,我可以淡姿輕搖;你可以典雅華貴,我可以朴實清新,如此「面向未來」,才符合人們審美要求的多樣化和多層次,才符合藝術發展的內在規律。與經典文學的互補交流、相得益彰,多元並舉、相映生

輝,是網路小說的正確取向,也是其走向成熟與繁榮的最佳選擇。

七、作為一個高中生,我們強烈地感受到教育制度的變化,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大它對課外書的容納度。那麼,作為語文老師,怎樣面對網路小說的沖擊?我認為應該既疏且導。

(一)檢視我們給學生開的書單,為學生提供一些富有時代色彩又有較強可讀性的書目。不要非經典不讀,不要非「正經」不讀,不要非文學書不讀。時下流行的韓寒等人的校園文學可讀,《心靈雞湯》之類的暢銷書可讀,《窮爸爸-富爸爸》之類有關經濟方面的書可讀……讀什麼書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加強指導,讓學生學會自己辨明什麼是好書,有用的書。

(二)給學生提供一些專題性的「豆腐塊」文章。這是解決中學生課業繁重,課余時間少卻又要增大閱讀量的較好方法。當然,《語文讀本》在這方面已作了有益的探索,但我以為,,《語文讀本》里的文章還是有太過經典之嫌。文章不在多而在精,結合現實生活和學生關心的問題,自編自選一部分美文範文指導學生閱讀。比如郭敬明的《幻城》,其中的語言能很好的完成對意境的烘托,聯想豐富。那麼,我就將它與古詩詞一起講。在古詩詞教學中,我們老師都有這種感覺:古詩人的心境、遭際是現代中學生特別是閱讀量極少的學生沒有體驗過的,因而理解很困難。單純從語言角度賞析又太乾巴生硬。結合了學生愛讀想讀的《幻城》再來講語言,課就生動多了,學生的思維也自覺地動起來了,他們對古典文學的理解也深入了。實踐證明學生僅用少量的時間,卻一樣增長了見識,拓展了視野,提高了鑒賞能力,得到了美的熏陶。

(三)主題性的文學欣賞校本課的開設。許多文學名著失去了他的學生讀者群,並不是它不經典,而是它不適應學生的閱讀情趣和需要了。因而我們在引導時也沒必要一定指出哪本書好,而是結合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聯系有關的受學生歡迎的網路文學切實指導學生閱讀。新課程給我們開了個好頭,我覺得還要把校本課程與之相結合才能更有效。

八、研學感言:

總之,能讓學生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中安靜地讀幾本好書,讀幾篇好文章,便是我進行這項調查的初衷。 正如飲食一樣,讀書需要人們的細細品嘗,有些東西看起來不好吃,可是很有營養;有些呢看起來美味誘人,可是只不過是垃圾食品;還有一些色香味俱全。那麼,我們也應當且必須在意識到課外書的重要性的同時,克服新世紀相應產生的浮華的新事物的誘惑,爭取在這個還不需徒傷悲的少壯時期,獲取更多的保用一生的知識與才能,並成熟我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在今後能更適應人生的起伏與時代的變遷。

『玖』 網路文學的用戶群體有哪些特徵

95後已經成為了網文消費的主力軍團,超過一半的受訪者曾有過網文打賞經歷,甚至有八成95後願意為網文閱讀周邊付費。對於還處於學生狀態的95後而言,除學業以外他們也擁有豐富多彩的興趣愛好。閑暇之餘,他們樂於沉浸在自己的次元世界,與來自各地的興趣同好在網上結成各式圈子,而二次元圈則是最多95後所共有的飯圈。

『拾』 為什麼網路小說的讀者是大學生居多

我沒有詳細的數據,只是說說自己的看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首先,大學生有很多的業余時間,每周有3--4天的時間是可以自己處理的,這么多的時間,用看小說來打發確實是很普遍的選擇。
然後,客觀因素方面,大學生中電腦的持有率很高,網路在他們生活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接觸到網路小說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且電子書攜帶方便,自然很多人會看
再次,小說是作者對生活的一種關照,yy的也好,寫實的也好,反映了一種世情,大學生雖然成年,但身在校園,對社會缺乏足夠的了解,小說也是一種工具
最後,現在就業壓力很大,生活是現實而殘酷的,而小說,特別是網路小說,穿越文,yy文,小說的主角不是回到過去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就是修真修仙,威震天下,或者美女環繞,享受真愛,作為讀者,我們也會幻想希冀有一天像主角一樣,以大學生尤甚
總的來說,網路小說的創作方式,創作人群,內容及受眾群體共同造成了讀者大學生居多的現象
ps:我也是大學生,平時很愛看小說

熱點內容
暗戀校園小說推薦 發布:2025-08-12 08:08:22 瀏覽:97
人民的名字類似小說 發布:2025-08-12 07:49:33 瀏覽:419
完本末世小說推薦 發布:2025-08-12 07:49:33 瀏覽:421
穿越寵物小精靈收後宮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8-12 07:45:21 瀏覽:257
躲得過初一躲不過你校園小說 發布:2025-08-12 07:34:55 瀏覽:222
奧特曼的完本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8-12 07:33:34 瀏覽:88
懶人聽書之庶女有毒 發布:2025-08-12 07:20:39 瀏覽:698
禁止閱讀的小說閱讀答案 發布:2025-08-12 07:19:05 瀏覽:691
秦時明月寫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8-12 07:17:26 瀏覽:638
欲屋宅小說閱讀網 發布:2025-08-12 07:05:25 瀏覽: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