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羽生的武俠小說地位
① 為什麼古龍梁羽生武俠小說的地位遠不如金庸
這三位當年鼎足而三,號稱三劍客,都是新派武俠小說的奠基人。
應該說這三個人代表不同風格,各有所長,金庸古龍一正一奇,恍若梁書中的霍天都與凌雲鳳
金庸出身書香世家,家學淵源,文學功底深厚,武俠作品不多,卻幾乎都挺耐看,沒有明顯的劣質產品,而且他極力想要爭取武俠小說在文學界的地位,自然對作品著意雕琢,而且他的作品多有家國情懷,符合主流價值觀,加上之後的影視傳播,幾乎家喻戶曉
梁羽生是最早寫新派武俠小說的人,他和金庸最初都是香港大公報的同事,後來先後開始寫武俠,他的風格雖然也象金庸一樣有些歷史背景和民族情懷,但是他的作品對人物的刻畫卻顯得過於單純,好人就是好人,壞人就是壞人,好人練的是好武功,壞人練的是壞武功,涇渭分明,幾乎沒有交叉和融合的可能,朝廷當政者幾乎都是壞的,當然武則天是個例外,而且他的情節很多時候看來都似曾相識,重復的太多
古龍這個人呢,因為身世的原因,多有些玩世不恭,江湖浪子的感覺,這深深的影響了他的作品,這個影響有好的也有壞的,好的方面他的作品很多都有他自己的影子在裡面,很多都是真性情,容易打動人,壞的方面,他對作品不太認真,很多書都沒寫完找人代筆,更別說修改了,但是他的文筆極佳,而且他在作品中大量借鑒了西方偵探小說的寫法,比如楚留香和陸小鳳的系列,
綜合來說個人覺得金庸古龍地位相若,古龍看起來地位差一些的原因,一個是他的風格所代表的奇必然落入小眾,受眾不如金庸所代表的正那麼多,就像霍天都開天山一派,流傳後世,影響極大,而凌雲鳳門下卻很快式微,再一個就是影視劇的影響了,說到金庸小說,我們可以找到很多經典影視劇,而古龍的就比較少,為什麼呢?因為古龍作品意念的東西太多,這個意念的東西往往你只能讀書後慢慢體會,影視劇是不大好表現的,而且古龍的好的作品幾乎沒有精彩的武功招式,比如小李飛刀,他強調的是精神的力量,刀如閃電,一擊斃命,你按書來拍電視的話,多無聊?你再看看喬幫主和郭大俠的降龍十八掌,一招神龍擺尾,再接一招亢龍有悔,和對手大戰幾十回合,視覺上的表現力要精彩多了,是吧?
② 梁羽生是新派武俠小說開山鼻祖,為何他的名氣卻不如古龍
梁羽生原名陳文統,作為我國著名的武俠小說家,他和金庸、古龍、溫瑞安並成為中國武俠小說的四大宗師,而且他還是中國新派的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他寫出來的小說沒有當時舊派武俠小說那樣注重廝殺和復仇,更多的是將其人物中的俠義限定在了正義上。他的小說之所以名氣不如古龍,是因為他的小說帶有的文人氣息太過濃重,很多普通的讀者不是很容易接受。
這其實也是梁羽生小說相對於古龍來說沒有那麼大的名氣之一。因為他的小說文學色彩更加濃重,這和武俠小說的通俗性其實有一定的沖突的,武俠小說的愛好者更多的是希望小說讀起來比較有趣,能夠讀懂,如果加入了文學特性的話,就會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小說的可讀性,這也導致了一部分的人群並不是很喜歡梁羽生的這種創作風格。
③ 金庸、古龍、梁羽生被稱為武俠小說界的三巨頭,誰更厲害
最厲害的人,毋庸置疑就是金庸了。古龍,梁羽生雖然也是地位斐然的武俠宗師;但是和金庸比起來,他們的短板和缺陷也相當明顯。可以說,“金古梁”的排名,不是沒有道理了。金庸,的確是近代文壇不容忽視的“泰山北斗”。
我們都知道,新世紀以來,武俠小說,一度風靡整個中國,不論是港台,還是大陸,一段時間內,都充斥著武俠小說浪潮帶來的影響。而“新派武俠”的創始人是誰呢?梁羽生。
不要指望古龍把精力都投入到文學創作上。歸根結底的說,金庸的綜合能力,是古龍,梁羽生難以望其項背的。大眾的喜愛,當然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④ 金庸,古龍,梁羽生三個人的小說有無高下,怎麼個排名。
金古梁溫黃.你可以看下,公開的說法,按閱讀量.
(一)金庸
成名比梁羽生晚,而盛名卻遠遠的超出了其餘的三位,其之大成。
1、小說中吸收了大量的古典文化的精髓也兼容吸納了西方小說的一些思想與流派;其對武俠小說最大的貢獻是將中國的古典文化完全融入了武俠小說中,其中最出色的是金庸先生所創造的武功招數,在金庸之前武功的名稱單調而重復,但是在金庸的手下卻一改舊風,將琴(笑傲江湖),棋(天龍八部的逍遙子)、書(神鵰俠侶的朱子柳)、畫(笑傲江湖的丹青子),甚至創造了例如百花錯拳,黯然銷魂掌這些心情武功套路,而且對於過招的描述更是讓我等看的如痴如醉。
2、故事情節盤枝錯節,神來之筆層出不窮,往往金庸的小說起首皆看似普通,平平無奇,越是到後面越是紛繁復雜,情節變幻莫測,峰迴路轉,看得不忍釋卷。代表作木莫過於射鵰三部曲以及天龍八部。
3、對於情感的描寫與心理的描寫登峰造極,金庸的小說中有不少的古文詩詞,其中也有一些是金庸個人自己填詞之類的,這些輔助的運用對於情感的描寫與烘托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神鵰中的「問世間情為何物」這句詞也恰恰是因為金庸的小說而廣為流傳。如果留心的話,應該讀讀天龍八部的四十回目,金庸的寫情之老到與毒辣,無人能比。
4、不斷的求新求變,許多人對古龍,溫瑞安的求新求變頗為肯定與贊賞並視為對武俠的最大貢獻,而實際上我對此觀點不以為然,真正對武俠小說的求新求變功勞最大者乃金庸,須知道,古龍與溫瑞安對於武俠的求新求變只是流於文字的寫法上,而對武俠這個主題並無多少實質性的貢獻,這點從兩位的小說中的人物性格大量雷同可以看出,而今用對於武俠的求新求變確實從武俠這個詞語本身來入手並經入佳境的,如果把金庸的作品從頭到尾瀏覽一遍的話,應該有這樣的印象,從早期的《書劍恩仇錄》的正邪對立並以漢族的代表人物陳家洛作為主線的情節,到中期的《天龍八部》的契丹族的蕭峰作為歌頌並贊揚的對象,到後期的封筆之作《鹿鼎記》中的雜種韋小寶這個絕世大英雄作為主角,金庸不斷的在摒棄狹隘的民族觀,從《飛狐外傳》中的江湖恩仇到《射鵰》中的民族抵抗,今庸在不斷的詮釋與修正「何為武俠」這個詞語的概念與范圍,而這兩點正是金庸書最大的魅力所在。而早期的一些武俠小說對於武俠的定義就是江湖恩仇與廝殺,而金庸向我們展示了武俠世界不僅僅是血腥的廝殺,更多的是一些讓我們為之振奮,為之心動的元素。
5、對於武俠故事的定位,早期的武俠小說對於主人公的武功總是這么幾個套路,要麼誤服千年靈芝,要麼被退隱江湖的武林怪傑輸入一身內力而猛然傲視武林,更有多個美女投懷送抱,最終大仇得報,美女得抱,爽哉爽哉,此類小說看得最多的是「幾甲子功力」「俊朗」這類的單詞,而在金庸梁羽生時代對這個情況一掃而空,尤以金庸作品中對於愛情堅貞的這個定義最為催人淚下,唯一例外的是韋小寶這個傢伙,得到了七個美女老婆。
(二)古龍:
對於古龍的喜愛雖然遠遠比不上對金庸的喜愛,但是按照武俠四大家來說,古龍還是一直在我的心目中排名第二的,古龍作品對於武俠的貢獻應該莫過於他出色的借鑒了西方偵探小說的理念以及***一些武俠小說的意識流(如果有心的話可以看看***有一本武俠小說《宮本武藏》,這本小說中可以發現與古龍好多的寫法類似的地方),對於武功的描寫獨辟蹊徑,古龍對於過招過程的描寫並不擅長,但是他巧妙地利用了一種古龍式的過招場面來獲得新的高峰,古龍筆下的武俠場面幾乎沒有多少過招的寫法,而是把過招前的環境渲染得淋漓盡致,雙方心理的描寫,雙方外部的描寫,風雨欲來,烏雲壓城一樣的緊張,而真正過招的時候,古龍創造了武俠的一個名言:「真正的高手之間的過招往往只需要一照就足夠了,任何一點點地錯誤都可以造成致命的失敗。」這種手法把武俠推向了另外一座巔峰,其中代表的莫過於小李的飛刀,西門吹雪的劍,陸小鳳的靈犀指,楚留香的輕功.....
古龍對於武俠的另一個貢獻是古龍體,這種題材被後來大量的仿製抄襲以至於泛濫成災,但是古龍創造了這個,並在他的手中將這個手法發揮的極致,古龍的早期作品大多平凡無奇,唯有《護花鈴》初顯風范,可惜被代筆者把結局寫的一塌糊塗(所以現在的護花鈴甚至有兩個版本,一個是無結局的,一個是有結局的),到了《鐵血大旗》《綩花洗劍錄》《情人箭〉開始為一個代表期,這段時期的主角大多豐滿,故事情節復雜,而到《楚留香》看是,古龍體開始顯露出王者風范並在楚留香這部作品中發揮的酣暢淋漓,(後期的陸小鳳與楚留香比起來,似乎抄襲了不少),這個古龍體正是古龍對於武俠小說的貢獻,也是古龍真正成為武俠大家的一個標志。
不過古龍與金庸比起來差距是:古龍的英雄人物中大多雷同,機智與運氣是幾乎他作品中所有英雄都具備的兩個元素,而且古龍的小說中對於女性的不尊重,古龍的筆下幾乎沒有什麼值得稱贊的女性,正是這些的大量被運用復制,使得古龍的小說影響力的長久性比不上金庸。但是對於武俠小說的貢獻,古龍當仁不讓的走在了金庸的後面而俯視群雄。
不過古龍卻有一點是金庸所沒有嘗試過的,那就是現代武俠小說,提到古龍,不能忘記《槍手·手槍》這部現代感的小說,也許有人說這部小說更像一部偵探現代小說,而實際上古龍是運用武俠的元素將現代故事採用武俠的手法來寫,這部小說如果是古龍的愛好者的話一定都會看過。
許多人說古龍的小說千篇一律,到了後期越看越沒勁,確實古龍的作品從楚留香開始慢慢的陷入了一種模式,這是古龍的悲哀,也是讀者的悲哀,對於市場的妥協以及古龍的性格所致,後來的武俠小說雷同的很多,但是這點並不是說明古龍就放棄了蛻變,又必須提到古龍的最後一部小說《獵鷹賭局》,這部小說在古龍的小說中是為數極少的短篇武俠,而兩個短篇所組成的小說開始採用的大量的新鮮的語言,古龍開始在修改自己的風格,並努力創造新的一種武俠小說的寫法,實際上這部小說也確實慢慢的顯露出了一種新的寫法。這部小說中古龍很少採用了以前那種敘述的風格,而變得沖淡平實了(可能與古龍那個時期剛剛出院有關),可惜就在這個轉折點上,古龍死了.........
也許是失去了一位大家,但我心痛失去了一種對武俠的新的貢獻。
(三)梁羽生
梁羽生可以用一個「四平八穩」來形容他在武俠中的地位,不可否認,梁羽生對於新派武俠的貢獻功不可沒,他的龍虎鬥京華的問世開始改寫了武俠小說從環珠樓主,平江不肖生時代所締造的武俠神化,把武俠小說的人物平民化,真實華,這點影響了後來的金庸以及所有的武俠小說作家,這點上樑羽生功勞是很大的。
梁羽生的作品在早期的人們讀來賞心悅目,但是對於我這樣年齡的人讀來卻不是很吸引,我認為的主要缺陷有:
1、梁羽生作品中的人物正邪十分明顯,不管是名字,擅長的武功都一眼可以看出這個人物的正邪。
2、故事情節的拖沓性,梁羽生的故事往往大量的延續並展開,從爺爺寫到父親寫到兒子寫道孫子寫到重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初看還覺得新鮮,看到兒子輩的時候就有點忍不住了,看到重孫子都出來的話更是怒火攻心了,梁羽生故事中的英雄人物其父輩或者師傅大多在上一個故事都是作為主角來寫的,這點上早就了梁羽生小說的永遠無法大氣的一個缺陷。
3、敘述的歷史化,同樣的借鑒歷史作為武俠的輔助,金庸對於歷史的借鑒總是採用一分實,九分虛,卻讓人讀來頗為相信,但是梁羽生對於歷史的借鑒卻採用的是五分實五分虛甚至更多的實更少的虛,讓人讀得時間長了覺得像在看歷史小說一樣,這點正是梁羽生小說致命的缺陷。
4、寫外過多,寫內過少,在梁羽生的小說中,很少能看到大段大段的內心描寫,而對主人公的行為以及語言卻傾注了大量的筆墨,要知道,缺乏內心描寫的文字遠遠沒有內心豐富的來得更能感染讀者,這點上與金庸對比起來,差距十分的遠。這也是梁羽生雖然成名早於金庸但是盛名遠遠不及金庸的原因。
梁羽生像一個武夫,而金庸如同一位儒者,兩者區別可見一斑。
(四)溫瑞安
對於溫瑞安的小說,卻是我也不是很喜歡,尤其是對於那種仿造古龍的寫法更是讓我覺得不屑,記得當年溫瑞安憑借四大名捕系列與神州奇俠系列成名時,被評論界贊賞了古龍後期的一個大家,而實際上溫瑞安對於武俠的貢獻微乎其微,其寫法仿造古龍而畫虎類犬,其情節繼承類似於梁羽生的爺孫輩輩,其人物描寫缺乏個性,樓主的文章中似乎有一句話:「溫瑞安的小說中人物態善變了,雙面間諜太多了」這點上我甚有體會,看到他的小說我總是不能確定誰是誰一夥的,即使是在決斗之後我仍然模糊。這點上造成了我閱讀上的恐懼與厭煩。
不過有幸當年看過一本溫瑞安的雜文集(名字不大記得了),而且是那種繁體版本的,那裡面的溫瑞安給我的印象與武俠裡面的完全不同,才情橫溢,桀驁不馴,鋒芒畢露。當然這個與溫瑞安對於武俠的貢獻無關,題外話已。
至於黃易,他的作品我一本都沒有看過,許多人說他的作品是一種靈幻的武俠,也有的說他的小說開辟了武俠的另一個局面,雖然他的尋秦記也曾熱播,不過我始終不喜歡看,肯能是我對於武俠小說的認識的片面性所致,我更容易接受武俠小說的故事發生在在宋朝到清朝這個時代之間,我身邊就有許多朋友推薦我看大唐雙龍傳與尋秦記,但是我始終沒有興趣接受,不過與那些書是盜版的無關。
金大俠亂史,古大俠千篇一律,梁大俠文采前高後低
⑤ 梁羽生有多少部武俠小說
梁羽生小說共三十五部,按寫作時間順序分別為:
1、唐代:四部
女帝奇英傳——大唐游俠傳-龍鳳寶釵緣-慧劍心魔
2、宋代:六部
武林天驕-飛鳳潛龍-狂俠天驕魔女-瀚海雄風-鳴輸風雲錄-風雲雷電
3、明代:八部
還劍奇情錄-萍蹤俠影錄-散花女俠-聯劍風雲錄-武林三絕-廣陵劍-白發魔女傳——武當一劍
4、清代:十七部
塞外奇俠傳-七劍下天山-江湖三女俠-冰魄寒光劍-冰川天女傳-雲海玉弓緣-冰河洗劍錄-風雷震九州-俠骨丹心-游劍江湖-牧野流星-彈指驚雷-絕塞傳烽錄-劍網塵絲-幻劍靈旗-草莽龍蛇傳——龍虎鬥京華
(5)梁羽生的武俠小說地位擴展閱讀
梁羽生與金庸、古龍、溫瑞安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四大宗師,被譽為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他和金庸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俠小說的大旗,梁羽生摒棄了舊派武俠小說一味復仇與嗜殺的傾向,將俠行建立在正義、尊嚴、愛民的基礎上,提出「以俠勝武」的理念。梁羽生為人正派,創作了三十餘部武俠佳作,開創了新派武俠小說的先河。2009年1月22日,梁羽生因病在悉尼去世,享年85歲。
代表作品有《白發魔女傳》《七劍下天山》《萍蹤俠影錄》《雲海玉弓緣》等。另有筆名陳魯、馮瑜寧、梁慧如、李夫人、馮顯華、幻萍、佟碩之、鳳雛生。
梁羽生對武俠小說在文學中的地位及其價值給予明確肯定。他指出,作為一種小說流派,武俠小說無疑是中國文學百花園中一朵奇異的鮮花,「應當允許武俠小說存在」。
⑥ 同為當代武俠大師,為什麼梁羽生的名氣沒有那麼響亮
梁羽生雖然是被稱為新派武俠小說的鼻祖,但是他的功底無論是跟金庸,還是古龍相比之下還是差的很遠的,無論是人物塑造,還是江湖世界觀、劇情的生動性還是武學成就上都是沒法跟金庸還有古龍相提並論的,何況現在的影視劇改編當中,改編的電視劇中也大多數都是金庸的武學小說,而古龍的小說最近在前年還有一部《絕代雙驕》,像是梁羽生的作品也很少為影視劇所改編,因此在名氣上無法像金庸 和古龍的名氣那樣的響亮。
像是金庸武俠小說當中,塑造的人物各個都是有血有肉的,像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郭靖、“無拘無束、灑脫寬懷”的令狐沖還有“豪爽無愧於天地之間的真漢子”蕭峰,每一個人物的性格都是十分鮮明的,而且每一個人物所代表的意義都是不一樣的,即使是放到今天,這些人物依舊是受到許多讀者的喜愛,而且在影視劇改編之後這些人物依舊是受到非讀者粉絲的歡迎;
再說說武學,金庸小說中的“獨孤九劍”可謂是已經把武學發揮到了最高境界,已經是“無招勝有招”之式,精微奧妙已經達於極點,迎敵而來自然解,施展開來天下無敵:
風清揚道:“活學活使,只是第一步。要做到出手無招,那才真是踏入了高手的境界。你說‘各招渾成,敵人便無法可破’,這句話還只說對了一小半。不是‘渾成’,而是根本無招。你的劍招使得再渾成,只要有跡可尋,敵人便有隙可乘。但如你根本並無招式,敵人如何來破你的招式?”
⑦ 梁羽生對新派武俠小說有什麼貢獻
首先,梁先生是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這個是公認的;其次,他的作品數量眾多(共有三十五部),其中至少有五部是傑作,創造了至少幾十個有生命力和鮮明特點的人物形象,作為小說家,這是他進入文學史的通行證。
現在看來,梁羽生對中國武俠小說的貢獻,至少以下幾點是他的特點和優點,並構成了他的亮點。
第一,在語體上融和了中國古典詩詞的特點,具備了一定的典雅和風流,讓武俠小說成為文人創作而不是坊間故事會。
第二,讓武俠小說和歷史聯姻,把戲說歷史和武俠風光合為一體,大大地擴展了武俠小說的表現范圍和故事魅力,同時也提升了武俠小說的文化品位。這方面,我覺得梁老在清代歷史和唐代歷史上開拓較多,比如《七劍下天山》《江湖三女俠》《女帝奇英傳》等等。我甚至感覺,後來金庸寫宋、元,似乎也是為了避開梁老的鋒芒,以金庸的聰明,他一定會另闢蹊徑。
⑧ 新派武俠開山祖師,梁羽生成就有多高
梁羽生先生的武俠作品內容豐富、卷帙浩繁,雖然是虛構的,但是卻具有強烈的歷史和政治色彩,是武俠小說中的上上品。當然梁老最大的成就,還是開創了新派武俠小說的先河,他的小說創作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可以說是新派武俠的開山祖師。文化巨人金庸就是繼承了他這種寫作方式,把武俠小說進一步發揚光大,傳播到全世界。梁老可以說是新派武俠的風氣開創者,將其發揚光大的則主要是金庸、古龍等人。
梁老先生的作品主題基本都差不多,一般都是表現宋朝、明朝和清朝的民族斗爭,多是漢民族反抗封建統治和外來侵略的主題,跟古代政治和歷史有關。其中比較經典的作品有《七劍下天山》、《白發魔女傳》、《俠骨丹心》、《雲海玉弓緣》和《大唐游俠傳》等,其中最著名的是《萍蹤俠影錄》,大多都被改編成了電視劇和電影作品,在民間有許多的粉絲。
⑨ 梁羽生是新派武俠祖師,為什麼文學成就不如金庸
梁羽生是我國著名的武俠小說家,他和金庸、古龍以及溫瑞安三人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的四大宗師。同時,梁羽生還是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所寫下的小說至今也是相當受歡迎的。但是相對來說,在武俠小說界中最為出名的還是金庸,梁羽生的名氣並沒有金庸高。但是如果說文學成就不如金庸的話,我是不贊同的, 因為梁羽生的武俠小說文學性顯然是高過金庸的,這也是他的名氣無法超越金庸的最為主要的一個原因。
正是如此,梁羽生的文學成就是高於金庸的,只不過也因為這個原因,梁羽生的小說名氣並沒有金庸高。但是我們不能因為名氣沒有金庸高就否定了梁羽生在文學上的成就,這是不可取的。
⑩ 梁羽生的武俠小說與金庸相比如何
1、《萍蹤俠影》。接近完美的儒俠張丹楓,傳統武俠小說的最高成就,梁老風格的集大成者。
2、《雲海玉弓緣》。魅力無窮的作品,足以媲美金庸的任何作品;
3、《白發魔女傳》。人物刻畫幾至完美,性格沖突導致愛情破裂不落俗套;
4、《飛鳳潛龍》。極其巧妙的布局,極其精緻的武俠短篇;
5、《還劍奇情錄》。極其巧妙的布局,動人的悲劇;
6、《女帝奇英傳》。厚重的作品,精緻的文字,對歷史的反思有獨到之處。但書中的女權主義思想令吾輩男子厭惡,對武則天的吹捧和對淫婦上官宛兒的翻案令人反胃;
7、《七劍下天山》。厚重的作品,群戲圖,可以媲美《書劍》;
8、《冰川天女傳》。語言風格接近《雲海玉弓緣》,好看;
9、《劍網塵絲》。語言風格類似古龍,梁老嘗試轉型之作,惜呼沒有繼續往這條路走下去。
10、《大唐游俠傳》。新派武俠的開山作,無論如何有其地位。
推薦看《飛鳳潛龍》,精緻的武俠短篇。絕對精品。
梁羽生輸給金庸,主要輸在7個方面:
1、語言文字。梁羽生的小說語言過於現代,特別是對白幾乎就是現代文藝青年在交談,缺少古典韻味,這不是靠古體詩詞湊數就能掩飾的。金庸小說相比其他任何武俠作家,最大的優勢就是他駕御文字的能力超群,金氏小說語言古典,接近於半文言。只有司馬翎的駕御文字能力接近金庸。
2、小說技法:梁羽生的小說過於傳統,結構缺少變化。金庸小說是中國古典技法與西方技法的結合。
3、人物刻畫。梁羽生的小說過於古板、單調;
4、思想觀念。金庸無疑更開放;
5、想像力;
6、雜學;
7、女權主義。金庸無疑是傳統的以男性為中心,而梁羽生過於強烈的女權主義實在讓人覺得索然無味。
所以盡管梁老的人品令人欽佩,但其小說與金庸比,差距確實是全方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