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小說閱讀
㈠ 請推薦幾本關於石達開和太平天國的書,小說最好但請千萬別來穿越的,謝謝了。
小說,參見《給文藝作品中的石達開排名》一文
http://tieba..com/f?kz=61829191
網上能看到的章節和短篇小說,參見
http://hi..com/flyforever0/blog/item/523a352925b808f699250a1f.html
如果想了解太平天國正史,《通天血路》《極樂誘惑》這種太平天國歷史盲連抄帶編出來的騙錢貨物理也不要理,轉兩段比較專業的網友的推薦
1 by changanjun
簡又文的書立場比較客觀,但寫得太早,1962年,太平天國學術研究還處在起步階段,他的書出版之後太平天國研究的高潮才到來,過去50年大量研究成果在書里都沒有反映,崔之清的書對入門者來說太深了,只會看得一頭霧水,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建議先看夏春濤的《二十世紀的太平天國史研究》,對太平天國歷史研究的發展過程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 http://article.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joursid=57052 前3篇)
然後看這里
http://article.netor.com/m/jours/adindex.asp?boardid=9837&stopic=44&page=1
1-8頁都是比較適合太平天國歷史入門者看的東西,包括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對太平天國歷史的概述,羅爾綱《太平天國史》中對太平天國主要制度的介紹,《天國志》對太平天國事件、人物的介紹,這三位學者一位來自台灣,一位來自大陸,一位是有專業背景的的業余學者,立場不盡相同,可以相互對照。
如果對哪方面的情況感興趣,可以再看專門的著作或論文。
2 by flyforever0
同意先讀夏春濤的《二十世紀的太平天國史研究》,因為要了解太平天國歷史必然要去讀他人的研究成果,那麼,前人、在每個領域,有過哪些有代表性的成果?哪些有影響力的觀點?存在哪些爭議,哪些局限性?在近年來的著述中,有哪些是對前人研究成果熟視無睹、發揚無知者無畏的精神,哪些又是利用大眾對前人研究成果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的現狀在炒冷飯?對「太平天國史學史」有一些了解,便可在閱讀他人研究成果時事半功倍。
另外向入門者強烈推薦郭毅生主編的《太平天國歷史地圖集》,理由
1 這本書為各時期、各地區的地圖都配了相關歷史的背景介紹,完整看下來基本上上就是一部太平天國史概述,詳略安排非常適於入門者,既不會過細、過繁讓人抓不住重點,又不至於過度簡略、只見主幹不見枝葉。
2 圖文兼備,便於理解記憶。
3 專人專論,各單元的撰寫者都是從事過該部份歷史專門研究的學者,每個人寫的都是自己比較熟悉的領域。
4 以敘史為主,評論為輔,事實和評論分得比較清楚,敘述和評論的立場也比較客觀,受政治、地域、主觀好惡的影像較少。
5 第一版是八十年代末出版的,國內太平天國史研究的高潮是八十年代前期,八六年《天父天兄聖旨》的發現是這段高潮的尾聲,九十年代後在史實探索方面有影響力的新成果不多,所以這部書雖然是二十年前出的,但對多數基本史實方面的考證成果並不過時。
不過這本《太平天國歷史地圖集》現在不太容易買到,孔夫子和淘寶網上似乎都沒有,如果找不到這本,也可以用《太平天國歷史與地理》來代替,除了沒有地圖之外,這本書和《太平天國歷史地圖集》的基本內容差不多。
還有一本《太平天國史學導論》,裡面有很多總結太平天國歷史研究的成果、方法、經驗教訓的文章,如《太平天國印書史略》《太平天國文書史略》《太平天國詞語釋文舉例》《太平天國資料目錄學的發展》,頗具指導性。
《太平天國歷史與地理》和《太平天國史學導論》在孔夫子舊書網上都可以買到。
㈡ 求一本系統描寫天平天國和捻軍的書(非小說)
《太平天國革命親歷記》英國人呤唎寫的,作者曾經在李秀成手下服役,現身說法,強烈推薦;還有羅爾綱的《太平天國史》應該是目前研究太平天國最官方的資料;私下我們可以交流,記得採納!
㈢ 尋找一部網路多年前的小說
異時空——中華再起 http://wenku..com/view/25e9538102d276a200292edf.html 這里應該是有TXT的,你可以下
㈣ 求太平天國斗爭史
找到了三個版本的,都發給了你,論興衰那一部不是小說,你不喜歡就刪了
太平天國全史,我不確定是否是正史,我沒讀,不過演義性質的可能性最大
戰記那一本是晚清人寫的,都很白話了,他觀點對當時國家情況的了解也許有所增益
~~~剛准備發給你,發現你留下的郵箱格式不正確。。。
發過你了,不知道你是否喜歡這幾個。
重發了那個天平天國全史。
㈤ 太平天國讀後感
1846年,英國以保護鴉片貿易為借口發動了罪惡的鴉片戰爭,自此,中國淪為各帝國的欺辱對象,《南京條約》,《馬關條約》……等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使得中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泱泱大國遭受前所未有的災難,終於在1851年爆發了一場農民起義,並曾一度建都金陵,號「太平天國」,其北伐軍曾打到直隸之地使得京城一日三驚,席捲半個中國,然而這場歷史上影響最大,參戰人數最多,持續時間最長的農民起義最終卻以天京城陷落,數萬戰士自刎的慘痛結果收場,思其原因,確乃自身所造之果。一、以拜上帝教立國。此乃天國敗亡之首要原因。1.天國
㈥ 有沒有以太平天國為背景的古典演義類型的文學作品
與專業的專家學者通過諸多歷史文獻認識歷史不同,普通百姓更喜歡通過閱讀歷史小說的當時去認識歷史,雖然歷史小說的部分情節有誇大的部分,但是整體上可以讓我們對一個時代有著基本的理解。
就像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一樣,我國文學史上歷史小說佔了很大的比重和地位,與太平天國有關的《太平天國演義》從中講述了歷史的煙雲,通過傳統章回體小說的筆法,為我們講述了150年前太平天國革命波瀾壯闊的歷史。
此外通過這種筆法,作者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鮮明的人物,就像曾國潘、洪秀全等人,秉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對人物的構造雖然真實但卻沒有過分渲染,這也是這本小說受人喜歡的一大原因。
㈦ 請大家推薦幾部傳統武小說
黃易
黃易的小說不僅文筆流暢、容易閱讀,你還可以從他鮮明跳脫的文字中看到影像畫面;從細膩的建築環境、人物的內在思想,乃至於觸摸不著的精神力,到整個氣氛的烘托,使你不期然地跌入那個滿是虛虛幻幻,又似假似真的世界;更重要的是,故事情節往往出人意表,不看到最後一章、最後一字,你永遠也不知道會有怎樣的結局發生。科幻小說如此,武俠小說亦如是!如果說故事劇情是一部小說的骨幹,那麼小說中所要闡述的作者思想,便是小說的靈魂。你可以在黃易的小說中讀到包括歷史、天文、醫術、科學、宗教、宇宙奧秘、藝術美學等上天入地的學問知識,但更重要的是他對於生命哲學的省思。
http://www.xxsy.net/wx/1_5.html 這里很多他的作品哦~
溫瑞安
港台武俠小說大師,馬來西亞華僑,詩人出身,在台灣大學中文系就讀時曾組織學生運動,在台灣坐過政治牢,後流亡東南亞各地,定居香港。溫瑞安以「武俠小說的文學化」為己任,文筆好得令人嘆為觀止。代表作有《說英雄誰是英雄》系列等
http://www.xxsy.net/wx/1_4.html
梁羽生
新武俠鼻祖」梁羽生如果說新武俠小說是由金庸發揚光大而達到頂峰,進入純文學的高雅層次;那麼,這一努力則開始於稍稍早於金庸的梁羽生,梁羽生因此成為新武俠小說的「鼻祖」。 梁羽生本名陳文統,1922年生於廣西蒙山的一個書香門第,自幼寫詩填詞,接受了很好的傳統教育。1943年,一批學者避難來到蒙山,太平天國史專家簡又文和以敦煌學及詩書畫著名的饒宗頤都在他家裡住過,梁羽生向他們學習歷史和文學,很受教益。抗戰勝利後,他就讀於廣州嶺南大學,學國際經濟,1949年定居香港,供職於《大公報》。他平時愛看武俠小說,還常常拉了查良鏞交流心得。1952年一台雷聲大雨點小的白鶴派與太極拳的打擂,《新晚報》為了再造聲勢擴大發行,遂請這位著名的武俠迷寫連載小說,這就是新武俠小說之始的《龍虎鬥京華》。因為他寫隨筆的名字是粱慧如,平時又心慕白羽,那就叫梁羽生好了。到1984年「封刀」,一共是32年,35部,160冊, 1000萬字。除武俠外,梁羽生還寫散文、評論、隨筆、棋話,筆名有陳魯、馮瑜寧、李夫人等,著有《中國歷史新活》、《文藝新談》、《古今漫話》等。 梁羽生、金庸的功績,在於開了武俠小說的一代新風。「新派」不僅是他們自命的,也是得到社會承認的,舊武俠小說雖也熱火朝天,但自始至終為新文學所瞧不起,始終難登大雅之堂,當時自命為大雅的報紙和自命為大報的報紙,都不屑於刊登,武俠的讀者,還缺少知識分子,而主要是下層的「識字分子」。當時武俠小說的地位,猶如流浪江湖的賣解藝人,看的人雖多,卻始終算不得名門正派,金、梁一出,局面頓時改觀,各大報也都以重金作稿酬,爭相刊登,讀者也普及到社會各個階層,港、台、新、馬,一時風起雲涌,開創了武俠小說的一個新世紀。隨後,關於武俠小說的專門研究也漸成熱潮,與純文學相比美。 梁羽生不僅在寫武俠方面是大家,在評武俠方面也是大家。1966年香港《海光文藝》上發表過一篇署名倭碩之的《金庸梁羽生合論》,其實就是梁羽生所寫,他說:「梁羽生是名士氣味甚濃(中國式)的,而金庸則是現代的 『洋才子』。梁羽生受中國傳統文化(包括詩詞、小說、歷史等等)的影響較深,而金庸接受西方文藝(包括電影)的影響則較重。」這個觀點至今仍有影響。1977年,他在新加坡寫作人協會講《從文藝觀點看武俠小說》,提出了 「寧可無武,不可無俠」的觀點。1979年,他在英國伯明翰與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相遇,華老剛剛看完了梁羽生的《雲海玉弓緣》,便當面向梁羽生提出了武俠小說無非是「成人童話」的觀點。梁羽生還加入了中國作家協會,出席過中國作協第四次代表大會,會上慷慨陳辭。為武俠小說的一席之地大聲疾呼。有人為粱羽生作過一首詩: 金田有奇士,俠影說羽生。 南國棋中意,東坡竹外情。 橫刀百岳峙,還劍一身輕。 別有千秋業,文星料更明。 「金田」是太平天國起義的金田村,就在他的家鄉蒙山附近。「俠影」是《萍蹤俠影錄》。「棋中意」說他善於寫棋話。「竹外情」取自蘇東坡「寧可居無竹,不可食無肉」,說梁羽生愛吃肉,而且愛吃肥肉,「還劍」取自他的《還劍奇情錄》,也說他金盆洗手,封刀掛劍,不寫武俠了。「別有千秋業」 說他准備寫關於太平天國的歷史小說。 粱羽生作為新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作品大部分較有水平,是以一腔正氣創造了武俠小說新的格調,後來,他移居澳大利亞,潛心於歷史,想來是要將這股正氣發揚光大,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http://www.xxsy.net/wx/1_2.html
話說,傳統武俠界有句話不知道你聽過么?最高境界就是----金古黃梁溫<有順序的哦>
指的 就是金庸,古龍,黃易,梁羽生,溫瑞安這幾個
後來的大陸新武俠又有一句話,金古黃梁溫之後還有一個小椴
小椴的作品極其受男性的喜歡,可惜他的東西我怎麼都不喜歡.
我個人比較喜歡武幻天後---滄月,的作品
<尤其是她的聽雪樓系列,真是不容錯過啊>
希望有幫到你<打到我手軟了啊>
㈧ 求好看的穿越或重生改變歷史的軍事小說
唯我獨裁可以(穿清末,外掛是蛟龍號),但後期寫得有點拖,純粹是沒對手自己樹敵打。結尾中華帝國和德意志帝國的核大戰本來可以多寫一點,但可能是作者自己沒控制好,一章就結束了。而且作者的詞彙量不算大,通篇濫用「頓時」(實際上很多情況下可以替換成近義詞,有時則根本不能用這個詞)。
狙擊南宋也是推薦的(穿兩宋之交,外掛是超時空強化和反器材步槍),作者寫作時進行過大量考證,其中很多角色都是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人物(這里指的是那些小人物,包括宮女、水賊、副將等平時不怎麼受關注的那些人)。不過在女主的設定上不太好,主角第一個遇到的女生(一般情況下她就是女主沒跑了)在後期基本上沒什麼戲份,甚至在主角稱帝後都不是正宮;倒是宋欽宗的皇後成了主角的最大助力,從劇情來看,這位皇後才是真正的女主角(當然她和主角一直維持著普通朋友關系)。而且這個文太短了,才四百多章。
大唐魔法師也挺有意思(穿唐太宗時期,外掛是魔法),主角是依靠魔法轉世過來的異世界魔法師,用魔法改變了家人的處境,也對唐朝的建設起到了很大作用。這個不是嚴謹的歷史文,而是架空歷史向的輕小說,整體風格比較輕快幽默,所以其中會有很多明顯錯誤(比如唐朝人居然會說「賣萌」這個明顯帶有日式ACG風格的現代詞彙,而且這個詞不是主角帶來的)。可惜的是後期由於銷量不佳,作者不得不匆匆結尾,而從劇情上看,結局的時候劇情才剛剛展開。
大明龍騰是比較早的一批(穿明末,外掛只有少數歷史知識和化學知識),相對來說也比較硬核,對當時環境的考證也是相對嚴謹一些的。整體來說不存在邏輯硬傷,但作者文筆相對一般。
陽光大秦個人認為算是精品(穿戰國時代,外掛是多種知識),考證相對嚴謹,對於當時的時代氣息把控得也很好,但在遠征外國的時候沒考慮到距離和當時的交通(從時間判斷,作者可能是按照明朝的交通條件來寫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作者本身好像是律師,所以思維模式可能有點偏激,而且帶有輕微的反社會和無政府主義傾向(但不仔細看是看不出來的)。
還有一個是帶著倉庫到大明(穿明成祖時期,外掛是被捲入時空隧道的整個港口),雖然名字很俗套,外掛也很逆天,但並不是憑借現代化設備到處裝逼懟人的無腦文,主角是那種雖然稜角分明但同時也能圓滑處世的類型,主角很少大規模使用過倉庫里的物資,最多就是拿些食材改善生活,或者用一些不起眼但在明朝很有用的小商品來做做生意,同時傳授現代科學,至於載具、武器等大件貨,一般只在對外戰爭時才偶爾使用(平時主角身上就一把手槍和一把電擊槍防身,反器材步槍前期用過一兩次,動靜最大的一次就是在草原上騎摩托帶機槍割草,還是在支走了家丁和官兵之後自己一個人乾的,現在基本上常備的外掛只有軍用望遠鏡)。而且這個文的好處就是雖然章節多(超過2600章)但劇情不算拖沓,而且連貫性相當高
㈨ 誰能提供梁羽生簡介和作品風格
梁羽生簡介
在新派武俠小說的創作世界裡,金庸、梁羽生並稱,一時瑜亮。但是,事實上,梁羽生是先行一步的人,這一步大約是兩年。
當金庸以《射鵰英雄傳》奠定地位時,梁羽生也以《萍蹤俠影錄》為新派武俠綻放了文學情思上的異彩。金庸一寫就是二十年,作品有十四部。但梁羽生在金庸停筆不寫武俠、轉而辦報之際,卻獨撐現代中國新派武俠的局面,三十年來寫作不輟,作品數量達金庸的三倍,技巧也不斷創新變化,對武俠文學的一往情深,鍥而不舍,梁羽生已達「樂在其中」的境界。
誠如名詞人劉伯端評論梁羽生武俠作品所述:「國家飄零,江山輕別,英雄兒女真雙絕。玉簫吹到斷腸時,眼中有淚都成血!」,將梁氏作品的特色表露無疑。以下這篇介紹作者為羅立群
梁羽生,原名陳文統,一九二四年四月五日出生(證件標明日期為一九二六年四月五日,誤)原籍廣西壯族自治區蒙山縣。梁羽生出身世代書香門第,家中很有一些產業,算得上是一個富戶。他家在鄉下,地近瑤山,是游覽的好地方。在這樣的家庭環境和地理環境的影響下,梁羽生熟讀古文,好弄詞章,經常填詞作賦,一抒情懷。
一九四三年,廣州一些學者避難來到蒙山,梁羽生便拜史學家簡又文教授為師,學到了豐富的歷史知識。
抗日戰爭勝利後,梁羽生進廣州嶺南大學讀書,學的專業是國際經濟。畢業後,由於酷愛中國古典詩詞和文史,便在香港《大公報》(一說是《新晚報》)作副刊編輯。一九四九年以後定居香港,現僑居澳大利亞悉尼(一名雪梨)。他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梁羽生博聞廣識,多才多藝,曾用「梁慧如」、「馮瑜寧」等筆名寫過許多散文、文藝評論和文史隨筆,還曾用「陳魯」的筆名寫中國象棋的評論文章。他的棋評寫得相當精彩,公認為一絕,讀來比親臨現場觀棋還有興味。
梁羽生從小愛讀武俠小說,其入迷程度往往廢寢忘食。走入社會後,他仍然愛讀武俠小說,與人評說武俠小說的優劣,更是滔滔不絕,眉飛色舞。深厚的文學功底,豐富的文史知識,加上對武俠小說的喜愛和大量閱讀,為他以後創作新派武俠小說打下了牢固的基礎。在眾多的武俠小說作家中,梁羽生最欣賞白羽(官竹心)的文字功力,據說「梁羽生」的名字就是由「梁慧如」、「白羽」變化而來的。
一九五四年,香港武術界太極派和白鶴派發生爭執,先是在報紙上互相攻擊,後來相約在澳門新花園擂台比武,以決雌雄。太極派掌門人是吳公儀和白鶴派掌門人陳克夫,為了門派的利益,在擂台上拳腳相爭。這場比武經港澳報刊的大肆渲染而轟動香港。陳文統的朋友《新晚報》總編輯羅孚觸動靈機,為了滿足讀者興趣,在比武第二天就在報上預告將刊登精彩的武俠小說以饗讀者。第三天,《新晚報》果然推出了署名「梁羽生」的武俠小說《龍虎鬥京華》。隨著《龍虎鬥京華》的問世,梁羽生——梁大俠初露頭角,轟動文壇的「新派武俠小說」已有雛型。
在眾多的香港武俠小說作家中,梁羽生和金庸無疑是兩顆最耀眼的明星。梁羽生是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而金庸則是新派武俠小說最傑出的創作者,人們往往將梁羽生和金庸相互比較。為此,梁羽生用「佟碩之」的筆名寫了一篇《金庸梁羽生合論》(發表在一九六六年香港的《海光文藝》上),詳盡分析二人異同。其中有這樣兩句話:「梁羽生是名士氣味甚濃(中國式)的,而金庸則是現代的洋才子。梁羽生受中國傳統文化(包括詩詞、小說、歷史等)的影響較深,而金庸接受西方文藝(包括電影)的影響則較重。」所論頗為中肯。
從一九五四年到一九八四年,梁羽生在武俠文壇上辛勤筆耕了三十個春秋,共創作了三十五種武俠小說,總字數達一千餘萬言。一九八四年,梁羽生宣布「封刀」,從而結束了「江湖生涯」,金盆洗手,改弦更張,准備撰寫正統歷史小說。梁羽主的武俠小說理論
很多人說,「新派武俠小說」的產生,提高了武俠小說的文化品位。雖然如此,在文藝理論界仍然有許多人認定武俠小說不能登大雅之堂。針對這一問題,梁羽生在許多場合發表過對武俠小說的看法,形成了自已的一套理論。梁羽生的觀點十分精闢、深刻,批評了文藝理論界對武俠小說的偏見,也指出了武俠小說創作中存在的問題,可謂我國小說理論界中的一家之言,很值得我們叄考。了解梁羽生的武俠小說理論,對我們閱讀理解和評論武俠小說創作是十分有益的。
首先,梁羽生對武俠小說在文學中的地位及其價值給予明確肯定。他在中國作家協會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發言說:「文學形式本身並無高下之分,所謂高級與低級,只取決於作者本人的見識、才力和藝術手腕。」他的觀點得到與會者的贊同。他認為中國的武俠小說源遠流長,新派武俠小說更表現出進步的思想內容、新的歷史見解和成熟的藝術技巧;無視武俠小說的存在,硬將它排斥在文學殿堂之外,這是很不公平的。對於某些詆毀和否定武俠小說的觀點,梁羽生不無激憤地說:「這只能表示那個人在容納文化方面的心胸不廣。他其實也不了解什麽叫做武俠小說;或者他看過的許多武俠小說是荒誕離奇的,這才造成誤解。其實武俠小說有好有壞,文藝小說亦是。即使是反映現實的寫實小說亦有好有壞,如果作者功力不夠、觀察力不敏銳的話,他盡管寫的是寫實小說,還是不能反映現實的。」他指出,作為一種小說流派,武俠小說無疑是中國文學百花園中一朵奇異的鮮花,「應當允許武俠小說存在」。
關於如何把握武俠小說的主題,以及如何在武俠小說中反映時代精神和創造典型人物,梁羽生也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他認為,武俠小說必須有武有俠,武是一種手段,俠是真正目的,通過武力的手段去達到俠義的目的;所以,俠是重要的,武是次要的,一個人可以完全不懂武功,卻不可以沒有俠氣。「俠」是正義的行為,做對大多數人有利的事就是所謂仗義行俠。他又說:「集中社會下層人物的優良品質於一個具體的個性,使俠士成為正義、智慧、力量的化身,同時揭露反動統治階級的代表人物的腐敗和暴虐,就是所謂的時代精神和典型性。」(參見馮立三《與香港作家一夕談》)
怎樣才能寫好武俠小說?梁羽生也表明了自己的觀點,他說:「寫好武俠小說並不容易,作者只有具備相當的歷史、地理、民俗、宗教等等知識,並有相當的藝術手段、古文底子,而且還要懂得中國武術的三招兩式,才能期望成功。」梁羽生認為,要寫好武俠小說,撰寫者的創作態度應當端正。他在一九七七年應新加坡寫作人協會的邀情作演講時,介紹了自已創作武俠小說所作的努力:一是努力反映某一時代的歷史真實;二是著力塑造人物的性格;三是力求加強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梁羽生雖然喜愛武俠小說,竭盡心智地創作武俠小說,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他對武俠小說的態度仍是明智的、公允的。他曾對大陸一度興起的盲目的泛濫的「武俠熱」潑過冷水。一九八五年,他借《文藝報》一隅表示自已的憂慮:「有的部門作了統計,至少有五十多家小報發表我和他人的武俠小說。不少地方的一些報紙轉載我的武俠小說,有的加以改寫,都未經作者同意。據說有的把兩個回目合並成一個回目,甚至有的不是我寫的武俠小說,卻標上我的名字,以蒙騙讀者。我認為,反映現實生活的作品應當在文學園地佔主要地位;但最近有些小報,從第一版到最後一版全部刊載我或其他作者的武俠小說,這樣的路不是越走越窄了嗎?」這表明了梁羽生的真知灼見。
梁羽生武俠小說創作年表
書名 發表時間 連載報紙名(香港) 又名
01、龍虎鬥京華 1954.1.20-1954.8.1 新晚報 天方夜譚
02、草莽龍蛇傳 1954.8.11-1955.2.5 新晚報 天方夜譚
03、七劍下天山 1956.2.15-1957.3.31 大公報 小說林
04、江湖三女俠 1957.4.8-1958.12.10 大公報 小說林
05、白發魔女傳 1957.8.5-1958.9.8 新晚報 天方夜譚
06、塞外奇俠傳 約1957-1958之交 周末報 (飛紅巾)
07、萍蹤俠影錄 1959.1.1-1960.2.16 大公報 小說林
08、冰川天女傳 1959.8.5-1960.12.18 新晚報 天方夜譚
09、還劍奇情錄 1959.11-1960.5 香港商報 談風
10、散花女俠 1960.2.23-1961.6.22 大公報 小說林
11、女帝奇英傳 1961.7.1-1962.8.6 香港商報 談風 (唐宮恩怨錄)
12、聯劍風雲錄 1961.7.3-1962.11.25 大公報 小說林
13、雪海玉弓緣 1961.10.12-1963.8.9 新晚報 天方夜譚
14、冰魄寒光劍 約1962初 正午報 (幽谷寒冰)
15、大唐游俠傳 1963.1.1-1964.6.14 大公報 小說林
16、冰河洗劍錄 1963.8.24-1965.8.22 新晚報 天方夜譚
17、龍鳳寶釵緣 1964.6.25-1966.5.15 大公報 小說林
18、挑燈看劍錄 1964.7.1-1968.6.23 香港商報 說月 (狂俠 天驕 魔女)
19、風雷震九州 1965.9.22-1967.9.28 新晚報 天方夜譚
20、慧劍心魔 1966.5.23-1968.3.14 大公報 小說林
21、俠骨丹心 1967.10.5-1969.6.20 新晚報 天方夜譚
22、瀚海雄風 1968.3.15-1970.1.21 大公報 小說林
23、鳴鏑風雲錄 1968.6.24-1972.5.19 香港商報 說月
24、游劍江湖 1969.7.1-1972.2.4 新晚報 天方夜譚 (彈鋏歌)
25、風雲雷電 1970.2.9-1971.12.31 大公報 小說林
26、牧野流星 1972.2.16-1975.1.13 新晚報 天方夜譚 (折戟沉沙錄)
27、廣陵劍 1972.6.3-1976.7.31 香港商報 說月
28、武林三絕 1972.10.1-1976.8.16 大公報 小說林
29、絕塞傳烽錄 1975.2.12-1978.4.10 新晚報 天方夜譚
30、劍網塵絲 待查 正午報
31、幻劍靈旗 待查 正午報
32、飛鳳擒龍 1978.9修訂 新晚報 天方夜譚
33、彈指驚雷 1977.5.1-1981.3.9 周末報
34、武當一劍 1980.5.9-1983.8.2 大公報 小說林
35、武林天驕 待查 待查
風雲時代梁羽生書目梁羽生小說精選
01、萍蹤俠影錄(共二冊)
02、七劍下天山(共二冊)
03、江湖三女俠(共三冊)
04、雪海玉弓緣(共三冊)
05、冰川天女傳(共三冊)
06、女帝奇英傳(共二冊)
07、大唐游俠傳(共三冊)
08、龍鳳寶釵緣(共三冊)
09、散花女俠(共二冊)
10、廣陵劍(共四冊)
11、聯劍風雲錄(共三冊)
12、挑燈看劍錄(共五冊)
13、慧劍心魔(共三冊)
14、還劍奇情錄(全一冊)
梁羽生作品全集
01、萍蹤俠影錄(共二冊)
02、七劍下天山(共二冊)
03、江湖三女俠(共三冊)
04、雪海玉弓緣(共三冊)
05、冰川天女傳(共三冊)
06、女帝奇英傳(共二冊)
07、大唐游俠傳(共三冊)
08、龍鳳寶釵緣(共三冊)
09、廣陵劍(共四冊)
10、挑燈看劍錄(共五冊)
11、鳴鏑風雲錄(共五冊)
12、慧劍心魔(共三冊)
13、瀚海雄風(共四冊)
14、還劍奇情錄(全一冊)
15、風雲雷電(共五冊)
16、冰河洗劍錄(共三冊)
17、風雷震九州(共三冊)
18、俠骨丹心(共三冊)
19、散花女俠傳(共二冊)
20、聯劍風雲錄(共三冊)
梁羽生新作系列
01、白發魔女傳(共二冊)
02、武林天驕(共二冊)
03、武當一劍(共三冊)
04、游劍江湖(共四冊)
05、牧野流星(共四冊)
06、彈指驚雷(共三冊)
07、絕塞傳烽錄(共二冊)
08、劍網塵絲(共三冊)
09、幻劍靈旗(共二冊)
10、塞外奇俠傳(全一冊)
11、冰魄寒光劍(全一冊)
12、飛鳳潛龍(全一冊)
13、龍虎鬥京華(全一冊)
14、草莽龍蛇傳(全一冊)
梁學研究系列
1、梁羽生武俠文學【柳蘇】
2、三劍樓隨筆【梁羽生、金庸、百劍堂主】
3、筆、劍、書【梁羽生】
梁羽生作品集故事系統表
1、還劍奇情錄-萍蹤俠影錄-散花女俠-聯劍風雲錄-廣陵劍
2、白發魔女傳-塞外奇俠傳-七劍下天山-江湖三女俠-冰魄寒光劍-
冰川天女傳-雲海玉弓緣-冰河洗劍錄-風雷震九州-俠骨丹心
1~2也可以稍稍合在一起,畢竟天山派的武學都是以張丹楓的武學為主
3、大唐游俠傳-龍鳳寶釵緣-慧劍心魔
這幾部很不錯,而且把一些唐人傳奇融進去了
4、狂俠天驕魔女-飛鳳潛龍-鳴鏑風雲錄-瀚海雄風-挑燈看劍錄-風雲雷電
挑燈看劍錄是從風雲雷電中間開始,風雲雷電之後結束。
(風雲雷電中的龍象法王還沒死,而挑燈看劍錄最後他被宰了,
但在風雲雷電中耿電似乎還沒有學成他的武藝)
武林天驕,玉面妖狐可以算進4此一系
5、游劍江湖-牧野流星-彈指驚雷-絕塞傳鋒錄-劍網塵絲-幻劍靈旗
註:其他尚有:武林三絕、武當一劍、女帝奇英傳、龍虎鬥京華、草莽龍蛇傳未納入本表。
㈩ 《仰望天國》這個公眾號是劣質的嗎
仰望天普這個公眾號每個人的口味都不一樣,所以也不能說他就是劣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