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荊棘鳥小說
㈠ 荊棘鳥小說完整版 下載 TXT格式
使用網路網盤免費分享給你鏈接:
《荊棘鳥》是澳大利亞當代作家考琳·麥卡洛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該作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爾夫的愛情糾葛為主線,描寫了克利里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時間跨度長達半個多世紀。
拉爾夫一心嚮往教會的權力,卻愛上了克利里家的美麗少女梅吉。為了他追求的「上帝」,他拋棄了世俗的愛情,然而內心又極度矛盾和痛苦。以此為中心,克利里家族十餘名成員的悲歡離合也得以展現。該作有澳大利亞的《飄》之譽。
㈡ 陳忠實白鹿原原著小說!考霖麥卡洛《荊棘鳥》!還拜託您給推薦幾本好看的作品!
親 已經整理好了
不過你沒有留郵箱
你把郵箱告訴我
我會速度發給你的
-----來自 糕調小說 團
已發 ...
㈢ 高分求關於小說《荊棘鳥》的參考書
「人性」與「神性」的抗爭
——從《巴黎聖母院》、《紅字》、《荊棘鳥》看西方宗教下的愛情悲劇
[作者] 陳秀敏(鞍山師范學院中文系,遼寧鞍山 114005)
[摘要] 愛情,是人類永恆的話題,而在西方宗教的禁慾主義壓制下,愛情每每帶有悲劇色彩。在西方文學作品關於神職人員的愛情的描寫中,便有了「人性」與「神性」的抗爭。本文試從三部作品詮釋西方宗教下的愛情悲劇。
[關鍵詞] 愛情;人性;神性;抗爭;悲劇
愛情,永遠是人類生活中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愛情與「談愛色變」的禁慾主義一直在作著努力的抗爭,即「人性」與「神性」的抗爭。盡管這種碰撞都帶有悲劇色彩。本文試從這個角度出發探討《巴黎聖母院》、《紅字》、《荊棘鳥》中籠罩在宗教統治下的愛情悲劇。
一、扭曲、變態的愛情———人性悲劇
19世紀法國浪漫主義作家雨果在《巴黎聖母院》中塑造的副主教克洛德一直被看作邪惡勢力的代表,也是人們極力鞭撻的對象,但如果認真考察他的內心世界及同周圍環境的聯系,就不難發現,他身上不僅有牧師的虛偽,也有著人性遭到壓抑之後的悲哀。縱觀14世紀後期的歐洲,資產階級掀起人文主義運動,這場運動直接抨擊了中世紀的教會的精神獨裁和禁慾主義,追求個人的現世幸福已成為普遍現象,而克洛德作為社會的一員,也有了人性的要求。但他一直過著遠離女人的清修生活,節制自己的各種慾望,並且自以為是快樂的。直到見到了在巴黎街頭跳舞的艾斯美拉達,人的意識才覺醒了。他被這種強烈的愛折磨著,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都在忍受著一種比死亡力量還要強大的苦刑。作為一個神職人員,這可謂是大逆不道。但是副主教也是一個人,宗教的知識不能滿足他對生活的要求,作為一個人,他也有人的感情、人的慾望、人的愛。基於這種愛,他才念念不平,發出人性的呼喊:「究竟,一個男人愛上了一個女人,這並不是他的錯。」
然而,正因為他所要求的這種愛是他所代表的那種勢力和環境所不能允許的,因此,它的表現出來的方式便是扭曲的,變形的。人要想得到解放,就必須消滅集中表現在他本身處境中的一切違反人性的生活條件,但是帶著十字架的副主教既沒有這樣的勇氣,也沒有這樣的能力和覺悟。他一方面憎恨宗教的非人性,一方面又在心裡激起了對自己人性要求的憎恨。他極力把這雙重的憎恨攪合在一起,便自己成為一個無法解脫的瘋狂的人。於是在他愛而不得中,他設置了一系列陰謀,劫持愛斯美拉達,誣陷她,直到把她送上絞刑架,處在「人性」與「神性」雙重壓迫下的克洛德,最終也在自己布下的宗教網中毀滅了。雨果曾宣稱:「人是生來善良、純潔、公正和誠實的,如果他的心變得冰冷,那是因為有人熄滅了他的火焰……」正是教會勢力的「非人性」,才決定了克洛德的畸形可怕愛情觀,才有了他為人性而喪失人性的追求。
二、內疚、自責的愛情———處境悲劇
與克洛德的悲劇不同的是,美國19世紀浪漫主義作家霍桑的《紅字》中則描寫了海絲特·白蘭與神職人員亞瑟·丁梅斯代爾的愛情悲劇,他們的愛情,可謂處境艱難,舉步維艱。作品以嚴酷的清教政權統治下的北美洲殖民地時期為背景,女主人公海絲特·白蘭,由於犯了通姦罪,堅決不交待同犯,被清教徒政權關進監獄,終生戴上恥辱的紅A字示眾(A字是英語通姦Altely一詞的第一個字母),作為勸誡世人的活標本,受到人們的鄙視和摒棄。海絲特是年青、美貌的女郎,卻嫁了一個年紀衰老、體態畸形的丈夫,她感受不到愛情,在她丈夫失蹤以後,青年牧師丁梅斯代爾闖進她孤獨的生活,她愛上了牧師。追求純真的愛情,渴望幸福的生活,這是一個活的女人的生活權利和合理要求,可是,她卻遭到清教政權的懲罰,終生戴著紅字示眾。丁梅斯代爾是一個博學多識,前途無量的教師,很早地就立下了獻身宗教的志向。但是,清苦的教會生活,呆板的教條,雖然一時禁錮了丁梅斯代爾這樣虔誠教徒的內心,但一看見「身體修長,容姿完整優美到堂皇程度,烏黑豐茂的頭發那麼光澤,閃耀出陽光的顏色,她的面孔,除去潤澤的膚色與端正美麗的五官之外,還有清秀的眉宇和深黑的眼睛」的海絲特時,他的「人性」就復活了,並且最終戰勝了「神性」,與海絲特發生了關系,但是,宗教精神象雅片一樣毒害著他的心靈,他頭腦中根深蒂固的宗教觀念早已扼殺了他對愛情和幸福的渴望,他把自己與海絲特的愛情關系看成是「冒犯了一條神聖的法律」。他把自看成一個罪人,應該受到懲罰,但又不敢公開承擔自己的罪責。他既害怕和海絲特一起戴紅字示眾,又怕上帝不饒恕他。為了悔罪,他在密室中用血淋淋的鞭子抽打自己,不斷折磨自己,他的良心絲毫得不到安寧,「可憐的牧師一面受著肉體疾病的痛苦,一面受著靈魂極度煩惱的折磨,同時又聽憑他的死對頭任意擺布」。「而在這時,他在他的神聖職務上,卻獲得了燦爛的聲譽」,更使他陷入無邊痛苦深淵之中,他幾乎喪失了理智,他的精神一直處在罪惡的痛苦和徒然的悔恨之中,心靈備受折磨,終於心力交瘁,成了宗教毒害的犧牲品。
透過這兩個人物的處境,讓我們看到了兩顆破碎的心靈怎樣在痛苦中呻吟,在絕望中掙扎,丁梅斯代爾在自己的頭頂的一片天空上,又掀起了他自己無法平息的風暴,海絲特內心的迷惘、猜疑和瘋狂則也攪暗了她自己頭頂的天空,內心世界處境和外部環境的處境的艱難,註定了他們悲劇的結局。
三、執著、偷獵的愛情———結局悲劇
正如黑格爾說:「情慾是人的自然本性,具有原始本能的特性,情慾是能動的,躁動不安的,本質上講是不安於現狀的。」1977年,澳大利亞女作家科林·麥考洛在美國出版了她的長篇小說《荊棘鳥》,這篇小說一經出世即引起轟動,被譽為一部「澳大利亞的《飄》」。男主人公拉爾夫同樣無法擺脫禁慾主義的束縛,但作為一個情感豐富的男人,他不能滅絕情慾,不能不愛梅吉,他的靈魂長期處於「神性」與「人性」的尖銳對立之中,他曾想「既不作一個男人,也不作一個教士,只作一個兼存二者的人。」同丁梅斯代爾一樣,他也無法擺脫強烈的權利慾望和愛情需求,當富翁瑪麗·卡森死後,把財產留給了羅馬天主教會,其條件是「教會必須賞識拉爾夫神父的價值和才幹」時,在他身上展開了上帝與情慾、權力與愛情的激烈搏鬥,佔有他整個身心的是「神性」與「人性」的廝殺,對他來說,兩方面都是無法割捨的,放棄任何一方都是痛苦或毀滅……最終,「神性」戰勝了「人性」,他摒棄了梅吉,雖然他愛她。在小說中,梅吉的形象最富魅力最激動人心之處,是她對愛情的大膽追求和對愛情的忠貞不渝,與海絲特·白蘭一樣,愛情給她帶來太多的痛苦,但她仍然愛得執著,她說過:「我生來就是為他的,只為他」,她苦苦思念,久久等待。從青春妙齡到白發蒼蒼,痴情不改,無怨無悔。為此,她無畏地闖入宗教禁區,與上帝爭奪拉爾夫。值得一提的是,與前面兩例愛情不同的是,拉爾夫與梅吉畢竟有過刻銘心的兩天。深秋的麥特帶克島是旅遊的淡季,在友人的幫助下,拉爾夫來看望在這里獨自休養身心的梅吉,這時候的拉爾夫為了保持靈魂完美而進行的令人苦惱的斗爭、意志對願望的長期壓抑,全都不要了,一輩子的努力在傾刻間冰消瓦解,於是在這20世紀的伊甸園中,亞當偷吃了禁果,結果則是他否定了上帝,他認為「上帝不過是一個騙局,一個幽靈,一個小丑。」兩天的歡愉也使梅吉「從上帝那裡偷到了拉爾夫」,盡管天主教會是那麼的不可一世,上帝是那麼的威嚴神聖,她卻以傲然的力量與之抗爭,並從心底喊出「我能戰勝上帝!」
《荊棘島》之所以引起轟動,還在於其「人性」與「神性」沖突的最終結局上,盡管梅吉從上帝那裡偷到了拉爾夫———有了他的孩子,但作家最後還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壞了給讀者看,那就是戴恩的死。梅吉一直瞞著拉爾夫有了兩個人的結晶———戴恩,戴恩長大後,無比優秀,出於對拉爾失的崇拜,也要獻身於上帝,作一個教士,梅吉答應了兒子,並給拉爾夫寫信要他照顧他,「我偷來什麼,就歸還什麼」。戴恩在神學院畢業後,在希臘由於救兩個溺水的女孩而喪身。梅吉來到羅馬要拉爾夫想辦法運回戴恩的屍體,並告訴了拉爾夫:戴恩是他的兒子,拉爾夫失聲痛哭,「從椅子上向前跌落在地上。」失掉了情人,又失掉了兒子,他感到出賣了自己,他為上帝付出了高昂的精神代價,到頭來一無所有,埋葬兒子後,極度的痛苦使他麻木了,他倒在梅吉的懷里,喊著:「梅吉,梅吉……」合上雙眼而死去。宗教以禁慾主義為工具,殘害了法國中世紀的克洛德,又鉗制了19世紀美國殖民地上的海絲特與丁梅斯代爾,在20世紀同樣踐踏了澳大利亞土地上的梅吉與拉爾夫。
《巴黎聖母院》、《紅字》、《荊棘鳥》三篇小說都寫到了神職人員的愛情,寫出了「人性」與「神性」的沖突,其中一個重在寫追求「人性」的過程中對「人性」的扭曲,一個寫內心處境與外在處境的抗爭中的毀滅,另一個則寫險些抗爭勝利後結局的失敗,但在充滿悲劇的追求中所表現的無所顧忌的勇氣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必然令人振奮,使人的形象變得崇高偉大起來,從而賦予了宗教下的愛情悲劇美的內涵。這正是我要寫作這篇文章的主旨所在。
㈣ 荊棘鳥,這本書非常好看,為什麼卻不為人所知呢拜託各位大神
不,不是的。《 荊棘鳥》是我最喜歡的名著之一,通過《荊棘鳥》我才開始接觸澳大利亞的文學電影。在《荊棘鳥》中我最喜歡的不是梅吉,也不是拉爾夫,而是戴恩。看小說還有電影的時候,我哭了一遍又一遍。像是《荊棘鳥》和《飄》兩本異曲同工之妙的小說,不是不為人知,而是需要真正懂書內情感的人才能產生共鳴。名著畢竟是名著,往來無白丁嘛。
麻煩採納,謝謝!
㈤ 有什麼像《德伯家的苔絲》《荊棘鳥》之類的小說推薦
傲慢與偏見
巴黎聖母院
㈥ 我最喜歡的一本書《荊棘鳥》
《荊棘鳥》小說的主題是禁愛與命運,圍繞著梅吉與拉爾夫之間的愛情糾葛。
小說揭示了真正的愛和一切美好的東西是需要以難以想像的代價去換取的,正如小說的結尾所寫的那樣:鳥兒胸前戴著棘刺,它遵循著一個不可改變的法則,它被不知其名的東西刺穿身體,被驅趕著,歌唱著死去……只是唱著,唱著,直到生命耗盡……但是,當我們把棘刺扎進胸膛時,我們是知道的,我們是明明白白的。然而卻依然要這樣做。我們依然把棘刺扎進胸膛。
故事梗概:
女主角是梅吉,梅吉的母親菲奧娜在與帕迪婚前已經與一位神秘高官自由戀愛後育有一子,即大兒子弗蘭克,但由於高傲菲奧娜家族不能容忍未婚先育,迫使菲奧娜下嫁帕迪,在以後的日子裡她與帕迪先後生下七子一女,女兒梅吉就是故事的女主角。梅吉10歲的時候全家遷移到澳大利亞的德羅海達,為的是繼承瑪麗卡森姑母的巨額遺產。就在一家人剛到德羅海達的時候,結識了拉爾夫神父。拉爾夫神父在初識小梅吉時就產生了異樣的情感。但同時,拉爾夫神父與瑪麗卡森姑母有著某種說不清的曖昧關系,瑪麗卡森姑母察覺到了拉爾夫對梅吉的異樣,內心滋生恨意。(注意:梅吉此時是一個10歲的小孩子,而拉爾夫此時是一個28歲年輕男子、梅吉的姑母瑪麗卡森夫人是65歲)
日子在平靜中過去,梅吉在與拉爾夫相處的時間里漸漸地愛上了拉爾夫神父,同時拉爾夫神父也同樣不可救葯的愛著梅吉,苦於教士的身份不能在一起。這一切都被瑪麗卡森姑母看在眼裡,在瑪麗卡森姑母去世的時候報復了梅吉,她把巨額遺產留給了拉爾夫。在拉爾夫繼承遺產後,他離開了德羅海達,離開了梅吉,而同時作為一名普通教士他獲得了晉升的機會。
梅吉一家在德羅海達生活著,當梅吉的母親菲奧娜從報紙上看到她最疼愛的長子弗蘭克被判處終身監禁後,隨後便傳來梅吉的爸爸帕迪在轉移羊群時不幸遇難,同時梅吉的一個哥哥斯圖爾特也被野豬的獠牙刺死。正在全家哀痛欲絕時,拉爾夫神父趕回來,幫忙埋藏了死者之後又匆匆離去。他告訴梅吉雖然自己非常愛她,但他永遠也不可能和她結為夫妻。不久後,他升任主教。
梅吉後來與貌似拉爾夫神父的盧克結婚,但盧克並不愛梅吉,盧克只愛錢。在婚後梅吉生下了盧克的大女兒——朱絲婷。因為產後抑鬱,梅吉外出度假,而拉爾夫彷彿從天而降一般,與梅吉共度了一段美好時光。拉爾夫為了到羅馬去擔任更重要的職務,離開了梅吉,而梅吉已經懷上了他的孩子。梅吉決定離開盧克,重新回到德羅海達,與母親在一起。她生下了拉爾夫的孩子,取名戴恩。梅吉的母親菲奧娜一眼就看出戴恩是拉爾夫的孩子,她很能理解女兒的做法,並且她自己當年也愛過一個人,還與那個人生下了大兒子弗蘭克。可以說母女倆是可悲的重復。
梅吉和母親、女兒、兒子在德羅海達生活得很好,女兒朱絲婷和兒子戴恩也已長大,梅吉不喜歡朱絲婷,而是把全部的情感都寄託在兒子戴恩身上,從戴恩身上她看到了拉爾夫的身影。
這時二戰暴發了,拉爾夫也已晉升為紅衣主教,他在戰爭中運用宗教影響保全了羅馬,受到了人們的贊譽。但在他的內心深處,梅吉一隻是她始終的牽掛。
女兒朱絲婷長大後當了演員,活躍於澳大利亞和英國成為話劇舞台,而兒子戴恩卻提出要成為教士,這對梅吉來說,是個沉重的打擊,思慮再三,她把戴恩送到羅馬的神學院,讓拉爾夫照顧他。拉爾夫和戴恩相處融洽,梅吉沉浸於父子二人的親情當中。但好景不長,在一次游泳中,戴恩溺死在海里。在原文中梅吉說過「我從上帝那裡偷到了了拉爾夫,我正在用我的兒子償還。」
這一切使梅吉對人生有了新的認識,「一切都是我自己造成的,我誰都不怨恨,我不能有片刻的追悔。
㈦ 推薦10本經典愛情悲劇的外國小說,比如像荊棘鳥,飄
《霍亂時期的愛情》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茶花女》
《巴黎聖母院》
《愛瑪》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英國病人》
《呼嘯山莊》
《偽裝成獨白的愛情》
《戀情的終結》
㈧ 求推薦幾本經典書籍…荊棘鳥那種的
親愛的甜橙樹,追風箏的人,島,燦爛千陽,鬼穀子的局
㈨ 有誰看過《荊棘鳥》
荊棘鳥的傳說
多年以前,我不過是一枚無知無識的荊棘,只在飛鳥落在身上的那一刻起,才看見這青白的天空。陰風冷雨中鳥兒仰天鳴嘯,生命從它體內噴涌而出。我貪婪吸吮滾燙的熱血,有不知名的慾望在我體內蓬勃騷動,不願再多一刻躺在枝頭。
多年以後,我在天空自由自在地翱翔飛行,在雲朵之上投下寂寞身影。我找不見自己的方向,因我將前生的記憶遺失於無行。我記得我離開出生地的時候有風有雨,勝雪的花瓣隕落無聲。我又記得我是那枝頭的荊棘,曾被咸甜濃稠的液體浸透,而後不知為何突然可以振翅飛行。
我想我是有靈性的神物,因我可以穿越九天的雲層,俯視身下打轉的蒼鷹。陪伴我的是這蔚藍的天,燦爛的日月,璀璨的群星,遊走於天際的眩目閃電,與波濤般涌來的隆隆雷聲。
只是高處不勝寒,我落在天台的一角梳理羽毛時,凜冽的昊風將我排擊得瑟瑟發抖。我蜷縮著身體,想起我已有許久不曾喝一口清甜的水,不曾吃下一條甘美的青蟲。我懷念起林間狹隘窘促卻溫暖的巢穴,懷念那馥郁的花香,和那不知名的鳥兒,最後發出的啾啾哀鳴。
拍打著翅膀,落於這紛繁的世間。恰逢春回大地,紅的紫的野花競相鬥艷,黑的黃的鳥兒在枝頭春情勃動,白色的粉蝶翩然起舞,葉梢的露珠還在晶瑩閃動。躺在那一簇簇剃透的新綠間,我有些意亂情迷,於是收了流浪的心,幻化為人形,在潺潺的小溪邊,搭起一間小小的茅屋。不再苦苦追尋那夢中的家園,只想在此長久的停留。
茅屋只是避風遮雨的居所,更多的時候我以天為被,以地為鋪,餓了就摘一枚青紅的果子,渴了就飲一口清冽的泉水。山間柔和的晚風,枝頭歡悅的蟬聲,秋日寞寞的落葉,草間調皮的野兔,都是我的朋友。
生命在慵懶恬淡中流逝,閑時看花花也笑,便愛上現在的分分秒秒。我想我不再有不知足的理由。
只是體中依然有不安的騷動,我不知是何緣故。天邊的霞起霞落雲聚雲散,讓我淡忘了前生殘存的點滴記憶。卻不能忘記那鳥兒最後仰望天空時,復雜得無法以語言描述的表情中,卻無生命被撕扯開來的痛苦。我又想起,我是沒有歌唱過的鳥兒,從出生的那一刻起,便不曾發出任何的聲音。
這還不致讓我對生命存有怨言。
我無聲的生活,一去經年。偶生寂寞,便摘下一片葉子,於山風中「嗚嗚」地吹鳴。
有女子翩然走來,滿山的風景在動。
我望著她,她迎著我的目光,笑厴如花,全不知身邊的危險。我狂亂的揮舞雙手,她歪過頭來調皮地看我,不解我的動作何以如此可笑。不明白我為何不喊出聲。
我從崖上救回這不經心的女子,她躺在草墊上,見我無聲地忙來忙去,恍然大悟:「原來你是啞巴。」
啞巴是不會聽見聲音的,我卻可以。我掏出葉子湊在嘴唇邊,「嘶嘶嗚嗚」的聲音絕不動聽。女子發出銀玲般的笑聲,我也笑。女子有些須的驚詫:「你的笑聲很清朗,卻不會說話。」
女子花了七天的時間,想要教我說話,想要教我唱出歌聲,我還是只能清清朗郎地笑上兩聲。兩人相視而笑,有幾分無可奈何。
七日後女子下了這山,帶著她眉蹙間的輕愁,飄飄的衣袦,在飄搖的草尖上行遠。我的雙臂,抬起又放下,我的雙手,伸出又收回,因我知道,無力將她挽留。
女子走後,山裡下了一場很大的雨,山間清澈的小溪泛濫成咆哮的洪流,田野間有小獸攜家帶口的胡亂奔走,有搬家晚了的螞蟻艱難掙扎,我在雨中看了一天,才將他們救走。
洪水過後是瘟疫,漫山的熱鬧突然變得冷冷清清。又逢秋天,天空有不知名的鳥兒結伴南行,秋葉落盡的時候,我帶著那片葉子,離開了這曾經的故土。
我不能向人打聽一位白衣勝雪的女子,因我不能開口。我吹著一片葉子,從太陽東邊走到太陽西頭,從月兒圓圓走到月兒彎彎。走到葉子失色枯萎,星星眨巴著眼睛,看我空著的雙手。
天空有如絮的雪花散落,讓我想起夢中飄零的花雨。我在皚皚雪原上踩出咯咯吱吱的聲音,又從地凍消融的泥濘中將雙腿艱難抬出。
又從草青走到草黃。又是一個萬物凋殘的季節,我來到一個奇異的山口,看到一片美麗的森林,我嗅到馥郁的花香,我聽見小蟲竊竊的私語,我看見七色的鳥兒在天空飛舞,看見那女子在林中靜靜守侯。剎那間狂喜充盈於我的胸腹奔流竄動。我下旅途的沉重,久違了,我不曾回過的家園,久違了,那如花綻放的笑容。
我見她回過身來,嘴角雖掛著歡欣,眼中卻是不盡地哀傷與憂愁。我不解,卻不停疾行的腳步。她的臉上卻堆滿了擔憂與慌亂,我聽她大聲地呼喊著什麼,似乎是「不要過來」。
疑慮之際,我被晴天的霹靂將我擊倒。天空傳來蒼郁的聲音:「這是你背叛過的土地,你不可以再回到你的故土。」
我看著她,她在搖著頭,已滿臉是淚,她告訴我,她不可以跟我走,她是這里的花神,她指著這林中的密布花樹,那樹上長滿了荊棘與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只要她離開一步,這里所有的生命都將凋零枯萎,永劫不歸。
我一次次的沖向這夢中的家園,沖向這原本屬於我的地方,沖向我那眉黛如畫的女子,卻一次次地被天地間的種種外力阻止,被擋於無形的屏障之外,我一次次的跌倒,一次次地爬起,一次次地血流披面,一次次地對她哭喊著的阻止倔強搖頭。
然我最終敗下陣來,我躺倒在地上,被從天而降的大雨澆得渾身冰冷,我的臉貼在著柔軟的土壤與青草上,看著雨水泥水和著我的汗水血水四下流去。抬起頭來,看著她,卻笑出來,笑自己是個啞巴,在這樣的時刻,眼睜睜自己心愛的人哭得雨打離枝,卻連一句安慰的話也不能說出來。
我坐起身來,撕下一片葉子,迎著風雨,「嘶嘶嗚嗚」地吹出聲來。
雨好大,從天黑下到天明,又從天明下到夜色沉沉。不知過了多久。
天終於晴了。
我站起身,絕望地向她揮手,我的眼睛早已早已模糊,看不見她的表情,我只見她風中揮舞的衣袖。我回過身,身後是我來時的路。
抬望眼,正見一道長虹跨於天際,依依的白雲在遠方漂浮。我記起我曾經立於長虹的橋頭,以鐵翅搏擊長風。
於是我毅然劃為一隻青鳥,撲向那布滿荊棘的花樹,尖利的荊棘刺入我的胸口。霹靂的怒喝也不能阻擋我,我驕傲地抬頭,仰天長嘯,我詫異不曾出聲的我,竟有如此美妙的歌喉。我向她微笑,我對她婉轉的歌鳴,歌聲隨著我的鮮血傾瀉於這滿林的荊棘之間,所有的生命之花一齊綻放,逐漸模糊的視野中,我分明見她含著盈盈的淚向我微笑。
我記起來了,在我獲得生命的那一瞬間,有一位白衣勝雪的女子在我身上留下一滴淚,我是從那時起,展翅於藍天。
來生,我仍做那無知無識的荊棘。
㈩ 和荊棘鳥一類的書推薦
《飄》、《悲慘世界》等,《荊棘鳥》就被譽為澳大利亞的《飄》,雖然電影《亂世佳人》可能看了很多遍,但是書還是很值得再認真看幾遍的,《悲慘世界》在經典度和震撼性上則是更高層次的升華,大師的作品真的是不一樣!不過翻譯的版本也很重要,注意選擇。
另外推薦你看看電影《贖罪》,估計你會喜歡。